课程设计任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2:35

课程设计任务篇1

关键词:网络课程;程序设计;任务驱动;B/S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7-02

程序设计是我校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教师灌输的知识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基于任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或复习,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1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见图1:

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二个模块:

1.1.1用户注册

新用户使用本系统需先注册,用户注册的过程,也是系统收集用户信息(用户名、密码等)的过程。

1.1.2用户登录

用户要进入本系统学习必须先登录,登录的过程,也是系统提取用户信息的过程。只有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1.2学习指导

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介绍、教学设计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等。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有个全面了解。

1.3授课系统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本模块由电子版教学资源构成,主要包括基于任务驱动设计的各教学任务和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通过创设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提高学习效果。

1.4网上作业

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模块配有大量的练习题,习题设计典型、新颖、有层次,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选用。教师可随时登录对习题进行修改、删除或增加新的习题。

1.5练习测试

本模块主要包括抽题组卷和在线测试二项功能:

1.5.1抽题组卷

本模块通过抽取后台数据库中的试题进行组卷,生成基础性和难度较大的二套试卷供学生选择。试卷由单选、填空、程序阅读、编程等四种题型构成。

1.5.2在线测试

选定试卷后,即可在线自测,测试完成并提交后,系统会自动阅卷评分,并给出完整的参考答案。根据测试结果,学生可了解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1.6答疑讨论

通过建立具有留言板功能的课程讨论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通过留言板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或其它同学通过留言板针对该问题给出回复。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登录系统查看留言,避免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教师也可预先把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留言板,供需要的同学查看。

1.7教学评价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上调查,搜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呈现、文档资料等方面的意见反馈。通过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析,及时对该课程做出相应的改进。

2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课程内容可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模块。任务的划分要考虑以下因素:

1)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一个教学内容可设计成多个任务。

2)各任务之间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任务应包含即将要学的知识点。

4)设计的任务应具有趣味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设计多层次的任务模块。

2.2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景中去捕捉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本系统从声音、色彩、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3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

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任务的呈现

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使学习更加形象化。

2)任务的剖析

任务的剖析过程,是通过演示编制好的多媒体软件来完成的。通过演示,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过程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3)解决方案的呈现

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给出求解的算法,以文本形式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

3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其体系结构见图2。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2000或windowsxp,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server。

课程平台的主要开发工具是DreamweavermX结合aSp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来设计。实现方法主要包括:

1)采用DreamweavermX软件来设计课程的界面;

2)采用aDo技术实现与数据库的动态交互以及数据库的搜索和查找,完成试题的组卷和分页显示;

3)采用weB页和aS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用户留言添加到数据库中,动态地生成到页面供回复和查阅,并可实现网络课程的远程数据维护。

4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使用,使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多媒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0(10).

[2]李志河.对外汉语网络教学资源库及课件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05.

课程设计任务篇2

如何设计课堂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由教师提出本次课程的任务,学生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任务的思路。老师需要讲解实现工作任务所需知识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将课程教学内容进程与相应的任务联系起来。如在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课程开始前,学生需要组成5-6人一组的任务小组,选取一家国内或国外的跨国公司作为整个学期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内容是:随着课程内容的进行,各组需要对本组选取的跨国公司各相关方面做出分析和研判,最终形成对该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运营、研发、人力资源等一系列综合内容的理论和实际分析结论。由此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跨国公司全面的认识,锻炼学生分析企业实际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任务的完成将对学生学年论文的完成和即将面临毕业、找工作有所助益,由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任务法”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布置任务前,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金融机构或咨询机构工作人员,需要对选择的跨国公司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学期末做出最终投资或咨询决策。而课程的最终成绩中,任务完成情况将占40%。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根据任务的需求主动学习。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并区别对待

对基本内容,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系统学习,考察和学习前人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对重点内容,在学生自学和结合完成任务的需要的基础上,以任务小组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对难点内容,则可将各任务小组面临的问题综合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教师也参与其中。如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学习中,在讲授了5种主要的投资理论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和对比分析理论的差异性并自主学习后面的有关发展中国家及新出现的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后针对所选跨国公司最近的一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给出本组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依据。如此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设计的针对性

虽然学期整体任务较为庞大,但具体实施时可将任务分解为对应的章节内容,由此减少因任务大、知识点多带来的困难。此外,考虑到学生兴趣、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要求对任务中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小任务,如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投资策略等进行深入分析,而对其他内容相对简洁。但需要提醒学生,任务内容上的相互关联性和完整性。

二、学习方法的应用

任务小组的组建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期间教师可应用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促进教学,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知识协作,以上教学方法在此不加以赘述。此外,教师还可应用一定知识管理工具和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团队知识协作。

(一)利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知识管理

思维导图将学习、思考、记忆的内容以“地图”的形式记录,有利于大脑的扩散思维。利用人们学习、阅读和记忆的规律,使用软件可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各级主题的关系和隶属以层级图的形式将逻辑与想象展现出来。教师应利用高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熟悉、逻辑性强的特点,辅导学生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对剩余章节的知识结构绘制思维导图,这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系统、框架形成整体认识。

(二)网络及网络通讯工具的应用

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在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同样可在网络中组建小组,实时适地的进行学习分享和讨论。而教师除了可加入讨论组外,还可以微信、博客以及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由此极大改善以前大学上完课老师就走的现象。

三、评价考核

课程设计任务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设计;任务设计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见,以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以往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信息技术课有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当属“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设计出恰如其分的任务也非易事,只有真正地了解任务设计的意义、目的,准确地把握好任务设计的方法、程序,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

1.如何做好任务主题的选取

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其出发点、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使课堂教学失败。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教育心理学原理,要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的呈现的初衷,要让学生是在“我要做”中学习,而不是在“要我做”。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发展个性化学习。同时也要兼顾任务的系统性,各个任务之间有机结合、纵横交错、相互渗透。

用生活情景来激发教学,以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量体裁衣,且不可小主题大任务,也不宜大主题小任务。

任务设计要具有兼顾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比如用word进行自我介绍,其中需有文字、图片、艺术字等,比比哪个学生做的自我介绍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趣。基础差的同学可用word的基本用法,而技术好的同学尽可能地用word的一切功能来丰富自己的这篇自我介绍。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设置一些小的竞赛环节,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后进者一定的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提高竞争意识。

2.任务设计的呈现形式

课堂研讨:讨论教学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先提出有争议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比如在讲电子邮件的使用前,教师可用一些因写错地址或查无此人等而返回的信件,对学生们提出问题,如何使我们的通信更有效呢?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先对传统信件优缺点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畅所欲言。

电脑作品: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近几年来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的举行,我们的任务主题也有了更好的呈现方式,可用画图,动画,多媒体简报,视频录像,也可以是网页。可让学生们在探索与创新的主题下,进行电脑作品创作,也可以由教师来设置任务,同时也可与其它学科相整合,比如在语文课上,我们在学完一课以后,要对主人公进行描述时,我们可写一个人物传记,让学生们写一本书,要求有封面,有目录,有章节,在页面设置中要有页码,有页眉,还要有页脚,当中还要有插图,同学们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平时总是读别人的书,而现在要自己写书了,而且要进行一次评比,要对写的好的进行奖励。

研究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门必修课程。例如,以学生喜欢的歌曲处理为例来教授怎样处理音频技术,其他学生在做诸如“最爱大自然”时也能处理鸟鸣、虫叫。注重体现音效等媒体的感染力,而不再单纯讲制作,这样的任务诱导式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体现了“信息素养”的要求。一个好的主题任务,可能会对一个学生或一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影响,创造一个终身学习的机会。

3.任务设计的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技术的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

作品评价法:也是在教学评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用电脑作品的形式来进行评比,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

过程评价法:有的学生基础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做得不如其它同学,可是这样的学生更应恰当地给出评价,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用到了哪些基础理论,又学到了哪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在前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结果评价法:教师给学生对自己作品展示、说明的机会,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也可让学生们自己评,互相评价,一次任务的评价,不只是一个任务的结束,更应当是下一个任务的开始、向导和动力,要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4.小结

任务设计可以服务于教学,如设置不当,也可能阻碍教学。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创造性思维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篇4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院计算机课程任务设计

在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讲解,然后布置题目来给学生做,大部分的课程内容都是理论课程,但是计算机课程与一般的课程不同,计算机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要能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设计任务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计算机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任务的设计要求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任务内容。

一、设计任务的目的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虽然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有所欠缺。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并布置一些题目来要求学生完成,但是这些题目的设计往往是针对某节课程的,只能对学生某方面的知识进行训练和考核,而不能系统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设置任务来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设置通常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并且由多个学生合作完成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用,系统的分析问题,群策群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锻炼自己的能力。既提升了自身的学习水平,同时也可以互相学习,养成了分工合作的习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为了达到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任务的设置有一定的原则,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任务驱动教学发挥真实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任务设计要有目标的进行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不能盲目的进行,首先要明确任务设计的目标,即要明白此次任务的设计要锻炼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然后有目标的去进行任务的设计。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模块,每次任务的设计就是对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就只针对这个模块的内容,将每个模块的内容设计到不同的任务中,最后再进行汇总。例如网页的设计和制作就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教师可以将目标规定为设计制作一个网页,然后根据这个中心目标设计任务的细节,将具体的知识点融入到知识点中让学生完成。

(二)任务难度要适宜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把握任务的难度,教师的水平与学生的水平相差较远,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很容易高估学生的水平,导致任务难度过大,学生完不成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也有部分教师过于保守,设计的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达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设计任务内容,才能充分发挥任务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任务要具有实用性

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实用性,教师不能为了省事而采用现成的任务来让学生完成,当前的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更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过去的内容在当前已经不再进行使用,学生即便是很好的完成,实用性也不强。教师要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设置最具有实用性的题目,例如教师可以了解一下当前企业对计算机通常都是哪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运用的是什么技术,例如网页的审美和排版流行什么样的设置,然后添加到任务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实用性更强。

三、任务设计的步骤

(一)题目设计

任务设计的第一步是选题,教师要确定本次的任务是针对学习中的哪一个模块,然后进行资料的查询,寻找相关知识模块有过哪些可行性的任务,针对那个方面的任务能够更全面、更充分的考核到学生的水平,锻炼学生的能力,然后最终确定任务的题目,再根据题目进行内容的设计。

(二)内容设计

内容的设计一般包含题目内容与操作内容,首先根据确定的题目制定问题的具体内容,设计问题的细节,完善整个题目。然后设计具体的完成步骤,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流程,让学生根据步骤进行操作,步骤的设计只是一个提点作用,既不能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

(三)分组设计

任务设计的第一步是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确定每一组多少人,因为完成任务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因此教师设置的小m成员要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分组完成之后教师还要选取小组组长,任务的完成需要分工合作,这个工作往往需要组长来完成,因此组长不仅要具有领导能力,还要了解小组中的成员,根据组员的特点进行工作的分配,才能保障任务的完成。

结束语

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任务设计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明确任务的教学目的,同时又要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确保任务适合学生的完成,任务的设计又要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时俱进,全面、充分的考核学生的水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詹泽慧.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组合式任务驱动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7:63-65.

课程设计任务篇5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2―0118―04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被逐步纳入学校基础课的范畴来进行管理和建设。进入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生了许多变化,以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为主要目的是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改新方向,也是高校树立与时展、现实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教育观念的核心。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教学满堂灌,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就计算机基础教学而言,传统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难以消化或认为在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得到应用,普遍有畏难和厌倦情绪。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教师进行创新的教学模式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近年开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即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提出计算机“三层次”教育,并重点加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领域应用能力培养。为此,在教改实施中所有教学资源、教材都是以任务(案例)方式呈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完美地进行了整合,在教学方案中强调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教学过程。笔者在近年来运用该方法进行了教学尝试,明显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取得了教改预期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奥贝苏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两者相结合(以下简称双主体理论)的教学设计方法[1]。它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领域相结合创设一个学生都感兴趣的任务,实现有意义的教学。教师提供多层次辅助教学资源、驱动学生思维。学生认识到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后,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的点拨,课外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行组织合作学习,最终完成任务。形成多维、互动式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理念。

计算机的课程学习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由于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提高应用能力水平,是计算机课程教育的难点。因此,本文中提出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任务方式不仅是学生学习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而且将知识点合理融入任务之中,真正促使学生提高实际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以任务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他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2]。“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如图所示:

1学生特征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任务的主动建构者。对学生的分析,有利于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帮助和指导,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和专业知识水平的任务与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分析可以使用调查问卷、摸底考试、调查以往相关课程成绩和与该专业授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需求等方法实现。

2设计学习任务

双主体理论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中的任务构成了双主题理论学习的核心,以任务驱动学习,以任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设计学习任务是整个双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目标、任务。建构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如下原则:

(1)任务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只能更复杂,不能更简单。

(2)要设计非良构任务。非良构任务具有无显示目标和限制条件;有多种解决方法和批判标准;问题的概念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

(3)设计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超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不能太多。

(4)要设计开放式,能够多元解决问题的任务。解决任务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计算机应用和自身专业结合的综合性应用[3]。

3任务分解

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是一门综合课程,一个任务都代表着连续性的复杂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自顶向下分解任务的分析方法,帮助学习者从宏观到细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全方面的认识。针对子任务案例的提出和信息资源有助于任务的简化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认知工具帮助学习者解释和把握任务的各个方面;自主学习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任务解决模式;帮助和管理是在任务解决过程中对难点和重点环节实施的帮助与指导。必要时,还要设计如何施加人格影响,以消除因挫折而出现的泄气情绪。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完美的整合,教师如何从舞台的主角变成幕后的导演,都集中体现在这一环节中的学习情景、资源和自主学习策略的综合设计以及提供丰富的认知工具中。

4学习情景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学习情景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还原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任务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恢复其生动性和丰富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达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5学习资源设计

为了了解任务的背景与含义、提出任务的假设,建构自己的任务模式和了解任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需要准备学习者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因此在子任务的教学设计中,需要详细考虑学生要完成任务需要哪些学习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以及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上获取资源),使得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建构能在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进行。在资源的准备过程中注意避免信息污染。因此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系统,提供引导学生有效查询资源的方法。

6提供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主要是指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广义上的计算机工具,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任务的建构,创新地制作等。教师可以用其来形象地表征某些知识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例如视频工具);或者通过认知工具自动实现某些低层任务或代替做一些任务来减轻某些认知活动的难度(如flas)。认知工具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认知工具有: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管理与评价工具等。

7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反映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常见的自主学习策略有:建模策略、教练策略、反思策略、启发式策略、自我反馈式策略、探索式策略、协同策略、抛锚式策略、随机进入策略等。

8总结和强化练习

适时地总结可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但总结不宜过细,应为知识体系串讲,简明扼要,避免限制学生思维。例如,课前占用几分钟对实验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的讲解,优秀习作的展示,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9评价

评价意味着根据某些标准对学习者进行鉴定或价值判断。评价通常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用得最多,但对于由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很难进行统一的客观评价。以“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模式比较赞同通过学生实际完成的任务去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检验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作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作出评定。

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三“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案例

在教授《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笔者对学生应用计算机水平和对课程的要求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2所示。得出美术学院的学生特征:本身专业和该课程结合紧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热情非常高,对课程知识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地区差别,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个别同学能熟练运用photoshop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针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后,在上课之初,先给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们开拓视野,让他们对学习这门课程能完成的特效有了进一步感性认识后,提出学习任务:4―8人为一组自由组队,团结协作,做一个平面图形的综合设计并进行展示。学生们看到了任务和自身专业知识结合点乃至对专业技能的提高的重要性,也充分感知课程中自己角色转变(从被动吸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在学习任务设计中,教师注意了把握主导的原则,设计的学习任务创作空间比较大,允许同学进行多元解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出学任务后,针对学生普遍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的情况,对分解的子任务由浅到深进行学习情景、认知工具、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在学习情景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的任务合作小组要有一个独特的组名,为日后设计小组海报打下基础,该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任务背景,且非常具有生动性和创新思维,学生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处在思维活跃期。前期的教学子任务比较简单,如简单地为一幅卡通图加背景和为图形元素填色(把photoshop简单画笔工具、填充工具等简单工具的应用的知识点融入子任务中),可以使用启发式策略、探索式策略、抛锚式策略等进行各知识点的讲授。等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一定地的把握后,逐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子任务,例如个人名片设计和小组海报设计等。这个阶段,学习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更为综合和灵活多变。例如,不同阶段收集优秀或特色案例资源进行点评;引入时尚元素进入课堂教学:在实验课程中进行小组内矢量LoGo、海报制作pK赛(公认优胜者的LoGo和制作优先应用展示封面中或在展示中起中心突出地位);或安排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对下载的图片应用滤镜/通道/蒙板等不同效果的改造,互相对比,探讨平面设计理念和综合运用方法。充分运用各种认知工具(用视频、flas等手段进行难点重点地展示,用bbs、讨论区等手段组织同学们思考、答疑和开拓思路)。这些教学措施,一直在提醒学习者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习者的团结协作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也应该反映双主体教学模式多维性、互动性的特质。本中心计算机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的设计过程中引入提出了多元评量方式,即评价的主体多元(包括学生和教师),对象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包含自评和互评环节)。如《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形成性评价引入了专题展示会方式,请每个小组成员以各种形式和创意进行任务展示。学生们或以上课演讲、或以小品、或以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和教师(双主体)在下面共同参与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也使得学生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中,一直感知自己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价按一定比例给出一个评价值后,发回每一个小组,让他们根据每个组员对网站建设的贡献值(这时候在子任务完成过程中的pK赛的优胜者获得优秀评价)进行自评。以这种方法得出的多元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学生创意和主体参与感的环节。

四效果

本中心在教改过程中将任务驱动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建构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是评价教改成果的最原始最直观的信息。请看下面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对课程和老师的评价感想:

“老师让我们放心大胆的自己组队,自己设计,自己设想,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挖掘了我们的潜力。在项目完成之前,我都没有想到我们能够做出这么好的一个项目。”

“这次的设计可以说是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开动了想象力,发挥了自主性,培养了团结协作,在充足的发展空间内拓展自我,受益匪浅!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直反复着跌倒与爬起的过程。但完成进行展示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也反应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全班同学课程通过率100%,平均分达到83.91分。表3显示了成绩情况。

从上表成绩对课程掌握的客观评价和课程结束学生的主观感想互相印证,显示了同学们对课程满意度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换句话说,整合过程就是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教改,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4]。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双主体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双主体教学结构。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实质来整合,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批评和争论,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乃至大学教育教改实施,与时俱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尽一分绵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

课程设计任务篇6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非艺术专业;界面设计

1课程性质

《界面设计》是一门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专业相交叉的课程,本课程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将各种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传播给受众,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界面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界面设计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屏幕空间,越来越注重移动端的视觉享受,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网络编程方面、媒体技术方面的知识,也要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才能设计出更加愉悦的的界面。

2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2.1重编程轻设计

在以往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界面设计被称为网页设计,课程的内容更加注重培养网站开发、JaVa等编程语言的使用能力,而在网页设计的艺术性与美感方面则显得尤为不足,因此造成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开发网站时只会套用模板,设计出来的界面视缺乏美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越来越重视感官艺术性与人机交互性,因此界面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视觉上都需要重新设计。

2.2重课堂轻实践

界面设计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综合性与交互性,它横跨人文艺术与理工科,从文化到艺术,从美学到技术,具体而言,界面设计涉及诸多方面,包括HtmL语言、CSS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语言、人机交互、互联网技术等,除此之外,界面设计还涉及到图片处理、BanneR设计、动画制作、图标与LoGo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这些课程涵盖不同学科,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以课堂教师授课为主,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学生在机房进行练习,老师讲到哪里学生练习到哪里,学生学到后面忘记前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协调能力。

从另一方面讲,界面设计是一门具有社会实践性的课程,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师生的思维,课堂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载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资源,将实际中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提升专业技能,便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2.3重个人轻团体协作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上机完成任务,学生常以个体为中心独立思考制作,学生之间的缺乏交流,遇到困难时更多的依赖老师解答,缺乏团体合作意识,而在实际工作中,网站开发更注重集体的合作,而非个人风采的展示,一套优秀网站往往需要程序员、美工、用户研究等各个方面员工的共同努力完成。

2.3改革思路

界面设计作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应当围绕着“应用”二字开展教学任务,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模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可运行的项目中来,在期末考核的时候将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上,综合已学过的各个课程,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与概念,最终使学生协同设计出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作品。

3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及探索方案

3.1任务驱动法概念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结构,以某个实例为线索,巧妙的设计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系列任务,由简单到复杂,且任务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边学边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进行实际的操作。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后也就建构了本门课所学的知识,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和新媒体技术专业。

3.2任务驱动法特点

首先,任务驱动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主张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以任务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其次,任务驱动法具有非常明确目标,能够让学生了解在某一阶段需要完成具体的项目,教学的任务也仅仅围绕着如何完成任务展开,弱化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强调实用性;第三,提高学生主动性,在小组任务分配中能够做到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互帮互助学习,提高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探索方案

在界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置关乎最终的教学效果,因而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尤为重要,以笔者所授的界面设计为例,学生在上界面设计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编程的语言、样式表等基础知识,如何让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生结合编程语言设计出更加具有美感的界面是设置任务的出发点,在课程初期主要讲授色彩搭配,版式设计等相关知识,中期以开发学校网站为例,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界面设计开课之前,学生所设计的网站虽然功能具备但是欠缺美感,网页构图中规中矩,网页头部标志过大,并且标志抠图不清晰,banner图片没有美化,通过界面设计创建任务,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由浅入深反复修改,先分析学校网站首页应当具备哪些板块与栏目,然后完成布局设计,最后结合所讲授的pS等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设计出符合用户使用体验的网站。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界面美化是本课程阶段任务的重点,要坚持让学生“多看多做”,学生之间互为老师,共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在美化学校网站首页时,单独细化网站色彩搭配任务,如表2所示。

4总结

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以及发现自己的特长所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教学目的,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与知接受能力,统筹兼顾,使学生能够从任务的整体高度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庄科君,贺宝勋.设计型学习:高校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以《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

[2]许金友.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浅议网页设计的特色[J].艺术与设计,2009.

课程设计任务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一、建筑结构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题目内容单一

纵观我国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不难发展我国的建筑结构题目内容普遍比较单一,90%都是让学生设计民用建筑或者工业用建筑,建筑平面图主要以混泥土框架为主,并且长时间都不会进行改动,这种情况一方面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局限学生的视野。虽然近几年随着教学事业的发展,建筑专业的教师逐渐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但是这种改革却普遍趋于“形式化”,教学题目中的命题依然以“死命题”为主,学生本身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近几年我国的高新科技技术发展速度引人侧目,许多环保材料、轻质材料不断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各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设计也受到了广泛应用。而建筑结构课程的题目设计却并没有跟随时展的脚步,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出现了不能适应岗位需求等问题[1]。

2.教学过程死板

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教授许多学生,教学压力、教学任务都比较重,所以在教学中常常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知识基础、家庭环境、学习方式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脱轨”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主动性强、自学水平高的学生来说比较适用,学生在课余时间会积极的向老师提出问题,但是对于自主性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反而会让其学习情况恶化,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之间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3.考核评价不完善

考试成绩目前是我国教育的主要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考核学生的主要标准线。在我国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体系中,考核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其答辩结果、设计成果决定,这种方式往往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部分抄袭样板的学生也能在这种考核评价模式中轻松通过,所以不能完全公正、公平、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1.结合实际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是对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和建筑设计规范为基础的教学工作,其实际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可以将现实中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载体,从简单的内容到整体结构设计,规划出一个阶梯状的教学课程。基于任务驱动法的课程设计,任务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有着最主要的作用,任务设计要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然后再根据教学流程将其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教师再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呈螺旋状上升。

2.创设情境

为了加强学生对建筑结构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建筑物修建的流程,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实际施工中的施工工艺、结构形式、施工规范等等基础知识。然后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观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让学生将知识内容和实际建筑联系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知识内容,向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寻找实际建筑物中的建筑基础知识。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中的重点难点,对其进行动脑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对学生出现的难题要及时的进行引导。最后,为了确保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性,教师要围绕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并且将评价的结果纳入期末考核中,以此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

课程设计任务篇8

关键词:任务引领;中职教育;汽车专业;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53-02交通运输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社会对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如何提升中职专业汽车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让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中职院校就必须要创新汽车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以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创新的体现。

一、“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模式概念

以任务为引领是从“任务引领一体化”训练及评价模式中延伸而来。“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及评价模式,是对高技能人才训练与评价模式上的创新,这种创新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成熟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模式强调了技能训练的层次性、连续性和累积性,此外,“任务引导型一体化”模式特别强调对于以往也记得证明材料的评估,这种评价其实正是基于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和学习结果的累积性而言的。

二、以任务引领的中职汽车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递增,而目前来说,职业教育也正面临着这样的压力和责任。职业学校的高职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汽车专业课程作为的中职应用型课程,采用任务引领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这门课程,为培养汽车专业技能人才提供课程体系保障。目前我国职业技术类学校,都将焦点从传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转向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引导与融入,以任务引领的汽车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提出来的,契合了目前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契合了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目标。

三、中职汽车专业课程设计的目标

中职汽车专业的课程设计要培养适应我国汽车产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的理论及技巧,具有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车营销策划、汽车推销技巧和汽车故障诊断的能力,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科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将学到的相关汽车理论知识都能够在实践当中结合起来。

四、以任务为引领的中职汽车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

1.协调处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与学生素质水平不适应的问题

汽车专业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于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适用于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学生。但由于近些年来职业教育普及化,学生生源水平较之前,质量大幅下降,这就使得学生主体对教学大纲和教材适应能力,理解能力相对减弱,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直接影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

对于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条件匹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授课老师。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智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可以通过摸底考试和课堂课余的信息反馈进行深入了解;其次,教师要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把握好初级工和中级工应该相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和技术;最后,是教学中的关键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和增补。

2.科学处理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和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化矛盾问题

国家教育部详细制定了针对每一个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水平,施行统一规定、材、统一考核,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才能平衡大多数学生的一致统一性和个别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发展要求,就成为中职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点。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于班级里基础薄弱的特差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可以通过课上课下辅导、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方式,补习基础知识,达到初级焊工的考核标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予以更多的鞭策和指导。

・课程建设・以任务引领的中职汽车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3.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协调

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需要相关基础课程的支撑和辅助,对汽车专业这门课程也是如此,但在课程设计实践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基础知识,或是基础课程的开设过于超前,或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早已遗忘了。

对于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利用时间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笔者通常采取的步骤有三:首先,指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将要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就要进行重温。其次,通过课堂提问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针对提问效果不理想的知识点或重要知识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4.课程设计中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协调进行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级技工,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掌握相应技术技能。科学处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是培养合格中级技术人才的关键。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同步性。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发挥最大的学习效果,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质量。第二,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程的同时,要深入到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去,帮助和鼓励学生去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

5.提高教师主动教授的教学能力

近些年来教学模式的革新理论在教学界,广泛普及。对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而言,关键在于找一个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偏低,学生水平又参差不齐,学生自律能力差,学习缺乏自主性,作风懒散。所以针对中职学校的这种客观条件,在汽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以教师的定位和视角,采取有效办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汽车专业的课程设计更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积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宽容,对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平静化处理,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冷静,避免师生关系激化。

第二,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学生交朋友。在遇到课堂违纪行为时才能,有策略,有方法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既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又可以提升问题学生的素质。

五、结语

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逐渐和世界接轨,不再采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企业也更加需要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教学在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上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因此,汽车专业的课程设计一定要发挥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以中职专业课程设计目标为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汽车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洪.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关志伟.现代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技工学校汽车类专业教学计划于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郭成英.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李国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初探[D].扬州:扬州大学,2006.

课程设计任务篇9

关键词:程序设计 任务驱动 教学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指导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课是一门逻辑理论与实践操作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性特点的课程。传统的程序设计课堂教学,老师往往是通过“语句格式——功能介绍——举例讲解——上机练习”四个步骤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程序设计的特点,采用了新的教学四步骤:“情境导入、引出任务——将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师生完成任务——归纳必要的理论概念与结论”。利用这种方法讲授VB程序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经验的教师总会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提高专业技能。合理的课前引导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应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在时钟控件教学中,首先通过情境导入,利用时钟控件制作的“电子屏幕数字钟”与“移动的欢迎语”两个小程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去学习该专业技能的欲望,为一堂成功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出任务、培养能力是教学的中心

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在每一节计算机课中,在引导学生看完相关的程序或作品后,老师首先要明确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针对学习任务,让学生分析程序的特点,了解哪些地方可用已有的知识做,哪些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任务大小要适当,各任务之间要有联系,有多条完成任务的路径。同时要合理组成学习小组,在确定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经过讨论与协商,对任务的目标、要求进行分析,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明确完成这个任务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要鼓励小组成员依据学习目标责任制,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准备开始学习所需要的资料,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应明确。

例如:在讲解文本框时,我设置了一个“简单QQ登录系统”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VB编程实现“QQ登录界面及功能”。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两大子任务:一是制作设计程序界面,二是完成程序功能。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必须掌握文本框的常用属性、方法及事件。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实践与完成任务,学生知道了要设置文本框中输入的内容可设置文本框的teXt属性、要设置密码字符时需设置文本框的passwordchar属性、要使文本框获得焦点可使用SetFocus方法等内容。教师通过此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并且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要做什么、要学什么,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三、分层练习、提高质量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接受与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活动,在头脑中筛选、组合有关知识,能够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而且在迁移运用有关知识与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多种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提出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实现学习目的,学生的主体性得了到发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与类型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提出任务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有选择、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对于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应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错误、纠正错误,尊重学生,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可以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对于先完成任务的学生以记分、演示等方法激发其操作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基本题,基础好的学生还需做选做题。这样,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会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特别是一些因非智力因素干扰而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兴趣浓厚了,能主动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去思考、去学习,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在本文本第二点中提出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提出让学生自己制作与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或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自己的小程序。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教”别人中学习、进步。教的同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反思自己在知识、技能、协作能力、认知策略方面的收获;被教的同学能够快捷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分享别人的成功体验,加深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树立“帮助学生成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以便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始终保持稳定、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掌握专业技能。

四、展评作品、体验成功是教学的保障

课程设计任务篇10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发音不清晰,语音语调不标准,表达能力也不高,如何在短短的2-3年的时间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对的实现问题,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把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真正做到学习致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二、任务型教学法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以“学生做中学”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主张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课堂教学围绕教学任务展开,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提炼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的子任务,由浅入深,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得每堂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充实,不仅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中运用的优势

由于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所以高职教育有着它的特殊性,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特色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在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首先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主线是锻炼提升学生英语听和说的技能,让学生能够流利的表达。所以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把语言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语言知识点并且运用语言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沟通技能,领导才能等等,这些素养对学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实例

下面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商务英语听说教程4》Unit2Sales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教学目标(teachingtarget):能力目标:能用英文向外商销售商品。知识目标:掌握商品销售中常用英文表达。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教学方法(teachingapproaches):任务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3、教学材料及工具(teachingmaterials&aids):教材、电脑、卡片等。

4、考核与评价方式(testing&evaluatingmode):考核:Groupworkandpresentation评价方式:学生自评,老师点评总结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Step1warm-upQuestions

1)aftersharingthepictures,whataretherolesinthepictures?

2)whataretheimportantqualitiesforasuccessfulsalesperson?

Step2Listeningtasks

1.StudentsListentotherecordingandcompletetheconversations.thenchecktheanswerstogether.

2.Studentsworkwiththeirpartnerstopracticetheconversation..

Step3Knowledge

1.UsefulVocabularies

1.arousetheclient’sinterest

2.Letourcommoditiesgototheworld.

3.toenjoyhighreputationintheinternationalmarket

4.sellingwellallovertheworld

5.clientsfirst,reputationfirst

6.qualityfirst,consumersfirst

7.superior(in)quality

8.outstandingfeatures

2.UsefulSentences

excuseme,mayihelpyou?

theproductcomesfromdifferentcategories.

theproductwillnotonlysaveyourtime,butalsocomesinarangeofcolorsandsizes.

iwantaproductthat’sgoodvalueformoney.

Howdoesitcomparewithyourcompetitors’products?

i’mallears.

Step4Speakingtask

maintask:

Studentsstimulatethesellingprocess.

1.taskarrangement:Role-play

Dividethewholeclassinto7groups,fourstudentsinonegroup,Role-playthetwotypicalsituations:Sellingintheretailstoreorsellingonthecommodityfairs.Somestudentsarecustomers:theotherstudentsarethesellers.

2.taskimplementation

invite1-2groupstoperforminpublicandasktheothergroupstomakethecomments.

3.Controlling

Leadthestudentsusethecorrectexpressionstomakethepresentation.

4.evaluation

1)Givethestudentsevaluationpointsandasksomeonefromdifferentrolestotalkabouttheirownideas,pointoutthemistakesstudentshavemadeintheprocedure.

2)theteacherwillmakesomecommentsforthestudents’performance.

Step5Homework:

Groupwork:

Shareyourunderstandingofthestatementwithinyourgroup:everyoneisasalesperson:youarealwayssellingyourself.

五、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中运用的启示及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