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诚信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54:36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1

一、突出宣传教育,确保“植信于心”,着力解决诚信意识不牢问题

(一)加强教育,增强政务诚信观念。开展了“政务诚信宣传教育月”活动,把诚信教育作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纪律作风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长立诚信之念、长修诚信之德,自觉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使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真正植根于干部职工头脑中,为政务诚信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入宣传,营造政务诚信氛围。结合工商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借助阅览室、宣传栏、局域网等多种载体,大力开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诚信道德、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同时,在办公楼走廊上悬挂诚信格言警句、诚信宣传画等,增强诚信宣传的声势和效果,营造了人人讲诚信、人人守诚信的良好氛围。此外,结合“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灵活采取全员培训、网络教学、执法交流、模拟考试等方式,开展监管、执法、服务和维权业务培训,进一步拓宽干部职工知识面,提高干部队伍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监管服务能力,提升队伍整体诚信履职能力。

二、突出完善制度,确保“执信有据”,着力解决诚信机制不全现象

(一)健全制度体系,夯实政务诚信基础。制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范化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完善了法制建设、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指导、服务发展、业务规范和内部管理七个方面的103项制度。如业务规范方面,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标准、集贸市场巡查管理规范、农资监管和农资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15项具体规定;法制建设方面,制定了案件审议委员会工作规则、扣留罚没物资管理处理办法、案件回访规定、案件网上审批规定等27项制度;内部管理方面,制定了重大政务审议制度、办公楼管理规定、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计算机管理规定、阅览室管理规定等9项制度。从而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事事有原则、处处有规章,使之成为规范干部职工行政行为、确保政务诚信的可靠依据。

(二)强化制度执行,确保政务诚信措施落实。在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册、通过内网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重点学习与全面掌握结合的“两结合”方式,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制度建设对规范行政行为、规范队伍管理和政务诚信建设的重大意义,使规章制度真正入脑入耳入心,时刻紧绷用制度约束自身言行之弦。同时,成立了由各分管局领导负责的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小组,将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权力,对口分配到局机关相关科室,采取不定期检查、汇总通报等方式强化检查落实,对出现问题的实行“双向问责”,有效地保证了各类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有效杜绝了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

三、突出忠实履责,确保“取信于民”,着力解决履职失信现象

(一)强化考核督办措施,保证履行职能不缺位。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为防止出现履行职能不到位引发的政务失信现象,该局将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办案、消费维权、服务发展等工作职责细化为考核小项,纳入全系统岗位目标责任考核中,充分利用绩效考核手段,确保以考核添动力、促落实,确保履行职能到位。二是强化督查反馈。对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凡涉及到工商职能职责的,将任务层层落实到职能科室所,围绕办理时限、工作进度、落实效果、跟踪督办等环节,强化跟踪督查、靠上督查,并定期将督办结果集中。同时,定期就履职情况向人大、政协机关进行报告。今年以来,邀请该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食品安全监管、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等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了2次视察。

(二)强化政务公开措施,保证履行职能不错位。在全市基层工商所的登记注册大厅,设置了办公区域指示图和导办服务台,规范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安排专人受理群众咨询,将职责权限、办事依据、条件、程序以及收费标准、范围、依据、执法监督、投诉渠道等内容全部向社会公示,做到依法行政、有诺必践。在局机关设立了政务信息申请公开查询点,配备专人负责受理查询。同时,搭建以政务公开网和触摸屏为载体的电子政务平台,及时公开注册登记、年检等办事流程、规费收取的标准及依据等信息,设置驰著名商标、“守重”企业、文明诚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栏目,为相对人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引导诚信经营。通过政务公开取信于群众,确保在履行职责不拒、不拖、不压,树立工商机关良好的诚信形象。

四、突出监督管理,确保“立信有威”,着力解决失信督查不力问题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2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组织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的通知》(国质检量函〔20*〕222号)、市政府目督办《关于印发市委、市政府20*年为民办实事“八项民生工程”分解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府目督发〔20*〕6号)和区府办公室《关于20*年菜市场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锦府办〔20*〕18号)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区诚信计量菜市场建设工作,实现计量监管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确保今年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范围及目标

20*年,*区纳入监管的18家固定菜市场全部建成“诚信计量达标市场”。其中,30%以上固定菜市场建成“先进诚信计量市场”。

二、组织形式和建设标准

区政府成立*区诚信计量菜市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见附件1),负责督促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质监局具体负责诚信计量菜市场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考评,相关街道办事处和市场主办方予以协助落实,确保“先进诚信计量菜市场”和“诚信计量达标菜市场”建设达到标准(见附件2)。

三、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年5月18日至20*年6月10日):宣传教育、培训阶段。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市政府领导关于诚信计量惠民的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和区政府办公室相关文件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市场主办方对创建诚信计量菜市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适时举办一期创建诚信计量菜市场工作培训班。

(二)第二阶段(20*年6月11日至20*年6月30日):分批创建及半年考(核)评阶段。加强与相关街道办事处的联系,督促市场主办方按照先进诚信计量菜市场或诚信计量达标菜市场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落实计量器具免费检定要求。届时,完成11家固定菜市场“先进诚信计量市场”、“诚信计量达标市场”的目标任务及考(核)评(见附件3)。

(三)第三阶段(20*年7月1日至20*年10月31日):分批创建完成及年度考评阶段。加强与相关街道办事处的联系,督促市场主办方按照诚信计量达标菜市场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落实计量器具免费检定要求,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建设工作相对薄弱的菜市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分派专人进行重点帮扶,并制定限期整改措施。10月底前,先后完成7家固定菜市场“诚信计量达标市场”的目标任务及考评(见附件3)。

四、职责分工

(一)*质监局

1、负责全区创建诚信计量菜市场的组织、协调、申报、考评和授牌工作,加强巡查监管,查处市场中的计量违法行为,确保为市民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

2、负责主动与区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联系,指导、督促市场主办方开展好创建“先进诚信计量市场”和“诚信计量达标市场”活动。

3、负责组织人员定期对菜市场进行计量抽查,帮助和协调市场方解决在计量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区目督办

负责全区推进诚信计量菜市场工作的督查和考核。

(三)区服务委

负责全区推进诚信计量菜市场工作的有关协调工作,督促承办部门按期完成任务。

(四)*工商局

负责全区推进诚信计量菜市场工作中的市场计量纠纷调解、违规查处,维护全区菜市场正常经营、交易秩序。

(五)相关街道办事处

1、各相关街道办事处是菜市场属地管理责任主体,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具体负责落实菜市场的专职监管人员,督促菜市场经营管理单位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负责组织和落实本辖区内创建诚信计量菜市场工作。

2、负责督促和指导市场建立计量投诉、消费申诉制度,发现和纠正计量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3、负责对辖区新申报“先进诚信计量市场”、“诚信计量达标市场”的菜市场提出具体要求、督促市场主办方统一制作诚信计量公告栏,内容包括:计量管理制度、计量监督管理员制度和计量公示栏等。

4、负责每季度将本辖区内创建诚信计量菜市场的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区诚信计量菜市场建设工作协调办公室。若有消费者纠纷投诉和计量违法投诉,应及时向区诚信计量菜市场建设工作协调办公室举报。

(六)菜市场主办方

1、市场主办方在街道办事处的督促指导下,积极开展创建诚信计量菜市场活动,并按照有关建设标准来建设市场和规范市场。

2、市场主办方应建立计量管理制度和计量监督管理员制度,配置计量监管人员,对市场计量工作开展常态化和经常化的全面管理。

3、市场主办方统一管理市场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坚持每日巡查制度并登记,妥善解决计量投诉和计量纠纷问题,处置计量违法行为。

五、工作措施

(一)*质监局主动与相关街道办事处联系,加强工作协调,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诚信计量菜市场建设组织工作。

(二)适时组织一次由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的菜市场计量视察,并配合区政府有关部门对计量惠民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三)*质监局组织人员每月对18家固定菜市场至少开展一次巡查抽检,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巡查菜市场时,检查计量器具数不少于在用计量器具总数的30%;全面普查菜市场时,检查所有在用的计量器具。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中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我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机制,强化诚信道德,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制度建设,扩大群众参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实现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目标任务

2012年,根据市局提出的实现诚信计生的目标,我镇必须坚持稳步推进,注重质量,既考虑政府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又不能走过场搞“一刀切”。要根据我镇各村的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寻求适合各村(场、居)的诚信计生工作模式。全镇基本建成诚信计生模式,全镇28个村(场、居)基本实现诚信计生。落实以长效节育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实现镇、村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便民利民,落实国家、省、宜昌市、市人口计生各项免费、扶助、奖励及优先优待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数据真实准确,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适应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

三、工作模式和程序

要建立政府诚信、群众守信、村(场、居)民互信的“双向承诺、充分自愿、依法自治”的工作模式。一是双向承诺。镇人口计生部门和村(场、居)民委员会向已婚育龄群众承诺,依法保障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相关权利,实现群众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愿望;已婚育龄群众承诺自愿按政策生育,按照知情选择要求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不违反诚信协议。二是充分自愿。已婚育龄群众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自愿组成诚信计生小组,民主选举产生诚信小组长,小组成员协商签订《诚信计生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运行机制。三是依法自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诚信计生小组每个成员自觉履行《协议书》规定的义务。参加诚信计生小组并守约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有关奖励优惠政策及《协议书》中镇人口计生部门、村(场、居)民委员会承诺的激励措施。

诚信计生工作基本程序:一是召开村(场、居)民代表会议,宣传诚信计生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组织村(场、居)民讨论制定《协议书》。二是育龄群众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通过双向选择,自愿组合成立诚信计生小组,民主选择诚信计生小组长。三是镇人口计生部门和村(场、居)民委员会与诚信计生小组长及计生诚信小组全体成员共同签订《协议书》,明确镇、村(场、居)民委员会和村(场、居)民的职责、权利、义务,使《协议书》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四是镇计生办和村(场、居)民委员会要带头讲诚信,兑现承诺,严格落实法规规定和各级制定的奖励、扶助、救助政策。五是村(场、居)民委员会健全村(场、居)务公开等相关制度,监督政府和群众履行《协议书》约定的承诺事项。六是村(场、居)民委员会建立诚信计生档案,实行一组一卷。

四、具体要求

(一)坚持人本理念,动员群众参与。各村(场、居)要在充分自愿、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完善和签订计生协议,明确人口计生部门、村(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和群众的权利义务,尊重和维护群众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权、生殖健康权以及获得各项奖励扶助待遇的权利,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到诚信计生工作中来。

(二)坚持依法行政,体现便民利民。各村(场、居)要把依法行政、便民维权作为开展诚信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与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实行“阳光计生”,推进以人口计生政策及其执行情况为重点的政务公开、村(场、居)务公开,增加服务管理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逐步推行网上办证、网上咨询和答疑,方便群众办事;创新服务管理方式,积极采用先进手段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尽量减少群众的义务。

(三)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工作重点。各村(场、居)要根据开展诚信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坚持分类指导,认真听取计划生育家庭和组级信息员的意见,把握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要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分阶段地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积极稳妥地推动诚信计生工作。既要坚持抓好正面引导,对守信的计生家庭给予奖励,又要对违法生育的对象依法严肃处理。要对参与诚信计生的育龄群众进行分类指导,不断扩大育龄群众的参与面。

(四)坚持效益第一,搞好三个结合。一是将推行诚信计生与村(场、居)民自治相结合。在人口计生村(场、居)民自治的基础上,根据诚信计生工作的要求,对人口计生村(场、居)民自治的章程、协议和组织形式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将推行诚信计生与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行依法行政,推进诚信计生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将推行诚信计生与实施“阳光计生”相结合。将“阳光计生”作为推进诚信计生的重要载体之一,继续实行政务村务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五)协调部门联动,发挥群团作用。进一步协调推动各相关部门对人口计生工作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扩大诚信计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发挥村(场、居)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引导、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到诚信计生工作中来。

五、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诚信计生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到今年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诚信计生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相关公共服务与管理延伸到村(场、居)到户,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加强对全镇开展诚信计生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分管人口计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谈丹任组长,党委宣传委员胡蓉任副组长,计生办全体工作人员及镇服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开展诚信计生工作领导小组。

(二)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要按照有利于诚信计生工作、有利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改革完善村(场、居)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机制,指导村(场、居)修改不适应诚信计生工作的村规民约条款。把诚信计生工作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新型人口文化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倡导,培育诚信计生典型,总结好的做法,宣传成功经验,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4

为加快推进我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的通知》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分类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年初步规范,两年所有规模企业全部达标的工作要求,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级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和企业两个层面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机制,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根本上保障我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活动参与率100%,达标率确保60%以上,规下企业试点实施。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完成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安委办,负责日常工作(详见附件)。

(二)经费保障。区政府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工作经费。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为建设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建设活动保质保量顺利实施。

(三)评审标准。评审标准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分类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湖安委办〔2012〕18号)文件为准,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中的企业安全生产分类等级评估基本内容废止。

(四)评审组织。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由区安监局根据《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的指导意见》(浙安委办〔2012〕20号)要求,培育、建立,并报市安全监管局审核后公布。

(五)评选表彰。每年年底,对企业和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在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表彰。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是当前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分解落实到每月工作计划,保障建设工作有效、推进有序。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具体人员,将建设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确保建设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二)精心部署,全面推进。要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宣传、部署工作,将对企业创建工作的考评与事前服务、事中辅导结合起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达标创建工作。按照“企业自评-评审单位评审-市安委办抽查”的程序有序推进本年度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工作。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标准化和诚信管理工作推进情况开展定期通报和不定期督查。

(三)政策支持,相互促进。涉及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暂行办法》精神,尽快出台实施意见,制定激励和制约政策措施,给予具体的支持或限制,督促指导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工作的推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实现诚信管理的前提,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开展诚信机制建设,通过标准化达标来保证企业具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通过诚信机制建设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5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建设“诚信”提供组织保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作,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于年4月15日,率先成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作为县委、县政府一个直属部门,从县纪委内部调剂三个行政编制,与县软建办、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全县诚信建设工作的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及相关诚信问题的投诉、接待、受理和查处工作,并实行由工商局、人行等部门参加的“诚信”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诚信”创建及推进工作。这一创新举措在全省属首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年11月,县委、县政府又专门下文成立了县建设“诚信”暨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的创新办与县诚信服务监督局、软建办、经济110合署办公。同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分级负责制。

二、开展诚信教育,为建设“诚信”营造良好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县电视台、“”网站和“廉政网”等新闻媒体上开设“诚信”宣传专栏,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以诚信为本,以失信为耻”的信用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公益广告渲染作用,在城乡交通主干道、公交站点、沿街路面显著位置悬挂、张贴诚信宣传标语,积极营造建设“诚信”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开展广场咨询活动。在全县深入开展以“大力营造‘诚信’新形象,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组织县直62个重点部门、重点岗位、120个中层服务窗口单位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活动,通过现场设立咨询台、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接受群众咨询,努力提高全社会建设“诚信”的参与意识。据统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万多份,现场接受咨询26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00多个。三是开展诚信评比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个体户”、“诚信价格单位”、“诚信药店”、“诚信医院”、“诚信花木企业”、“诚信建筑单位”等七大评比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成立诚信评比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农林局、建设局等单位设立评比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评比活动的实施,制定评选标准、评选方法、评选程序及奖惩措施,并组织专家评委对申报企业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诚信单位,在有效期内,对信贷、承接工程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权,促使经营者提高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

三、转变政府职能,为建设“诚信”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政府义不容辞。近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着力打造诚信政府,为建设“诚信”创造了良好政务环境。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该除尽除”、“应减必减”的原则,切实做好行政审批权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创新管理方式,今年以来,共废止了《关于下达地产品销售任务的通知》等15份文件,核减36个单位行政审批权290余项,改为备案制136项,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和权力运作流程图1632份。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对凡是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文件,县政府领导一律召集部门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均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努力提高群众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严格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行政机关各项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政策规定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项均实行事前公开制度,并通过“”网站等载体定期对外。以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凡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登记、办证、收费等事项一律公开,同时,要求全县各单位制定信息栏,定期公开社会关注的工程招标、社会保障、岗位公开竞争等热点事项。四是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县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窗口服务职责,要求所有窗口单位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审批依据、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为客户和投资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结县权范围内所有审批事项,努力为客商提供快捷的投资服务。五是实行“立即就办”、“无借口工作法”

。要求全县47个重点部门和73个县直中层窗口服务单位在本部门、本单位醒目位置悬挂“立即就办”提示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时限、投诉监督电话等,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同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坚决做到“为客商服务无借口、为发展服务无借口、执行上级任务无借口、执行工作纪律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努力为客商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

四、加快制度创新,为建设“诚信”奠定制度保障

一是实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诚信”工作面广量大,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为此,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建设“诚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就营造“诚信”舆论氛围、构筑“政府、企业、公民”三大诚信载体、制订建设“诚信”相关制度等工作进行研究安排,切实解决“诚信”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45次,协调、查办涉及诚信问题案件、纠纷490余起。二是实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制定出台了《机关工作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合理确定工作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工作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实行工作会办制度。在2004年,我县针对部分政府部门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及时、不扎实、不全面的现实,创新工作落实形式,实行工作会办制度,推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想办法、定措施、抓落实。把县级领导成员和各诚信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无形资产,是最大的环境、最具吸引力的名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建设“诚信”作为创优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发动,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诚信品牌,不断提升形象,有

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建设“诚信”提供组织保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作,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于年4月15日,率先成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作为县委、县政府一个直属部门,从县纪委内部调剂三个行政编制,与县软建办、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全县诚信建设工作的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及相关诚信问题的投诉、接待、受理和查处工作,并实行由工商局、人行等部门参加的“诚信”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诚信”创建及推进工作。这一创新举措在全省属首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年11月,县委、县政府又专门下文成立了县建设“诚信”暨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的创新办与县诚信服务监督局、软建办、经济110合署办公。同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分级负责制。

二、开展诚信教育,为建设“诚信”营造良好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县电视台、“”网站和“廉政网”等新闻媒体上开设“诚信”宣传专栏,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以诚信为本,以失信为耻”的信用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公益广告渲染作用,在城乡交通主干道、公交站点、沿街路面显著位置悬挂、张贴诚信宣传标语,积极营造建设“诚信”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开展广场咨询活动。在全县深入开展以“大力营造‘诚信’新形象,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组织县直62个重点部门、重点岗位、120个中层服务窗口单位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活动,通过现场设立咨询台、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接受群众咨询,努力提高全社会建设“诚信”的参与意识。据统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万多份,现场接受咨询26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00多个。三是开展诚信评比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个体户”、“诚信价格单位”、“诚信药店”、“诚信医院”、“诚信花木企业”、“诚信建筑单位”等七大评比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成立诚信评比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农林局、建设局等单位设立评比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评比活动的实施,制定评选标准、评选方法、评选程序及奖惩措施,并组织专家评委对申报企业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诚信单位,在有效期内,对信贷、承接工程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权,促使经营者提高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

三、转变政府职能,为建设“诚信”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政府义不容辞。近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着力打造诚信政府,为建设“诚信”创造了良好政务环境。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该除尽除”、“应减必减”的原则,切实做好行政审批权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创新管理方式,今年以来,共废止了《关于下达地产品销售任务的通知》等15份文件,核减36个单位行政审批权290余项,改为备案制136项,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和权力运作流程图1632份。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对凡是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文件,县政府领导一律召集部门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均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努力提高群众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严格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行政机关各项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政策规定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项均实行事前公开制度,并通过“”网站等载体定期对外。以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凡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登记、办证、收费等事项一律公开,同时,要求全县各单位制定信息栏,定期公开社会关注的工程招标、社会保障、岗位公开竞争等热点事项。四是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县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窗口服务职责,要求所有窗口单位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审批依据、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为客户和投资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结县权范围内所有审批事项,努力为客商提供快捷的投资服务。五是实行“立即就办”、“无借口工作法”

。要求全县47个重点部门和73个县直中层窗口服务单位在本部门、本单位醒目位置悬挂“立即就办”提示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时限、投诉监督电话等,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同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坚决做到“为客商服务无借口、为发展服务无借口、执行上级任务无借口、执行工作纪律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努力为客商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

四、加快制度创新,为建设“诚信”奠定制度保障

一是实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诚信”工作面广量大,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为此,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建设“诚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就营造“诚信”舆论氛围、构筑“政府、企业、公民”三大诚信载体、制订建设“诚信”相关制度等工作进行研究安排,切实解决“诚信”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45次,协调、查办涉及诚信问题案件、纠纷490余起。二是实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制定出台了《机关工作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合理确定工作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工作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实行工作会办制度。在2004年,我县针对部分政府部门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及时、不扎实、不全面的现实,创新工作落实形式,实行工作会办制度,推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想办法、定措施、抓落实。把县级领导成员和各诚信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无形资产,是最大的环境、最具吸引力的名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建设“诚信”作为创优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发动,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诚信品牌,不断提升形象,有

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建设“诚信”提供组织保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作,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于年4月15日,率先成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作为县委、县政府一个直属部门,从县纪委内部调剂三个行政编制,与县软建办、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全县诚信建设工作的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及相关诚信问题的投诉、接待、受理和查处工作,并实行由工商局、人行等部门参加的“诚信”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诚信”创建及推进工作。这一创新举措在全省属首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年11月,县委、县政府又专门下文成立了县建设“诚信”暨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的创新办与县诚信服务监督局、软建办、经济110合署办公。同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分级负责制。

二、开展诚信教育,为建设“诚信”营造良好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县电视台、“”网站和“廉政网”等新闻媒体上开设“诚信”宣传专栏,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以诚信为本,以失信为耻”的信用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公益广告渲染作用,在城乡交通主干道、公交站点、沿街路面显著位置悬挂、张贴诚信宣传标语,积极营造建设“诚信”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开展广场咨询活动。在全县深入开展以“大力营造‘诚信’新形象,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组织县直62个重点部门、重点岗位、120个中层服务窗口单位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活动,通过现场设立咨询台、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接受群众咨询,努力提高全社会建设“诚信”的参与意识。据统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万多份,现场接受咨询26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00多个。三是开展诚信评比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个体户”、“诚信价格单位”、“诚信药店”、“诚信医院”、“诚信花木企业”、“诚信建筑单位”等七大评比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成立诚信评比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农林局、建设局等单位设立评比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评比活动的实施,制定评选标准、评选方法、评选程序及奖惩措施,并组织专家评委对申报企业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诚信单位,在有效期内,对信贷、承接工程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权,促使经营者提高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

三、转变政府职能,为建设“诚信”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政府义不容辞。近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着力打造诚信政府,为建设“诚信”创造了良好政务环境。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该除尽除”、“应减必减”的原则,切实做好行政审批权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创新管理方式,今年以来,共废止了《关于下达地产品销售任务的通知》等15份文件,核减36个单位行政审批权290余项,改为备案制136项,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和权力运作流程图1632份。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对凡是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文件,县政府领导一律召集部门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均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努力提高群众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严格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行政机关各项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政策规定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项均实行事前公开制度,并通过“”网站等载体定期对外。以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凡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登记、办证、收费等事项一律公开,同时,要求全县各单位制定信息栏,定期公开社会关注的工程招标、社会保障、岗位公开竞争等热点事项。四是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县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窗口服务职责,要求所有窗口单位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审批依据、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为客户和投资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结县权范围内所有审批事项,努力为客商提供快捷的投资服务。五是实行“立即就办”、“无借口工作法”

。要求全县47个重点部门和73个县直中层窗口服务单位在本部门、本单位醒目位置悬挂“立即就办”提示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时限、投诉监督电话等,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同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坚决做到“为客商服务无借口、为发展服务无借口、执行上级任务无借口、执行工作纪律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努力为客商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

四、加快制度创新,为建设“诚信”奠定制度保障

一是实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诚信”工作面广量大,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为此,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建设“诚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就营造“诚信”舆论氛围、构筑“政府、企业、公民”三大诚信载体、制订建设“诚信”相关制度等工作进行研究安排,切实解决“诚信”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45次,协调、查办涉及诚信问题案件、纠纷490余起。二是实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制定出台了《机关工作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合理确定工作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工作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实行工作会办制度。在2004年,我县针对部分政府部门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及时、不扎实、不全面的现实,创新工作落实形式,实行工作会办制度,推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想办法、定措施、抓落实。把县级领导成员和各诚信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无形资产,是最大的环境、最具吸引力的名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建设“诚信”作为创优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发动,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诚信品牌,不断提升形象,有

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建设“诚信”提供组织保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工作,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于年4月15日,率先成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作为县委、县政府一个直属部门,从县纪委内部调剂三个行政编制,与县软建办、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全县诚信建设工作的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及相关诚信问题的投诉、接待、受理和查处工作,并实行由工商局、人行等部门参加的“诚信”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诚信”创建及推进工作。这一创新举措在全省属首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年11月,县委、县政府又专门下文成立了县建设“诚信”暨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的创新办与县诚信服务监督局、软建办、经济110合署办公。同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分级负责制。

二、开展诚信教育,为建设“诚信”营造良好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县电视台、“”网站和“廉政网”等新闻媒体上开设“诚信”宣传专栏,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以诚信为本,以失信为耻”的信用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公益广告渲染作用,在城乡交通主干道、公交站点、沿街路面显著位置悬挂、张贴诚信宣传标语,积极营造建设“诚信”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开展广场咨询活动。在全县深入开展以“大力营造‘诚信’新形象,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组织县直62个重点部门、重点岗位、120个中层服务窗口单位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活动,通过现场设立咨询台、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接受群众咨询,努力提高全社会建设“诚信”的参与意识。据统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6万多份,现场接受咨询26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00多个。三是开展诚信评比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个体户”、“诚信价格单位”、“诚信药店”、“诚信医院”、“诚信花木企业”、“诚信建筑单位”等七大评比活动。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成立诚信评比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县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药监局、卫生局、农林局、建设局等单位设立评比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项评比活动的实施,制定评选标准、评选方法、评选程序及奖惩措施,并组织专家评委对申报企业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诚信单位,在有效期内,对信贷、承接工程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权,促使经营者提高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

三、转变政府职能,为建设“诚信”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政府义不容辞。近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着力打造诚信政府,为建设“诚信”创造了良好政务环境。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该除尽除”、“应减必减”的原则,切实做好行政审批权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创新管理方式,今年以来,共废止了《关于下达地产品销售任务的通知》等15份文件,核减36个单位行政审批权290余项,改为备案制136项,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和权力运作流程图1632份。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对凡是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文件,县政府领导一律召集部门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均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努力提高群众的知情度和参与度。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严格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行政机关各项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政策规定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项均实行事前公开制度,并通过“”网站等载体定期对外。以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凡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登记、办证、收费等事项一律公开,同时,要求全县各单位制定信息栏,定期公开社会关注的工程招标、社会保障、岗位公开竞争等热点事项。四是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县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窗口服务职责,要求所有窗口单位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审批依据、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为客户和投资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结县权范围内所有审批事项,努力为客商提供快捷的投资服务。五是实行“立即就办”、“无借口工作法”

。要求全县47个重点部门和73个县直中层窗口服务单位在本部门、本单位醒目位置悬挂“立即就办”提示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时限、投诉监督电话等,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同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坚决做到“为客商服务无借口、为发展服务无借口、执行上级任务无借口、执行工作纪律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努力为客商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

四、加快制度创新,为建设“诚信”奠定制度保障

一是实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诚信”工作面广量大,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为此,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建设“诚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诚信服务监督局牵头,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就营造“诚信”舆论氛围、构筑“政府、企业、公民”三大诚信载体、制订建设“诚信”相关制度等工作进行研究安排,切实解决“诚信”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45次,协调、查办涉及诚信问题案件、纠纷490余起。二是实行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制定出台了《机关工作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合理确定工作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工作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实行工作会办制度。在2004年,我县针对部分政府部门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及时、不扎实、不全面的现实,创新工作落实形式,实行工作会办制度,推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想办法、定措施、抓落实。把县级领导成员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会办的主体,坚持常规工作定期会办,具体工作现场会办,重点工作专题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明确会办范围、会办事项、落实措施、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建立督查考评机制。据统计,平均每年县级领导召开会办会730次,由“两办”整理下发会办纪要235期,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名义下发工作交办单228份,以文件形式交办工作1530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编发督查通报、督查专报62期。

五、健全监督体系,确保建设“诚信”工作深入推进

一是进一步强化诚信监督明线、热线、暗线“三线”建设。建立健全各乡镇、各部门软环境组织网络系统,并将全县软环境建设网络组织编印成册,广泛向广大客商和私营个体业主发放,进一步畅通了投诉信息渠道;县诚信服务监督局、软建办、经济110设立专门投诉中心,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随时接受各种举报,并保证在三天内回复举报人。年以来,共接受投诉案件558件,并全部办结;在全县范围内聘任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客商、私营业主等组成的80名诚信服务监督和软环境信息员,采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单线联系的方法,反馈诚信服务监督和软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共召开3次软环境信息员座谈会,反馈各类问题32个,提出意见和建议16条。二是深入开展软环境评议及质询活动。年10月我县首次举办县直部门及其中层窗口服务单位软环境评议及质询现场会,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软环境信息员、客商、个体私营主及部分市民代表共300余人,与被评议及质询部门单位“面对面评议,零距离质询”。近年来,我县平均每年举办软环境评议及质询现场会达4场之多,每场向被质询部门单位提出质询问题均在60个以上,除当场解答处理外,剩余的质询问题,均由县软建办跟踪督查落实到位;对在评议中排列前十名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后三名单位的主要领导人要求当场作表态发言,由县软建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其予以诫勉谈话,并要求限期整改。三是实行经济“110”、公安“110”、新闻“110”联动运行。县经济“110”和公安“110”对受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投诉事项积极接诉,并迅速组织人员对投诉案件进行查处。新闻“110”切实履行媒体动员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经济“110”、公安“110”查处的有关案件进行曝光,对采访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向经济“110”或公安“110”通报,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四是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查处涉及建设“诚信”工作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重点查处不守信用、服务承诺不兑现及政府失信案件,对那些诚信缺失、损害投资环境、贻误发展良机的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的将依情从重予以组织处理。近年来,我们共接待涉及诚信问题投诉110余起,立案查处17起,电视曝光27起,先后15次在全县大会上通报了27起不诚信典型案例。

总体上讲,近年来,我县建设“诚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民诚信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诚信监督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少数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服务意识不强;少数企业诚信经营意识缺失;社会信用氛围还不够浓厚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在下一步工作将认真进行研究解决,同时,近期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根据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条件,依托共青团、工会、妇联、学校等组织,积极创办文明市民学校、诚信文明督导队、道德评议会等,切实抓好城市社区和农村的诚信教育。持续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消费者满意一条街”、“无假货一条街”、“放心店”等活动,扩大社会参与面,增强市民信用意识。同时,围绕“诚信,投资乐园”主题,大力开展“诚信”知识竞赛及“七大评比”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信用环境。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6

一路情深伴你行,诚信交通惠万家。

二、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狠抓工作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力促全行业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诚信形象有明显改变,使品牌效应和诚信交通惠及千家万户,不断提升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和交通工作的公信力。

三、主要内容

主要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科室和窗口单位等不同的交通工作层面入手,提升品牌影响,加强诚信建设。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建立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工程招投标、廉政双合同、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制度;加强公路、港口码头等工程质量管理,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打造“优质工程”、“便民工程”、“诚信工程”;完善县乡公路养护制度,落实养护责任,加强养护人员管理,提高公路养护水平。

(二)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层面。加快落实《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实施信誉评定,探索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誉管理考核体系;突出客运行业这个重点,加大明查暗访和查处力度,扭转“不诚信经营可获利,诚信经营就吃亏”、“同行和我一样都在不诚信经营”等不良思想,集中整治客运从业人员诚信缺失问题;建立客运车站站务管理制度体系,落实站务管理岗位责任,加强车站安全监管;开展车辆超限超载、外挂车辆专项治理,做好大宗货源地源头管理;建立健全维修企业考核体系,开展“质量信得过”维修企业评选,打造优质维修服务企业品牌。

(三)交通行政执法层面。加强规范性文件和执法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对上级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等进行整理,形成执法依据汇编,促进执法规范;进一步完善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和着装规范,建立统一有序的执法人员行为、语言和着装标准。

(四)机关科室和窗口单位层面。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工作零缺陷”等便民举措,开展微笑服务,着力解决职责不清晰、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四、工作重点

重点从诚信服务环境、诚信服务态度、诚信服务质量、诚信服务效率四个方面入手,推动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一)诚信服务环境方面。要优化办公服务环境,在办公服务场所显著位置设立诚信服务监督台、意见簿,建立诚信服务台帐、公示诚信服务监督电话,向社会公开诚信服务承诺内容。

(二)诚信服务态度方面:自觉使用文明用语,对待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态度和蔼,杜绝冷、硬、横等不文明现象。

(三)诚信服务质量方面:要公正、公开、公平,始终如一,杜绝吃、拿、卡、要等行为,无群众举报投诉。

(四)诚信服务效率方面:要恪守诚信服务承诺,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结时限,切实做到服务优质高效。

五、方法步骤

一是制定诚信标准。分行业制定不同的岗位诚信服务标准(见附件),广大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要严格按照诚信标准开展工作、推进活动。

二是公开诚信承诺。局党委举行启动仪式,选择部分单位和个人表态发言,营造活动氛围。各单位要广泛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动员,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公开栏、电子显示屏、新闻媒体等载体向社会公开诚信服务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日常监督检查。局党委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开设监督电话“”和媒体连线,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定期组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等不同层面的人士进行评议;设立“诚信建设年”活动专刊,广泛宣传。

四是督导整改落实。对不按诚信承诺工作、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进行处理,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五是年终总结评比。开展“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和“诚信服务标兵”评比,每季度评选出2—4名能够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个人,年终评选出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宣传。

六、工作要求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一路情深伴你行,诚信交通惠万家”主题活动对促进交通品牌建设和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把活动的责任、要求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科室、每一名职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是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各单位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和解决自己在诚信服务理念、诚信服务标准、诚信服务水平、诚信服务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标准严要求,全力以赴抓好改进和落实,切实做到用规范促进诚信,用文明体现诚信,用管理保证诚信,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7

一、香港公务员诚信建设纳入了政府职责范围,有专门的机构负责

香港公务员诚信建设工作属于香港公务员事务局下设的公务员品行纪律事务部管理。香港公务员品行纪律事务部主管公务员道德、操行和纪律等诚信方面的工作,这一机构现有工作人员10名,其具体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负责品行和纪律事宜;根据《公务人员(管理)命令》第12条有关的规定,为公众利益而着令公务员退休;负责停职事宜;根据《公务人员(管理)命令》第20条就有关纪律及为公众利益而被着令退休个案,提出上诉及司法复核的个案;监察由廉政公署转介的个案;负责接受利益事宜;促进公务员的廉洁操守;公务员与问责制主要官员共事时的角色和责任;负责与公务员参与政治活动有关的事宜;负责为公务员提供法律援助事宜。可见,品行纪律事务部的职责并不限于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当然,其他工作也是有利于促进公务员的诚信。

将公务员的诚信建设纳入政府职责,是推进公务员诚信廉洁行政的重大选择和重要举措,有效避免了停留于号召或者口号上的宣传的缺陷。

二、香港公务员诚信教育的制度保证

香港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并不仅仅是公务员事务局的事,香港廉政公署内部还在防止贪污处之下设立了公务员诚信审查工作组,专门负责公务员诚信工作。对公务员也要进行诚信教育。廉政公署协助公务员事务局制定公务员诚信规则。

公务员事务局与廉政公署联合制定的《持廉守正—公务员实务守则》要求公务员管理人员(即我们内地所说的各级领导);一要以身作则;二要执行监管措施;三要推广诚信计划;四要持续推行诚信计划;五要把诚信理念纳入员工(香港公务员也称员工)培训及工作系统。管理人员不履行这些职责就是渎职,渎职就要承担责任。

开展推广诚信计划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强化员工对法律条文、公务员诚信规条、部门所坚守的信念和他们应有的行为标准的认识。二是加强员工认识公务员队伍维持高水平廉洁操守的重要性。三是促进公开讨论,让员工就各项共同信念的实践交换心得。

推广诚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培训;二是在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入职训练和重修课程中加入有关诚信理念。诚信理念的培训重点是加深员工对廉洁守正重要性的认识,及指导他们应如何应付于工作上遇到的道德两难和利益冲突的情况。

持续推行诚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在部门内设立由高层人员担任主席的诚信推广委员会,以持续推广诚信的风气,使计划的成效得以延续。诚信推广委员会可按部门的需要设立多个小组委员会,专责不同的工作范畴。如香港警务处的“反贪污策略督导委员会”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二是为使诚信推广委员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主席一职建议应有首长级人员出任,其它成员则包括部门各主要工作范畴的高层人员。诚信推广委员会的工作大致来说可包括:建议如何巩固各级人员的诚信文化;建议如何减少依法舞弊行为;监察有关政策的推行进度及其影响;提升部门以高透明度、高效率及遵从良好工作程序见称的形象。设立诚信推广委员会有以下优点:协助制订、推行、监察、检讨各项长远及短期的政策及策略,以推广诚信及预防贪污舞弊;传达强烈清晰的信息给员工:部门将致力推行长远的诚信推广工作,打击依法舞弊行为。

香港公务员品行纪律事务部对各部门“诚信推广委员会”的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和监督它们将诚信管理职责具体落实。各委员会须结合本部门具体情况对如何巩固公务员的诚信意识和行为提出建议,塑造本部门高透明度、高效率以及良好工作程序的诚信廉洁形象。

廉政公署制定的廉洁守正计划其中之一就是推广公务员诚信。香港还建立了诚信管理资源中心(互联网),确立了部门反腐行政计划的4大支柱:诚信领导、个人诚信、系统管理、监察。部门还建立诚信管治委员会,由职员代表组成在个人诚信方面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机制是权力有效运行的长效保障。

三、香港品行纪律事务部推广和促进廉洁守正的策略

香港公务员品行纪律事务部负责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三管齐下”:

第一,预防,即制定《公务员“品格和操守”内部规则》。公务员的诚信问题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工作徇私的小恩小惠;要求以公正的态度处理事情,对待市民一视同仁,不可歧视他人。在处理利益冲突时,公务员不得利用公职,为自己、家人及亲友等谋取私利;要避免任何利益冲突的事件发生,要求一旦发现有类似问题立即向上司报告。尽量避免款待过分慷慨、丰厚或频密,或者要事先获得上司批准。必须严格按《防止贿赂条例》办事,严禁公务员贪污受贿。公务员如未经许可接受利益,索取、接受利益或维持高于收入的生活水平,即属违法。香港25个特区政府主要职位和首长级人员及非首长级人员指定职位的人员在港币20万元和在港及外地的投资要定期申报;还要申报配偶的职位。公务员应谨慎理财,避免无力偿债,如因个人财政困难影响工作,部门会采取管理行为。若违反借贷规则,会受到纪律处分。比如,关于对欠债公务员的管理方面,经过努力管理,公务员无力偿债或者破产个案数目持续下降,由2002年的997宗减少至2006年的145宗,成效明显。

第二,教育与培训,即推广诚信守正的文化。公务员品行纪律事务部不仅将以上“品格和操守”的规则,编成《公务员良好行为指南》出版,颁发给每个公务员,而且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宣传公务员应有的诚实守信形象。不断向各级公务员推广良好品行,包括提供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入职课程和在职培训,举办研讨会等加强诚信教育。如2005年6月,公务员与廉政公署联合举办了题为“诚信为本、卓越管治”的领导论坛,让商政方面的领导人员聚首一堂,交流诚信领导的经验,探讨所面临的新挑战。论坛共有1000名商政界高级行政人员参加。2003年至2006年共为56000名各级人员举办了超过1600项以防贪为主题的讲座,以及有关诚信操守和避免利益冲突的简介会。再如,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里,合计为63000名各级人员举办超过1800项培训课程。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8

一、成立机构,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工作的领导

为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工作的领导,全县所有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各类建设工程招投标都应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招投标报名、资格预审、招标机构监管及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分管县领导担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

二、实行企业投标诚信制度,有效遏制围标

(一)投标人须进行诚信承诺。投标人须以书面形式承诺以下内容:愿意交纳诚信保证金;本企业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行为,不围标、不串标,按要求参加资格预审;资格预审合格后参加投标;中标后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及五大员等工程管理人员到岗进行现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如对招投标过程存有疑义,欲投诉相关部门,则按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投诉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投诉。

(二)投标人须交纳诚信保证金。招标人根据工程的大小,在投标报名时要求投标报名人递交一定额度的诚信保证金。诚信保证金按工程造价的2%交纳,最低不少于3万元,最高不超过80万元,且须在规定时间内,从投标报名人企业基本存款帐户转帐到招标人指定的帐户(不能提交现金)。

(三)诚信保证金的使用与处理。资格预审合格的企业其诚信保证金可作为投标保证金,中标企业的诚信保证金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退还,未中标企业的诚信保证金在已中标企业的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一个月内经县监察局出示该企业无违法违规和违背承诺行为的证明材料并报县项目分管领导同意后退还。如发现有违法违规、违背承诺事项等行为,属未中标企业的,没收所交诚信保证金3万元,属中标企业的,所交诚信保证金予以全部没收。

三、严格监督,完善资格审查制度

(一)资格审查活动原则。资格预审工作由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资格审查委员会人员由各领导小组决定。资格审查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机构在制定资格预审文件时,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歧视潜在投标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或者影响依法进行的资格审查活动。资格审查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县检察院、县监察局、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依法监督。

(二)资格审查工作程序。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审查意见承担相应的个人责任。资格预审的评审工作结束后,由资格审查委员会编制并提交资格评审报告,招标人将资格评审报告报送县监察局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四、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定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一)严格招标机构的准入。招标机构在我县承接业务,必须持工商注册所在地建设或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无违法违规证明和市场行为诚信手册及资质证书、营业执照、注册造价师证书、业绩等到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二)加强招标机构的监管。招标人、县监察局、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可以对招标机构进行考察。对有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行为记录的招标机构,禁止其在我县承接业务。在我县的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对反映较差、投诉较多的招标机构,取消其在我县的资格。外市招标机构到我县承接业务,必须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三)投标报名人违规行为处理。投标报名人资格预审合格后,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无故不参加开标会,或故意缺少资料造成废标,诚信保证金按本意见第二条中的第(三)项处理,另作不良记录一次,取消其在招投标市场的投标资格一年,其行为通报上级行政监督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四)招标投标投诉处理。投标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投诉人投诉时,应当提交投诉书。投诉书应当包括投诉人的名称、地址及有效联系方式;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及有效联系方式;投诉事项的基本事实,相关请求及主张,有效线索和相关证明材料等内容。投诉人是法人的,投诉书必须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代表签字并盖章。其他组织或个人投诉的,投诉书必须由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诉人本人签字,并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诉,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可以不予受理:投诉人不是所投诉招标投标活动的参与者,或者与投诉项目无任何利害关系的;投诉事项不具体,且未提供有效线索,难以查证的;投诉书未署具投诉人真实姓名、签字和有效联系方式的;以法人名义投诉的,投诉书未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的;超过投诉时效,已经作出处理决定,并且投诉人没有提出新的证据的;投诉事项已进入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程序的。如投诉人故意捏造事实,伪造证明材料,则属于虚假、恶意投诉,由行政监督部门驳回投诉,并给予警告;情况严重的,取消其在我县投标资格一年并从诚信保证金中没收1万元。对恐吓、威胁招标工作人员的,视情节严重,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强化中标后管理,监督合同全面履行

(一)工程款支付及资料管理。工程款支付必须由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办理,否则,建设单位不予支付工程款。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质量、安全资料,由注册建造师签字,同时加盖其执业印章。对不是由项目经理办理工程款支付及未按规定在质量、安全资料上加盖执业印章的,经县监察局、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查实后,按出借、转让资质证书论处。

(二)实施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建设单位要督促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五大员、施工设备到位,并指定专人(甲方驻工地代表)对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五大员进行每天考勤。县监察局、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检查活动,对施工单位中标后合同履行情况、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五大员、施工设备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五大员”一个月内有三次不在岗的,每次从诚信保证金中没收1万元,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在我县的投标资格一年;一个月内有五次不在岗的,按出借、转让资质证书论处,没收其诚信保证金,并取消其在我县的投标资格三年。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ouhuoniao”为你整理了这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南岗区委区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对照《哈尔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及《2020年哈尔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要求,积极贯彻落实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对标对表先进城区,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措施不断涌现,对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现结合工作要求,对全区营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年初以来,南岗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市营商局的指导下,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扎实推进各项惠企利民措施落实到位。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全面提升网上办事便捷度,南岗区承接市级下放事项311项,疫情期间在全市率先推出“指尖政务”品牌,梳理政务服务事项548项(含街道乡镇),全程网办164项,全程网办率29.9%;半程网办364项,不上网线下办理事项20项,网上可办率96.35%。以区政务服务大厅迁址市民大厦为契机,打造“综窗”受理模式。先后推出“五办工作法”“容缺式受理”“帮办代办套餐”等服务措施,切实提升企业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南岗区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全年国家及省市各类新闻媒体对南岗营商环境报道近百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区各部门紧紧围绕“重整行装再出发、埋头苦干再创业”活动要求,主动对标对表,加快职能转变,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服务举措,扎实推进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抓统筹、促落实,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营商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有力局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全区各单位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制度落实。根据省、市工作要求,陆续出台了《南岗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南岗区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解表》《南岗区促进产业发展扶持措施》等,进一步分解和优化任务;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整顿大会,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明确部门,夯实责任。三是强化工作推进。成立了“办事不求人”领导小组、“最多跑一次”工作专班;全区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权责清单”工作专班,强化推进“权责清单”与“政务服务”事项国家标准的关联度比对。由专班专项推进、全程指导审核、逐项把关,就清理审核拟办结事项进行关联工作。截至目前,已规范调整权责清单1727项;全区职能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共计588项,街道政务服务事项745项,可网办事项分别占比95%和90.7%,“最多跑一次”占比达到99%;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品牌,阶段性492项“办事不求人”清单。

(二)抓服务、促提升,厚植政务服务优势

为实现行政审批提速、行政服务提质、行政效能提升,南岗区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突出技术创新,在政务服务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着力打造“环节少、流程短、效率高”的政务服务体系。一是推出了一个网办品牌。在全市率先打造“指尖政务”服务品牌。疫情期间,成立技术攻坚组,组建了“南岗政务服务不打烊”微信工作群,24小时帮助单位修改事项清单、解答技术疑难问题。以“互联网+政务”三个升级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审批网上全覆盖;通过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咨询办,实现21个职能单位、20个街道乡镇,1015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区政务服务230天“不打烊”。多渠道向社会公布政务服务热线电话,及时解决企业注册网办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推进“红盾南岗”微信办事指南,100%履行一次性告知率,在大厅推出网办服务和宣传彩页,录制网办流程教学指导“小视频”,对办事人网办流程“点对点”指导,为群众办事提供最大便利。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7427户(含6907户企业),新增企业数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二是推进实体大厅六项改革。7月13日,区政务服务大厅异地搬迁、正式投用,新的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六项改革。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按照复制推广哈尔滨新区经验做法(第一批)有关要求和“涉企事项应进必进,只进一扇门,满足企业政务需求”原则,南岗区在事项梳理、分类施策的基础上,推进了14个审批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336项(含税务59项)进驻大厅,打造了对企服务“升级版”。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借鉴深圳先进理念,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绩效管理,设置31个服务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模式。综合服务窗口根据申请人需求“现场量身定制”,后台分类审批上“多部门联动,多事联办”。实施“五办”工作法。疫情期间,政务服务中心推出实体大厅预约办、点对点指导网上自助办、畅通绿色通道联合办、企业首席服务员陪同办、容缺式受理先期办“五办”工作法。在企业迁入、户外牌匾审批、灵活就业转失业人员待遇核准等事项中实施容缺受理;对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推进近百个企业落户南岗。推出帮办代办新机制。针对政府投资项目、股东、法定代表人现场办理,老弱群体等需要帮代办服务的,由中心人员全权负责、无偿帮代办;针对各级招商引资项目,政务服务中心设计制作了“绿色通道办理告知单”,所涉及部门首席服务员提前介入,一次性告知办理所需的所有材料,由帮代办工作人员全程负责,办理结束后,直接领取证照,为投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打造智慧型服务大厅。增加了智能叫号、人脸识别、指纹采集、自助终端、高拍设备、网办自助服务区和一机双屏同步办理反馈等系统等;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要求,着力推进网上一事一评、现场一次一评、媒体督导参与评价、自我监督评价等工作全面落实。推进政务服务大厅管理模式改革。采取“制度+合同+考核”管理机制,先后出台了《政务服务规定》《首席服务员负责制度》等7大制度,对“第三方”工作人员按照服务规定“合同化”管理,对公职人员年度考核、平时考核、评优评先等按比例参与管理。政务服务大厅进驻市民大厦4个多月以来,全区网上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事项168362件(含税务大厅),办事体量和新增市场主体数量领跑全市各区县;收到各类锦旗、表扬信66件(次)。

(三)抓改革、激活力,强化项目建设质效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南岗区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四个发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在简化环节上发力。全面推进“住改商”登记承诺制和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街道政务服务工作站,完善31项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工商登记推行“自审自核”制度,取消领导审批环节,压缩时限,商事登记由原来3天压缩至1个工作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实现“一口受理”,将5个不同科室和授权直属事业单位的13项行政许可审批职能及1项中医诊所备案集中归并,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在创新举措上发力。在全市率先实现户外牌匾许可备案制,凡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实行申请材料承诺制,取消两年一审批要求,为企业提供便利;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和“综合业务信息系统”,打造全方位、一站式政务服务综合体;利用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公证法律服务数据互联对接,实现婚姻、遗嘱、不动产等信息共享;教育审批降门槛提效率,人员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对办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屡教不改的严惩不贷,今年以来,共查处违规办学91起,真正实现“宽进严管”。三是在服务企业上发力。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累计申请认定和申请复审高新技术企业55家;全力服务“四上”企业复工复产,成为疫情期间全市第一批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的区县;对省、市、区政府批准建设的大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程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定制式精准服务;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充分授权窗口,材料不全可通过邮箱、微信等平台进行补齐,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在“免、减、退、补、延、融、担”等资金方面实际受益企业累计13万户;稳步推进省百大项目6个,完成投资16.65亿元;全区市重点项目19个,完成投资7.6亿元。四是在方便群众上发力。推进12项医保服务事项下放街道,实现群众“就近办”;制定《南岗区残联便民服务一本通》,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打造“手拉手大数据互助平台公众号”,全区500余名残疾人直接受益;开展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实行政策政务、流程时限、受助标准信息“三公开”,坚持每月定期走访调查、收入核查比对,确保低保合理有序进出;全区56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及全部民办学校使用网上报名、网上招生、网上电脑派位、全面实行一键分班,真正实现网上报名“不见面”,保证招录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取消社区13项不合理证明,有效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多跑路等问题。

(四)抓环境、强监督,打造公平竞争高地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企业投诉案件和各类涉企问题,全面助力复工复产,持续优化南岗营商环境。一是及时解决企业问题。年初以来,共受理国务院办公厅、省、市营商局转办、督办及现场投诉24件,已办结23件,1件正在办理中,真正实现案件处理源头调查,证据闭环,结论精准,双方认可。受理企业反映复工复产问题26件、电话咨询300余件,区营商局及时与区防指复工复产组及各职能局、办事处等进行沟通协调,所有企业反映的问题都得到圆满解决。二是扎实开展清赖行动。按照省“清赖行动”工作安排,我区共统计上报307件欠款,欠款总金额7657.2万元,其中无争议欠款事项274件,占欠款台账总数的89.3%,欠款额6,965.61万元,占欠款总额的91.0%,目前已全部清欠,完成率100%。有争议欠款事项33件,占清赖台账案件总数的10.7%,剩余欠款金额691.59万元,占欠款总额的9.0%。三是全面开展监督监测。建立营商环境监督与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将符合条件的13家企业作为南岗区的营商环境监测站(点)上报市局,并推荐十八大党代表孟广彬等4名同志为我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营商环境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对企业提出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五)抓诚信、增措施,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5月21日,信用工作由区市场局转隶至区营商局,我区要求部门迅速对接,全面落实“诚信龙江”建设工作要求,在市信用办和省市信用处的专业指导下,完成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打牢三个基础,解决三个问题。按照“一册打基础、一案明路径、一支队伍抓落实”的思路,解决三个问题:解决“怎么看”问题。为避免因信用知识不足导致工作推进难,出台《南岗区公职人员信用知识手册》为干部答疑解惑。目前,全区正在开展“信用知识学习月”活动,由区信用办和区委组织部进行督导考核。解决“怎么干”问题。围绕《黑龙江省2020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南岗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南岗信用40条”,为部门各司其职、明确抓手。解决“抓落实”问题。调整《南岗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以洪旗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全区选拔优质人才从事信用工作;为各部门确定信用专职联络员,明确首问负责制,形成信用工作责任网格,打牢工作基础。二是聚焦六保六稳,推出十大行动。以落实“六保六稳”为着力点,在区75个部门绘制“诚信地图”,开展“信用+十大行动”:信用就业。依托“来活儿”零工平台、抖音招聘、王科长热线等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网络招聘会;审核企业用工规范性,对用工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诚信用工信息库并实现信息公开;鼓励企业开展用工核查,建立诚信员工优先聘用机制,综合解决11827人就业问题。信用扶持。出台《南岗区促进产业发展扶持措施》等政策,组织2000余名工作人员上门开展各级惠企政策和诚信经营的宣传动员,对申报并符合扶持条件的企业进行信用核查及资格认定,实现2.4万余家守信企业享受各项政策。信用便民。开展“讲诚信、亮承诺”街道乡镇政务诚信建设试点工作,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方面创新尝试,开辟“便民服务一码通”。10月30日,我区组织20个街道召开现场会,市信用办亲临指导,市电视台等媒体对创建工作进行报道。信用审批。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信用核查区,对市场、住建、城管、食药等33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容缺受理,为诚信企业办事提供便利。通过信用核查及后台审批信息拦截系统核实等手段,对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先后推进近百个企业落户南岗。信用金融。助力复工复产,由行业推荐“150+n”体系内诚信企业,开展“银政企”对接,组织凯盛源集团、万达集团、秋林国际、殷氏生物、中昊集团等企业与17家银行、3家担保公司对接,通过推介诚信企业,成功为企业放款10亿元。信用防疫。提升防控能力,拓展《家约健康》(智慧云健康)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平台功能,创新研发应用“互联网+”防疫系统,实现居民个人健康信息、体温状态如实报送、家庭医生在线签约、核酸检测预约及采集。信用公开。按省、市要求,组织全区各单位统一签署政务诚信公开承诺书;对1333项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办理时限公开;组织政务服务人员签订《政务服务承诺书》向社会公示;对网络、信函、送达等形式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进行回复,回复率达到100%。信用商务。大力宣传“价格自律”“疫情期间不裁员”“不拖欠工资”等守信践诺经营理念,组织区工商联、商务局选树了豪门验配镜、天成修配等一批诚信典型;组织区信用办、区文明办先后评选出哈尔滨市“诚信建设示范单位”“货真价实满意店”9家。信用评价。加强社区诚信建设,对两委社区专职工作者,采取群众评价、包片入户评价、社区互评的形式,对社区诚信活动季度完成情况、信息报送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德能勤技廉和诚信建设情况进行综合量化打分评价,倒逼服务群众水平持续提升。信用宣传。开展诚信五进工作,各单位组织诚信宣誓、印发宣传手册等主题活动;开展诚信作品创作,精选近200条诚信宣传标语和微视频,在公共场所展播;组织全区56个部门开展“诚信你我他”主题知识竞赛,营造了讲诚信、重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依托三个平台,推进信息共享。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平台、“信易贷”平台推进信息应用。推进信息共享。下发《加强“双公示”报送工作的通知》,将全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在产生后7日内在网站公示。目前,共组织填报“双公示”数量47524件。组织开展信用承诺工作,从市级平台公布的网站上传情况来看,我区信用承诺报送数量位列主城区第一。开展“信易贷”宣传。组建由区发改、财政、商务等32个单位为责任主体的推进组;利用政府网站、服务大厅等阵地开展宣传;在市场准入、安全排查、企业包保服务等过程中进行“点对点”服务。截至目前,我区企业注册数、融资需求、对接笔数等方面的数据位列全市第一,并顺利推进企业成功授信。开展信用核查。在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评先评优、改选推荐中,紧紧依托信用中国、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用信息平台进行信用核查,对失信主体或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同时,在全区下发《防止失信联合惩戒泛化滥用》的通知,对失信联合惩戒行为采取“零报告”制度,保障了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三、下步措施

我区2020年度工作得到了省、市营商局的高度评价与认可,但纵观当前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一些干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存在偏差。思想观念陈旧,责任担当不足,服务意识不强,尤其是对投诉举报问题不能认真对待,存在“推、拖、躲、绕”的情况。二是整体推进合力不强。部分单位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不平衡,组织推进不到位,整体推进合力不强,素质参差不齐。三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不平衡。有些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实办率较低,政务数据没达到应用尽用,数据安全保障还需加强,信息共享环节还需继续打通。四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信用信息少,起步较晚,奖惩力度小,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较低。

下一步,南岗区将针对办事流程不优、办事缓慢等问题,克服困难,紧紧围绕全区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建设”和“监督”两大职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短板,向“不愿改、不想改、不能改”的沉疴旧疾开刀,综合解决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各类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宣传推介,推动营商环境影响力实现新提升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载体,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影响力吸引力。一深入学习宣传,认真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各部门采取中心组学习、报告会等形式,深入学习《条例》,掌握《条例》出台意义、主要内容、规定要求,增强各部门、单位运用《条例》指导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全方位宣传,塑造我区营商环境整体形象。制定营商环境整体宣传方案,建立与省、市等新闻媒体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企业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充分发挥舆论正向引导作用,宣传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经验做法、成果成效,树立“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处处是环境”的大环境意识,塑造南岗营商环境新形象。

(二)强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管理实现新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列出年度清单,持续推进事权下放,优化办事流程,强化“互联网+监管”,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积极承接下放事权,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推进强区放权,牵头组织区直相关部门政务服务权责事项下放的承接工作,梳理权责事项清单并公示,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让群众在基层办成事。同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行“同权事项无差异服务”。二是对标先进,优化办事流程。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要求,复制推广借鉴先进城市改革举措,总结推广哈尔滨新区成熟做法。对高频事项办事流程逐个部门逐个事项梳理,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向全国最好最高最优目标迈进。

(三)强化数据共享,推动“一网通办”能力实现新提升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一网通办”,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构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政务服务新体系。一是瞄准网上办事,拓宽政务服务渠道。持续构建“1+20+X”南岗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新体系,推行综合窗口集中办、街道社区就近办、刷脸认证掌上办、流动人口异地办、自助服务一证办,通过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网上“走流程”等措施,破解网上实办率低问题,街、镇、社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四)强化诚信建设,推动全社会信用水平实现新提升

围绕社会诚信建设目标,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全面提高全区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工作保障,推动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制定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公示、应用,信用承诺、修复,“红黑名单”认定及联合奖惩等。

持续打造南岗营商新环境,需要全区上下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下一步,南岗区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政务环境建设,做好惠企政策宣传员;强化市场环境建设,做好企业问题协调员;强化法治环境建设,做好安全环保提醒员;强化服务事项监督,做好营商环境监督员,为建立完善高效的政务服务新体系、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南岗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员工诚信管理办法篇10

*市市中区是*市的中心城区,辖5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特殊的区位优势,各类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企业经济组织已达279家。近年来,我们在推进企业法制建设进程中,坚持以建立专业性的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为突破口,以建立行业性的教育指导机制为切入点,以开展“诚信守法”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企,为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以建立专业性的法制建设促进会为突破口,探索指导企业法制建设新路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在企业掌握了生产、经营、分配自或资产所有权后,思想观念、经营理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合同欺诈、不正当竞争、工资拖欠、偷税漏税等违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缺乏,不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多是靠经验、凭感觉进行经营决策,对经营风险、交易风险、法律风险认识不足;三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逐步由微观调控转到宏观调控上来,对企业法制建设的控制力相对削弱;等等。对此,我们抽调专人组成调研组,深入厂矿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在认真总结以往企业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法制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工作思路,受到区委、区政府及市司法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区经贸局、市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区工商分局、区民营局、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公室7部门联合向全区企业发出《关于倡导成立“*市市中区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的函》,得到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中泰煤业集团、*远大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积极响应倡导,自发向全区企业发出倡议,发起成立“*市市中区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6月,经过紧张筹备,促进会正式宣布成立,并取得民政部门的批复。促进会现有283个会员(单位会员136家、个人会员147人),理事58人、常务理事20人、秘书长1人、副会长6人、会长1人,8名区级领导担任名誉会长,由主管单位(区司法局)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区民政局)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沟通、服务和协调职能,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理顺了政府通过促进会管理和指导企业法制建设的关系。

二、以建立行业性的教育管理机制为切入点,着力夯实企业法制建设工作基础

实践中,我们把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健全完善工作机构,理顺促进会与企业法制建设机构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人才开发和教育培训机制为切入点,着力夯实企业法制建设工作基础。

(一)建立工作机构,健全工作网络。为切实建立起统一协调、上下互动、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促进会运行工作机制,我们指导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成立两个工作机构。一是秘书处。主要职责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企业法制工作人员培训;进行企业法制建设专题研究,研究和探讨企业内部法制建设的内容与方式;协调会员单位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关系。二是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主要由会员单位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律师、公证员、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有关企业法制工作人员组成,并在工业园管委会设立了法律服务处,为会员企业指导法制建设工作,开展法律咨询,调解员工纠纷,协助办理重大、疑难法律事务,维护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行业指导。明确促进会对企业法制工作人员承担三项指导职能:一是建议录用。在企业选聘法制工作人员前,及时向企业提出资格条件,严把入口,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准选配到法制工作岗位;对不胜任工作的,及时建议依照法定程序调整、撤换或解聘。二是教育培训。对企业法制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工作纪律教育,组织学术研讨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考核奖惩。与企业法制工作人员每年初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对考核合格的予以表彰奖励。通过政府指导促进会、促进会对企业法制工作人员行使三项职权,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对企业法制(普法)组织管理松散、队伍不够稳定、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状况。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供人力支持。一是由企业法制建设促进会秘书处组建企业法律“人才库”。从大中专法律专业院校毕业生、离退休法官、检察官以及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其他人员经过培训后,组成企业法律“人才库”,为企业聘请法制工作人员提供人力支持。二是培养具有法律大专学历的管理者。与*学院联合,将企业法制工作人员纳入到区法律专业学历教育大专班,严格按照函授大学教学要求设置课程,进行统一集中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颁发学历证书,为企业培养具有法律大专学历的经营管理人员。三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法制工作人员参加全国司法、基层法律服务或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统一聘请专家学者辅导授课,逐步在企业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受过法律专业培训或具有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专门人才队伍。

三、以开展“诚信守法”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企业法制建设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