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十篇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十篇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7:23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1

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好事。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积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从2003年开始,我省在洛川、镇安、彬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共补助我省3个试点县983万元,省财政共投入资金6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目前,三个县参合人数已达到65万人,占三个县农村人口的92%,农民群众在治病方面得到了实惠,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年,我省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从原有的3个县扩大到11个县(不包括延安市自行试点的7个县),省财政将继续按照4、3、3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以确保我省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一年多的试点情况来看,3个县摸索出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试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市、县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有的市、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配套资金安排不足、落实得不够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开展,也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面临支付的压力,挫伤了参合农民的积极性。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不折不扣的及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并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保证正常工作的需要。

(二)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在试点阶段,三个试点县的合作医疗经办事务均由手工操作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参保人员有意见。随着这项制度试点面的逐步扩大和推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人数不断增加,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急需改进。

(三)筹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合作医疗缴费主体是分散的农民家庭,农民个人缴费的收缴难度大,收缴成本高,从今年起,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如何方便农民群众缴、降低收缴成本、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已成为当前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要积极探索采取农民乐于接受的形式,选择最佳的缴费时机,为新型合作医疗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四)有的县在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设计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大病统筹”的原则。设立农民家庭账户在扩大合作医疗受益面,增强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在合作医疗总的筹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很难做到照顾受益面和保证受益水平两者合理兼顾。因此,划入家庭账户的资金比例要适当。有的县不仅将农民个人缴费全部纳入家庭账户,甚至将部分财政补助资金也划入家庭账户,削弱了合作医疗基金抵御大病风险的功能,不利于有效发挥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势。

三、扎实支持推进合作医疗扩大试点工作

(一)严格落实中省要求。这次会议对*年扩大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严格按照省上要求做好试点工作。省财政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参照市、县资金到位情况、参合率等因素安排好中、省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对资金到位不及时、甚至弄虚作假的将严肃处理。对于有能力自费试点的市、县,也要加强政策指导,确保参合农民利益,确保政策不走样。

(二)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目前,三个试点县对合作医疗资金均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这是保证基金安全完整的一个有效办法。今年新增的八个试点县的合作医疗资金也要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在此基础上,各县还应该按照“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的思路,积极探索合作医疗基金由银行管理的具体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审核控制机制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约束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单病种定额结算办法。严格按照《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

和《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加强管理和核算。需要强调的是,根据财政部、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中央调整了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申报时间,为保证中、省财政补助资金及时下达,各地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完善中省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拨付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做好有关申请材料的上报工作,并进一步研究完善市、县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补助政策,及时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同时,各试点县要按照省上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并上交合作医疗风险基金。有关具体要求省财政厅、卫生厅将另行下发通知。

(三)及时足额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设区市以外的县,按每人每年10元补助合作医疗资金,省、市、县按4、3、3元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从3个试点县去年资金配套落实情况看,这个分担比例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落实的。市、县财政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合作医疗补助资金足额纳入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对未按规定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的县,省财政将在第二年结算时相应扣减补助资金。

(四)保证合作医疗试点必要的工作经费。市、县财政部门在及时足额安排拨付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的同时,一定要根据试点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并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年,中央财政对我省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人员培训和经办机构设备在经费上给予了支持,我们将会同省卫生厅根据试点县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尽快制定下发管理办法,下达补助资金。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2

一、救助对象

(一)持有县民政部门发放的《城乡居民最低保障金领取证》,且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对象);

(二)持有县民政部门发放的《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包括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

(三)重点优抚对象;

(四)40%救济对象;

(五)计划生育奖扶对象;

(六)发生重病长期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开支大,影响家庭基本生活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城乡居民。

二、救助病种

(一)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急性脑中风;

(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四)严重心脏病;

(五)重型肝炎、并发症;

(六)艾滋病;

(七)晚期血吸虫病;

(八)重症精神病;

(九)经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需救助的其他病种。

三、救助标准

根据本县城乡基本医疗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城乡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起付标准为扣除合作医疗补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个人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标准如下:

(一)农村五保户按零标准起付,在1000元以内由乡村统筹解决,超出部分按实核报;

(二)城乡低保户按1000元标准起付,年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按10%进行救助,超过5000元以上的按15%进行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额2000元;

(三)重点优抚对象救助标准根据《安徽省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意见(试行)》(民优字〔2006〕190号)另行制定。

(四)享受40%救济对象,由本人申请,乡村审核,经县民政、卫生部门批准,指定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住院期间的费用,按2/3核报,年最高救助限额1000元。

(五)计划生育奖扶对象,按1000元标准起付,超过1000元部分按20%进行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额300元。

(六)其它大病困难户住院费用超过5000元,视情补助,年最高救助限额1000元。

同时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医疗救助条件的,按最高标准享受救助。

四、救助办法

(一)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大病患者,给予一次性定额救助;对所患疾病不在救助病种范围内的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可给予不高于500元的临时医疗救助。

(二)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

全县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后,首先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参加医疗保障,扣除上级财政补助个人参保资金外,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部分;对城市其他低保对象参照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负担部分参保资金。

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大病患者,在按规定享受医疗补偿后(经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障补偿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再给予一次性定额医疗救助。全县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前,城市特困家庭凭相关证件、材料到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

(三)符合本暂行办法规定的救助病种的大病患者,在生病住院期间,医疗费用开支巨大,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可凭病历、住院证明享受最高500元(预付)定额救助,待医疗终结后,再凭原始发票等其他相关材料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医疗救助手续。

五、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城乡特困群众申请医疗救助时,须持身份证和享受社会救助的有关证明(低保证、五保供养证、优抚有关证件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县级以上医院本年度的诊断病历和必要的病史证明材料;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申请后的7个工作日内,派人入户调查,对同意上报待批的申请人,由所在的居(村)民委员会对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县民政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批。如遇突发性大病患者,应特事特办,及时审批。

(二)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要书面说明理由,通知申请人。

(三)实行按季申报救助制度。

六、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一)城乡医疗救助的资金来源

1.上级财政补助的医疗救助资金;

2.县财政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3.专项福彩公益金;

4.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

财政部门每年都要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县财政安排专项医疗救助资金不少于上年度省级专项财政补助资金总量的10%。

(二)县、乡财政部门要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资金,由县民政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后,由县财政部门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核拨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资金专户,并通知经办机构为其办理有关手续。用于大病医疗救助和小额临时医疗救助的资金,由县民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并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由民政部门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救助对象持有关证件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一卡式领取医疗救助金。

(三)本着“量入为出、年度平衡”的资金管理原则,对救助对象实施及时救助。原则上,当年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应全部支出。

七、组织实施

(一)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县民政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二)县民政部门应认真开展调查,会商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三)县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筹集并及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为保障医疗救助工作正常开展,县、乡财政应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县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县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

(六)县民政、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八、有关要求

(一)县政府确定黟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我县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指定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救助对象必须到指定医院就医,需转院治疗的参照县新农合和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有关转院规定办理相关转院手续。

(二)医疗救助工作坚持公示制度。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要如实提供所需情况,配合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三)对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营私舞弊者,予以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县民政部门必须如数追回,并取消其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

(五)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医疗救助工作。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3

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社会公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用两年时间,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未覆盖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二)基本原则。一是属地管理原则。二是大病统筹原则。三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四是个人缴费、财政支持、社会捐助相结合原则。五是家庭成员全体参保原则。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范围、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

(三)覆盖范围。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政策另行规定。

(四)统筹层次。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相一致。

(五)资金筹集。各县(市)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以及不同人群的医疗消费需求和缴费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原则上未成年人及全日制在校学生控制在每人每年100元左右,其它城镇居民控制在**元左右。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可做相应调整。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以个人和家庭缴费为主,财政给予补助。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家属参保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给予补助。

建立政府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财政补助机制。市财政对市区参保居民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县(市)级财政对本统筹地区内参保居民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补助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财政补贴资金直接划入同级财政专户。

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较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可在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0元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个人缴费和地方财政补助水平,直接采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模式,以更好地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六)参保缴费办法。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到户口所在地的城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参保登记,统一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费征收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七)医疗保障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不建个人账户,主要支付符合规定的住院和门诊特大病医疗费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障基金按50%—70%的比例支付。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等途径解决。

为鼓励城镇居民连续参保缴费,各地要探索建立筹资水平、缴费年限和待遇水平挂钩的机制。

三、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管理

(八)基金管理和监督。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由各统筹地区负责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机构负责经办,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各统筹地区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基金安全。

要切实加强医疗保险机构、队伍建设,建立与医疗保障工作发展相适应的人员配置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各地应按照所服务人数的一定比例增加人员,也可聘用人员从事医疗保障管理。经办机构所需费用不得从基金中提取,由同级财政负责解决。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市、县财政部门应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学校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代办费用。

(九)医疗服务管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管理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各统筹地区要综合考虑城镇居民医疗需求和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城镇居民医疗服务范围;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和数量,加强协议管理,明确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参保居民报销医疗费用,明确费用结算办法,按规定与医疗机构及时结算医疗费用;加强医疗费用支出管理.探索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奖惩机制。积极推行医疗费用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等结算方式,探索协议确定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费用标准的办法。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十)组织领导。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市政府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市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各地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劳动保障、财政、卫生、民政、发展改革委、教育、监察、审计、公安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

(十一)实施步骤。各地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整体推进。各县(市)要结合当地实际,于今年6月底前,制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备案,确保年底前覆盖面达到50%以上。**8年底,基本实现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

(十二)部门协调配合。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劳动保障部门主管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和具体经办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做好财政补助资金的预算安排,确保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地税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城镇居民参保费用按时足额征收;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医疗保障基金收支和管理隋况进行审计;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制定和落实医疗惠民政策,为参保人员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教育部门要组织协调城镇在校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民政、残联部门要做好特困人群社会医疗救助的衔接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参保人员的户籍认定和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共同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平安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以“救死扶伤、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以“两尊重一打击”为核心内容,完善医院治安防控体系和相关机制,化解各类医患矛盾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建立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和谐放心的就医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医院内部管理,完善、落实各类医疗制度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积极推进医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医院治安保卫组织、整合治安防范力量、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提高治安防范能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年底,*市医院、瓜州县医院、玉门市赤金中心卫生院3家试点单位达到“平安医院”标准;其它各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同时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2009年,二级以上医院、民营医院和中心卫生院达到“平安医院”标准;2010年,乡镇卫生院和所有设置床位的医疗机构建成“平安医院”。

三、工作范围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蒙)医院、民营医院、厂矿企事业单位医院、部队医院、乡镇卫生院),均应按照本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四、“平安医院”创建标准

1、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各级各类医院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应用和医务人员资格的准入管理,严格对器官移植技术、介入技术等高新技术项目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执业行为,预防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2、改善服务方式,加强医患沟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畅通沟通渠道,注重沟通效果,促使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诚信合作,共同战胜疾病。

3、妥善处置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疗投诉等工作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及时受理、处理患者投诉,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止因小失大,避免越级上访;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把医疗责任保险与医患纠纷调处有机结合起来;严肃查处和打击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运用综合手段,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和恶性事件,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4、落实防范措施,强化治安管理。各医院要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强医院内部的人防、技防、物防设施建设。二级以上医院、民营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均要设立警务室,由医院提供必要的业务用房及办公设备,由当地公安部门配备专兼职警力,也可聘请保安公司专业保安人员负责医院治安保卫工作;各级医院要积极争取当地公安部门支持,聘请当地公安部门负责人兼任医院治安副院长,进一步明确职责;可聘请专业律师作为医院的法律顾问;建立健全护院队、义务消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配备医院内部保卫机构及人员;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内部安全隐患;制定和完善防恐怖、防破坏、防灾害事故、防等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强化对重点和要害部门的管理,并按规定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危险品、麻醉品管理。对医院内发生的停尸、围攻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故意损害医院财物、设置灵堂、烧纸钱、摆花圈、打横幅、贴标语、围堵大门、堵塞交通等非正常手段的“医闹”行为,公安部门和驻院民警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依法处置,确保医疗秩序的稳定。

5、治理周边环境,消除治安隐患。合理规划和建设医院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医院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定期组织开展医院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整治,依法打击“医闹”“医托”和散发、张贴虚假医药印刷品广告等违法行为,保持对涉黑"医闹"打击的高压态势,对无理取闹、寻衅滋事、等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维护医院周边良好治安秩序。

6、把握舆论导向,营造和谐氛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通报机制,加强与宣传、新闻媒体沟通和协调,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最新的政务信息和医疗服务信息。新闻媒体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宣传“两尊重一打击”的核心要求,客观宣传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特殊性、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引导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和医疗损害纠纷。对有关医患纠纷,在搞清事件真相前不轻易、轻率地报道,杜绝不实报道,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拒绝和打击“医闹”的社会氛围,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组织领导和部门分工

市政府成立*市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领导小组,对全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统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协调组织创建活动。日常工作由创建办公室牵头,市卫生局、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城市执法局等部门配合组织实施。创建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对全市“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进行部署、制定标准、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领导机构,对本地区“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统一领导。县(市、区)创建办公室牵头,卫生局、综治办、宣传部、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工商局、城市执法局共同组织实施。县(市、区)创建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制定本地区“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计划,定期沟通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综治办要加强对全市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指导和督查,协调相关部门履行相应职责,将平安医院创建纳入平安*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

卫生部门要在“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积极协助同级综治办做好组织、指导、考核、申报、审核等工作。

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措施,引导患者正确理解和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理性、客观、公正地对待医疗服务可能出现的风险。

公安部门要依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指导、监督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严厉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适时开展治安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医疗机构警务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密切配合医疗机构的治安保卫工作。

司法部门要指导卫生系统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依法规范医患纠纷调解程序,提高医患纠纷调解能力,及时有效调处医患纠纷。

民政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做好对贫困家庭、困难人群中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病人的医疗救助工作。

工商部门要依法查处违法医疗、药品广告,加强对医疗机构周边违法经营行为的管理力度。

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医院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城市执法局、物价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和质监局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创建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

六、认定命名和考核验收

(一)“平安医院”的认定和命名。在全市各级医院按照创建标准认真自查的基础上,由县(市、区)综治办、卫生局等部门组织考核验收和申报,提请县(市、区)“平安医院”创建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共同认定命名“平安医院”。县(市、区)综治办、卫生局从县级“平安医院”中,组织推荐申报“市级平安医院”,由市卫生局、综治办、公安局部门等共同审核、认定,并联合命名表彰。

(二)平安创建工作的考核验收。市创建“平安医院”办公室每年第四季度进行年终考核评比,组织各县(市、区)和市上有关部门对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县(市、区)创建办公室要做好“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验收等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是构建和谐之市的基础性工作,各级综治办、卫生局、公安局、宣传部、司法局、局、安监局、民政局、工商局等部门和医院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平安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积极行动、狠抓落实,认真组织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确保实现总体工作目标。

(二)加强协调,务求实效。各级综治办、卫生局、宣传部、公安局、司法局、局、安监局、民政局、工商局等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分类指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和要求。各级医院要按照创建标准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创新工作方法,力求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5

贫困山区农民普遍面临“看病难”的问题。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愈来愈集中于城市,地处偏远的农民看病(主要指大病或疑难病)不方便;更主要的,贫困农民普遍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与此同时,由于贫困,也由于缺乏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恶性循环。医疗保障的缺失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的严重阻碍。在此背景下,20__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求,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探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究竟如何建构,受福特基金会资助,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课题组,对陕西南部秦巴山区一个部级贫困县的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商洛市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全县总面积3477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总人口29.3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至今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426元。全县有25个乡镇,421个行政村。除县医院、县中医院、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等5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外,有镇中心卫生院11个,乡镇卫生院14个。全县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65人,其中村级卫生技术人员457人。镇安县是陕西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首批三个试点县之一,另两县分别为延安市洛川县和咸阳市彬县。我们的调查点选择在镇安县的结子乡和回龙镇,后期又增加了距离县城更偏远的余师乡

课题组分别于20__年10月、20__年3月、8月、11月、20__年1月、3月共6次赴该县展开深入的实地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村民、村干部、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部门和县卫生局干部。课题组在县、乡、村召开专题座谈会共11次。共入户230余户,访问近千人次,其中对83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作了详细口述记录。除围绕合作医疗展开调查外,我们还就贫困山区农民基本健康需求及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项目村进行了参与式需求评估(pRa)。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调查表明,由政府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农民审慎的欢迎,产生了积极效应。

⑴首先,从中央到省、市、县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即政府应当对公共卫生和农民健康承担责任。而这一点在以前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不够明确的。卫生健康服务被称为“公共产品”,然而实际上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一直主要是由个人自己负担。有学者指出,“1979年以后,政府就基本上放弃了对农民医疗保健的责任”(张德元,20__)。那么,以20__年10月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为标志,意味着这种状况开始有了根本的转变。

⑵突破了资金来源的“瓶颈”。农村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受到制约最根本的还是资金不足问题。根据20__年1月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镇安县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来源为“三个十”,即中央财政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0元,地方财政也补助10元,其中省、市、县政府分别拿出4元、3元、3元,农民自己交纳10元。在这“三个十”的政策中,政府补贴毕竟占了大头。除农民交纳和县财政配套资金外,镇安县每年可从中央、省市财政得到391万元左右的合作医疗专项资金。对于这个全县地方财政年总收入仅3895万元的贫困县而言,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

⑶部分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后的20__年上半年,镇安县医院20__年农民住院人数比往年同期成倍增加,其中1—3月份收住入院的农村癌症患者人数比20__—20__三年住院癌症病人总数还多5人,仅由此就可以看出贫困山区农民对医疗保障需求的迫切性。至20__年6月底该县70000余农民第一次享受“报销”了医疗费用,其中住院患者20__余人,合作医疗开始运行的前三个月统计,735名住院患者人均报销医药费用949.8元,个人最高报销金额达近8000元。部分农民从合作医疗中开始受益,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⑷摸索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管理经验,如“单病种定额包干补助”办法以及就诊审核报销程序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式实施之前,镇安县卫生局抽调20余人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全县30多个乡镇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对从20__年起的三年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6500余人次的农民住院情况逐一进行了摸排统计和汇总分析,包括住院病种,人次,用药,最高最低和平均费用等。得出的全县农民疾病谱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基础资料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今后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进一步改革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在管理上,他们实行大病统筹基金与家庭医疗账户相结合。家庭医疗账户基金以乡镇为单位管理,每月报账一次,每户花完自己的家庭医疗账户资金为止;大病统筹基金实行以县为单位的封闭式管理,“筹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千方百计堵塞漏洞保障资金安全。他们重点推行了“单病种定额包干补助”办法,力求“农民自控、医院自律、基本无审批”的“直通车”报销方式。相继出台了《镇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管理办法》、《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种目录及单病种定额包干补助标准》、《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细则》、《农村合作医疗家庭医疗账户基金管理细则》、《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单病种入、出院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操作系统。不仅使该县的

合作医疗有章可循,公开透明,也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参考。

⑸农村县乡一级医疗卫生机构有望得到加强。在镇安县我们看到,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上医疗卫生部门的积极性远高于农民的积极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县、乡镇医院都把新型合作医疗的推行看作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一“发展机遇”意味着政府所属医疗卫生部门可能是新型合作医疗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农村公办医疗卫生部门的受益与农民受益并不冲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构成覆盖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然而三级网络的基础部分十分薄弱。长期以来,无论硬件软件建设,乡镇一级卫生院实在欠账太多。籍合作医疗试点适当强化县乡医疗机构尤其乡镇卫生院建设,是完全应当的,也是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的现象向合理化方向的一点纠正。

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⑴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率”高而“参与度”低。

镇安县全县总人口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据统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达23万多人,参保比率超过90。然而我们在入户访问和小组座谈中感到,不少农民对待合作医疗实际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作为一项“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这里,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理所当然是运作主体,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也是积极主动的,农民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被宣传、被动员、被要求……始终被动的农民似乎不知道自己应当是合作医疗的主人和受益者。尽管通过行政手段获得较高甚至很高的“参与率”,(且不说有无“水分”),但实际上农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即内心的认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⑵资金仍然不足,实际覆盖面偏小。

资金仍然不足、覆盖面过小也是影响农民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每人每年30元的医疗费用,的确不够一次感冒的花费。而总共30元医疗费中,农民能够自己支配(乡卫生院定点支配)的门诊费用只有8元,实际作用可想而知。合作医疗定位于“大病统筹”,即主要用于保大病。假定一次“大病”住院治疗的费用为3000元,就需要花去100个人全年的所有医药费,也就是说覆盖率仅为1/100左右。这种以保险业的原理和运作方式展开的合作医疗,对于仍处在贫困之中的农民吸引力十分有限。如果完全遵循“自愿”原则,往往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实际在调查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情况是家中没有病人就不愿参保,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交的那部分钱都用不回来”,更不用说享受国家补贴;另一种情况是家中有病人希望参保但没有钱参保,尽管每人只交十元似乎不多,但在农村家有常年病人的户往往是家徒四壁的特困户。

⑶仍是“富人看病”,穷人反而被排斥。

对于那些尚处在温饱线边缘徘徊的农民,不仅仅是无钱参加合作医疗的问题。即使已经参保,具体看病时还得先自己垫资然后部分报销。报销有“封顶线”,自己支付“门槛费”,还有“好药不能报”的限制,或者“分段按比例报销”,或者享受“单病种定额补助”。七算八算,患者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小。真正的穷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优越性即享受政府补贴的还是农村中相对较富裕的群体。这就形成了实际上的“扶富不扶穷”,这种结果显失公平,也有悖于合作医疗的初衷。

⑷“大病”“小病”难以兼顾,“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是优先用于“大病统筹”还是“预防为主”?这是一个两难选择。政府推行的合作医疗选择了前者,可能着眼于抓关键,急于打破贫——病恶性循环,希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大病”的作用。由于覆盖面过低,实际结果很可能“大病”保不住,“小病”又没顾上,发展成更多的“大病”。从镇安的情况看,“大病”都是由“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拖出来的。因此我们认为,“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⑸组织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偏高。

调查中了解到,不少人对药价偏高、报销目录的限制表示不满,还有一些农民因担心报销手续繁琐对合作医疗望而却步。尽管镇安县有关部门在简化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审批手续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推行了“直通车”式报销方式。但从保障资金安全的角度,仍有许多监督管理环节必不可少。像“分段按比例报销”或者“单病种定额补助”的操作流程都不可能太简单,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前面提到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际上该县将合作医疗政策汇编成册的“工具书”就达四、五本之多。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这些政策精神也属不易,县乡两级经办人员组织了多次培训。县成立“镇安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和“镇安县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副科级建制,正式编制6人,全额预算。可见在管理上付出了极大精力。

宣传动员、组织管理都需要付出成本,而较高的成本必然会影响到合作医疗的效率和持久性。问题还在于,如果政府部门的“成本意识”不强,甚至完全不计成本,则可持续性和长期后果堪忧。

四、政策反思与建议

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在政府职能、市场机制与公民权利之间寻求平衡

镇安县提出合作医疗试点的初期目标被概括成“农民得实惠,政府增威信,试点出经验,卫生事业得发展机遇。”这就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构过程中其关注点不一样,至少是有差异的。当然,从理论上、总体上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健康保障,解决弱势群体贫困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具体分析起来,农民最关注的是“实惠”,是要尽量少掏钱看好病;政府需要“政绩”,“增威信”和“出经验”生动地表达了政府的诉求;“卫生事业得发展机遇”则反映了医疗机构的呼声,“发展机遇”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而这些都来自于“新型合作医疗”。既然不同主体的目标有差异,也就是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的三方博弈。

正在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完全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拨款或“财政转移支付”构成合作医疗资金的大部分,可以说资金来源主要是“计划经济”方式。但另一部分面向农民的筹款方式却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上类同于商业保险模式,“谁投资、谁受益”。这种“计划”与“市场”的矛盾、“政府”与“市场”的矛盾无法回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中,县上的“管委会”是由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代表组成,“三方博弈”中最重要的一方——农民则在管理、监督中缺位。负责具体实施的“农村合作医疗技术

委员会”和“管委会报销办”更直接设在县医院。某种意义上,县级医疗机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里又面临着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矛盾。理所当然,保障农民健康是政府的责任,救死扶伤是医疗机构的本职。然而,在贫困地区,在“财政包干”、自负盈亏的背景下,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实属不易。医疗机构面向的是市场,市场机制就要追求利润。难怪合作医疗伊始医疗机构都争相要成为“定点医院”,而有群众则怀疑“定点医院”看病的药费比“外边”要贵。镇安县提出了“农民自控、医疗机构自律、人大政协监督、社会反馈监督”的思路,但农民如何做到“自控”?医疗机构如何能够有效“自律”?如何防止新的“垄断”现象?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三方博弈”中两方联合、一方缺位,合作医疗的主人——农民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制度设计不能说是合理的。基本思路是,应当在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和公民权利(农民健康)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⑵几点政策建议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构和制度设计本文不拟作深入讨论。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当十分注重农民的参与,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变“高”的参与率为“深”的参与度。包括从政策设计、具体实施、筹资与监督管理各个环节都应当体现参与性和公开性。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模式的农村合作医疗。不宜搞“一刀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应当及时由“保大病”调整为“预防保健为主”。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农村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的投资力度。另方面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方向着重放在社区能够治疗、不需住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杜绝“小病拖大”、“大病等死”。

——变“大病统筹”为在贫困山区农村实行普遍的“大病救助”。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负责,并可吸收民间捐赠。管理上须与“合作医疗”完全分开。“大病救助”不同于目前已经实行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覆盖面应当更广些。建议由政府扶贫开发部门或民政部门负责,另设专项基金。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当与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同步进行,重点在农村现有医疗资源的重新整合。体制上强化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医生的功能,相应弱化乡镇卫生院。可考虑将乡镇卫生院医生全部转为包村的社区医生,农民对社区医生有选择权,同时鼓励有资质的民间医生私人医生参与社区医疗保健市场竞争。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6

一、优化管理手段,健立健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采取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办法进行医院改革。全面加强医院质量控制,明确提出了在医院工作中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在动态管理中,以科学的思想去认识,以科学的规范去管理,全面推进医院发展过程中服务观念的现代化、设施装备的现代化、医疗技术的现代化、医疗队伍的现代化、医院管理的现代化的管理、经营理念。首先由院长聘任中层干部。实行每年一聘任制度,遵循看能力不看职称,比贡献不比资历的竞争上岗原则,胜任者可连任,不胜任者撤换,使干部队伍有了一种竞争机制。其次,以科室为单位,设定工作岗位,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医务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落聘人员实行限期提高待聘制。三是根据各科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各科室在一年的工作中应当完成的业务工作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经济收入指标、杜绝医疗事故的规定。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年终进行全年总评,以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好坏作为评优评分的依据,在年终对各科室进行奖惩。改革出新全盘活。医院内部竞争上岗的运行机制,使中层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医院整体工作紧紧地捆在一起,科室有了紧迫感,中层干部有了责任感,职工有了危机感。新机制使医院走上了自我完善,不断在思想上创新,工作上创新,措施上创新,发展上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

二、改善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几年来,我们提出了医院建设的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思路,我们首先以创建现代化病房为突破口。今年我们自筹资金新建了扩建了方米的业务用房和门诊病房的通道,改建了所有的病房,将原有的老式木制门窗全部换成新式塑钢门窗,建立了中央供氧站,各病室都增设了供氧系统和呼叫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急救中心、iCU、CCU监护室和标准化的分娩室,设立了高间、普通间、扶贫间各种档次的病房,高间室内设有空调、电视、卫生间和洗浴设备,满足了所有来我院就诊的病人的各种需求的医疗服务,更换了全院所有病床和床头桌,更换了所有科室的门牌和全院各楼层的吊板导示板,医院环境有了突破性的改观,改善了病人的就医环境,提高了病人的医疗服务质量。在不断改善住院环境的同时,医院也逐步改善门诊病人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办公条件,今年6月医院开始分批更换医务人员的办公桌椅,目前,临床一线、窗口科室工作人员的新置办公设备基本到位。现在门诊各科室尤其是医技科室的整体工作环境得到了历史上的大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抓好环境改造的同时我们还创造条件对过去陈旧的老设备进行更新,先后自筹资金购置了日本产阿洛卡实时三维彩色B超机、胎心胎动监护仪、多功能全自动产床、美国产人工呼吸机、德国产除颤起博器等大型医疗设备十多台,在改善环境和购置设备的同时我们更注重人才的培养,我们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加强自我梯队建设的办法加紧对人才的培养,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一是先后把十多名学历高、年富力强、工作表现好、有开创精神、有培养前途的医疗骨干送到北京、上海、哈尔滨等上级医院进行专科、专病、专题培训,回来后开展新的医疗项目。二是与哈医大一、二、三、四院建立常年的业务指导、教学医院,为开展新项目和遇有自己解决不了的医疗困难时请上级医疗来指导,同时给我们讲课,为我们带教学,为我们培养医疗骨干,并与上海华山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三是医院的大力支持在我院的市学科带头人每年都必须自立科研项目,带领后备带头人和第二后备带头人队伍,共同研究课题,共同提高。现在我院医护大员士气高昂全身心地投入医疗工作中。医院开走上了自我完善,不断在思想上创新,工作上创新,措施上创新,发展上创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出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了“双赢”的局面。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7

1、完备住院的资格:

1)为参合患者提供详细的病历资料(住院证,体温单,住院志,病程记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住院核定表,护理记录,出院小结,出院证),完整的病历资料最少由四个人完成,包括:管床医师、科主任、护理人员、质控人员。临床诊断必须和诊疗相一致,病程记录真实完整。

2)可以打印每日明细清单(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医疗费用汇总清单(加盖住院处章),无法通过医院管理软件提供每日明细清单和医疗费用汇总清单的医院,网络运行后必须保证能实现这一功能,对月日前符合住院条件的出院病历必须按统一要求用excle电子表格对即往费用进行录入和统计,方可申报;根据3月2日工作安排,对申请考核通过的符合住院条件的定点医院,自3月1日起住院的病人也可采用上述方式申报;

3)提供详实的各类检查化验报告单、有专职的检查化验人员;

4)有统一的床头牌、卡(在左上角标注“农合”字样);

5)开具河北省财政厅监制的正式发票(在医院管理系统和管理中心统一的定点医院管理系统运行前无法实现计算机打印的,可以用手工发票代替机打发票,正式网络运行后全部用机打发票)。按使用顺序和发票编号开出,不得私自为不具备住院资格的参合农民补办住院发票,更不允许用门诊票换取住院票。

6)对新住院参合患者做好宣传;对医护人员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

2、安装合作医疗-定点医院管理系统(报销在院参合农民费用)/管理站区外医院报销管理系统(报销转区外住院费用)/管理站管理软件(报销门诊费用),培训相关人员,熟练掌握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人员到位:管理科(站)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审核监督工作,明确分工,落实查房制度,加强对在院参合患者的管理,做好详细的参合患者的登记。配备相关人员,负责出院参合患者申报登记和解释工作。配备专业的审核人员,学习手工审核的办法,熟悉报销流程,了解报销各个环节的资料传递手续和申报办法。学习简单的三项目录的查询方法。严格执行限制性药品的使用条件和限价药品的价格。熟悉病历相关资料的信息,明确各种大型设备的阳性与否的判定,了解定点医院各种进口材料的使用。

4、宣传到位:根据统一的宣传内容,设计印制宣传栏,安排公示栏的设置,按要求及时进行公示。根据中心印制的参合农民就诊报销事前告知书等宣传材料,向新入院参合患者发放医院自己印制的入院告知书。

二、报销工作安排:

(一)、月日前在定点医院出院参合患者的报销安排:

1、对符合住院条件,达到手工审核报销标准的定点医院,由管理科(站)根据参合人住院信息统计表资料和参合患者申请,调取出院参合人员住院病历,打印汇总清单和每日清单。

2、由医疗审核人员进行手工审核。合作医疗-定点医院管理系统调试开通后按下列要求录入报销。

3、审核和录入暂行办法:

1)凡自年月日起至月日,从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已经出院的参合患者,可凭出院证、收费收据、合作医疗证(由于各乡镇打证工作进度不同,部分医疗证尚未发放到户的,应通知参合患者拿到医疗证后再申报)、户口本、身份证(对无身份证的应要求其开具户口所在地村委会或居委会的证明,本人委托他人代办的,代办人必需是和申报人在同一个医疗证上,或申报人授权的委托书,并且还须持代办人身份证),到原就诊医院的新农合管理科(站)进行申报登记,经办人员对申报人及其提交的资料进行初步核定后,留取其出院证、收费收据、合作医疗证、户口本或身份证复印件。各管理科(站)负责收取参合患者申报资料,并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调取参合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每日明细和汇总明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手工审核,管理科(站)经办人复核,出院即报工作人员将该笔费用按规定格式(由中软技术人员培训)录入中心管理程序,打印支付三联单(红色第二联交参合患者,黄色第三联由管理科留存,白色第一联随月结报表一起报管理中心),在收据和三联单上分别加盖核销章后,通知参合患者到出院即报窗口领取补偿金。承诺在6周内审核、偿付。

2)通过定点医院管理系统录入时,申报人的医疗证号码取其医疗证首页家庭号码中的后10位,在加上申报人自己的家庭编号,如某参合户的医疗证号码为1302080101010001,个人号码为01,则其医疗证录入号码为010101000101,姓名录入时必须与医疗证相符,户口本或身份证与医疗证不符的,应及时报管理中心信息部更新参合人口数据库,收缴错误的医疗证,加盖管理科公章注明作废,重新打印新的医疗证,户口本和身份证不符合的,由户口所住地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保证医疗证与身份证和户口本姓名相符;如住院时医院因录入造成姓名错误,应由医院相关科室核实后在出院发票、出院证、病历首页的参合人员姓名处予以更正,并加盖住院处章,否则不予报销。

3)在住院登记录入时,基础信息中疾病简称应选择和其出院证中主要的诊断对应的名称,出院证在开出时,必须要求医务人员填写全部的出院诊断,录入人员参照出院证将其它诊断录入到软件备注栏内,以便于统计和审核,依此来判定其费用发生情况是否和诊断相符,如诊断外用药情况的鉴定等。

4)三项目录采用汇总录入的方法,每一种药品只录入一次,但其单价必须按实际标准录入,避免因限价造成的审核差错。对目录外药品必须另外添加相关信息,应将名称、规格剂型等详细填写。某医院将人血白蛋白录入为人血不可取。

5)对中心标准库中有药品限价的,超出限价的目录内药品分别按目录内最高限价部分录入,其余部分按目录外药品采用同一名称再次录入;低于限价的目录内药品按实际收费录入。对中心标准库中未作限价的药品,其名称、剂型完全和中心库相符,不符合的(如:有其它商品名等)一律按自费对待。

6)为加快录入速度,对草药部分,根据河北省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单味或复方均不支付的中药饮片及药材按自费项目录入,对不予支付草药一个名称录入,对单味使用不予支付的中药饮片及药材按目录内药品录入(在接口对码工作中同),仅仅在医院管理方面严格要求不予单味销售该类草药。录入时可以对全部草药的费用进行汇总录入,对应“单方或复方均予支付的饮片及药材”项目,以单价为草药汇总金额、数量为00录入。化验部分,无特殊限制的,可以先计算总化验费用(单价不超过元的项目),对应中心库中的“血细胞分析”项目,汇总超过300的,再分解对应“尿液分析”项目,保障每项单价不得超过元,否则系统将默认为70报销比例。软件中设计了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是否阳性的按钮,录入是要根据审核病历情况,参照检查结果进行录入,凡报告单为阳性的(确诊为相关疾病的)要选择阳性,否则选择阴性。

7)床位费,根据每日明细和汇总明细,不同的日床位费,分别计算天数,分别录入。如某人住院10天,其中3天是高间,日元,7天是普间元,录入时要分别按元3天和元7天分别录入,避免出现将住院费按元10天录入,因前后相比,后者的参合患者超标部分被分摊到低标部分了,这是不合理的。另外在定点医院管理系统住院登记办理窗口中,费用明细栏中间部分关于诊疗的项目,床位费项目可报金额字段显示为0,系统未显示具体可报床位费用,但在打印的三联单中,计算机会根据报销限额对可报床位费进行识别计算。

8)原设计使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医药费报销计算审批表》手工登记工作由于网络能够实现,暂停使用,转外地住院的除外。但手工审核工作仍需在录入前进行,尤其是对药品(限价,目录内,目录外)、卫材和诊疗必须逐项录入,目录外的从目录外窗口录入,注意进口与国产,可报与不可报,x线计算机体层(ct)平扫、彩色超声、动态心电图、磁共振平扫等大型和超元的诊疗项目。

9)录入或审核时不考虑报销比例的问题,如磁共振平扫单价为500,录入时不分解为30的00和70的00,而是直接录入单价500,数量为1,计算机将自动识别其报销比例。

10)管理科(站)复核时主要是对照三联单结合住院每日明细和汇总明细进行。复核无误后通知参合患者及时领取补偿金。补偿金由定点医院先期垫付,按月到管理中心申报复核,须向管理中心医疗审核部提交每位参合患者的出院证、每日明细、医疗费用汇总清单(有初审规定标识)、收费收据(加盖核销章)、三联单中的第一联(白色)、户口本或身份证复印件(对无身份证的应要求其开具户口所在地村委会或居委会的证明,本人委托他人代办的,代办人必需是和申报人在同一个医疗证上,并且还须持代办人身份证)以及月结申报表。管理中心对申报资料复核无误的及时拨付补偿款,并按结算管理规定扣留全部补偿款的10作为保证金。因定点医院审核不认真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影响参合患者利益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复核后发现补偿金少于应报金额的,由定点医院相关部门负责进行继续补偿,补偿金高出应报金额的,定点医院不得追回所报金额,医院自己承担其损失。

(二)、月日前入院,月日后出院的区内定点医院住院参合患者的报销安排:

参照上述(一)办法办理。承诺在申报后个工作日内支付补偿款。

(三)、月日后在定点医院新住院参合患者的报销安排:

1、目前尚不具备住院条件的医院,尽管已经签署了定点协议,管理中心仍不能将其纳网运行的定点医院,待条件成熟后,逐一评审,符合一家开通一家。未通过评审的定点医院不得收参合农民住院治疗,否则所收住院参合患者的费用由定点医院自己出资报销。

2、月日后,有住院条件的,要报经管理中心审批同意,在网络开通前,必须对新住、出院人员的信息每天上报。管理中心将根据每天各医院统计报表,随时到医院检查监督,对检查中发现患者不在院、挂牌住院、家庭病床等违规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漏报的参合人员发生的医药费不予报销。网络开通运行前的出院病人医疗费的报销参照2月28日前发办法进行。

3、自月日起,尚无法实现医院管理系统导出标准interface库和三项目录对码的定点医院,管理中心将取消起定点资格,自月日起不得收新的住院参合农民,对已经在院的,建议患者办理转院手续。对能实现接口和对码的定点医院,经管理中心核定其三项目录对码无误后开通其网络,网络开通后,各乡镇卫生院要向管理中心申报,经管理中心评估,符合出院即报条件的方可开通网络报销业务,实现出院即报。管理中心将通过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介向社会公布上述情况,引导参合农民选择就医方向。

4、月日起,定点医院全部实现出院即报。对月日后不达标的已签署协议的医院,管理中心将单方解除协议,取消定点医院住院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5、月日起各管理科(站)应安排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接待参合农民的来访,设立咨询台,解释参合农民提出的问题,做好参合患者医疗费用的申报登记工作。组成由主管农合工作的医院领导负责,管理科(站)及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出院报销工作小组,对既往出院参合患者医药费进行审核报销。经办人员要对申报人的资格、身份证、户口本、医疗证、出院证和收费收据进行核定,严格执行手工审核办法和对三项目录的要求,打印支付三联单(使用办法同上),暂不打印或填写合作医疗证,留取申报人的出院证、收费收据(加盖核销章)、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发放住院补偿金。要向参合患者承诺在出院后个工作日内领取补偿金。

(四)、区外医院出院病人的报销

1、管理站工作人员通过局域网途径及时了解本辖区转外地住院人员情况。

2、凡符合转院条件,已按规定办理转院手续的参合农民,出院后需提交以下材料:转院申请单、转院回执单、诊断证明、合法有效机打收费收据、加盖病案室章的病历复印件(包括:住院证、出院证、首页、住院志、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出院小结)、每日费用清单、医疗费用分类汇总清单(加盖就诊医院专用章)、合作医疗证、户口本和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合作医疗管理站申报,申报时参合患者应将上述材料用档案袋封存。

3、管理站工作人员根据中心提供的信息和申报资料,核定申报人员资格,填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报销申请表》,返还患者的户口本和身份证。

4、管理站负责落实统一的审核办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通过管理站区外医院报销管理系统录入微机,打印三联单,报新农合管理中心复核,复核无误后管理中心将全部补偿款拨付到各管理站专用帐户,由管理站工作人员3日内通知参合患者领取。

5、对2月28日前,符合住院条件,但因各种特殊原因未办理转院手续的在院或出院参合患者,可以建议他们向管理中心咨询,管理中心对符合补办条件的,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待出院后持上述相关材料到户口所在地合作医疗管理站登记申报。

6、审核办法:严格执行三项目录的规定,对目录中不存在的诊疗和卫材项目一律对自费,对符合药品项目通用名的,采用最高限价的办法,分别按目录内和目录外录入。

三、其它事宜:

1、自年月日起,实行出院即报和门诊费用申请即报制度。各管理站要尽快熟悉新农合相关管理软件的使用,不断摸索和总结工作经验,为我区新农合的发展献计献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区特点的新思路。

2、各乡镇级定点医院要积极开展接口和对码工作,以尽快实现网络无缝对接,实现"出院即报"。

3、月日起,对符合转院条件,但未按规定办理转区外医院住院手续的,新农合不予报销。各管理站应做好向参合农民的解释工作。

4、对定点医院网络运行前手工审核报销的工作,由管理中心组织人员进行督导,并将其列为对个管理科(站)和定点医院的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5、要求各具备住院资格的驻医院的管理站经办人员落实每天住出院情况,按照统计报表《医院年月每日参合农民就医报销统计表》《医院年月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情况统计表》要求,统计上报自月日来出院、在院,新入院人员情况及出院报销申报情况,在次日早10点通过邮件()上报。

6、月日起未向管理中心申请对本院进行考核的,经查实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自月日起新收入院参合患者的报销费用由医院自己出资,管理中心不予补偿。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8

西藏民族学院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目前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管理模式的探索。本文目的是了解我国新医改在农村地区实施的乡村一体化乡村卫生室发展现状。笔者经授权调研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乡村一体化卫生室为例,运用对比分析及调查研究等方法,来分析我国新医改后乡村一体化下村卫生室的发展,对促进以基层为主体的乡镇卫生院的新医改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资源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乡村一体化;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对比分析;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8(a)-0077-02

我国自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以来,在加强乡村卫生室公共医疗服务,提升政府民生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医改背景下,笔者以安徽省宣州区水阳镇乡村一体化卫生室为例,结合新医改前后我国乡村一体化管理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要了解我国新医改在农村地区实施的乡村一体化卫生室发展现状,运用对比分析及调查研究等方法研究乡村一体化卫生室管理的合理机制。目前,对我国乡村一体化卫生室研究不够成熟,本文的研究对提高乡村卫生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乡村居民的医疗公共卫生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实践调研、查阅和访谈获取资料,选取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的实证分析,使用定性为主要的对比分析方法,结合文献查阅和政策文件的收集,对已有的政策和现有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挖掘分析。

本文经允许以安徽省宣州区水阳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卫生室为例,主要以重点调研的徐村卫生室这个个案为突破口来深入挖掘分析我国乡村一体化下的卫生室的发展状况。

2调查状况对比分析

2.1新医疗改革前

笔者调查的徐村,地处宣州区水阳镇东南部,是一个比较大的村社,辖18个村民组,户籍人口有2348人,村集体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0元[1]。笔者对徐村卫生室在其新医改前后进行比较分析。

2.1.1管理体制不明晰在人民公社时期,徐村卫生室由集体承办,村里培养医生,村医个人经营的模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即“单干”期),由村集体办的卫生室开始走向解体,村医个人开始承包并逐渐演化成个体经营的状况。村卫生室的性质由公变私,外加国家政策法规不健全,乡村卫生室的管理出现混乱状态。管理体制不明晰,谁管理的问题不明确,有的由村管,有的由乡镇医院管理或代管,有的甚至无人管理。管理体制的缺陷,造成了谁也不管,谁也管不了,谁也不愿管的局面。

2.1.2规章制度不健全笔者上述提到的一直处于管理失控下的卫生室,导致其没有建立制度以保障行医用药的规范程序。走访调研中拜访一位曾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村医,据他所说,行医用药基本没有规范的操作规程,转诊无记录、卖药无发票、收费无依据、财务无账目等,在各项工作中村医个人的随意性很大。

2.1.3办医宗旨不明确由于村卫生室尚处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时期,公办性质的卫生室最终发展成了村医的“私人诊所”。笔者认为有下几点原因:①经济利益的诱惑。国家实行“单干”政策后,集体创办的乡村卫生室效益逐渐底下,有资质的村医更愿意走出来发展自己的诊所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②乡村医生资源极度匮乏。时代的局限,发展水平的限制,有资质的村医极少,以笔者调研的徐村为例,有资质的村医只有一名,而连徐村周边的几个村甚至都没有一名合格的医生。③监管不到位。国家正处于改革时期,各项政策不完善,管理制度不明确的混乱时期,使村医发展私人诊所游离于国家监管之外。卫生室性质的改变,在利益的诱惑下,许多村医开始偏离救死扶伤的办医宗旨,把病人当作“摇钱树”,开始以挣钱为目的,把各种费用作为创收的手段。

2.1.4村医培训不积极笔者拜访的一位前任村医告诉我,因为时代的局限那个时期的村医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顶多在乡镇医院经过短期的基本医护知识学习。在70年代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村医培训计划,村医因成本也不太愿意脱产参加业务知识的进修学习,导致村医知识逐渐老化,得不到新知识的乡医在看病就诊中无形增加了疾病判断不准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医疗纠纷和医患关系的紧张。

2.1.5购药渠道不正规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外加乡村卫生室管理体制的不明晰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为村医参与医药市场,直接与医药公司洽谈购药事项提供了可能。购药渠道的不正规为无证医药公司提供了可趁之机,也无形中助长了贩卖药品单位向村医推销药品及送礼等不正之风。错综复杂利益关系下的购药交易也增加村卫生室劣药品种的风险,严重威胁农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心健康。采访的一位乡医告诉笔者,因为没有正规购药渠道的保障,进到的劣药风险不可低估,购进劣药的成本会逐渐转嫁给消费者,这无形中也增加了病人看病的费用成本,使看病贵这恶瘤难以消除。

2.1.6医疗设备不齐全集体筹办的村卫生室实际成为乡村医生的“私人诊所”后,标志曾以非盈利化模式的村卫生室宣告破产,乡村医生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便尽可能地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对医疗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以笔者调查的徐村卫生室为例,就诊地点就设在乡村医生私人家中,医疗房间与家用房间不分,为医疗设备腾不出足够的空间,导致医疗设备更新缓慢,有些甚至达不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应用标准。

2.1.7公卫预防不规范公共卫生预防是医疗事业的重要工作,但其工作的公益非盈利性,导致村医对公卫工作不积极。采访的村医告诉笔者,公共卫生那时很简单,主要是为婴幼儿注射疫苗。据了解大多乡村医生都有“重医轻防”的思想,对保健预防工作不重视,传染病和卫生安全没有健全的登记报告制度。消毒隔离知识匮乏,定时消毒医疗设备的意识观念不强,也对一些突发的公卫安全事件处置不力。笔者认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的不规范是我国新医改中最需要攻坚的一项疑难杂症,没有规范的医疗保障体系,人民群众难以享受改革后所带来的红利。

2.2新医疗改革后

按照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和安徽省卫生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皖农卫[2009]80号)文件发文要求,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农村群众的医疗需求,实施乡村一体化的卫生室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以调研的宣州区水阳镇乡村服务一体化卫生室为例,简单阐述医改后在农村地区所带来的改变,使得徐村卫生室在改革中蜕变。

2.2.1监管统一依据上述文件的精神,规定在乡镇政府的办事处统一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组织,负责管理村卫生室的统一规划建设,并对村卫生室行使行政管理职责。规定村卫生室的日常管理实行乡镇卫生院领导下的室长负责制,而室长是在有资质村医的从业人员中由乡镇卫生院聘任,并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2]。

2.2.2业务统一笔者在查阅相关文件后了解到一体化卫生室主要是两大服务业务,承担公共卫生和一般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工作。发现以公共利益性质的服务在此次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改革中被提上了重要位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孕妇婴幼儿保健系统、登记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访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及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病、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积极宣传国家各项利民政策。

2.2.3财务统一一体化卫生室实行自负盈亏、财务核算独立的承担债权债务的体制,乡镇卫生院建立一体化卫生室财务专户,并对其进行财务监管。同时要求乡镇卫生院建立可持续发展基金,该基金来源于各乡村卫生室每月总收入(不包括药品收入)的70%中提取不少于10%的资金,由乡镇卫生院监管使用,又规定基金主要用于村卫生室返还个人投入资金、医疗设备添置维护和人员培训[3]。另外村卫生室的医疗业务收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收费标准,实行统一价格,并将各项收费标准制表上墙公示,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医改前“私人诊所”以挣钱为目的,把各种费用作为创收手段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2.2.4药械统一一体化乡村卫生室的药品管理主要依据《药品管理法》,结合安徽省相关文件,卫生室的购药品种必须符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只能在安徽省基本药物采购平台上购药,补充药物的采购不得超过采购总金额的10%,订单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审核提交,审核合格下单的药品将统一配送到乡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统一到此领取[4]。合理规范的用药制度基本上遏制非法渠道的购药行为,大大降低了使用劣质药品的概率,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安全。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统一由政府配给,作为政府投入卫生室的固定资产,并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分别登记造册和验收入库。

2.2.5考核统一笔者查阅考核标准是依照宣州区卫生局制定的《乡村医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执行,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对一体化村卫生室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涵盖五个方面:①公共卫生服务指标完成情况;②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质量;③执行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情况;④村卫生室内部机制的管理;⑤所在行政村和农民群众的满意度[5]。一体化村卫生室依据年度考核分值享受不同等级的奖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考核结果也决定村医的绩效收入,对考核中不合格的村医实行脱岗培训,连续两年不合格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3结语

本文是在笔者查阅中央、省市和区县有关新医改政策和乡村一体化卫生室文件,将访谈村医的录音部分转录为文字,并结合现场调查记录整理成文字资料后,最后把归类后的资料提取出来以论文形式发表。当然,研究我国乡村一体化卫生室还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持续研究。新医改后的宣州区水阳镇一体化卫生室,使乡村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行为得到规范,就诊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这对研究我国其它地区的一体化卫生室提供了借鉴的样本,对完善我国一体化卫生室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于宣州区水阳镇徐村数据公报.

[2]规定来源《宣州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办法(暂行)》.

[3]数据来源《宣州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4]规定引用《宣州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办法(暂行)》.

[5]内容来源《乡村医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7]安徽省卫生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皖农卫[2009]80号).

[8]石俊仕.村级卫生组织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优势、问题及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5):16-17.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9

一、20*年工作情况

经过一年努力,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35万人,较去年底增加9万人,人口覆盖率达87.5%。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5万人,较去年底净增5.75万人,城镇医保覆盖率超过小康目标。市直参保人口67.53万人,较去年底增加近5万人,覆盖率达92%。市区5.9万名老人和8034名救助对象通过政府资助进入医保体系,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市征缴各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10亿元,比去年增收1.3亿元,增幅15%,其中当年基金收入9亿元;当年实际支出8.3亿元,结余0.7亿元。基金支出在预算范围内,结余率适中,运行总体良好。市直全年医保基金收入5.21亿元,其中,当年收入4.45亿元,非当年5625万元,收入增幅12%;全年基金支出4.47亿元,比预算增长23%。征收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714万元。按时上缴管理费20万元。

(一)以优化提升为目标,医保政策体系实现新完善。修订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医疗救助办法》,既是对五年多来政策体系系统地梳理完善,也是对医保制度的又一次宣传推动。从4月份开始,我局牵头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月”活动,分课题组织力量展开调研。先后召开20多个场次300余人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这两个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将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样,经过完善提升,我市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就由“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两个文件构成新的框架。同时,进一步调整完善居民医保政策。作为全国较早实施该项制度的城市,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意见精神,加快政策调整完善步伐。其中,筹资标准今明年已分别提高到150元、250元,门急诊补偿比例从20%提高到40%,住院费用全年最高补偿提高到15万元,综合补偿率由原来25%提高到50%以上。市区财政对参保学生少儿均给予补助,让他们也享受到了“普惠”。各辖市均出台和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此外,对农民工及其子女参保缴费、享受待遇等作出意见规定,特别是明确参保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发生门急诊医疗费直接按规定报销,不降低报销比例,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工权益。

(二)以推进小康目标为重点,医保人口覆盖实现新扩大。加大政策推动和行政推动力度,通过动员参保、监察推保、多形式助保等各种途径,多措并举、强力推动参保扩面。一是以医保小康指标监测分析为抓手,同步推动各地开展扩面工作;借助全市社保扩面征缴有利形势,与养老保险同步推进医保扩面。二是在去年实施“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工程的基础上,建立反推倒逼机制,通过抽样调查和全面摸排,动员未保人员参保;强化稽查稽核,将参保登记信息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息比对,实现登记最大化;将人员参保缴费与就业登记、劳动合同鉴证信息对接,实现登记参保到户、缴费管理到人。三是重点抓好环卫工、出租车司机、保安等特殊群体以及建筑、餐饮行业用工人员的参保工作;对断保人员进行梳理分析,采取不同措施激活续保;同时,落实农民工医保专项扩面行动,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参保。

(三)以社区配套政策为抓手,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实现新增强。将实施和完善医保制度与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包括社区定点、优惠支付、提高医保待遇、服务减免、药品“零差率”政策、健康管理、付费制度等一系列医保配套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诊。特别是对药品“零差率”政策,4月份组织第一轮集中招标,平均中标价即降为零售价的52%;医保部门通过巡查、抽查等方式,重点对零差率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各项社区配套政策落到实处,使之受惠于民。社区配套政策运行一年以来,其政策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数估计增长51%以上,医疗费用增幅54%(不含“零差率”补贴),其中慢病病人就诊量上升2倍以上。社区机构出现了就诊量和费用同步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居民选择社区门急诊的比例超过35%,对于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以可持续运行为导向,医保制度运行质量得到新提高。按照“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开展教育,加强防范”的思路,认真做好“社保基金审计年”各项工作。在基金管理上,完善核算管理办法,强化运行分析和监控;推行申报基数职工签字认定、参保单位先行公示等新举措,采取日常、重点、专项稽核等办法,确保基金应收尽收,稽查面超过参保单位总数的30%;以医疗行为监督和医药费用结算为切入点,完善以“就诊人头”为核心的付费办法,提高基金使用质量和效率。预计全年,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增长12%,其中个人支付增长4%,基金支出增长13.5%;二、三级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幅8.88%,医务所室平均下降10.4%,定点药店增长3.8%,社区增长54%;医保基金用于社区药品“零差率”补贴1000万元,既较好地控制了参保人员个人支付费用增长,又使大部分参保群众享受到了医保实惠。

(五)以经办能力提升为主线,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努力打造新的服务平台。市区启动社区平台建设,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保信息系统联网,逐步将医保经办服务向社区延伸,从而使参保人员既看小病不出社区,办理医保事务也不出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医保病历购换服务,完善了辖管人口的医保和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慢性病人、医疗救助对象实施健康长效服务。以“访老问医送温暖”为主题,开展向退休人员“发一封慰问信、送一张医保联系卡、发一份宣传资料、搞一次免费体检”的“四个一”活动,其中,组织社区卫生机构分两批为10万名参保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首批已有3万多名7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体检,受到退休人员的极大欢迎。二是强化和改善对外服务。对医保经办事务进行一次性告知,公布举报电话和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拓展医保网站功能,初步实现缴费工资总额网上申报,方便了参保单位和经办人员。与相关单位协调,下调定点医疗机构原协定的月通信使用费,平均降幅30%;取消医保卡挂失费用,减少群众支出20万元。三是加强经办机构自身建设。按照练好业务、干好事务、搞好服务的要求,规范基础管理和服务流程,大力强化经办能力与服务建设。特别是在服务大厅,建立ab工作制等一系列创新办法,推行阳光服务,努力做到窗口一站式、告知一口清、咨询投诉一拨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加强医保理论研究和宣传信息工作。继续与镇江日报联办医疗保险专版,全年出版52期;全年编印《社会医疗保险》期刊12期;对外宣传报道及理论研究文章省级以上40多条。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的总体要求,实施辖市联动:句容推行“医保普惠工程”,建立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首次实现制度全覆盖,当年新增居民参保3.6万人;丹阳紧扣小康目标实现,3000多名残疾人和近万名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医保;扬中创新思想理念、方法制度和管理机制,积极扩展社会医疗保险的内涵和功能。一年来,我市先后两次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性大会上介绍交流工作经验,推进医保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央视《新闻联播》、江苏卫视、中国劳动保障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媒体均在头条或显著位置全方位宣传了我市医保制度的改革实践,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来镇进行了专访;全国各地先后有94个城市1100多人来我市学习考察。医保经验进一步推向全国。

二、20*年工作总体情况

对照十七大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基本任务,对照市委“把改善保障民生作为发展根本取向”的总体要求,明年我市社会医疗保障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我们立足新起点、策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为此,全市医保战线要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改善保障民生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进一步深化“人人享有”的内涵,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待遇和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矛盾,为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保障环境。力争至*年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242万人,提前实现“十一五”末全市社会医疗保险人口覆盖90%以上的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

1、以“两个办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镇江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和《镇江市社会医疗救助办法》是我市新形势下多层次医保体系的制度框架。围绕两个办法,要重点落实:一是进一步突出“全民”医保,落实好关于外国人参保、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参保、持有本市暂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农民工等各类群体的参保规定;进一步简化险种安排,按照从业人员参加的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参加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个基本层次,努力做到“应保尽保”。二是改进和延展个人账户功能,鼓励参保人员积累个人账户资金;同时进一步研究探索二级个人账户的功能拓展问题,尝试制度外保障;包括补充险种在内的各险种面向全体城乡居民开放后,鼓励和动员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在基本险的基础上参加补充险,提高保障待遇。三是降低医疗保险的参保“门槛”,研究失业人员个人领取的医疗费补贴充抵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问题,继续给予农民、未就业登记人员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照顾政策,用好对5060人员参加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倾斜政策。四是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保障待遇: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肾透析、治疗癌症的费用,医保基金补偿比例由40%提高至50%;救助对象住院费用年个人支付超过500元以上部分,救助资金补助比例由50%提高到60%。我们将以“两个办法”的实施为契机,按照“制度边界取消、政策间联接贯通”的思路,进一步整合、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整合险种,研究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保障需要,减轻参保人员负担。

2、以提前实现医保人口覆盖“十一五”目标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保险的人口覆盖。人人享有医疗保障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个工作推进的目标。扩面工作不仅是医保制度改革完善的基础,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要求。在工作推动上,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激励约束办法,完善对各地医保经办工作的考核,调动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积极性,加快扩面工作进度,力争明年底提前实现全市医疗保险人口覆盖90%以上的目标。抓住《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实施和《社会保险法》即将出台的机遇,进一步强化扩面宣传,做好参保动员工作。利用劳动监察力量,发挥稽查稽核职能,抓好“应保未保”、非公组织、灵活就业人员等扩面空间,借助和调动基层力量推进扩面工作。关注农民工参保,突出重点,采取灵活政策,推进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的民工参加医保。进一步加强居民医保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尽可能地推进城乡居民参加医保。认真落实对重病、特困、低保人员的医疗救助政策,把他们全部纳入到医保体系中来。要坚持各类群体的“无缝覆盖”,推动实现从“广覆盖”到“全覆盖”。

医疗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篇10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化解医疗危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务科将一如既往的在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工作发展全局,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扎实的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提高医政水平,不断将各项医疗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1、完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实施、考核及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即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护理分级制度、死亡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同时规范落实转院转诊制度及院外会诊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章可循,服务过程程序化、标准化。

(2)逐步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修订完善临床路径相关文本。达到或超过区卫生局要求我院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

2、医疗技术管理。

(1)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以维护人的健康利益、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工作目标,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定期监督检查,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价值、社会价值、应用能力、临床疗效、综合效益、不良反应、伦理道德、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反馈改进,对改进情况追踪检查。

(2)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要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医疗技术损害,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3)对实施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按照我院手术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对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

(4)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按照新技术建档制度对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实施方法、质量标准、操作要求、场所等条件,运行情况、评估、中止,患者例数、病情、并发症、记录在案,及时整理归档。

3、坚持文书质控各项举措,提升医疗内涵质量

病历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病历质量,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历中查房、病例讨论、医嘱病情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注重提高终末病历质量,每月对抽查的终末病例进行点评,不断提高病历质量。

二、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适时在院内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要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做好疫情常态化工作。加强对新冠肺炎的学习培训,要求每位临床医护人员做好流调工作及排查工作,不放松警惕。

4、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随时报告制度。

5、加强医疗安全院内巡查,每周固定周二至周四汇同护理部及院感办分别对三大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安全检查.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

三、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

1、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继续加强业务学习管理,并进行考核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派人参加州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及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每年要邀请州内、市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技术指导、学术报告。

2、继续强化“三基”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加强考试考核内容,以“三基”为基础,加强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和考核。同时加强对《抗生素使用原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要求全院人员都能够掌握。

3、根据目前医务人员现状,尽可能的选送医师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对外出学习返院医师增加科室考核环节,写出学习体会,在科室内组织医务人员听取学习汇报。涉及多学科时,可在院内举办讲座。

四、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环节医疗质量监控与管理,强化核心制度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3)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4)加强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2、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除了类同非手术科室管理外,重点监控。

(1)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及时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3)严格执行卫健委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3、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医疗文书书写及质量监控。

(2)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落实各种预案与措施。

(3)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4、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落实首诊负责制,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科间配合密切,保障患者医疗服务连贯性。

(2)保障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