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48:14

财务风险对策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议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1日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企业如何寻求机遇,避免风险,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在识别和衡量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应对财务风险,防止和减少风险的损失,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本文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风险理论为依据,分析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的问题,从而探讨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良好对策,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其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外部环境客观因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由于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它既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而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外部经济环境包括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利率的变化对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企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融资,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将给企业债务融资带来许多隐患,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例如,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使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类企业财务风险加剧,表现在坏账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方面。

(二)企业管理内部因素

1、资本结构不合理。当企业资金中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恰当,就会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如果举债规模过大,会加重企业支付利息的负担,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者举债比例很小,导致企业运营资金不足,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投资决策不合理。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盈利;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同时对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预估有误。

3、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足,尚不具备与其职务相应的抗风险能力。大多数人尚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而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轻率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特别是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财会实践的发展,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无法真正起到约束作用。比方说,一些企业依然采取“事后管理”的传统内部控制方法,即发现问题在事后补救,这种管理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形势发展的需要。

5、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都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法销售商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资产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风险。另外,在投资决策中,也常常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二、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判断

通常企业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密切注意,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和纠正,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识别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一)企业过度依靠借款来维持经营。当企业过度依靠借款维持经营时,说明企业正常经营资金不足或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自有资金不足。过度的贷款一旦遇到企业经营滑坡或者银根紧缩,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因此,企业在举债经营时以及在举债经营的后期要不断地评价债务风险的大小。

(二)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平均收账期延长。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对促进销售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收账款的存在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长的平均收账期首先会占用企业许多的经营现金,其次越长的平均收账期意味着企业发生坏账的风险越高,再次增加了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成本。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或收账期延长时,应该高度重视,最直接的方法是查看企业的经营净现金流量。

(三)销售额持续下降。销售额持续下降一般情况下会引起企业各部门关注,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将销量的下降仅看作是销售问题,会用调整价格或加强推销来解释,而不考虑财务问题。事实上,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只不过可能并不会立即反映出来,长久下去将会使企业失去资金来源。销售额持续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上出现了替代产品、消费者购买偏好转移,企业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努力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财务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四)存货积压。一般来讲,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积压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首先,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紧张,甚至要靠贷款来维持;其次,长期的存货积压可能会造成存货丢失、毁损,也即贬值;再次,会造成库存成本增加,浪费企业资源。企业存货发生积压可以通过存货与销售比率的变动来观察存货的积压情况,也可以观察现金流量表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取得的现金流量的比例变化情况,分析其中的异常情况。

(五)资本结构异常。企业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购置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购置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如果企业用大量的短期资金购置长期资产或者将长期资金用于短期资金,都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资本结构。

(六)企业利润指标出现持续下降或亏损。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下降或亏损说明企业的毛利率减少或亏本销售产品,说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营业利润下降或亏损可能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企业应降低负债,减少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出现下降或亏损除了以上原因还可能是企业投资发生巨额亏损,出现了重大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化解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以防范和控制为主,即通过防控相结合,将企业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要根据不同的风险不同对待。

(一)加强对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因素的判断及适应。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追究其外部环境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变化的过程及产生财务损失的程度。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预警机制使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财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常用方法。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面对复杂的财务指标数据和广泛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必须引入科学的计量与统计方法作为支撑。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其次,保持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畅通筹资渠道。企业应当让债权人了解自己的诚信和竞争力,在日常经营中与之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再次,企业要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内容的培训与传播,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素质水平。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建设好一支业务过硬、严于律己、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财务人员队伍,才能贯彻实施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从而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创造培训条件或制定培训计划,让财务人员参加定向培训或定期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增强他们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及时合理地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从而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4、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地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提高企业抵御企业财务风险的能力。

5、提高管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投资策略,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史国球.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探析[J].财政界,2009.3.

[2]王坤芳.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管理荟萃,2009.8.

财务风险对策篇2

关键词:p2p理财;业务风险;风险控制;第三方托管

一、p2p理财及业务特点

p2p理财作为一种点对点的贷款服务商业模式,它是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牵线搭桥,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盈余并且有投资诉求的个人,与有资金需求但缺乏资金来源的个人对接起来,进而完成对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有效调剂。p2p理财业务是“互联网+”与金融活动密切合作的产物,它借助互联网理财平台关于借方和贷方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投融资的自行配对。p2p理财在业务服务范围上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金融体系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短板。

p2p理财相对于传统的理财业务,具有更为鲜明的特点。首先,投资门槛较低,业务覆盖面较广。p2p理财的投资门槛比银行、信托、保险都要低得多,有些p2p平台甚至100元就可以参与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小额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其次,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交易手续便捷。p2p理财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帮助资金双方快速了解对方信息,迅速达成交易意向,并且交易双方不需要面对面,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全部交易手续,该业务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交易所需的成本。最后,该业务涉及的单笔金额较小,借贷期限较短。p2p业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小额信贷,涉及借贷双方的人数很多,但单笔金额都不大,而且期限较短。

二、p2p理财中存在的风险

1.操作风险

尽管我国p2p理财业务近年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由于与其相匹配的金融监管还比较缺乏,所以该业务的平台操作风险较大。目前比较常见的操作风险主要有三种:一是合同诈骗,即借款方利用p2p平台信息验证的缺陷,通过伪造身份信息、假的资金用途或商业计划书等来骗取贷款;二是借新债还旧债,即借款方利用平台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的缺点,同时在几个p2p平台上以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进行融资,一旦借款方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多个p2p平台就会同时出现违约风险;三是信息泄露,p2p平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大的信息库,如果被黑客攻击或是出现技术问题和管理漏洞,就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甚至是个人信息的篡改。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借款人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违约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由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造成的。由于p2p平台很难对借款人的真实信息进行实地验证,在全面掌握借贷双方真实信息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与线下的民间金融相比,p2p理财业务的信用风险要比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高得多。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资金流动不足而导致筹资出现困难的风险。当p2p平台的短期资产不能支撑短期负债,导致平台的资金存量无法支撑平台的提现需求,进而引发投资者的集体兑付,那么平台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由于p2p业务的借贷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流动性都比较高,因此该风险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大。

三、如何应对p2p理财的业务风险

1.加快p2p理财业务的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为确保p2p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p2p平台应当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公司的管理机构,明确划分权责关系,制定合理的决策以及内审制度,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里开展各项业务。其次,建立并完善p2p理财业务的信用审核机制,明确规范操作流程、贷款条件以及审批的手续,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用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再次,要严格管理资金,完善债权转让协议,健全贷后的管理工作,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实时监控,严厉查处违约的行为。另外,还要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加强信息的透明化,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实行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

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投资基金实施监管并保证其规范流动,实现投融双方借贷资金和理财公司运营资金的完全分离。在第三方资金托管机制中,第三方资金托管公司一方面要负责用户的资金结算,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性,避免商业诈骗或者非法集资;另一方面还要对p2p平台账户的资金实行严格的监督控制,确保p2p平台公司不能随意挪用资金,避免p2p平台卷款跑路情况的发生。

3.完善p2p平台安全保障模式

p2p理财受到借贷双方广泛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资金门槛比较低,但同时它对理财平台的资质要求也很宽泛。投资者和监管方应当严格区分平台资质,充分衡量理财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比照国际有益经验,提高p2p理财平台风险控制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建立基于平台风险保证金的保障制度,确保投资者能够随时查看p2p理财平台的风险资质,如该理财平台有没有相应的抵押,有没有严格的审查流程和风险管控技术等,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投融资双方的经济利益。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理财观念的变化,p2p理财业务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其业务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严把风险关,一方面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将p2p理财业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确保投资双方的投融资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全鹏.p2p理财风控措施研究[J].经济期刊,2015(10):146.

[2]阮亚东.p2p理财平台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6(11)

[3]牟宁波.当前国内p2p业务相关风险分析[J].中国金融电脑,2015(01):54-56.

财务风险对策篇3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

       虽然财务风险无法准确预期,但也不是无法预测可以通过有关经营、财务指标来评价风险水平的高低。财务风险评价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即杠杆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

       1.杠杆分析法,通过对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分析来衡量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及财务杠杆利益的高低,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eps)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的倍数,其公式如下:dfl=(eps/eps)/(ebit/ebit)=ebit/(ebit-1)企业使用财务杠杆的目的是想通过长期债务或发行优先股来对企业资产进行资金融通,并对这些资产加以合理充分的利用,产生一个高于固定资本成本的投资报酬率,从而提高普通股的每股收益。然而,长期债务的利息、租赁合同下的租金及优先股股息等是固定性支出,如果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各项资产加以利用后,所赚回的利润低于这项固定性支出时,则必须用普通股收益来弥补这个差额,从而会使普通股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甚至会出现亏损。由此可见,企业越多使用财务杠杆,固定性费用支出越大,因而dfl系数越高,对权益资本变动的影响越大,融资风险就越高。

       2.概率分析法,财务风险程度除了可依据杠杆系数原理评价分析外,也可采用概率度量法。度量的过程一般借助于权益资本收益率的期望值。经济状态(概率)下的可能收益率(ki)、期望收益率(‘k)和概率分布(pi)来计算标准离差。标准离差指可能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差程度,标准离差越大,表明风险越大。由于标准离差不便在同行业企业之间比较,故还需要计算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对各种可能收益率下的概率确定,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企业历史资料,结合市场分析和行业特点、现状、前景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综合确定。

       1.流动比率,是指全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一般认为流动应控制在2左右昀低不应低于1。

       2.速动比率,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则认为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流动负债合计。

       3.资产负债率,指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证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所带来的收益。若企业经营前景不佳,则应减少负债,降低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4.存货周转率,指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该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用于衡量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由于存货约占企业流动资产的一半,有时尽管流动比率很高,但存货变现能力较差,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存货周转速度越高表明企业变现能力越强。

       5.应收账款周转率,指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该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收回速度越快,企业变现能力越强,所涉及的财务风险就越小。

       6.现金流量指标,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到期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例。这一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好。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并依以下步骤制定决策,使决策科学化对策。

       1.明确企业财务决策的目标。使财务决策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注意目标风险与目标收益之间的平衡;对财务决策进行评价。企业对各种可行的决策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评价时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并将各种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对财务决策进行实施和控制。财务决策的实施和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应该对财务决策实施过程进行积极的控制,合理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2.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企业负债筹资时应使负债结构合理、债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刀、债务搭配合理。首先,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比例要适中。长期负债成本高,风险大;短期负债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企业在与自身项目相结合的基础上,应注重灵活采用长短期负债融资。同时,要考虑到负债的还债时间,长短期分布要均刀,要与投资回收期联系起来,防止还债高峰过早到来、集中到来。此外,还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规避风险、防范风险。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其通过全面分析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

财务风险对策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1.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总是与收益并存的,它永远无法消除,只要企业有投资、有收益,就必然伴随着财务风险的产生,但是,财务风险是可以预防的,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防,降低财务风险,将损失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1.1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的财务环境比较复杂,企业员工、管理层和领导层对企业的管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若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将带来财务问题的产生。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内部的基层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业务员的工作出现差错,将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管理层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采取缺乏科学性的管理举措,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决策人员如果不能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整体性规划,做出了不恰当的决策,也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企业外部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的财务风险包括了市场的形势,国际经济形势和时代背景。市场形势和国际经济状况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外部形势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2.1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极有可能产生巨大损失。由于企业财务外部环境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出灵活的反应,就有可能升高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外部形势的变化,预测和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探索国际形势发展的脉络和趋向,积极提高自己的适应性,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合理地应对,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2.2企业财务决策主观性强

企业的此物决策应当是客观的,科学的,能体现企业发展方向的。如果企业的决策主观性严重,缺乏周密的研究和分析,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3财务决策失误严重

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降低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企业应该对决策进行科学性评级,并降低主观性决策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进行具体的决策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决策可能发生的收益或损益进行估计或预测,避免出现决策失灵的情况。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控制机制

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控制机制的建设。明确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提高企业人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运行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在制度化、合法化、程式化中运行和发展,以实现企业资金流动稳定有序的目的。首先,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前控制。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要对决策后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考录造成财务风险的各种要素,制定周密的风险防范计划;其次,企业进行风险发生中控制。如果风险发生,企业要调动一切合理、合法的资源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及时健全企业各项人员管理机制,及时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等,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可能发生的利润流失,对相关财务人员加强监督和控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控制财务风险,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化;最后,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或损失,企业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防止再次造成此类风险的发生,企业还应该对此次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记录在档案中,作为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真实案例,以便此后企业制定风险防范制度。

3.2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规避财务风险,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进行风险规避时,要科学合理,对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选取最恰当的风险规避方案。企业的风险规避必须要落到实处,企业必须能保证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3.3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

企业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人员监督体系,分别赋予员工、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不同的责任和权利,三位一体,将权力分散,相互制约,相互管理。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对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问题中有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填列等,都需要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细致的工作,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财务问题。因此每个人的责任都必须要分配恰当,而且要落到实处,当发生权责纠纷时,就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并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处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总结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降低财务风险是企业应该率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应该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和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并针对形成原因采取科学的防范举措,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改善。企业面对财务风险,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灵活的策略,从大环境上去把握,逐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文献.如何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5(32):42-44.

[2]朱育杰.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对策[J].财经界,2014(33):166-167.

财务风险对策篇5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特点;对策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院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变化,医院必须认清大势,注重内涵式发展,充分完善财务管理,在财务工作中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及其诱因,以精细化管理规避或化解财务风险,全方位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才能构筑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特点

1.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2.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体现在所有的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所有矛盾的集中反映。

3.医院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和发生的程度以及范围都是无法确定的,对于财务活动的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无法进行整体的掌握和了解,从而为医院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4.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必将反映在医院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当中,对于医院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以及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从而对医院的整体收益造成威胁。

5.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影响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对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控制。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

总所周知,任何医院的发展都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与决定其发展的资源环境如所处的位置、服务对象、地方政府、药品供货商,以及医院所处的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些因素都能对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直接影响,首先是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医院发展和管理的政策就必须随之改变,对已制定的项目发展就会产生可行性风险;其次是利率风险,由于国家金融利率的调整,加之医院在考虑项目上马时不能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或通过不适当筹资方式筹措资金,而使医院支付了高于其利润率的借贷成本遭受的经济损失;再次是技术风险,在医院引进高端医疗设备时,由于对设备技术、设备服役寿命、以及购买周期长等因素论证不充分,而引起设备价值下降所造成的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很多,分析其成因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够,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其次是医院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对一些不利于风险防控的行为监督不够;第三是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第四是部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论是专业方面或是综合素养方面,仍需要加强学习;第五是个别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还存在分工不明、不能从全局的利益分析问题,不能有效屏蔽风险等。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对策

1.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科学设定财务风险指标,以便财务人员及时识别款项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账管理等风险点,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信号,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和规章制度。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同时把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医院经营管理之中,达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闭合管理。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公立医院内部必须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充分完善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风险控制深入到医院的每个环节,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医院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岗前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道德素养培训等,要明确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要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3.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应对医院做好保护工作,加强保护力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保障制度等促进医院实现稳定的发展,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公平的外部环境,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医院自身也需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搜集行业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其变化规律,制定完善的措施,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对策进行调整,减少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影响。

4.设置合理的决策评价体系

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对于医院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首先,医院要改变制定决策的途径和方式,要保证作出的决策是符合科学的,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对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建立多种应对方法,综合分析决定用哪一种最好。其次,医院也要针对决策体系来设置一个对决策进行评价的系统,对于决策的产生进行监督和分析,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医院财务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对策篇6

摘要企业想要良好的发展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息息相关。为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制定正确的经营及财务政策。文章对企业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进行讨论,以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财务恶化的征兆。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预警系统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财务风险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因此,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当前,普遍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财务风险的概念,更缺乏建立有效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的意识,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另外,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有财务活动就有财务风险。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领导阶层对财务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使得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是对财务管理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包括制定财务决策,制定预算和标准,记录实际数据,对比标准与实际,评价与考核等各个环节。另外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有些制度只是“摆设”,缺乏执行度。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从而造成极其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

财务策略需要科学合理、正确的财务决策做指导,凭借经验和主观决策很容易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以投资决策为例: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盈利;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同时对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预估有误。

(四)资本结构的不合理

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与企业存在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会导致对自有资金的不满足,因此,企业会希望通过筹集更多的资金来赚取更大的利润。企业就要通过自有资金创造的利润去弥补亏损,如果亏额对公司来说很大,则财务风险的产生就有很大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综合性分析,以获得企业经营运行可能出现波动的信息,并进行超前预测的体系。因此,对企业综合性分析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该系统主要是根据财务风险计算系统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系统提供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当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

(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安危。由于大企业的员工缺少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知识,所以对公司营运过程中的风险缺乏安全意识。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给财务人员灌输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让财务人员进一步了解财务风险的内容及避免、解决财政风险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大大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学习、宣传和鼓励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管理层应当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动来实践这种理念,树立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只有管理者不断地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员工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以主动的心态来执行制度规范。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质和形式要有机结合。既要注重内涵,又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例如拓展训练、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收听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避免生硬和教条主义。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并且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让员工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实践企业精神。从而使员工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自主、自愿地发扬公司精神。

(四)增强企业人力风险管理环节

企业人力风险管理有三个环节:事前的风险防范、事中风险监控和事后的危机处理。

首先,事前的风险防范。企业应严格对员工的招聘和重要岗位的选拔。详细了解调查员工的工作经历与重要背景资料。做到对员工和企业双面负责。其次,事中风险监控。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与个人素质,完善企业的人力监督机制,对企业在职人员,特别是重要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建立周密的人力数据库分析,监督企业员工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变化。最后,事后的危机处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危机处理部门。分别对离职员工、待离职员工进行原因分析。对所有员工签订商业保密合同,确保企业信息的机密性。

总之,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是一个逐步显现、缓慢恶化的过程,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先兆。为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企业有必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分析,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时地纠正、改进。企业如何管理自身的财务风险,抓住机遇,保证企业经营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财务风险对策篇7

[摘 要]旅游饭店财务风险是指在饭店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宏观上应优化外部环境,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微观上可从机构设立、风险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技术应用和加强信用管理等方面采取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旅游饭店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重视。资金是旅游饭店的血液,资金的运动即财务活动贯穿于饭店经济活动全过程,是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各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财务活动各环节由于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使饭店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所有者利益。因此,必须加强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处理的一种管理行为。财务风险管理是旅游饭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饭店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他风险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会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提高饭店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减少收益的波动性,为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风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饭店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促进饭店与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之间互信合作,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饭店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环境,增强自身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质量。

一、旅游饭店财务风险分析

造成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是指外部宏观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对旅游饭店理财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旅游饭店自身经营不善、理财不当、决策失误而产生风险。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饭店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由于负债筹资使饭店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饭店既存在现金性风险,又存在收支性风险。现金性风险是由理财不当和资本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过大、负债比例高(许多饭店超过50%)、从资本市场上筹资能力差、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资金结构、期限结构和债务规模不合理)等。收支性风险主要是源于经营不善。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严重,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给饭店再筹资和经营带来困难。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源于旅游饭店缺乏信息以及经营效率低下。饭店固定资产投资标准高,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强,再加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饭店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造成市场预期不正确,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饭店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旅游饭店经营具有经营范围广、营业项目多、提供的产品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我国大多数旅游饭店管理水平低、经营不善,竞争力弱,再加上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风险大,而经营风险最终会表现为财务风险。另外,缺乏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是导致旅游饭店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

资金回收风险。旅游饭店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风险。从实质看,应收账款是饭店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收回时间及金额不确定所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它的拖欠将会严重影响饭店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与信用政策和信用环境有关。目前,由于竞争的压力,我国旅游饭店的业务销售中赊销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饭店对应收账款缺乏应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讨欠款工作困难重重。宏观上,我国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风险大,再加上结算方式落后,使得旅游企业间拖欠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饭店的实际收益。

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饭店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当,虚增当期利润,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饭店而引起财务风险;或者虚减当期利润,影响饭店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风险。对饭店而言,如果过多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偿债能力;但如果饭店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饭店的信誉。因此,饭店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旅游饭店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宏观对策

政府有关部门应为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必须进一步深化旅游饭店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机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应继续深化金融、投资、外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信用环境,为饭店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目前的信用状况,政府应从税收和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饭店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为饭店的经营和理财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尽量规避外部风险。

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易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防范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的预警、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保证信息收集、分析、公布渠道通畅,及时向旅游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另外,政府应从财政上引导和支持建立旅游行业风险基金。设立风险基金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帮助旅游饭店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就能够通过风险基金的发放渡过难关。

(二)微观策略

强化风险意识,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在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饭店的所有员工都应有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就是既要重视风险的存在又不畏惧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始终,寻求最优的管理方法,减少财务风险给饭店带来的损失。饭店内部应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大中型饭店企业可设立风险经理一职,或由财务总监兼任;中小型旅游饭店可以在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饭店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促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认真分析理财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饭店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加强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人事部门和各个服务部门的协调。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第一,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饭店财务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正是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测,饭店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饭店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饭店应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其次,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对有风险的财务活动明确风险的责任者,加强对财务活动的各环节风险的防范。饭店业务部门众多,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归口管理的财务制度。因此,饭店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工作,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饭店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饭店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这种方法是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饭店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二是分散法。即通过饭店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金结构、负债期限等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饭店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的方法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饭店的财务风险。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饭店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饭店可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在饭店内部建立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预防风险损失,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

重视饭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是指饭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管理信息化可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尽量减少内部因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饭店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管理信息化可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节约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饭店可以考虑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把财务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对饭店信用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饭店业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巨大。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饭店应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饭店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收账政策等内容。饭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信用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可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设立信贷部,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针对会议、旅游团队、旅游人和个人的不同信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二是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饭店应对与自己有经常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三是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催收货款,并把回款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把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在已有应收账款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正确核算坏账损失。

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饭店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资金运行和业务经营是饭店经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良好的资金运行能促进业务经营活动向实现高效益的方向发展,高效益的经营活动能使资金运行向着有效循环的方面转化。因此,饭店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饭店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构筑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国平,于丽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统计与咨询,2003,(2)。

财务风险对策篇8

[摘 要]旅游饭店财务风险是指在饭店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宏观上应优化外部环境,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微观上可从机构设立、风险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技术应用和加强信用管理等方面采取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旅游饭店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重视。资金是旅游饭店的血液,资金的运动即财务活动贯穿于饭店经济活动全过程,是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各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财务活动各环节由于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使饭店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所有者利益。因此,必须加强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处理的一种管理行为。财务风险管理是旅游饭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饭店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他风险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会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提高饭店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减少收益的波动性,为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风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饭店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促进饭店与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之间互信合作,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饭店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环境,增强自身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质量。

一、旅游饭店财务风险分析

造成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是指外部宏观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对旅游饭店理财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旅游饭店自身经营不善、理财不当、决策失误而产生风险。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饭店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由于负债筹资使饭店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饭店既存在现金性风险,又存在收支性风险。现金性风险是由理财不当和资本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过大、负债比例高(许多饭店超过50%)、从资本市场上筹资能力差、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资金结构、期限结构和债务规模不合理)等。收支性风险主要是源于经营不善。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严重,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给饭店再筹资和经营带来困难。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源于旅游饭店缺乏信息以及经营效率低下。饭店固定资产投资标准高,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强,再加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饭店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造成市场预期不正确,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饭店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旅游饭店经营具有经营范围广、营业项目多、提供的产品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我国大多数旅游饭店管理水平低、经营不善,竞争力弱,再加上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风险大,而经营风险最终会表现为财务风险。另外,缺乏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是导致旅游饭店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

资金回收风险。旅游饭店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风险。从实质看,应收账款是饭店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收回时间及金额不确定所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它的拖欠将会严重影响饭店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与信用政策和信用环境有关。目前,由于竞争的压力,我国旅游饭店的业务销售中赊销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饭店对应收账款缺乏应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讨欠款工作困难重重。宏观上,我国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风险大,再加上结算方式落后,使得旅游企业间拖欠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饭店的实际收益。

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饭店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当,虚增当期利润,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饭店而引起财务风险;或者虚减当期利润,影响饭店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风险。对饭店而言,如果过多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偿债能力;但如果饭店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饭店的信誉。因此,饭店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旅游饭店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宏观对策

政府有关部门应为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必须进一步深化旅游饭店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机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应继续深化金融、投资、外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信用环境,为饭店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目前的信用状况,政府应从税收和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饭店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为饭店的经营和理财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尽量规避外部风险。

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易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防范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的预警、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保证信息收集、分析、公布渠道通畅,及时向旅游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另外,政府应从财政上引导和支持建立旅游行业风险基金。设立风险基金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帮助旅游饭店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就能够通过风险基金的发放渡过难关。

(二)微观策略

强化风险意识,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在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饭店的所有员工都应有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就是既要重视风险的存在又不畏惧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始终,寻求最优的管理方法,减少财务风险给饭店带来的损失。饭店内部应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大中型饭店企业可设立风险经理一职,或由财务总监兼任;中小型旅游饭店可以在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饭店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促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认真分析理财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饭店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加强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人事部门和各个服务部门的协调。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第一,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饭店财务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正是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测,饭店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饭店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饭店应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其次,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对有风险的财务活动明确风险的责任者,加强对财务活动的各环节风险的防范。饭店业务部门众多,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归口管理的财务制度。因此,饭店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工作,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饭店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饭店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这种方法是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饭店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二是分散法。即通过饭店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金结构、负债期限等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饭店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的方法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饭店的财务风险。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饭店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饭店可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在饭店内部建立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预防风险损失,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

重视饭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是指饭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管理信息化可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尽量减少内部因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饭店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管理信息化可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节约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饭店可以考虑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把财务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对饭店信用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饭店业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巨大。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饭店应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饭店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收账政策等内容。饭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信用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可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设立信贷部,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针对会议、旅游团队、旅游人和个人的不同信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二是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饭店应对与自己有经常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三是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催收货款,并把回款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把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在已有应收账款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正确核算坏账损失。

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饭店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资金运行和业务经营是饭店经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良好的资金运行能促进业务经营活动向实现高效益的方向发展,高效益的经营活动能使资金运行向着有效循环的方面转化。因此,饭店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饭店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构筑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国平,于丽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统计与咨询,2003,(2)。

财务风险对策篇9

【关键词】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资金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收益更加难以确定,从而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风险和投资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下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它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在理财活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中所遇到的风险,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和资源等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1外部原因

2.1.1宏观经济变化: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

2.1.2税收法律规范变化: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2.1.3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市场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公司债券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1.4产业政策变化: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优惠、鼓励和倾斜的同时,也会对另一些产业进行限制。产业政策对企业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政府对产业的政策会因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财务决策也处在不断变化中,企业财务决策的变动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2.2内部原因

2.2.1理财者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理财者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单个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或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2.2.3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2.4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治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和健全的财务治理结构,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做到未雨绸缪。

2.2.5营运赊销存在的风险: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这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资产到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这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对于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以及保管不当产生的损失,由此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3.1优化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不但是因为举债筹资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还因为资本结构会直接到企业的效益成果。

3.1.1科学选择筹资方案:负债经营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较大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损失,所以公司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如何确定适度负债的“度”,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从理论上讲,可以借助最佳资本结构理论来确定。在实际工作中,“度”的选择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对一些生产经营好、资金周转快的公司,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资金周转缓慢的公司,其负债比率要适当低些。

对于筹资决策,首先要从制度上做出规定,使企业领导人在决策时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参谋作用,依靠财务部门提供的各种信息,投资前研究市场,重视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和筹资成本率:在充分考虑项目的效益和偿债能力的前提下,及时筹足所需资金。从而加强现金投入效益的保证体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

3.1.2合理进行再融资:再融资在为公司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确定再融资方案应该考虑众多因素,合理安排融资方案。对再融资公司来说,其前一次募集资金后给投资者回报情况,分红率达到预定目标才能考虑进一步的方案;再融资规模也应从企业总资产总量的角度加以控制;再融资资金的使用项目应有专门部门负责审核监督和考核。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再融资为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一有效的市场工具。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对融资决策作不同的反映,采取最适合资本结构策略来为公司的发展作贡献,而不是一味地圈钱。

3.2综合管理投资活动

3.2.1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避免资金的低效使用是一个关键的财务问题。长期投资可以通过投资组合使各项导致收益不确定性的因素相互抵消,从而降低风险,实现稳定的收益。同时公司也可以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严格控制,以防范企业投资风险。而短期投资,可通过存货项目分析,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等来加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以及加强应收账款向现金的转化,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选择适宜的长、短期资产的数量结构也是防范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

3.2.2慎重选择并购项目:企业对于并购有奇特的偏好,一方面因为并购确实可以迅速为公司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不但可以改善财务报表的状况,还可以为公司开拓新的市场,带来新的希望;另外一方面,因为并购的消息一般对于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这样的举动可以帮助企业稳定或者提升股价,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有利帮助。

在并购发生之前,企业要对并购对象进行准确。估价对被并购企业全面的整体价值估定的准确程度取决于掌握被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和全面程度。一般说来,收集的信息越充分、详细,虽然信息收集费用越高,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越小,并购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企业因为具有一定的实力,在拟定并购方案的时候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捕捉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定价风险。

3.3控制现金流:除了在资本结构中已经提到的比例和使用效率问题以外,还有很多关于现金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很多企业由于出现了流动资产的问题而最后倒闭,这是不得不引起关注的现实。

3.3.1建立现金预警机制:现金流量预算不但可以反映公司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如何筹集用于到期支付的现金,还可以解释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用到哪些地方;它可以帮助公司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抑制现金流量的滥用。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当建立以销售预算为主导及起点,进而包括生产、成本、费用、资本及现金等各个方面的全面预算体系。而后,在全面预算之下,预计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旬、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以准确进行现金流量预算。

3.3.2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

(1)应收账款管理

①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企业需要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②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快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帐,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些措施包括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和制定适当的收帐政策。

③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2)存货管理:存货的流通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现金流的顺畅进行,企业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来完成对存货的管理,甚至请第三方来帮助企业完成。在现金危机出现之前就有所准备,通过适当的方法调整资产,例如减少赊销的交易,把不良资产变现等,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对逾期未结清欠款的赊销客户,上市公司应组织人员加紧催收。

3.4发挥其他方面的约束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控制财务风险的不但有公司内部的因素,还有很多外部的因素应该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3.4.1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约束作用:在管理企业财务风险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直接审计企业财务报表的中介机构,可以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样不但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发生错误和舞弊,还可以在审计的过程中帮助企业作一定的财务调整。有些企业还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作公司的财务顾问,公司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就可以直接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指导,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到财务风险系统的实际操作,财务危机的处理,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直接提出建议,协助完成。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4.2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关于企业的法律法规我国现在还不是很完善,即使有很多也是宏观的或者是关于资本市场运营的。为了保障企业的健康运营,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特殊的环境中,完善的具体的法律法规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有合适我国国情的、有很强指导意义的财务指导规范出台,那么应该可以控制很大一部分财务风险。虽然这样的立法过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即使是美国那样企业发展很久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利用法律来指导企业行为,那么我国也是必须重视这个因素的。

参考文献

[1]纳鹏杰.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其趋势.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3)

财务风险对策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支付风险

我国事业单位目前实行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解决预算之间相互挤占的内在矛盾。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目标安排的不合理,专项资金、公共资金等资金用途不清晰,混乱的财务结构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为保持预算收支平衡,事业单位不得不挤占专项资金,将面临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筹资风险

筹资通常分为性和负债性融资。前者筹集到的是永久性资金,无需返还成本,包括事业性收费、财政拨款等。通过举债筹集到的负债性资金必须还本付息,主要包括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小部分依靠自身解决。事业单位筹集到的资金大多用于投资长期项目,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存在着债务筹资的风险。另外,国家为了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可能会提高利率,支付高额利息会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三)投资风险

目前,事业单位的投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对外部投资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发展,容易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也会因资金短缺而削弱投资能力。在对内投资上,许多事业单位过度注重对内部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的投资,有时甚至超出了自身能力,将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债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的借贷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许多事业单位投资力度薄弱,试图通过借贷来扩展事业,同时提高了资产负债率,此时若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定期的偿贷付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从外部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一旦涉及债务问题,很难顺利渡过危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若对债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就盲目借贷,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剧,财务风险在所避免。当事业单位负债经营时,可能会引起财务风险。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将财务风险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联系,也没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财务风险。此外,由于非营利机构和公共服务的特殊性,财务人员往往认为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只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就不会承担任何风险,这将导致财务管理态度松懈,缺乏整体意识,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认识不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在经营活动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不能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其次,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不科学。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缺乏合理的判断和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科学的情况下,单凭过去的经验来决策。这种没有经过集中研究讨论的财务决策,很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事业单位的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削弱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并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最后,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财务风险。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迈向多元化发展的轨道,财务管理进程日益复杂,内部财务关系不甚明晰,这就亟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指导。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财务人员无法明确其监督管理职能。或者有些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没有与财务部门及时沟通,在产生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进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普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依法履行财务职责,这将可能导致更多的财政风险的出现。

(二)外部因素分析

首先,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计划经济的较大影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对监管工作的漠视导致了事业单位经费被不合理的占用。

其次,有缺陷的预算制度造成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事业单位经费的大部分来源依靠财政拨款,并对其支出严格控制。目前,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规定了财务支出必须遵守的原则,其他财政支出制度尚未建立,导致财务支出的具体细节无章可循。一方面,决策者为了利用外部机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无视财务预算,将债务经营引入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使单位出现预算赤字。为确保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财政制度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的利益获得有赖于主管领导手中的权利,即使单位领导者提出了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也往往难以拒绝。这就使得财务人员难以有效地坚持会计准则,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再次,缺乏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未给予事业单位应有的重视。目前,政府部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完全受制于政府的控制,限制其能力的发挥。据报道,事业单位只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是通过民主选举的,另外三分之二是直接提名或任命的,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受到质疑。社会监督环节薄弱。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将会危害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此外,公众监督力量不足,一些媒体经常广泛报道正面的事迹,负面消息则很少披露。

最后,外部政策改革相对滞后。尽管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大量的指导意见,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特定单位,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政策也是接踵而至,然而,单项改革和局部调整的属性使得原来的体制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人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精神是影响财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对未来市场的分析就会越清晰和合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对减少,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财务人员则会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和识别各种风险和预估这些风险所能带来的后果的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使用专业知识全面衡量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妥善处理日常财务活动的风险和事故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恢复正常经营活动的能力。最后,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将风险防范与财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这就需要加强各部门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使财务人员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现状,逐步将财务人员从被动转为主动防范财务风险,通过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此外,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财务环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外部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政策和指导。

(三)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首先,应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将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管纳入公司日常的管理当中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设置预警指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由于事业单位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事业单位风险程度的高低对报警点的设置进行调整,其风险风险程度往往与报警点的高低成反比。再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而使风险评估体系得到有效完善,这样,在发现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能及时解决。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对的大量广泛财务信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高科技手段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筛查,以防范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严格控制关键环节的财务风险

财务监督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财务监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明确的监督:一是要严格控制资金,合理分配,以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有效的利用;二是需要经严格审计费用支出,做到严格控制和审查,必须有据可依。因为费用支出的范围和用途较为广泛,为了防止滋生腐败现象,需要加强审计的监督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时,应加大检查力度,点面结合,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同时,最大限度地将支出监督、资产监管等多个制度和规范加强,高度重视监管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财务风险监管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以确保预算监督、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监督三维一体,提高财务风险的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88-89

[2]张泽华.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2(9):152-153

[3]侯伟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新西部,2011(2):14-15

[4]庄培燕.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03(291):56-57

[5陈俊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122

[6]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2011(246):67-68

[7]王锡.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J]:当代经济,2011(1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