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6:10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农村地区初中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30-02

初中生的阅读一种是课内阅读,另一种是课外阅读。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课外阅读,在《教育大词典》中认为“它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叶圣陶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他们终要成为一个独立的阅读者、学习者。因此,我们尝试从课外阅读入手,大力开发课外阅读资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程序

本课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间接的资料搜集整理法、对比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本调查从程序、步骤和内容上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问题引起的原因和现状的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

(2)设计调查问卷,为相关的调查研究作进一步准备。针对这一课题所要研究的方向,我们确定了研究重点,同时查找一些有关课题研究的问卷作为借鉴,以设计出更为适合本课题研究方向的问卷。

(3)到学校派发和回收调查问卷。在确定了发放问卷的学校后,我们通过到校派发的方式向所在学校的初中学生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相关数据。

(4)对所有的相关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法,选择了吉林省通化市振国学校和辉南县大椅山中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230份问卷,有效调查问卷是167份,回收问卷率达到72.61%,现对调查问卷作以下分析:

(一)学校资源方面

在调查“学校是否有可以借阅书籍的地方”时,有98.2%的学生选择“有”,有0.6%的学生选择“不清楚”,有1.2%的学生选择“没有”,具体如图1所示:

经过调查,了解到课外阅读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在问及“教师是否告诉过你们要多读书”这一问题时,得到的答案令人乐观,具体数据如表1:

问题及分析:由D例和表格可以看出农村学校拥有图书馆,并且有一定的藏书,教师也告诉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向他们推荐课外书籍。但是为什么教师告诉学生要进行阅读,然而《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课外阅读的读物,学生们涉及得如此少?这种结果形成的原因是农村教师大多数思想比较老套,他们长期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不能够及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和增加阅读书籍的数量,不能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从而导致学生对待课外书籍的热情缺失,抵触课外阅读。

(二)家庭方面

父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俗话说得好:“在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出这个人家教是什么样的。”在调查中,当问及“在家里父母是否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得出的数据如下表:

问题及分析:在表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家长有阅读习惯的跟没有阅读习惯的基本保持相平的状态,所以总体来说在家里家长阅读的书籍有限。造成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家长没有时间去阅读,他们需要为生活奔波,为了生活而奋斗;另一种原因是家长接受的教育时间比较少,自身也没有读书的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为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家长做些什么,孩子会去模仿,如果家长没有阅读的意识,那么孩子更不会想要去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三)性别差异方面

男女生在性别存在很大的差异。男女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存在不同,所以他们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阅读过多少本课外书籍”0―5的13.8%(男8.4%;女5.4%)、5―10的22.2%(男12.6%;女9.6%)、10―15的18%(男6.6%;女11.4%)、15本以上的46.1%(男19.8%;女26.3%),具体如图: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喜欢阅读书籍吗”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如图所示:

问题及分析:由两个图例可以看出女生读书的数量明显比男生的多,并且女生喜欢读书的比例也占总数的大部分。但是在第一个图例中可看出总人数中读15本课外书以上的男女生总数占了不到一半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总体的读书量还是有所不足的,存在读书量少的现状。在第二图例中可以看出,喜欢看书的学生占的数量较多有55.7%,由此可见,学生的主观意识上是喜欢读书,想要读书的。性别不仅能影响学生对读书的热情和喜爱的程度,还会影响学生们所选择的课外阅读的书籍的类型。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是以下哪些”时得到的是学生们喜欢中外名著的占44.3%(男18.6%;女25.8%)、言情小说的占18%(男3.6%;女14.4%)、武侠小说的占21%(男16.2%;女4.8%)、漫画书的占16.2%(男8.4%;女7.8%)、杂志的占0.6%(男0.6%;女0),具体如图:

由此可以看出,喜欢中外名著的明显女生比男生所占的比例大;喜欢看言情小说的共占总人数18%,其中女生占14.4%,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占总人数的21%,其中男生占16.2%。从这组数据中明显看出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决定学生看书的方向不同。因此,现在一些学校布置学生都去读同样一本书,肯定阅读的效果不理想。

三、解决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问题的对策

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表明,目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学校、家庭、个人的差异有一定的关联性。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解决学校资源短缺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好书,教师可以捐献课外书籍,放在班级的读书角,给同学们提供便利的阅读。并且让每个学生至少拿出一本名著,放在班级的读书角里,然后根据学生们的阅读情况,调整书籍。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的数量,又可以改变现在书籍短缺的现状。其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书籍订装成册,解决学校课外书籍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师生课外阅读交流

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在闲暇的时间里进行阅读,学生可以跟教师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读物,更准确地掌握文章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他们阅读中出现的思想闪光点加以鼓励,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读书过程,达到课外阅读想要达到的真正的效果。

(三)注重教授课外阅读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记得将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的片段和寓意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这样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进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程中了解到的比较有意义的故事通过传述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最后,教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不能一味地用老旧的思想教育学生,要根据学生普遍的阅读现状,也就是水平、能力来选择教授哪种课外阅读的方法,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课外阅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不足的现状也会有所改善。

四、结语

正处花季的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有良好的素质,扎实的基础。现在农村地区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是全国总体学生人数的一大部分。因此,不能忽视农村初中生的教育,而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课外阅读,也需提高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2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3

【关键词】阅读;整合;延伸;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241-02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七项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我针对这项目标,确立我校语文组课题为“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校实验教师锁定课题既定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研究实验。在探索、摸索的实验过程中,有些收获,现与各位小学语文教育同仁探讨。

1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

在实验阶段中,实验教师精心研读课题的研究方案,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实验教师的观摩课堂上,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例具有示范性,真正把课外阅读引领进课内,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得益多:学习兴趣浓、阅读广泛、情感流露真实、学习质量普遍提高。各年级参与研究的老师所开的课围绕“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课题,精心设计课例。

1.1抓住课文重点句段,整合同题材、同类型的课外语句。

如:江平英老师的《花钟》一课,就抓住课文的重点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入地品词读句,品读出作者抓住花儿的形状进行描写,把花儿开放的样子写活了;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插入了课外同题材的描写花儿开放的美文让学生读,加深学生对语句的感悟,然后又让学生仿写。学生情感被牵动,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教学效果佳。

1.2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无痕整合课外读物。

刘铭荣老师的《少年闰土》一课,在课中让学生描画少年闰土的外貌特点,继而精心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土。接着他又巧妙地说“少年的闰土的形象不但在鲁迅的心中是这样活泼可爱,在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鲜活的印象。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成长以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呢?”这一问一出口,马上出示这样的填空:()的中年闰土。这样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的思维开放了空间,让学生自发地产生阅读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对课外的文章《故乡》产生了阅读兴趣,《故乡》这篇有关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就很自然地走进了课堂,不娇柔不做作,就“随风潜入夜”般“润物细无声”。

1.3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整合名言、警句、格言。

曾俊盛老师的《草船借箭》文题设计新颖独特,通过用四字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不得不读《三国》,向整个作品引申。

雷继梅老师执教的《匆匆》则紧扣珍惜时间这一主题思想进行大量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的阅读,即让学生明理,又让学生积累语言。

1.4以课文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翻资料,多查阅一些有用的书籍,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江雪清老师执教的《太阳》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和有趣的传说《后羿射日》,学生对太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知识的储备。课题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们认真写好教学案例,撰写教后反思,每节课开完之后都有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评议。

2结合课堂开展各项专题读书活动,整合课外读物,培养读书习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2.1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首先要求各位实验教师先分年级定好阅读计划并制定好开展专题活动的方案。低年级的老师主要从识字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开展课外识字活动入手;中年级的教师以发展学生阅读词语水平,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突破口;高年级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经过实验老师的反复探讨与研究决定分年级开展如下阅读活动:

①低年级开展“聆听阅读”半小时和“识字乐”、做“识字剪报”活动。②中年级开展“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的美文诵读比赛活动;做“我的阅读收获”卡;做阅读小报;③高年级开展“经典文学诵读”半小时、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读书乐演讲活动;写读书心得;编辑“我的阅读书库”;收集积累美段、美句等活动。

2.2有计划地组织各年级学生读书活动,如低年级“古诗、拼音故事”读书月、中年级童话阅读月、等高年级美文读书月。并且做到“重过程、讲实效”,努力使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各有所得。我们的读书活动以月为单位,分四个阶段进行:①、泛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广泛阅读,大致了解阅读内容就行。②、精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能够读通、读懂、读出文中表达的意思;理解阅读内容,并能进行赏读。③、研读阶段(适用高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深入研读,写出读书心得。教师因材施教,适当点拨,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④、总结阶段。主要通过举办“读书收获”小报展示、评选“读书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投入再阅读阶段作心理准备,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3“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

3.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读物,因我们市的书市的原因,孩子可选的读物不多。

3.2教学中虽然重视资料的收集与取舍,资源的整合,解决如何利用资源的问题,但是发现学生仍然是无法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效地取舍,长篇大论地抄写下来或背下来。

3.3教学中如何教学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4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新课程标准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现实意义

1.当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面临的窘困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语文的阅读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初中生三年课外阅读260万字的规定,激荡着广大一线教育者的心灵。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因素影响,语文课外阅读基本被教师和学生抛弃,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被割断。尽管,近年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教师和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教者们仍然心事重重,他们不知这260万字如何打下去,如何使学生内化它,如何检测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因而,在课外推广阅读这一想法始终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分析、理解、感悟的能力较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迟迟得不到提高。

2.语文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偏差

在当前的部分语文教师心中,课外阅读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而已,做不做,抓不抓都一样,有的甚至把学生看课外读物,当成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广大学生心目中,课外阅读是软任务,可做可不做。而且,由于没有得到教师恰当指导,学生随便捡书而读,加之教师无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恰当的检测手段,使学生漠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直到初中毕业后,都没有原原本本地读过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阅读书目。在较多家长心中,应试教育现状使他们也很难放开手脚“纵容”自己的孩子去接触经典名著,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捧读小说视为“毒瘤”。

3.国内外对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的不足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

4.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我国的教育正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考试题中把考查阅读能力作为重点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二、构建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1.把握课外阅读的特征

(1)趣味专题性

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所谓“专题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个性的最优发展。学生对某一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就会萌生“一路追问下去”的念头,进行所谓的“专趣味题研究”。

(2)灵活开放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灵活开放性表现在:阅读时间上,不受课内阅读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限制;阅读环境上,打破了课堂或教室的限制,阅读地点可根据阅读的需要灵活选择,如阅览室、路边等;阅读内容上,它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展,可扩展到各门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自主合作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表现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选择拥有自主选择权,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合作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课外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的统一过程,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明确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构建课外阅读基本教学模式

(1)分析课外阅读意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的意义,讲清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既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又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2)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环境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安静整洁、光线较好的阅览室等,同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通过自身榜样、同伴榜样的树立,逐步在班级中形成争相阅读的浓厚氛围。

(3)构建课外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组合前要考虑到阅读学习的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4)推荐课外阅读读物

我们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读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读物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如中国四大名著、外国名著及贴近学生生活的青春类书籍等就可以推荐。此外,也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己来推荐,教师把关。同时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5)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提出四种读书法:①信马由缰法,②蜻蜓点水法,③囫囵吞枣法,④改弦易辙法。阅读时,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读物的内容及自身的阅读需求,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精略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等。

(6)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组织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强化阅读习惯的形成,如竞赛类活动、讲座类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难忘2014年的3月,我们和群文相遇,相知,并开始了结伴同行。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的课题研究,我们本着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开展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深入在每次的研讨、交流会议中,提炼于每篇教案、反思、札记、论文中。一路走来,有迷惑,有惊喜,有反思,有收获,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我们和群文阅读共同成长。

一、为什么要进行群文阅读课题研究

顾炎武先生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含义阐述了阅读的好处,正如遍历了美好河山一样,读书的作用就是从他人阅历中吸取精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书本的课文阅读,已远远达不到课标要求的读书量。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选文都是经过了精心挑选,严格把关为学生准备的阅读盛宴,那么,怎样利用手中的阅读资源,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大门呢?我们经过认真的讨论,深入的研究,决定整合本册书中的课文,根据每篇文章的主题、写作特点以及相关的作者等等方面,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确定议题,进行组文,以群文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我们的研究课题《小学四年级单元整合读教学策略研究》就此诞生。

二、做好课题研究,知识积累是前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课题就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给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提供学习机会,促进交流与提升

2014年10月,商丘市“群文阅读”优质课评比活动在兴华小学举行,我们课题组三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2015年6月,我校参与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的教师与睢阳区各单位的骨干教师齐聚在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课后,睢阳区教研室的孙主任做了精彩的点评,极大地增强了教师们参与群文阅读教学的信心。

2.依靠网络平台,进入网络研习空间

与此同时,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组建了课题群,在网络的大平台上我们分享群文阅读的讲座视频,关注群文的最新动态,学习专家们的精彩的课例,探讨自己课堂上的困惑,为我们做好群文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三、开展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确定议题是关键

有了前期的学习、讨论,我们很快对接下来的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定位:我们认为“群文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比阅读,拓展阅读,也就是由课内书本延伸到课外书本的一种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可以是同一作者的文章,同一主题的文章,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写作手法的一组文章,总之,阅读的内容由议题来决定,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议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选取需要的文章。群文阅读方法是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进行主题思想、表达方式等的综合分析,最显著特点是求同或者求异。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首先开始确定议题,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内容选择。

(一)议题可以多角度、多面性、宜小不宜大:

(1)把体裁做议题

(2)把观点作议题

(3)把作家做议题

(4)把表达形式做议题

(5)把人文主题作议题

(6)把语文知识要素做议题

体裁相同

语文教学要有文体意识,群文阅读亦是如此。相同文体的文章必定有共性特c,教材中出现的童话单元,神话故事单元等,都可以为我们的选文定题提供方向。比如:体会童话的反复结构方式,体会寓言中的对比,体会儿童诗神奇的想象力等。

同一作者

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可以以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组文。如:在学习了老舍的《草原》这篇文章后,选取老舍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学生会对老舍的语言风格、行文特色,乃至作家的爱好、情怀都有一定了解。

(二)选文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同中求异,选文要有不同点

2.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确定阅读量

四、群文阅读课题研究,课堂实践经验分享

1.群文阅读课的课型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课堂上实践着群文阅读教学,尝试了不同的群文阅读课型,大致可以分为:阅读推荐课、经典诵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阅读积累课、读写结合课。

2.课堂上要注重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比较,在各项教学环节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比较。

3.课堂实践中应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增长点

五、课题研究中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1.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2.群文阅读中教师的自我成长

(1)备课中的成长

(2)上课中的成长

(3)总结反思中提升

总之,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课题研究,能使学生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中厚积薄发,帮助学生在速读中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升自我品味,在方法指导中奠定阅读基础,最终通过群文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也提升了阅读艺术。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南宁:广西社会科学,2004(9):189-191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3]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石家庄:学周刊b版,2014(2):60-60

[4]王朔,李爽.群文阅读实践概述[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5(4)

[5]何黄海.群文阅读:从表象到实质――兼谈“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J].山西:小学语文,2011:10-12

[6]谢丹.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性探究[J].湖北:读书文摘,2014(10)

报纸类:

[1]黄国才.“群文阅读”带来了改变的机遇[J].太原:小学语文教学,2014(10)

[2]李爽,王朔.略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十大关系[J].连云港:教学与管理,2016(2)

[3]张祖庆,李祖文.文字里住着灿烂童年――“玩童母题”群文阅读教学[J].太原:小学语文教学,2014(10)

[4]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J].太原: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5(3):15-18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6

[关键词]研究的设计;课外阅读,研究成果

1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多。大家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到位、缺乏指导,从而导致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低下,不能补充课内阅读的局限,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实在令人堪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这就是说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应在140万字以上,还需要阅读6-9部名著,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通过以我乡中山小学六个年级500多名学生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读过世界名著的没有,甚至对我国优秀古典名著知道的学生只占20%。大部分学生家中无可阅读的书籍,学生课看的都是一些卡通画,一些残缺不全的图书,极少的其它杂志,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从而导致我乡学生语文成绩滞后,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差、导致乡校其它自然学科质量不高。针对此种现状,我校于2005年9月申报了区级课题《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为了充实该课题的研究,扩大研究范围,我校课题组承担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子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来的研究,现以取得较大的成果。

2 研究的设计

2.1研究的目标,①通过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教师认识到,在传授语文知识,指导学生课内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②通过课外阅读的培养,要计学生认识到,表少年要在生活中自觉培养高雅情趣,发展有益的,正当兴趣爱好,好读书,读好书,是丰富生活内容,提高语文成绩,陶冶高雅情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开拓视野,从古代四大名著到鲁迅,赵树理现代作家,进而从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到外国名著,充分调动课外新闻记者的积极,为课内新闻记者服务。

2.2研究的任务。通过本子课题的研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3研究的对象,实验班;2007级两个班,2010级1个班共171名学生,其中男生81人。女生90人,现状有课外阅读经历的20人,家中有健康课外书籍的有15人。

2.4设计原则。①统一性原则。正确处理总课题与该子课题的辩证统一。本子课题必须以总课题为着眼点,充分体现总课题的目标任务,便该子课题真正成为总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科学性原则,坚持首席证唯物的观点,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

③主体性原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4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到课外书籍中支体验阅读的乐趣,感受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喜、怒、哀、乐,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

3 研究的过程

3.1准备阶段。本课题研究初期,学校建立了课题小组,由黄锋担任课题组长。集中组织课题人员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课外阅读专业性期刊10多次,学习《教育科学论坛》,组织参研人员外出学习20多人次。

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从171个学生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课外读量几乎为零,阅读习惯差,阅读材料极少,家长不理解支持。

3.2全面深入实施阶段。

3.2.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明确目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内讲故事,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故事,根据这一特点,课题研究人员在教学中做到了有目的地给学生讲一些情节生动有趣,充满儿童气息的故事,如《皇帝的新衣》、《水浒传》、《三国志》等。有时讲一些精彩的段落,当学生听课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说:“欲知后事如何,请看这本书,”告诉学生这些故事都是从课外书中得到的,这样不但使学生对课外书产生好奇心,而且也会使他们产生迫切读这些书的愿望。

a、营造“书香”氛围――激趣。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

B、乃借“书本”资源――导趣。如黄菊萍老师在学完(草船借箭)后,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三国的情况,课后不少学生都读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

通过一期的实践、实验班学生读外阅读的人数达到80%。

3.2.2推荐阅读作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往往会漫无目的地读书,不分良莠地读,到底读哪些书对自己的帮助最大呢?这就要靠老师引路搭桥,做到“趣”、“广”、“适”。

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不同读物:

课题组要求实验班级的教师给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和爱好。2010级学生选择拼音读物,图文并茂;2007级学生培养通读、略读和速度。

②结合课堂教学,选择不同的读物:

在实验实验班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课文介绍与之有关的读物,让学生在预习时参考。如在教《将相和》一文前,让学生阅读《中国历史故事选》。教学结束后花一些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③选择的读物是多方面的,既按语言规范,又要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体裁上有诗歌、散文、议论文、故事、寓言、童话,内容上应包括哲理、科技、天文、历史、自然、地理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3.2.3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读”、“思”、“记”。书海茫茫。学生怎样才能从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并能学以致用?这就要老师从中指点,在实验班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

①“读”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读”的方法有三;一是浏览性地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产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按照“速度――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来进行,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按搜寻

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

②“思”的指导,“思”即思维。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在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③“记”的指导。“记”即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一是做疑问笔记。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随手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随时写下来,向指导教师请教。二是做摘录笔记。把读书时的好句子、词语、片断摘录下来。三是做提纲笔记。能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实验班的学生60%能做到“不动笔不看书”的好习惯。

3.2.4发挥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优越性。①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相得益彰。“得法于课内、得益及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要求学生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要求实验班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使学生掌握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应用阅读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网络,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3.3总结阶段。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培养,实验班171名学生的课我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三个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三个班的阅读题得分率平均为95%。

4研究成果

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课题组人员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全乡的学生阅读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我乡小学教师的课外阅读量。

4.1增加学生家庭的藏书,丰富了学校的藏书,让学校的课外读物充分地利用起来,借阅图书的学生大幅增加。

4.2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4.3 学生参加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增强。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7

关键词:研究性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新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传统模式影响,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以此来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人文修养等,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通过开展研究性预读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主动获取新体验、新知识的探索精神,并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课堂的现状不难看出,课堂学习中仍存在以下较为严重的问题:

其一,阅读教学模式落后。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一些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课堂上,然而这些新方法并没有真正的得以有效运用,课堂上“满堂讲”、“满堂问”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尤其是随着“探究式”学习的推广,一些教师片面的以为“提问”就是最好的知识剖析方法,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一些问题,问了也是白问,根本无法实现“启发”、“调动”的作用,学生对问题本身就是一知半解,“满堂问”的教学方法,显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卑感,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满堂讲”不发问,同样起不到真正“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教师满堂在讲,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样达不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其二,教学方法单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方法策略流程简单、趣味性不强等一直存在于课堂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不得不被动的在教师主导限定性的思维空间内进行思考,无法真正的将自己的意见进行表述,使得学生独立思维空间遭到了严重的思想禁锢,长久下去必然使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另外由于初中学生逐渐开始接触越来越多的科目学习,学习压力加大,导致学生可供自我支配的时间过少,尤其各式各样关于考试的辅导类工具书的存在,使得初中学生几乎完全失去了自我阅读、独立阅读、主动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除此之外,阅读还存在着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等现象问题。面对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种种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入的反思。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这与当前视听文化对传统阅读的冲击有着无法分割的关联。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深入应用,纸质类图书在国内销量显然日渐靡顿,纸质图书阅读人口比例的明显下降,直接反映了当前阅读在公众生活中地位的下降,这一问题间接的映射到初中生的阅读学习中并不足为奇;另外,虽然新课改已明确指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但由于初中生学习压力过重,考试负担过重,再加上“分数”这一观念仍不能完全被我们科学正式化,使得多数家长教师仍以学生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学生不得不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为主要目标,使得阅读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其目标设置上必须具备其独特之处,但实际的实践过程中,阅读教学往往存在着目标短期、知识僵化等不良现象,给学生的积极性带来严重挫败感,使得阅读教学无法按照理想目标实现。

依上述看来,将研究性学习理念融入现代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当中去,可以有效实现两者的整合,提出操作性更强、可行性更高的研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对于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结合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具体策略:

(一)课堂内外阅读的相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真正的阅读兴趣。课内的文章可予以精读,通过课内认真的钻研研究,在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之上,提取阅读内容的主要信息;课堂外的阅读,可以略读的方式来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致的浏览,掌握其大意,来增加学生自身知识范围。其实笔者以为,课内的精读,往往是为课外略读能力做准备,通过课外的大量“略读”来真正利用研究性阅读教学,以“精”“略”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一些学生在课内精读过程中,往往在了解阅读内容大意之后,便无法实现对其深入的理解,自己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找不到值得思考的地方,此时,教师可通过设置疑问,来为学生指引方向,引出学生好奇心,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活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形、图像等多媒体技术,来结合传统文字来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即通过视频音频资料来拓宽学生知识范围,延伸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景,让学生阅读过程中,可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感悟文字的魅力,真正的享受到文字带来的乐趣。

(三)实行文章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研究性阅读教学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选定的专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理解,也就是一种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会了主动的获取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知识进行运用呢?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阅读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写作就是把这些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所以可以说,阅读就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工作。语文本身也就是语言文字,无论是读这些语言文字还是写这些语言文字,都是为了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二字,在进行文章阅读的时候,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研究”,那么如何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呢?也就是亲身实践的进行写作,利用阅读带动写作,写作促进阅读的方式,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进一步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而且问题的合理设置还可大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将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入到阅读文本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主动寻求不同答案的热情。问题设置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同时问题的设置还必须具备其自身的目的性,有方法、有步骤的将学生引入思考,引入阅读文本主体的思考中。这样一来,不但实现了研究性预读教学学生独立阅读的目的,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有效的研究性阅读教学,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8

关键词:阅读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27-01

在“十二五”课题规划时,针对阅读教育的模式改革做出了两个题号38和39的教育研究,分别是针对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和读书习惯的养成两项研究。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多年的教育和长期的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成果,在这其中,孩子的阅读需要家长以及老师的监督,并对其进行长期的训练,这样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成果,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近些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阅读教育已经有了较为深层次的教育结构和层次,加上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成功的教育经验以及众多教育者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课堂创新阅读‘471’模式研究”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

一、模式的确定方法和研究意义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能力较弱,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传授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是课堂阅读。开展创新课堂阅读的教育理念,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阅读的魅力,感受阅读带来的知识,使用这种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兴趣,对学生未来的教育和发展都有推动作用,更能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研究本课题的目的主要是:将该实验投入实践,确立学习的教育宗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并不断地深化理解,能够更快地转换为自身的技能。在课堂中开展创新阅读教育的指导方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奠定阅读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

(1)通过将课堂创新阅读投入实践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学生阅读观念较为淡薄;缺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因素;没有适合学生课堂阅读的方法;将课堂创新加入实践中可以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学生以往过于盲目的学习状态,培养新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使阅读在学习中所占资源最优化。

(2)课堂创新性阅读,能够从中摸索到适合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教育的方法,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用阅读拓展课堂中教育的死角,达到全方面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3)这一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教学理念得到很好的发挥,对于构建新型阅读教育模式有着不可描述的重大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了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行为模式,对于积极开展语文课程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4)学生养成创新阅读的习惯后,能够形成以课堂为辅,自主阅读为主的一系列阅读方式,形成完整的自由阅读以增长知识的价值理念,对于获取课本之外的知识而言,这是最佳的战术策略。

二、实现该研究的理论依据

只有严谨的学术理论的支持才能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作为有着科学性指导的课堂创新阅读,同样有着强大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自主阅读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切入点是认识论问题,教育者需掌握行为习惯的规律,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是人体在适应外部环境下做出反应的一系列组合,表现形式和方法多有不同,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利用行为规律构建创新阅读的教育模式。

(3)环境场理论。课堂创新阅读作为改变学生行为的主要环境,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共创良好阅读的大背景。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个人成长,为个性化阅读打造平台,形成公平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结语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能够增加自身的阅历以及视野。社会在不断变化,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不断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课堂作为阅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创新阅读在这里将得到最大的发挥,也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这一目标铭记于心,将课堂创新阅读不断地投入到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9

关键词:小学生;静心阅读;调查分析

我们在学校随机选择6个班为实验对象,再选择3个非实验班,作为实验对比班进行参照。我和5位语文教师利用教学之余根据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1.教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强调教会学生学习。而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词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

2.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的现状看,课外阅读是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有效途

径,可长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大大减少的令人担忧的现象。从小学生的现状看,很多学生把课外阅读视作完成额外作业,不能主动地阅读。

二、问题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1.调查的目的、意义

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爱看书。”通过课题研究,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读书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引发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2.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对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获取一系列数据。

(2)如何尽快改变家长对读书“无用论”的看法,并能做到亲子共读。

(3)开展“献两本,读百本书”活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4)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5)研究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掌握适宜自己的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2.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不需要老师家长去督促,当学生形成了阅读习惯,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3.教师方法指导不当,检测不得力

我校为了切实有效地构建书香校园,特别为每个班开设了一节阅读指导课,但对老师上课情况的调查发现,55%的语文阅读课没有用来阅读,而是挪作他用。经调查,37.5%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调查后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尽早改变现状,使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静心阅读。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培养兴趣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有专家认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则: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3.养成静心阅读习惯

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创造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行为动机和需要迁移,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

在阅读过程中要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完成,而不是走走形式,还要经常性地和同学们交换读物,以增加阅读量。

4.指导选择阅读内容

阅读是个人的事情。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在读物的选择上,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保持适度的沟通。

五、收获与启示

我们相信,“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年多的实验时间匆匆而过,回味着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我们6位教师心里不免涌动着丝丝幸福。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已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种子,培养了他们静心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学会汲取书中精华,提高个人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的积淀,孩子们定会终生受益的。课题研究暂告一段落,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孩子们静心阅读的情况,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让读书成为他们爱做乐为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篇10

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包办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社会数学化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产品说明书股市分析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导航。

理论意义: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创新意义:

虽对数学阅读能力的探讨有很多,也对其重要性达到了共识。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本课题重在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交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住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课题的定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题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数学阅读不是机械地认知数学语言,按照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符合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思想。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研究内容

(2)探索出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①对教材中概念、公式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是本课题需研究的问题。

②对计算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纯计算,有的学生答案做对了但题目却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理解四则运算的含义导致算错。主要是平时很少读题,加强计算题阅读指导,对正确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③对图形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的图片、线段图、几何图、统计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④对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最头疼的是做应用题,考试时不少学生应用题失分最多,许多学生不会读题,看不懂题,理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应重视应用题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严密、有序的思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课内外数学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组织本课题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2)分别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目标、有对照的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通过进一步分析、探讨,再次完善其能力。

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揭示教学规律。

研究路线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探索、研究等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策略,所需时间一年。本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XX.6-XX.8)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组织专题培训。

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和实验老师培训会议;

确立研究对象(本校六年级学生),对实验班(五四班)进行前期调查。

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自我论证。

实施阶段(XX.9-XX.5)

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活动调查表》和抽样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阅读水平,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分析出其不会阅读的原因。同时撰写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此项任务由翟素娟老师负责。

(2)搜集各种适合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探究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及方法。此项任务由和志娟老师负责。

(3)聘请专家(中心校李书平校长、市教科研苗东军)担任课题顾问指导。

第二阶段

(3)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相结合、相对比的研究形式,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进行调查,不断地调整方法。同时兼周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逐步完善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由王丽萍老师负责。

(4)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由蔡雅雅老师负责。

总结阶段(XX.5-XX.6)

(2)课题成果的汇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评估。由课题组长薛丽霞负责。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数学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时间的保证。每周四固定的教研活动,为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考核评价的保证。在本学校的教科研考核这一块,学校对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给予了高达十分的奖励。

今天,我作为课题主持人能在这儿宣读开题报告,感到十分的光荣和高兴!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能对此课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卲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话题》[m]1999第十期。

李星云,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XX.9196.。

顾安国,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XX,(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