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启蒙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0:16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1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重要性

素质教育要从儿童抓起已经逐渐成为了家长的一种共识,学习钢琴作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种方式备受家长青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需要儿童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和运动觉等并将其进行协调,集中注意力,锻炼记忆力,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培养其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启蒙教育的含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启蒙教育已经受到了全世界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是在儿童最具有可塑性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最低限度的教育,充分对其智力进行开发,挖掘其潜力。儿童的启蒙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前提之上的,只有依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极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开发儿童的智力,甚至可能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进行适当的训练,相比于让其自然发展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正所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一个人在三岁之前所积累的才华能够使其受用一生。儿童阶段是大脑生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给予儿童足够合理的刺激,促进其大脑的开发,对其终身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钢琴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能够培养儿童的协调配合能力

儿童在学习钢琴的时候,身体的肌筋运用是最基本的,各个器官要进行配合才能够成功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例如眼睛要观看谱子,对每个音符的律动进行观察,口中要轻哼旋律,双手要配合着按键,手指、手臂、手腕都要进行协作,耳朵还要判断弹奏的旋律是否正确,脚踩踏板或者轻打节拍,大脑还要对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和含义进行理解。因此,钢琴是需要身体多个感官的配合的,在儿童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协调配合的能力。

(二)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想象是人脑对已经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思维方式。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钢琴已经走进了不少家庭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学习钢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开发和运用,对想象力的挖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要更加重要,毕竟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能够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在儿童启蒙教育中,通过钢琴的学习,能够对其想象力进行挖掘。

(三)能够培养儿童的思维力

学习钢琴,离不开对抽象的音符背后所蕴藏的意义的理解,这包括一首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及其在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在当今音乐界的艺术价值等。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不可能只接触一个流派的音乐,这就需要儿童对各个流派的风格特点进行理解,需要思考作曲家是以怎样的取舍标准将不同的音色、高低、强弱等构筑在一起创设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同时,还要对儿童与作曲家的思想进行沟通的能力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四)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学习钢琴,不单单学的是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挖掘儿童的想象力,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创造音乐。如前所述,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之上,锻炼其即兴创作的能力,培养其创造力。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丰富多彩、感情细腻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教师对此进行引导,使其在演奏的过程中加入个人的意图,展示个性和创作的能力,使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才能得以发挥,在大家的鼓励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培养其创造力。

(五)能够培养儿童的记忆力

钢琴弹奏不仅是手指的长期磨练,更是对记忆力的锻炼。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背琴谱、记节奏、记乐曲的旋律等,从每一个手指的动作,到乐句再到乐曲,直至个人弹琴模式的记忆积累,都是对儿童记忆力的培养。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儿童的大脑将音响信息进行在现,也需要对发生该音响的动作进行记忆,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进行再现。由此可以看出,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是对听觉、视觉、动作等一系列信息进行记忆的过程,并且在弹奏钢琴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及结果、情感与情绪、技能和技巧等都在其头脑中保存了起来,也是对记忆力的锻炼。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是有分工的,其发展也不尽相同。左脑更多的体现为理性与分析记号等,又被称为语言脑,右脑主要体现为直观形象的感受和认知,又被称为音乐脑。儿童时期对其进行钢琴的教育,能够促进其右脑的发育,培养其记忆力,使其大脑更加的灵活。

(六)能够培养儿童的耐力与意志力

弹奏钢琴需要很强的技巧性,从开始的入门指法,到初步的演奏技巧,到加入情感的因素,再到自如的演奏乐曲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坚持练习。要想学好钢琴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但是纯技巧性的练习曲比较枯燥,钢琴又要求每天都要练习手势、指法以及演奏方式等,因此,在坚持练习钢琴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儿童踏实、认真的品质,也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和意志力,培养儿童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好学的精神。

三、结语

钢琴作为一门专业的学问,不单单是对儿童进行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启蒙教育,是对其性格和气质的塑造。儿童时期是听觉和思维最为敏感的时期,在此期间学习一门乐器,能够开发其智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利用钢琴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能够培养其协调能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耐力、意志力等,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牛艺.浅谈钢琴启蒙教育的方法[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2

一、细致观察生活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周围,现实生活中许多熟悉的现象,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它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吸引着儿童去注意、去探究。事实证明:无论从儿童提出的问题,还是从儿童得到的经验看,他们的科学探究都来源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例如:儿童喂养蜗牛时,他们会观察蜗牛的样子,眼睛在哪儿?蜗牛的壳向哪一边旋转?它吃什么?它什么时候会出来寻找食物?

儿童科学教育很多时候是随机教育,它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儿童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具体、最容易了解,也是最不易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教学效果。例如:春天来了,飞舞的柳絮让儿童思考:柳絮从哪里来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吃玉米时,儿童会观察、探究玉米的种子是以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思考:你还知道其他植物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吗?

这些生活细节,正是激发儿童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究的切入点。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随机经验:如蚂蚁有几条腿?它吃什么?垃圾哪里去了?衣服上的水哪里去了?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教师要抓住机会,运用一些问题让儿童去推理、思考、关注周围的世界,从小接受科学启蒙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儿童观察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科学知识的积累有益,同时对于儿童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

二、大自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活”教材

运用大自然中的材料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可让儿童获得真实的感受。大自然中有许多材料可以利用,可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玩的是动漫、动画、电动玩具、布娃娃……他们又有多少亲近自然的机会呢?

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可向它领教,向它探索。”他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小学科学教育也应该是一脉相承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好奇心最强的时期,而大自然是满足儿童好奇心的天然课堂。面对大自然,面对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学生有多少问题要问,有多少事物要探索啊!从“燕子低飞蛇过道”,到“乌云密布一声霹雷要下雨”,再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一个下雨,大自然能给出多少生动的课题啊!

当学生仰望星空时,就能知道宇宙的深邃,知道地球不过是太阳系的一角,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的一角,银河系不过是整个宇宙的一粒微尘。人的一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瞬,整个人类的存在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瞬!当学生知道宇宙的浩瀚时,他们才会有大自然般宽广的胸怀!春天树木发芽,夏天枝繁叶茂,秋天风吹落叶,冬天枯木逢雪,这些现象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大自然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变化,从而使其在大自然中获得启示。这些,是在水泥墙和书斋里无法观察到的。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经忘情地赞美大自然:“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在这位美丽的女词人看来,大自然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只有与自然亲近,才能真正领略自然之美。

三、学会探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事物的探究,让学生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知识;依据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来探讨和论证,因而发展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重视证据和注重逻辑的思维习惯。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就能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自然和生命、尊重和欣赏不同意见的科学态度,形成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学习理论都说明了儿童学习是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只是儿童科学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常说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但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们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劳拉在给放在窗台上的植物浇水时突然欢叫起来:“今天大植物上来了新客人!”几个在旁边的孩子走过来看,教师也往这边看,她听到麦克大声地喊:“嗨,是一只大大的、胖胖的蜘蛛!它正在织网呢!”有些孩子非常感兴趣,而有些孩子则有一点紧张地往后退。这时教师注意到了孩子的反应,走了过来。

劳拉和麦克都担心有人会碰到植物,损毁蜘蛛网,孩子们决定制作一个标志物。有的孩子说蜘蛛网很结实,不会被损坏,如果被损坏了,蜘蛛也会再织一个。然后,小组开始猜测究竟会发生什么情况,讨论蜘蛛如何织网。在倾听了孩子们的看法后,教师给全组孩子朗读了书里有关蜘蛛的那节内容。

孩子们急切地想到户外去寻找蜘蛛,教师拿出一些放大镜给孩子们用。孩子们在草丛里发现了一些蜘蛛,还有一些旧的、废弃的蜘蛛网。教师用黑纸粘住蜘蛛网,带进教室,请孩子们帮她在蜘蛛网上洒上白面粉,形成了一张张蜘蛛网的图形。教师又用数码相机给草丛里的蜘蛛拍了一些照片,孩子们在教室的四周放置了一些蜘蛛网,教师所拍的照片也用胶水贴在一张大海报上。一些孩子向教师讲述了他们关于蜘蛛的想法,教师把这些想法都记录在海报上了。第二天,孩子们注意到房间里的蜘蛛捕获了一只虫子,教师建了一张图表,孩子们把蜘蛛捕捉的虫子数用曲线标注出来……又一天,詹姆斯发现有只蜘蛛不见了,他告诉老师他担心有人会被蜘蛛咬伤,教师给孩子们演示了怎样用一只杯子小心而安全地抓住蜘蛛的方法。

最后一天,如教师所料,上百只小蜘蛛出现在窗台的植物上,这是孩子们没有想到的。全组的孩子一起想出了怎样处理小蜘蛛以及怎样把它们带到户外的办法。随后,研究繁殖及生命幼小形态的活动开始了……(该案例摘自《儿童像科学家一样》一书)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3

儿童阶段是生涯启蒙教育的起点。在适应生涯教育外部规律、内部规律和主体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儿童生涯知识内容的取舍与方式方法的选择,受到以父母为代表的教育群体和职商开发的技术工具等因素的普遍介入,存在着以成人为中心、工具思维的僭越等圈囿人性发展的问题。要实现生涯启蒙教育的人性复归,应将其广植于以儿童为中心的场域内,围绕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凝聚、开放、激励等功能效应,以此超越工具依赖的倾向。

关键词

生涯教育;工具r值;人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05

对人的研究一直是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人作为教育内部基本的、主要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应该如何发展”是包含生涯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一直追寻的学理价值。人的“我”是解决这些问题之根,心理学将“我”分为本我(伊底)、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是指“我”与生俱来、无意识的部分,自我是伊底中储存能量的发出或胚芽生长的部分。儿童②从无意识认知的状态逐渐生成为认识自己与自己关系的我我关系状态,这一过渡正是由本我到自我的“蜕变”。在杜威(JohnDewey)“教育即生长”的命题中,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未成熟状态就是有生长的可能性”[1],即发展的潜力。儿童一旦具备了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从出生起便会对周围环境保持着不断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为唤醒职业意识、培植规划能力、夯实职业素养的生涯教育提供了启蒙条件。探讨儿童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的起步特征和指引方式应成为生涯启蒙教育的优先手段,这不仅是“有意识的存在物”[2]的人在儿童阶段的意志、情感与认知的反身意义体现,而且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儿童时期的内容表达。

一、层级与限度:儿童生涯认知内涵

儿童期处于生涯知识传授的基础阶段。“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3],围绕人的知识主轴挖掘儿童生涯认知内涵,可以从生涯教育过程的外部规律、内部规律和主体自身发展规律等三个层级来理解。

第一,儿童生涯认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制约,又对外部环境产生能动的辐射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在经济上、精神上和教育上获取支持的主要来源。家庭期望影响孩子的人格特质与成就动机,开发其职业智慧;学校期望影响孩子的品德特性与学业表现,提升其生涯价值;社会期望孩子能早日成为栋梁之才。种种期望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交织展现为生涯文字、数字、符码、节奏、音符等“知识体”。这些“知识体”是社会知识群的次级群,演化为外在行为导引,在儿童接受外界环境的信息、能量和物质影响的过程中,起着刺激或压抑的作用。与此同时,儿童能动地对外部环境进行意念和习惯的反馈,这影响着家长、老师和社会组织对生涯辅导材料的取舍、生涯辅导时空环境的选择等。

第二,儿童生涯认知是由儿童知识生成与生涯辅导因子所构成的“内知识”系统。当生涯辅导教育因子与儿童的接受系统相契合时,教育因子就能顺畅地指引、激发、组织孩子思考,发展其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其持续的学习力,从而助其养成联想生涯发展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习惯,这时的生涯辅导运行顺利,达到阶段教育目标;当儿童对教育因子厌倦、抵触,表现为肢体逃避、思维停滞等等状况时,这时的生涯辅导就会处在一种失衡状态,需要进行适时适地的调整。

第三,“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4]。儿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因素是发展的、能动的、活跃的,尊重其身心成长和知识吸收规律是业界呼唤和价值使然。恩格斯曾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之中。”[5]在不断变化的教育过程中,儿童能否感受到爱的温馨和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既影响其生涯发展思维的聚合与发散,也反作用于教育者群体舆论的形成。

从以上的推理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涯教育对内需要立足于个体差异和观照个体自主发展的特性,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对外观照儿童“生物性―社会性”的不断产生、不断解决、螺旋上升、动态平衡的张力状态。这考验着促进儿童身心完善和激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使命的生涯启蒙教育的适配度,内外相关因素的耦合度越高,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就越强。

二、成人中心与工具依赖:生涯导引的人性圈囿

马克思认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自然无机条件之中”[6]。由此可见,作为双重地存在着的人,一方面运用技术工具改造自然,获得生存和成长所必需的物质基础,相应地,儿童可借助生涯认知的技术工具逐渐探索职业世界;另一方面,作为精神存在的人,有自己的发展尺度,通过社会交往把自己从自在世界中提升出来并真正成为人,相应地,儿童的真正成人,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所构成的人际交往世界的锤炼。然而,现实中,儿童生涯启蒙教育存在着以成人为中心、工具思维的僭越等圈囿人性发展的问题。

(一)以成人为中心的规则制约

儿童经历着察觉并模仿成人的行为方式,领悟成人对自身行为的判断,以及基于对成人反应的理解来评价自身行为等成长阶段,在此过程中,儿童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但其对行为的选择意愿和行为方式亦受制于成人的评价与意见。现实生活中,家庭、学校、社会都自诩以儿童为中心,将培养孩子举止得体、富有责任心、细致周到等等视为教育目的,却容易将之与教育过程的走向,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效果等等相混同,在有意无意间要求儿童按照统一的标准化的“齐步走”,订立了大量规则,从而变异为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案。例如,孩子入学后,受班级授课制学进度、统一练习时间的制约,教师倾向于扮演滔滔不绝的讲授者、发号施令的指挥者,这桎梏了孩子的分层成长行为、差异化行为。久而久之,儿童学会了在成人注意他们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他们依靠成人为自己解决问题,依赖外力控制而非内在控制,压制和约束自己的情绪情感,顺从集体,想方设法逃避惩罚,并试图将责难转嫁给他人。

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目的有意无意间“牵绊”着儿童的内在自我及外部表现,脱离了“社会性―情绪―智力”人性潜能的展开和发展规律,正如杜威所言的,“我们往往把未成熟状态只是当作缺乏,把生长当作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之间的空缺的东西,这种倾向是由于用比较的观点看待儿童期,而不是用内在的观点看待儿童期。我们所以仅仅把儿童期当作匮乏,是因为我们用成年期作为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儿童期”[7]。而教育手段需建立在爱、接纳、尊重、鼓睢⒆杂沙⑹源砦蟆⑹髁⑹实卑裱的基础上,这可称之为“教育人性异化”。

(二)以材料为导向的工具依赖

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的场景性和个别性,因而生涯教育的内容设计和形式展现,需契合家庭的特殊场景和儿童的身心特点这双层标准,于是担任教育中介角色的材料工具成为选择。“工具价值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是被‘对象化’的,表现为人在劳动活动中借助于生产手段作用于自然物,改变它的形态,使之适合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8]。当外界运用图片、音乐、气味等材料工具对儿童的视觉、听觉、嗅觉进行相应刺激时,能唤醒及诱发儿童生涯发展意识。家长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呈现具有行业分类、职业类型、专业角色等内容的丰富色彩的图卡,播放职场音乐以唤起和奖赏儿童相关的脑区,以此识别儿童喜好或厌恶的表情,推断其兴趣取向和性格特征,当然,也可诱导其产生吻合自身生理特征或身心特点的生涯意愿。嗅觉刺激也能够诱发儿童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儿童在获取任务完成后的表扬的时候,让其闻到一种特别的气味,观察其心跳、皮肤传感性等生理参数的变化;当同种任务再次出现时,同样的气味可以诱发儿童产生相应的积极情绪,强化其实现生涯体验目标的动机。

然而,工具材料是由成人依照自己成长体验或者成熟视角来反映、选择和创造出来的,带着成人的印记,不但生涯相匹配的图卡、音乐、气味难以找到适配儿童标准的持续的刺激材料库源,而且不同通道的刺激对儿童的生涯认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没有可比性。“技术工具价值的实现,仅仅是人实现自我的阶梯或途径,对外在束缚的超越以及个体精神自由的实现,才是人运用技术的终极诉求”[9]。对材料工具的过分依赖造成了僭越人性等问题,相对于简单认知阶段的儿童来说,单纯依靠某种材料工具,难以唤醒自豪、内疚等等高级生涯意识。

三、匡正与整合:生涯教育人性化的突围之路

人在“世界”中生活,这是教育的基本事实,既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归宿。世界决定着对人的要求,对人的要求决定着对教育的要求。启蒙教育作为一种应然的追求,是教育对人性的适应和改善,是生涯知识客体对儿童主体的性格培育、兴趣导引、价值观指向、能力锻炼的综合发展需要的满足,因此建立复合的方法体系势在必行。

(一)以儿童为中心进行综合情境诱导

综合情境诱导力图克服材料诱导的单一性、肤浅性,通过创设模拟完整人性需求的实验室完整情境,对儿童情绪进行操控诱发,引导其朝着“完整的人”的教育更近一步。儿童在充盈着颜料、黏土、胶水画等等综合情境中,进行看、听、闻、尝、摸等五感式体验,在友好的游戏环节中学会合作,在冲突的游戏环节中学会宽容。实践中,电脑游戏、博弈游戏和生涯幻游等,都是以儿童为中心进行多通道刺激组合的有益尝试。电脑游戏中情节的跌宕起伏,声、光、电等变幻刺激,能诱发儿童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情绪,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外显出大量表情、声音、肢体动作,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性格倾向、兴趣聚点、价值判断的原始状态;博弈游戏考察的是现实世界中个体在两难情境下的决策行动,儿童基于人性中或自利、或公平、或信任的原始元素,在“自我―他人”“物质―精神”的价值权衡与博弈过程中,逐步廓清自我物质方面与他人物质方面的差别、自我精神方面与他人精神方面的辨离,从而对未来职业幻想、兴趣、工作环境以及需要的知识能力等有所取舍;生涯幻游则是前两者的有机结合,伴随着音乐曲目的播放以及幻游画面的呈现,儿童在自然、宽松的情绪状态下想象未来世界,孕育着生涯规划意识。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0],作为活生生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构造自己的生涯意识并能够达成美的生态效度,“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11]。在综合情境方案设计中,儿童在听、读、做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开始模仿,对某些职业开始憧憬,对未来职业进行知识掌握与思维深化,并且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儿童在个人的理想、资源、不足、水平、素质、爱好以及成因方面有清楚的了解,对自我的认识较深;了解知识等方面能达到获得成功对知识经验的要求,并对职业优势、弊端、工作性质、环境以及前景、需要的知识能力等有所意会。在尊重自然天性的前提下,教育者应合理调适规则文化,对内外在影响因子进行实时实地的协调和匹配,只有这样,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案才能释放出更多的正向能量(见图1)。

图1以儿童为中心与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案的比较

(二)尊重人性价值,激发功能效应

儿童处于个性培养和求知欲生成的特殊阶段,是稚嫩的“幼芽”。因此,生涯启蒙教育的实施机制和功能发挥需更为谨慎和聚焦,要重视儿童个性的保护与发展,爱护其正向好奇心,耐心矫正其认知偏差,只有发挥凝聚、开放、激励的功能效应,才能激活各类影响因子或活性因素,超越工具依赖的倾向。

一是凝聚功能。儿童生理器官发育与心理调适能力的生成,大体上呈现循环向上的进步过程,但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认识”与“行动”的反差、“元价值”与“隐价值”的冲突以及“成本”与“收益”的错位等现象。对此,实现儿童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并向进展、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相统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指向,要促使其像磁铁一样紧紧地投身于儿童生涯发展过程中。在尊重儿童是个性的、灵活的生涯主体的前提下,用平等对话代替灌输,用情感召唤代替强制命令,综合呈现生涯图景,凝聚儿童对未来职业的关注点、依存度与参与面,助其扫清陌生、恐惧与迷茫的同时,维持其刺激、新奇与乐趣的职业意识(见图2)。

图2儿童态度与组织策略的生涯激励

二是开放功能。生涯发展过程是“人―世界”在价值观方面的主观调整、不确定预期、动态调整与改变、期望实现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的信念、行为的连续体都是有价值的,个体日常对感觉好的和不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角色进行选择和排序,也是复杂多变的,这需要在个体的工作和生活经验的“深井”里逐步澄清。儿童对生涯认知进行反思、评价、检测,进阶式地练习以解决日常困惑与矛盾,不断提出自我实现与价值认同的精神需求,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其人生价值观逐渐得以澄清。对此,我们应立足于教育培养思考者、探索者,助其选择和排序各种价值偏好(见表1),做到泾渭分明、可持续并受益终生。

表1儿童偏好价值汇总表(示例)

总是重视常常重视有时重视很少重视从不重视

符合兴趣爱好

实用性

独立

时间自由友谊

快速学习

知识

挑战难题

多元化

刺激

常识认可

归属感

冒险

竞争

人际关系

审美

身体挑战

机会均等

创新

三是激励功能。儿童与成人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造成职业技能激励的方式、方法、路径的不同。对于成人来说,组织会采取奖励的稳步增长、更优厚的待遇等措施来保持成人工作―生活的平衡性。但对于儿童来说,人性化的学习氛围设计、柔性化的家庭激励等才能提供给儿童归属感和安全感。根据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师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SidneyFineandRichardBolles)的研究,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12]。专业知识技能,如儿童到职业体验馆进行有意识的、特意的培训,掌握各种职业的不同表征;可迁移技能,如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说服父母推后他就寝的时间的说服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如儿童如何在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的环境下管理自己,改变还是保持不变,紧张的还是放松的,服从的还是自我指导的。这些以工作单形式进行技能激励的方法(见表2),有助于儿童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有的放矢地参与未来竞争。

表2儿童技能激励汇总表(示例)

非常熟练可以胜任不能胜任

非常愿意使用想象、形象化计划、组织、公关教导、培训、激励

比较愿意使用娱乐、表扬观察综合

愿意使用设计谈判变革

很不愿意使用合作教导决策

总而言之,人性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本质交合。我们可以追寻人的先天自然基源,用自然法则来规定人的本性,又可以发展性地观察并探究人的后天社会生活,以社会环境的作用来论证人性的现实规定。生涯启蒙教育有其深厚的人性化价值追求,它作为儿童社会化成长的教育集合体,既要遵循生涯教育的特性,也要符合儿童的天性。伴随着社会变迁和环境变化,以及生涯教育思维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全面自由地实现儿童的生长价值的过程,是人性与社会性、趣味性与功利性、专一性与广泛性、认知与行为的“契合―失衡―调整―再契合”的曲折向上的过程。其中,在失衡阶段中,或者出现弱化甚至取代儿童的主体性地位,从而阻碍甚至剥夺儿童“自然天性”的问题,或者出现讲求单向灌输和材料诱导,拥簇“技术工具”的问题,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些与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使人幸福的教育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

彼得斯(peters)认为,教育“包含着知识和理解力以及某种具有活力的认知洞见,而且在传递程序上体现出学习者自知和自愿的尊重”[13],这规定了种种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认知标准和过程标准。我们首先要努力把儿童思维的开发转换成普遍性意义的生发,从而实现由主知教育向生活教育的内容真理性的提升;其次,遵循生涯教育形式的简单性原则,着力于启导儿童主动地、独立地认知外界事物,在广泛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发展;最后,生涯启蒙知识的获取过程不仅仅是逻辑叙述、演绎证明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集合身与心、灵与肉、精神与物质、欲望与理性、自我c他者之间的关系转换的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7]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2][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3]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2.

[4]Rousseau.emileoreducation[m].everyman'sLibrary,London:J.m.Dent&SonsLtd,1933:4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9-24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91.

[8]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8-39.

[9]王康宁,于洪波.从技术批判反观教育技术的伦理性[J].电化教育研究,2015(9).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4

器乐是音乐的基本形态,与声乐一同构成音乐,器乐是指通过乐器演奏产生的音乐,既可以单独演奏来表达情感,也可以为声乐伴奏,烘托气氛。

器乐是人类最早习得的音乐技能,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胎儿在妊娠早期听觉系统的形态结构就已经形成,随妊娠进展逐步完善和成熟。妊娠中晚期胎儿能感知外界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反应。胎儿能够对外界的声音产生反映,也就是说胎儿能够对音乐产生反映。20周大的胎儿能够听见子宫外的声音包括母亲的心跳、肠胃的蠕动、血液流动的声音;并且能对说话、唱歌、击打乐器产生不同的反应。

1音乐启蒙教育的意义

声音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原始的方式,早在孕期的20周,胎儿就能感知子宫外的声音,声音是有美丑之分的,优美的声音包括音乐,大自然中优美的鸟叫,水流声音;不优美的声音包括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噪音。

1.1开发儿童智力的实践意义

经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人类大脑具有复杂的结构,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分工,指挥着感知器官(眼、耳、口、鼻、皮肤)分工合作,收集外界信息,加工外界信息,刺激感知器官采取回应。

音乐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声音刺激大脑的右半球,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解析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记忆、美感等,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有助于大脑整体的发育,结合左半球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全面促进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让儿童有效鉴赏音乐、歌唱表演、节奏练习、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等,引起其充分感受音乐独有的打动人心的情感。音乐启蒙教育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成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使儿童内心情感与艺术感染力展示得更为强烈。因此,我们需要在儿童阶段对其展开音乐启蒙教育,运用音乐教育来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想象。

同时,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产生一定频率的声波影响儿童的脑电波,这就是脑波音乐。

因此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下,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如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波段的脑波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课堂注意力。人清醒时,波为优势脑波。随着脑波频率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准备随时回应外在环境作反应。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的运作外,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在此状态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费加剧,快速疲倦,若没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积压力(这是现代人的通病)。然而,适量的波,对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积极的助益;同理,适当的播放恰当的脑波音乐也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1.2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节奏感较强的语言,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使儿童能够获得较好的语言能力。

音乐是有节奏的,音乐的歌词伴随节奏,很容易被记住,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出现重新填词的类创作现象,这种类创作现象提高了儿童语言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强化了语言表达能力。

1.3有利于全面陶冶儿童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器乐和声乐表达人类的情感,将人类的情感以一种具有美学价值的方式表达出来,俗话讲唱的比说的好听。

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儿童借助自己的听觉、触觉,将自己感知到的音乐传入至大脑中,使其逐渐转变成为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由于音乐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形态上呈现一致性,有效熏陶儿童心灵,为儿童情感发展进行有效调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儿童对于美的认知。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误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着过分强调音乐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选择曲目太难,中职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常规的声乐训练中所选用的乐曲难度也是比较高的,这样的教学设置不仅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导致了声乐专业的实用性较低。

中职学习主要是技能学习,而非专业理论学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教学技能的养成是首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前教育的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培养,辅以专业技能的养成,专业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技能训练,做到授人以渔,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技能的养成

学前教育是特定阶段3~6岁教育的统称,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等。

对于学前音乐课而言,有以下两项任务要完成:(1)培养儿童的节奏感;(2)培养儿童的旋律感。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不难发现,学前音乐教学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简要的概括如下:

(1)积极引导幼儿倾听和朗读节奏。

(2)利用钢琴让幼儿感受旋律。

(3)通过tpR教学法巩固幼儿的旋律感。

结合时代需要,提高课程实用性。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用性,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5

关键词:启蒙教育;语言;兴趣;儿童;教师;创造性;示范性;专业性;热爱性

2010年末的一项市民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家庭投资的最大热点为教育。这项调查还显示,年龄在4—23岁孩子的家长中,约64.4%都在为孩子的教育做储备。这些孩子的年龄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而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周围早已出现。常听说某些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找幼儿艺术班或英语学习班,各种学习班的招生简章也常见诸于各报、各电台、电视台,甚至大街小巷,楼道车筐,尤其是针对儿童。种种现象足以说明,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充分应证了伟大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接受教育群体年龄的下降,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教学工作该如何应对呢?说“应对”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这么说显得很被动。我们应该主动地去研究、去探索这种低年龄段的教学问题,即所谓的启蒙教育。我们通常把“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叫做启蒙,那么启蒙教育就是使初学者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对象包含的范围很大。凡是初学的人,不计年龄,都可以视为在接受启蒙教育。另外启蒙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有艺术类的,有文史类的等等,而我在这里仅对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略抒拙见。

先入为主是人的天性,因而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就尤为重要。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这种英语启蒙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去理性思考,所以学习起来主观性极强,换句话说就是学习随性。往往他们喜欢学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老师或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并不是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才来学。因此,启蒙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升入初中的男同学不喜欢学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这种无兴趣,甚至是厌恶的学习情绪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这些同学在上初中时就被甩掉了。这种现实值得我们深思。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它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外语,且与我们的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分管语言的半球是左半球。它对语言的控制很特殊,仅有一种语言通道是打开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这条开着的通道是英语、法语、汉语或是其它语言。总之,只有一种语言形成通道,其他的无法开通。这就是说任何人学习外语所达到的程度都不会超过本身以这门外语为母语的人。所以启蒙英语教师不要一味地定下一个目标,从小教授英语就能使学生可以像说母语一样说外语。这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一种误区。英语启蒙教师应设立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学、多用;会学、会用;爱学、爱用。尽力使他们的英语越来越像母语,即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达到这种状态的关键因素就是成功的英语启蒙教育。

既然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成功之门呢?首先,我们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记忆规律及学习取向,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心理特征:儿童对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儿童有好动的特点,这样,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好动便成了课堂游戏。而游戏中便会产生竞争,儿童就会产生好胜的心理。胜利后希望得到认同,受到表扬,产生成功感。这样一来,教师便很自然地诱发了儿童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自发地去学习的动机)。(二)生理特征:理论上说,人脑的发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在其某个区域内细胞活动太多就会引起大脑局部缺氧而产生大脑疲劳,于是大脑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这时儿童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所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暂,大约在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动静结合,规划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好授课程序。(三)记忆规律。儿童的记忆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然后逐步递加理解记忆的比重,发展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利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只有当儿童把获取的有效信息意义化了,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因此儿童对语言有较强的记忆力。(四)学习取向:基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记忆规律,儿童对于形象性强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易于学习、掌握。目标教育对儿童来说很难奏效。教师要不断培养、巩固并发展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说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儿童兴趣淡化做斗争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素质才能成功地完成启蒙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无疑是教学围绕的中心,但教师是引导这个中心的关键所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极强的创造性、良好的示范性、出色的专业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性。在启蒙教育中,要激发并巩固儿童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不断地在教育方法上有创新,而这里指的示范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术方面的示范性。儿童学英语方言的干扰很小,母语的保护系统也不成熟,这样,儿童学英语时极易受启蒙教师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英语启蒙教师一定要有准确的示范性及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其二是文化习惯方面的示范性,教师要通过教授语言本身来传递西方国家优秀的文化、特有的习俗和个人品质。如处世方式、各种体态语、守时观念等。出色的专业性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无论在语音、语法、口语、听力、写作等哪一方面,启蒙教师都应做到时时强、样样强。这就是说启蒙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刻苦钻研,并具备教学预见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此外,对教育工作的忠诚与热爱也极为重要。试想一位不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怎能全情投入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让一位孩子从你这里掉队。面对孩子要充满爱心和童心,影响他们走进英语的世界,主动探询英语知识。

最后我们来谈谈具体的教学方法。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应选活泼有趣的内容为教材,例如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等,引起儿童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四个为主”。(1)以语言练习为主;(2)以使用英语授课为主;(3)以学生之间练习为主;(4)以口头练习为主。这样教师就要精心研究适合儿童学习的一套教学方法。现在很多儿童英语学校都在试行课堂游戏教学。儿童学习英语时心理障碍小,害羞意识淡薄,进行游戏教学既可以学到知识,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必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游戏化呢?这就涉及到游戏设计的原则问题。其实原则就是在满足儿童好模仿、自制力差,自我表现欲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所投计的游戏应具备:(1)猜测性。如:在教了几个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老师心里想的是这几个单词中的哪一个。这样就巩固了他们所学的内容,教师还可进行纠音。(2)对抗性。儿童的好胜心极强,关注游戏结果,希望自己获胜。如:可以把学生分组,看哪组同学能快速补充老师所说的句子。(3)趣味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就能重复很多遍。因此把教学内容动作化,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4)可控性。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的教学进程和课堂纪律,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5)授课时要注意每个游戏均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服务,为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服务,并且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版书要活泼多变,多用简笔画来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在游戏教学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卡片、头饰等)、知识上的(所应掌握的知识)、还有心理上的(对游戏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教育还应注意游戏教学中应遵循顺序性、公平性、把握让学生多说,多练的原则。

儿童英语启蒙教学是英语教学基础的基础,理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美国,幼儿学外语的有关杂志就有二千多种。而在日本,高中学生就可以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这就是日本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重视启蒙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已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一条纽带,学好英语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迫在眉睫。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尽管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教学条件、对启蒙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仍然看到这种状况在迅速发生着改变。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研究启蒙教学,更多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地在这个地球村中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1989年

2、赵霞:《中学外语教与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2004

4、《acourseinlanguageteachings》,pennyU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6

1.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力度较差,造成收费现象混乱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厦门市多数家长在选择启蒙教育培训机构时,都比较看重启蒙教育机构中课程的费用,但是目前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较为不足,一些私营或者民营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中多数存在乱收费现象,有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中,一节课的费用甚至高达80元,这种“贵族式”消费使很多家长表示难以承受,这种乱收费的情况造成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市场的混乱化现象。

2.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儿童学习效果缓慢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位儿童家长都比较重视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这一点也是当前厦门市家长在为儿童选择培训机构时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由于当前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缺乏一定的检查和管理力度,而且一些商家较为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在厦门市很多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中,都存在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设备老旧等问题,十分不利于儿童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一些培训机构中,甚至任用刚从中专毕业的学生担任任课教师,这类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自身的专业技能较差,无法更好的引导儿童认识生活,灵活学习。而还有一些启蒙教育机构中,虽然有几位学历较高、水平较强的教师,但是他们的授课时间有限,在接受学习的儿童较多时,就需要其他教师进行授课,同样也不利于儿童的启蒙教育。

二、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具体管理措施分析

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内部经营制度的管理,不断完善内部发展结构,提供高质量、正规化的启蒙教育服务。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监察和管理,严格取缔不良商家,促进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

1.加强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启蒙教育机构的正规发展

当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参差不齐,这种启蒙教育繁荣的背后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具体对培训教育进行制约和规范的法律规定,培训行业开办手续简单,开办条件要求低,导致了目前市场中大量培训机构的涌现,造成了培训市场的混乱现象。很多机构都存在乱收费等现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检查和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并对培训课程的资费标准做出一定的明细。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活动,主要检查培训机构中教师的个人水平是否符合教学标准、培训机构中的办学条件如何、收费情况等因素,并每一年都要进行年审,年审不合格或者在日常抽查中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轻者给予警告和处理,重者给予取缔,严格规范厦门市的各类培训机构,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实践,保证厦门市培训机构的良性循环。以“质优”“价优”获得消费者的热爱,提升教育机构内部经济效益,避免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夸大教育培训效果,利用群众的心理进行欺骗性质的经济收益,切实维护消费者的个人权益,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2.学习其他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优秀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机构的品牌效应

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经营管理平台,很多不断发展壮大的教育培训机构都是因为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这一点的认识和重视。很多培训机构比较重视经济效益的回收而忽视了机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效益,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只看得见眼前的小利益而忽视了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些较为优秀的连锁型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对培训机构内部的制度要求和师资力量提升,加强社会公众对培训机构的认可程度,使教育培训机构成为一个品牌,带来无限的品牌效应,促进教育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例如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借鉴和学习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成立于1993年,当时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一样,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培训场所,但是他与其他培训机构所不同的是,新东方较为重视机构内部对学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重在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的机遇,提升学生的终身竞争力,而将经济效益置于底层,树立了严格的教学使命。越多越多的学员感受到了新东方的价值和意义,并介绍身边的人都来新东方进行学习,新东方也随之不断变大、变强,但是新东方在不断壮大之后,并没有松懈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了严格的教师行为准则,并对所任课的教师有明确的要求。随着人们口口相传力度的不断扩大,新东方也逐渐成为一种品牌,它的优异性和对学生的积极改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教学范围不断扩大,深入到我国每一个城市当中,业务涵盖早教、学前、小学、四六级考试等等英语教学活动,帮助亿万人实现他们的英语梦想,累计学员超过1600万人,成为了当下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自身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当前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比当初新东方的市场发展前景更为突出,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也借助这一良机,不断提升机构内部竞争实力,提升自身教育机构的品牌效益,为厦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3.不断改革和创新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提升启蒙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力

在不断提升启蒙教育机构内部经营管理结构的同时,启蒙教育机构内部的培训教师也要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改革和创新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儿童的心理特点通常是比较爱玩,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或者活动内容。启蒙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培训。目前主要的新型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导入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等等。在利用游戏教学法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目的性、趣味性、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提升儿童参与热情的同时,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娱乐氛围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并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在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儿童进行童话故事中角色人物扮演的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在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儿童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展现启蒙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教学,加深儿童对教学内容的直观理解和深刻记忆。

三、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

当前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厦门市启蒙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一些列正规化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正规化管理和经营,未来的厦门市启蒙教育培训机构一定会不断的繁荣发展,为厦门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重要的转变。

1.逐渐向教育机构品牌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产业逐渐展现出了它的重要发展潜力,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速了启蒙教育市场的逐渐正规化、科学化管理。虽然目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机构数量繁多,但是通过不断的时间检验,一些内在实力较差或者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培训机构逐渐衰落,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培训机构要逐渐实现品牌化发展趋势,而品牌化发展趋势未来必然会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必然发展需求。教育培训市场正朝着品牌经营、市场细分和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培训市场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厦门市的启蒙教育培训机构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挥机构内部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必须采用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战略,不断丰富机构内部教师能力、内部教学器材等等,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实现后期的社会效益,逐渐在市民的口口相传中,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实现教育机构的品牌化发展。

2.逐渐成为经济重点发展项目

在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工业制作业,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我国正逐渐向服务型经济发展。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教育行业也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脱颖而出。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独身子女政策的全面落实,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纷纷送孩子到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教育培训机构市场逐渐呈现不断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一匹迅速奔跑的黑马,成为创业投资中比较热门的词汇,大量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根据我国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的实际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特别是针对幼儿、小学、中学的教育培训机构,将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并会不断呈现迅速的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参加各类培训的少儿、青少年达到了1.5亿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城市中,70%以上的学生都在教育培训机构中进行教学辅助活动。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将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点发展项目,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

四、结语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7

关键词乒乓球5-6岁儿童启蒙教学正手攻球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民间乒乓球这项运动非常流行。乒乓球这个运动项目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没有那么激烈的身体碰撞,对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有积极促进的作用,适合低年龄段儿童训练的运动项目。专家认为学习乒乓球,在打球过程中多开动脑筋,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这对孩子大脑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大脑思维会比一般孩子变得灵活;身体上能锻炼孩子身体,使孩子的协调性、灵敏性、反应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得到提高。根据新闻报道孩子近视越来越低龄化,不少孩子在7岁之前就变成了“小眼镜”,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视力逐渐下降,让许多家长非常头疼。一些运动专家和医生给家长提出建议,希望家长送孩子去学打乒乓球。因为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双眼一直盯着球不停地运动,可以改善睫状肌的紧张状态,得到放松和收缩;另外在眼外肌不断活动下,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得到促进,眼睛视敏度也得到提高,那么眼睛不再疲劳,于是打乒乓球还起到治疗近视、预防眼疾的作用。

5~6岁学龄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基本达到启蒙的要求。乒乓球台的固定高度是76厘米,儿童身体的高度对乒乓球的启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身体因素。在专家访谈综述中,谢超杰专家提出:“5~6岁的儿童身高刚刚达到可以启蒙乒乓球球台高度,只能先学习正手攻球,身高的限制对反手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正手攻球主要靠脚、腰、手配合,孩子容易上手,所以这个阶段应从正手攻球开始学习,之后孩子再学习其他技术更得心应手。”

正手攻球在乒乓球启蒙阶段是最为基础的技术动作,日后许多的技术都有正手攻球的影子,包括正手拉球、正手挑球、简单的正手发球,就连反手技术都像是正手的反面动作。正手攻球学习的如何与今后乒乓球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正手攻球的启蒙是重中之重。

但由于5~6岁的孩子大脑没发育完全,注意力不够集中,身体协调性还不够好,不能照搬成人的启蒙教学法,并且,成人的启蒙教学法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体以及心理发展需要,科学的教学法应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应有过量、过激的训练方式,以防儿童过于疲劳而对身体的损伤。所以需要研究有利于这个年龄段正手攻球启蒙的教学法。同时,做关于5~6岁儿童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的方法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对社会各乒乓球训练机构对5~6岁年龄段的儿童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分析5~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教学实验进行教学研究,并进行分析对比。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方法中着重研究了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乒乓球启蒙训练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学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创新:

(1)增加“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教学方法

在乒乓球的培训机构的教学中,传统学习正手攻球的手段只是跟随着教练的示范然后让儿童自己进行徒手挥拍练习,将动作定型。

然而,徒手挥拍太过于枯燥乏味,对于5~6岁的孩子而言练习过于枯燥单一,失去了注意力和耐心,降低学习效率。另外,5~6岁儿童的身体各个器官以及骨骼还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他们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还有所欠缺,骨骼发育尚未完全,骨骼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在训练开始时儿童的握拍以及正手攻球动作训练时动作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变形,做出来的动作容易过于含糊不标准。因此,我在乒乓球正手攻球启蒙训练中将科学的运动教学法用于新型教学方法中,结合5~6岁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规范儿童握拍方式的同时在徒手练习中运用“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挥拍击打悬挂球法”是将一个球固定悬挂在球台上,让儿童边做动作边击打悬挂的固定球,在击打同时对儿童正手攻球动作进行固定,强化基础动作。

(2)以儿歌的形式强化动作要领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知: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地认识、行动,到复杂地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几个环节。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以记忆占着优势地位,但5~6岁这个年龄段幼儿只会使用简单的记忆法,使得他们对任何事物记得少、忘得快,记忆不精确。在传统乒乓球教学培训中,对幼儿的动作教学是通过教练的示范后幼儿自己进行动作练习,教练在幼儿的动作练习中不断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这增加了幼儿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时间,他们常常会因为长时间的正手攻球训练而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创新教学法的“徒手挥拍练习法”环节中,我融入自创的正手动作要领口诀,口诀主要是从儿童记忆不精确角度出发,使幼儿能对正手动作的要领有个最形象的记忆。让幼儿在练习正手攻球动作时边读儿歌边做动作,以口诀形式强化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减少需要不断纠正的练习障碍了,这样他们在轻松和愉快的心情中真正掌握正确的正手攻球,为下一个多球训练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儿歌如下:

乒乓歌

双脚张开齐肩站,膝盖弯曲把腰弯。

手臂自然把拍压,来球看准敬个礼。

收到眼睛鼻子前,乒乒乓乓真好玩!

儿歌由下至上的展现正手攻球动作要领。首句“双脚张开齐肩站,膝盖弯曲把腰弯”直观形象的让幼儿理解打乒乓球时需要的站成双脚必须张开与肩膀同宽,准备的姿势应该稍微将膝盖和腰弯曲;第二句“手臂自然把拍压,来球看准敬个礼”中是指在击球时先把手臂自然张开并且板型稍微有点压着,等球过来时就像警察叔叔那样敬个礼;最后一句“收到眼睛鼻子前,乒乒乓乓真好玩”讲是把拍子挥到眼睛鼻子的正前方。整首儿歌简单易懂,非常押韵,适合5到6岁儿童的理解和记忆。儿歌让幼儿边记忆边理解,手脑并用对正手击球动作进行强化。

(3)增强儿童注意力集中

在乒乓球的培训机构的教学中,儿童在接受传统正手攻球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法只是一味的叫儿童练习,不从儿童自身发展去考虑。传统的教学内容单一,他们的注意力常常会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很容易分散,真正的练习时间往往会减少。

5~6岁儿童大脑发育情况:儿童5岁时的脑重约为成人的75%,6岁时的脑重约为成人的90%。对5~6岁儿童大脑的结构来说已经相当成熟,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仍不足以抑制兴奋的平衡。因此5~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其强烈。所以创新教学法中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在“多球练习法”、“单球练习法”环节中,增加了传统教学手段中没有的游戏竞赛法作为这两个实战练习所用的教学方法。通常的比赛法一般是指运动员综合性战术的比赛和专项技术比赛(如发球抢攻比赛,正手对攻比赛),是指两个实力相当的运动员进行的比赛法练习。而我将比赛法运用在启蒙训练班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正手击球目标个数作比较上,让他们以完成一定个数作为目标进行相互之间的趣味比赛。在竞赛性质的游戏期间通过激发儿童强烈争取胜利的愿望,希望能有效提高儿童集中注意力。每节训练课将抽取10分钟作为正手攻球游戏法练习即个数游戏竞赛法的练习时间,让每个儿童都参与进来。

在使用游戏竞赛法的同时,我还使用“积分制奖励法”。每天我将设定一个目标,能完成目标的按个数的多少决出名次,按照名次高低给予他们相应的“积分”,而他们累积得到一定“积分”后可以换取自己喜欢的礼品,这不仅提高儿童的积极性还对儿童的努力付出给予肯定,使儿童自身能够主动的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

积分制奖励方法如下(详细见表1):

奖品兑换规则如下(详细见表2):

表2

2两种方法实验对比

2.1研究对象

笔者在南宁市凌厉俱乐部乒乓球培训班启蒙班中5-6岁年龄段儿童。

2.2实验方法

对南宁市凌厉俱乐部乒乓球培训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对比,随机抽取启蒙班中5-6岁年龄段儿童80名,经过统计,男生共有47人,女生共有33人。再按人数随机平均分成8个教学班,每个班10名儿童。其中的4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称为传统教学1、2、3、4班;另外的4个班采用改革后的新方法进行教学,称为创新教学1、2、3、4班。传统教学班共有男生23人,女生17人;创新教学班共有男生24人,女生16人。以12个教学课时内(包括第12个教学课时,每天进行一个课时训练,一个课时时长为60分钟)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为最终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进行比较。

2.3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将4个传统教学班和4个创新教学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进行教学,最终结果以每个学生学会正手攻球(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所需要的教学时间作为教学效果的比较,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

表3:传统班和创新班教学所用时间比较统计表(单位:课时)

从实验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创新教学班教学所用时间比传统班的教学所用时间少1.975课时,在时间上显著减少,说明创新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2.3.1各教学环节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从对各教学环节所用教学时间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创新教学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

在“徒手挥拍练习法”环节当中,传统班采用的是传统教学采用的直观法,创新班则采用“挥拍击打悬挂球法”以及“儿歌法”形式穿插到教学过程,需要儿童能达到每人固定做正手攻球动作不变形连续练习30次为合格。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2.99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83课时。

在“多球练习法”和“单球练习法”环节当中,传统班则采用靠重复练习来巩固的教学方法,而创新班采用了游戏“游戏竞赛法”和“积分奖励法”。“多球练习法”中需要儿童用正手攻球每人能_到能连续击中教练发的多球25次为合格。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3.14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02课时。

“单球练习法”中需要儿童能达到最终的目标效果: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每人连续完成击球20次。所呈现的教学效果对比:四个传统班的平均用时为:3.16课时,四个创新班的平均用时为:2.28课时。

每个儿童都能与搭档以正手攻球动作连续完成击球20次的前提下,整个教学时间传统班花费了:9.27课时,而创新班却只需要:7.13课时。在对比创新组和传统组两个组的整个教学所用的时间上观察,创新班的教学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班。(详见表4)

表4:传统班与创新班各教学环节所用教学的平均时间比较统计表(单位:课时)

2.3.2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由于第一天动作没固定,我不将第一天的教学效果记录做记录。从图1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创新教学班教学效果从第二天开始就逐渐比传统班的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进度快,在每个环节中花费的时间也比传统教学班的要少。实验结果也证明,经过改革和创新的正手攻球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有效。由于教学中采用了强化儿童基础技能的“悬挂固定球”练习法;还采用了强化儿童记忆的口诀;还有以积分换购的形式去积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运用比赛形式强化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缩短了教学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专家的肯定。(详见图1)

3结论

5-6岁儿童乒乓球正手攻球启蒙教学实验的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方法是根据了该年龄段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需要及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学习结构对教学方法改革,此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得到锻炼,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使用,让更多的儿童感受乒乓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妇女联合会,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主办.家庭教育:中小学版[m].上海图书馆.2008(2):48-48.

[2]谢锋华,陈华福,屈子路.浅谈5-6岁幼儿乒乓球启蒙训练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3.5.15.

[3]苏丕仁.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14):127-131.

[4]田乃斌,关于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的初步探讨[J].内蒙古大学报(自然科学报),1995,09,30.

[5]桂斌.谈“记忆”在声乐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J].魅力中国,2010(30):147-148.

[6]王,儿童记忆能力的有效培养和发展[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3).

[7]歧晓红,曲成毅.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研究[J]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2007,22(9):1269-1273.

[8]李玮.妙用游戏启迪智慧--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期刊,2015.11.25.

[9]王小宇.浅谈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J].现代交际,2012.8.23.

[10]梁周全,尚玉芳.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9):144-146.

[11]董若h,马芳.浅析儿童时期乒乓球正手启蒙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5.6.8.

[1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2(31):72-78.

[13]李航.对学龄初期乒乓球运动员启蒙训练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14]贺玉杰,让幼儿体育游戏焕发新的生命力[J].赤子(上中旬),2015(08).

[15]赵艳兵,藤守刚.浅谈乒乓球多球训练在少儿正手攻球启蒙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师友,2008.12.28.

[16]陆兰杭梅.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6):6-10.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得到了提高。物质层面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逐渐的展开,其中以对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最为明显。钢琴逐渐的走入了寻常的百姓家,学习钢琴的势头在不断地上升。但是钢琴学习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钢琴教育方法和措施如果不加以规范,儿童很难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掌握多种音乐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且要充分了解儿童的特点和学习的心理,从而设计出适合儿童学习钢琴的教学方法,能够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下面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几种音乐教学方法的应用与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儿童阶段的孩子,性格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做任何的事情都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因此,在钢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吸引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

二、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随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家长十分的关注孩子的成长。通过大量数据表明,钢琴启蒙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和体力的训练有着重要意义。钢琴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需要用手指去弹奏,也可以用心用耳朵去聆听和感受,有时候唱歌也是表达音乐的一种方式。钢琴不仅仅简单的是一种乐器,更大的作用是人类心灵表露的窗口。通过钢琴演奏能够很好的和心灵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效果。

三、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几种音乐教学法的应用和研究

儿童的钢琴启蒙教学方法可以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个人条件等方面为出发点,设计出适合儿童启蒙教育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对下面几种教学方法进行借鉴。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乐感

对音乐的乐感也是需要进行学习的,虽然音乐感觉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通过教学培养孩子的乐感还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培养乐感主要从声音和节奏开始,具体的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对学习过的每一首音乐,都要详细的介绍作者创作的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因素,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融入到音乐中,加深印象。

(2)教导孩子通过掌握触键的力度和快慢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不同的方法,以及手腕的力度和手指对触键的掌控等,让孩子反复的练习,用心去感受音乐,用心去想象。

(3)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多听音乐和唱歌,类型可以是校园青春,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等。但必须有歌词,这样便于对音乐的内容理解。认真的练习唱歌,唱出音乐的旋律和情感。与此同时想象用手指在琴键上面弹奏歌曲,更加的有感染力。

(二)培养兴趣,提高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质量

培养儿童的钢琴学习的兴趣可以从教师和家长或者其它的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内容: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儿童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心理制定教学方案,儿童正好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学习东西很容易三分钟热度,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样对孩子能够有一个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家长在课后对孩子进行督促和辅导,对学习钢琴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家长要根据孩子和自己的时间安排好练琴的时间和内容,并不是要每天都安排新的内容,要注重弹好,让孩子养成两哈的练琴习惯和毅力。家长还可以为孩子请专门的钢琴教师,由专业的教师上课能够学的更扎实。

(三)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音乐的识谱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学生对识谱课程十分的反感和厌烦,学习钢琴的热情大大降低。通过游戏的方法学习五线谱能够满足学生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将五线谱变成口诀,然后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记忆,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有很轻松的记住了五线谱。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9

2004.6《儿童数学启蒙教育》2.0版

2005.8改名为《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亲子互动版》3.0版

2006.7《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亲子互动版》4.0版

2006.12《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亲子互动版》5.0版<请各位老用户及时免费升级>

上海索美.峰云软件

--儿童智力开发专家

软件理论基础:

科学研究证明,0~6岁是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类智力开发的关键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大量的事例研究指出,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100计算,4~8岁时达到80%,在9~17岁的九年中获得20%。为此0~6岁的早期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幼儿的最佳时期。

实践基础:

在长期儿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中国儿童的智力发展规律,把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通过软件直接呈现给各位家长,引导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自己的孩子学前基础,使您的孩子高起点的成功步入小学阶段。

培养模式:

1、纸面练习:1、软件界面左边为练习打印区,系统的归纳了目前各类儿童数学能力培养的精华,把整个学前阶段的培训资料融人了软件。使家长可以轻松获得整套数学培训的资料,并且帮助您正确制定符合自己孩子的最佳启蒙学习计划。(软件的核心部分,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建立的阶梯结构)

2、多媒体形象化、快乐模式教育:软件界面右区为综合性多媒体智力开发练习,系统的打印练习可以阶梯式的提高儿童动手动脑能力,智力开发练习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更加形象的、全面的表现知识,结合两者可以有效开发儿童智力。

儿童的启蒙教育篇10

【关键词】教子孩婴蒙以养正潜移暗化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3-01

我国传统文化常称幼童为童蒙,就是初入学的儿童。那么,所谓蒙学简单说就是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辞海》对蒙学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德育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术》、《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的年限。采取个别教学,注重背诵和练习”。我国学术界对蒙学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广义蒙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启蒙教育,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等内容;其二是狭义蒙学则只是启蒙教材。我国的蒙学教材非常丰富。徐梓先生《中国传统蒙学书目》中收书一千三百多种,也可堪称世界之最。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些丰富的蒙学资源为当代课程建设服务,也就是要古为今用。我这里主要探讨我国蒙学教材中的主要精神对当代新课程建设的启迪意义。我国传统蒙学教材中的蒙学精神主要体现在“教子孩婴”、“蒙以养正”和“潜移暗化”。

“教子孩婴”是我国传世文献《颜氏家训》里的教育思想。《颜氏家训》认为我国古代的帝王圣贤,孩子生下后,很小的时候,就有少师少保来负责教他孝仁礼义了。普通百姓虽然不能和皇家一样,也当在孩子小的时候,能识人颜色,知人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诲,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叫他什么不能做他就不去做。这样几年后,可以不用体罚,父母既威严又有慈爱,子女因畏慎而产生孝心。但我看世上有许多人,只知道爱而不懂得教育,做不到这些。孩子的饮食行为,都随心所欲。做得不对应训诫的时候反而夸奖他,应当诃责的时候反而嘻笑,等孩子长大懂事后,还以为理法就是这样。骄慢的习惯已经养成,这时候大人才来管教他。就是打死他也不能建立尊长的威信,孩子的忿怒天天增长反而会增加他的怨恨。等孩子长大成人,终是德行不好。我们可以把这种教育理念概括为“早教为贵”的思想。孔夫子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就好像天性一样,习惯会成为自然。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话说,教育媳妇要从她初来时开始,教育孩子要从他小的时候开始。《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特别体现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巨大的启发意义,要充分认识儿童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子孩婴”是多么智慧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要早教,要抓住时机,养成好习惯,习惯如自然,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司马光曾经针对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观念,认为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教育人类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积极肯定人对教育的需要,人是可教育的动物,人不受教育就不可能是一个人,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造物。人乃是文化生物。我们必须站在教育人类学的高度上认识和理解“教子孩婴”的理念,就不会陷入破碎的实用主义的深渊,盲目任性诋毁教育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