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0:40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1

关键词: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趋势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通信行业的高效发展,基础的数据流量正以几何级数在增长,只有建立更加高效的智能业务才能实现通信技术的高速高质发展,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启了移动通信的新时代。

1第5代移动通信基本内涵以及研发背景

1.1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基本内涵

由于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还处于研发和试用的阶段,虽然没有清晰的定义,但是多数国家对于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都是“是整体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Gb/s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总称”,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将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再次的技术演进,并集中开发补充性的智能技术,实现更加便捷的网络社会服务,同时将无线接入技术再次升级以满足客户差异性的需求[1]。

1.2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背景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以客户的基础需求为蓝本,进行智能化自主网络的建设,要对基础数据流量进行高频的增长,从而促进整体用户数据速率得到有效提升。另外,欧盟metiS还指出,要实现入网设备增加100倍,电池的基础续航时间增加到8-10倍,会利用超高频段进行移动数据的室内全覆盖。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在整体技术发展进程推动下诞生的,将综合集成多业务和多技术形成整体化的融合型网络,不仅能满足各种基础业务的需求,也能最大程度提升广大用户的消费体验。

2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核心技术分析

2.1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基本特征

(1)基础能耗降低。随着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的普及,不仅是基础重工业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要实现基本的绿色低碳以及能源的节约。而未来运行的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就将极大地融合节能设计,综合减少基本的能耗需求,真正实现优化的绿色通信发展[2]。(2)基础可信度提升。通信技术的发明就是为了使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更加便利,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最大化实现基础的在线服务,实现了应急通信以及工业信息系统的高价值场景需要。不仅实现了基本时延的缩短,也强化了整体通信技术的可信度,能对基本信息安全进行优化升级,实现终端服务可信度的大幅度提高。(3)频率利用效率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通信用户量将越来越多,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能保证利用基础的演进以及频率倍增技术进行频率的升高,也能实现整体压缩技术的有效升级。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整体频谱效率能较4G技术提升6-10倍,真正解决了大流量带来的频谱资源缺失的难题。(3)基础速率的数值提高。从数值上分析,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对于基础峰值速率的提升非常巨大,较之4G技术提升了至少十倍,并对特殊化的通信场景进行了集中数据处理和应用升级,实现单连路内速率达到10Gb/s,甚至一些传输要求特殊的速率能实现100mb/s[3]。(4)基础流量提高。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服务质量和基础流量的使用,未来五年基础数据流量将大幅度提高,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实现整体吞吐量的升级,真正运行过程中更能满足100Gb/s/km2以上的吞吐量。另外,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也带动了通信技术的新要求,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实现支持设备的数目增加。

2.2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核心技术

(1)多天线媒介传输技术。在众多基础技术之中,多天线媒介传输技术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将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保证整体信号从高阶输入输出到规模化的阵列发展,真正实现整体频谱利用效率的提升。不仅能支持多用户波束的智能化,也能有效减少用户之间的无效干扰,能从根本上优化无线信号的覆盖性能[4]。(2)高频段信号传输技术。传统的工作频段使得频谱资源十分拥挤,因此,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优化运用高频段信号传输技术,并集中运用毫米波元器件,真正实现高速短距通信,能充分满足基础容量和传输速率提高的要求。(3)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一直被公认为是提高频谱基础效率的最佳技术,不仅是实现两个方向信号的基础传输,也能实现通信双工节点的接收和发射,真正满足了高效的信号传输以及免干扰。另外,较FDD技术和tDD技术而言,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能突破资源的使用限制,呈现更加灵活的资源运用。(4)D2D技术。客户容量和数据传输信息的增多,对于中心式基站的传输方式提出了挑战,在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将运用设备间直接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的直接通信,有效拓展了原有的网络连接结构和接入模式。不仅提升了基础信道的质量,也提高了数据的速率,降低了整体的时延和能耗。D2D技术也能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并积极提高了整体链路的灵活度和基础网络的可信度,在提升整体通信效率和质量方面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新型网络架构技术。新型网络架构技术是依据现有的基础网络条件进行技术的革新,充分融合了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结构以及云计算框架体系的新型技术,真正实现了绿色无线网络架构模式。新型网络架构技术能最大化的减少干扰以及能耗,并提高整体的频谱效率以及优化智能化组网的动态建设[5]。(6)密集网融合技术。密集网融合技术能有效缩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物理距离,能优化提升整体系统的容量,并对基础业务进行灵活的分流。

3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整体发展趋势

对于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还处在基本的研发阶段,相应的技术指标和实体数据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收集和整理,不仅要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还要对外场试验进行阶段化的分割。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时展的必然走向,无论是技术研发领域还是整体通讯产业系统都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关键就在于进一步的研发和市场投放。在发展中要提高基本的技术和系统融合,优化终端的实用效力,才能建立完整的通信系统。另外,相应的技术发展也迈向物联网时代,基础的智能服务项目将在通信技术中被广泛应用,只要保证网络的基础耗能和成本有效降低,就能实现业务管理的优化。在未来五年,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会成为全球一体化的核心通信技术。

4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还在研讨阶段,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整体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时代即将来临。

作者:陈华成单位: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柳博.基于第四代通信技术的黑龙江移动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张勇,李志农.移动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解决方案论证[J].中国无线电,2015,15(8):42-43

[3]刘自强,任晨珊,田辉,等.用户行为驱动的自组织网络资源配置研究[J].中兴通讯技术,2015,11(1):4-12,28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2

【关键词】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4G通信技术给网络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其在3G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为用户提高更为高速的数据传输,其安全性和保密性也得以提高。

一、4G移动通信技术概念和特征

当前,通信行业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义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多从功能性描述来阐述4G移动通信技术,即4G移动通信技术是指不受时空限制能无障碍地接入通信网络的通信技术,用户能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业务、应用和网络,开展综合性的电子商务业务。

4G移动通信技术正以更加自由的信息沟通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相比前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而言,其特征也非常明显:一是通信速度较快,4G技术介入能力较强,数据传输速度可到20mbps,甚至高达100mbps,是3G数据数据传输速率的5-20倍,特别是对于需要传送海量数据的用户,无论是传送速度,还是传送质量都得到了有效保障。时,4G通信可以迅速完成,不需要用户长时间等待。二是通信方式非常灵活,兼容性大大提高。用户通过4G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上传和下载资料、图画、影像,且具备全球漫游功能和网络互联互通的功能。三是智能化水平高,4G以oFDm技术为基础和核心,具备自主选择和自主处理的能力,能实现用户关于个性化服务和无线通信增值服务,并可以通过手机观看电脑中的视频,兼容性非常好。四是通信质量高,融入力度强大,支持语音、数据、影像等信息通过宽频信道传输,为用户提供更优的服务。

二、4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当前,4G技术让我们能够不受时空限制更好地进行沟通,不断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些都得益于4G移动通信技术所依赖的关键技术,下文将几种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第一,oFDm技术,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信道分解成诸多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诸多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并对所有子信道进行调制以确保数据传输。该技术频率利用率高,抗衰落能力强,适合高速数据传输,信息传送的速率快。第二,Sa技术,即智能天线技术。该技术指的是波束间没有切换的多波束或自适应阵列天线,其能很好地减少信号干扰、调解波束、自动跟踪,这些优势使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提高信号质量。第三,SDR技术,即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微电子技术基础,软件无线电具有平台开放性、升级便捷的特征,使其在构建标准化的通用硬件平台有着天然的优势。第四,ipv6技术。相比传统的ipv4,ipv6的服务质量更好,其能够确保移动终端位置变化时而通信质量不变。ipv6的网络地址空间非常大,能够为为通信网络的任何设备自动配置全世界唯一的ip地址。

三、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4G移动通信技术高度关注,无论是研究开发,还是推广应用都不断取得新成绩。部分科研机构已经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中取得核心技术,能够顺利实现图像、视频和语音的高速传输。在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等不同终端之间的多点控制技术也有所成就。要提高我国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话语权,必须不断提高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的水平。但必须认识到的是,与国际最前沿的技术相比,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通信标准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较少。

当前,我国在4G的研究和推广中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如移动通信中的网络ip问题、4G网络通信标准协议问题等等,这些制约了我国4G技术的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因此有针对性地改造和更新传统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是当前我国4G快速发展最为紧迫的问题。

四、4G移动通信技术的展望

移动通信技术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时空距离,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了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用户已超过45亿。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上网的基本需求,4G技术的高传输效率必将使得可视化多媒体成为必然趋势,用电脑上网的习惯将会改变,个性化和多样化的4G移动通信应用将实现人、物、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社会将进入无线互联时代。

参考文献

[1]张茹芳.浅析4G移动通信技术的要点和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2013(1).

[2]高翠华,凌丽丽.从第三届中国手机制造技术论坛看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应用,2015(3).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3

目前,通信行业中并没有统一、科学地定义4G移动通信技术,一般情况下,通常依据功能性的描述界定4G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接入无障碍通信网络;能够方便用户自由选择业务、软件应用、网络等;能够帮助移动电子商务实现综合性的业务;能够与其他的网络、体系和系统相互适应,从而促进物联网业务的开展。4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在4G移动通信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4点:①oFDm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信道的划分,实现高速数据信号向并行低速子数据流的转变。②Sa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该技术是4G移动通信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主要作用是抑制干扰、调节数字波束等。③SDR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该技术是4G移动通信的基础。④ipv6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为终端设备提供唯一的网址和路由地址,具有移动性,能够确保移动通信设备在位置变化的过程中保持通信质量。

2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2.1通信方式灵活在现有的通信工具融合了4G移动通信技术后,通信方式变得较为灵活。一方面,人们依旧能够采用传统的通信、视频等途径;另一方面,新增加了终端服务,人们能使用各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无线网络,网络信息的共享不再受到时间和地域的约束。例如,4G移动通信手机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电话通信”增加到了语音通话。因此,4G移动通信手机相当于1台小型电脑,能够实现很多传统手机无法实现的功能。

2.2数据传输速率快4G移动通信技术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幅度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强大的信号传输能力,提升了设备终端连接互联网的速度。相关调查表明,4G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访问速度约为3G的20倍。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接入能力,能够快速传输移动信号,解决了传统通信技术在传输方面的问题。例如在手机网络中,4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号传输能力高出普通网络约10000倍。因此,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信号接收可不再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2.3智能化程度较高4G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功能方面,目前,已具备了自主选择和自主处理的功能。基于该技术的手机能依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例如,用户能在手机中设定提醒,当手机检测到与该提醒相应的内容时,就会自动发出提醒,引起用户的注意。此外,4G移动通信技术还能实现手机与电能之间的互联互通,能通过手机观看电脑中的视频,提高了手机的融合性、兼容性,简化了终端平台。

2.4信号传输的能力较强目前,3G技术已被用户所熟悉,且使用范围较大,为用户提供了较多实在的便捷服务。但3G技术在信号覆盖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实现全方位信号接收,导致通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4G移动通信技术对3G进行了完善和升级,解决了3G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采用4G移动通信技术能实现多功能的信号传输;另一方面,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强大的融入力度,能稳定承担海量的信号内容。4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号传输能力较强,可为移动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3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多用户自由检测和识别技术多用户使移动通信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会导致干扰信号等情况偶尔出现,这对移动通信信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进而从整体上降低了移动通信的质量。采用多用户自由检测和识别技术能提高总基站系统的容量,进而可扩大信息覆盖的范围、减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部署,这为提高通信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交互干扰抑制技术交互干扰抑制是4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基础内容,主要通过交互的形式降低通信设备之间的干扰,降低其他信息对移动通信信号的影响,确保移动通信信号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

3.3无线电接收技术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最被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移动设备的节能。随着无线电自动接收技术的引进,无线电接收器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当前采用的接收器全都是嵌入式无线电。无线电接收技术的功耗大约为现有技术的1%~10%,它是4G移动通信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举措和技术。

3.4可重构性自愈网络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在节点故障或基站超载等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上,主要依靠智能处理器对这些问题进行智能化处理。4G移动通信技术中包含了问答装置,它能明确了解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从而达到自动排除网络故障的目的。

3.5无线接入网(Ran)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的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和比特成本较低等特点。在该技术中,无线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电路交换向基于ip分组交换的方向不断发展、设备分集向网络分集的方向不断发展。这种以ip技术为网络架构基础的形式,实现了3G、4G、wLan与固定网间的漫游,并有力支持了下一代因特网的建设。

4结束语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

基于互联网环境,借助移动通信的参与,实现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综合双方特性,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迅速得到社会认可,用户群体规模逐渐上升。移动互联网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仍旧需要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借助接入网络技术,深入利用研究,一方面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性能,另一方面稳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简述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融合产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访问互联网的共享文件,完全具备互联网的特点,升级网络,体现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状态。

移动互联网深入到多项领域内,例如:资讯、沟通、娱乐,特别是在手机和wap手机业务方面,实现pC与手机的联通,利用手机完成pC业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移动的终端设备,完成商务业务,移动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快速的移动互联网,促使用户时刻享受移动商务的方便、快速。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携带性高、应用方便、最主要的是加密性和隐私性较强[1]。例如:移动设备具备数据认证特点,维护内部信息安全,及时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也能保障数据隐蔽,杜绝恶意共享,用户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科学的储存方式,属于私人路径,避免其他用户访问、读取私人信息,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空间。

二、接入网络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接入网络技术时刻支持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成为基础技术,打破传统网络的限制,提高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和应用规模,分析接入网络技术,如下:

(1)wlan。wlan称为无线局域网,频率取值波段为3-5GHz,实现无线上网环境。wlan是移动互联网的代表产物,用户群体非常多。wlan建立在射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架构模式,实现局域功能,取缔传统有线上网,wlan利用有线环境,控制访问节点,利用无线设备,如:HUB(多端口转发器)、网卡等,构建无线环境,促使无线覆盖局域,便于用户使用。wlan在局域的空间内,方便多个用户上网,分担同一信号,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wlan的便捷、快速,充分利用wlan。(2)无线城域网。无线城域网,以整体城市为研究对象,完善移动互联网的接入问题,城域网利用微波环境无线接入后,实现城区数据的统一服务[2]。城域网的实现利用ieee802.16接入技术,构建微波接入框架,覆盖范围相对比较大,传输速率要高于3G系统。城域网的构建,引用Qos机制,不仅实现移动接入,还可继续满足宽带接入,虽然城域网的运行良好,但是接入网络技术始终无法实现快速的无缝切换。城域网在远程、交通中的应用明显,目前城域网应用到媒体通信方面,保障通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3)oFDma技术。oFDma属于4G制式的支持技术,以此为基础,构建tD-Lte和FDD-Lte。tD-Lte实现4G通信的编码、解码,确保信令、空口的结构稳定,统一4G技术的运行标准,例如:中国移动加强对tD-Lte的应用,渗入多项移动领域,形成试验网,促使移动用户充分体验。FDD-Lte要领先于tD-Lte,主要是其具备高端标准特性,满足多项终端设备对4G技术的需要。两者均以oFDma为技术基础,综合利用3Gpp组织,支持4G移动互联网的使用。(4)wpan。wpan属于特殊接入网络技术,对服务对象具有明显的选择特性,用于特定的网络群体,wpan的覆盖范围非常小,基本在10米区域以内,例如:蓝牙传输,用于近距离文件传输,构建小型传输空间,固定移动设备[3]。近几年,wpan的应用规模逐渐被wlan取代,或者两者呈现兼容发展,共同完成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请求。(5)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将卫星作为网络中继站,连接地球上的基站。卫星通信技术通过VSat完成网络接入,实现两点之间的电波传送,体现接入技术的集成特性。卫星接入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ip支撑下,完成数据连接,将网络业务转化为移动服务。

三、结束语

在接入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移动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体现高速率和高效率的优势,确保用户在享受互联网的同时,感受移动通信的特性,推进移动互联网发挥主要特点,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快速优化用户的上网环境,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提升移动互联网的运行水平,做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工作,保障移动互联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妍.无线局域网技术探讨[J].电大理工,2011(02):34-36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5

有关电信产业发展的目标、具体的技术规范,前邮电部在1997年5月颁发的《邮电通信发展技术政策》中做了详细的陈述和规定。当时,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和国家对电信产业的积极扶持政策使邮电部在人、财、物等资源调配方面的环境相对宽松,对政策的执行具有较为直接的调控作用。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邮电部被撤消,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成为国家宏观管理信息产业的职能部门,政企分离成为电信管理体制变革的必然趋势。政策制订者与执行者的分离实际上对政府政策的制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技术政策将成为一种导向和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电信技术开发和应用领域上有效率集聚,促进电信产业的技术进步。

电信产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电信产业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

随着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技术渗透和技术融合,在单一网络上传送多种形式信息的多媒体通信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方向。另外,以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个人通信以其在信息传送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方面的突出优点亦成为世界通信发展的潮流。因此,多媒体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就成为电信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www.133229.Com与此相关,通信网络的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以及其经济实现方式构成了电信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为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与格式,是网络综合化的前提条件。信息源的数字压缩和还原技术是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2)宽带通信技术。通信网的宽带化为多媒体信息提供通畅的传输通道,其核心技术是光纤通信技术。大容量光纤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了必要的带宽,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基础。其关键技术包括充分利用光纤带宽资源的波分复用技术、建立在光纤网络基础上的sdh技术、atm技术、光交换技术以及光纤接入网技术等。

(3)ip技术。无论电信运营商们是否愿意,以i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以其技术新、容量大、成本低的显著优点参与到对传统电信产业的替代竞争已成为世界通信发展的趋势。ip技术所面临的难题是:ip通信的安全性、实时性及其信息的传输质量问题。可行的技术解决路径有:在高速光纤网络的基础上,通过ip技术与atm技术以及ip技术与sdh技术的结合来克服ip通信的固有缺陷。如果在技术难题上实现突破,其前途将不可限量。

(4)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个人化的基础,而能够承载多媒体信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是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其关键问题是从第二代网络和第三代网络的过渡技术方案,其中包括网络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的过渡。将无线网络过渡技术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体现了技术选择服从于经济性的原则。近年来,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关通信设备市场的旺盛需求,设备市场前景可观。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相对落后,移动通信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只有少量部件由国内提供。国内应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开发投入,抓住良好的市场机遇。

(5)软件技术。软件是现代通信设备的灵魂,国外一些大的通信设备厂家在软件上的投入已经超过对硬件的投入。国内应在通信软件开发上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制订软件开发技术标准和软件测试规范,并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劳动进行合理的定价。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6

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业务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信息产业新的周期。同技术产业周期的转换相对应,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移动芯片取代pC操作系统和芯片成为当今信息产业基础技术发展主线,产业格局亦发生颠覆变化。尤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带动了信息产业基础技术发展模式的变化,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开源开放和移动芯片产业的水平化分工最具代表性:

1、开源开放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发展和生态维系的主导方式,我国充分利用全球开源资源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产业成为可能。以android为代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改变了pC时期微软封闭授权的模式,形成了开源化发展的新局面,并体现以下新特点,一是系统内核基于开源Linux,并在系统中间件以及应用组件中大量采用开源软件。二是基于开源协议对操作系统源代码开放,允许第三方依据自身应用及功能发展需求进行修改和定制,从而在开源操作系统平台上调动硬件、软件和服务企业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最大程度集聚产业力量。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源开放的发展模式是我国突破操作系统技术的重要机遇,我国已有若干企业开始参与到系统技术的研发当中。

2、水平化分工是移动芯片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我国有机会充分参与到核心芯片的研发当中。pC时代,英特尔独揽基础架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三大环节并封闭发展,仅授权amD和威盛进行少量x86芯片生产,其他企业/国家难以进入。移动智能终端时代,aRm对全产业开放基础架构技术,任何企业均可在缴纳一定费用、取得许可之后,进行芯片设计,aRm授权企业已达300多家。产业开放推动水平分工进一步细化,在制造和设计分离的基础上,继续分化出专注于ip核研发的企业,更降低了芯片设计技术门槛,推动其快速繁荣。由于分工的水平化,我国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芯片的设计以及制造当中。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个领域均有了良好发展基础,目前在移动互联网各产业要素中表现的综合实力远优于pC时代。总体看,产业链各环节素质齐备,创新群体数目显著增加,通信运营、互联网与终端制造等企业的市场掌控力度均有实质性提升,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芯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当前操作系统、芯片两大核心技术的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把握好当前互联网带动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机遇,就有可能使我国能够大幅度缩短学习曲线,实质性参与到核心基础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当中。特别是以开源为路径,以生态系统为目标实现我国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创新突破;抓智能终端和移动通信的已有基础,聚焦移动芯片产业,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握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芯片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产业从追随到领先的突破、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7

[关键词]无线移动通信物联网应用无线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78-01

以4G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无线移动通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除了在满足用户基本的语音需求以及多媒体服务需求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高效的科技服务。将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应用融合,更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一、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主体结构的相关内涵

以4G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其主框架结构有无线终端、接入网以及核心网。计算机以及手机是现阶段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的无线终端,更多的嵌入智能化芯片设备,是今后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在无线终端方面的发展趋势。

接入网大部分功能的实现,基本是利用RnC设备来进行的。RnC设备会调度控制接入无线网的无线终端,例如手机,其调控作用通常利用管理无线链路、切换机制的实现以及处理无线终端的呼叫性等内容,得到充分体现。RnC设备在提供语音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功能。

核心网主要由分组域、电路域、寄存器等组成。基于支持网关以及节点等设备构成的分组域,是使得构建无线系统网络得到实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管理其移动性,管理分组业务的会话以及计费接口等方面,分组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路域在处理信令、接收消息、控制语音呼叫、计费语音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在本地位置中,寄存器实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其对象为本地用户。寄存器的主要内容包括终端识别号、关于终端注册的具体资料以及用户信息资料等。

从层面上分析,移动网络可以分为多层平面结构,主要有三部分:用户平面,控制平面以及传输平面。传输平面对链路层数据开展差错控制,承载应用层的多种协议,以及负责协议传输的信令等。用户平面对用户的多种信息需求起到承载、交互作用,包括对视频、语音、分组等开展的相关业务。

二、物联网主体结构的相关内涵

对物联网的简单理解可以为,通过互联网,使物体与网络有机联接,形成可以产生信息交互以及通信效果的网络。在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装置、GpS等的作用下,对互联网进行延伸和拓展,融合互联网促成巨大的智能网络。

物联网需要对物体进行感知、识别、控制操作,这一目标要求物联网需要具备多种特征:首先需要全面感知物体,可通过RFiD或者二维码技术等对物体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获取。其次,利用可靠的传输技术,实现远端识别。利用多种网络模式与互联网的融合作用,准确传输物体信息。第三,可控性。具体表现为对物体能开展分析和处理等操作,实现途径主要为利用智能识别,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这三种特征促成了物联网的层次:利用传感器开展操作的感知层;精准传输信号的网络层;便于用户操作的应用层。

物联网的基础是感应层。利用传感器以及射频识别技术,完成对物体的信息采集和发射识别,这也决定了感应层需要有感应节点以及接入网关。通过在感应节点设置识别器进行检索识别操作。接入网关通过后台处理经过传输层传输的基本信息,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网络层在准确传输传感器所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处理操作,再将最终结果传输给应用层。网络层一般需要数据库的存储功能,便于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其次还需要具有网络管理的功用。物联网中进行物与物相连的重要部分就是网络层,一方面需要进行对数据信息的识别,同时还要具备分析处理的多功能智能化平台。

物联网为用户开展丰富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应用层开展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了查询信息、监控信息、控制信息等多种服务信息的订制功能。应用层在物联网逐渐发展的基础上,应用领域也将更为广阔。

三、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应用融合方式

(一)无线物联网的基本表现

通过移动方式,人们连接网j会更加方便。人们利用无线终端,借助无线移动网络,进入物联网,开展对物体的识别、监控以及管理,这是无线物联网的基本表现。无线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主要为:通过手机等无线终端,进行物联网数据库的查询。例如通过手机进入特定网址,查询商品信息。利用无线终端,在网络信息传输的基础上,对部分地区的交通情况、医院以及仓库物流等区域,进行智能监控。除此以外,无线物联网也可以应用于家电等领域,通过终端对具备相应功能的家电进行控制,设置其使用时间等。

(二)无线物联网的实施模型探讨

根据模型图可以发现,无线物联网基于互联网开展活动,手机等移动终端,利用核心网,接入互联网;物联网有诸如智能监控、信息查询等功能的网络节点,在智能传感器的基础上,实现对于物体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网络层的传输作用下,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保证移动终端接入高速宽带方式的方便和快捷,是构建畅通无线物联网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网络方面未来的发展重点;利用密集的网络节点,展示超市、医院、仓库等区域,通过对节点的设置,达到对目标进行监控处理的目的。最后,互联网的存在形式以及应用深度,是无线物联网得以形成的主要核心,实物在互联网的联接下,达到监控和处理的效果,使物体更加智能化。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自身的特点下,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更深层次的了解物联网的基本主体结构,更好的实现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融合,更好的实现物联网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鞠睿,朱玉华.无线移动通信以及物联网应用浅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8:54.

[2]吴浩.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9:5205-5206.

[3]陈雷.无线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5,20:7-8.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8

由洪文杰、归伟夏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技术》一书主要围绕新媒体中涉及的技术基础及新兴技术的发展展开,致力于梳理出与新媒体技术相关的技术脉络,促进用户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特征。该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的相关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的处理与编辑技术;计算机网络及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媒体信息传输技术;新媒体信息显示、与检索技术;新媒体信息管理与安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该书既可以作为大学、中专院校新闻与信息传播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为相关媒体专业从业人员和广大爱好者提供理论参考。

《新媒体技术》一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为新媒体技术引论,主要介绍技术与媒体、新媒体技术对传媒业的变革和与新媒体有关的关键技术;第二章为新媒体信息处理及编辑技术,主要介绍新媒信息的种类和特点、新媒体文字信息的处理和编辑、新媒体图片的处理与编辑、计算机图形与动画技术、数字音频处理与编辑技术、数字视频处理与编辑技术、新媒体信息的组织;第三章为新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主要介绍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第四章为移动新媒体技术基础———移动互联网,这一章节包括四个小节,具体分为移动新媒体技术概述、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移动新媒体终端设备及系统平台、移动新媒体技术应用;第五章为新媒体信息显示、与搜索技术,主要介绍新媒体信息显示技术、新媒体信息技术、新媒体信息搜索技术及电子纸的相关内容,使读者可以了解新媒体显示技术的发展脉络;第六章为新媒体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这一章节让读者了解到了新媒体数字版权管理概述、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水印技术、身份认证技术、pKi安全技术和元数据与数字对象标识码;第七章为应用中的新媒体传播技术,读者可以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及LBS等新兴概念,从而更有效地了解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变迁。通读全书,概括了该书的以下几个特点: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全面性,尤其是新媒体的基础元素,在文中都有所介绍。新媒体信息的基础元素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书中对这些元素的处理与编辑逐一进行了阐述。文字作为最基础的元素,在新媒体技术逐渐发展的今天,仍然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随着技术的发展,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基本元素崛起,丰富了新媒体技术的内涵。

该书通过对这些基本信息的处理和编辑技术的阐述,为民办高校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该书在介绍新媒体技术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介绍比较基本的新媒体信息,再介绍基础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随后介绍显示技术———电子纸,最后介绍比较高端的加密技术、安全技术、签名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等。这样的编辑方式有利于读者加深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也有利于读者掌握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尤其是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参考该书,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现代化民办高校管理系统。该书对于民办高校管理最大的借鉴点在于针对性强。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相当复杂,如果不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工作中还容易出现差错。而该书对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如云计算的应用可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工作的失误;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加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安全等。传统管理手段使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升,其管理手段的局限性也使高等院校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失误。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9

关键词:移动云计算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029-01

1移动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将规模可动态扩展的虚拟化资源通过internet提供对外按需使用服务的计算模式,近年来云计算作为杀手级应用得到迅猛发展。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可分为如下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如amazonwebServices、Cloudex;平台即服务(paaS),如Googleappengine、windowsazure;软件即服务(SaaS),如salesforce、ZoHoworkonline等。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高可扩展型、虚拟化、按需服务、高可靠性、极其廉价、通用性等特性。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随着ipv6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其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移动社交、移动广告、手机游戏、手机电视、移动电子阅读、移动定位服务、手机搜索、手机内容共享、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应用模式:移动云计算。移动云计算是指通过移动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或应用)等的一种it资源或(信息)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它是云计算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移动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应用的存储、计算等资源从本地转到了云端。用户只需要一台能够安装客户端的终端,无需有超强的性能就能够实现诸如文件存储、移动导航、语音搜索、手机地图等,这些服务都将使用云计算来为你实现。

2中国电信“天翼云”

中国电信“天翼云”是中国电信推出的公众云存储服务,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的文件存储、备份、同步、下载和分享服务。其基础设施即服务主要由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提供云主机、云存储,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其它硬件基础设施,并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虚拟化,其资源池提供数据存储、计算服务、负载管理、备份等服务。其平台即服务开放平台,为软件开发商提供开发测试运行环境,提供验证、授权和记账、用户配置、桌面分发平台、应用分发平台、内容分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其软件即服务为智能云网络,将行业应用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为个人、家庭、企业用户提供e云备份、支付、物流、即时通讯、网店、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公共医疗、电子商务、音乐、视频、社会网络服务、小说、电子杂志、有声读物、教育培训、气象、航空运输等服务。

3中国移动“大云”

中国移动“大云”是中国移动研究院为打造中国移动云计算基础设施实施的关键技术,为中国移动it支撑系统服务,为满足中国移动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服务的需求。其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物理服务器和网络,构建在海量同质化的不可靠资源上,运行在开源的Linux系统,并使用开源的Xen提供计算资源的虚拟化服务。其平台即服务提供海量分布式系统、结构化海量数据管理系统,如基于Cloudmaster的云计算平台系统管理,基于HyperDFS的海量发数据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基于Hugetable的结构化数据存储,和基于mapReduce的并行调度算法、对象存储系统onest、平台安全管理cloudSecurity,分布式并发控制GlobalLock;其搜索引擎核BC-mSe提供基本的搜索引擎能力,弹性计算BC-eC提供灵活的虚拟机的出租服务,云存储中间件BC-naS提供海量对象的存储能力,数据挖掘工具库BC-pDm提供挖掘应用的算法工具。其应用即服务为中国移动内部提供新型的it支撑系统,并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社群网站mSpaces、email等互联网应用,主要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

4中国联通“沃云”

中国联通“沃云”的运营交付与支撑体系提供安全可信保障服务以及差异化服务。其基础即服务主要由分布式存储、虚拟数据中心组成,并将绿色节能、虚拟化、自服务和资源自动调度等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数据中心中,提供弹性云主机、虚拟专用服务器、云存储、虚拟专有云、云安全等服务。其平台即服务建立能力引擎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云资源,提供用户行为数据库模型、智能分析引擎、分众推送能力引擎以及电信基础能力服务、电信运营能力服务、电信应用能力服务、应用开发支撑业务、仿真测试业务,其软件即服务通过云网络整合统一资源,实现电信级信息应用服务。为企业提供云桌面、云呼叫中心、云移动办公、定位服务、企业邮箱等通用云服务;在此基础是,为政府企业分行业提供应用云,如电力行业应用云、旅游云、金融行业应用云、医疗云、教育云、政务云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宽带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关系管理、云终端开发、文件服务开发等功能。为公众提供云存储、云桌面、多屏互动、文件同步及存储等云应用服务。为其内部提供私有云应用,如电信运营商的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持系统等。

5结语

本文主要从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角度分别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云计算服务进行阐述。尽管移动云计算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移动云计算还在效率、维护、稳定性、数据安全等方面还面临挑战。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刘越.云计算综述与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10,4(2):14-20.

[3]张敏,陈云海,林立宇.电信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构建分析[J].电信技术,2009(6):100-104.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篇10

[关键词]移动商务;云计算;互联网;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2.047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3

1绪论

随着我国移动通讯技术的推广,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进行的移动商务技术已日趋成熟。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高速增长的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媒体和介质。它融合了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和创新力最强的两大主流技术,即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迄今为止,已有数亿用户使用,并以此开创了移动通讯产业的新时代。与此同时,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终端)、移动网络通讯也随之迅猛发展,全面开启技术、网络服务、应用产品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应用时代。

aBiResearch于2009年7月提出“移动云计算”的概念,它指的是通过移动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或应用)等的一种it资源或(信息)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不仅是技术发展的结合体,更是应用及业务融合的必然趋势,两者虽然在概念和内涵上有所不同,但其倡导的服务提供和产品供给的理念却惊人的一致。因此,两种技术的有效融合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烟草企业作为服务于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国有企业,融合先进管理手段与技术理念,着力于打造“运行高效、集成整合、现代管控、规范运作”的现代烟草企业,促进烟草企业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如何发挥烟草企业的资金和制度优势,使企业管理与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技术高度融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发展概况

2.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移动互联网是指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服务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用户行为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广义上是指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和Http协议接入互联网;狭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访问采用wap协议的网站。

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发展最为迅速和最具增长潜力的两大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价值空间。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3种商业模式都源自于门户模式的成功实践:一是“平台+服务”模式,定位于价值链控制力;二是“终端+应用”模式,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三是“软件+门户”模式,定位于最佳产品服务。门户模式已成为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不同领域的企业均在基于自身业务体系和竞争优势构建具有主导权的商业模式,以应对网络融合趋势给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竞争。

2.2云计算助力移动互联网发展

it和电信技术将加快融合的进程,云计算就是一个契机,移动互联网则是一个重要领域。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报告,移动设备将成为不断扩展的云服务的远程控制器,以云为基础的移动连接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在快速增长。

云计算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移动终端设备一般来说存储容量小、计算能力弱,云计算将应用的“计算”与大规模的数据存储从终端转移到服务器端,降低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处理需求。这样移动终端主要承担与用户交互的功能,复杂的计算交由云端(服务器端)处理,终端不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即可响应用户操作,保证用户的良好使用,从而实现云计算支持下的SaaS。

3烟草行业的移动商务信息化发展

3.1行业背景

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初始、规范管理、全面发展、集成和提升4个阶段,从最初的单机使用、分散开发,发展到了目前的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全面建设,其信息化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面对信息化,传统烟草业仍存在种种难点和制约因素,出现了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及“信息孤岛”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同时,随着烟草业务的持续开展,移动办公需求日益迫切。利用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和管理体制的优势,使烟草企业管理与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技术高度融合,能为传统移动商务体系做进一步的延伸,提升人员现场工作的便捷性和实效性,提高管理的效果与效率,保障决策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3.2烟草企业商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当前,烟草企业商务信息化应用体系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三级平台”。一个中心,即行业统一数据中心,实现有效整合行业信息化基础数据,实现工商、零售户、企业内容资源计划的有效整合与服务。三级平台,即工商交易商务平台、商业与零售客户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承载日常办公的运营管控平台。可以说,烟草企业已建立起规模较大、功能完整的商务信息化体系。

尽管我国烟草企业的商务信息化应用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当前烟草企业在应用系统的发展、统筹规划和业务扩展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竖井”问题突出,集成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协同共享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设分散,系统集成度较低;融合不深,业务服务支撑度不够;商务信息化的广度和应用程度不足等。

3.3烟草企业移动商务信息化问题解决方案

结合诺兰阶段模型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可得出烟草企业在当前由系统集成到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待改进。例如,如何实现将功能多样、数据量大、应用面广的各应用系统进行有效集成整合,如何将各业务数据进行有效提取及展示,如何使各岗位人员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3.3.1搭建云平台,提升信息资源集成水平

利用云计算分布式架构良好的扩展性、高可用性、运维的专业性理念,避免出现传统多系统建设硬件投入累加的现象。同时,整合前端应用系统、数据库,提升信息资源的集成水平。

3.3.2完善业务整合,搭建综合管控服务平台

在云计算架构基础上,在现有信息系统功能基础上扩展延伸,将专卖管理、卷烟营销及内部综合管控进行有机融合,服务到各层级工作人员,实现信息共享。

3.3.3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完善移动商务平台建设

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完善和3G、4G等网络业务的不断发展,为移动商务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移动商务平台建设,可有效解决原有的办公人员现场工作支撑不足、过程管理手段缺失、层级管控失位、管理层督导不足等问题,为服务零售客户提供了更为直接便利的手段,极大地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4烟草行业移动商务系统的建设研究

4.1烟草企业移动商务平台总体设计

烟草企业移动商务平台总体建设思路就是以云计算为技术架构的云平台的底层实现,其整合集成了相对应的专卖、营销、内部管理等各层面业务系统,再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移动办公应用,从而全面提升全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企业的信息化集成和管理水平。

移动商务平台内容包括基于集群的云计算平台、基于行业专线的网络平台、基于业务系统的应用系统平台和基于3G互联的移动办公平台。如图1所示。

4.2云平台整体架构

根据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对云计算的理解,特别是私有云建设的实效性,云平台架构以虚拟化为基础,用大规模基础资源管理,包括海量存储、计算服务(数据仓库服务器)、中间服务(数据etL服务器)、应用服务(应用服务器)等it基础资源,以构建企业级计算虚拟化池和存储虚拟化池为目标,结合安全管理、部署管理、节能管理、用户管理和资源管理,搭建云计算平台,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4.3移动商务平台网络建设

移动商务平台网络建立在高效稳定的行业专线基础上,而移动办公网络基于3G无线网络,保证了网络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为移动商务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4.4手机及网络平台选择

考虑当前手机端的平台开放性和扩展性等发展趋势,建议实现的平台是智能手机的安卓平台(考虑到投资额及实际应用情况);移动商务平台网络建立在高效稳定的行业专线基础上,而移动办公网络基于当前已不是通讯瓶颈的3G或4G网络,保证了网络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为移动商务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4.5烟草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内容

4.5.1移动办公平台

工作人员可及时采集现场数据、落实工作计划、查询及维护信息、签到签退等,并能在后台实时记录轨迹等信息。能实现以市场、品牌、案件、人员等维度为主要关注信息的实时关注和直观展示,为管理人员和一线人员提供了分角色的权限定制,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5.2指挥应用平台

能记录与查看手机、单兵、车载等终端设备现场采集的音视频信息,实现对案件侦办进度、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和实时调度。

4.5.3决策分析平台

实现了层级式管理,从市场、品牌、案件、人员4个维度,深度挖掘数据,并以GiS地图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现,便于领导层宏观把握和科学决策。

4.6烟草企业移动商务效益分析

企业关注移动商务的理由是它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移动商务提升了烟草企业的竞争水平,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为烟草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6.1经济效益

通过系统的研发实施及应用,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而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促进了企业整体经济运行指标的提升。同时,依托于先进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也使本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较之前有明显提升,云计算的部署方式也较原有的服务器部署方式在资源利用、安全高效方面有明显提升。

4.6.2社会效益

通过便捷的移动办公平台,使一线人员能更好地服务于零售商,如零售卷烟订购情况、卷烟品牌信息、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等,从而为零售户提供更加丰富、充实的服务,有效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等现代化工具,使一线人员能在市场走访时将发现的异常信息及时反馈,管理人员也能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监督,并指挥调度现场工作,有效提升办案管理水平。

5结语

作为新兴的商务模式,移动商务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结合人们使用习惯和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烟草商业企业应乘势而为,以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处理等前瞻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工作行为为目的,将复杂工作简单化、无序工作流程化、流程化工作标准化、标准化工作集成化,提升全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为实现“卷烟上水平”做出有益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升.基于两化融合的SL公司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策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2]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7):6-8.

[3]陈海挺.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现状综述与发展趋势[J].硅谷,2010(16):5-6.

[4]刁塑.新兴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关注与采纳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15-16.

[5]胡桃,吕廷杰,尹涛.移动商务及其在电信行业中的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10.

[6]袁雨飞,王有为,青正川,等.移动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13.

[7]傅铅生,王建玲.如何开拓移动商务市场[J].商业时代,2005(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