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1:34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1

关键词:服务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入,为尽快适应开放的社会市场,越来越多的后勤服务企业把贯彻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标准作为企业与社会接轨、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的战略目标,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整合为一体化管理体系,以便企业优化组织,实施精简、有序、高效运行,提高综合绩效,增强竞争力。要想在后勤服务企业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首先要对后勤服务企业的特点和管理体系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

一、后勤服务企业特点

(一)机关后勤是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物质保障为基础、以维护政府职能活动正常运转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机关的“大管家”。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机关的正常运转。

(二)温总理在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机关后勤工作必须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原则,为机关后勤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机关后勤服务要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服务质量,向管理要满意度。需要引入科学的、并被广泛认可的先进管理手段作为工作保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方针、手段制约工作的过程,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制度等还需要进一步磨合,这些可能会成为影响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

(四)由于后勤服务的特殊性,需要对整个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平衡考虑,因此企业要把三个标准要求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保证管理体系的有序、统一,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二、管理体系的本质

(一)管理体系的本质目的

根据“管理”和“管理体系”的定义,企业建立和实施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其本质目的在于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识别顾客的要求,不断满足并超越顾客的需求。

2.确保在生产或服务的活动过程中,选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或服务活动,加强控制,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或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的不良行为或活动。

3.确定在生产或服务的活动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适宜人身健康安全的活动与环境,防止安全事故出现,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完成上述目标,力求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争取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单纯强调某些方面,忽视其他方面都是不足取、不明智的,任何情况下出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责任事故都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严重的还会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裁。

(二)什么是一体化管理体系

就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理体系经过有机结合,而使用共有要素的管理体系”。“有机地结合”不是多种管理体系简单的相加,而是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发挥一体化的整体有效性和效率。

(三)构筑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遵循的标准不同,这三个标准的关注点有所侧重和不同,其中iSo9001标准的对象是顾客,强调组织对顾客的质量承诺;iSo14001标准的对象是社会,强调组织对社会的环境承诺;oHSmS18001标准的对象是员工,强调组织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

但是,这三个管理体系在结构上相互趋近,而且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三个标准遵循相同的管理原理,采用相同的管理方法,具有相似的框架结构,运行模式相同,都遵循pDCa循环过程;都需要建立方针、目标、方案策划;都强调组织结构和职责,强调培训、意识能力、信息交流、沟通;都需要建立体系文件框架;都需要遵循法律法规要求;都提出用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都需要通过改进过程实现持续改进;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保持和实施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三个标准有许多共同点,能相互兼容,从而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不但是可行的,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三、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要点理解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组织、程序、过程和资源的诸多方面。要通过组织策划、总体设计和资源配置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一)初始评审

在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之前,企业应对自身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评价。初始评审一般包括:影响因素的识别、相应法律法规的获取、基础资料的收集以及重大问题的分析、改进纠正措施的探讨等。初始评审报告,为最高管理者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方案策划提供依据。

(二)对质量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因素进行充分识别

服务企业应根据实际,识别活动或服务中的输入、输出会产生哪些环境因素,识别活动点的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确认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风险,为最高管理者提供制定方针、目标所需的信息。例如,在机关后勤办公楼宇的管理中,大厦冷却塔、送排风、应急发电机等设备运行噪声的排放;锅炉烟气的排放;锅炉、压力容器的潜在泄露及爆炸;燃气、油品、危险化学品的泄露及潜在火灾;生活废水、厨房油烟排放;除虫灭害药品的使用;固体废弃物废弃;水、电、天然气的能源资源消耗等等这些都应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加强控制措施。

另外在使用蜘蛛机、升降机等登高作业现场无防护措施会造成高处坠落危险;外墙清洗的擦窗机、垂吊安全部件失灵会造成高处坠落危险;避雷针未检定或检定超过有效期会造成高楼电击危险;电线或破损、停电作业未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等会造成触电危险;锅炉安全部件失灵会造成爆炸危险;未经批准动用明火、在禁烟区吸烟等会造成火灾;危险化学品、设备维修施工有毒有害物泄露或使用不当会造成火灾危险;所管辖区域潜在火灾危险等等均应列为重要风险,采取控制措施。

(三)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制定

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要兼顾三个标准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要求,必须适合企业的宗旨,符合企业的活动或服务,以及环境影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向。

(四)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整合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离不开文件的支持。编制文件时要注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交叉重复。体系文件结构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级文件――管理手册;二级文件――程序文件;三级文件―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记录。

(五)一体化管理体系培训宣传

要在企业内部构筑一体化管理体系分层次的教育培训,全员发动,人人参与,提高全员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增长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素质;熟悉标准内容和强化实施能力;建立一支具有审核能力的内审员队伍,保持体系持续改进。

(六)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2

投资机会在哪里

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模式看,中国的健康产业应该说是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并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从消费形态的角度看,医疗产业、医药产业提供的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是被动的消费,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提供的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是主动的消费。而保健品产业则介于二者之间。

对健康产业的投资,笼统地讲就是对上述四大产业群进行投资,但事实上四大产业各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为资本的介入提供机遇。因此对于投资人来说,也只能结合自我的价值取向、认知能力、原有资本基础和投资机遇有选择地投资。所以,资本要进入健康产业,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有钱就可以”那么简单,最近几年各类资本进入健康领域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某一方面的核心医疗技术和医疗人力资源的组织能力,最好不要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如果没有能够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医药新产品(或曰拳头产品)和足够的市场运作经验,最好不要进入医药产销领域;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和市场网络,最好不要进入保健品领域。”这三个领域已经相对成熟,市场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所以,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之下,还是多看少动,回避一些为好。

因此,投资机会就在于以个性化健康服务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该产业目前尚处在形成的初期,对社会资本来说的确有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和产业发展空间。

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国人的生存、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国民生活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人的健康意识,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健康的消费需求由简单、单一的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发生着转变。中国健康消费市场的“消费侧”形成了病患群体、保健群体、健康促进群体、特殊健康消费群体和高端健康消费群体。其“供给侧”也逐步形成了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医疗与医药服务产业,以传统保健产品为核心的健康产品产业,以健康体检为核心的个人疾病检查与预测产业,以传统医学为主要手段的健康调理、康复与健康维护产业,以各类休闲度假、健康运动、活动为核心的健康促进产业,以健康评估为核心的健康咨询服务产业以及寄生并服务于各产业之间的健康数据信息通讯服务产业。

健康消费市场的“需求侧”是以健康消费过程中个人的健康状况、社会身份、支付能力、支付方式以及对健康的认知为前提形成的。健康消费市场的“供给侧”是以服务提供机构的社会属性、管理体制、经济属性、技术属性、服务能力以及对健康服务市场的认知为前提形成的。这也就告诉我们,在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以人的“个性化健康需求”为目标,能够系统、完整、全程、连续、终身解决个人健康问题的服务机构与服务体系。

我们将建立在“以个人健康需求为本”“以保障人身心健康为目标”“以系统、全程、连续、终身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核心理念的健康服务体系,称之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目前在我国还处在萌芽阶段。

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

从国民的社会角色、财富拥有以及消费的支付能力看,我国社会大致已经初步形成了富豪阶层、富裕阶层、小康阶层、温饱阶层、贫困阶层。从支付能力、对健康的需求、对健康的认知能力几个方面看,富豪阶层、富裕阶层的大部分,小康阶层的部分,温饱阶层的小部分都是当前健康管理服务的潜在需求者。

个体的健康问题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生命自然周期带来的健康问题,即成长、成熟、衰老过程引起的健康问题。外来侵害造成的健康问题。精神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情感问题等造成的心理失衡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引起的健康问题。对健康生活缺乏科学的认识、正确的知识引起的健康问题。

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良好的生活习惯,摆脱亚健康状态;帮助人们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导致慢性疾病与恶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概率;帮助个人建立降低疾病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健康管理目标,将是目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主要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开拓市场的过程。

根据对国际、国内健康消费市场的研究,中等以上发达国家,健康消费总量约为GDp的5%至10%之间(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近两年在5%以上),其中医疗性健康消费支出与非医疗性健康消费支出约各占50%。就北京的情况而言,2005年GDp达到了6814亿元人民币,北京本市居民年度健康消费支出每年应该在300亿元至600亿元人民币之间。根据北京市现有的医疗卫生消费状况,流动人口消费约占其50%,所以北京地区非医疗性健康市场潜在需求每年也应有200亿元至5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从我们国家现有的医疗体系建设看,我们只能说是建立了一个针对民众疾病发生后的应对系统和一个初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还缺乏一个包含着疾病管理、健康评估、亚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管理、营养管理、健康环境管理、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个人健康维护等等在内的、系统的、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如何将健康管理理念纳入到社区基层卫生管理之中,如何通过健康管理改善国民亚健康状态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如何通过健康管理降低国民大病、恶性疾病的发生率,如何通过健康信息管理把握国民的宏观健康状况,如何通过健康管理降低国民的医疗消费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健康管理与医疗体系的有机结合对我国来说将是一个体制与体系的创新。这个创新也蕴含着巨大的利益与商机。

市场的缺陷暗示着机会

由于亚健康概念尚未理清,就过早进入市场,受到炒作,给很多人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当前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存在着不少缺陷。1.健康管理理论框架没有形成,缺乏系统、权威的理论支持;2.健康消费理念与宣传混乱;3.健康评估、鉴定与管理没有国家标准;4.健康信息数据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5.健康评估、维护、管理技术装备、手段参差不齐;6.健康管理专属人才匮乏;7.健康教育与科技投入不足;8.健康服务缺乏系统性;9.健康服务机构良莠混杂;10.健康服务市场无序竞争;11.健康服务局部供应过剩;12.健康产品商业信誉有待提高;13.健康服务消费市场总体供应能力不够;14.没有健康管理权威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15.没有健康管理服务的大型品牌企业;16.保险业未成规模的进入这个市场,对个人的健康消费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支持等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为有识之士投资建设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个可借鉴的模型

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模型由一个平台、三大服务、七大模块构成:

一个平台:健康数据信息通讯技术管理与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平台。三大服务:健康监测与评估服务;健康支持与维护服务;健康会员增值服务。七大模块:1.健康登记注册模块;2.健康检测模块;3.健康评估模块;4.咨询与指导模块;5.疾病医疗与康复模块;6.亚健康调理与维护模块;7.健康保持与促进模块。

上述模块构成三大服务路径,形成封闭的健康管理服务循环,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健康服务的需求。

上述模型既可以以完整的形态存在,又可以以如下产业形态独立存在。1.健康检测与评估服务;2.医疗与康复服务;3.亚健康调理与维护;4.健康保持与促进;5.健康信息平台开发与运营管理;6.健康文化与教育;7.健康会员服务与增值服务。

以上每个产业形态都有巨大的投资空间。这些产业形态完整并连锁地建设可以形成互动、互补超大规模的产业群落。

由此可以看出,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医疗与医药产业、传统中医药产业、传统保健品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与教育培训、健康运动产业、旅游与休闲度假产业、餐饮服务业、房地产产业、会员服务类产业、保险业、尤其是人寿与健康类保险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或关联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的趋势

一般认为,健康管理服务业会显示出以下发展趋势:1.成为现在风靡国内的健康体检的升级版。健康体检服务是以疾病的检测、判别、鉴定标准为核心技术,以医院或独立的体检机构为载体,以发现健康问题、疾病预警和提出解决健康问题的建议为主要服务内容。这样的服务模式已经落后于市场的需求。产业升级的方向就是健康管理服务业。

2.与国际标准接轨。健康管理服务最早源于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的概念引入我国不足十年。我国在健康管理文化理念、健康评估技术、生命监护技术、健康维护技术、健康产品、服务模式、运行模式、服务范围上还与国际水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健康管理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与国际接轨。

3.与信息数据通讯技术实现互动与双赢。健康管理服务与其他服务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它对现代数据信息通讯技术的依赖度极高,甚至可以说没有现代数据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平台就无法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健康管理。所以健康管理的出现将为信息数据通讯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同时信息数据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将直接影响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成本以及服务规模等。

4.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医学以人为本的整体观高度契合。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与祖国传统医药文化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加以融合就可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理论框架体系”。这样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立在继承与创新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无疑将占据健康文化的领袖地位,具有其他任何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

5.将带动会员制服务市场的快速成长。健康管理就其服务属性而言是必须要通过会员制的方式提供服务的,就其服务内涵而言,更是其他会员制服务增值服务部分最佳的选择。优秀的健康管理机构将成为其他会员制服务机构争相结合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服务与市场的共享达到强强联合和稳定发展的目的。

产业投资的特点

专家认为,健康管理服务业的投资有如下特点:

1、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属于资源性产业,一方面要有长期稳定的会员,另一方面要有医疗保健的专家。

2、进入越早获利机会越多。

3、健康管理服务企业主要的积累是品牌和会员资源,无形资产比重高,企业良性运行越久远,企业无形资源含金量越大,企业适于长期运营。

4、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对周边行业带动效应显著,尤其对健康产品、医疗服务、会员服务、信息网络技术、运动休闲、房地产、保险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增值巨大;

投资风险

但是,健康管理服务业并非稳赚不赔的生意,也存在投资风险。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3

关键词: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82-02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新时期背景下,健康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人们才能更好的工作与学习。为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体检中心逐渐建立了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它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人们克服许多医学上的难题,解决人们在疾病预防中的一些困扰,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我院体检中心实施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实际情况,探讨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相关内容,现报道如下。

2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相关内容

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是新时期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它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人们克服许多医学上的难题,解决人们在疾病预防中的一些困扰,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包括一系列的内容,主要有健康知识教育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数字化体检服务、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个人疾病管理服务以及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等等。

2.1健康知识教育服务:认识疾病是个人防治疾病的重要举措,只有在充分认识疾病的基础上,个人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或者不良的行为,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知识教育服务为个人疾病的认识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体检中心健康知识教育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个人体检前、体检中以及体检后创设相关的健康知识咨询的服务平台,同时以传单、短信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大力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使人们能够充分的理解疾病,并自觉地采取行动去预防疾病[1]。

(2)在体检前,医院体检中心可以开设相关的健康知识的讲座,使人们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3)在体检后,医院体检中心应该对单位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相关的评估防治讲座,并解答相关的健康知识问题。

2.2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医院体检中心在体检工作中,应设置相关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使体检中心重要的健康档案得以永久的保存,为日后的体检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实施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服务,需要医学专家与健康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首先,医学专家应该采取相关的系统软件,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观察,并设置相关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若个人的健康状况出现不良的倾向,则可以及时地向系统软件发出预警,以便及时地进行对症治疗[2]。其次,健康管理人员应对个人动态电子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一些类似的疾病进行分类设置,使医学专家可以随时的解答患者相关的疑点、难点。医学专家在解答患者的疑点、难点时,可以选择电话与网络等形式,这样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地获取相关的医学指导,降低患者误诊、误服药以及误治的概率,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3]。

2.3数字化体检服务:健康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身体里隐藏的疾病,以便及时地治疗疾病,使患者身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同时健康体检还是患者获取重要健康信息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是医院体检中心实施健康管理的基础。数字化体检服务的开展具有以下几个作用:①可以降低患者体检的出错率。②可以提高医院体检中心的工作效率。③有助于患者体检报告的完善。④数字化体检服务可以自动地完成各项工作的统计处理,如成体检、疾病、财务以及项目等等。

2.4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指个人未患病预防模式,包括健康干预服务与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服务在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它是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最主要的目标,健康干预服务主要有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与慢性病的预防方法,其中包括整体控制原则、危险因素控制、整体控制计划、个性化饮食运动处方以及相关因素分析等等[4]。健康风险评估是医院体检中心健康干预的主要依据,主要研究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与致病危险因素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医院体检中心通常使用发病风险评估模型。

2.5个人疾病管理服务:个人疾病管理服务主要指个人已患慢性病控制模式,主要有疾病就医管理、整体防治指导以及状态预后评估等服务。疾病就医管理服务可以提醒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进行定期的疾病治疗。整体防治服务主要指对患者慢性病实施有效控制的指导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疾病饮食运动治疗以及预后分析等等[5]。预后评估服务主要研究患者出现重大慢性疾病或者出现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体系。

2.6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主要以个体健康管理为基础,又称为企业健康管理,即对企业人群健康状况实施相关的统计处理,设置企业相关的健康体检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服务计划以及健康干预计划,从整体上降低单位或者企业人群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单位或者企业人群的健康水平。企业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职员的身体素质,使企业职员的工作精力处于充沛的状态,减少企业职员因生病缺勤等造成的企业损失,提高企业职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企业的医疗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新时期,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是一切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为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体检中心逐渐建立了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它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们认识疾病与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内容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淑康,李士雪,罗司军.慢性病健康管理必要性的实证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0)

[2]马戈,王德斌,洪倩,刘鹏程,周楚,俞发明.中年人群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0(01)

[3]李光英.综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7)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4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医保支付

一、健康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种新的疾病干预模式,从疾病治疗向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事后康复的全过程管理转变,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鼓励医患双方主动采取疾病防控措施,从源头上遏制医疗费用增长。据估算,每投入1元用于健康管理,就可以节省约45元的医疗费用支出。这说明在健康管理方面投资可以起到良好的节约医疗费用的效果。同时,如果能够在基层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慢性病患者涌向大医院从而产生额外的检查及药品费用,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因此健康管理模式出现后,对医疗保险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许多保险机构都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并使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较晚,但从医保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健康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探索的方向。我国多地也已开展对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的探索:2006年,镇江市对参保人员实行规范的门诊慢性病管理,这是我国医疗保险开始关注健康管理的最早探索;2008年,青岛市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初级体检、健康教育、医药费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09年,北京市将“知己健康管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1年,太仓市医保部门支持配合人保健康公司,把“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理念引入了大病保险;2015年,天津市将符合规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上探索为我国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过我国医保介入健康管理的制度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二、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政策的引导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健康管理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2013年,《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为参保人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干预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医疗保险或健康保险作为医疗与健康服务资金供给的政策安排,相应的支付政策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二)符合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

自1998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医疗保险改革是我国医疗改革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保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背景下,创新完善医保管理制度成为下一阶段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任务。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以支付疾病住院治疗为主,如果医保基金支持健康管理服务,既可以盘活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又可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从世界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从单一的医疗保险发展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健康保险是医疗保险的必然趋势。因此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符合医疗保险改革的要求,可以促进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变革。

(三)满足群众现实的需求

积极对“未病”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是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对南京市某社区600名老年人的调查中,561名拥有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中有539人希望医保支付健康管理服务。在对上海市403名社区医务人员的调查中,认为相关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应该纳入医保的占502%。上海市闸北区是2011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地区,闸北区在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实施中医健康管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发现尚未与医保制度衔接不利于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及推广。因此,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是急切的现实需求。

三、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价值

在我国,“治未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治未病”不仅是我国中医学思想宝库的瑰宝,也是健康管理的具体实践。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提出:“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同时,中医“治未病”根据五脏调节、四时养生、体质调理的中医理论和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临床实践,在提高健康水平、避免疾病发生和减少疾病伤害等方面有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快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核心就是探索深化“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病防复”,这与现代健康管理“事前预防、事中治疗、事后康复”的做法完全一致。时至今日,国外仍然在对健康管理的技术进行探索,而我国传统医学中早已有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层面都是对健康管理学科的重要贡献。然而在制度层面,我国的健康管理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我国医疗保险对健康管理进行探索的时候,应当重视中医“治未病”这一宝贵财富,发挥理论和技术层面的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制度。

四、健康管理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思考

(一)医保支付应从社区健康管理服务起步

将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体系,应当从社区起步。这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健康管理的职能,是中医“治未病”的第一线。近年来,为了加强基层卫生力量,我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医疗条件和能力开展健康管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中就包含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方便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最关键的是,社区就诊便利、成本低廉,能够降低总体医疗费用支出,便于医保介入。因此应当将中医“治未病”项目列入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范围,并且由医疗保险提供保障,以便让社区居民享受中医“治未病”服务,同时又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二)利用个人账户支持健康管理服务

一直以来,我国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情况的监管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部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积累较多,存在与定点零售药店合谋违规使用个人账户的资金“购买”生活用品等情况,既造成了医保资金的流失,还无助于参保人员健康水平的提高。将中医“治未病”纳入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可以使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引导,引导参保人员将个人账户用于中医“治未病”服务,从而使参保者对自身健康负责,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从而能够最终起到节约医保基金的作用。同时也方便患者在康复阶段通过个人账户继续使用中医“治未病”服务,避免病情出现急剧恶化,同样也有利于患者和医保基金。

(三)采用参考价格法制定个人账户支付标准

在目前我国的医保管理制度中,为一个医疗项目制定支付标准之前,先要制定这个项目的价格。而对于中医“治未病”这种健康管理服务而言,其价格制定较为困难。为了避免陷入这一困境,可以借鉴德国的参考价格体系。参考价格体系原本含义是指在药理学或治疗学上具有相等作用的一些药品中,选择其中最低价或平均价作为参考标准,确定该价格作为该类药品的报销标准,如果患者所选用的药品价格超出了这个参考价格的标准,其差额将由患者支付。通过综合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项目的收益、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医保政策的导向等因素为中医“治未病”目制定相应的参考价格,作为支付标准。参考价格体系既能够支持参保人员享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又能控制支付成本,同时把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价格的形成交还给市场,而医保又可以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将按人头预付作为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方式

美国健康管理模式成功的基础在于按人头预付的补偿模式,这是因为按人头预付方式的激励机制与医疗体系的健康管理功能相吻合。一方面,人头预付方式可以激励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行为,促使医疗机构采用中医“治未病”等适宜、高效、廉价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无病时主动预防、小病时积极诊治、治愈后跟进康复,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在按人头预付的情况下,医疗机构能够获得的医保资金与在本机构注册的参保人员数量挂钩。为了吸引居民在本医疗机构登记注册,医疗机构会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提高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而不是推诿病人的方式降低成本,真正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因此医保统筹基金应当采用按人头预付的方式,促使医疗服务机构重视提供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并且运用各种手段来监管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确保服务的质量。

(五)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创新作用

健康管理原本是美国商业保险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增加利润而主动采用的方法,这客观上开启了医疗保险的新模式。相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除了控制成本以外,还有增加利润的要求,在这双重动力之下,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会积极采取健康管理措施,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敢于积极尝试,围绕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项目开发保险精算制度、核保制度、理赔制度和数据管理制度。而且,社会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往往受到法定规则的约束,而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则较为灵活。因此可以借助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对利润的追求,鼓励并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设计包含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产品。同时也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整合市场资源,与医疗机构合作或者直接开办中医“治未病”服务机构,提高健康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从而能够形成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涛,袁伦渠美国医保管理模式――健康管理[J][Jp]中国劳动,2012(11)

[2]刘伟,陆晓农,王秀瑛等医保经费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

[3]王波,韩春丽,张D在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中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途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3)[ZK)]

[4]许晴,邬建萍健康管理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6(29)

[5]沈焕根加强健康管理服务放大医保功能效应――江苏省太仓市实践大病保险制度的启示[J]中国保险,2014(2)

[6]江莉莉,巢健茜,刘恒等老年人健康管理引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体系初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5

1.1设计思路

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顺序、选择、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使程序的静态形式与动态执行流程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1.2技术关键与开发语言

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选择pHp作为开发语言;底层使用LinUX系统来支持weB服务容器;中间层使用JaVa来开发,使用JaVa开发对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系统的运行速度有比效大的提升;客户端会话层使用JSp和JStL来表示,因为JSp和JStL能做最佳结合;数据库方面使用oRaCLe来存储数据,这样极大方便对象oLD的开发;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系统的开发全方位考虑了速度、性能、安全、方便、成熟等技术角度。

1.3遵循的标准

全面支持HtmL4.0标准,并对运行平台和工作站软件升级提供支持;符合iHe流程框架设计;基于jdk1.5.0api,使用GB8566-88、GB50440-2007规范;系统基于用户现有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架构;SSH对系统进行远程管理和远程维护。

1.4系统特点

系统具有跨平台特性,可以运行于Linux、FreeBSD、openBSD、SolarisUnix、aiX、Darwin、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支持多种主流与非主流的数据库,并具有安全性、可扩展、可移植、可伸缩性、执行数度快等特点。

2结果

平台采用LinUX系统的运行环境和JaVa+oRaCLe+StRUtS的开发框架,搭建一个包括社区双向转诊、复查提醒、健康咨询、健康指导、个人健康档案、专家预约、会员活动、健康刊物、短信平台、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的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各模块功能如下:

2.1社区双向转诊

社区通过转出平台提交需要转出的病人信息,系统接收到转出数据后通知转入的医院,让对方及时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当接收单位为患者完成诊疗服务后可通过转诊平台将患者诊治经过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等数据上传给社区,方便社区医生开展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同时,管理系统可查询大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转诊情况及回转情况,对工作量进行统计,实现对双向转诊工作的动态监管,可实现的功能包括新增转诊信息、查看和确认转诊记录、填写和管理就诊详细信息等。

2.2复查提醒

患者就诊完毕或病愈后,需要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以确定病情的恢复情况,系统会根据患者的健康电子档案的设置,定期对复查的记录进行追踪,当系统智能查询到近期有需要复查的患者后,可自动发送短信或通过邮件等方式提醒患者,提醒信息包括复查时间、复查信息摘要等。管理人员可以查询到历史复查提醒并可以定制复查提醒信息、复查提醒对象、复查提醒方式等。通过对患者复查的人性化提醒,既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又提高了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地位。

2.3健康咨询

系统通过建立强大的疾病数据库和医学咨询数据库,对会员提出的问题能建立起快速的反应机制,及时、准确、详细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医学咨询。当涉及到个性化的医学咨询或从转发中心提交的需要医护人员或专家协助回复时,系统将会把问题发送给专家或指定的医护人员。同时系统将会把问答存储到问题数据库中并关联到答案库中,当系统以后遇到患者提问时,平台自动先从问题库中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不到答案时,才会提交转发中心将问题转发到专家或医护人员。

2.4健康档案

会员登录后,系统会引导会员建立自主式的健康档案,在家居护理时主动把各项医学实用数据及身体体征记录下来。医院通过管理平台,可以将会员的健康报告数据上传到网络上,大大缩短了各种报告的输出时间。会员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体检结果和个人健康资料,以此建立长期的健康档案同时,系统将定期根据会员的健康档案,提供健康评估功能,自动生成健康小结和综述建议,全面、科学、系统地得出健康评估参考报告。另外,系统通过健康档案库也可以提供区域性数据挖掘,分析出区域性健康评估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5健康指导

系统根据会员的健康档案,制定服务标准,平台根据会员的病种、年龄、家族史等条件进行分类,对每一类会员定期发放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发放内容包含各项慢性疾病日常保健及居家康复的饮食、运动、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指导。针对个人的体检结果及工作生活特点设计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体育锻炼、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疾病预防、既往病史、亚健康诊治、健康保险等。

2.6专家预约

在会员健康状态出现问题时,引导并协助会员联系到合适的医疗专家或主诊医生,并与医生预约就诊、复诊时间。

2.7会员活动

根据疾病分类定期邀请专家与会员进行面对面的网络交流活动,会员可以把自己想问的问题在线咨询专家,专家在线解答会员的疑问,系统会自动整理好活动内容(详细的文字材料或流畅的视频材料)分享到活动平台中,会员也可以到活动中心浏览历史会员活动的内容,同时提供在线点播和下载功能,平台通过会员活动中心为会员普及疾病知识的同时,提高会员的健康、保健意识。

2.8健康刊物

患者可通过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定期阅读科普类健康杂志。

2.9短信平台

通过与移动、联通公司合作开发的短信平台,医院可通过短信平台直接将健康服务信息编辑成短信发送到会员手机上,会员也可通过手机与医院或专家进行沟通及交流。对于不方便使用互联网的会员来说,上述的医学咨询、康复指导、会员活动及信息通知等服务就可以通过短信管理平台来完成。短信平台与网络平台将会无缝对接,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收到手机或短信平台发来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此平台对发送历史、接收历史进行查询,对操作进行个性化设置。

2.10系统管理

2.10.1用户权限管理。

包括对操作用户信息进行管理维护;设置操作用户的操作权限;角色管理:管理维护角色信息,包括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角色权限设置:给角色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即给角色授权;用户信息管理:后台操作用户信息管理,包括新增、修改、删除、锁定、解锁等操作;用户角色分配:给用户分配角色,授予角色对应的操作权限。

2.10.2会员管理。

包括管理维护会员资料信息;会员信息管理:会员信息的新增、修改、查询、禁用、启用等操作;会员信息导入:通过采用固定的excel模板格式,批量导入会员信息。2.10.3系统管理。包括服务项目设置、系统日志管理。

3展望

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构建是为医疗机构和患者群体提供方便的网络医疗服务空间,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健康服务。同时,通过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改变国内目前传统的诊疗、健康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的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健康服务从线下搬到网络上,节约了医务工作者的时间,又降低了患者的服务成本。通过出院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临床医生对患者提供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加强了出院后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势必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依赖,提高了忠诚度,强化了医院的品牌效应,同时良好的服务手段为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赢得发展的契机。目前,国际上推进健康服务的目的在于通过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医院与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及其他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保险等相关服务与管理机构间的无缝信息连接和协同作业,建立面向服务对象的一体化高效保健、转诊和服务体系。国际it厂商纷纷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个人健康档案(personalHealthRecord,pHR)的医疗专家系统,如Googlehealth平台提供了由用户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用户自由选择的第三方应用。微软的Healthvault网络平台针对医生和患者两类用户,提供了保持身材、减肥、管理血压、管理家人健康和紧急救援等5项服务,并允许用户同时监控、管理家人健康信息,以B2C方式提供可选择的第三方在线工具连接。Dossia是由美国一些公司(at&t,wal-mart,intel等)筹资建立的个人健康在线服务平台,重点关注员工医保服务和结算系统。HardikernR探讨公众参与电子健康的影响因素,有英特网的健康信息、顾客订制的健康在线信息、在线支持服务、电话服务4类电子健康服务。这些服务的公众参与影响因素为:特征用户的特点、技术、电子健康服务内容、社会诸方面的使用、在使用的电子健康服务质量。mahmudn报道大型医院由于人员短缺或者床位不足,病人无法住院或者无法进行出院后的随访和健康干预,移动健康干预可以提供高效的解决办法。

4结语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6

关键词: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1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逐步改善,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等国计民生政策上担负着重要职责,妇幼保健机构要满足妇女儿童长期、连续管理和健康追踪指导服务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平台建设必不可少。既往妇幼保健服务不具备健全的县、乡、村三级信息适时传输、互通共享能力,依靠单一手段进行信息沟通、手工抄报转送,受地域、交通、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因素限制,系统保健率、信息漏报率、统计正确率不能得到保障,保健服务质量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监督,甚至不具备深入监督管理的能力或监督管理措施无法落实,造成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低下,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的认知度低、信赖度差、依从性不足,限制了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妇幼保健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适时引入,互联网平台的快速传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改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现状,打破桎梏,寻求发展,郏县妇幼保健院自主规划建设了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应用可实现妇女儿童保健建册登记、孕期健康检查、高危登记管理跟踪、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儿管理等工作的全程电子化和自动化[1],使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上传、存储、分析、反馈和评估功能得到共享,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有力的工具。同时,该系统也是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规范妇幼保健专业技术和信息报告行为的重要手段,并且逐步完善对国家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管理功能。

2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规划和功能设计

2.1建设背景

根据国务院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手段,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信息服务。

2.2建设定位

郏县妇幼保健院按照国家信息标准开发建设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着眼全局,纵向涵盖县、乡、村三级保健服务网络,横向跨越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2],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为目的,以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

2.3具体做法

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及流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系统软件。

2.4建设内容

本系统通过建立妇幼信息平台,架设以免费婚检、妇女保健登记、孕期健康检查、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时服务、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保健登记、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登记管理跟踪等为链接的系统化信息网络[1],及时将各项服务信息进行收集、传输、整理、分析、反馈、统计,实现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方便随时查询,准确掌握县、乡(镇)、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情况,规范服务技术,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提高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2.5功能设计

实现每个医生可以通过办公电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入妇幼信息平台个人操作账号,将各个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随时随地录入系统中进行存储、传输、分析,以便共享使用[3]。最大程度地满足乡村医生手持移动终端记录每次服务的便捷需求,极大改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监督指导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对各种高危数据和健康评估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提取的功能,对异常数据能够进行实时提醒,杜绝医生因个人失误造成服务数据的失真,避免纸质媒介登记操作可能造成的疏漏,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3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业务方面

3.1.1婚前保健管理:从免费婚前健康体检开始,将体检对象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录入婚检信息管理子系统中,通过子系统自动分类过滤,将相关疾病的信息转送给围产保健子系统及其他临床治疗子系统,接到信息的子系统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个案追踪随访,并提供婚后、孕前保健知识及叶酸补服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延伸服务和健康指导。3.1.2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包括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孕产妇保健体检至少有5次以上电子信息记录)、高危妊娠专案管理、住院分娩、产后访视、产后42天检查等。围产保健医生把保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每次体检的详情录入围产保健信息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根据下次预约检查日期提前3天向服务对象自动发送体检时间和体检项目手机短信,开通健康体检提醒服务,此项功能替代了专人负责查找保健手册电话预约随访的工作,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保健就诊人次,为保健项目辅助检查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宣教指导空间。同时系统具有的高危、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孕产妇的筛查更为全面、彻底,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产科医生进入产时服务信息管理子系统中,根据孕周自动筛选服务对象,开展产前宣教指导、电话预约服务,提高保健对象的住院分娩率,及时发现产科并发症,降低产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妇住院后,产科医生可提取服务对象的系统围产保健信息转入住院子系统中,接诊医生通过查询服务对象围产保健的详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产妇孕期的相关情况,更加系统、全面掌握产妇生理和病理表现。产妇分娩时,产房医生将分娩信息及时补充到产时服务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按照设定的产后体检日期(包括产后7、28、42天)提前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有效提高了产后体检率,降低了产褥期发病率。3.1.3儿童保健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包括新生儿42天健康检查、“四二一”体检、体弱儿专案管理等。儿保医生在儿童保健子系统中可自动筛选新生儿信息,根据出生日期分段,开展相适应的新生儿保健项目服务手机短信预约,参加儿童保健服务的对象,通过儿童保健信息的补充和完善,建立电子化儿童保健档案,系统根据年龄段自动分类筛选服务对象的服务项目,提前1周发送手机短信预约提醒服务,便于儿童家长及时安排儿童体检事宜,深入了解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意义及参加系统保健的必要性,提高了0~6岁儿保建卡率和系统保健率。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儿、体弱儿的筛查更为及时,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有效控制了高危儿、体弱儿的发病率。

3.2管理方面

3.2.1实现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相融合:郏县妇幼保健院把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与基本公共卫生其他项目模块进行功能融合,该系统就成为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它能够分类抓取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宏观调控数据,使各类服务项目的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更为方便、快捷和准确,信息报送、传输更为及时。3.2.2简化了绩效管理与考核流程: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兼容整合,即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实现了全区域内各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一体化管理。管理人员只要通过计算机妇幼信息平台加强对每个服务项目的随访和质控,就能随时准确掌握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工作,哪些项目做没做,做多少;甚至每个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每个阶段的服务详情,到最终每个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依据项目工作的权重分值,应拨多少公共卫生经费等都一目了然,绩效考核既轻松又科学。既往卫生局组织考核组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的人工查询传统方式,得以直接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计、核算、管理,考核单位只要对发现的问题定期监督指导,必要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培训,既节约了考核时的大量人力、物力,又减轻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迎检负担。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到日常工作和如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上去。3.2.3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科学制定决策方案提供了依据保障:该系统的应用实施,不仅实现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还全面提高了行政管理机构对全县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数量和质量的监管能力,用计算机程序替代人工操作,减化了繁琐的工作流程,使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透明化、人性化,也使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更加充分和科学。在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也可建立自己的绩效考核账号,详细了解每个业务科室及每个工作人员的每项服务的数量及质量合格情况,方便了建立科学的绩效核算方案,更加公平、公正对科室及员工进行绩效管理,最大化的创造服务效益。

4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成效

4.1妇幼保健工作明显改善

2013年9月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建设,2014年1月系统初步建成,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实验性应用使用,4月,系统在郏县冢头镇、安良镇、白庙乡、王集乡卫生院试点推广应用,8月,郏县14个乡镇卫生院及367所村卫生室全部普及使用。使用后,郏县的孕产妇和儿童建卡管理率分别达到97.87%和96.31%,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2.79/10万和6.61‰,住院分娩率达99.9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检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目标完成率10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1%;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室的业务也得到进一步发展,2014年围产保健和儿童保健科门诊人次比上年分别增加35.22%和39.91%。

4.2服务时效性提高

县、乡、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功能权限,随时掌握辖区保健对象的管理动态。

4.3节约了人力资源

各级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按服务规范要求频次,合理安排预约时间,自动准时向保健对象发送产前体检通知短信(包括健康知识讲座短信提醒),精简人力的同时使保健对象更加清楚明白每次保健的内容及意义,提高保健对象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

4.4实现了全县妇幼信息共享

从婚检对象的第一次基本信息录入,到孕期的每一次健康体检,再到产时分娩记录、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0~6岁儿童健康体检,信息自动衔接,并在子系统中转输收集,各乡镇卫生院实现户籍所在地保健对象的信息共享,县妇幼保健院实现全县妇幼保健对象的信息统筹管理与查询,有效提高了全县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5满足了群众需求

利用简单方便的短信提醒服务,给群众带去适时的健康关爱及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使群众感受到妇幼保健服务就在身边,通过增加沟通频率,使群众的服务信赖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妇幼保健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5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5.1构建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信息化网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县、乡、村三级应用,通过乡镇卫生院将孕产期健康体检信息补充完善,能够实现全县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的全覆盖;同时,乡镇卫生院短信预约服务提醒,能够提高保健系统管理率,控制高危发生率;每位保健对象的体检信息县域内通畅运转,便于接诊医生对保健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控制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还能杜绝重复检查现象发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5.2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部分信息的即时录入、即时上传

基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有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功能,乡镇卫生院妇幼医生通过具备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村卫生室访视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均可根据系统提示检查项目将产妇、新生儿访视信息现场传送至妇幼保健管理系统中,减少了再次录入环节,有效提高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和产后访视率。

5.3信息统计功能完善

改变既往纸质报表人工统计报抄送的落后方法,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能全面分析保健对象的详细情况(按病种、地址和年龄分析等)、接诊医生(各个医生)的工作情况(日工作量、管理病人情况)、辅助检查项目开展情况(数量、收入等),方便了绩效考核统计,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全面、协调发展,合理调配起到科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5.4实现全县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信息化、智能化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数字化、网络化的办公环境,全方位提高了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应用平台、移动办公等先进技术,使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适应了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打破了传统人工模式的制约,促进了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大步跨越。

作者:王江定张晓科任改荣朱彩娟单位:河南省郏县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姜璐璐.淮安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2680.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7

【关键词】飞行人员;健康;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oundthebasiccontent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methodsBasedonouraviationhealthpracticeexperienceandrelevantarticles,thispaperintroducedtheconceptionandprinciple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analyzedthepresentstatus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inourarmy,andexpoundedthemainmode,technologyandimplementationstep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Resultstheessentialelements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includedprocessmanagement,statusmanagement,riskmanagementandobjectivemanagement.theprinciple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includedsystematicandlevelprinciple,informationfeedbackprinciple,individualprinciple,andsocializationandaccessibilityprinciple,aswellaseffectivityandcontinuityprinciple.atpresent,theresearchontheoryandtechnologyofhealthmanagementinourarmywererelativelybackward;theservicepatternwassimple;themethodwasbehindhandandthenewservicesystemandoperationmodelofhealthmanagement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ofhadnotbeenestablished.inthreemodessuchastheory,technologyandservice,informationmanagementofpersonalhealth,assessmentofhealthandchronicdiseaserisk,andhealthplanandimprovedinstructionofflyingpersonnelwereimplementedbyhealthdetectionandmonitoringtechnique,healthassessmentandillnessriskearlywarningtechniqueandhealthinformationtechnique.Conclusionitisimportanttoimprovehealthmanagementlevelforpromotinghealthandextendingworkinglifetimeofflyingpersonnel,andincreasingcombatpowerofairunit.

【Keywords】Flyingpersonnel;Health;management

飞行人员是特殊的健康群体,对他们的健康进行系统决策和管理,可以促进飞行人员群体和个体健康,提高健康生活质量,提升航空作业能力,达到延长飞行工作年限、提高航空兵部队战斗力水平的目的。

1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1.1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概念[1]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是按照现代健康理念与医学模式要求,采用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和经验,结合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手段,调动各部门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对飞行人员群体和个体的身心负荷状态、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警和跟踪管理,以达到维护、巩固、促进飞行人员群体和个体健康,提高健康生活质量,提升航空作业能力,延长飞行工作年限的目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包括以下要素。

1.1.1过程管理对飞行人员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和风险进行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管理。

1.1.2状态管理对飞行人员个体身心负荷状态和专项素质能力实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管理。

1.1.3风险管理对慢病高危飞行人员或亚临床飞行人员的致病危险因子进行跟踪监测及干预管理。

1.1.4目标管理针对不同健康风险因子及风险度分级,如飞行人员在飞行中受到低气压和加速度、缺氧、高低温、噪声、震动、座舱有害气体、长时间飞行、仪器辐射、狭窄封闭的环境等不良健康风险因子的影响,实施综合干预及目标管理。

1.2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原则[1-2]

1.2.1系统、层次原则由行人员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是多因子、多层次、多结构互相交织,多功能综合协调,众多子系统互生、互克、互转、互为复合对称,不仅结构、生理有不同的层次和系统,而且还时刻与外环境及航空作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因此对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必须有整体观念,要进行系统决策,注意系统、层次差别的原则。系统、层次原则在战略上要求决策人员、医务工作者对飞行人员健康管理进行总体设计,统筹安排,作出最佳决策。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系统决策在战术上要求决策人员、医务工作者进行健康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全面综合的信息选择、谨慎冷静的方案确定、大刀阔斧的果断行动、快速准确的信息反馈、细密周到的监督控制,从而确保飞行人员健康。

系统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在时间上强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要求统观飞行人员的过去、现在及将来;要求统观装备的发展,如我军飞机及装备已由第一代、第二代战斗机向第三代、第四代高性能战斗机发展变化;空战战场的跨度和装备负荷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统观军队由单一的军兵种向诸兵种联勤作战系统模式的改革,军队的组成和编制也发生了改变,减少了数量、提高了质量,建立高度机动部队,发展特勤部队、数字化部队、航天部队等;要求统观战争观念的更新,目前已出现了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以高新技术武器部分取代核武器战略、地区防务战略、从地区性迅速发展至全球性的反恐怖主义战略等变化格局;战争形态已改变为大纵深立体战,陆、海、空、天、电磁一体化战争,信息战。

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在空间上强调状态中的普遍联系,要求分析航空内外环境和纵横联系。要求航卫工作者历史地、全面地对待飞行人员,把飞行人员看成一个特定的时空系统,在全面了解他们过去和现在的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做好健康管理的全面系统决策。从内环境看,飞行人员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自稳系统;从外环境看,飞行人员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实体,是处于人-环境、人-机及人-人界面的实体,是含有一定物质、能量和力场、磁场的空间;从内外环境的关系看,飞行人员是一个耗散结构,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克服混乱维持稳定。因此,在对飞行人员进行健康管理系统决策时必须重视每个飞行人员的背景条件,如要重视社会环境(包括家庭、人事关系等)、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外环境因素、所操纵的机种、机型、飞行小时、职务及至每次任务的具体数据和参数等方面因素,才能制定出全面优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1.2.2个性化的原则健康管理需要技术和服务的完美结合,要实现和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的需求。只有充分调动飞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各级组织和航卫工作者的作用,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才能使健康管理有效进行。必须增强飞行人员的自我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才能达到提升航空作业能力、促进健康的目的。

1.2.3社会化和可及性原则在健康管理过程中,由于健康管理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机关和首长的支持,各系统共同参与和协作,走进部队、走近飞行人员的家庭和个人的生活。通过板报、编发健康教育手册、手机短信、局域网等途径,保证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交流通畅,以取得最大效益,达到维护、增强飞行人员健康的目的。

1.2.4有效性、连续性原则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是在有限的健康资源、经费和条件下,通过周密的计划、精心的组织与认真细致的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追踪健康状况、提供健康预警、及时更新健康档案等服务,以使在维护、巩固、增进飞行人员健康上取得有效、连续的效果。

2飞行人员健康管理主要模式与技术

2.1理论模式健康管理的理论模式主要有四点要素:一是生命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必须经历健康态―亚健康态―亚临床态―临床疾病态4个过程,而健康管理就是要研究生命全过程中的健康风险与管理控制问题。因此,它是一项系统管理、过程管理的工程,其目的是维护健康状态,改善亚健康状态,诊治亚临床和临床疾病态,是使健康的飞行人员人群基数增大,亚健康向健康状态转化,使亚临床状态得到早期有效治疗,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亚临床向疾病临床期的转化风险,从而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二是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处于不同慢病危险分层下的亚健康及亚临床飞行人员,医疗管理的重点是临床患者和生命终末期患者及严重伤残者,医疗管理多采用药物(或手术)为主的医疗手段,而健康管理则主要采用非药物结合干预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手段;三是健康管理强调的是状态、风险、过程及目标管理,向管理要效果,而医疗管理则更强调药物、手术或器械为主的疾病分期治疗或阶段控制,是从医疗求效益;四是健康管理更强调个人主动性的自我管理及飞行人员群体、家庭的健康促进作用,而医疗管理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生命控制管理。

2.2技术模式健康管理技术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健康管理技术模式是一个可变模式,因时、因人、因地、因航空作业环境条件可以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实践与模板;二是技术模式主要有健康管理的采集和注册、健康信息的分析评估与管理、健康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健康风险的跟踪干预与医疗决策服务,以及健康风险管理评定的反馈与循环管理;三是技术模式强调信息采集客观、全面、准确、可信,健康评估科学、可靠,健康风险分层和健康等级划分有依据,健康走向预测、预警有循证医学支持。特别是健康解决方案针对性强、个体化程度高、可持续性好,并有很好的实践顺从性。健康信息管理体现管理者(专家与技术服务)的全程管控和被管理者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四是调动飞行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践健康管理模式的关键,也是整个技术模式的核心所在,要求健康管理者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服务调动飞行人员的自我健康风险管理与自我保健意识。飞行人员要主动参与并与管理者形成合力,以取得健康管理的最佳效果。

2.3服务模式依据健康管理内涵和理论体系及技术模式的要求,制定出体现健康管理技术模式的主要原则和流程规范,以满足飞行人员健康需求来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因此服务模式是理论模式的实践化,是技术模式的具体化。解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有4个方面必须强调:一是必须满足健康管理实践模式的三大环节要求,即了解飞行人员的健康(健康检测与监测)、管理飞行人员的健康(健康评估与干预方案)、改善或促进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实施与信息追踪);二是必须体现针对飞行人员个体、家庭和群体不同需求层面的解决方案及具体内容要求;三是必须体现飞行人员群体和要求的针对性措施。如健康飞行人员的重点应是健康状态的维护与管理,亚健康飞行人员则主要是健康改善和促进管理,亚临床飞行人员主要是临件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慢性早期或康复期飞行人员则主要是综合干预与治疗达标管理;四是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性别、部别、机种、职务、家庭、生活方式、习惯等,制定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使服务模式多样化、规范化和具体化。

2.4健康管理的主要技术

2.4.1健康状态的检测与监测技术

2.4.1.1健康检测技术主要有生理信号检测技术,心理健康测量技术(心理Ct),身心负荷状态检测技术(生理心理综合测评技术),健康风险因子检测评估技术(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不良心理因子等),社会适应性测评技术,传统中医健康辨识技术(望、闻、问、切等),检测结果科学有效性评判技术(重复性、有效性验证),数字化健康在健康检测中的应用,亚健康检测技术。

2.4.1.2健康监测技术主要有便携式健康监测技术,可穿戴式健康监测技术,信息化健康监测技术,健康检测与监测技术整合一体化健康信息采集系统,亚健康状态监测技术,健康风险因子监测跟踪技术[1]。

2.4.2健康评估与疾病风险预测、预警技术健康评估技术及指标体系(用于当前状态的分析与评价),健康预测技术及指标体系(用于健康未来走向的预测),健康预警技术及指标体系(用于健康风险的分层警示),亚健康综合评测技术及指标体系(用于亚健康状态的分析与测评),传统中医在三级健康评价系统中的应用。

2.4.3健康信息技术(Hit)健康信息技术包括健康信息采集技术,健康信息的挖取、挖潜与评估技术,健康信息传媒,健康信息库与网络化服务技术及健康评估软件等。常用健康信息的服务载体:随身病情卡(急救卡)、健康信息卡、电子病历及档案、家庭数字化健康管理单元、群体健康信息管理“港”、“站”[3]。

3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方面。

3.1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以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行人员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主要包括:①网络安全的信息化管理。②标准的信息管理格式。③永久的个人电子病历及健康管理账户。

3.2个人健康与慢病危险性评估当完成飞行人员健康信息收集后,通过疾病危险性评价模式分析计算,得出按病种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健康管理者及飞行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患病的危险性。第一步: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第二步: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就是遵照上述的步骤不断循环,解决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实现走上健康之路的目的。

3.3健康计划及改善的指导一旦明确了患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布,健康管理服务即可通过飞行人员个体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由于每位飞行人员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会针对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体化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4-5]。

此外,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作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飞行部队提供飞行人员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孙涛,王天芳,武留信.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7-167.

[2]张荣健,李爱民.空勤人员健康教育的系统决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347-348.

[3]张作明.航空航天临床医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1-12.

[4]张荣健,孟繁忠.健康教育是预防航空病的保证[J].中国健康教育,1995,11(4):21-22.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8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着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9

关键词: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5―0025―02

健康管理的概念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国保险业首先提出的。美国健康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识别那些很快就要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人,因而可以对他们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利用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本研究通过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居民需求,兼顾科学性及可及性,提出了一些对策,现报道如下。

1

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项目知晓率及开展程度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促进、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功能知晓率低。社区功能项目开展程度低,且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治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的开展程度相对较低,居民普遍反映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这充分说明我国现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覆盖的服务项目不全面,还有欠缺。

1.2健康档案利用率低健康档案是健康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为社区医生提供完整、系统的居民健康状况数据,是社区医生掌握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社区卫生管理的重要前提。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研究社区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了解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并且有助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卫生部门确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于健康管理意义重大,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来建立和维护。很多地区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都建立了相应的健康档案,建档率100.0%,但建档之后的利用率并不高,只有47.3%,同时,当初花费了时间和人力建立的档案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致使档案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

1.3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度低健康管理在我国刚刚起步,尽管相应的制度已经建立,但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不能完全执行的情况。(1)政府资金支持不够、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对健康管理的投入很重要。国家政策鼓励社区进行健康管理,但是是政府投入比例相对较低,数量上达不到规定的嵫求,从而导致社区开展工作缓慢。(2)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关于健康管理的涵义、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健康档案的使用等相关健康管理知识的知晓率低,同时,在一些诸如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综合疾病防治及健康检查方法和基本操作规范等方面上,工作开展仍不到位。(3)健康管理评价开展程度低。健康管理评价是个体化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综合个人行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渚多因素进行前瞻性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包括对疾病治疗的过程、诊疗技术的使用、医疗费用、药物使用状况及健康教育状况的评价等内容。在以上提到的各类评价项目中,医疗费用、药物使用状况及健康教育状况的评价未全面开展,而针对已开展的项目,也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总体开展程度低。

2 对策

2.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知晓率,引导广大居民认可、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率和群众满意度。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主动深入社区、家庭,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居民为重点,提供主动、连续、人性化的综合服务,提高服务项目的开展程度。

2.2规范健康档案及提高使用率建立健康档案是进行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进一步明确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及特征,并对其进行监控,技时发现其规律和变化趋势,可以为评价健康管理的效果收集资料,提供依据。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健康调查,建立完整的、动态的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同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也对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从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和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篇10

健康量化管理服务模式的过程是通过健康信息收集,早期发现健康危险因素;健康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干预,通过规范化的服务和个体化的督导,使健康计划变成服务对象的实际行动。核心是“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1],应用能量监测仪和饮食运动管理软件技术,对参与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合理用药,体现健康促进的诊疗管理服务模式。它贯彻了战略前移、健康促进、引导自我管理的方针,让管理对象知道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知道怎么活动、活动多少时间,实现知行果的循环,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健康、减少疾病,同时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就医成本的目的。能量平衡量化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在苏州已经逐步开展,部分社区的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现状分析

慢性病严重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健康,而这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巨大。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必须要采取措施立即行动起来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基于大量的防治实践,专家们锁定慢性病防治的关键点是“3个环节”和“3个人群”。“3个环节”即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管理;“3个人群”即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2]。这也是目前开展健康量化管理的背景、途径和目的。

1.1年龄与性别分布

2008年1―6月,在社区慢性病量化管理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大致相等。随着年龄的增加,患有慢性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21~60岁人群所占比例为42.76%,60岁以上的人群所占比例为57.24%(表1)。

表1苏州部分社区参加量化管理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

1.2病种分布

病种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表2)。

表2苏州部分社区参加量化管理人群的病种分布

2存在问题

2.1缺少与健康管理模式相配套的卫生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

健康管理模式已经推出了好几年,但一直没能真正运用,主要原因一是这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没有被列为治疗项目不能收费,还要社区自身投资买仪器,用仪器,卫生机构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病人对参与管理之后所产生的检查费用支出亦不情愿,病人的积极性也不高。

2.2社区居民预防意识不强

居民中存在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膳食不合理、缺少体育运动等,同时对慢性病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防范措施,习惯患病后到大医院找医生,不信任社区医生,愿意花钱“买药”,不情愿花钱“买健康”。社区医生被动找病人,求病人,等病人上门。大部分居民认为社区医疗还是诊断和治疗,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的特色。

2.3财政经费和人才不足

目前实行的差额拨款制度经常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转显得捉襟见肘,用于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经费就更加力不从心。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上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水平较低,特别是全科医生存在不小的差距,而健康管理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培训,但是这类人才还是相对匮乏,也缺少把人才引进社区、留在社区、为老百姓服务的机制。

3对策

3.1制定有利于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政策和法规

由于健康管理是一项预防性、全局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应当引起政府重视,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行政力量干预和支持才能推进和规范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目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始终定位于医疗,致使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服务等功能严重弱化,实施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各级管理者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明确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定位于以预防保健为主的综合,以维护居民的健康为服务宗旨,落实社区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六位一体”的基本职能,使得社区预防保健功能深入人心。

3.2创新医保费用管理模式

尽快研究医保制度的转型,从目前所实行的事后支付医疗费用的单病医疗保险发展到防治结合健康保险[3]。尚未患病和亚健康的人把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鼓励患者对病因进行治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个人账户内专有资金用于健康管理,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相应的减少医疗费用。这样就解决了健康保险制度促进健康管理的普及,健康管理帮助化解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问题,使医疗卫生重点从医院下移到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从2005年5月开始,在城八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知己健康管理服务的试点工作,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1252名患者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北京市政府明确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纳入公共卫生范畴,由政府“埋单”,这样就推动了这种新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更快地发展,保护了居民的健康,也使有限的社保基金发挥更好的效益成为可能。

3.3社区加强宣传教育功能

以多种形式(如多媒体、印制宣传资料、个人经验座谈会等)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动员、宣传、组织和培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水平。帮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疾病因果观和健康理念,引导居民在医疗消费上从被动付费治病转向主动增加健康投资,使个人和家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筛查工作,提高慢性病发现率,对筛查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居民健康管理档案,利用管理软件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评估管理效果。不让一个病人“漏网”,并且锁定高危人群,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社区在不断完善自身卫生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人才建设。

由于慢性病防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而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种种困难,遇到了层层阻力。而在目前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加,人民健康意识逐步增强的有利形势下,我们除了要积极采取合适的对策外,还应制定合理的战略措施,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逐步完善。可按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服务需要,实行健康分类管理。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对社区大部分居民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为主,逐步让其接受健康管理的理念和特点,主动参与进来。对健康意识较高的群众如高校教师、退休干部、公务员等,可率先实行健康量化管理,达到以点带面,重点人群带动非重点人群,少数人群带动大多数人群的效果,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由于健康管理在我国还在起步阶段,关于健康管理的系统理论和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总之,作为慢性病防治工作者,如何结合国家卫生政策,根据本地区人口学和疾病谱特点,使社区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模式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4参考文献

[1]王烨源,陈建勋,王汉亮,等.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的《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23-127.

[2]张璐,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