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监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35:27

电磁辐射监测篇1

关键词:环境污染电磁辐射电磁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69-01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等各种高科技电气设备的增加,各种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卫星导航、电台、手机等的应用进入到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辐射方面的污染,长期使用这些设备会造成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带来很多问题,因此,电磁辐射已经成为当今的四大公害之一。

1电磁环境及电磁辐射源

所谓电磁环境是指在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电磁设备的总和,这些设备的总和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静态和动态两个基本的特征。[1]这种电磁辐射主要是由于不同电波之间的联系造成的。当电波的赫兹增大的时候,电磁波就会通过空气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会对健康十分不利。一般来说,电磁辐射有两种,自然的电磁辐射主要是指自然界中的污染,比如闪电、火山等,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广大的用电地区,对其造成干扰,在我国就有被雷击的现象发生的事故。而人为的因素主要是指生活中的一些先进的电气设备,比如广播电视台、手机信号塔等,这些无线设备发出的电波会给生活带来困扰,甚至对当地的饮水带来危险,因此做好电磁环境的处理工作,抵制电磁辐射,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关注的关键。

1.1电力系统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进入千家万户,而由于电荷作用的影响,电网的发展速度也很快,高压电路和一些无线的电磁波日益增多,这些增多的电气设备直接造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成为了电磁辐射环境,在生活的时候,会给临近地区产生严重的影响。

1.2广播、电视发射系统

我们周围的广播和电视信号系统是主要的电磁辐射来源,为了生活的方便,这些大型的无线设备多建立在城市之中,在居民区形成很强的磁场,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1.3移动通信系统

手机的普遍使用带来了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而这种移动通信基站是一个很强的辐射源,而且为了防止周围的干扰,辐射的高度在逐渐减低,上网的系统也逐渐增强,因此,各种的分布使得电磁辐射的范围更大,给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4交通运输系统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迅速,但很多的交通运输系统也带来了辐射的威胁,特别是一些无轨电车和地铁进入我们的生活,更多的电磁辐射被制造出来,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很强的辐射范围,在这种范围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1.5工业、医疗科研高频设备

除了以上几种辐射源之外,在医院和工业场所的辐射源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医院里的x光具有很强的辐射,而一些工厂里的先进设备对人的身体会有很大的影响。

2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众所周知,城市中这些污染源会给健康带来危害,但由于这些污染源具有很强的作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即使会产生更多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也要保留部分功能,而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是进行改造工程,使其的辐射点降低,从而提升安全系数。

2.1对无线电信号和通信系统的干扰

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干扰,可使附近的通信、广播、雷达导航、电视接收机的信噪迅速下降而无法工作。另外,雷电电磁脉冲每年都要酿成火灾、通信中断、电器设备毁坏等一些严重后果。

2.2对武器装备的危害

军事上所用的无线电发射机和雷达能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场。这种辐射场能引起武器装备系统中的灵敏电子引爆装置提前启动,对制导导弹会偏离飞行弹道。国内外都发生过飞机偏航、坠毁或意外投弹的事故,而这些都是由于机载电子设备的干扰而引起。

2.3对计算机系统潜在的危害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广泛,计算机系统已成为信息系统的重要存储库。但计算机在运行中会产生微弱的电磁辐射,如果这很小的泄漏被高灵敏度的接收系统接收,就会造成不可想象的极大损失。

2.4对人体的危害

大量文献表明,低频电磁场可以明显影响人的植物神经功能,使其发生紊乱,表现为疲劳、神经衰弱、忧郁等症状;高频辐射对人体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和以交感神经疲乏、紧张为主的植物神经紧张失调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临床症状等。[2]

3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防护措施

电磁污染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空间直接辐射,二是借助电磁耦合线路传导。环境而言,防辐射重点是空间隔离方式,主要是将电磁辐射的强度减小或是降低到一定的范围之内,目前,对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护措施:屏蔽辐射源、吸收防护、射频接地、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3]

3.1屏蔽辐射源

采取各种措施,降电磁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是利用屏蔽材料对电磁波进行反射与吸收,使传递到屏蔽材料上的电磁波一部分被反射,又有一部分被屏蔽材料吸收,让能透过屏蔽体的电磁强度大幅衰减,从而减少对人以及环境的损害。

3.2吸收防护

利用某些物质构成电磁波的吸收部件,分为谐振吸收部件和匹配性吸收部件。

3.3射频接地

将屏蔽体或屏蔽部件内由于感应生成的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使屏蔽体不致成为射频的二次辐射源,以保证高频率的屏蔽作用,达到安全并实用的目的。

3.4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国家要制定并执行电磁辐射安全标准,对产生电磁波的工业设备产品提出严格的设计指标,要尽量减少电磁设备外漏情况,为防护电磁辐射提供良好条件;加强城市规划,实行区域控制,工业隔离布局,使电磁辐射源远离居民区;同时加强设备管理以及环境的整治。

4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电磁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而随着更多现金技术的产生,我国的电磁环境会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进行无线沟通,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加强电磁辐射污染的保护,做好其治理和检测工程,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共识,需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赵玉峰.环境电磁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电磁辐射监测篇2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广播;监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49

1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在充分享受现代通信设备为生活带来的便捷的同时,遍布各地的移动通信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威胁人体健康,也逐渐成为各个运营商和公众争论的焦点。[1]公众对移动通信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安全性的关注、焦虑、冲突及相关投诉逐年上升。

但应注意的是,由于中、短波广播具有影响范围广、发射功率大、场强大的特征,且大中型城市普遍都有大型的中波广播发射台,中、短波广播是城市电磁辐射环境的主要贡献源之一。非选频测量仪很可能在测量基站电磁信号的同时也测到了中短波广播台信号,导致最终测值比基站电磁信号场强值偏高[2]。若基站监测时不区别、排除中短波信号的干扰,依照基站限值对包含中短波信号的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值进行安全性评价,最终可能会得到基站电磁辐射水平不合格的错误结论。

2监测方法

2.1信号监测

实时监测当前测量环境中移动通信基站信号是否存在干扰信号,该干扰信号包括:中波信号或者短波信号;选取包括中短波频段和基站频段的综合电场探头,使该综合电场探头连接监测仪主机,得到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将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垂直架设,使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综合电场探头和监测仪主机的连线垂直于地面,记录该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的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将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水平架设,使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综合电场探头和监测仪主机的连线平行于地面,记录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的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根据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与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的变化幅度,监测当前测量环境中是否存在中短波信号。

2.2干扰信号的判断

在监测到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干扰信号时,分别测量当前测量环境中包含移动通信基站信号和干扰信号的综合场强以及干扰信号的干扰场强;计算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与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的变化幅度;当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大于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以及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存在任意一方向的最大值,且变化幅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判定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短波信号;当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大于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且变化幅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判定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中波信号;当变化幅度小于设定阈值时,判定当前测量环境中不存在中波信号和短波信号。其中,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和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均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测量时采用绝缘支撑架;该绝缘支撑架用于架设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和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以采集当前测量环境中的场强值;其中,绝缘支撑架包括:三脚架或者绝缘延伸杆。

2.3干扰信号的监测

如果当前环境中存在中短波信号,则选取包括中短波频段的专用电场探头,使专用电场探头连接监测仪主机,得到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将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垂直架设,使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专用电场探头和监测仪主机的连线垂直于地面,记录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的垂直短波场强数据监测值;将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水平架设,使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专用电场探头和监测仪主机的连线平行于地面,记录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的水平中波场强数据监测值。

2.4计算与评价

根据综合场强和干扰场强,计算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在监测到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中波信号时,选取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的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作为中波综合场强测量值;在监测到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短波信号时,选取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的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作为短波综合场强测量值。其中,根据综合场强和干扰场强,计算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分别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

其中,eb表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e1表示中波综合场强测量值;em表示水平中波场强数据监测值。

其中,eb表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e2表示短波综合场强测量值;es表示垂直短波场强数据监测值。

将计算得到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与标准场强限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得到的比较结果,评价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是否符合国家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要求。

3小结

本文介绍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监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能够实现简单、快速、低成本地甄别基站监测过程中中短波广播的影响,减少检测人员工作量;并且,利用现有仪器及频段差异特性,通过间接计算得到基站准确测值,降低了监测成本;同时,排除了中短波信号的干扰以及中短波信号错误参与基站安全性评价,实现了准确、客观地评价通信基站单项照射剂量。

参考文献:

电磁辐射监测篇3

1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危害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各种电器、通讯设备以及电力设施等在运行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当人们不需要的电磁辐射发射到环境中并影响他人身体健康或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时,就称为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讯、雷达设备;工业、科研、医疗使用的高频设备;交通运输系统;高压输变电系统;各类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又称短期效应,主要是使人体组织或器官受到不可恢复的伤害,比如眼晶体受损等,高强度的电磁辐射直接照射甚至可以致人死亡;非热效应又称长期效应,主要表现为人体的分泌、免疫等系统受到影响以及患癌症的危险度增加等。除了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外,电磁辐射污染还可对电器设备产生干扰,比如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广播电视信号产生干扰等。

2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磁类设备、设施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水、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大环境污染源,并且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对政府部门加强环境电磁辐射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然而,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却相对滞后,监管水平不高,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不完善,标准不统一

目前,原国家环保局1997年颁布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仍旧是我国目前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主要依据,由于该办法规定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已无法满足当前电磁辐射环境发展形势的需要;国内现在最常用的电磁辐射相关标准主要为原国家总局1988年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国家卫生部1989年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1988),但两者规定不一致,并且国内与国外的标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公众对电磁辐射安全限值的猜测、怀疑,同时也给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不受重视

由于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无色、无味,不易发觉,并且通常是在受到长期的较高强度的累积照射后才表现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在环境监管工作中也不能与大气、水、噪声污染并重。而在网络通信高度发达、信息全球化的现代社会,环境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话题却早已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在民间广泛传播,各种随之而来的质疑、投诉、纠纷、事件也让环境监管部门措手不及。

(3)地市级以下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建设不足

我国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采用“四级监管、两级审批”的形式,但由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监管专业性很强,地市级、县级环保部门往往因为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用监测设备而导致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

(4)公众宣传不足

由于国内外各种媒体在对电磁辐射进行报道时,往往过分地强调甚至夸大电磁辐射的危害,缺乏对电磁辐射基础知识及其相关科学理论的普及,使群众对其产生恐惧、抵制心理,再加上部分电磁辐射项目建设单位缺乏宣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不重视公众参与调查并及时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进行公示,甚至弄虚作假,引起群众的不满,也给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的对策

(1)加强立法、统一标准

尽快制定并出台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专项法律法规,规范电磁辐射项目建设,明确各部门对电磁辐射行业的监管职责和权限,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支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各省级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也可先行制定适合本省实际的电磁辐射相关管理办法。要尽快研究并国内统一、完善的电磁辐射标准,并对国内外标准间的差异做出适当的解释,以促进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

要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与大气、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纳入环境常规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加强对电磁辐射行业规划和布局的指导,合理地降低环境电磁辐射水平。

(3)加强地市级以下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建设

要重视地市级、县级环保部门的电磁辐射监管能力建设,成立各级辐射监管、监测机构并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给予适当的政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购置基本的监测仪器以及防护设备,为各级环保部门有效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保障。

电磁辐射监测篇4

关键词: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防护

中图分类号:tm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5025002

1引言

随着城乡的快速发展,国民用电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对电量的需求,供电单位不断将高压电输变电技术应用到低压输变电工程之中。因此,高压输电线、变电站等设施不断增多[1],由高压电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多,对人体和用电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防护这种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对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防护,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防护找到突破口,以寻找到更好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2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原因

2.1高压变电所

随着高压电输变电设施在城市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高压变电站成为电磁辐射污染的源头之一。为了满足用电需求,高压变电站内必须配务高压设备,而高压设备在进行输变电时,纵横交错的高压导线在带电状态下,就会形成一个电磁场,发出电磁波,形成电磁污染。因此,变电所运行设备周围存在一定的电磁场[2],是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原因之一。

2.2高压输电线路

除了高压电变电所外,高压输电线路是产生电磁辐射的又一元凶。高压输电线路荷载高压电流,电流流径导线后就会在高压线与地面之间产生静电感应,形成一个电磁场,电磁场发射出来的电磁污染直接作用在地面与导线之间的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物体,这种辐射污染随着导线距地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导线距地越近,电磁辐射越强,导线距地越远,电磁辐射越小[3]。

2.3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量微小

虽然高压电输变电产生电磁污染,但这种污染并非输变电设备产生的,而是带电导线形成的静电磁场产生的,由于输变电设备输送的是50Hz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磁能量太小,不会对人或用电设备造成危害,因此,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常常被忽略不计,因此,在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的原因中可以去除输变电设备的因素。

3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对人和用电设备产生一定的危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1对人体的危害

我国20世纪70年代模拟220kV超高压输电线进行的动物实验也表明,当辐射场强超过一定限值后,较长时间的作用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机能障碍[4]。由此可见,高压电输变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损伤,使人的机能加速老化,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在电磁辐射污染下,人体的某部位细胞基因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可能导致精神问题、肿瘤问题的不断发生,使人们的健康生活受损。

3.2对用电设备造成影响

电磁辐射对用电设备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日常生活设备、工业设备等等。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导致用电设备的烧毁、接触不良、出现波状振动、色斑、计算机重启、医疗设备启动无效。

3.3对通信线路及无线电的干扰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能够对通信线路和无线电波产生干扰,降低通信线路和无线电数据传输的质量,破坏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给用户带来不便。

4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分析

根据测量条件选择了220kV某变电所作为测量对象,各变电所都在变电所高压构架的处围墙外垂直方向,相应的测点间距为5m[5]。

4.1电磁场强度测量

对220kV某变电所电磁场强度的测量后得知:220kV变电所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199V/m,远远小于准则中所推荐的对居民区评价标准(4kV/m);最大磁场强度的最大值为0.28μt,远远小于准则中推荐的评价标准(0.1mt),符合相应的要求。由于220kV输电线的电压等级、容量、导线类型与某市同塔双回曙泽4331线、海曙2349线相似,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监测对象选择该同塔双回220kV输电线012号塔附近的一段线路,监测结果得知,同塔双回曙泽4331线、海曙2349线在测量范围内的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最大为2372V/m,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值为22.328μt,均符合国家法规所规定的数值范围。

4.3无线电干扰测值

对220kV变电所无线干扰情况进行了测试,得知频率为0.5mHz时测值最大值为44.3dB(μ/m),小于评价标准(53dB(μ/m)),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5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和用电设备产生了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不影响供电质量的前提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1距离调整

由于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随着距离的拉远而迅速减少,根据这一特点,在架设高压电输变电线路时,应该适当调高15~20m的距地距离;另外在建设高压电变电所时,要适当调整各导线间的距离,以减弱电磁感应的强度,变电站建设时距周围保持有效的隔离距离。

5.2建立合理的接入系统

接入系统涉及到导线的选择、接入方法、导线保护、绝缘措施等,只有科学合理的接入系统才能有效的屏蔽电磁辐射,减少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损害。

5.3尽量采用三相电技术

三相电具有三相电压及三相电流矢量和为零的特性,能够有效的降低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强度。因此,在变电所设计中采用合理的布置,采用辐射少的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尽量多采用三相设备,减少分相设备的使用,若使用分相设备,应尽量压缩相间距离,使用三相共箱GiS设备效果会更好[6]。

5.4加强日常维护

加强对高压输变电工程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当更新或维修设备后,应进行电磁场强的监测,以保证电磁波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限制要求[7]。

5.5建立政策监督体制

考虑到电磁辐射的影响,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减少电磁污染,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入手,通过政策引导,来监督电力部门在高压电输变电架设中采用科学的技术,降低电磁辐射污染。

6结语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和其它设备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分析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产生的根源,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分析其影响的强弱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防护电磁污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玉斌,张国平.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分析及防护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

[2]马宁.高压输变电设备电磁辐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

[3]翟俊玉,张运国.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影响及防治对策[J].农村电气化,2004(10).

[4]王微旻.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价及建议[J].民营科技,2007(7).

[5]郭祖美.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

电磁辐射监测篇5

关键词:移动基站、后向场、电磁辐射、功率密度

theStudy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pollutionforGSmmobileCommunicationBaseStationsoftheopposingField

YoUJing1,ZHonGGuijiang2,ZHaoYunfei1

1.Chengdusolidwastesanitarydisposalsite,Chengdu610108

2.Centerfortestsandanalyses,nuclearGeologyBureauofSichuanprovince,Chengdu610021

abstract:Growingconcernforresidentslivinginthevicinityofthemobilebasestationelectro-magneticradiationpollutionproblems,insichuanprovince,powerdensitywerestudiedofsevenGSmmobilebasesectoropposingField,from9:00to13:20andfrom15:00to23:00thetwocommunicationpeaktimemonitoringandanalysisofthenormalworkingdaysofmobilebasestationsaroundtheelectricfieldstrengthandpowerdensitywithdistanceandanglecomparisontothefieldofpowervariation,aswellasdifferenttypesofbasestations.theresultsshowthatthepowerdensityvaluedecreaseswithincreasingdistancefromtheantennatotestpoint,peakvalueatthe0.3m.whenmonitoringangleattheopposedtransmittingdirecting(30°~150°)powerdensityvalueislowerthanotherangle,whenmonitoringangleattheverticalofthetransmittingdirecting(0°and180°),thepowerdensityvaluesisthelarges.electromagneticradiationwillnotcausedamagetohumanhealthatthedistancefromtheantennatotestpointis1.0m

Keywords:mobilebasestation、opposingField、electromagneticradiation、powerdensity

中图分类号:o43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和移动电话网的建设与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提高移动通讯的通话质量和话务容量,城市中移动基站的分布越来越密集,移动基站所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影响日益受到重视[1-3],通信公司与基站所在地群众纠纷时有发生[4]。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对健康要求的提高,研究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污染是非常必要的[5]。

目前,对于移动基站辐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线主射方向,即基站的前向场,对其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通话量大小的关系进行了较多报道[6-9]。但对于主辐射后向场辐射状况尚未进行系统研究,但后向场的辐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研究其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对天线后向场的电磁安全防护是十分重要的。

1材料与方法

1.1监测点的选择

本研究在四川三个地级市选择话务量较大的7个GSm基站扇区进行监测,分别记为Ga1、Ga2、mS1、mS2、Lp1、Lp2,各扇区特征值见表1。

表1各监测扇区特征值

图1移动基站后向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示意图

监测点位的布置是以天线为中心,在天线面板背面180°范围内,垂直方向测试高度取人体高度1.7m,水平方向上分别以观察点位到天线后方的水平距离(0.3m、0.5m、1.0m、1.5m、2.0m、2.5m、3.0m)为半径作半圆圆弧,在0°~180°范围内变化,把0°~180°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为0°、0°~30°、30°~90°、90°~150°、150°~180°和180°,再根据每个圆弧大小,在圆弧上设置4~8个点位进行测量,如图3所示。电场监测仪器为型号pmm8053B/ep33m的电磁辐射分析仪,监测电磁波范围为700mHz~3GHz,监测指标为电场强度(e),各点监测六次,取平均值。

1.2监测时段

选择通话高峰期作为监测时段:上午9:00至13:00、下午15:00―23:00是话务量高峰期。

1.3数据处理

根据实标测量电场强度值(e),按式1换算成以w/m2为单位的功率密度(S),以便和标准相比较,置信概率以50%计。

(1)

2结果与分析

2.1后向场功率密度值在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

表2后向场功率密度值随距离变化(单位:10-2w/m2)

由表2可知,随着监测点位距天线后方水平距离的增加,6个扇区后向场功率密度值均明显降低,各个扇区功率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距扇区后方0.3m处。由图2可知,Ga2、Lp2两扇区在0.5m处功率密度较0.3m处即可衰减约50%,Ga1、Lp1、mS2三个扇区在1.0m处功率密度较0.3m处可衰减约50%,mS2扇区则在1.5m处功率密度较0.3m处即可衰减约50%,这说明基站扇区后方0.3m-1.5m处功率密度变化率较大。当监测点位距天线后方的水平距离为3m时,各扇区功率密度已分别衰减为0.3m处功率密度值的91.6%、95.4%、94.1%、90.1%、93.9%和78.1%。

图2不同监测距离较0.3m处功率密度衰减率

图3后向场扇区功率密度值随角度变化图

2.2后向场功率密度在水平角度上的变化特征

由图可知,6个扇区后向场功率密度随角度变化的规律,均表现随着角度的增大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当监测角度为0°和180°时(角度与主射方向垂直时)功率密度最大,并且180°时功率密度明显高于0°;0°~30°和150°~180°角度范围内,功率密度值逐渐减小,分别为180°时功率密度值的26.69%和38.71%;当监测角度为主射方向正后方,即30°~150°角度范围内时,功率密度值最低,其功率密度值分别为180°时功率密度值的17.40%(30°~90°)和21.35%(90°~150°)。

2.3安全防护距离分析

由于电磁辐射属于微波段,按照GB8702-88标准的规定,对处于30~3000mHz频率范围内微波电磁辐射,公众在一天24h内受到的照射,在任意连续6min内所接受的电场强度的平均值应低于0.4w/m2的限值规定,为使公众受到总照射剂量小于此规定限值,辐射限值取《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场强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因此,本研究对单个GSm基站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评价标准为0.08w/m2。

表5中所列功率密度值为六个移动基站后向场扇区的观察点位到天线后方的不同水平距离的半圆弧上(180°范围内)设置的监测点位中的监测最大值。

表3后向场实测数据最大值(w/m2)

从表3可看出,后向场监测功率密度最大值表明,Ga1、Lp2、mS2三个扇区在0.3m处功率密度即小于0.08w/m2的评价限值;而Ga2、Lp1、mS1三个扇区在1m处功率密度小于评价限值。综合考虑,可认为移动基站后向场1m为电磁辐射安全距离,其辐射功率密度值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结论

通过对6个扇区后向场电磁功率密度值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后向场功率密度值随着测试点位与天线的距离增大而减小,0.3m处最大;监测角度为主射方向正后方(30°~150°)时功率密度值最小,监测角度为主射方向垂直方向时(0°和180°)时功率密度值最大;后向场电磁辐射在距中心点1m处即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SilvermanC.epidemiologyofmicrowaveeffectsinhumansepidemiologyandquantitationofenvironmantalriskinhumansfromradiationandotheragents[m].newYork:plenum,1985.433-458.

[2]al-otaibiaH,al-aimiD.monitoring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fromcellularbasestationsinKUwait[J].RadiationprotectionDosimetry,1998,80(4):397-404

[3]LambdinDL.aninvestigationofenergydensitiesinthevicintyofvehicleswithmobilecommunicationsequipmentandnearahand-heldwalkietalkie[R].epa,1979.

[4]金亮.移动通讯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J].科技资讯,2007,(22):141

[5]朱丹,戴继伟.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电磁辐射测量与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1997,(11):32-34

[6]孙全红,阮黎东.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环境影响[J].移动通信,2005,(8):90-91

[7]沈荔菁,曾伟杰.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的研究[J].中国无线电,2006,(1):30-33

电磁辐射监测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辐射污染的防治,保障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电离辐射,包括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铀(钍)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以及放射性废物等所产生的辐射;所称电磁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以及工业、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使用电磁辐射设施、设备所产生的辐射。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辐射污染防治纳入本地区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对辐射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辐射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网络,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辐射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能力。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监管权限分工,对本辖区辐射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有关的辐射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公安、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等部门采取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研究解决辐射污染防治中的重要问题,实行信息共享,共同做好辐射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辐射污染防治宣传,普及辐射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增强公众辐射污染防治意识。

可能产生辐射污染的单位应当开展与其业务相关的辐射污染防治知识宣传。

第六条对辐射污染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环境保护、卫生、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

对有关辐射污染行为的投诉和举报,环境保护、卫生、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调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投诉人或者举报人。

第二章电离辐射污染防治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电离辐射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申请领取辐射安全许可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进行放射诊疗的,还应当获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情况及时通报同级公安、卫生部门。

第八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退役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核设施实施监督性监测。核设施所在地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监测机构,配合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性监测。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有关监测结果报告省人民政府,并通报核设施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第九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省行政区域内铀(钍)矿的开发利用和退役进行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实施前已经终止开发利用的铀(钍)矿,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做好污染治理、场所修复和保护等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对废弃铀(钍)矿区的开发利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指导。

第十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及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管理人员,负责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

第十一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建立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辐射工作档案和台账,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定期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一小时内向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次年一月三十一日前向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组织职业健康体检以及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培训,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和培训考核档案,经体检、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发现个人剂量异常的,应当对有关人员采取保护措施,并在接到监测报告之日起五日内报告发证的环境保护、卫生部门调查处理。个人剂量监测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单位承担,环境保护、卫生部门不得指定监测单位。

第十三条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在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之间转让。转入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在转入前报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转入单位未提供放射性同位素转让批准文件的,转出单位不得转让。

第十四条严格控制转移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X射线等探伤装置。确需转移使用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接受使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跨设区的市转移使用的,应当于活动实施前十日内,持辐射安全许可证复印件,向使用地、移出地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活动结束后二十日内,向原备案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注销手续。跨省转移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使用X射线等探伤装置的单位需要将X射线等探伤装置转移到本省使用或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跨设区的市转移使用的,应当于活动实施前十日内,持辐射安全许可证复印件,向使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活动结束后二十日内,向原备案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注销手续。

转移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X射线等探伤装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划定作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采取防护措施。使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现场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措施、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配备治安防范设施,落实治安保卫责任制,加强对放射源的安全保卫。

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前款所列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十七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放射性同位素销售和使用场所、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及其场所、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场所,终结运行后应当依法退役。退役前,有关单位应当编制退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批复要求落实各项退役措施,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为完成退役。

第十八条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单位在放射源闲置三个月或者废弃后,应当在一个月内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合同的约定,将废旧放射源交回原生产单位;确实无法交回原生产单位的,应当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单位在放射源闲置三个月或者废弃后,应当在一个月内按照国家规定将废旧放射源送交省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贮存,并承担贮存费用。使用放射源的单位临时存放闲置、废弃放射源的设施、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采取防火、防盗、防泄漏等安全防护措施。

产生其他放射性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的规定,将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送交省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贮存,并承担贮存费用。

第十九条产生低放射性废渣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造、管理废渣暂存库。暂存库应当防雨、防渗,满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要求。禁止随意堆放、掩埋、倾倒、转让低放射性废渣。低放射性废渣应当在六个月内送交低放射性废渣处置场进行最终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低放射性废渣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和低放射性废渣处置场的建设。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和低放射性废渣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和低放射性废渣处置场的监督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废旧放射源等放射性废物贮存和低放射性废渣处置费用,按照鼓励送交贮存、处置的原则确定收费标准,具体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由省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实施前未得到安全处置的废弃放射源等放射性废物,能够确定放射性废物所有人的,由设区的市、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放射性废物所有人依法处理;无法确定放射性废物所有人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处理方案,督促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所需费用由省、设区的市、县(市)财政负担。

第二十二条使用伴生放射性矿渣、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质的石材加工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控制标准;产品出厂时,应当进行放射性核素含量检测,出具检测报告。销售者不得销售无检测报告的产品。

石材集中销售市场的举办者,应当配备放射性检测设备,提供检测服务。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本条规定产品的质量监督。

第二十三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进行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避免对患者和受检者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发现设备异常,可能造成超剂量照射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

第二十四条金属冶炼企业回收冶炼废旧金属,应当进行放射性监测,如实记录监测结果;发现监测结果异常的,不得入炉冶炼,并立即报告所在地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卫生、财政等部门,编制本辖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辐射事故应急所需设备、器材和其他物资的供给,加强辐射事故应急宣传教育、日常培训和实战演练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制定辐射事故应急方案,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发生辐射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事故发生后一小时内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和公安部门报告,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当同时向卫生部门报告。

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的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影响,将辐射事故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至省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公众,避免损害扩大。

禁止缓报、瞒报、谎报或者漏报辐射事故。

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从事放射性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和监测的专业人员,应当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三章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雷达等大型电磁辐射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并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明确对电磁辐射防治的要求,防止电磁辐射污染。

第二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建设项目,工业、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使用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工业、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使用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

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防护要求的电磁辐射设施、设备依法予以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

第三十条拥有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电磁辐射设施和设备、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和主要技术参数,并提供防治电磁辐射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申报登记。

第三十一条拥有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单位应当采取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措施,保持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确保电磁辐射设施、设备产生的电场、磁场或者电磁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防护要求,拆除或者闲置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的,应当报经所在地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拥有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单位应当在电磁辐射设施、设备上及其作业场所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三十二条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雷达等大型电磁辐射设施的选址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和防治电磁辐射的要求,与医院、学校、幼儿园、居民住房和通信、导航、军事等敏感建筑和设施的保护距离,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按照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无线电管理和城乡规划管理的规定,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雷达等大型电磁辐射设施需要划定电磁辐射防护区的,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环境保护、无线电管理部门划定。电磁辐射防护区内不得新建医院、学校、幼儿园、居民住房和通信、导航、军事等敏感建筑和设施。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实施前已经建成的大型电磁辐射设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应当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经采取措施后仍达不到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拆除或者搬迁。

第三十四条列入国家规定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的无线电台(站)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明确台(站)的建设规模、总体布局和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进行建设。建设过程中建设规模和总体布局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前款规定的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验收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验收合格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电磁辐射环境保护验收合格证,并向社会公示。

第三十五条在工业、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使用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漏能控制措施和屏蔽措施,定期评估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防护性能。发现防护性能存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整改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辐射污染防治监督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颁发许可证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三)缓报、瞒报、谎报或者漏报辐射事故的;

(四)未按照规定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或者不依法履行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职责的;

(五)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或者发现异常情况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规定,发现个人剂量异常不报告,或者发现设备异常可能造成超剂量照射不停止使用、不报告的,由环境保护或者卫生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转入单位未提供放射性同位素转让批准文件,而转出单位转让的,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转出单位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跨设区的市转移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将X射线等探伤装置转移到本省使用或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跨设区的市转移使用,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或者注销备案的,由使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转移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X射线等探伤装置,未按照国家规定划定作业控制区和监督区,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采取防护措施的,由使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在退役前未报批退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即退役的,由有权审批退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产生其他放射性废物的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将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送交省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贮存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可以暂扣或者吊销辐射安全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产生低放射性废渣的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建造废渣暂存库或者暂存库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随意堆放、掩埋、倾倒、转让低放射性废渣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在六个月内将低放射性废渣送交低放射性废渣处置场进行最终处置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配备放射性检测设备,提供检测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如实记录放射性监测结果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不按照规定报告辐射事故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电磁辐射监测篇7

关键词: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024-02

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尤其是对于电磁辐射环境问题监督和管理更加严格。环保局就相关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规定,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对于环境问题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影响变电站环境的重要因素。电磁辐射对环境产生影响,不仅会使得周围人们生活遭受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对该地区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该文将针对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对于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希望通过对电磁辐射影响的准确评价,为今后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建议。

1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概述及影响

1.1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能量传递,电磁辐射属于一种能量传播过程,其传播的频率从0Hz开始,传播过程中形成电场、磁场或者电磁波。电压输电线高度参差不齐,相对于地面形成不同的电位梯度,高压架空线输电线路产生了工频电场和磁场,同样的,高压变电站附近也会出现磁场和工频电场。一般的高压输电设施运行产生的磁辐射为50Hz左右,即上述所说的工频电磁辐射。目前,我国高压输电设施环境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我国高压输电等级为110~500kV,因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以4kV/m作为居民保护标准,采用国际电磁辐射标准进行全天工频的极限值0.1mt作为磁感强度评价标准。

1.2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影响

输电设施电磁辐射污染会对环境产生热效应危害和非热效应危害,电磁辐射的热效应危害主要指电磁辐射之后水分子会沿着电磁场方向快速运动而导致升温现象。热效应污染则会导致人体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遭受到损害,尤其是会导致正常晶体的老化,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人体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功能紊乱等临床问题。

输电线路对于邻近的无线装置产生影响,会直接干扰电线路和输变电设施,造成电晕放电、火花放电。电晕放电会直接干扰附近收音机和电视机接收信号,而火花放电则会影响电视频段的接收。该输电线设施对于邻近无线电装置造成影响,其产生的原理在于输变电设施在运行中不断产生电磁脉冲,向四周发射出宽频带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的传输沿着输电线横向传播,会影响在电磁波区域内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工作,正常工作时有用信号波形幅值受到相位影响,导致这些无线电设备达不到正常信噪比。

2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环境评估存在的问题

2.1电磁场评价没有针对性

一般电磁场评价按照《500kV超高电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规范对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进行标准评价。不同的变压等级具有不同的电磁辐射评价标准,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面临着电磁场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其中针对变电站无线干扰进行实测,以500kV变电站无线电干扰实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变电站无线电干扰的测量主要会影响评价范围内无线电信号的接收质量,可以保障各种无线电站的工作情况。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干扰的水平和相应的电压等级之间的干扰值相差较小。

2.2电磁辐射评价范围不准确

一般输电线路评价的范围在两侧的30m区域,对于这片区域进行电磁辐射评价。从规定中得出在安全距离或者最大风偏距离的情况下,35kV以上的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两边的导线向外侧延伸一定的距离形成两条平行线的专用通道。输电设施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要明确范围,有时候若对评价的范围不明确,很容易出现对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估误差。

2.3对环境敏感点不同高度电磁场强度分析不全

输电线路附近有很多的工频电磁场,而强度会随着距离地面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增大到一定峰值后会逐渐减小。因此,电磁辐射评价范围内有高大的建筑或者楼层,必须注意预测分析输变电设施不同高度位置产生的电磁场强度。预测电磁场辐射强度不宜仅仅考虑在1.5m位置的电磁场强度,而应该全面评价环境影响的标准极限值。

3电磁污染防治策略

3.1严守法律法规

我国为保护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对于各类电磁辐射污染治理也提出了一定的规定。将输变电设施辐射纳入到监管范围,各个单位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执行,加强对输变电设施周边的环境监测工作,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到位。

3.2优化输变电设施设计

输变电设施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必须要合理设计,事先考虑到电磁辐射环境问题,合理布置变压器的位置。变压器安装时可以利用墙壁阻挡或者减少辐射,合理选择导线排列顺序以及导线截面。当然,变压器安装还要合理选择高度,减少工频磁场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无线电的干扰。

3.3增加输变电设施周边绿化

输电线路运输道路中可以通过种植植物来减少线路带来的电场强度,夏季可以种植一些灌木,因为灌木枝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可以有效吸收输电线路中产生的电场。相关的研究表明,使用树木或者灌木可以有效减少电场强度。

3.4合理选址选线

变电站布线路径分布要充分考虑到输电线路周边的情况和环境影响及要求,m量避开学校、民房等环境保护目标。线路周边跨越公路或者河流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电力架空线路设计标准进行施工。

4结语

环境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的热点问题,而输变电设施又是为我们提供电力能源支持的主要方式,但是输变电设施又会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于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针对当前的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影响环境评价进行探究,对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对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基本概念、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评价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电磁污染的防治策略,为保障变电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郑立中.高压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2):125-127.

[2]王志标,窦效禹,王圣,等.输变电建设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探讨[J].华中电力,2011(4):26-28,32.

电磁辐射监测篇8

(1.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北京101300;2.国家中文信息处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13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电磁辐射源同时存在的电磁辐射环境日益复杂,各类场所的人为电磁能量显著增加。为了实现对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分析,预防或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通过对单一辐射源检测方法开展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概念及检测方法,包括相对中心检测法和相对轴线检测法,并结合单一辐射源检测结果,对现代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复杂电磁辐射环境开展了检测,最后对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电磁辐射;辐射源;辐射强度

中图分类号:tn0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5?0123?03

收稿日期:2015?01?12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频率电磁波的交互作用使城市空域、公共环境及居民住宅在内的各类场所的人为电磁能量显著增加。城市电磁环境污染已成为继pm2.5之后,又一环境污染因子,与人们熟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相比,电磁污染由于不易被人们直接感知、隐蔽性强,短期效应不显著容易被人们疏忽。但是,随着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电磁辐射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

现阶段电磁辐射的研究和检测还主要集中于对单一电磁辐射源的定性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环境复杂性日益提高,对多种电磁辐射源同时存在的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研究势必成为电磁辐射污染研究的热点。本文中复杂电磁辐射环境是指由多辐射源引起的多频率、多场强的电磁环境。当众多电磁辐射源处于同一区域环境中时,其产生的电磁波彼此之间交错作用,其呈现出的电磁环境变得相当复杂[1]。本文在对单一辐射源电磁辐射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1单一辐射源

1.1检测方法

单一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情况采用多点检测法,如图1所示,单一辐射源多点检测法是通过不同的方位(根据消费者实际使用、接触情况),对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检测,获得的检测数据主要包括辐射源的工作频率、电磁信号种类、功率,检测结果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辐射源的电磁辐射情况[2]。

1.2检测设备

针对工频、低频电磁场强度检测,需要使用各向同性响应或者有方向性电场探头或者磁场探头的宽带电磁辐射测量仪;检测移动基站等射频电磁辐射强度检测,则应使用具有各向同性响应或有方向性探头(天线)的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3]。

1.3检测数据和结果分析

针对17类典型电器产品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汇总并分析如下:

(1)单一辐射源辐射强度与检测距离成反比。在对典型单一辐射源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检测时,以辐射源为坐标轴零点,在一系列与辐射源间距不同的位置点进行检测,辐射源的电磁辐射强度与检测点距辐射源的距离成反比,由检测结果可知,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辐射源的电磁辐射强度在检测距离为0.5~1m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某品牌吸尘器产品为例,检测数据如图2所示。

(2)单一辐射源辐射强度与检测位置相关。在对典型辐射源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检测时,以辐射源为相对中心,对不同检测位置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实地检测,这里所说的不同位置是指以辐射源为圆心,半径为恒定值的圆上不同方位的点,不同检测位置电磁辐射强度存在差异。表1列举了本次检测到的17类产品中不同位置检测点电磁辐射强度差异较大的辐射源。由此可见,大部分辐射源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辐射源侧面、发动机所在处和信号(音频、无线)发射区。

2复杂电磁辐射环境

2.1家居复杂电磁辐射环境

2.1.1电磁辐射来源

伴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不断推广,家居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就目前智能家居系统的安装来说,其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主要有无线方式和有线方式,由于有线方式布线繁杂、连接端多、工作量大、成本高、维护困难等特点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而无线方式则由于不受这些原因限制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用于传输信号的无线电技术包括:蓝牙(工作频率2.4GHz),wiFi(工作频率:2.4GHz,5.8GHz)等,在低功率情况下无线传输受限于距离,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无线电辐射非常小,假如要求有足够的距离,就要提高设备功率,相应会产生比低功率情况下强的电磁辐射。

再加上家庭中原有的各种家用电器、低频电磁场设备(如电线、开关等)、广播电视信号、通信信号等,所有这些信号重叠在一起使本来居住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环境更加复杂。

2.1.2检测方法

虽然家庭中不同时间段电磁环境是复杂的而且是多变的,但由于辐射源总数量相对固定,对不同信号的不同组合累积实时进行测量即可,最终选取最差值进行统计。根据家庭环境中电磁辐射源相对集中的特点,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相对中心检测法和如图4所示的相对轴线检测法。

对家居环境复杂电磁辐射情况进行多次重复检测[4],检测过程中需记录的数据包括:

(1)频率占用度

频率占用度测量的目的是了解一个频域内辐射源的多少和密集程度,由于环境中辐射源工作情况存在不同的组合,需要针对每种组合情况进行检测积累,将频谱进行分类统计和记录。

(2)电磁信号类型

对于不同辐射源发射的电磁信号的种类进行记录,其大小反映了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组成中电磁信号的复杂程度。

(3)功率密度

功率密度用以描述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功率强度,功率密度的定义为:功率与带宽的比值,即功率带宽。

通过对以上参数的分析和统计,并结合检测值进行分析,可确定该复杂电磁辐射环境中主要的辐射源及辐射贡献。

2.2公共环境中复杂电磁辐射环境

2.2.1电磁辐射来源

公共环境主要包括商场、超市和街道等公共场所,除包含特殊设备外,由于公共环境相对开阔,复杂电磁辐射危害相对较弱。

2.2.2检测方法

根据公共环境中辐射源分布相对分散的特点,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随机不规则多点检测法对复杂电磁辐射情况检测。

检测过程中需记录的数据同样包括频率占用度、电磁信号类型和功率密度。

2.3检测建议

采用本文提出的复杂电磁辐射环境检测方法,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超市、家庭、公共道路和地铁站等复杂电磁辐射环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家庭中由于电器相对聚集,当多种电器同时开启时,电磁辐射强度增加较为明显;除非近距离接触公共环境中的特殊辐射源(例如公共道路中的高压变电站等),普遍公共环境较为开阔,电磁辐射强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提出建议如下:

(1)应注意不要把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环境中;

(2)不应同时开启大量电器,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容易造成电磁辐射量显著增大;

(3)不宜在卧室集中摆放电器;

(4)对于公共场所中的辐射源使用完应尽快远离、及时通过,由于工作关系需要长期接触的,需尽量远离辐射环境,保持安全距离。

3结语

本文基于对单一辐射源和复杂电磁辐射环境的检测方法开展研究,并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针对现代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单一辐射源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论,并对现代城市环境中电磁辐射情况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查振林,许顺红,卓海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北方环境,2004,29(3):25?28.

[2]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QJ2803?1996电磁环境场测量方法[S].北京: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6.

[3]国家环境保护局.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测试仪器和方法[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

[4]Det,JammetH,mattHeSR.Guidelinesforlimitingex?posuretotime?varyingelectric,magneticandelectromagneticfields(upto300GHz)[J].Healthphys.,1998,41(4):449?522.

[5]崔本亮.电器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0):140?146.

[6]杨晟健,钟清华.基于FFt和电磁辐射的低压电弧故障检测[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8):86?88.

电磁辐射监测篇9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了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则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不法分子利用先进的技术突破网络封锁来获取信息的网络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严重者甚至导致企业机密、国家机密的泄露,这就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无线电监测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

1计算机网络信息泄密的原因分析

1.1网络泄密途径

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为人类社会创造力巨大的知识财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是人类社会一次伟大的进步,意义深远。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有着开放性的特点,计算机网络结构中的数据有着共享性的特点,计算机主机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联通,这就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泄密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1)用户在进入计算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口令识别,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口令识别已经不足以完成对计算机系统的保护,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盗取用户口令,进入计算机系统,完成机密窃取。(2)计算机在连接网络之后,微波线路和载波线路组成了计算机的传输线路,这就进一步拓展了计算机系统的泄密渠道,计算机网络范围越广,其所需要的传输线路通道越多,信息的输送范围和输送区域就越大,这就给信息传输的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中众多分支信道中的一条信道或信道中的一个节点就可以截获计算机网络信号,从而窃取整个网络传输的信息,完成窃密。(3)当前许多计算机网络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都采用非屏蔽网线,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泄露大量的电磁,此时非屏蔽网线就相当于一个电磁发射天线,其所泄露的电磁中会搭载大量的信息,如果缺少必要的防护,不法分子利用接收设备就可以完成对电磁的接收和对机密信息的还原。

1.2媒介泄密途径

计算机信息主要存储在存储器中,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一些机密信息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则可能通过计算机的电磁辐射和计算机联网导致信息泄露,同时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大量的应用外存储器也可能导致计算机信息被篡改或复制,例如磁盘、磁带等,这些外存储器即使经过消磁仍然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提取信息。当计算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时候,如果不可以及时处理硬盘,或缺乏安全意识不进行维修监督,则很可能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从而引起秘密信息泄露。

1.3辐射泄密途径

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是不可避免的,计算机的显示器、通信线路的连接线、主机设备以及打印机等输出设备都可能产生电磁波辐射。在工作的过程中,计算机依赖于高频脉冲电路,这就必然会引发电磁场的变化,从而引起电磁波的辐射。电磁波在辐射的过程中会搭载计算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磁波接收设备能够接受电磁波,从而破译搭载在电磁波上的信息,盗取相应机密。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电磁波的辐射范围能够达到一千米以上,也就是说不法分子在计算机一千米之外就可以利用电磁波接收设备来接收并还原计算机终端的信息。而在开阔地带,利用监听设备就能够在一百米外接受到电磁波辐射信号,这就给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的极大的威胁。电磁波辐射一般分为两类:1.3.1运算控制和外部设备辐射这种辐射的频率一般在10兆赫兹到1000兆赫兹之间,利用此频段的接收机就能够对此类电磁波进行接收,但这种电磁波中搭载的信息解读相对复杂。1.3.2视频电磁波视频电磁波主要指的是计算机显示器中断中阴极射线管所发射的电磁波,相较于第一类电磁波而言,视频电磁波的频率相对较小,一般在6.5兆赫兹以下,在有效距离之内,只需要利用相同型号计算机或普通的电视机就能够接收此类电磁波,且搭载在视频电磁波中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解读相对容易,是当前不法分子常用的一种窃密技术。

1.4人为泄密途径

计算机的操作主体和使用主体用户,对于一些计算机来说,则是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人员的原因也可能导致泄密,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工作人员泄密情况:1.4.1无知泄密指的是工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知道电磁波辐射会导致秘密信息泄露,在使用的过程中并未采取有效的加密措施,从而导致秘密信息泄露,还有一种情况是工作人员不知道已经删除信息的存储器也会造成泄密,因此在存储器流通的过程中造成泄密。1.4.2管理不严泄密指的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使用,或缺乏有效的管理而导致泄密,例如计算机检修前不做消磁处理等可能导致泄密。1.4.3故意泄密指的是计算机程序员为了利益获取计算机密钥,故意窃取机密信息和保密文件,或利用职务之便为不法分子提供进入计算机或接近计算机的机会而导致泄密。

2无线电监测技术概述

无线电监测指的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相关设备来对无线电发射频率、带宽以及误差进行有效的测量,以此来实现对信号的监控,对非法的干扰信号进行抵御和查处。无线电监测对计算机的保护有着全面性的特点,不仅能够对没有连接网络的计算机进行防护,还能够实现对网络安全的评估。无线电监测的主要内容如下:

2.1立体监测

无线电检测技术能够通过空间维度中的电子地图、台站维度上的台站数据、环境维度上的站情数据以及时间维度上的分析统计数据库等来实现对计算机电磁环境的多维度立体化监测,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电磁环境的安全性。

2.2自动监测

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通过对监测任务、监测条件以及异常信息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设置来实现对计算机安全的自动化监测。

2.3主动监测

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实现主动监测,当值班监测信号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就会自动报警,从而主动的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的防护。2.4协同监测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建立中心监测网,对监测设备、分析系统以及干扰设备等进行统一的调度,实现协同监测,保证监测的系统化。

3无线电监测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策略

上文中简要探讨了计算机的泄密途径,之后对无线电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了解了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原理和监测内容,明确了无线电监测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作用,下面来简要探讨无线电监测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策略。

3.1计算机安全升级

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扫描杀毒,采用先进的杀毒软件,提升计算机的安全系数,同时应当及时对磁盘进行整理,加强对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应用,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此外,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当利用防火墙、加密设备来实现多层次的加密,采取身份认证、信息加密、数据备份、授权管理等一切加密手段,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3.2移动存储介质隔离

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往往会成为计算机泄密的载体,因此应当对不同用途的存储介质进行隔离,将搭载机密信息的移动介质保护起来,以此来避免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来泄密的可能性。此外,用户或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切忌将计算机与公共网络连接,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维修的时候要选择专业的维修人员,维修之前要对计算机进行消磁处理,同时全程监控维修过程,避免机密信息泄露。

3.3资料档案室

上文中提到,计算机主要辐射设备有显示器、主机、输出设备以及线路等,在高频脉冲电路下,电磁波的辐射会搭载计算机网络信息,从而给不法分子窃密带来可乘之机,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建立无线电资料档案室,以此来将电磁波隔离出去,有效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避免入侵者在计算机附近通过接收设备来窃取信息。而在数据输入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应当采取一定的点播屏蔽或干扰措施。

3.4加强管理

对于计算机来说,应当将无线电管理系统和互联网隔离开来,保证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明确计算机权限及使用责任。此外,应当积极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此来促进保密工作。

4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计算机泄密途径,并从无线电监测技术出发,探讨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相关问题,旨在为相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钱肇钧.浅谈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J].中国无线电,2010,04:81-82.

[2]张俊钦.无线电监测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综合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03:11-12.

[3]张敏.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问题[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5:34-35.

[4]唐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04:973-974.

电磁辐射监测篇10

1、液晶电视、显示器

2、笔记本电脑

3、空调

4、无氟电冰箱

5、臭氧消毒柜

6、电饭煲

家电辐射:

1、抽油烟机

2、电饼铛

3、跑步机

4、氟利昂冰箱

家电辐射:

1、等离子电视

2、台式电脑主机

3、无线鼠标和键盘

4、电热足盆

5、空气净化器

家电辐射:

1、光波炉

2、CRt电视,即传统电视机

3、家庭影院

4、水暖式电热毯

5、红外管电暖气

6、电扇

7、电磁炉

8、电熨斗

家电辐射:

1、电吹风

2、微波炉

3、导线式电热毯

4、加湿器

5、吸尘器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

【编者话】妈妈最近正忙着搬家,小编本想借此好好表现一下,送她一套全新的家电,可习惯了节俭的妈妈说什么也不肯。逼得小编只能使出杀手锏,摆出更省钱和更健康这两大理由,才说服她换了新家电。现在,我就把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更新旧家电会是一件既省钱又健康的事。

花钱买辐射

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源很多,微波炉、电脑、电视机、空调、手机等,都会产生辐射。这些看不见的敌人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人体的生殖系统。

对女性而言,从事it行业或是终日与电脑为伴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生殖系统受影响现象。例如,经常从事电脑操作的银行女职员,有35%的人会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

电磁辐射对于男性的生殖能力同样存在着威胁。据介绍,电磁辐射对人体会直接产生电磁感应,从而引起细胞形态变异和动能损害,长期生活在电磁辐射中,会引起男性的生殖细胞和活动能力降低及数量减少。

下面,小编就对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进行一个辐射排行榜,看看伤害我们身体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一代新机换旧机

从上面的榜单不难看出,光波炉辐射小于微波炉;水暖式电热毯辐射小于导线式电热毯;液晶电视辐射小于等离子电视和传统电视……这说明,新型的家电产品,要明显健康于传统的家电。

在我国,199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卫生部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这才使得在我国生产的电器,其辐射上限得到控制。随着工业水平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生产的家电产品其辐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尤其在换代时,家电产品的卫生标准也会与时俱进,保证新款的电器不是建立在牺牲健康的前提下革新的。

另外,细心的读者有没有发现,在上述排名中,功能属性大致相同的电器,更节能的,恰好也是辐射量较低的。这并非巧合,而是由电器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无论哪种电器,都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电视能发光、暖气能制热。旧机由于技术落后,耗电自然会比新机高。还有设备老化,也会使得电器更加费电。所以,与其让旧家电鸡肋的存在,倒不如换个新的来得痛快。如果只是心疼买新机的钱,那不如把眼光放长点,省电、环保又利于健康,任何一点都够把钱省回来了。

检查辐射有妙招

虽然辐射无处不在,但是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磁场强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人体的作用是积极和有益的,比如市场出售的理疗机就是利用电磁辐射实现治疗目的。因此,关键问题是要把电磁辐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如果消费者想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辐射量,可以采取仪器检测方法。但目前国产的测试仪在测量数据上可能出现偏差,而一些进口的测试仪要几十万元,普通百姓很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