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十篇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十篇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4:40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1

㈠指导思想

健全社会养老保证制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从我市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六个老有加快体制创新,制定和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政主导,不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龄事业和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㈡总体目标

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它保证制度相衔接的老年社会保证体系,结合建立农村最低保证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证新途径;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老龄工作体制;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推进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为老服务网络,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助老和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实现率先在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明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平安贡献力量。

㈢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依照五个统筹要求,把解决当前老龄问题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结合起来,促进我市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坚持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证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3坚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大力发展为老服务体系,走特色的为老服务之路。

4坚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区别不同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措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乡村老龄工作,切实加强农村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㈠老年社会保证

1养老保证

城镇,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平安制度,扩大养老平安覆盖面,将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纳入保证范围,加强养老平安基金征缴工作,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确保养老平安基金收入的稳定增长。完善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合理增加基本养老金,使离退休人员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效果。进一步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依照国家有关规范,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和养老金当期支付率达到100%。

农村,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养老和土地养老保证的基础作用。加大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力度,明确赡养责任,巩固家庭养老功能,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率达到80%以上。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将农村贫困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证范围。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平安方法,研究建立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平安体系相衔接的失地农民养老平安和生活保证制度。

鼓励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安全、商业养老安全,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引导老年人转变保守的养老观念,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养老储蓄,建议个人储蓄养老。十一五期间,继续确保百岁老人法定短命补助金的发放,并适当扩大高龄老人短命补助的发放范围并提高补助标准。十一五期间将959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100元的短命补助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加强对贫困老年人的生活救助。乡村,要将三无老人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农村,将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证范围。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集中供养率达到80%加强三院建设,达到省二级标准,净化院落环境,强化服务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继续开展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活动探索建立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提供项目、资金、技术支持,提供法律援助和信息咨询。

2医疗保证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平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各级医疗机构要为老年人挂号、就诊、取药、住院等提供优待优先服务。把老年医疗保健纳入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十一五期末,市、县(区)要建立一所老年康复医院(中心)所有医院要建立老年专科门诊。逐步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十一五期末,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站率达100%以优质、便当和收费低廉、适宜为原则,大力发展家庭病床,采取定点、巡回、上门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让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

农村,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确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市实现全面覆盖,动员组织老年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贫困老年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卫生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卫生支农力度,多渠道改善老年人医疗卫生条件。

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贫困老年人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重点解决乡村享受最低生活保证的困难老年人、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大病医疗救助问题,并适当降低大病医疗救助的起救标准,提高大病医疗救助规范,为老年人提供大病医疗保障。

重视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老年人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建议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城乡各级老年学校开设老年卫生保健课程。为城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十一五期末建档率达100%针对老年妇女的身心特点做好预防保健工作。重视老年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康复研究。建立老年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十一五期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运作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及时总结,分类指导,不时完善运行机制。

3社会福利

以满足三无老人、低保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为出发点,鼓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2010年,市级要建成一所不少于300张床位,示范性、综合型、多功能的老年公寓;县(区)建有不少于100张床位的养老福利机构;启动并推广社区爱心护理工程基本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社会为老福利机构;加快推进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步伐,实现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率达到50%以上。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福利设施,开展多层次、多种类、多方式的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务网络。

㈡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1公共服务建设

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建设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场所)并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场所)为老年人服务。公园、展览馆、博物馆及图书馆、文化馆、图书室等文化娱乐场所,要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并免费或者优惠对老年人开放。

2养老服务建设

逐步加大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公有制养老机构改革,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私营、股份制、合资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十一五期末,全市养老护理的床位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5‰

社区将为老服务设施纳入街道、社区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农村,加大农村养老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为依托,加强农村乡镇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争取覆盖100%乡镇。

同时,依照国家有关老年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逐步规范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建设。对新建乡村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场所应严格执行国家《乡村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无障碍率达到100%

㈢老龄产业

1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依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9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我省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决定》赣府发〔〕7号)精神,给予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政策扶持。

深化养老投资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为基础,建立健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网络,为居家老人的生活和医疗提供方便。

2重视老年用品和老年服务产品的开发

注重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且经济适用的老年用品;加强对旅游组织机构的管理指导,重视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旅游服务活动,规范老年旅游服务内容,突出社会效益,大力促进老年旅游业的发展;拓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老年卫生健康服务领域,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等服务;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平安等其他服务项目;鼓励支持老年用品专卖店和独立核算专卖柜台的发展,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㈣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1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继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办好各类老年大学,努力探索具有我市特色的老年教育办学之路。因地制宜,促进老年教育与其它年龄段教育有机结合。重视对老年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把老年教育与老年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老年文化和体育

把老年文化纳入全民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广播、电视等媒体要围绕六个老有办好老年文化专题节目;新闻出版部门要出版、销售面向老年人的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文化部门要积极组织送文艺下乡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展演。

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发明条件。十一五期末,全市各县(区)要有老年体育指导站,社区建立老年体育辅导点,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城乡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要开设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体育课程。乡村社区要建立室内和室外体育活动场所;农村乡镇、村要因地制宜开辟老年人健身场地。建立老年人体质监测站,开展老年人体质监测工作。

㈤老年人权益保证

1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机构与援助体系

建立健全老年维权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老年维权工作中的作用。要安排适当资金用于老年法律援助和组织建设,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和参与老年法律援助工作,鼓励和组织律师、法律志愿者加入老年法律援助队伍。法律服务机构要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当、高效的法律服务,尊重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对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老年人酌情减免。

2加大老年人权益保证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证法》和《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证法>方法》宣传教育纳入五五普法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涉及老年人权益保证法律法规的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加强对青少年敬老、养老、助老激进美德教育。广泛开展敬老模范乡镇(村居)评选惩办活动,形成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建议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新风尚。

3认真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司法部门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做到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审理、及时执行,提供优质服务。审判工作中,加大调解力度,努力实现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公安部门特别是面向基层的警务工作机构,对严重侵害老年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不法行为要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厉惩办。老龄工作部门要做好老年工作,协调处置老年维权中存在问题。

㈥老年人社会参与

1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发挥我市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实施方法》办发〔〕1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治安、调解邻里纠纷等公益事业方面继续贡献力量。农村,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积极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经济活动,努力创新老有所为新形式。

2老年人才开发

根据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志愿,积极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健全老年人才信息数据库和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为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和老专家参与社会发展提供渠道。凡符合条件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取得证书者依照规定登记注册。

三、实施《规划》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老龄事业的发展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强化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议事协调职能,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要依照老龄工作的职能,把老龄工作列入本部门的工作规划。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要加强对成员单位履行职责的督促检查。

㈡加大对老龄事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发展规模,逐步加大对养老保障、医疗保证、老年服务设施、老年文化教育、困难老年人的生活救助和老年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建立与老年人口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发展资金增长机制。重视引导民营资本投入老龄事业。对于符合老龄事业发展方向、有市场前景的老龄产业,需要银行信贷支持的要按信贷规定给予支持。

㈢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和基层老年组织建设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2

其实,作为退休保障的基础部分,陈先生还是要先上一份社会养老保险。因为社会养老保险有国家做后盾,是比较有保障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再买些商业保险做补充。因为如果全靠商业养老保险,前期缴费压力很大,所以建议采取社保加商业保险的组合方式。像陈先生,如果补充一份商业保险(20年交,55岁领取)。到52岁后保费就不用交了,55岁以后就可以领养老金,60岁退休时,再领社保养老金。

由于养老金须是一笔稳定增长的现金,须做到专款、专管、专用。所以选择商业养老保险时,需注意几个方面:购买额度要明确,缴费方式要思量,领取方式有讲究。

首先要明确需要购买多少。通常情况下,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额度应占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商业养老保险有多种缴费方式,除了一次性缴清外,还有3年、5年、10年、20年缴等。缴费期限越短,缴纳的保费总额将越少。若经济富裕,可选择较短的缴费期限。

另外,养老金的领取也有讲究,要确定领取年龄、方式和领取年限。领取年龄在投保时可与保险公司约定,领取方式则分一次性领、年领和月领。各保险公司规定的领取方式并不统一,有的规定20年,有的规定可领到100岁,有的则领至身故。投保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目前,市场上可覆盖养老需求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传统型养老险:预定利率固定,一般在2%―2.4%,什么时间开始领养老金,领多少,都是投保时就可以明确选择和预知的。

优势:回报固定。在出现零利率或负利率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养老金的回报利率。

劣势:很难抵御通胀的影响。若通胀率较高,从长期看,存在贬值风险。

适合人群:较保守,年龄偏大的投资者。

分红型养老险: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分红险除固定生存利益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

优势:收益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理论上可回避或部分回避通胀对养老金的威胁,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

劣势:分红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可能因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而使自己受到损失。要挑选一家实力强,信誉好的保险公司来购买该类产品。

适合人群:理财较保守,不愿承担风险,易冲动消费,比较感性的投资者。

万能型寿险:这一类型的产品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有保证最低收益,目前一般在1.75%―2.5%。除了必须满足约定的最低收益外,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

优势:其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每月公布结算利率,目前大部分为5%―6%,按月结算,复利增长,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账户较透明,存取相对较灵活,追加投资方便,寿险保障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高或降低。万能型寿险可灵活应对收入和理财目标的变化。

劣势:存取灵活是优势也是劣势,对储蓄习惯不太好、自制能力不够强的投资人来说,可能最后存不够所需的养老金。

适合人群:较理性,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的投资者。

投连险: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

优势:以投资为主,兼顾保障,由专家理财选择投资品种,不同账户之间可自行灵活转换,以适应资本市场不同的形势。只要坚持长线投资,有可能收益很高。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3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15号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7年1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主席团

2017年1月29日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2017年1月29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老年人权益保障以及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依法保障老年人享有的人身、财产等权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第四条全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五条积极应对老龄化是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本市建立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本市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将基本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措施,扶持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支持企业提供市场化养老服务。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老龄工作纳入政府部门考核机制。

市和区、县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民政部门,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经费。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条件。

第七条民政、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经济信息化、交通、商务、绿化市容、公安、司法行政、教育、文广影视、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八条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以下简称赡养人)、扶养人应当依法履行赡养和扶养义务。

第九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协助、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保障老年人权益的相关义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织开展为老年人服务活动。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本市鼓励发展老年慈善事业,提倡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第十条本市支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和老龄科学研究,支持老年医学研究。

本市实行老年人口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情况的年度监测统计与信息制度。

第二章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老年人离婚或者再婚等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第十二条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第十三条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第十四条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给予精神上的慰藉,营造和睦关爱的家庭氛围,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问候老年人。

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庭成员应当经常探望;对较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养老机构可以提出建议,督促其前往探望。

第十五条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不得因老年人离婚、再婚而索取、隐匿、扣押老年人的合法财产或者有关证件,不得限制老年人的合法居住权利。

第十六条老年人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个人财产,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或者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

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强行索取、克扣老年人的财物。

老年人依法订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或者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

第十七条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对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负有维修的义务。

老年人自有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与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共同出资购买的住房,老年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房屋所有权和居住权。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出资购买老年人原来承租或者居住的唯一住房,应当保证老年人继续居住的权利。

子女或者其他亲属经老年人同意,借用老年人房屋的,到约定归还期限应当及时归还,不得无故拖延。

居住在老年人自有住房中的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老年人不同意其继续居住的,应当及时迁出。

征收老年人享有份额的住房,应当依法保障老年人的权利。

第十八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并通过公证等方式予以明确。

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第十九条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第二十条本市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制定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

第二十一条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第三章社会保障

第二十二条本市通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本市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市经济发展、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二十三条本市通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逐步扩大老年人常用药品和医疗康复项目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减轻老年人的医疗康复负担;完善社区用药政策,建立慢性病患者长处方等机制,满足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基本用药需求。

第二十四条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计生、财政、金融等部门应当完善老年护理筹资、评估、支付、服务、监管等体系,探索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护理需求。

第二十五条本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照不同年龄段提供涵盖高龄营养、交通出行等方面需求的津贴,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

第二十六条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老年人,由民政部门给予生活救助。

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由民政部门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本市不断完善临时救助、综合帮扶等社会救助制度,对因灾、因病或者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家庭给予生活救助。

第二十七条对下列老年人,由民政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救助,保障其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

(二)特困供养人员;

(三)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

(四)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第二十八条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及时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配租、配售廉租住房或者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并在选房、配房等方面给予帮助;对符合条件的无子女老年人家庭,应当优先配租廉租住房。

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时,应当优先帮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进行改造。

第二十九条卫生计生、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在生活保障、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且未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老年人给予特别扶助。

第四章社会服务

第三十条本市建立老年照料护理需求评估制度。对具有照料护理需求且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人,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对其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进行评估,以确定照料护理等级,作为其享受相应照料护理服务的依据;对其中高龄、无子女的老年人予以优先保障,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适当补贴。

全市统一的老年照料护理需求评估标准以及相应的申请条件、办理程序、监管措施,由市卫生计生、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制定。

第三十一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扶持养老服务设施和老年护理机构的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和老年护理机构的建设、运营,提供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相关服务。

第三十二条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市人口、公共服务资源、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等因素,组织编制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相应的城乡规划。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本地区的推进落实。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在符合规划、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优先调整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第三十三条新建居住区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应当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居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者建设标准的,应当予以补充和完善。

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整合或者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和其他社会资源,建设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

第三十四条从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规范;符合规定条件的,享受相应的税费减免和建设补助、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水、电、燃气、电话,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收费;使用有线电视,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付费优惠;需要缴纳的供电配套工程收费、燃气配套工程收费、有线电视配套工程收费,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运营等方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扶持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整合社区服务资源,通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促进服务与需求信息的对接,方便老年人就近获取多样化的社区综合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发展互助式养老等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模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利用集体所有的房屋、设施等,为村民就近提供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可以利用自身设施和服务资源,为社区老年人就近提供生活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家政服务人员提供生活照料、生活护理等技能培训,向社区居民传授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知识。

第三十六条民政等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组织的管理和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托养、助餐、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消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环保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物价、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等予以规范,加强监督管理。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民政等部门应当依托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托养机构以及其他社会专业机构,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提供下列服务:

(一)临时或者短期的托养照顾;

(二)生活照料、生活护理等技能培训;

(三)辅助器具租赁;

(四)其他有助于提升其家庭照顾能力或者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服务。

第三十八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政策体系、设施布局、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等方面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整合各类医疗卫生和社会资源,与社区老年人托养机构、养老机构开展合作,为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第三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常见病预防工作,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务:

(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免费体检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健康指导、保健咨询、慢性病管理等家庭医生服务;

(三)为符合相关医疗指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诊视、设立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

第四十条卫生计生等部门应当支持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指导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老年护理床位。在养老机构内设置的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床位,按照规定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与医保联网结算。鼓励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

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应当开设老年病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需求和规划设置老年护理床位,设置临终关怀病区或者床位。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第四十一条市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养老服务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网上办事等服务,接受投诉、举报。

本市鼓励发展智慧养老,支持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各类信息产品和服务。

第四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支持社区低龄老年志愿者开展与高龄老年人的结对关爱活动。

鼓励为高龄、无子女老年人提供经常问候、居家安全检查等志愿服务。

鼓励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第四十三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民政、卫生计生、教育、财政等部门应当制定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专项规划制定本地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本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员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

教育部门应当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列入重点领域导向专业目录。

本市鼓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从业人员,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补贴。

第四十四条发展改革、民政、财政、经济信息化、商务、金融等部门应当制定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扶持和引导企业研发、生产、经营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家居、康复辅助等产品,开发养老服务项目。

本市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为不同老年人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保障。

第五章社会优待

第四十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不断完善优待政策,逐步提高优待水平。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所属的服务窗口、社区事务受理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办理相关事项提供咨询引导、操作指导、优先办理等服务。

房地产登记机构或者公安机关在办理老年人自有或者承租的住房转移、抵押、变更等房地产登记和更改户主、户口迁入等涉及老年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应当核实老年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未经核实改变老年人的房屋产权、租赁关系或者更改户主、迁入户口的,老年人投诉后,经查证属实的,房地产登记机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纠正。

公安机关为老年人办理居民身份证时,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应当提供上门采集指纹、拍照、送证等便利服务。

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通过完善挂号和诊疗系统、开设专用窗口或者快速通道、提供导医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和优先服务。

鼓励医疗机构减免老年人普通门诊挂号费和经济困难老年人的诊疗费。

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义诊服务。

第四十八条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为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利服务,在公共交通场所和站点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老年人等候专区,对无人陪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给予照顾;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方便老年人出行的无障碍公共交通工具。

第四十九条供水、供电、燃气、通信、邮政等单位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和便利服务,并在服务网点或者场所设置明显的优待标志、标识。

金融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办理业务提供便利,设置老年人优先窗口,并提供引导服务;对办理转账、汇款等业务或者购买金融产品的老年人,应当提示相应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第五十条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公园、旅游景点等游览参观点的门票价格应当对老年人实行优惠;鼓励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游览参观点参照执行。

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向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

公共体育场馆应当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设施,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实行收费的体育健身项目,应当给予老年人价格优惠。

第五十一条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依法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庭审、执行等环节,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和优先服务;对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上门立案。

老年人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简化申请程序,为老年人就近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

鼓励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或者优惠服务。

第六章宜居环境

第五十二条本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应当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通过制定老年宜居社区标准,推进宜居社区建设。

第五十三条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优先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人和管理人负责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五十四条老年公寓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居住建筑,应当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满足老年人对居住场所的安全、卫生、便利、舒适等基本要求。

本市支持居民开展既有居住建筑适老性改造,方便老年人生活和出行。

本市推动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老年人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的,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第七章参与社会发展

第五十五条本市加强老年人才资源开发,为老年人发挥专业知识技能创造条件。

第五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培育和扶持基层老年协会等老年人组织,加强老年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

第五十七条本市为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依法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本市制定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涉及老年人权益重大问题的,应当听取老年人和老年人组织的意见。

第五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发展老年教育。

教育部门应当将老年教育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老年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课程开发等方面建设,均衡配置各类老年学校和学习点,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向城乡老年人公平开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机构。

教育部门以及有关机构、学校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开发网络学习资源,设置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课程,为老年人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第五十九条区、县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老年人口的分布状况,按照方便老年人的原则,合理设置老年活动室等文体娱乐场所。

绿化市容等部门应当加强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户外交流、健身、娱乐等活动场所。

各级人民政府和文广影视、体育等部门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老年人组织应当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旅游、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一条拒绝履行赡养、扶养老年人义务的,侮辱、虐待、遗弃老年人的,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的,由行为人所在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或者老年人组织给予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建设、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未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规范的要求,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者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由民政部门责令改正;享受政府税费减免或者建设补助、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有关部门可以中止优惠政策;情节严重的,收回已经减免的税费和发放的补助、补贴。

第六十三条有关部门或者组织未依法履行老年人权益保障职责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国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4

   「颁布日期1996.08.29

   「实施日期1996.1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6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三章 社会保障

   第四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四条 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六条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第七条 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第九条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条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十一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二条 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第十三条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第十四条 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第十五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第十六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姊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姊有扶养的义务。

   第十七条 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的履行。

   第十八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第十九条 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予的权利。

   第三章 社会保障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组织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不得无故拖欠,不得挪用。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职工工资增长的情况增加养老金。

   第二十二条 农村除根据情况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第二十三条 城市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救济。

   农村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鼓励公民或者组织与老年人签订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

   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医疗待遇必须得到保障。

   第二十六条 老年人患病,本人和赡养人确实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可以提倡社会救助。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对七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医,予以优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老年病人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巡回医疗等服务。

   提倡为老年人义诊。

   第二十八条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老年医学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提高老年病的预防、治疗、科研水平。

   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第二十九条 老年人所在组织分配、调整或者出售住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标准照顾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十条 新建或者改造城镇公共设施、居民区和住宅,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配套设施。

   第三十一条 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第三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加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兴办老年福利设施。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经营老年生活用品,适应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十五条 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

   发扬邻里互助的传统,提倡邻里间关心、帮助有困难的老年人。

   鼓励和支持社会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

   第三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可以在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

   第三十七条 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第三十八条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第三十九条 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第四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四十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

   第四十一条 国家应当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下列活动:

   (一)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

   (二)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

   (三)提供咨询服务;

   (四)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

   (五)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

   (六)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七)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

   (八)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第四十二条 老年人参加劳动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第四十四条 不履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职责的部门或者组织,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致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其所在组织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发生纠纷,可以要求家庭成员所在组织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调解前款纠纷时,对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第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家庭成员有盗窃、诈骗、抢夺、勒索、故意毁坏老年人财物,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5

我区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__年底,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万人,占总人口的*,并以年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__年,全区*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万人,占总人口的*。

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老龄事业的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努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回良玉副总理这一讲话精神和全国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及《____市____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编制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可靠依据和必要的政策保障。

“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适时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全区老龄事业得以较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总之,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龄事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护。这些为今后“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区老龄事业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老年人的受惠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为老服务和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为加快我区老龄事业发展步伐,重点解决老龄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区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和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建立完善城镇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健全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为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和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和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养。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小康社会建设要求,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建立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离退休职工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并适时提高养老金标准。在农村,积极探索适应我区农村实际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障机制,确保劳动年龄段以上的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范围,享受生活补贴。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低保覆盖面,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缩小城镇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距,到20__年,城镇与农村的低保标准之比控制在1.5:1以内。

进一步完善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制度。城镇“三无”老人集中供养(含户院挂钩,下同)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稳定在90以上。对未实行集中供养的对象要落实好各项供养措施,并逐步提高供养标准。

逐步建立贫困老人长效救助机制。支持和鼓励镇乡(街道)、行政村(社区)建立养老互助金、养老救济金制度,提倡集体经济较发达的镇乡(街道)、行政村(社区)建立养老补助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或设立助老基金。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关怀贫困老人的结对帮扶活动。

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城乡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数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到20__年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20张以上。区建有一所150张床位以上的起示范作用的综合性养(托)老机构,街道建有一所50张床位以上的养(托)老机构。倡导家庭养老,积极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模式。5年内,临平、____、塘栖、瓶窑城区对空巢(独居)、残疾、困难、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85以上。

2、平稳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老有所医。

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医疗保险费用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老年人参保比例达到95以上。把城乡贫困老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降低起付门槛,提高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额。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镇乡、街道卫生院为主体,覆盖城乡的老年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达到100;农村要进一步加强镇乡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加强社区老年保健工作,开展健康咨询、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康复病房(区),95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十一五”期间,各区级医院要开设老年病房,区上建有一所100张床位以上的老年护理院。

3、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加强老年教育设施建设。5年内区老年学校和老年电大____分校都要建成规范化的老年学校,80的镇乡(街道)建有老年学校和老年电大教育点,50的村和80的社区建有老年学校(电大)教学班。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等载体的作用,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人在各类老年学校的入学率达到10以上。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加强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城镇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老年思想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农村要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学习先进文化,破除迷信,抵制势力和恶习。

4、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实现老有所为。

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科普、咨询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银发人才库”,利用老年专家、学者的经验和特长,发挥他们的“余热”,鼓励老年人开展自助互助和参加“金晖志愿者”行动。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等经济活动,努力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5、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乐。

加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议。5年内区要再建立一所四星级和一所三星级以上的老年活动中心;四星级的区老年活动中心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全区90以上的镇乡(街道)建有二星级以上的老年活动室,90以上的社区和行政村/:请记住我站域名/建有超过100平方米的老年人综合活动场所。

发展壮大各类老年文化、艺术、体育团体,支持和引导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办好老年专题栏目,创作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戏曲作品。办好老年运动会及老年文化艺术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合力齐抓共管。

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实施“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根本保证。要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涉老职能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各负其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做好老龄工作;区老龄工办要切实履行“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参谋助手”的职责,起好“协调、督促、整合、沟通”的作用。

2、研究制定政策,加大经费投入。

随着我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政府财力和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从20__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扶持规范化老年活动室(中心)建设。同时,积极鼓励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力量共同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积极探索政府鼓励、社会创办、自主运作的老年福利服务社会化新路子。

除了积极加大公共财政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外,对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和设施提供多项政策优惠:镇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开办时,区镇乡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新建的老年活动室(中心)采取区财政适当资金扶助;区、镇(乡)两级财政每年安排适当的社区服务发展资金,保障社区公益项目;对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养老、托老等公益的非营利性机构,其用水电按居民价格收费;对社会力量在社区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由区、镇(乡)两级财政在开办时按实际床位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和其他一些优惠政策。

3、巩固提高创建成果,整体推进老龄事业新发展。

实践表明,创建老龄工作全国先进县(市、区)活动是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极大地促进了基层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提升了老龄工作社会地位和整体水平。我区虽已获得了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的殊荣,但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差距。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来认真总结和指导工作,用创建高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整体推进老龄事业新发展,保持老龄工作全国先进。

4、扎实推进两项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六个老有”整体水平。

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是开展老龄工作的两个重点,是事关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创建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和创建规范化老年人协会是夯实社区和农村基础的最有效的手段,“十

一五”期间,要扎扎实实地推进两项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城镇,要进一步开展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建设工作。到20__年底,要有100的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镇乡社区达到省级标准,到20__年,100的镇乡社区达到省级标准。要把创建规范化社区的工作与探索、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社区日托和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从“抓部署、抓指导、抓学习、抓考核、抓评比、抓表彰”六个环节着手,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出台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社区老龄工作,加强对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

在农村,要继续抓好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到20__年,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协会达到“三好”(班子建设好、作用发挥好、制度落实好)、“三有”(有活动场地、有经费来源、有教育载体)的标准。

5、进一步保障老年合法权益,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

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意见,开展老年法律、法规宣传和敬老道德教育,加大维权力度,加强执法检查监督,促进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制和道德环境的形成,使老年人的权益得到广泛尊重和维护。

一是“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援助工作,倡导和鼓励律师、公证员和法律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简化程序,优先服务,适当放宽标准,同时将服务领域延伸到社区、农村基层。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有关部门要依法受理和处理涉及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举报,有效预防、严厉打击各种侵害老年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减少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案发率。

二是区、镇乡(街道)人大,要根据情况适时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或专项检查。

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工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普法工作纳入计划,实行目标管理。把法律教育与敬老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形成社会主义敬老教育思想道德观。加强对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基层干部和老年人家庭成员的法制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大力开展“敬老模范镇乡(街道)村(社)”和“敬老好儿女”的创建活动,倡导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和文明之风。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继续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各镇乡(街道)要组织好20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10周年和省实施办法颁布5周年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四是进一步做好《浙江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老年人优待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建立督查和奖惩制度,保证各项优待规定落到实处。

6、加强老龄工作体制和干部队伍建设。

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构,落实专(兼)职老龄工作干部,加强自身建设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保证。加大对镇乡、街道老龄工作机构建设,重点解决机构、经费和办公条件等问题,确保老龄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机构管事,形成高效顺畅、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6

在快速人口老龄化的重负下,我国不得不重视起未来几十年后的养老保障发展战略规划,传统社会养老保险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是未来社会养老保障的重要支柱,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老龄化下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关键词】

商业;养老保险;老龄化

一、商业养老保险概述及其重要性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样,尽管被保险人在退休之后收入下降,但由于有养老金的帮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商业养老保险合理地将个人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并将储蓄、保险以及收入再分配等相辅相成的结合到同一个保障体系之内,使得养老保障体系的未来合理高效可持续性发展得以实现。

二、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结构的优势与不足

商业养老保险按保险功能分类,可分为传统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下面主要探讨每类产品优势与不足之处。

(一)传统型养老保险

传统养老保险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双方约定确定的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约定相应的额度领取,通常其预定利率是确定的。

优势:回报固定,风险低。不足:很难抵御通胀的影响。适合人群:以强制储蓄养老为主要目的,在投资理财上比较保守者

(二)分红型养老险

分红型养老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红险除固定的最低回报外,每年还有不确定的红利获得。

优势:除了有一个约定的最低回报,这部分资金的收益还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使养老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不足:分红具有不确定性。适合人群:既要保障养老金最低收益,又不甘于坐看风云者。

(三)投资连结保险

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产品,设有不同风险类型的账户,与不同投资品种的收益挂钩。

优势:以投资为主,由专家理财选择投资品种,不同账户之间可自行灵活转换,以适应资本市场不同的形势。不足:是保险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适合人群:该品种有可能血本无归,因此不适合将养老寄托于此的人。

(四)万能型寿险

万能型寿险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有保底收益。

优势:万能险的特点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顶,可有效抵御银行利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足:万能账户是个人所缴保费中,扣除初始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以外的资金。适合人群:理性投资理财者,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创新研究路径

(一)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大一方面为商业养老保险带来了更多的商机,随着60岁以上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对于自身养老方式会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的商业寿险的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却是巨大的。但另一方面却对于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使得离退休费用逐年递增,社会养老保健基金的支出迅速增长。因此只有现在重视起人口老龄化问题,鼓励老龄化人群积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其他金融手段才能够做到未雨绸缪,良性发展。

(二)商业养老保险创新研究方向

目前市场的商业养老保险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当下主要措施是以应对老龄化社会来对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养老保障保险体系。

1.扩张保险保障范围

现有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市场上的产品大多具有的功能都是储蓄型保险保障兼投资功能,此基础上,可以将保障范围适当拓展,在原有保单上附加组合其他保险类别,或创新性的引入护理保险概念等。

2.保险产品按年龄和款项细分优化

原有的商业养老产品只是单一的对投保人年龄进行规划,大多为65岁以下,但是很多投保人的实际负担能力未必能保证其缴费区间能达到合同规定年龄,然而在这样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竞争程度高的产品市场中,保险公司要吸引更多的投保人就必须设计出更个性化且人性化的产品。

3.多险种自由组合

保险公司可以将老年人的多种风险保障保险清单列出,且为这些保险产品的各种组合事先设计好各种费率以及产品组合的年限等相关条款,投保人可以自由在保险公司提供的多种保险中自由组合,这样的自由选择更具多样性,也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程度人群的保险需求。

四、商业养老保险创新途径

(一)建立商业养老社区

随着人口流动比率的不断提高,子女到外地上学、工作、生活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空巢”便是目前社会的常见现象,使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无人照顾,从而使得建造一个为众多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医疗服务、生活娱乐的公共养老社区成为新型的养老计划,该社区的建设不仅仅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同时也有机的结合了各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等险种。

(二)反向抵押贷款养老保险

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即养老金和子女的照顾,但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是老年人的资产还包括住房不动产,这一资产是多数人一生的最大积蓄,因此保险公司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反向抵押贷款,先付保险金,最后再收取保费,这类商业养老保险在未来老龄化市场上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市场的潜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三)对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

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以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状态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推出一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扶持,促进商业养老保障体系的快速发展,以此来缓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财政压力。

(四)规范监督养老保险市场

在鼓励和支持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监督和规范,避免一些商业保险公司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新型产品的合理性、合法性、适应性、科学性,在产品市场出现不稳定情况时能够快速解决危机,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常华.中国特色的养老地产发展趋势浅析[J].科技智囊.2011(07)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7

第一条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四条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六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第七条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第九条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条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二条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第十三条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第十四条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第十五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第十六条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第十七条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的履行。

第十八条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第十九条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予的权利。

第三章社会保障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第二十一条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组织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不得无故拖欠,不得挪用。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职工工资增长的情况增加养老金。

第二十二条农村除根据情况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第二十三条城市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救济。

农村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鼓励公民或者组织与老年人签订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

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

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医疗待遇必须得到保障。

第二十六条老年人患病,本人和赡养人确实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可以提倡社会救助。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对七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医,予以优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老年病人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巡回医疗等服务。

提倡为老年人义诊。

第二十八条国家采取措施,加强老年医学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提高老年病的预防、治疗、科研水平。

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第二十九条老年人所在组织分配、调整或者出售住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标准照顾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十条新建或者改造城镇公共设施、居民区和住宅,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配套设施。

第三十一条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第三十二条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加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兴办老年福利设施。

第三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经营老年生活用品,适应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十五条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

发扬邻里互助的传统,提倡邻里间关心、帮助有困难的老年人。

鼓励和支持社会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

第三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可以在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

第三十七条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第三十八条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第三十九条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第四章参与社会发展

第四十条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

第四十一条国家应当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下列活动:

(一)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

(二)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

(三)提供咨询服务;

(四)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

(五)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

(六)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七)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

(八)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第四十二条老年人参加劳动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第四十四条不履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职责的部门或者组织,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致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其所在组织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发生纠纷,可以要求家庭成员所在组织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调解前款纠纷时,对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第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七条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家庭成员有盗窃、诈骗、抢夺、勒索、故意毁坏老年人财物,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指导、监督和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人事、卫生、财政、教育、文化和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审判、检察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四条、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本省老年节。

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老年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老年人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以及老年人的子女死亡或者无赡养能力,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都有赡养老年人的义务。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支持、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及其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不得虐待、遗弃老年人。

第七条、赡养人应当在经济上供养老年人。

赡养人应当保证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需要。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少并与赡养人分开生活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给付赡养费,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员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八条、赡养人应当在生活上照料老年人。

对生活不能自理、患病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护理、照料或者委托他人护理、照料,并承担所需费用。

赡养人应当尊重老年夫妻共同生活的意愿,不得强行将老年夫妻分开赡养。

第九条、赡养人应当在精神上慰藉老年人。

赡养人应当尊重老年人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尽量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与赡养人分开生活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经常问候、看望。

第十条、老年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

老年人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或者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

能够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给予资助的,老年人可以拒绝。

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强行索取、克扣老年人的财物,不得侵占、转移、隐匿应当由老年人继承的遗产。

第十一条、老年人与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共同购买、建造的房屋,其所有权由老年人及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共同享有。

老年人与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共有的房屋调换、拆迁、改建、出租后,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应当予以保障。

第十二条、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强迫老年人转让、抵押、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自有房屋。

建设、土地等行政部门在办理老年人自有房屋的转让、抵押和出租等手续时,应当当面征得老年人的同意,或者查验老年人签名的委托法律文书。

老年人承租的房屋,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强迫老年人变更承租人,也不得与出租人串通修改租赁协议,变更承租人。

第十三条、丧偶或者离婚的老年人,有携带自有财产再婚的权利。

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索取、隐匿、扣押老年人自有财产或者相关证件等方式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不得因老年人婚姻关系的变化而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四条、老年人与赡养人可以签订赡养协议。

赡养人之间对赡养义务有争议,或者老年人要求签订赡养义务协议的,应当签订赡养义务协议。

第十五条、机关、城镇企业事业组织和职工应当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不得拖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及时报销其医药费,不得拖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有条件的,可以对老年人实行养老补助。

提倡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第十六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老年人,已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十七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和扶养能力的农村老年人,由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散或者集中供养。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老年特困救助资金。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

老年特困救助资金主要用于救助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村老年人。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老年特困救助资金应当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或者挪用。

第十九条、福利院、敬老院等老年福利设施和适合老年人生活、活动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应当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并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设施。

非营利性老年福利设施等老龄公益事业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或者优惠取得。兴办非营利性老龄公益事业,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减免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等费用。

农村和城市居住区,没有适合老年人生活、活动的配套设施的,应当逐步补建。

老年福利设施和适合老年人生活、活动的配套设施,未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改变用途;经过批准改变用途的,应当补建。

第二十条、经营管理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福利设施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根据老年人的需要,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十一条、全社会都有优待老年人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履行优待老年人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老年人持山西省老年人优待证或者居民身份证,除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优待外,还享受下列优待:

(一)免费进入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纪念性陵园、美术馆、科技馆、文化宫(馆)等场所;

(二)优先购买车票、船票、飞机票,优先托运行李、物品;

(三)在各类医疗机构优先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需要住院治疗的,优先安排床位;

(四)婚姻登记免收工本费;

(五)不承担兴办乡村公益事业的劳务和出资义务。

第二十三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除享受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优待外,还享受下列优待:

(一)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

(二)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电)车;

(三)免费进入旅游景点;

(四)单独居住需要安装有线电视的,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证明,免收安装费。

第二十四条、按照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的场所应当明示优待服务内容。车站、机场、医疗机构等场所,应当设立老年人优待服务窗口。

第二十五条、对百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按月发给长寿保健补助费;老龄工作机构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每年为其免费体检一次。

第二十六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需要获得法律服务但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对追索赡养费、抚恤金和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应当给予司法救助的老年人,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扩大老年人享受优待的范围,增加老年人享受优待的内容。

第二十八条、山西省老年人优待证由省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监制,城市老年人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申领,农村老年人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申领。

第二十九条、对不履行赡养老年人义务或者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家庭成员,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支持和协助老年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故意拖欠或者不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的,由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擅自改变老年福利设施和适合老年人生活、活动的配套设施用途,或者经过批准改变其用途后未补建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恢复或者补建;逾期未恢复或者补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建议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经营管理老年福利设施的组织或者个人,未按规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

(二)有义务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拒绝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的。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9

[普法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三)

第三章社会保障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组织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不得无故拖欠,不得挪用。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职工工资增长的情况增加养老金。

第二十二条

农村除根据情况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第二十三条

城市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救济。

农村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鼓励公民或者组织与老年人签订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医疗待遇必须得到保障。

第二十六条

老年人患病,本人和赡养人确实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可以提倡社会救助。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对七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医,予以优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老年病人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巡回医疗等服务。

提倡为老年人义诊。

第二十八条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老年医学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提高老年病的预防、治疗、科研水平。

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第二十九条

老年人所在组织分配、调整或者出售住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标准照顾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十条

新建或者改造城镇公共设施、居民区和住宅,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配套设施。

第三十一条

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第三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加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兴办老年福利设施。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经营老年生活用品,适应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十五条

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发扬邻里互助的传统,提倡邻里间关心、帮助有困难的老年人。

鼓励和支持社会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

第三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可以在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

第三十七条

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第三十八条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适合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篇10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65岁以上老年人口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又上升了2.93和1.91个百分点。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社会老龄化现象,老年人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领域面对的重点问题。作为社会公众研习休闲的文化信息中心,公共图书馆如何适应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年读者的文化服务工作,使老年读者愉快地度过晚年,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美国布鲁克林区公共图书馆为例,分析了该馆在老年读者服务上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老年读者服务活动提供参考。

2老龄化社会和公共图书馆服务

2.1老龄化读者的界定

生命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美国联邦政府设定65岁为可以领取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最小年龄。虽然各国以及各研究中心对老年人年龄的定义有所差别,但普遍把60或者65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同时国际上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0%,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7%。各国的图书馆也根据本国的不同国情界定老龄化读者。

2.2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与服务对象

公共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最根本的特征,一是其经费来源,公共图书馆是靠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维持的公益性事业;二是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是面向该地区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常住人口。从狭义上讲,公共图书馆也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还要努力满足老年人、进城务工者、残疾人、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群体的需求。

3美国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概况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就开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给美国带来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劳动力成本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扩大、收支不平衡等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促使美国政府开始重视老龄化问题并着手研究对策。在行政上设立了老龄问题管理机构:老人问题管理署、社会保障总署和政府老龄问题顾问委员会等,在法律上颁布了《美国老年人法》和《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法》等法律,从多方面为老年人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

在图书馆界,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服务理念也随之开展,并且不断完善和更新。196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年人服务部下设老年群体服务委员会,并制订了《公共图书馆老龄责任书》(theLibrary’sResponsibilitytotheaging)。并与1970年和1981年两次修订,明确规定图书馆应该持有将老年人视为资源而非负担的积极态度,并提供了开展服务的十个领域,确立了公共图书馆不可推脱的责任。20世纪70年代,部分公共图书馆馆员提出有必要制定图书馆为老年人服务的相关规定并为图书馆员提供指导策略,以便对老年人服务更加规范和有章可循。1975年,《图书馆老年服务指南》(GuidelinesforLibraryServicetooldaduilt)千呼万唤始出来。该“指南”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制定,内容包括图书馆为老年用户服务的方针、图书馆服务计划和预算等,号召老年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共同理解和关爱老年群体[1]。成为了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老年读者群体的指导性文件,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该文件前后经过了三次修订(1987年、1999年和2008年),为图书馆更加稳定连贯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予以保障。

4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实践

4.1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BrooklynpublicLibrary)概况

布鲁克林图书馆是纽约市三大公共图书馆系统之一,也是全美五大公立图书馆之一,依赖纽约州政府、联邦政府和大众的捐赠或补助营运。布鲁克林中央图书馆始建于1892年,拥有丰富的当地历史文献馆藏。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大量增加,如今布鲁克林图书馆已下辖58个分馆,再加中央图书馆、商务图书馆及三个流动图书馆,服务于本区两百五十万居民。

4.2布鲁克林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

布鲁克林图书馆以反映本社区的多元性及精神风貌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个全天候开放的知识中心及提供传统服务和创新服务的带头人。对老年读者服务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立专业的服务馆员及老年助手。布鲁克林图书馆馆员按其专业职称可划分为儿童图书馆员、青少年图书馆员、书馆员和老年人服务图书馆员等。不同专业职称的图书馆员重点服务于不同年龄组的读者群,为其提供种类繁多的对口服务。老年助手主要是一批图书馆的忠实读者,通常年纪较大,他们将图书馆而不是养老院作为自己晚年文娱活动的场所。在享受图书馆福利的同时,主要帮助图书馆员策划、开展和举办各种各样的老年人活动,即由老年人去负责为老年人举行活动。

第二,合理规划馆藏布局。目前,布鲁克林图书馆从总馆到58个分馆全都区分设立了成人区,儿童区和部分青少年区;馆藏资源按照年龄组、种类、内容、语种分不同区域排列,方便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兴趣爱好者取阅。老年人也因其特殊的生理机制也给予了特殊的照顾。

第三,设立专门的老年读者服务部门。该部门主要由老年人服务馆员组成,适当配备老年助手或志愿者,整体统筹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积极与其他部门及社会组织及机构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

第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老年读者文娱活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布鲁克林图书馆就专门针对老年读者开展活动,提供特殊服务。活动最早由弗拉特布什分馆于1952年4月组织,通过读书发表会、讨论会、电影、音乐、扑克牌、茶话会等集会形式,促使这些老年读者进行朋友间的交往以及感受社交乐趣,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半年后,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专门为活动开辟了专属空间,理事会也提供了经费支持,购置了包括大字本在内的图书、舒适的椅子和照明工具等。在这个舒适的老年读者专属屋子里,他们进行阅读、看电影、聊天、玩扑克、下棋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甚至可以开茶话会和举办生日宴会等。

此外,1974年,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先后开展了SaGe(Servicetotheaging)计划和“GiftofJoy”活动。前者服务内容包括传统的图书借阅和信息咨询,同时拓展服务外延,将服务范围延伸到疗养院、医院、市民社区中心、老年人俱乐部等众多老年群体聚集的地方,开展各种类型的阅读相关活动,此外还组织老年互助、邻里互助小组,力图将未到图书馆的所有老年人都纳入到SaGe计划中来。后者针对社会和进馆的老年读者提供除阅读以外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服务,这也是美国许多公共图书馆任务与角色定位由偏重对读者的教育功能逐渐转变为注重读者休闲娱乐需求的体现。

5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启示

第一,尽快制定我国的图书馆老年服务规范。我国目前相关组织机构还没有编制专门的图书馆老年服务指南。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法规标准中虽有涉及老年读者服务的相关内容,如开展老年服务,考虑并满足老年人需求,并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和设施设备方面提出了要求,但内容都较为笼统和简单。随着我国老年人在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中比例的持续增加,现有的指导内容将逐渐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境况。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作法,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下设相关的分支部门,尽快推动制定专门的图书馆老年服务指南及规范。

第二,把为老年读者服务纳入图书馆的总体规划服务当中。要从图书馆宏观层面上确立老年读者服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设置专项经费,设立专门的老年读者服务机构和专门的老年读者服务馆员,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老年读者服务,保持老年读者服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更好的为老年读者提供服务。2011年以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为老服务”为主题的社会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厦门市图书馆以此活动为契机,把“为老服务”主题纳入到图书馆的总体服务规划当中,制定了《厦门市图书馆“敬老文明号”考核标准》和《厦门市图书馆“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并设立“敬老文明号”专项固定经费,把“为老服务”理念贯穿和落实到图书馆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

第三,聘用老年人助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老年人最了解老年人。图书馆可以聘用有志愿者意愿的老年人为助手,在更多适合的岗位上开展辅的工作。不仅老年人助手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给其他老年读者创造了更加亲和的阅读环境。

第四,与其他组织合作开展老年服务活动。地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疗养院、医院、老年俱乐部等公共场所都是老年群体聚集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应走出去,与以上组织一起合作开展活动,进一步拓展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进来,解决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孤独问题,为老年阶层创造和谐环境。

第五,对老年读者开展全面服务,促进信息与娱乐资源的使用。图书馆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阅读和信息服务外,还应特别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开展更全方位的老年读者服务。如,为老年读者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和专题讲座,针对老年读者的不同需求,请名人或专家举办如健康咨询、计算机知识培训、法律知识、戏曲音乐等各类专题讲座。

第六,老年读者到馆翻阅、借读等服务常态化。这项是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服务的最基础工作。如设立专门的老年阅览室,加强室内的照明亮度,配备电脑、电视机、空调等设备,放置饮水机、水杯、常用急救药品、助听器、老花镜等日常用品,购买舒适的桌椅,设置适合老年人取阅方便的书架、订阅适合老年人看的图书报刊,设置专门的老年人指示标牌等,尽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友好的阅览环境。

参考文献

[1]肖雪,周静.美国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04:60-68.

[2]肖雪.国外图书馆协会老年服务指南的质性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5:82-97.

[4]http:///

[5]范军.国外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日本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16:95-98.

[6]张晖.美国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的启示[J].图书馆学刊,2010,08:110-111.

[7]杨静.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2,04:54-57+50.

[8]高颖,赵荣.国内外图书馆老年群体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S2:221-226.

[9]李农.英美图书馆的老龄读者服务指南[J].图书馆杂志,2007,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