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8:30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1

20xx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0xx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2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及朗读

教学难点: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具:小鸡图、小鸭图、小狗图、小马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么多老师想知道哪位小朋友今天表现最棒呢!想不想好好表现啊?(想)真好。那老师们要先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坐姿最美!我们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后面的老师好不好?

生: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老师边收集,边肯定。并建议自主送给后面的老师。

师:大家画得真棒!你们真是小画家。(边说边板书课题:小画家)

请大家读出来:并自豪的说:我是小画家!

老师也想做个画家,想练习画画,可是没有颜料也没有笔。怎么办呢?嗯,办法有了。(老师手蘸白粉在黑板上作画)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挺神奇吧?像不像魔术师啊?

师:(过渡句)孩子们,又一个魔术师来啦!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冬天雪景,一、二、三张。(贴四张动物图片)他们说他们也是小画家,他们在雪地里作画,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雪地里的)齐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配乐范读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

(课件出示)

这首儿歌好听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的p123页里呢。大家赶紧去找找看!(生找老师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2、我们也想读读它是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注意要读准字音哦。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a小鸡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字词卡呢。我们一起试着认认它们好吗?

课件出示:字词卡

b小狗说:这样还不算识字大王呢,要把生字娃娃单独认清就送给你神秘的礼物呢。想不想试试?好!

课件:带拼音的生字苹果树(读拼音,想记法。)

小鸭说:要把生字宝宝送回去,苹果就给你吃啦!

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苹果树(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小马说:大家读得多认真啊,这样吧,我就请你们这些小画家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我们小动物们雪地作画吧!愿意去吗?那好。咱们出发吧!

三、学习课文

1、过渡句:这天我们在动物们的家推开窗户一看:呀----下雪啦!下雪啦!

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抓住朗读指导、感叹号的认识来教学)

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抓住一群来讲。引出成语三五成群

口头练习:老师一人站在讲台上。

后面有一听课的老师。

3、学习第三、四句他们都是谁呀?画了什么画呢?课件出示四种动物在雪地走过的图

4、学习第五句这些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出示第五句这些小画家真了不起啊!在雪地里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来,它们可开心了。都在互相欣赏着这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画呢

5、学习第六、七句

师:呀!突然小狗想起来了:咦!好朋友青蛙去哪了?

课件出示六、七句大屏幕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我们去叫醒它,让它和小画家们一起画画好吗?生:(不好)

师:为什么呢?(了解冬眠)课件出示冬眠的两幅图

四、小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动物们雪地作画,可漂亮了!小画家们不但能画画,还能写诗呢!我们再去读读它,好吗?

课件出示全文的内容。要求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复习巩固:帮小画家找作品

1、小画家们回家了。它们的作品还在呢。可老师忘了谁画什么了。谁愿意上台来帮帮老师啊?(生上台贴画)

2、大屏幕检查是否正确

3、为什么它们能画那些画呢?谁最聪明来告诉大家?

20xx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3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独立院校;案例教学;毕业设计;互补作用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具有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考研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化工原理的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一、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工原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有感性认识与了解。教学内容包括流体输送、沉降、过滤、搅拌、传热、蒸发、精馏、吸收、萃取、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过程,它们相互独立,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生活中常见与之相关的例子,如送水送气(动量传递)、吹风干燥(热量、质量传递)等[1]。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较少,教学过程中如能适当引入工程案例,对提高授课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工程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指在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引入工程实际案例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知行合一的目的[2]。化工原理案例教学能弥补教材内容相对固定与教学内容更新慢等不足,同时作为基本原理的稳定性与其应用不断发展之间的有效衔接,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化工技术的进步[1]。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工程案例教学法在高等院校日益受到重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常见的化工原理案例教学包括开篇案例法、问题案例法和综合案例法。其中,综合案例法最为重要,即在每个单元操作的结尾,列举出该单元操作的工程设计(或工程改造)实例,提出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本单元操作相关知识,解决该工程设计(或工程改造)中存在的问题[2]。综合案例法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实践性较强,需要教师将多年教学经验、参与各项工程实践的收获与科研研究积累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三本院校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更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保证基础知识传授的前提下,降低理论要求,多引入案例教学,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笔者作为年轻教师,毕业后即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缺乏相对集中的企业实践经历和科研锻炼,缺少教学案例素材的积累,因此在化工原理教学中,一直探索如何能就地取材,把案例教学和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收集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使两者互为补充。

二、案例教学法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

在化工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最能体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环节[3]。毕业设计涉及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和过程装备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其中化工原理知识是学生使用最多的[4]。下面列举三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将化工原理与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引入案例。

(一)农产品的热风干燥研究课题

这是一个实验型的研究课题,目的是对农产品在热风条件下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变动的干燥条件,而该实验采用洞道式干燥设备,用大量热空气对少量物料进行间歇干燥,并维持空气速度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将变动干燥过程近似简化为恒定干燥过程,实验所得结论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该课题涉及化工原理干燥单元操作的许多内容,如空气干燥的基本参数的意义和湿焓图、恒定干燥条件下等焓干燥的相关知识等。研究过程中要先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选择适宜干燥条件;再利用热量衡算进行节能优化,选择最佳能耗条件和废气循环比;另外为了深入考察影响因素,还需找到恒速段和降速段对流传热系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分析干燥过程对流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因此在开题阶段,指导教师就会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化工原理干燥一章的内容,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然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工作。该课题将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了合理简化,体现了工程方法论的思想,并为讲授化工原理干燥单元操作提供了实例。讲授恒定条件下的干燥特性一节时引入农产品热风干燥数据、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图,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干燥的过程和分析方法,加深对干燥原理的理解。另外,实验能耗优化部分和废气循环讨论可用于干燥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过程优化的教学。

(二)一硝基氯化苯生产车间硝化工段的设计课题

这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经典题目,来源于实际工业生产。目前,生产工艺已比较成熟,一般用混酸作为硝化介质,以氯苯为原料,运用三釜串联在常压等温环境下进行连续硝化。该课题主要研究一硝基氯化苯的提纯精制,废酸与一硝基氯化苯的分离和循环利用,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液处理和硝化工段的生产装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根据题目搜集所需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然后对生产中各个设备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主要的设备进行工艺计算和选择,最终完成一个车间工段的设计工作。该课题涉及的专业内容比较全面,包括化工工艺设计、公用工程设计、外管设计、自动控制设计、环境安全评价及经济核算等。整个设计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单纯的手工计算费时且准确度差,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让设计过程事半功倍,如使用aspen plus、ChemCaD等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工艺流程图绘制。工艺流程中除硝化反应外,其余均为物理过程,涉及流体输送、搅拌、传热、非均相分离等单元操作,还涉及安全环保、仪表控制、分析检测等。设备的计算和选型是设计的重点,包括配混酸工段的换热器设计、硝化反应釜的夹套换热器和蛇管换热器的选型、萃取釜和萃取分离器设计及附属流体输送设备的选型。化工原理教材中对换热器的讲解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主,而该课题中多种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很好地补充了特殊间壁式换热器的知识;同时附属流体设备的选型可以作为日后教学中离心泵选型的案例,尤其是书本中谈及较少的耐腐蚀泵的选型案例。

(三)间壁精馏塔的流程模拟优化与水力学冷模实验研究课题

本课题是对三元物系分离的创新型设备———间壁式精馏塔的设计和研究。常规精馏操作需要用两个塔顺序分离才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纯组分,而分壁塔中只需要一个单塔就可以同时得到所有组分,并能达到指定的精密分离要求。因此,间壁塔可以显著提高精馏的热力学效率,降低能耗,节省设备购置费用,且适用于传统旧式精馏塔的改造。为了较好地实现塔内分隔板两侧的气液分配,现在工业上使用的间壁塔一般会通过设计使用特殊的内构件来改变塔内压降,从而达到调节气液分配的目的;或者是将分隔板在塔内偏心放置,通过改变分隔板两侧的横截面积,来改变分隔板两侧气液分配。为了探究分壁的气液分布规律,掌握其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毕业设计中会通过冷模实验、经验关联公式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气液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因研究内容较多,故该课题可拆分为三个子课题,分别是:1.设计间壁精馏塔冷模实验装置并观察气液负荷在设计范围内变化对气液流量控制效果的影响;2.验证新型气体分配控制专利技术的特性和改进空间,分析总结气相分配规律及变化机理;3.运用mathcad软件进行塔板设计、水力学计算和核算,采用aspen plus、processⅡ软件进行精馏塔的简捷计算,并进一步对流程做静态和动态模拟,针对产品的质量和能耗,进行可调节的自由度优化分析。该课题主要涉及化工原理的精馏单元操作和塔设备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如能适当融入一些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创新成果,进一步拓宽教学内容,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将间壁塔课题作为新型结构塔的实例引入精馏塔设计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分离技术,还可以作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精馏塔设计任务的扩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结语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高三化学教学实验类微课案例设计应用

化学是一门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物质从分子、原子层面上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在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中,由于高三的特殊性,无法很好的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但又有大量的基础概念和知识点需要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和记忆。如何做好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传统的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点、疑点、难点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等教学难题,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近年来,随着“微课”等一系列全新教学方法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表明,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各类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满足新课程标准和实践要求,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为主要呈现方式,完整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精彩教学视频。即微课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以微视频的形式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和辅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辅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件所用相关素材、用于测试与练习的相关教学资源,同时还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知名教师的评价等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资源之间的相关联加以呈现,建立一个个小的、彼此联系的教学资源单元,使教学资源应用更加单元化、结构化、主题化。微课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资源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四类特点:

1.短少的教学时间

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顺应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微课的教学时间通常都比较短,一般都只有五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最长也不超过十分钟。

2.精炼的教学内容

微课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教w环节开展教学工作,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相比于内容复杂、繁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教学内容更为精炼、简要、突出。

3.适宜的教学容量

一般来说,一个微课教学视频通常为大小为十几兆到几十兆的小视频,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或下载相应微课教学视频,查看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4.情境化的教学资源

微课的教学主题只有一个,教学主题明确;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但比较完整,教学内容简要。将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分解为多个单元,并整合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件所用相关素材、用于测试与练习的相关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知名教师的评价等辅教学资源,使每个单元的主体明确、内容简要,建立一个单元化、结构化、主题化的系统的教学资源单元。使教学资源质量更高,使学生可以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师可以从优质的教学案例中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三、实验类微课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案例设计时,应根据以下要求进行案例设计,使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1.巧选题,题小而精

俗话说一个辉煌的开始便是百分之五十成功的保证。微课主题的选择是微课案例设计的关键,微课主题应选择范围尽量小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的、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做到选题的小而精。

2.智选材,字简而明

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不能用大篇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对内容进行叙述,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表达教学内容,应在进行微课案例设计时应做好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材料的选择。较多的文字说明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不能很好的注意到教学重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应用简要明了的文字叙述微课内容。

3.活设计,设计巧妙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4

20世纪90年代以来,C语言在全世界普及推广[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类核心基础课,主要学习C语言的基础编程知识。C语言是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主要编程语言,它不仅具有高级编程语言的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访问各种类型处理器底层硬件的能力。C语言提供大量功能丰富的数据结构类型,具有较强的表达力,使用起来应用面广,简洁灵活,生成的目标程序效率较高,稳定性和移植性相比其他高级语言都有较大的优势[2],软件编程人员特别是嵌入式编程人员对C语言情有独钟。

把C语言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课程,学习之后能具备基本分析问题能力,构造简单算法的能力,基础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3],为其他高级编程语言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编程基础。因此,C语言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后续课程学习的好坏,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基础编程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课程教学改革以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为主,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后,可以将改革方法拓展到计算机其他类似专业课,也可以应用到非计算机专业对C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

1现状分析

1.1从编程语言特点分析

当C++语言和Java语言出现后,有些软件开发人员觉得C语言过时了,将会逐步被淘汰,这其实是一种误解[4]。更加高级的语言出现是为处理大规模软件开发而设计的,这些语言本身要比C语言复杂的多,也难学的多,并且并不是每个编程人员都需要开发大型软件。C语言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今仍受到编程人员的青睐,正是基于它本身的自由灵活,非常适合解决底层设备的驱动程序和嵌入式程序功能[5]。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大一新生,他们没有计算机软硬件的相关知识,C语言自由灵活的语法结构一开始就成为他们的绊脚石,让学生愿学能学好就需要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1.2从教学方法手段分析

多媒体是当前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6],授课教师把讲授内容做成ppt或者动画在课堂上演示讲解,重点部分特殊标注,难点部分用图形动画多种方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课堂利用率比传统的板书授课有极大提高。但多媒体教学方法只是在传统板书的教学法之上把课程内容事先准备好,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即教师一直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给学生机会参与到课堂当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学生上课时因为内容枯燥听不懂就出现瞌睡,玩手机现象;由于理论课没听懂,到上机课就不知所措,无所事事,接着就出现上网,打游戏现象,最后导致学生仅有的一点热情也因为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固化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1.3从教学资源来分析

优质教学资源匮乏、单一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各种纸质电子教学资源十分丰富,称得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也不少,但找到一个适合自身院系学生学习接受的教学资源却少之又少。当前课程所使用的教材都是谭浩强主编的《C程序设计》,这本教材概念清晰,内容细致全面,但好的教材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学校的学生。当前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性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综合利用,应当把教学内容分散到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当中。

1.4从考试方式来分析

当前各学校的考试方式主要通过闭卷笔试为主,考察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考试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通过多种客观题来重点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这种考试方法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但不是一种高效全面的方法。它更多的体现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判断能力,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对问题表现在更深层次的理解,限制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和个性创造力。《C语音程序设计》是一门计算机的编程语言,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而闭卷考试只能拘泥于各种语法细节,几乎涉及不到动手编程。即使有编程题,在答题卡上写出的程序没有实际的编译环境也无法查看结果的正确与否。最终结果就是临近考试,学生突击做题背题,而不是动手编程调试查看结果。

2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该项目针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案例化

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C语言常用的每一个核心知识点都融入到一到两个案例中,形成一个个内聚化的知识模块。学生只需学习这些案例就能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编程能力,不在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内容。最后通过一个综合性案例把全部的知识点给融合到一起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这门课所学的知识在应用方向上有一个新的认识。

案例设计的好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息息相关。在设计案例时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全部案例覆盖整个教学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全部重新梳理一遍,形成一个个知识块,根据这些知识块难易度在由浅入深的通过案例中加以讲解,把全部知识点教学融入到案例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对这些涵盖筛选出来的案例进行整合,形成初步教学讲义,配合教材使用,再通过教学实验、教学过程对讲义进行完善,形成更多的教学资源,最终编写出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教材。

2.2考核过程量化

考核更加注重过程和能力,基本考核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使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编程思想,解决日常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程的考核采取过程考核机制,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依次为课堂互动成绩、技能应用成绩、实战考核成绩和aCm刷题成绩。其中课堂互动成绩:包括考勤,回答问题等,占10%;技能应用占40%,实战考核占15%;aCm刷题成绩占35%。这样的过程考核就把学生的最终成绩平均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下动手编程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2.3课内外一体化

探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方法,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是创新教育有两条途径。鉴于C语言程序设计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永久影响性,进一步完善上届学生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丰富,引导学生养成“制定计划――自由学习――总结归纳”学习习惯,配备老师和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形成学生以寝室小组形式在课外进行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素养,同时保证了课内学习在课外的延续和扩展。由于课内课外一体化模式的效果依赖于执行细节的掌控和学习过程的跟踪和监督,所以聘任学生为助教,协助任课老师和指导老师团队完成学生的监控指导工作。

3教学改革方法实施方案

3.1知识点梳理

C语言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重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本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实现理论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够强,有效实践够多的教学改革目标。在知识点梳理过程中不再过度追求C语言知识点本身的系统结构和细节,而是集中精力编排好常用的核心知识点对其重点讲解,不常用的或者不重要的知识可简单介绍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

具体方法是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把其依次分为a、B、C三个等级。等级a为核心知识,老师要精讲多讲,学生必须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的知识点。等级B为应该知道并理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作为a等级的辅助知识点,对这部分理解之后有助于a等级知识的综合运用。等级C为自学内容,这类知识不是不重要,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给予他们灵活把握,学好了这部分可以锦上添花,没学好也不至于对本课程一无所知或知无所用。

3.2知识点模块化

知识点模块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知识点设计难易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全面、衔接是否得当等都直接关乎教学改革质量。通过查阅文献、外出学习、到企业培训机构调研、学生座谈等方法设计知识点模块。按照掌握的资料,对整个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划分为入门能力、基础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指定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模块具体内容见表1。通过知识点模块,把知识全部融入到实例当中,加强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比重。

表1《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模块化

[知识点模块\&学习目标\&入门能力\&使学生快速接触程序基本结构、函数、数据类型(包含数组、结构体、指针和链表)和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概念、不过分追求知识本身的系统化和使用细节。\&基础能力\&主要包含数组、字符串和字符串函数的相关知识,强调应用,巩固入门阶段的分支和循环。\&应用能力\&主要包含函数调用、结构体和共用体以及对应的数组结构类型和应用方法,通过讲解一个简单使用的通讯协议加深理解和应用,最终实现举一反三,增强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主要包含指针和链表两部分。指针部分涵盖前三种知识的全部内容,链表部分来整合整个C语音的系统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在应用中实现对整个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复习。\&]

3.3教学资源整合

依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成立课程教学改革小组,探索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以案例教学资源为主、基础语法资源为辅的基础教学参考教材。整体资源设计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全部案例覆盖整个教学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小组根据知识模块的划分完成《C程序设计案例实训一体化教材》的自编讲义,课程改革小组完善教学过程资源,形成可以推广的教学资源整合模式。

3.4设计实践教学和考核过程

本课程每周周6学时,多媒体教师2个学时,实验室4个学时,多媒体教室授课为编程思想互动课堂环节,主要以案例为驱动,以养学生成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为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思想。实验室授课为技能应用及拓展环节,主要以技能为单元,以小组为组织,以实际问题为任务,进行基于基本编程技能的素质训练以及基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拓展训练。把考核方式放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每个小组成员课下自评作为成绩的参考,激发学生课下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饮食健康;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93-01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让他们意识到饮食是获取营养的基本方式,因此高中的化学教师在日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渗透饮食健康教育。另外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活习惯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中化学教师对饮食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但是他们对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看法并不相同,有些教师认为高中生面临高考,因此没有过多的时间渗透饮食健康教育。也有些教师认为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他们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境、举例的方法进行渗透。但是他们对饮食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与渗透方式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教学中对饮食健康进行渗透的方式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深化。如在讲解葡萄糖性质时,可以通过案例延伸的教学方式把青少年如果过度食用油炸食品和甜食会导致肥胖,并把青少年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渗透给学生。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饮食健康教育渗透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渗透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受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中生偏食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学生营养不良,而有些学生则过于肥胖,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和智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中学生缺乏健康饮食的知识及长期形成的不健康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在高中化学中渗透饮食健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在必修课讲解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在选修中也向学生介绍了常见的有机物。因此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饮食健康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案例设计

3.1片段式渗透方式。高中的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知识延伸等方式把饮食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存在的联系,进而体会化学的实用价值,培养他们认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油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来推断油脂的物理性质,对知识进行延伸补充,说明偏爱食用油炸食品会造成肥胖和有些人为了减肥而盲目节食导致多种代谢疾病,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纠正他们错误的饮食习惯。再如在进行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延伸,给学生介绍味精,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并树立正确的饮食健康观念。

3.2主题式渗透。主题式渗透主要是以健康饮食为主线,把各部分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与饮食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把书本中没有与饮食相关的健康知识渗透给学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营养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如在进行糖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饮食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把蜂蜜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在讲解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时,可以给学生渗透铁锅炒菜可以为人体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及廚房中小苏打的使用以及胃药能够中和胃酸的原因。在进行蛋白质的案例设计时,可以把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日常生活中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及补充方式渗透于教学中。教育学生每天应该保证鸡蛋和牛奶的摄入量,但是在饮食中要注意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要保证荤素搭配合理。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案例设计中,给学生讲解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如果摄入量的少或者过多会导致什么样的疾病,以及对应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等。

4.结语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案例设计要有意识的把饮食健康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塔依尔·居马西.高中化学教学渗透饮食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16):187.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6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这门课程既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及实训教学装置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多学科问题和相关技术,采取即学即用、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教学方法,掌握案例中的科学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一个为解决问题学习,带着任务探索实践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导引小车案例,完成从机械本体设计、装配、电控系统搭建、程序框图及程序代码编写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调试及研发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自导引小车是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典型车间自动设备,此系统从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及运动轨迹算法、软件编程等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自导引小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介绍自导引小车简介及应用场合;自导引小车的工作原理;导引方式分类;路径规划;单片机控制系统;直流电机脉宽调速知识及实现方法;轨迹识别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双电机驱动行驶系统策略分析;KeilC单片机软件编程及调试。讲授时与案例相关的内容重点讲解,将已经学过的分散知识融合到一个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之间联系,对机电一体化的五大组成部分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掌握该实际工程应用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设计方法,实现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工程的目的。

2.工程实训内容。自导引小车案例实际操作环节为4周时间。在这4周中,首先完成机械结构设计;利用proteus进行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和软件仿真;进行自导引小车运动轨迹设计;在采购来的电子元件和自制的一些零部件的基础上,组装自制自导引小车模型和搭建电路板实物;利用KeilC编程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自导引小车设备循迹、调试、运行等主要环节。(1)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要求:自导引小车模型载重50kg。(2)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电气元件包括:at89C系列单片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驱动器、循迹元件、避障元件等芯片。(3)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要求实现按照预设轨迹运动并能实现调速。(4)自导引小车系统调试。上述四部分内容基本控制在每周完成一项内容,各项任务完成之后,总结并整理相关资料。

三、案例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否实现,主要依赖两方面:(1)教师指导作用的实现;(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鉴于上述两点,笔者认为在进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充分了解学生的动向。这个案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忽略控制知识要求较高,机械结构也要兼顾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并根据这情况,从内容设置上要强调机械部分的重要性,在控制电路原理上要多提高,不能只满足小车能跑起来的外在现象,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这样才算真正学懂单片机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2.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每天到场进行指导。但是大部分时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学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切磋问询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出现共性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学生还自发建立了QQ群,有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商量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学生在整个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严格把关考核环节。这一案例教学是在本科生教育中应用的,学生人数较多,鉴于案例实训资源有限,学生分组进行,一组学生共用一套实训设备,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因此,教师要严把考核环节,在案例实施过程中,通过平时考勤、观察,最后,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动手情况,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内容进行答辩提问,以杜绝学生没有认真参与现象的出现。最终目的是要让选择这一案例的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自导引小车案例考核方法

由于教学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内容,因此考核方式将分为笔试试卷和工程实训两个部分。其中,笔试考核部分,本案例理论知识考核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总分数的20%;工程实训部分分组完成,每组需要完成以下内容:(1)案例设计说明书1份;(2)机械结构三维模型图1张(电子版),二维设计装配图1张及主要零件图;(3)电气系统原理图1张;(4)程序框图及程序清单;(5)演示视频。每项内容占20分,工程实训总分数为100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以设备能够调试运行为通过主要指标,同时对每个人对设备的总体方案和主要内容进行陈述,对其负责的部分内容进行答辩询问,回答问题完整且正确才算通过。这个可以督促每个人认真训练,达到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案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案例教学在机械2012级、2013级机电方向本科生中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共40学时理论教学,共讲述5个案例,该案例占6个学时。教师通过积极备课,完善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多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实践效果看,效果比以往单纯文字讲述要好很多。自导引小车案例工程实训共有20名学生选择该案例。20名?w生分成4组,每一组都动手装配调试一套自导引小车设计和工程实训过程,每一组的设计方案要求和参数不一样,小车所行走的轨迹不一样,最后提交要求的全部资料。通过对本次工程实训教学实施过程的观察和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情况和最后答辩考核情况,效果分析如下。

1.对于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任务,实训装置是小车模型,机械结构较简单,要求学生根据工厂使用的自导引小车,增加机械结构的强度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进行三维图、二维图、零件图的绘制。该环节主要训练学生机械结构设计、计算校核关键部件以及?C械制图能力。由于学生进行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于机械图具有较好的基础,比较容易完成。主要是要学习三维软件的使用。同学们根据未来各自希望从事的专业,选取了不同的三维软件来进行制图。

2.对于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学生们对实际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元件了解有限,前续课程缺乏电气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自学所用开发软件proteus和编程软件KeilC,掌握了实际工程中电路原理图设计,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硬件电路图的实物实现环节训练了学生线路板的印刷、实物连线及硬件系统检测能力。从效果来看,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及其电气元件,了解了实际工程中的接线方法,加深了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认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已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7

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实验活动,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分组讨论、研究,合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掌握其方法与程序,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在探索中经历各种困苦和磨练,感受探究的兴奋震撼与愉悦,使他们的才智、品行、情趣与意志方面都得到锻炼、丰富,与提高。

二、案例描述

催化剂的概念的教学

在以往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教师通过氯酸钾在加入二氧化锰前后反应放出氧气的快慢来向学生介绍催化剂的概念,虽然学生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是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则不得而知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具体实验方案可参考如下:

1.取等质量的氯酸钾两份,其中一份不加二氧化锰,另一份加入二氧化锰(要测出质量);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氧气的放出情况。

2.将生成物溶解、过滤、蒸发,回收二氧化锰,与原来的质量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催化剂的概念。

3.还可以用此次回收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继续制取氧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4.进一步延伸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上述反应用过的提取出来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后将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与加入前所称量的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5.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当然对学生概括得出的催化剂的概念不能要求非常精确,只要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三、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化学课,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热爱自然科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要求教师不断设置疑问,以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8

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3]。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比较抽象的,需用具体的物质代谢、体能活动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体现。如何将这些比较具体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形成正确反映疾病的发生规律,并将这一规律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这是家畜病理学难点,同时也是家畜病理学的重点。

案例教学法在某些大学,尤其是医学专业已经提到,而在兽医专业,尤其是家畜病理学课程中较少涉及,笔者将就家畜病理学课程设置特点及临床案例引入及内容分布等进行了简单论述。

一、家畜病理学课程设置特点

家畜病理学课程的设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常见症状病理学,其中概念和术语较多;第二部分为各论,主要介绍各个系统常见的病理变化和疾病发生过程,其中对常见病变的发生机制及其特点介绍较多。这两部分内容密不可分,总论部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为后面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各论部分的系统常见症状是对前面总论部分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兽医学科中具有桥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学科,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如何将零散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症状综合并灵活地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尤其是目前临床疾病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较多,以及老病新发等事实,给临床疾病的正确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将临床常见的或具有特征性的一些疾病病例引入家畜病理学的课堂,是将临床实际疾病引入课堂,与课堂抽象的概念和病变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病例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流行哪些疾病,各种疾病具有哪些特点,同时也可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再次在病例介绍中得以应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巩固。

二、临床案例引入及内容分布

目前,临床常见家畜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猪圆环病毒病、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包涵体肝炎等疾病。可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点或主要特征性症状引入课堂,并分布到不同的系统章节介绍。

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都出现典型的呼吸系统病变,但其病变并不相同,可根据其病变特点穿插到具体病变过程中介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可在间质性肺炎内容中引入,禽流感可在肺水肿内容中引入,鸡传染性支气管肺炎可在支气管肺炎内容中引入。然后综合这三种疾病的共同特点,进一步介绍呼吸衰竭。在介绍各具体病变的过程中典型的病理图片可增强对疾病特点的掌握,同时介绍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可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很好地融汇和灵活应用。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鸡新城疫、鸡包涵体肝炎等疾病都出现典型的消化系统病变,可根据其病变的不同穿插到各病变中介绍。这些疾病各具特点和炎症章节的内容也密切相关,如猪瘟可能会出现肠道的“扣状肿”,这是炎症中纤维素性炎症的典型代表;鸡新城疫可能出现十二指肠出血,这是典型的出血性炎症的代表;鸡包涵体肝炎可能会出现肝脏的肿大、脂肪变性等病变,其组织学病变是组织损伤中细胞肿胀或脂肪变性、甚至坏死等现象的典型代表,同时肝脏的炎症反应也是消化系统中肝炎的典型代表。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家畜病理学教学中的优点

笔者将多年来临床采集的家畜疾病的病理剖检图片或临床症状录像,以及制备的具有典型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图片应用到各系统章节,通过两年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临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临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使得学生的基本知识得到了应用,从而更好地深层次理解和巩固知识,并能够灵活掌握。基本知识的灵活掌握为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好地起到了桥梁作用。

将具体临床病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和疾病特点,可将这些知识直接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使得家畜病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应用型学科。

综上所述,家畜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引入不仅使得这门课程真正起到桥梁过渡作用,而且可直接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断,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很好地解决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陈小喆.案例教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1,29(23):65-66.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9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项目案例教学法;教学设计

笔者所在的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页设计与制作”主要是面向初等教育学院的学生开设。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是小学教师,掌握好这门课程,有助于其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选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而采取的一系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案例有关的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应用项目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分析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在初等教育学院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第三、四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内容有:了解设计和制作网站的一般流程;了解www、Http、HtmL、CSS的定义、概念和作用;理解w页、网站、网址、浏览器等基本概念;掌握添加和编辑各类对象如文字、图像、表格、表单、音频和视频的基本方法;掌握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掌握表格、层、框架的使用方法;掌握表单、行为的使用方法。

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需要寻找既与实际工作情境密切相关、又能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项目案例教学法非常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需求,经过近年来备课组的实践与探索,发现这一教学法能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保障性支持。

三、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项目案例设计

项目案例的设计是保证顺利开展项目案例教学的基本

1.项目案例的设计要立足于实际工作情境。“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能够胜任实际工作任务的人才,所以案例的设计要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熟悉了相关的工作岗位流程,今后从事类似工作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2.项目案例的设计要将知识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项目案例的选取既要考虑到具体知识点,又要根据实际需求将知识点融合入案例中。“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知识点多且散,比如网页对象的应用中包含文字对象、图片对象、音频和视频对象等知识点,所以在设计案例时要考虑到所有知识点。

3.项目案例的设计要生活化、社会化。在设计教学项目案例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也要面向全社会的相关岗位,所设计的项目案例既要来源于学生自身专业,又要做到生活化、社会化。

根据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实施方案,课题组设计出了8个综合项目案例,综合项目案例设计流程见表1。

四、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项目案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展示效果。教师创设具体的工作情境,展示项目案例的完成效果,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确接下来要完成的项目任务。

2.分组讨论、分解任务。各组长引领组员讨论项目案例中的目标要求并分析涉及的知识点,分解任务后根据组员的特点将任务布置给小组成员。

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此阶段为关键阶段,每个小组任务后,由组长负责将所有组员完成的部分进行整合。

4.交流讨论、三方评价。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并对作品进行三方评价,分别为个人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从评价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薄弱部分。

5.归纳总结、扩展提升。根据评价结果,学生归纳总结在完成本次项目案例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在今后的项目案例学习中加以改进。

五、出现的问题

1.优质学习资源欠缺。项目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是项目案例的设计和组织。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尚没有建立项目案例资源库,优质学习资源欠缺。所以,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可共享的项目案例资源库势在必行。

2.加强教师业务进修。项目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在应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时还需加强教师的专业进修。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1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案例;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综合性很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电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并应用到实际的机电产品设计中。国内外开设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高校都非常重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例如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采用了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采用了以实习实训驱动的教学模式。对近年的国内外文献检索,我们发现本门课程采用案例库教学模式的较少,而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库的应用研究

1.研究对象

机电一体化系统案例库主要用在本课程机械系统设计、传感器系统、伺服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主要适用于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机电一体化专科以及液压与气动技术专科的学生。本次机电一体化系统案例库教学研究主要在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2010级、机械电子工程2011级和机械电子工程2012级学生中进行。由于开设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之前,已经有多学时的专门课程讲授其主要内容,如传感器章节前已开设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伺服技术章节前已开设机电传动系统,工控机章节前已开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章节前已开设电气控制及pLC等,因此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求知欲不强。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案例完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符合该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案例库建设思路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案例库的建设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认真确定案例库,本门课的教学以三个主要的案例为主,其余十几个案例为辅,其中三个主要案例可以串接本门课程的每一个章节。以汽车点火系统设计案例为例,既有机械部分的设计,又有传感器设计、伺服系统设计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最后还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当课程运行到相应章节时,都要求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设计。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案例要难易适中,太容易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太难则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学生无从入手分析,会打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主动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案例库的实施

机电一体化系统案例库主要用在本课程机械系统设计、传感器系统、伺服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等方面,主要适用于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机电一体化专科以及液压与气动技术专科的学生。建设的案例库包括:案例1微机电系统,案例2汽车点火系统,案例3数控机床,案例4石油机械―钻机,案例5石油装备-储油罐,案例6冶金机械-轧机,案例7冶金装备-煤气回收系统,案例8冶金机械―高炉喷煤系统,案例9光纤氢敏传感器,案例10汽车传动系统,案例11步进电机,案例12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等,共二十个案例库。

二、结果与讨论

机电一体化系统案例库在重庆科技学院机械学院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整个教学重点是讨论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锻炼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胆量。案例库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为主动,从各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系统这门课程的内容已经在其它学科中有所体现,所以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不是太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库教学法的引入,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明显改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教学效果。重庆科技学院案例库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案例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优势,该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