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的格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7:33

关于书的格言篇1

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

8、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9、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生。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1、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12、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1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16、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17、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8、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2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1、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2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3、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24、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2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6、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27、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28、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1、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32、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33、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34、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

3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36、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37、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3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9、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40、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42、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4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4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4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4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8、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

49、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

50、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5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2、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罗曼·罗兰

53、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54、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5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5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5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61、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62、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6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4、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6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6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7、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68、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关于书的格言篇2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7、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8、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0、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1、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12、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1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7、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1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

21、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2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3、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6、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2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32、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33、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34、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3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36、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8、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1、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4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43、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

44、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4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8、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49、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5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52、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54、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55、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56、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57、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58、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59、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60、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6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6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6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4、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65、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66、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67、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6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6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0、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7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72、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73、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74、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7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76、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77、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萨迪

7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0、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8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82、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8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8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8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8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7、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8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89、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90、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9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92、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

93、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9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9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9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文学家韩愈

关于书的格言篇3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3、无知乃是罪恶,知识乃是我们藉以飞向天堂的翅膀。

4、书籍若不常翻阅,则等于木片。

关于书的格言篇4

格言警句书法作品欣赏

格言警句书法作品图片1

格言警句书法作品图片2

格言警句书法作品图片3

格言警句书法作品图片4

书法线条与用笔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写书法应该从楷书入手,而教育者首先给学者灌输的第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执笔方法,接下来就是最常见的笔画的书写方法,包括横、竖、撇、捺、横折等等。

从我个人的学习历程而言,对于此我深有体会。

首先讲一下关于笔的考究。我不认为“五指执笔法”即是所谓的标准执笔法,这个因个人使用习惯而定。但是对于握笔的力度而言,是很值得推敲的。“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是我们常见的形容运笔有力的词语,于是很多人在写字的时候就用力握笔,生怕力度不足。当然我个人也曾有过这样的茫然期,但是后来我发现握笔过分用力,运笔时不够灵活,会导致写出来的字体生硬而没有灵性。

事实上,我们观看很多字帖,发现所谓的力透纸背并非是手握笔所发出来的力。我们所能给纸面提供的仅仅是笔对于纸表面的压力和笔的弹力。笔的弹力是由笔的性质、书写者所用的肘力或腕力决定的。

而我所说的“画圈”是什么呢?明确的说是对书法线条的一种历练、灵活性的一种推敲。这些线包括横、竖、撇捺、环形线等。从字体上将,横、竖、撇捺对于篆书、楷书、隶书的书写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环形线主要是针对草书和行书,但是在书写时应注意环形线的流畅、灵动和切笔的用法。

所谓转笔,并非是我们我理解的转动笔杆,而是在书写过程中转动笔锋,它是一种改变笔锋运行方向的运动形式之一,“转以成圆,折以成方”。转笔成圆笔,点画不露棱角,而折笔呢?折笔也是改变笔锋运行方向的一种形式,折笔成方笔,一般顿笔折峰,才能写出刚劲方整,棱角分明的电画。起笔欲陡峻,行笔欲充实,驻笔欲峭拔。“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应之以方,斯为妙矣”(姜夔《续书谱》)。

关于书的格言篇5

一,间接对应性。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都是人与人面对面进行的,交流中并不完全依靠语言,表情、姿态、语气等都可以在交流中起表达的作用。书信是间接交流,无法传达表情、姿态和语气,因此,在选词造句方面远比日常言语交流要求高。

二,超时空性。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双方处于同一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表达和接受都是即时性的。书信则不同,它的表达到接受之间,有着空间和时间上的错位性,也就是说,双方处于时差对应和异地对应的关系之中。由于双方并不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沟通的难度显然大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

这些特点对于书信而言既是局限,又是长处。局限是不如对面的言语交流那样随意、方便,长处在于书信是经过精心推敲之后思维固化的产物,要比直接的言语交流严谨、可靠。

书信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一般日常书信,又可称为大众书信,就是普通人写给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私人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多数用于公共机构之间的交流或私人与公共机构之间的交流。书信的具体种类很多,本章择要介绍其中的主要类型。

书信是一种有固定格式的文体,其格式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

一,称谓。要求在书写区最上端顶格书写,以对方的姓名为中心,前面可加修饰、限定的词语,如“亲爱的”、“尊敬的”,后面可加对方的身份,如“先生”、“女士”、“叔叔”、“老友”等。称谓之后,要加冒号。

二,问候语。这是书信在漫长的应用过程之中形成的一种礼仪形式,在未表达正式内容之前,先对收信一方表示问候。这部分的书写格式与正文相同,形成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三,正文。这是书信的主体,与一般文章的写法相同,或叙事,或抒情,或说明,或议论。一般由若干自然段组成,以使其层次清楚。

关于书的格言篇6

关键词语体修辞语体风格

刘勰《文心雕龙》的《定势》篇中提到:“因情立体,即体成势。”这里的定势就是说在记述事物和表达情感时,要选择适当的语体。由于要表达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语体自然各异。语体不一样,为表达而借助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方式也随之有别。刘勰的“定势”说,成为功能修辞学的一个先声。20世纪30、40时代,苏联学者维诺格多夫试图从功能角度来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交情景和言语方式中的各种不同选择。自此功能修辞学,即为了适切交际的需要,对那些采用不同语体的不同修辞的研究,逐渐形成。“功能修辞学的兴起,使人们在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了对各种语体的研究。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材料的使用,并从语言材料使用的范围和功能来研究修辞现象。”功能修辞学彰显了各种语体因其使用的修辞不同而有别,说明了修辞在语体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修辞学上对于语体的关注,引发了修辞学中“语言风格”这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与语体产生某种必然的糅合,形成语体风格。关于语体风格,张静认为“语言风格是指运用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的总和。”其中的“特点的总和”就是“语体风格”、“个人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表现风格”。此外,张志公也说:“语言风格是语言艺术的综合表现”这里的“综合表现”也包括了“语体风格”的内容。再者,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中提到的“风格变异”指的就是“语体风格”。还有程祥徽的论述――“风格只有在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它是社会的、集体的语言在特定交际环境中的变体”中的“变体”更具体地区分了“科学论证的言语风格”、“公文程式的言语风格”、“文艺作品的言语风格”和“日常交际的言语风格”。语言风格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变异的、富有特定言语格调的、有着综合特点的语言。学者专家们对于“语言风格”的阐述中都不约而同地要对“语体风格”加以分析。其实也就是说“语体是一种风格,即功能风格。不同语体,有不同特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这样语体和风格的紧密关系就不言而喻了,而且它还和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表现风格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可见,因为语体是由于言语环境不同而区分出来的言语的功能变体,所以语体与修辞、风格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用王德春先生的话来说便是:“修辞方法与风格是服从于语体、为语体服务的;另一方面,修辞方法和风格又为语体现实化提供了基础和必要条件。”

语体风格,作为一种语言风格,它指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内容、对象和场合,所运用的适切一定语体的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言语体式的特点总合。语体风格通过风格手段体现出来。语体风格是语言风格的基本类型之一,它与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并列。语体的分类标准不一,各种语体风格的特点也就不同。不同时代不同研究者都有不一样的分类标准。刘勰《文心雕龙》中把语体分为10类,还列举出了各种语体风格的特点,刘之前的陆机在《文赋》中将语体分为10类,并指出了其不同的修辞要求。这是古代汉语语体分类具有代表性的主张。而到了现代汉语的语体分类,更显纷繁复杂了。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把语体划分为“实用体和艺术体等类,或分为公文体、政论体、科学体和文艺体等类。”(8)这两种以语体的目的任务为标准的划分被一些研究者继承并深化。郑远汉《研究语体中的几个问题》将语体分为科学体、艺术体和谈话体等。而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则把语体先大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又区分为“文艺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和“公文语体”四个变体。大多数学者认为:“语体分类应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来探讨。外部因素是交际环境的特点,即交际的目的、任务、领域、场合、条件和方式等,这是语体形成的制约因素;内部因素是语言的特点,即在交际环境的制约下,为实现特定的语体功能而使用的语言手段,这是语体得以形成和体现的物质材料因素。无论那一种语体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两个方面都有其特征性,这种特征性就可以使各种类型的语体互相区别开来。”

语体从交际目的和方式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头语体又叫谈话语体,它又可分为日常谈话语体、演讲语体和广播语体三小类。书面语体也叫书卷语体,它包括艺术语体、事务语体、科学语体和政论语体四小类。其中艺术语体是接近谈话语体(即口头语体),而跟科学语体、事务语体和政论语体有很大差别的一种书面语体。艺术语体又分为诗歌体、散文体和对白体三小类。

以上从语体的定义、来源、风格和分类等所显现的各种特点。现代汉语语体有着自己的民族特性,不同于其他语言的语体。现代汉语语体中的谈话语体和艺术语体及其关系是现代汉语研究课题中的一个关键突破口,笔者企图就这个论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骆小所.修辞探究[m].云南教育出版社,1988:158.

[2]张静.新编现代汉语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229.

[3]张志公.现代汉语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22.

关于书的格言篇7

【关键词】童书;文学;美学

一、文学表达的“浅语”形式

童书蕴含的所有文学性要素、意义与风格,都需要最终通过语言来呈现和表达,由“图画语言”与“文字语言”共同营造和勾勒出各种不同的意境与情感,幼儿读者在阅读“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体验到这种“美”的意境或者达到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也就实现了童书本身的美学意义。当然,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特质,常被称为“浅语”艺术。“浅”所指向的是读者对象儿童的认知特点;“语”即语言形式,浅语艺术即指儿童文学用适合孩子接受的方式传递关于“美”的讯息和意义。幼儿所能自主阅读的童书一般都是图文相辅的,是一个多种媒介的结合:美好的故事、美妙的画面、美的主题,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至少包含三类语言:文学语言、美术语言与教育语言。也就是说,童书的信息、美感与意义主要是通过这三种语言融为一体地呈现、传递与表达的。高尔基曾对儿童文学的语言这样评价:“儿童文学文体的简洁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学质量的办法来达到的,而是真正艺术技巧的结果。”的确,儿童文学的“浅语”是其独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具体表现在:其一,语言的形象性。儿童思维与语言发展的特殊性,需要儿童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尤其是3-6岁幼儿阶段,其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想象为主的特点是如此突出,使得幼儿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相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重要,因为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幼儿将亲身经验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达到语言与思维、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有效迁移。形象性的语言,使事物或情感可观、可感、可聆听、可想象,例如绘本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充满童趣,既能愉悦孩子身心,同时也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每个动物的嗯嗯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且与孩子生活经验中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联系,使得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可感知的形式显现出来,更容易被儿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突出语言的动作感,儿童的认知发生于动作,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动作感强烈的文学语言不仅能唤起儿童对认识对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强对认识对象的理解。

如各个不同动物的动作描写,辅之以大量拟声词的运用,使角色形象更加直观、形象、立体。此外,语言呈现出鲜明的色彩感,儿童借助于色彩认知,可以对事物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作为事物最外在的表现,色彩也是幼儿对事物认识的最直接感受,如童书中对鸽子嗯嗯的描写:“又湿又黏的白色嗯嗯”,这样将颜色与形态、形状同步进行的描绘,使事物认知更具形象性。所有关于形象的描写,既使幼儿对于各种事物有比较清楚准确的印象,又使幼儿对于角色心理有真切且较细致的体验。从而既能激发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也能满足他们的愉悦感,同时逐步习得一种成熟的语言状态。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点、不同动物“嗯嗯”的特性,并产生追问:“为什么不同?”这是一个难得而珍贵的开展科学教育的契机……其二,语言的简洁性。儿童文学的语言是丰富的,包括作者在描写事物、刻画人物、叙说故事时的叙述语言,以及在作品中的角色对话与交往中的人物语言描写等。作者通过不一样的语言叙述方式,通过不同的语言对话和独白来赋予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幼儿年龄小、难于理解和接受抽象复杂的语言,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总是在充分展示语言多样性的同时力求简洁生动,选取明朗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词和句式,使语言赋有丰富多样而又简洁明快的艺术魅力。欣赏英国安东尼布朗《我爸爸》:语言简洁明快,把孩子对爸爸的爱用最具体形象的语言简洁明朗地描写出来,于细微之处凝读出孩子对爸爸的爱,也体会到爸爸对孩子的深情。简洁的语言使孩子易懂易记易摹仿,孩子在赏读过程中也许会更有兴致地谈论起自己的爸爸“像……像……”,语言往往是表达情感的直接方式。其三,语言的音乐性。朱光潜曾这样论述文学的语言:“情感的最直接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情感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声音能够塑造形象,文学语言除了意义层面外,还有声音层面(包括字音、语调、节奏和押韵等特点)。它不仅和意义层面相联系,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给读者以听觉上的美感,音乐性和韵律美。语言学曾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表现在:其一,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其二,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其三,对语言不同功能的敏感性。如台湾林武宪的儿童诗《阳光》,语词的排列让诗歌更有韵律,对整与重复使童诗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在一遍遍重复过程中加深了理解。思及文化哲学家卡西尔所说:“符号的记忆乃是一种过程,靠着这个过程人不仅重复他以往的经验而且重建这种经验。

”看似一遍遍重复,实际上每一次经验都已经与前一次不同,是前一次的深入、更新与提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自己不同的语言特点,荒诞奇幻、美妙诗意、滑稽幽默等。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家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冰心作品中语言“柔美温婉”、金波的“清新明快”、圣野的“充满诗意”、金逸鸣的“形象生动、寓理于诗”等,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会影响幼儿感受不同语言文字的美感。可以说,语言是儿童文学的根本要素,其“浅语”艺术的特质亦具有丰富的审美意味——它具有语言的特性,讲究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这对于处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读者来说尤为重要。它是一种艺术语言,表现在它必须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或通过词语的选择,或通过语法关系的多样组合,让事物或情感可观、可感、可聆听、可想象,以唤起幼儿读者的情境感与形象感。最后,儿童文学的“浅语”必然须从儿童的艺术欣赏水平与欣赏趣味出发,通过“巧妙运用”形成幼儿读者心目中的艺术形象。语言文学最大的魅力即在于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语言,把大千世界的性质、情状展示给读者,使其即使没有亲眼所见,也能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儿童文学的“浅语”艺术,更突出地迎合了幼儿读者的文学审美特点与文学接受能力,更有效地引导幼儿将童书作品中的故事信息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幼儿达到语言与思维、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有效迁移。

二、叙事线索的“虚实”变幻

童书里的世界,总给我们以美好的联想与感受,这份“美感”是独属于儿童文学的审美,既包括感受语言风格上的“美”,也包括感受作品意境上的“美”,这是一个心灵体验与对话的过程。事实上,童书里的世界如同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处处彰显与折射出美好与温暖,需要我们去感受、体味和挖掘,但这又和现实生活世界的美不同,因为它来得更突显,更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总是借助于想象与幻想,这是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形象的、具体的、想象的。因而,童书里的世界也大多是非写实的,或者说其艺术幻想大多都是超现实的,是创造性的想象。正因如此,儿童文学离不开艺术幻想,没有艺术幻想也就没有儿童文学。当然,幻想与想象不是凭空的,具有一定现实基础,这就必然形成虚拟的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相互投射,从而也就构筑出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正因为对现实的关照与折射,儿童文学的叙事过程总是具有了现实与幻想的两条线索,且进行着各种巧妙的构思,文学研究者将之称为“双线结构”,即现实与幻想两条线索在作品中同时存在。这种叙事方式具有三种基本样式:其一,平行线——现实与幻想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如怀特《夏洛的网》,小女孩与小猪都是真实的生命交集,共同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故事深刻融入了孩子的泛灵思想与生命一体化心灵。其二,两线糅合——幻想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如安徒生《海的女儿》,幻想出一个虚拟的不存在的人物形象,并将之揉入到现实生活中,充满幻想,带给孩子现实生活所无法赋予的奇异之美,同时也贴合孩子认识过程中本就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三,虚实线——以虚拟的幻想世界为主线,现实世界为虚线。如英国作家米尔恩的代表作《小熊维尼菩》,完全虚拟了一个世界,但是所思、所想、所感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这种“虚实”变幻是儿童文学必要的美学品格,因为它是前两种文学特征实现的必要条件。现实与幻想的交相辉映,蕴含着童书不同的意境之美和精神内蕴,呈现了极为不同的审美体验,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意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和变幻,总是以更适合的方式引导着孩子们领略文学境界的美,无论是民间传统儿童文学亦或是文人现代儿童文学,都体现了成人对儿童和儿童生活的热爱和期盼,蕴含了浓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正因如此,我们会发现很多经典作品的荒诞性,虽然离奇但不虚浮,因为它们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植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及我们的文化里。其通过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媒介材料的图画文学语言呈现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真实可现、变幻多彩的故事情景。小读者的单纯与创作者的成熟或者说儿童世界的单纯与成人思考的成熟,本质上是一个基于图文的生命对话,也许哲学诠释所谓的“视域融合”就是这样一种基于图文的来自不同主体间的生命对话,这种对话的精神就是童书的内在品质——童书本身内蕴着的是作家对现实生活深切的感受,是其表达对现实认识和见解的绝妙方式。所以,无论从外在独特的文学特征上,还是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上,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儿童文学与信仰,儿童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收获于自身心灵的体验,也升华对幼儿阅读指导的生命深度。

三、儿童精神的人文关怀

关于书的格言篇8

   1997年高校招生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对应用文的写作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是“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二是规定了应掌握的八种应用文: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要写好应用文,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符合格式,二是掌握语言特点。

   1.关于格式。这八种应用文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行文习惯。试分述之。

   (1)书信

   ①称呼:开头单独成行,顶格书写,后用冒号。称呼用语,要视对方身份及关系恰当而定。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顶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谈自己的事情,若内容多,应一事一段分写。若系回信,应先写来信何时收悉,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接下来再说自己的事情。③结尾:一般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这类用语应视对立身份而定,通常只用“此致”“敬礼”之类。格式一般为:正文之后,紧接着写“此致”,转行顶格“敬礼”;也可在正文之后,转行空两格写“此致”,再转一行顶格写“敬礼”。④署名:在正文结尾后的偏右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在名字的下一行右下方写上年、月、日。

   (2)启事

   ①标题:首行正中部位写明“××启事”。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的内容,内容多的,要逐条说明。对于招领启事的有些内容,如物件的数量、特征等不应该写太具体,防止冒领,但联系地点及方法要具体。③署名和日期:正文之后右下方分两行写启事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及启事日期。

   (3)通知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②通知对象:一般在正文之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④署名: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有的还要加盖公章。

   (4)新闻(消息)

   ①标题:标题可分为单行题、双行题和多行题。单行题只有一个正题,要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多行题还可在“正题”前加一眉题(引题),用来介绍前景,烘托气氛;正题后一行的则为副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②导语:在开头用一两句突出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揭示主题。③主体:紧接导语,全面具体地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原因。④背景:交代与事实有关的政治历史事件及环境氛围,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⑤结尾:可概括事实,可预示发展,可提出希望。应该说明的是,新闻由以上五个部分组成,但并非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同时具备,要视具体情况而言。

   (5)电报稿

   ①电报上端第一部分由邮局填写,与发报人无关。②收报人:在“收报地名”栏填写“××省××市”,再在下边方格栏填写收报人详细地址和姓名。③电报内容和署名:顶格从左向右写,一格一字,不留空格,不加标点,阿拉伯数字四字以下占一格,按一字计费,电文内容要简明,应准确表达信息。正文后连写姓名或单位。④末尾:电报下端填上发报人姓名、住址和电话,主要备查。此栏内容不拍发,不收费。

   (6)广播稿

   广播稿没有固定格式。但应按以下要求去写:①内容要有针对性,及时反映群众生活、学习等情况,报道他们希望了解或普遍关心的问题。②形式灵活多样,可用新闻、通讯、总结、短评、说明等多种形式,有时还可采用诗、快板、相声等形式。③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说来上口,听来顺耳。④篇幅力求短小,便于播发。

   (7)申请书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上“申请书”字样,也可根据申请书的内容,标明具体名称。如“××申请书”。②称呼:在标题下空两行顶格处写出有关团体、组织、机关、单位名称,或有关负责人的姓名。名称后要用冒号。③正反:名称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转行顶格。申请的事情、理由一般分段写。④结尾:一般写“此致、敬礼”之类表敬意的话,格式同书信,也可不写。⑤署名和日期:在结尾下一行(没有结尾则在正文下一行)的后半行,写上申请人姓名或申请单位名称,在署名后面或下面,写上日期。

   (8)说明书

   说明书一般分两种形式:一是条款式,一是短文式,介绍某种产品或某项活动,可用条款式,逐条说明;介绍剧情一般采用短文式。写作说明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应通俗易懂;②实事求是,不可夸大;③对说明的事物不仅要介绍优点,而且要说清楚应注意的事项或可能产生的问题;④可在正文前加上标题。

   2.关于语言。应用文的语言应该规范、连贯、简洁、平实、得体。

   所谓规范,包含:①语言通顺,合乎汉语语言习惯;②用字规范,不写错字、别字、繁体字,不用废止的异体字,不生造简化字。

   所谓连贯,指思路清楚,复句内部句与句之间、句群内部都有紧密联系,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句意贯通。

   所谓简洁,指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特别注意应用文中某些文言词语,如“届时”“为荷”“莅临”等含义弄懂,正确使用。

   所谓平实,指语言力求准确、朴素,把握特征,实事求是,往往不伯铺叙、描写、想象、渲染、抒情和夸张。

   所谓得体,一指内容要得体,符合试题要求;又指外部语境,要根据交际的对象、场合、目的及话题恰当选择词句和表达方式。

关于书的格言篇9

关键词:企业;女秘书;美学修养

古人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修”即“锻炼”,“养”即“提高”,可见,修养就是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之意。修养涵盖思想修养、品德修养、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而美学修养是指以修养为基础,以审美活动为中心,是欣赏、追求、创造和享受美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后天长期的涵养和训练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

一、当代企业女秘书美学修养提升的必要性

当今企业的秘书工作岗位,80%都由年轻女性担任,这与秘书工作岗位需求特点不无关系。随着秘书从业人员女性比例的加大,当代企业中的女秘书越发凸显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她们承担着撰拟文稿、办理事务、参谋决策、沟通信息、接待来访、联络协调等工作和职责。因此,女秘书所特有的细心、辅助的特质让女性更适宜秘书工作,更容易受到企业青睐。面对企业需求,她们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具体原因如下:

(一)窗口形象需求。所谓形象,就是一个人的外在印象,秘书在提供着辅工作的同时,还从事事务性、管理性、沟通等综合性的服务。作为窗口形象的秘书岗位,接待来访等工作都由秘书出面处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企业的形象,秘书就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因此,当代企业的女秘书要注重自身形象美的塑造,作为职业女性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基础。

(二)企业发展需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也更新更高。美学既是企业文化的高层追求,也是企业文化纵深发展的逻辑延伸,这就要求秘书也应当具有相应的美学修养,才能作为审美主体,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素质,全面优化相应的工作环境。

(三)消除偏见需求。基于“女秘书就是小蜜、花瓶”这种社会的偏见及世俗眼光,一些企业只凭借女性的外貌姿色,无视女性素质的提升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无实际内涵和业务能力的女秘书也并不少见。因此,企业女秘书只有内外兼修,提升美学修养,才能凭借自身的努力以消除偏见。

(四)就业生存需求。据2003年北京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需求与减员情况调查统计表明,全市各单位需招用的人员中,女性仅占需求总量的27.30%,用人单位存在着明显的性别选择倾向。西南政法大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性别歧视。调查中,认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性别歧视的,占四成以上。由此可见,男性和女性就业比例差别较大,相比较而言,女性较男性面临更大的就业及生存压力。因此,女性增强自身美学修养,提升全面素质更显必要和重要。

二、当代企业女秘书提升美学修养的具体要求

女秘书的美学修养应包含对秘书工作的热爱,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掌握,对所从事职业美学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对职业美的积极创造。在审美过程中,秘书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美、沟通语言美、行为举止美和人格魅力美等若干方面的提升,充分体现优于男性的女性美。

(一)职业形象美。女秘书的职业形象是美学修养的客观反映和外在体现,是女秘书自身素质的一种综合体现。因此,女秘书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注重自身的主体形象与社会的文化底蕴、社会环境、职业特点的和谐。

1.妆容。当代女秘书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形象应端庄而职业。在妆容上可着淡妆,化妆既要讲究美观,又要讲究合乎自身的工作环境,体现出自然、大方的美丽;既体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增加他人对自身的形象分值,又可以显示出特有的职业女性的魅力和自信的礼仪素质;既能使自己心情愉悦,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2.着装。整洁大方的衣着是构成女秘书美好的职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因此,女秘书的服装不仅要职业、大方、整洁,还要求整洁中渗透着典雅,朴素中融合着美观,大方中孕育着和谐,以求得与秘书职业特征、精神面貌、人格魅力融为一体的和谐美,树立起高层次的服装审美情趣。

3.微笑。卡耐基说过: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像是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女秘书应当注意自身的企业形象作用和职业沟通的特点,工作中应常常面带微笑。甜蜜的微笑和具有本人特色的仪态,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还可表现诚意、表现友善,是与他人沟通的催化剂,会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4.眼神。微笑离不开眼睛的神采,秘书面带微笑的同时还应当双目平视对方,并运用真诚和亲切的眼神与他人接触,体现出平易近人的感觉,显示出职业和自然的美感。

(二)沟通语言美。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企业业务开展的频繁,语言越来越体现其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工具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当代企业的女秘书,工作中向上级汇报、接待客户、与各部门的同事交流等沟通工作时都需要运用语言。因此,人们对秘书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沟通语言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秘书应当具备语言美的能力。

1.用语文明。女秘书应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这是体现沟通语言美的外在体现。秘书要熟练使用文明礼貌的十字用语,即“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以给他人注重礼仪的感受。

2.音调轻柔。在沟通交流时,女秘书应当注重说话的场合与氛围,语言不仅要清晰、准确、文雅,还应注重音调轻柔,渗透着对他人的关注与耐心,具有美学特征,体现出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3.语气真诚。沟通语言美还需要善于表达真诚。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出真诚,则很难体现出语言的美学价值。作为女秘书面对来访的客户如能面带笑容,态度热情,但夸夸其谈会给人留下训练有素,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真诚,不懂得语言美学价值的不良印象。因此,沟通语言美需要注重语气真诚,才能带来应有的美感。

(三)行为举止美。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优美的言语,大方的修饰,加上优雅端庄的体态,敏捷协调的动作,就能很好地体现女秘书的行为举止美感。当代女秘书的工作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广泛。他们已经不再局限在办公室这一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的形象就是公司和企业形象的代表。因此,女秘书应当时常注意自身的各种姿态美。如站立时应当脊背挺直,胸部挺起,不要弯腰曲背,才能体现出规范、自然、挺拔、美丽的感觉;坐姿要求腰部挺起,上身要直,交谈时身子可适当前倾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优雅的坐姿传递着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能显示出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幅适当,双臂自然摆动,体现出自然、挺拔的美感。

宋美龄女士1943年在美国演讲时,她美丽的容貌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旗袍着装引来了众人关注和欣赏的目光。她步伐优雅,目光随和,面带微笑而愉快地与人交谈,并不因为交谈者的身份高低而显出不同的神情。行为举止的美学修养在宋美龄女士身上显现得十分突出。可见,女秘书应体现出潇洒、优雅的行为举止美。有些女性尽管长相漂亮,衣着时髦,但是站无站相、坐无坐相,举止忸怩、表情呆板、谈吐粗俗,使人感到整体的不协调,很难给人以美的感觉。

(四)人格魅力美。高尚的人格魅力能给当代女秘书的工作锦上添花,女秘书的人格魅力主要通过女秘书的主体形象来体现,它体现在对秘书工作的热爱,对工作态度的认真,让她沟通交流的对象感受到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以形成美感。此外,女秘书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待人接物中表露出来的自信、亲和,对沟通对象的真诚,以及爱好广泛、反应机智等性格魅力上,这都是当代女秘书不可缺少的美学修养。具有这种人格魅力的女秘书,定能使他人产生强烈的沟通欲望和美感。

人格魅力美也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女性美不仅需要具备外表美,还要具有内在的心灵美。内在美的衡量,取决于女性的精神状态、个人气质、品德情操和生活习惯,它是在长期的陶冶中形成的。对于女性而言,内在美表现在工作上宽容默契、通情达理、吃苦耐劳、细心耐心;生活上谦和恭敬、柔情似水;社交上善良、有同情心、体贴他人、帮助弱者。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妒忌他人、损人利己是内在美的大敌,同时也直接影响外表美的形象。

三、当代企业女秘书提升美学修养的必要途径

(一)找准位置,明确形象。作为当代企业的女秘书,应当了解自身的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自身在公司和企业所处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形象定位,踏实、勤恳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才能不受社会偏见制约,树立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企业形象。

(二)提高素养.增强知识。现代人提出的“知识美容论”就是掌握丰富的知识,深化自身的内涵,读书能改变容貌,其实就是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形象化的表现。“知书达理”的女人,才有善解人意的修养和回味无穷的魅力。即便容颜逝去,举手投足之间依然会流露出优雅高贵的气质。“慧外秀中”的女人,才善于理性的思考,能够充满自信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因此,女秘书应当从“大”处着眼,从知识上充实自己,从素质上提高自己。

(三)熟悉需求,塑造性格。知识与智慧是企业对秘书的职业需求,而细心和耐心更是企业女秘书的职业性格需求。当代女性应当有锻炼自己性格的自觉性。造物者用了最和谐的美学原则来创造人类,它赋予了男性阳刚之美,又赋予女性阴柔之美。女性的温柔应表现在善解人意,宽容忍让,谦和恭敬,温文尔雅,工作中也应当形成健全丰满的性格,柔中有刚,韧中有勇,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鲁莽,细腻而不拖沓,热烈而不狂放,更好地与秘书职业特点相吻合。

关于书的格言篇10

楹联历史已有千年

对联,雅称楹联,源于远古时代为驱邪祈福而书写“桃符”的习俗。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框,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1000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964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幅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幅,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清代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备受各路藏家青睐和追捧

无论从对联的历史还是其本身的文化底蕴看,它的流传以及被各路藏家青睐和追捧也就顺理成章。因此。不少藏家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对联。常常会不惜巨资予以收购。在2002年的一次楹联专场拍卖中,一幅乾隆行书五言联。估价2.5万至3,5万元,最终成交价为10,34万元。2004年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曾推出《近三百年名家楹联墨迹专场》。共推出152位著名书法家、文学艺术家约315件楹联墨迹。时间跨度上自18世纪初始,下迄20世纪后期,结果大受市场欢迎,共成交256件,成交率为81,3%,成交额846万元,创造出当时楹联拍卖市场上最好成绩。

在楹联的收藏和投资中,除了关注名家作品之外,楹联本身也有一定的讲究。楹联一般以五言、七言居多,但在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吴昌硕书写的“金石乐,书画缘”篆书三言联,却拍出t4,18万元的高价。因此,楹联的价值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书法艺术,只要是大书法家的作品,一般都会有不错的表现。在近年的一次拍卖中,齐白石篆书四言联“云腾万里,松寿千秋”,估价8至12万,结果以66万元的高价被香港古董商、收藏家张宗宪拍得。创造了目前楹联拍卖的最高纪录。专家评价其饱含金石之气、老辣之风。在2004年中贸圣佳春拍上,赵之谦的隶书七言联以26,4万元拔得头筹,楹联所书“扫地焚香得清福,粗茶淡饭足平安”,表达了知足常乐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古代名家所书的楹联墨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往往成了不法商家牟利的摹本。其中“鸳鸯对”是古代楹联赝品的常用手法。所谓“鸳鸯对”,是对两幅(甚至更多)文字内容和写法相同的楹联的俗称,其中赝品完全按照真迹来复制,这种常见的作伪手法古已有之,鱼目混珠的效果也不错,如果没有原作和赝品作仔细对照识别,即使鉴定专家也难以发现破绽。由于鉴识不慎,投资者常常误将复制品当做真迹来收藏,甚至将伪品收入公开出版的书法书籍及字帖字册之中。因此,作为收藏者来说,首先应该提高楹联的鉴别常识。其次还要明晰影响楹联的价格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楹联的价格一般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一是名头越大楹联价越高,像大名家弘一法师、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干、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楹联价格往往较高。若名头小,价格就低,像一些当代名书家对联,往往只有万元价格,与大名家相比,有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