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15:24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1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2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之《元日》。

教材解读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元日》一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寓理于叙事,含义深刻。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3个汉字“爆”“屠”“符”,理解诗中“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懂得整首诗的大意。

2.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吟经诵典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教学难点

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欣赏歌曲《小拜年》。

2.关注歌词:“正月里过新年,亲朋好友真高兴。家家户户来迎接,爆竹响连天。每一家每一户,贴上一副新对联。”从而初步理解“爆竹”“贴春联”的意思。

3.揭题,读懂诗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那“元日”就是哪一天呢?(提醒:“元日”并非现在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设计意图:解“元”字,旨在让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从而正确把握全诗。通过有层次的读,提醒学生每次读书都应有所收获。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体会其中的节奏。

2.指名读。关注准确、通顺。

3.再指名读。关注停顿、节奏。

4.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一、二、四句末尾一字的读音,指导理解“押韵”,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融情想象,品读感悟

1.赏读诗中“画”。

(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时的哪些画面?

(2)交流共享。

【预设1】“燃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①读一读:这个画面你是从哪一句诗中读到的?

②写一写:识记生字“爆”。关注形声字,指导书写。

③说一说: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a相机理解:“岁”,拓展诗句:

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查字典理解“除”。

④忆一忆:听爆竹声,说一说:这是______的爆竹声。

⑤诵一诵:读诗句,感受喜庆。

【预设2】“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①说一说,认一认:通过查资料的方法理解“屠苏”,指导识写“屠”字。

②想一想: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还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人物)(表情)地说:“______。”

③读一读,品一品:带着这般喜庆的感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诗句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的感觉?(“暖”)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

b品味内心之暖

④说一说,吟一吟。

年轻人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老年人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孩子们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⑤升华理解再吟诵:简单介绍王安石推行新政时的内心之暖,齐诵诗句。

⑥结一结: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设计意图:古诗语言凝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以想象促读。不仅要读懂诗句表面的意思,更要依托诗歌内容,放眼儿童当下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读说、读写有机融合,把诗歌读透、读厚,读出画面,继而读懂诗句蕴含的深意。

【预设3】“曈曈日”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

①说一说: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②提一提:哪个词语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理解“曈曈”。

③解叠词: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练,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字重叠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呢?

④小结吟诵:是啊,新年的第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一起读这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

【预设4】“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读一读:这幅画面源自于哪句诗呀?学生读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猜一猜:观察书中插图,猜猜“桃”“符”的意思;录音简介“桃符”的由来;理解“新桃”“旧符”。

③写一写:识写生字“符”。

④读一读:出示课本彩图中的春联,指名读,齐读。

⑤贴一贴:欣赏春联,看看它们分别适合送给谁。

出示春联,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桃李满天下春光遍校园

勤学习春光好苦钻研幸福多

小结:这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愿望。齐读。

⑥对一对: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4

新《课标》与教材对古诗文名句的相关要求是:记诵默写所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篇或段;记诵教材附录中的古诗词名句。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考点有:古诗词中优美句子的默写运用,文言中优美的句子、重点句子,与课文有关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写和运用,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语、哲理语、中心句等。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题型有:

1.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

3.开放型。只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不唯一。

4.运用型。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于学过的古诗文的灵活运用。

复习时,要重视积累,强化课内篇目特别是古诗文名句的记诵,重视课外制作卡片等。平时对要求默写的字、词、句正确规范地书写,抓住蕴意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励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对其归类集合,强化记忆。

【能力训练】

一、识记型默写

(一)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5.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12.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

1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二)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10.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牧人驱犊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型默写

(一)理解诗文手法,进行正确默写。

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孤寂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默写

1.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在《别董大》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红楼梦》中有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与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

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诗文内容默写

1.《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之“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雁门太守行》中表明战士以死报效君主的坚定决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作者执着的抱负与坚定信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伤花惜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运用型默写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像《〈论语〉十则》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2.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节到了,你送给老师的最好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李商隐《无题》句)

5.“扑朔迷离”常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这个成语的源头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来题景,它是由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衍化而来。

7.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8.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铭》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这么多大腕级作家朋友的福楼拜,真是让人羡慕啊!

四、开放型默写(除5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标题)

1.请写出二句古代诗词中写“山”的诗句(必须带山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柳,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再写出两句写柳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在诗人笔下多姿多彩,请再写出不同的三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两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试写出两句,供大家欣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诗的世界也姹紫嫣红。请写出三个涉及颜色描写的古诗句(要求:出处应各不相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与“雪”有关的完整的诗句。再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词中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请写出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5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a冬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春夜景色

2.“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的是()。

a风B雨C雪D竹

3.“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是()。

a更上一层楼B长河落日圆C出没风波里D复照青苔上

4.《赠王伦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苏轼

二、按要求填写词语,将诗句补充完整

1.在()里填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毛浮()水,()掌拨清波。

2.在()里填写动物的名称。

两岸()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绿遍山原白满川,()声里雨如烟。

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江上往来人,但爱()美。

泥融飞(),沙暖睡()。

三、请你填写古诗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一读下面的诗句,照样子写出诗句所描绘的内容

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按要求默写古诗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根据古诗所描绘的内容或者是表达情感,给古诗分类,比如有边塞诗、思乡诗、送别诗,等等。请你回忆学过的古诗,然后按下面的要求分别默写一首,注意把字写工整。

六、古诗应用题

引用古诗名句,常常能使表达效果增强,根据有说服力。想想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句古诗最为恰当呢?

(1)看到有的同学浪费粮食,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想这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天下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游子吟》中那脍炙人口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6

关键词:古诗词曲阅读鉴赏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是新课改《考纲》中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而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又常常是考查的主要载体。所以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就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尽管我们都明白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是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教学中也都会更加谨慎地对待,都能就如何答题高谈阔论,但真正落实到学生那里还是收效甚微,即也是盲点——它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困惑。

那么,如何走出困惑,能让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如沐春风、如浴阳光般轻松愉悦,从而打开他们内心的领悟之锁?笔者认为,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其鉴赏策略,以期运用自如。下面以经典试题为例,谈一谈古诗词曲的鉴赏策略。

策略之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我们对诗歌形象的鉴赏,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领会其要旨。

一.借助诗词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词形象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考生能判断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与意义。而考生要正确判断诗词中形象的作用和意义,则要善于领悟“形象”的“象”外之义。因为诗歌形象都包含着诗人的思想,倾注着诗人的感情。其提问方式有: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这首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试对这首诗所吟咏的某种形象作简要的分析。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②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结合诗歌的主旨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如(2012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时光。②便作: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古诗的思想感情能力。这是一首怀人伤别的佳作,为秦观早起的暮春别恨之作。“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另外,“栁”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之说。所以,本词中“杨柳”应该还有象征离别的意思,可指惜别、依依不舍等。“飞絮”既扣暮春时节,又寓年华易逝或漂泊不定。因此,这两个常见意象在这特定的情境中就有了以下复杂的情感:伤别之愁,怀人之情,韶华易逝之叹。

〔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策略〕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创造一个或一群“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读者欣赏诗歌,就要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要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彩和象征意义,诗人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比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等。因此我们要对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所了解,看到了某个意象,便要想到它表达什么情感,体现什么主旨。

判断诗中意象所指代的象征意义,可用下述三种方法:

(1)套用法。把平时积累的意象的象征意义记住,考试时直接套用。平时学习时可以搜集一些,作些分析,考试时可以套用。

(2)联想法。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在特点上有某种联系。如梅傲冬而开,故常取其不畏邪恶之义;竹空心,故常取其谦虚之义,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其有气节之义,等等。

(3)谐音法。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其常指代“不愿朋友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莲”因与“恋”谐音,故其常作为爱情的象征。

二.借助诗词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作者着力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静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场景,勾勒出恬淡闲适的意境。其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注意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语言力求优美。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谈,要答具体。

如(20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解析〕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意境的能力。前两句写部队凯旋度过破讷沙的情景。从第三句始写“平明日出”可知,此是黎明尚未到来。军队夜行,时而兵戈相拔,偶有铮铮之鸣。栖息在沙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唤腾空飞去。“战初归”乃正写“度破讷沙”之事,写飞雁,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第三句写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闪闪,而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这是一幅何等壮观景象!而战士的归来也使沙漠增辉: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这又是何等光辉的人物形象!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得到高度统一。

〔答案〕全是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相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策略〕要领会诗歌意境,就必须从把握诗歌的形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利用想象,善于补充,巧用互衬,互相彰显,做到心“领”神“会”,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如上题诗中,诗人抓住北方战场的特点,着意描写了唐朝军队在沙漠一带,战败入侵者,初战告捷而返回时的情景。首句用“雁正飞”点出时间,并用鸿雁报喜讯之意,预示了第二句“辟鹈泉上战初归”。画龙点睛有报喜的雁队,地上是胜利归来的将士。三四两句,进写“归途”之景,抓住“平明日出”、“满碛寒光”这些很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把“归途”之景写得很有特色。长途跋涉,连夜行军,无有疲劳,这里有胜利的喜悦。告捷归来,穿行于沙漠之地,自然无人欢迎,只有“满碛寒光”。“满碛寒光生铁衣”,沙漠中的寒光,似是从战士的铁甲而来,是受“铁衣”的感染。诗人写出沿途的沙漠之景,正是写出了对归来将士欢迎的感情。这些都需在想象补充中完善。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在形象认识过程中,要注意诗歌常用的含蓄、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理解其明言此实在彼的特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实质上是对诗歌抒情主体形象的认识理解和对诗歌意象的体味。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全诗的意象有哪些;第二,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有何特点;第三,为什么创设这样的意境,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高考命题在考查诗歌形象上,也主要考查两点,第一,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第二,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包括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

(1)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可以用“形象类型划定法”来分析,即按照古典诗歌常见形象类型来进行具体分析,其主要类型有:忧国忧民型,怀才不遇型、壮志难酬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型,豪放洒脱型,爱情绵长型等。找到对应类,再作具体入微的个体分析,以显示其个性特点。

(2)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实际上是对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作出具体理解。可以采用“意象类型找位法”来分析,即诗歌意象一般可分为情、物、景、事、古迹等类型,而每一类往往有特定的文化积淀,形成独特的意蕴寄托,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对作者的个体认识,对时代背景的联想,分析这些意象与作者的“情”的结合点在哪里,体味其独特意味,感受其独特形象,如此,才能准确而有创建性地做题。

三.借助诗词形象,体会诗中哲理。

这类诗词作者往往是把自己对自然、事理的顿悟或体察诉之于笔下。

如(2012年湖北襄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①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注】①可人:知己

宋诗重理趣,请说说本诗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哲理能力。全诗通篇以议论为主,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具体感触。首句“书当快意读易尽”,人逢喜事精神爽,快意时,阅读效率倍增,但往往书很快就读完了,因而不免觉得未尽兴。第二句“客有可人期不来”,“可人”,即可心合意之人,亦即良友,“期不来”,欲晤良友而不得。诗人一口气将一本好书读完之后,希望能同朋友一起交流读书所得、讨论作诗的甘苦。他思友心切,若有所失,因此发出了“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慨叹。第三句,诗人以好书易尽,可人不来这两件事,推出“世事相违每如此”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用以说明世事多舛,人生难得事事如愿。这一句貌似达观,其实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愤。第四句紧接以“好怀百岁几回开”,言人生百年,真正高兴之时能有几次?带有洞穿世事人生的禅理,可视为对人的劝导,也可视为诗人对自己的安慰。宋人爱用诗来说理。诗人多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这首诗同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等脍炙人口的理趣诗的上品相比,虽略逊一筹,但仍是一首好诗。诗中所讲的道理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亲身感受,所以读来并无枯涩之感。吴曾认为,这是陈师道的“得意诗也”(《能改斋漫录》),评价是中肯的。

〔答案〕人生中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

〔策略〕在有些古诗中,作者往往于写景状物中渗透议论说理的成分,从而使读者在接受其形象感染的同时,对其中蕴含的哲理仔细玩味后心领神会。这类诗词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例如2012年北京卷第11题,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以登山所见和所悟,向我们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朴素的哲理。类似的还有王之涣的《登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观,气势雄阔。三、四两句诗,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便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义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策略之二:鉴赏诗歌语言美

诗歌鉴赏是由感知文学形象开始的,然后才能进行审美判断。而文学形象又是由语言来塑造的。要正确感知诗歌的形象就必须从语言的理解与分析入手,通过对语言的感悟,经过形象思维,从形式到内涵,由感知到评判,由表及里来判定。

其提问方式有: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哪里?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答题步骤与要点:①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②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准确含义;③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④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如(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藏”字,意思是“掩盖、隐藏”;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覆盖的边塞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意思是“侵入、穿透”;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解析〕这道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这首诗是诗人送一位邹姓卸任县令去灵武的送别诗。邹明曾担任过西畿县县令,在任三年,连他骑的马都没有养肥。为偿还欠债,只好把佩剑买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载着一些书回去。五、六两句是写作者想象之景,“边雪藏行径”,作者调动视觉,想象朋友游宦灵武,边塞大雪纷飞,一个“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雪之大,天气之恶劣,又写出了朋友跋涉之途的形单影只的孤独。“林风透卧衣”进一步写邹明府的衣衫单薄,邹明府去灵武时,大雪纷飞,积雪覆盖了人行之迹,寒风刺骨,他单薄的衣衫抵挡不住寒冷。“林风透卧衣”进一步写邹明府的衣衫单薄。一个“透”字,作者从触觉的角度,既写出了风之急,天气之寒冷,又写出了朋友跋涉之途的艰辛,字里行间表露出朋友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远游的关切和思念结尾两句继续虚写朋友到达灵州时,听到清晨戍军的号角才刚刚吹响,客栈还没有开门迎接旅客,通过细节描写来交代朋友远游的时间。

〔策略〕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字词,这些字词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怎样理解炼字在诗中的作用呢?

1.套用法。总结常见的各种词类作为关键词时的作用,在理解具体诗词时,结合诗句,尝试套用。

2.删字法。就是先把一句诗的意思把握清楚,然后再把这个关键字去掉,看原来是个中哪些意思、哪些特点、哪些好处丢了,这些丢了的内容,就是这个关键字的作用。

3.换字法。同删字法相似,先把一句诗的意思把握清楚,然后用另外一个较普通,但相近的字来代替它,看效果如何。其不如关键字的地方,就是关键字的作用。

4.逆推法。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问的意思中所给出的好处。如“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回答问题时,当然要说用得好,“好处”中的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据全诗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道理,看某字在诗中的位置(联中的位置),进行逆推。

常见词类作为关键词时的作用:

1.动词——巧用动词,可使是个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2.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融其物,如临其境。

3.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4.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婉,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词(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增强韵律感、节奏感,使诗文更生动更形象。

6.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增加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策略之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就诗歌创作而言,“表现”就是把客观事物表达呈现出来。这又涉及三个具体的方面:宏观构思,具体表达(叙述、描写),语言运用。

宏观构思方面的表达技巧往往关涉全篇。主要有比兴、象征、对比、借古讽今、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这几种宏观构思方面的表达技巧,都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结构和思想感情去鉴赏,才能准确地把握它们的表达效果。

具体表达是指对诗歌中的内容所作的记叙和描写。主要有铺陈,就是展开叙述;渲染,就是从旁着意叙述和描绘,为表现主体服务;烘托、衬托,就是从侧面或反面着笔叙述和描写,以突出主要内容;动静结合等。

语言运用就是通过比喻、对偶、夸张、拟人、排比、反复、双关等修辞手法,使其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富有气势,从而抒发感情,表达题旨。

其提问方式有: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与要点: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如(2012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描写了四月农村的繁忙景象。首联总写,时值四月,作者行走在余杭大道上,一路所见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忙碌的身影。颔联写村中景色,作者将富有农家特色的几种事物组成了对仗工整、色彩鲜明的对偶句,既写出了农村四月的景色的特点,又表现出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最后两联写人们忙碌的情境,有的在河里划船,有的在家种桑养蚕,到处都是任梦忙碌的身影。诗歌前两联写静景,后两联写动静,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活情趣。

[答案]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或: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策略〕鉴赏表达技巧及效果常用词语:

卒章显志——评价其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作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诗句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对比——意欲得出某个结论,而布列两事。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作出交代或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在意义上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水融——紧密结合在一起,了无痕迹。

还有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虚实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策略之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由于古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按题材的不同有: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思妇闺情诗、咏物抒怀诗、怀古讽今诗、借景抒情诗、增友送别诗、论道说理诗;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以下几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等。

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其提问方式有:①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②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答题步骤与要点:①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如(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①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①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首诗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杜鹃啼声,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杜鹃,又叫“子归鸟”,啼叫声似“不如归去”令人惆怅、忧伤。相传杜鹃是望帝杜宇死后的化身,而杜宇又是历史上的开明皇帝。另外,杜鹃“惯作悲啼”的鸣叫,能使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诗歌首联用典,颔联描绘“贪夫”、“远客”听后的感受。“贪夫”不愿意听,无奈低首,“空”字传达出他无可奈何的惆怅。“远客”听后“已断肠”,夸张地写出其思乡之情。颈联写景,春天将逝,百花凋零,锦水春景黯然失色;月光如霜,凄清冷寂,更衬托出思乡难归的哀情。尾联宕开一笔,转而写农夫忙农事,渲染了客居他乡的落寞。

〔答案〕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策略〕把握诗意就是要理解一首诗歌的内容,即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揭示了什么理,等等。把握诗意,需要从疏通诗面和梳理诗脉入手。疏通诗面是从语言层面去理解,梳理诗脉是从结构角度去把握。一般地,可以从三个策略途径入手:

1.借助意象把握。诗歌通过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诗歌讲究含蓄,作者要抒发某种感情,往往不一定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鉴赏诗歌时,要有借助意象去把握诗意的能力。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中,“折柳”就是一个传统意象,含有惜别怀远的感情。把握了这一意象,结合下一句的“何人不起故园情”,就比较好理解全诗思乡念家的思乡感情了。

2.借助“情点”把握。诗歌抒情,往往是借助其具体词语来传达的。字词的选用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那些透露思想感情的词语,可以把握诗歌的大意。如鉴赏李白的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就可以抓住“伤心”“愁”这些字眼,发现其表达的“楼上人”忧伤愁苦的思想感情。

3.借助诗题把握。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所写内容或思想感情,鉴赏诗歌要关注诗题,分析诗题。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就点眀思想感情基调是“喜”,所写对象是“春雨”。白居易的《悯农》,题目就点眀思想感情是怜悯是同情,对象是农夫。有些诗歌,如不结合诗题,就很难理解其基本内容。如“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美人天上落,龙塞(边塞)始应春”,如不看题目《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就难以理解全诗的思想感情,甚至连基本内容都不一定能弄清楚。

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其提问方式有:①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的观点呢?②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答题步骤与要点:①明确表明你的观点;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的地方阐述原因。

如(2012年唐山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有人说本词是“咏梅之作”,有人说本词是“怀人之作”,请简要说明自己鉴赏后的见解。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主要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词题作“梅”,这首咏梅词也是怀人之作。起头两句先写梅花开放的前奏,上片写梅花映衬着淡天疏云,质洁如雪、脉脉含情的神韵。下片由赞叹美景急转到愁情,由梅及人,以梅比人。这个倚栏人的“胜绝愁亦绝”,就不言自明了。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晚晴风歇”,暗示白日整天遭到风之摧残,继而又面临着“一夜春风”,即春寒威力的摧折,显示出梅花在残冬早春的特定时节倍遭残的处境。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至今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调和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答案〕答案一:是咏梅之作。词题是“梅”,词的内容是或直接或间接写梅。上阙第一句是交代梅开之“时”,第二句写梅与“天淡”、“云来去”相融相洽。下阙虽写情也是因见梅而生只情。

答案二:是怀人之作。上阙写梅,写得极美,即下片中说的“胜绝”,这“胜绝”之景是为人情而设,写“胜绝”是为了写“愁绝”,起反衬作用,获得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再如2011年辽宁卷诗歌鉴赏的第二问: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还有2011年安徽卷的诗歌鉴赏的第一问等。

〔策略〕疏通诗面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一步。有四种策略可供借鉴。

1.借助古代汉语知识疏通。古代诗歌中的某些词(字),在古代汉语中很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如:牖、幌。可以运用古代汉语知识理解。古代散文中省略句比现代汉语要多的多,古代诗歌由于语言凝练和格律制约等原因,比古代散文中的省略还要多,尤其需要注意。还有些语法知识,在理解古诗歌中有特殊意义,如倒装等。如王维《过香积寺》中的名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在词法和句法方面有两个难点。一是倒装,原诗的正常语序是“危石咽泉声,青松冷日色”;二是使动用法,“咽”即“使发出呜咽之声”,“冷”即“使变得清冷”。突破了这两个难点,理解这个句子就不会再有什么大问题了。

2.借助语境疏通。与现代汉语一样,疏通大意,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的意义联系。如岳飞词“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一句中的“瑶琴”一词,孤立去讲,可能不太好理解,但如果接着往下,读到“知音”“弦断”“听”这些字眼,就大致可以断定是一种乐器。

3.借助上下文的对应关系。古代诗歌多讲对应对仗,有的诗体(如律诗)还规定哪几联必须对仗。如王安石《孤桐》诗前两联:“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其中“得地本虚心”该如何理解,结合上下句“凌霄不屈己”就会眀了得多。“得地”对应“凌霄”,为动宾结构;“虚心”(不是一个词)对应“屈己”,也是动宾结构;“本”对“不”,是副词。这样去考虑,大意就清楚了: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7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来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4.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春景,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

分析段落细节,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带领学生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激发学生思考: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在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几个阅读任务是要找到与这个任务相关的段落去进行分析体会的。

生2:《竹节人》中,“我”和小伙伴们玩竹节人痴迷到上课都忍不住偷着玩的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生3:《故宫博物院》篇幅很长,我学会了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

生4: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我学会了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细读,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略读。

生5:我还知道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选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

2.看来,同学们通过这三篇课文的学习,学到了不少阅读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同学的心得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吧!

课件出示:

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课件出示: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

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3.生齐读。

4.生交流。

5.师进行总结:

课件出示:

读书时,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时,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二、词句段运用

(一)写话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下三句描写人对某事入迷的样子的语句,圈出当中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

课件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课件出示: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塑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2.学生分组汇总圈出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每组派代表分享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第一段:

摆:表现玩竹节人的阵势大。

攒着:涌向一个点,说明大家都被竹节人深深吸引,围成一团。

跺脚拍手:表现了同学们观战时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声音描写,表现同学们随着竹节人游戏的紧张气氛变得激动起来。

(2)第二段:(学生小组做动作演示)

伸长脖子:描写出后面的同学好奇张望的样子。

从肩膀上探过来:生动表现出大家唯恐错过游戏过程的样子。

(3)第三段: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写出罗丹纠结的样子。

叽里咕噜:声音描写,表现罗丹的投入。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将眼神的变化写出动感。

踩得吱吱响:用地板的声音表现出罗丹激动的样子。

手不停地挥动:手脚并用,富有戏剧性。

痴痴地微笑:表现出罗丹的愉悦。

吁了口气:一系列激动过后,罗丹终于从“迷”的状态中走出来。

3.朗读这三段话,再次感受人物入迷时的生动场景。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分析三个场景当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让表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4.播放一段有关人“着迷”的视频(2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3~5句话描写人物的状态。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将读写相结合,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以致用。

(二)表达训练。

1.学生快速阅读例句,理解加点部分在段落中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生:有了加点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2.师生总结出此类表达的特点:“观点

+

原因一

+

原因二……”

3.生根据“竞选班级体育委员”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这两个语言环境,按照说明文的逻辑格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示例一】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成绩优异;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地为班集体做贡献,能够为老师和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是组织能力强,声音洪亮。我觉得自己非常符合以上几点,可以胜任体育委员这一职务。

【示例二】妈妈,我希望每周三放学后能踢一会儿足球。首先,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其次,踢足球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能锻炼身体;最后,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会按时完成作业,绝对不会影响我的功课。请您答应我的请求吧!

4.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2.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的词语。

课件出示: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2.出示关于春的诗句。

课件出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男女生互读。

【设计意图】

朗读这些诗句,既是对关于春天的诗句的回顾,也是对语文的一种积累。在进入课文之前,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春的气息。

3.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朱熹的《春日》。(板书诗题:春日)(齐读)

4.读了这个诗题,你能理解诗题的意思吗?

生:春天的日子。

5.春天的日子,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感受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热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

朱熹,字元晦,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三、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朗读《春日》,注意读准字音。

注意熹(xī)、泗(sì)、滨(bīn)的读音。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了解诗意,感情朗读

1.生再次朗读,与同桌交流诗文的大意。

2.通读诗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读懂诗句)

汇报交流:

预设:本诗主要写了诗人朱熹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天。

课件出示:

胜日:好日子。

寻芳:寻找春天。

滨:水边。

一时:短时间。

等闲:平常、随意。

3.指导朗读。

(1)如果此时我们一起去寻找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第一、二句诗,把你的心情读出来。(指生感情朗读第一、二句诗,教师适当评价)

(2)诗人看到泗水河边的春景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描绘画面,教师评价补充:“万紫千红”这个成语就出自朱熹的这首诗,原本是说色彩很丰富,现在还用来形容无限美好的景象和丰富多彩的事物。

出示万紫千红图: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漫山遍野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会怎样呢?谁来读读诗文第三、四句?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3)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诗意来感受诗境,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五、诵读古诗,以读悟情

1.多美的春天啊!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首古诗,再次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轻快的音乐,请同学们先欣赏,再起立,和着音乐朗诵、吟唱这首诗,可以配上喜欢的动作。(配乐吟唱古诗,加上喜欢的动作)

3.教师小结:诗歌不但可以用诵读来表现,还可以用吟唱、绘画的方式来展示。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多美的寻芳图,其实春天就在这破土而出的小草上,就在这竞相开放的花朵上,就在我们悠扬的歌声里。

六、了解背景,升华内涵

1.其实,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正是因为朱熹爱读书、才识渊博,他才成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2.泗水这个地方是春秋时孔子云游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因此诗人到泗水滨寻找春天,实质是在书海中求知,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师板书:书海求知)

3.今天,同学们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跟随诗人朱熹去寻找春天,我们发现不光大自然的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在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就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春天、书海的春天里恣意行走吧!

【教学反思】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劝诫人们努力学习、多读书。在教学前,对朱熹哲理诗的特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朱熹的写作特点,才能为理解《春日》的哲理含义做好铺垫。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8

如描绘春天的诗句: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等等。

爱国的诗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等等。

描绘儿童的诗句: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阐述事理的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等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等等。

人情关系的诗句: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等等。

写景状物的诗句: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等。

二是在复习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归纳,还需要结合一些重点古诗词的复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学习古诗词需要掌握的内容。下面,略举《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的学习环节,来谈谈学生学习一首诗词需要掌握的一些内容。

学习古诗(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2.抓字眼,明诗意。(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此处略去过程指导)。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9

告诫学生学无止境,教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4.《〈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桓公讳疾忌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反映扁鹊为人机警的语句是:___________。

7.《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钱塘湖春行》中写禽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花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的伟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龟虽寿》中表达诗人要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15.《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们在探究问题时,常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如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正如《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雨寄北》中想象友人重逢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泊秦淮》中表达了作者担忧唐王朝命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突出主旨而引用的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铭》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爱莲说》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李煜《相见欢》中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物难以处理解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人们常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新境界。

30.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小儿活泼可爱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传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使至塞上》中曾被《红楼梦》中香菱点评过并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春望》中写诗人所望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的拟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思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登飞来峰》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论诗》中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反对泥古不化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正面描写三峡山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8.《三峡》中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中写作者赏潭的独特感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过零丁洋》中表明文天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1.苏轼在《浣溪沙・山下蓝芽短浸溪》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极人生态度和旷达胸襟。

42.秋天总给人悲伤凄凉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却表达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

43.《别云间》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醉花阴》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魏学的《核舟记》一文中整体介绍核舟体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雕刻者技艺之精湛、手艺之卓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核舟技艺赞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现诗人正言直谏的勇气、忠君报国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0.《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马说》中揭示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孤城被围、将士斗志昂扬坚守城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李商隐《无题》诗中描写自己无尽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天净沙・秋思》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山坡羊・潼山怀古》中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8.《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写作者在西山宴饮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表达作者喜爱西山景色而不愿离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朝暮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唤,表现了他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6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直抒爱国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写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一意孤行,宣布终止“”与“”的运作,遭到台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69.《行路难》(其一)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内心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虽怀才不遇但仍有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气势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观刈麦》中具体描写农民割麦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同样是感叹人生,辛弃疾笔下是“可怜白发生”的叹惋,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将自己头发斑白渐近衰老的现实抛在脑后。

73.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概括全篇大义表现其“舍生取义”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本文用取譬设喻的方法来阐述道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则重点从舍生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75.王维《汉江临眺》中描绘汉江周围广阔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6.《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作者临危授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出师表》中,写国势危急时,朝廷内外为“追先帝,报陛下”而竭尽忠诚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中深受后人赞赏也是作者颇为自得的奇偶佳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曹刿论战》中的“取信于民”具体指的是鲁庄公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引用的孟子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君子于役》第一节中勾画农村晚景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82.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

8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84.建国50年以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正如在《沁园春雪》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

86.在比喻人民教师细致的思想教育时,常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语和杜甫《春夜喜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

87.虽然社会还存在贫富差距,但是很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就像黔娄之妻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为社会努力工作着。

88.人们往往借草的顽强来表达对生命的礼赞,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9.在《赤壁》一诗中,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石壕吏》中的说明兵役之苛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说明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说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___________;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诗句是:_________;体现诗人对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两句所表现的矛盾心理,正是卖炭翁生活陷入绝境的反映。

93.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

9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少年中国说》中以龙来比喻中国少年无限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6.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寡人无疾;已逃秦矣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2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

2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5.莲,花之君子者也

2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3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8.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身寒骨,悄怆幽邃

4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3.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4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技亦灵怪矣哉

4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4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4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8.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

59.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不欲归

6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6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8.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69.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72.鬓微霜,又何妨

7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76.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7.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7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1.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82.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

8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8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0.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出入无完裙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1.好读书,不求甚解

9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9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9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5.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篇10

“读经典学作文”的主要任务是在诵读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将凝练的诗句具体化为优美的现代文。如何将寥寥数语二十来字扩充为洋洋洒洒四五百字呢?展开想象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写古诗词需要教师捕捉、开发和利用诗歌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妙填补,使“留白”之处皆成妙境。教学中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想象景色画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代就有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诗歌意境的做法。改写描写景物的诗句,也可以学习此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美丽的图画。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写了“篱笆”、“小径”、“树”、“花”,但未作细致描写。如何描写好这些景物呢?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写了春末夏初乡村风景: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会画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课件出示彩图;最后学生整体描述。于是简短的两句诗变成了一段优美的文字:

春末夏初,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好迷人的乡村美景!走出小屋踏上小径,曾经鲜艳夺目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几株杨树,每一个树枝上都吐着嫩绿的新叶,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闪光;那边的柳树垂下的无数条绿丝绦在柔和的春风中飘荡:鸟儿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小草摇晃着脑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菜园里那盛开的油菜花,正尽情舒展着粉嫩嫩的花瓣,迎着阳光拂着春风,好不热闹!

丰富的想象,恰当的“补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充满画面感的乡村风景图。

二、补充故事情节

由于字数的限制,古诗词中对事情的叙述是十分简洁的,事情的经过往往不完整,改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如《约客》一诗,作者用一句“有约不来过半夜”写了事情的起因是客人失约,可是“客人是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相约的,约定了什么?”只字未提,教学中有的教师就抓住这一情节空白,让学生根据诗歌基本情节,发挥想象,写写“相约”的情节。有的学生写道:

一日,赵师秀路遇好朋友张生,两人多年未见,今日相遇更加亲切。于是他们找了块石头坐下开始攀聊起来,他们聊到这些年来的彼此的经历,讲了遇到的奇闻轶事,还谈到了自己的读书著作体会……两人久久不肯离去,无奈好友有事在身。临别时,赵师秀邀请好友说:“张兄,今日不能畅谈,明日傍晚到我家细聊吧?”张生一听点头应道:“一言为定,不见不散。”

这样的补充使故事更加完整,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春夜“闲敲棋子”的心境。

三、揣摩人物心理

古诗词中对人物的描写,多半只有简要的动作描写,极少有心理描写,其实描写内心活动能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改写古诗,特别是改写描写人物的诗句,教师要善于捕捉心理描写的“留白”,想象拓展。如《小儿垂钓》讲述了小儿垂钓遇路人借问的事,其中描写了小儿“蓬头”的外貌和“侧坐、遥招手”的动作,没有写小孩的心理。其实此处的心理活动能更好地突出小孩顽皮而又做事认真的可爱形象。有位教师就重点引导学生揣摩小儿的心理,补白孩子心理变化的过程。有的学生写道:

今天我一定要钓到一条大鱼,母亲煮的鱼最鲜关啦!……怎么还没动静呀,鱼儿呀快上钩吧,我的手都有些酸啦……呀,浮标晃动了,有鱼上钩了,肯定是条大鲤鱼……啊,别出声,鱼儿会听到的,别过来,吓跑我的鱼啦……

改写时穿插内心活动的描写,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四、倾听诗人心声

诗歌中有些句子看似平淡无奇,背后实则潜藏着丰富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诗句,悉心品味,倾听诗人的心声。如《春夜洛城闻笛》中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短短七个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诗人不说“此夜中闻折柳曲”而是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是因为“折柳”在诗人心中不仅指一首乐曲,而且是一个场景,一种愁绪。如何体会诗人内心这种深深的思乡愁绪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闻到此曲后诗人脑海中会回忆起怎样的场景?有的学生写道:

听着这么绵长悦耳、浸满忧伤的《折柳曲》,我仿佛回到了家乡。记得当年离开家乡时,母亲捧着亲手缝制的衣服,拉着我的手说:“儿啊,出门在外多加小心,天冷就多添件衣服啊。”妻子轻轻地将纸伞送到我的手里,依依不舍地说:“李郎,家里的事你放心,外面风风雨雨你要照顾好自己啊!”好友站在路旁,折下一段柳条,送上一声祝福:“一路珍重!”……

巧妙的拓展在学生与诗人之间架起了情感共鸣的桥梁,场景的回忆让浓浓的思乡之情弥散开来。

五、探究言外之意

诗歌往往是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话、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的意境,而且有些诗句会以疑问的方式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如《十五夜望月》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说“不知”其实是知道的。只是不直接说,这是诗家含蓄的表达。教学时,有位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推敲、探究,让学生想象“落谁家”?有哪些可能?并由此体味诗句的言外之意。

有的学生写道:这秋思落在了那孩子出征在外的人家,他们遥望明月多么希望孩子一切平安呀:有的学生写道:这秋思落在了那丈夫游学在外的人家,妻子独守空房、倚窗凝思,内心多么期盼丈夫早些归来:还有的学生写道:这秋思落在了那父亲在外经商的人家,孩子在空旷的屋里,嘴里时不时地念叨:“父亲现在到了哪儿呢?怎么还没有回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