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35:59

统计师篇1

根据《*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方案》,现将我省20*年度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评审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范围和条件

凡持有效的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考试成绩合格证并符合《*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有关规定的人员,均可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

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申报人员,需取得有效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相应合格证书或符合相应免试条件;40周岁以上(含40周岁)人员,职称外语不作为必备条件,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依据。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需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4个以上模块(科目)合格证书或符合规定的免试条件,年龄在45周岁以上(含45周岁)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要求。

中央部属在浙单位的申报人员必须出具国家有关部委委托我省评审的正式书面委托函。

二、截止时间

评审资历计算时间截至20*年*月*日。成果业绩、著作论文等评审材料的截止时间为材料受理的截止时间。

三、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高级统计师的材料要求真实规范、书写清晰、手续齐全、装订完备。各单位要对申报对象提交的评审材料进行审核,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申报对象和单位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上签字。对有关复印件须经单位及当地人事部门核对原件验证盖印后才能上报。材料报送要求详见《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材料要求》。

四、报送程序

由申报人员本人提出申请,按照高级统计师资格申报材料的要求,提供申报材料,并填写有关表格,经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送所在市统计局。各市统计局对本地区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初审,报同级人事部门复审后,由各市统计局报省统计局。在杭省级单位经省级主管部门资格审查后,统一向省统计局申报。中央部属在浙单位申报人员符合委托评审条件的,直接向省统计局申报。上述申报人员经省统计局、省人事厅核准后,提交*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

五、报送时间

请各单位于9月底前将《*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和有关评审材料报送省统计局人教处(联系电话:0571-87052786,联系人:盛军),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1.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材料要求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3.*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

4.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

5.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

6.外语(古汉语、医古文)免试审核表

7.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

8.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对象照片粘贴表

统计师篇2

关键词:高职;统计教师;素质

高职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教育,而传统的统计教育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部分高职统计教师又是由传统的统计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他们数理统计、经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欠缺,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统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计划指标的统计数据的规范,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重理论、重公式推导而轻应用的授课方式,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是适应计划管理的需要,成为“填报表式”的“单一型”人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量的统计人才,但所需要的绝不是“填报表型”的,而是既懂统计学,又懂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知识、能力“复合型”统计人才。这就要求培养统计人才的统计教师首先要是“复合型”的教师,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

一、目前高职统计教师素质欠佳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

虽然从1993年开始统计学被正式晋升为一级学科,而且宏观统计依然为国家所重视,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计就是填报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同时《统计法》的约束制约力不够,以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反而被许多人忽视、不了解。有些企业甚至撤掉了统计机构,国民的统计意识淡薄,统计的地位未见实质性的提高,使人耳闻目睹的是“会计热”、“审计热”。这些都无疑给统计教师无形中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中一部分人动摇了统计专业教学的信心,对统计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感到迷茫、忧虑。

2.学校小环境

受大环境影响,统计专业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造成了统计专业由开始的“遍地开花”(开设统计专业的学校多且专业方向细),经过中间的“几朵芬芳”(开设的学校减少,专业方向粗),到最后的“几近凋零”(开设的学校少之甚少,而且专业方向走向“混合型”,如会统等混合专业)。由于统计专业减设或停设,统计课也只成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使原有的统计专业教师成为“过剩劳动力”,而在实行按劳取酬的原则下,这些“过剩者”又不得不“忍痛割爱”去“移情”改行搞其他专业。尽管这样可使统计专业教师扩大一点统计以外的知识面,但长此以往,“久违”于统计专业教学,又何尝能保证统计教师的专业素质稳中有升呢?

3.教师自身因素

在高职统计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是大学毕业分配而来的,他们的统计理论、方法和计算机知识丰富,但很少有机会到实践中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实际动手能力欠缺;还有少数统计教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光短浅,对统计教育失去了信心,不热爱统计专业。所有这些业务方面和思想方面的原因,都在客观上阻碍了统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高职统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现代化的个性品质

培养和造就现代化的统计人才,要求统计教师的个性品质必须具有现代化。现代化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开拓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意识、时间和效率意识等。在当前中等统计教育步入低谷时期,统计教师的这些现代化个性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越是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否则就无法进行科学决策。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管理离不开统计人才,作为统计教师,应该明确市场经济给统计教育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该坚定信念,积极参与统计教育改革,坚持统计学方向,抓紧时机以奋发进取的事业心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统计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上下功夫,增强统计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2.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

高质量的统计人才的培养,要求“生产”统计人才的统计教师更应是高质量的“复合型”教师。这里的“高质量、复合型”,不仅仅指教师的统计专业教学水平高,而且还包括教师对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也应当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质量的竞争,是教育质量的竞争,而教育质量的竞争首先表现为教师质量的竞争。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统计人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化知识和现代化手段参与管理、决策,那么,“生产者”(统计教师)就必须在更高层次上熟练地掌握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并应用自如,成为懂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有了宽厚广博的知识,就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就不会在教学中出现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的令人难堪的局面,才可能使学生接受的知识既广又精,既博又专,真正使培养出来的统计人才按照“面向世界”的要求,知识结构逐渐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需要。

由于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应用科学,所以统计教师除了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外,还必须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统计教师要有善于运用“复合”知识处理统计信息、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可能培养出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的有用的统计人才。

3.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现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统计教育也概莫能外。

教师毕竟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劳动者,对于“吃开口饭”的教师来说,仅仅满腹经纶、知识渊博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能力,这样,才能把统计学等知识生动、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统计专业的积极性,达到统计教育预期的目标。

针对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抽象、内容繁多、案例分析少、缺乏实际技能的培养”的现象,统计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实际操作能力。要把传统的只注重讲授统计分析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的推导向注重公式、原理和方法的应用转移,减少统计分析计算过程的步步讲解,加大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和剖析反馈信息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以实用易操作为主,摒弃大量的公式推导,重统计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与《统计上岗证》内容结合起来教学,达到学生就业导向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模块教学法,补充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操作与分析。

三、怎样提高高职统计教师的素质

1.加强统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学校和统计教育部门可通过开办学习班、讲座、实地参观、奖励先进等形式,让统计教师真正认识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忠诚于统计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搞好统计教学、教研和科研,为培养高质量的统计人才甘愿作“人梯”。

2.对在职统计教师实行终身教育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知识。在知识爆炸、日异更新的年代,随着统计的创新和改革,统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能够达到社会前沿水平,并拥有“复合”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统计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对在职统计教师进行终身教育,如教师自学、学校自培、教材教法短训班、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班、函授教育、讨论或报告会等。更新教师知识,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即请专家、教授“传经送宝”,让统计教师及时吸收新思想、新知识;送教师到大学深造,并用制度形式规定教师必须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如每隔2年或3年统计教师脱产参加进修半年等,这样把长远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进修,促进教学。此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报考统计专业研究生,因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浅出”。鉴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统计教师经常接受一些有关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知识,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联系实际,成为真正的“应用型”、“双师型”教师

现代统计教师不仅要有“复合型”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如帮助企业开展调查、分析、预测、决策活动,就能“活学活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统计咨询服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只有“应用型”的教师才能教出“应用型”的统计人才。统计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一定措施,鼓励统计教师积极参加统计学术、教研、科研活动,为他们创造条件,报考统计师,并规定每隔2年或3年统计教师要到企业实践半年以上,支持他们与部门、企业“挂钩”,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以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使统计教师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4.提高统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统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问题不是哪一个学校的事,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与当前我国国民统计意识淡薄、统计教育未被人们真正认识等有直接的关系。一方面国家应在社会公众中普及统计知识,强化公民统计意识,提高统计教育地位;另一方面,统计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环境,着力统计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大批真正有用的统计人才,这样统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地位和待遇的提高,为统计教师提供了精神的和物质的双重动力,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会自觉地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的和思想的等多方面的素质。

统计师篇3

张领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100)

摘要:简单地计算出教师测评得分的平均值,不能客观真实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所以设计教师测评管理系统时采用相对平均值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能有效防止学生与学生之间或班级与班级之间对同一个教师的评价误差。该文还从系统开发过程的视角着重介绍了UmL建模技术在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层次中的应用,提出了教师测评管理系统开发的新思路。

关键词:教师测评;UmL;相对平均值;B/S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5-0957-03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eacherevaluationmanagementSystem

ZHanGLing

(networkCenterofShangqiumedicalCollege,Shangqiu476100,China)

abstract:Simpletocalculatetheaverageteachertestscores,cannotobjectivelyreflecttheteachers'teachingeffect,soweusetherelativeaveragevaluecalculatingmethodintheevaluationofteachersmanagementsystemdesign.theaccountingmethodcaneffectivelypreventtheevaluationonthesameteachererrorbetweenstudentsandstudentsorclassandclass.thispaperfromtheperspectiveofsystemdevelopmentprocessemphaticallyintroducestheapplicationofUmLmodelingtechnologyinthehierarchyofneedsanalysisandstructuredesign,andputsforwardsomenewideasofdevelopingteacherevaluationmanagementsystem.

Keywords:teacherevaluation;UmL;therelativeaveragevalue;B/Smode

教师测评是对教师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教师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本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进行测评,通过评测结果以达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目的,使教师测评工作更加公平、公正[1]。

1测评数据的核算方法

传统纸质教学测评方法是教务工作人员印刷大量的教学测评表,发放到每个一教室进行手工测评,这种测评方法会产生海量的数据,统计工作人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核算每位教师的测评结果。统计工作人员普遍采用的核算方法是把任课教师的所有测评数据相加,用总分除于参评人数,得到的平均值就是该教师本学期的最终测评结果。这种核算方法简单,但存在弊端,它的缺陷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带同一门课程,每个班级对该教师的测评结果会相差很大。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有的班级对老师进行测评的时候不能公平、公正的给教师进行打分。平时对他们要求不严格的老师测评分打的很高,相反老师平时教学非常认真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反而测评分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系统时采取的核算方法是相对平均值法。相对平均值法的应用能很好的防止某个学生或某个班级打分时带有感彩,杜绝学生刻意给老师打高分或低分。使教师的辛勤工作得到回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相对平均值核算方法如下所示:

Sum=((Class[1]+Class[2]+Class[3]+…Class[i]+....Class[n])/m)*100(1)

Class[n]:代表某一位老师在某一个班级的测评权重系数;m代表该教师本学期上课的班级数。

Class[i]=teacher_average[j]/all_teacher_average[j](2)

teacher_average[j]代表某一班级内某一位教师的平均测评得分。

all_teacher_average[j]代表某一班级内所有教师的平均测评得分。

teacher_average[i]=(X[1]+x[2]+x[3]+…X[i]….+X[n])/n(3)

Xi代表一个班级内某一个学生对该某一门课教师的测评分数。

n代表一个班级的总人数。

all_teacher_average[j]=(X[1]+x[2]+x[3]+…..+x[j]+….x[n*h])/(n*h)(4)

n代表一个班级的总人数,h代表某一个班级开设课程门数。某一个班级对本学期所有开设课程教师进行教学测评产生的数据为n*h。

2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2.1需求分析

2.1.1教师测评管理系统完成的功能包括

1)对教师、学生、专家和系统管理员等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验证。

2)添加教师、班级和课程名称等信息。

3)系统只允许对当前学期在测评对象的权限范围内对教师进行测评。而且必须按规定选择完所有的测评项目,系统才接受提交,否则测评结果无法提交。同一位参与测评的对象只能对相同的被测对象提交一次测评结果。

4)系统对测评数据自动统计、分析,并自动产生测评数据报表。

5)系统具有结果的查询功能。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查看自己本学期的测评成绩,校领导能查看全校教师的测评成绩。

6)测评工作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可以由系统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的方式加以管理和控制。

2.2系统用例图

学生用例图的主体角色是学生。首先,学生通过系统的登录界面,输入个人用户名和密码,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如果用户信息和数据库的信息匹配无误,进行选择教师界面。然后,学生从操作界面里选择自己任课教师,作为测评对象,最后,系统根据学生选择的测评对象调出测评指标,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给老师进行评价。测评完之后提交结果,并退出教师测评系统。学生用例图如图1所示。

图1学生用例图

2.3教师测评时序图

在教师测评序列图中,首先,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在登入成功之后,系统自动调取测评指标。学生选择测评对象,对测评对象进行打分评价。学生对测评信息确认无误之后,提交测评数据,系统根据教师测评算法和权重指数核算出教师的最终评价结果,保存数据到数据库里并退出系统。教师测评时序图如图2所示。

图2教师测评时序图

3逻辑和数据库设计

3.1制作对象类图

类图是面向对象系统建模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图,是定义其它图的基础[4]。教师测评管理系统对象类图如图3所示。

图3教师测评管理系统对象类图

3.2建立包图

通过对图中各个包以及包之间关系的描述,展现出系统的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5]。

教师测评管理系统分为“学生测评包”、“专家(督导)包”、“管理员包”、“校领导包”、”和“数据库包”等。教师测评管理系统包图如图4所示。

图4教师测评管理系统包图

4结束语

系统的实现改变了以往手工成分较多的教师测评工作,使学校领导对各项评教信息的管理查看更加方便,提高了教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扈志洪,杨华千,张伟.中小学教师教学效果量化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J].教学与管理,2007(4):25-26.

[2]董勇,郎永祥.基于面向对象技市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29):16-17.

[3]冀振燕.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5-38.

[4]毛明霞,欧冰玉.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学信息,2003,3:25-27.

[5]张龙祥.UmL与系统分析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56-57.

统计师篇4

关键词:朋辈互助;师范生授课;实训系统;云存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0-0101-04

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发展已经成为师范类大学的立足之本。目前,国家正在强力推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很多研究也都明确表达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高度关注。

实训系统是指学生通过模拟实训环境、实训过程、实训内容从而达到相应标准和要求的虚拟系统。实训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实训,形成标准规范,获得最优成效。有研究表明,高校实训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教师随时随地辅导学生,实现教与学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对师范类本科生的授课实训系统进行设计研究,旨在调动师范生与高校教师以及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运用计算机技术来u价、指导、管理师范生的授课技能。在虚实结合的同时,本实训系统引入了朋辈互助机制,达到朋辈间的互帮互助,为师范生提供了全方位训练技能的机会。

系统设计分析

1.需求与设计分析

我们对目前存在的系统(巽震数码、iC授课系统、智能备授课平台等十个系统平台)分析研究后发现,大多数系统都具有登录及注册界面,并且附有选择对应的登录身份进行登录(如下表)。系统功能基本上以课件播放、视频上传、音频上传、师生互动、数据分享为主。

目前的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朋辈互助的功能模块。加入朋辈互助模块能够提高学生的互帮互助意识。重点是能够让学生从对同伴的授课视频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二是,存储方面需要高昂的硬件设施。三是,缺少集体交流的平台。目前的系统还缺少一个相对集中的平台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以及个别的答疑和指导学生。

目前,我们已经设计出一种授课实训系统,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涵盖了多种系统的优秀特点,包括登录身份的选择、视频的上传、师生互动等,另外,我们还加入了云存储、学习记录、朋辈互助的功能,旨在方便师范生的学习与交流。

2.功能模块

(1)网络授课的相关课程学习

目前,随着mooC、微课的广泛兴起,我们可以广泛借助这样的免费平台来扩展相关的知识内容。mooC、微课之类的平台上拥有很多优质的视频课程资源,这对师范生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来说是个很好的帮助。除了视频资源的学习,我们还可以扩充相关文字内容知识的学习。这样平台上就集合了关于师范生授课技能的比较全面的文字内容,学习者可以自己选择,以此来补充自身薄弱的知识方面。

(2)能够上传授课视频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如果他们能够运用手机录制自己的授课视频,将大大方便教师的授课技能培训。并且,运用手机能够达到随时、随地录制的效果,同时具有说课、模拟授课、微课等各种形式。除了手机录制,还可以通过专业的摄像机进行录制。录制完成的视频还可以进行修改,再次上传。

(3)朋辈之间的互相评价

学生自己录制的视频可以上传供系统平台上的朋辈评价。通过观看学习者的授课视频,可以以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由此及彼,思考自身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与此同时,同伴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资深教师的在线指导

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授课视频,能够指出在什么时间段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如何改进。除了有高校教师指导及一线教师倾情参与,还可以提供一线教学最需要的教学技能。

(5)优秀授课视频的展示

通过提供学生展示的优秀的授课视频,来激发更多的学生的热情,给他们榜样效应,让他们能够继续训练,再次修改完善。

3.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结构,利用pHp+mySQL技术进行开发。pH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服务器端编程语言,用于开发动态网页,具有跨平台、面向对象、独立于架构等特点。mySQL是一个完全多线程,支持多语言,多处理器的中、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使用标准的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支持多种存储引擎。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提高了速度及灵活性。另外,它体积小,拥有总体成本低等优点。用pHp开发系统便于维护,它是开放的源代码,并且正在不断更新。因此程序员们能集合最新的技术不断完善,我们的平台也能不断地契合新一代的技术标准。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种。

(1)接口技术

可以利用接口技术连接到mooC网站,整合较多的信息资源,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2)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简单来说,云存储就是将储存资源放到云上供人存取的一种新兴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连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数据。

云计算可以将学生的终端、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集成在一起,采用云计算中的虚拟化技术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云计算可以将互联网教育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用户终端层、虚拟桌面应用层和后台服务层,各个层次之间采用相关的调用接口进行连接,使用严格的防火墙策略控制系统的访问权限,并且使用主动防御体系,开发用户访问端口。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设计

1.登录界面

登录界面可以供教师、学生两种身份登录,教师端的登录具有评价功能,学生端的登录具有学习、上传视频、评价等功能。

2.上传授课视频

上传授课视频功能能够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至系统平台(如图2)。通过数据流处理能够快速上传,并能使用流媒体播放,边缓存边播放,以及提供及时的内容反馈。同时,还可以在原有的视频上以弹幕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在交流区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

3.案例教学

学生可以使用mooC平台以及师范生授课技能大赛上的优质资源进行案例学习或者教学相关内容的网络课程学习(如图3),以此来提升自我的教学理论以及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一线教学的技能。该平台整合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师范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及方法,如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

4.朋辈之间的互相评价

此系统设计了朋辈互评的环节(如图4)。朋辈可以观看授课视频,并对授课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可以是匿名的也可以是实名的。同时,还可以针对授课视频,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看法以及相应的修改意见。与此同时,授课者还会收到来自平台发出的提醒,告知其他人已经对所上传的视频提出了修改意。

5.教师的在线指导评价

对于授课者的授课视频,教师可直接在系统上查看,然后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如下页图5)。学生有问题能够通过留言板与教师直接交流,当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通过这个系统,高校的教师以及一线的教师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契合了国家一直推崇的做法,即将高校师范生培养与一线教学相结合。

系统测试

基于云计算,学生能够快速方便地上传自己在教室用摄像机录制的模拟授课的视频,同时还能明确地标注授课对象、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教师和朋辈也能及时在聊天区提出自己的意见,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

学生可以自行记录学习过程,系统可呈现多条学习记录,并不断更新。此功能便于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并且同伴也可以点击查看,互相学习。

小结

师范生授课实训系统旨在使学习者学习师范生技能的相关知识和观看优秀案例,并自行录制视频,再将其上传到平台上供高校教师以及一线教师点评和朋辈之间互相评价。学习者通过这些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自行修改再重新录制视频上传。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实训学习的过程,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流、朋辈之间的互帮互助,这些都能帮助学习者就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该系统目前正在处于不断开发完善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可以做成移动版的系统,那样就能更加方便师范生授课实训。

参考文献:

[1]叶忠.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林鑫,杨丽红,仲梁维.基于weB的高校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通信电源技术,2015,11(6):225-232.

[3]汪勇.实训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开发[J].科技尚品,2015,9(84):37-38.

[4]唐辉云.师范生教学技能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5]杨英.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在线支持平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6]张通博.威迅培训学校教学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统计师篇5

关键词:web2.0;aSp;SQLServer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211-02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StudentandteacherSysytemBasedonweb

FURao,ZHonGLe-hai

(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37002,China)

abstract:internerwebtechnologyinthepopularwebsitemakesdynamicnetworkbecomemainstream,andaSptechnologyforthedevelopmentofpowerfuldynamicwebsiteprovidesaneffectiveway.ConstructionofaSptechnologyexchangesofteachersandstudentswithintheschoolsystemforthemanagementofschoolstoprovideaneffectiveway.

Keywords:web2.0;aSp;SQLServer

1引言

在全国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长速度给教育质量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人性化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谓人性化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从而更好的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良好的交流是人性化管理的第一步,网络则是校园内实现信息交流的有效工具。

web2.0作为替代web1.0的互联网模式,从2003年以来引起了互联网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一场革命。web1.0到web2.0的转变,简要的说,就是用户由被动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信息迈进,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blog(博客,网络日志)的出现和发展。本文正是对基于web2.0这种网络模式的师生交流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

2开发环境

2.1服务器端

采用microsoftwindowsnt4.0作为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软件采用iiS3.0(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

2.2客户端

分别选用microsoftwindows98/2000/nt/Xp操作系统,浏览器选用internetexplorer。

2.3系统网络运行模式

该系统选择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机构,相对于另一种使用较多的体系结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前者在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应用系统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B/S模式系统简单,便于开发,扩展能力和跨地域操作能力都强,通过internet浏览器即可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

3开发工具

3.1后台编程工具

microsoftaSp。aS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通用网关接口的技术,通过它可以结合HtmL语言、aSp指令和数据库标准语言,创建和执行动态交互式web站点。当用户端浏览器请求访问aSp主页时,用户端向指定浏览器地址栏指定URL地址的计算机iiS服务器发送aSp请求,iiS服务器收到请求并从本机获取相应aSp文件,并将此文件发送到aSp引擎(asp.dll)中执行,并解释其中脚本语言(Jscript或VBScript),通过oDBC(openDatabase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联接)连接数据库,由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Dataobjects)完成数据库超作。最后aSp生成包含数据库内容的HtmL网页返回用户端,用户只需通过internet浏览器即可查看自己访问的对象。因为返回到服务器端的只是脚本执行结果,不是脚本源程序,所以服务器端的脚本是安全的。aSp工作原理如下图。

3.2数据库

选用SQL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当前设计的系统是学院范围内的版本,数据量不是很大,记录数量在2000条内,如果将数据范围扩大到整个学校,记录数量将在30000条左右,用SQLServe数据库能够满足系统存储和安全要求。

3.3代码编写环境、界面及接口工具:micromediaDreamweavermX2004

4系统目标和原则

4.1系统设计目标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校园范围内提供一个学生、老师交流的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基于web的师生交流系统,为高校的人性化管理提供一个有力的手段。系统提供blog空间给每个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增进同学、师生间的了解,相应的分配一定的个人空间给用户(学生和老师),用于文件的交流。并设置一个针对班级、学院事务的讨论区。

4.2系统设计原则

在设计基于web的师生交流系统时,按照高校的一些规范和网络的一些规则制定了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1)规范性:系统的设计流程和系统代码的设计按照程序设计规范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时为了更好的维护和扩展系统。

(2)开放性:因为blog空间的形式多样,而且系统提供一定的个人空间用于存放文件,这些都要求系统具有开放性,能够支持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

(3)安全性:由于师生交流系统时运行在校园网的,整个系统是开放的,所以必须具有有效的安全方案。这方面主要通过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和数据备份来实现。

5功能模块分析

系统功能模块如下图

5.1用户登陆

该模块用于判断浏览器端的用户类别,以便于分配系统权限。浏览器端可能有3类用户:学生、老师、访客,其中学生和老师的功能权限比较类似,均能访问所有模块,而访客只能浏览BBS中的帖子。该系统的一个特点是没有注册功能,因为系统面向的用户比较固定,即学生和老师,所以设计系统时即根据学生表和教师表生成了相应的用户。考虑到学校内同名的情况存在,所以采取学生学号和教师的职工编号作为登陆iD,初始密码为空,登陆后可以修改密码。

5.2个人信息

为了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所有个人信息均采用真实信息,即入学采集信息,在系统设计时一次性录入数据库。用户端只能进行浏览,如果需要修改,需要联系系统管理员完成。

5.3信件管理

这部分是师生交流系统的主题之一,信件收发的标志是用户iD,即学生学号或者教师职工号,当然考虑到数字号码不便记忆,可以通过学院、年级、班级、姓名这几个字段作为辅助iD确定对象。信件管理中主要有三个功能,撰写新信件,通过在列表中选择上述几个字段和用户iD完成信件发送。收件箱和发件箱用来存放已收到和已发送的信件。

5.4Blog

提供一个个人日志空间,用户登陆后可以发表、修改、删除自己的日志。该模块还提供一个留言功能,任何登陆用户均可在其他用户日志空间中留言。

5.5个人文件夹

此模块在服务器上为用户提供一个动态空间用于存放文件,等同于网络硬盘功能。考虑到服务器的承受能力,用户空间分配为2m。

5.6BBS

BBS用来实现一个讨论功能,以班级作为子版,主题分为学院固顶主题、班级固顶主题和班级普通主题。通过此BBS的投票功能可以实现班级选举等功能。

5.7预留接口

还有一个功能模块是学生的成绩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对于学生群体,登陆后可以在该系统中查看到自己从入学以来的每学期所选课程已经以及课程的成绩。因为这个模块需要从学校教务处获得一些内部的数据,所以暂时还没有在系统中实现。

6系统实现

经过以上整体设计后,就是系统实现阶段,也就是设计文件以及将他们组合在一起,以实现各模块功能。因为设计过程中的代码部分较多,只选择文件为例,该文件实现连接数据库的功能。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str="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Source="&Server.mappath(db)

conn.openconnstr%>

Conn的含义是定义了一个变量用,来存放数据库连接所创建的对象。

conn.openconnstr则真正实现了数据库的连接。

该文件主要被包含在其他文件中实现数据库的连接和断开功能。

7结束语

通过师生交流的设计于实现,可以增加一个有效的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也提高了学校学生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宣小平,但正刚,张文毅.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谯谊,张军,王佩楷等.aSp动态网站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宣小平,但正刚,张文毅.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统计师篇6

[关键字]教师工作量管理身份认证加密/解密

一、前言

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和审核是教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而烦琐的工作,是对教师每学期教学工作考核和发放酬金的重要依据。以往这项工作是在每学期开始由每位教师根据本学期所讲课程填写一张工作量登记表,然后由各个教研室审核后手工计算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最后上报系部,再由系部审核统计后上报学校。整个过程涉及教师个人、教研室、系办公室、教务处、财务处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进行认真审核。目前的手工工作方式效率低,且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设计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事在必行。

二、系统功能

1、系统登陆功能

出于安全性考虑,该系统设计了登陆模块功能。合理用户可以根据用户本人的注册信息(主要是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登陆。同时,为了有效防止用户用特定程序暴力破解方式进行不断的登陆尝试,我们采用了验证码的方式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当用户登录成功以后,用户的状态就会激活在整个系统里面。

2、个人管理功能

个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教师工作量的录入、课时费用的统计、其他费用的录入和统计、以及总的费用统计功能。教师工作量的录入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录入所教的课目以及课目的属性,以及所教的班级等。基于以上基础信息的输入,再根据录入的时间,按照不同属性的系数,结合学校统计工作量的公式,统计出个人的工作量。其他费用的录入包括出差补贴、差旅费、教材费和印刷费等直接以钱为结算单位的费用录入。

3、审批功能

当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时以及费用管理信息录入后,用户的费用信息此时会进入审批流程,负责人根据学院规则对个人用户的信息进行审理和验证。如若有信息不正确,负责人会把用户的状态打为“未通过系内审批”状态,并通过发邮件的方式通知用户重新核实自己的录入信息,重新提交审批;若通过系内审批,用户的费用信息状态将会自动转为通过。

4、基本信息管理功能

基本信息管理在系统中又成为“字典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对于系统中的一些基础信息的管理,即对基础信息的增删改操作。基础信息主要包括系别信息、专业信息、班级信息、课程信息、教师类别信息、职称信息、学位信息和学历信息等。

三、系统存在问题

鉴于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整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安全来自计算机系统部件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获性。总体来说,教师工作量管理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分两部分:第一,管理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数据库安全;第二,管理服务器和管理终端在广域网上传输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前者主要是通过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机制加以保证,而后者则选择加密方案和加密算法加以解决。本系统的安全机制主要涉及两大安全技术:身份认证、通讯加密/解密,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四、系统安全性实现

教务管理系统中有大量的功能是通过B/S架构实现的,这样必定有大量的数据会在互连网络上传输,因此必须考虑到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网络数据传输安全性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网络数据加密的级别,选择在哪个层引入加密机制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1、加密方案的选择

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algorithm5,在90年代初由mit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和RSaDataSecurityinc发明,经mD2、mD3和mD4发展而来。message-Digest泛指字节串(message)的Hash变换,就是把一个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变换成一定长的大整数。请注意我使用了“字节串”而不是“字符串”这个词,是因为这种变换只与字节的值有关,与字符集或编码方式无关。mD5将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变换成一个128bit的大整数,并且它是一个不可逆的字符串变换算法,换句话说就是,即使你看到源程序和算法描述,也无法将一个mD5的值变换回原始的字符串。由于mD5算法的使用不需要支付任何版权费用的,所以mD5也不失为一种非常优秀的加密算法,被大量公司和个人广泛使用,本系统的开发选用此加密算法。

2、加密算法的实现

(1)身份认证的实现

在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中,帐号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它由用户名、用户口令和验证码组成。若非合法用户获取到帐号,就可以打开网络资源。因此,在系统中考虑到帐号的安全问题,将帐号进行了加密,以密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

系统采用mD5字符加密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需要有一个需要加密的明文和一个随机生成的解密钥匙文件,然后使用这两个文件组合起来生成密文。密钥文件可任意存放,为安全起见,密钥文件存放在服务器上相对安全的地方,这样保证密钥文件不能够被外部访问。

在系统实现上,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和用户口令后,客户端程序会将明文进行打包,首先从密钥文件中得到密钥值,然后从这段密钥中截取和需要加密的明文同样长度的密钥。然后使用一个简单的异或操作将明文和密钥进行运算,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加密后的密文了。由于是使用了异或操作,所以解密将非常简单,只要使用同样的密钥对密文再次进行异或操作就能够解密了。

(2)网络传输加密的及实现

在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数据加密过程中,综合了公钥体制RSa和单钥体制DeS这两种加密体制算法。RSa算法作为一种成熟的公钥体制,保密性高,密码分析的难度大,但是缺点是加密时间长,不适合加密大量数据。DeS作为单钥体制的一个加密标准,它的优点是加密速度快,在短期内的保密性也很好,但是算法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密码分析者的攻击。本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是将两种算法结合起来,使它们的优势互补,而取得良好的保密效果。这就是采用的“用一个密钥分配其他密钥”的密钥分配方法。

3、其他的安全措施

由于系统的特殊性,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确保其安全与保密性,本系统除从程序安全算法上加以保障外,还有更多的安全措施有待于加强,本系统采用了以下安全措施:

(1)凡进入教师工作量的用户,都要通过用户身份验证才能进入。因为系统在创建用户时,会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支持按权限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公共性与私有性。

(2)禁止用户查看所有管理界面的源文件及拷贝功能,方法有两个:禁止使用鼠标右键等功能,同时对复制、粘贴等进行屏蔽;管理界面将以无下拉菜单及工具栏等的页面方式呈现在浏览者面前。

(3)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备份、恢复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以此切入系统安全性主题,介绍了该系统安全策略的研究和实现,系统在综合了国际上已经公开的先进加密算法基础上设计出个性的加密措施,实现了密钥分配与用户身份认证加密机制,并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保证了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戴宗坤.信息安全使用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统计师篇7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数据,对河北省两所高校共计160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6份,回收率为91.25%。问卷采用从“很满意”到“很不满意”的李克特氏五点评分法(Likertscale)对薪酬满意度进行测量分析,将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记为5、4、3、2、1分,然后统计样本满意度的平均值。

由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教师对薪酬总体水平的满意度较低,薪酬满意度的平均值为2.49,标准差为1.05,平均水平介于基本满意和不太满意之间,其中有51.4%的高校教师选择了“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仅有15.1%的教师对现有的薪酬感到“很满意”或“满意”。这说明,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薪酬水平感到不满意。

二、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教师薪酬结构主要包括国家工资、岗位津贴、地方性津补贴、福利收入四部分。教师实际收入主要由教师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个体资历因素决定。总体趋势是,教师资历越高,教师的收入水平越高。因此,教师收入水平、教师从收入中感知到的分配公平程度以及高校薪酬政策等因素均可能是影响教师薪酬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一)薪酬内部公平性满意度统计分析

1、教师收入水平

调查表明,满意度与教师的现收入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教师资历是影响高校教师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专业技术职务既是确定基本工资和地方性津补贴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岗位聘任、获取校内岗位津贴的主要参考指标。专业技术职务的差别最终导致了教师收入水平的差距。

据统计,年收入在2万-3万的人员满意度最低,其中有68.8%的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年收入在3万-4万之间的人中有53.8%的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而年收入在4万以上的人中却只有19.2%的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总之,教师职务越高,整体收入水平就越高,教师对收入的满意度也就越高。

2、地方性津补贴差异

不同地区的高校教师之间地方性津补贴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类别高校间地方性津补贴差异也较大,地方性津补贴是指除国家工资、校内岗位津贴以外学校按照所在地政府规定政策执行的各项津补贴。以河北某地区为例,由于该地区经济发达,省属高校与市属高校中相同资历的教师相比,地方性津补贴差异较大的竟接近一千元,约占教师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二)薪酬外部公平性满意度统计分析

高等教育是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其工作人员平均学历之高、学识之深,是其他行业难以达到的。高等学校教师要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就必须作大量的前期投入,硕士起点教师的个人教育支出在10万元左右;博士起点教师的个人教育支出在15万元左右。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与教师的前期投入及个人价值是很不匹配的。已有调查表明,高等学校中高层人员收入不但低于电信等6个知识密集行业,也低于制造等2个传统行业,调查行业中最低人均收入水平的研究院是高校的1.3倍,最高水平的电信行业是高校的3.3倍;高校与集体或股份制企业差距不大,但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异,最高的外资企业是高校的3.9倍。自从岗位津贴制度实行后,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收入,部分地解决了教师收入太低的矛盾,然而与市场上和自己相同学历、资历的人员相比,仍属偏低的水平。

由调查结果显示,与当地其他行业同类型人员收入比较,被试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居于很强水平的占样本数的0%,较强水平的占1.4%,一般水平的占55.4%,较弱水平的占到了32.9%,很弱水平的为10.3%。为反映被试教师现收入在当地其他行业同类人员经济收入中所处水平的整体评价,在评分方式上仍采用李克特氏五点评分法(Likertscale),将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很弱分别记5、4、3、2、1分,然后统计平均值。该项目的均值为2.48,方差为0.49,低于理论中值3,与社会整体薪酬水平相比,高校教师现收入不具备外部竞争力。

(三)薪酬满意度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当地其他行业同类型人员收入对比(X1)、同一地区不同类别高校间收入比较(X2)、本校津贴政策(X3)及教师收入水平(X4)四因素对教师薪酬满意度(Y)的影响,现将四因素作为自变量,教师薪酬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建立教师薪酬激励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该回归方式为:

Y=-0.537+0.241×X1+0.315×X2+0.327×X3+0.430×X4

四因素对薪酬满意度的认知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性要求(p

从该方程可以看出,上述四因素对教师收入满意度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其影响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教师收入水平、高校津贴政策、与当地其他高校收入对比、与当地其他行业竞争力对比。

三、结论及建议

(一)影响教师薪酬满意度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教师收入和高校津贴政策

为增强高校教师薪酬的满意度,在薪酬设计时必须体现出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及民主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外在薪酬激励和内在薪酬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从激励内容着手,研究教师的需求,满足教师的需求,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必须重视研究激励过程,关注激励中的制度和程序,关注薪酬管理的水平和目标,让教师感觉目标、程序和过程是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对结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二)为提高行业竞争力,要重视非经济性薪酬的作用

非经济性薪酬能给予教师长期激励。对教师而言,非经济性薪酬激励是一种精神激励,某种程度上,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职业发展预期、稳定的工作、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管理等比短期的金钱刺激往往更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长期激励是影响教师进行工作选择和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着眼于未来,并成为高校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提升教师薪酬满意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三)要改善特定群体的薪酬满意度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被试青年教师薪酬满意度偏低,有半数以上人选择了“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原因在于:青年教师在生活、工作、晋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对薪酬的期望值比其他群体要高些。因此,高校不仅要从薪酬本身入手,提高其薪酬水平,更要重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使青年教师安于本职工作,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统计师篇8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eRp项目;审计标准

1信息系统审计师开展工作的前提

1.1选定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

开展实施过程中的信息系统审计,首先必须选定审计的标准,这是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依据和准绳。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标准是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公布的Co-Bit,目前该标准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标准。CoBit标准规定了从eRp系统的选型、实施团队的组织、实施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对系统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审计。笔者曾经参与过多次eRp系统的实施,采用的实施方法和步骤,与CoBit的规定的步骤和流程是一致的,所以建议审计部门采用这个标准作为eRp系统审计的标准。

1.2审计人员全程参与eRp项目的实施

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确保企业信息化战略,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规避信息化带来的风险。为了保证eRp项目的成功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师必须全程参与eRp项目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审计的知识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议,避免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只有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实施,才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才能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1.3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eRp系统的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相当的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经验。尤其是采用CoBit标准,很多关键的检查点都需要审计人员要对计算机技术有所了解,如: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防火墙等概念。

2对eRp系统实施过程审计的步骤

eRp系统与传统的办公软件不一样,需要有规划、实施维护等阶段,在eRp项目实施过程的审计中,每个阶段的审计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有:

2.1项目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系统地选型、软件购置合同条款及咨询公司的确定,审计人员主要应该关注厂商的实力、咨询顾问的的资质要求、以及是否有三方的责任条款。同时关注公司领导层对eRp系统实施的期望和目标是否太高,是否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系统选型,主要应关注系统选择是否经过科学的分析,是否能满足企业的业务特点。同时对软件厂商的实力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破产、被并购的风险,对软件合同的审查,主要关注是否有避免相关风险的条款,如:软件厂商被并购或破产。对于咨询公司的选择,审计人员应主要关注咨询公司以往的业绩,是否曾经成功实施过类似的项目,实施的效果如何;关注咨询合同条款中对咨询顾问的资历要求是否能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以及咨询顾问的工期计划是否能按时完成,以及实施成本是否可控等方面。一定要注意成本与工期的规定,尽量签订总价咨询合同,避免出现窝工的情况。对于领导层的观念及重视程度,审计人员应该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客观的分析系统实施后的效果和作用。

2.2项目实施阶段

eRp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很多步骤,包括项目的评估、设计、构建及系统上线等步骤,这一阶段也是系统从开始规划到最终付诸实施的关键阶段,是eRp系统的成功应用和推广的基础。在项目计划阶段,审计人员主要应该关注实施eRp项目的组织机构是够建立,参与系统实施的我方人员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咨询公司的顾问资历是够足够,项目的计划是够详细,是否得到项目管理层的审批等。审计人员还应该重点关注系统规划中的软硬件情况,以及eRp系统的安全防卫措施规划等方面。在项目评估阶段,审计人员主要应该关注项目组是否在企业进行了业务调研,业务调研的范围是否覆盖了公司的主要业务,调研的问卷是否清晰,是否保存完整,新设计的业务流程是否经过项目筹备组以及最终用户的审查,最终用户是否签字确认,业务流程是否融入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业务需求的调研结果将最终决定eRp实施完成后所能达到的效果,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审计应重点关注调研情况,并关注项目组所做的蓝图,是否能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在项目设计阶段,审计人员主要关注初始化配置文档是否完整,是否有版本号;客户化开发是否有项目筹备组的批准,开发文档是否保存完整,开发是否必要;系统的主数据编码(如部门编码、人员编码、物料编码等)是否经讨论,是否考虑了系统以后扩展的需求;eRp系统的安装文档是否保存,安装的数据库是否符合规划,是否有相应的数据备份容错措施等。这里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客户化开发,eRp系统一般允许用户进行报告、报表的客户化开发,但对于改变系统设计理念的开发,是绝对禁止的,因为这样改动之后的系统,会很不稳定,增加维护的成本,而且以后系统也很难进行版本的升级或更新。在系统构建阶段,审计人员主要应关注测试案例是否覆盖了企业的业务,是否与实际业务相符,用户是否在Uat测试案例上签字,问题是否清晰反映,项目组是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正,用户手册的编写是否清晰、完整。这里应重点关注Uat测试,这是eRp系统交付给最终用户使用之前的最后一次检验,只用顺利的通过了Uat测试,系统才能交付上线。在系统上线阶段,审计人员应该主要关注用户是否对迁入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核对,eRp系统输出的报告、报表是否与原系统数据一致,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项目组是否对用户进行了培训,人员培训是否有反馈等。在这里重点应该关注历史数据的问题,因为eRp系统维护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历史数据迁入的不准确造成的,对此审计人员应该给与关注。当然培训也非常重要,最终用户的熟练使用,是eRp系统成功的基本条件。

2.3项目并行阶段

为了对新上线的eRp系统进行检验,一般都需要eRp系统与原系统同时使用一段时间,这也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保险措施。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主要应该关注并行的期间是否过长,并行的数据是否一致,不一致数据的原因是否得到分析;系统是否有最终验收报告,报告是否经过筹备组、项目组的审查签字,是否。

2.4项目维护阶段

eRp系统完成实施、交付使用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需要日常的维护,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应该主要关注维护组内部的控制制度是否完备,对系统的更改是否有复核及验证措施;用户的口令和权限是否经过申请和审批,相关的申请是否存档;用户的口令是否有定期更改的要求,有无安全的规定,如要求字母和数字组合等;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反应是否及时,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系统中设定的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公司的内控制度,审批流程是否得到了遵守;是否组织了用户的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等方面的问题。

3开展eRp实施过程中审计的注意事项

eRp系统不同于其他企业办公软件,是基于流程式管理思想来设计的,同时技术上强调功能的集成性和数据的一致性。对eRp系统进行审计,还应该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3.1责任的划分

审计人员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从审计专业的角度对相关风险提出审计建议,而不是负责系统的实施过程,也就不应该负担系统实施成功或失败的责任。

3.2审计人员的构成

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不仅需要有懂得审计知识的审计人员,还需要有信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参与。由于eRp系统是一个集成化的系统,本身不仅仅是一个业务处理系统,还是具有相当的管理思想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所以在考虑审计组组成时,一定要有业务人员和信息人员的参与。

统计师篇9

1、认识折线统计图,使学生读懂图意,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折线统计图发现与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推测;3、通过对简单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情境呈现:欢欢和乐乐将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分钟趣味投篮比赛,来看两人每天的训练成绩。

2、解读:从“乐乐上周一分钟投篮成绩统计图”上,你看懂了哪些信息?

生1:乐乐星期四的球拍的最多;星期二拍的球最少;

生2:乐乐星期三投篮的个数比星期一多,比星期四少;

生3:乐乐的成绩忽上忽下。

3、引出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简单而又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情境唤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已有认知,然后直奔主题揭示新知,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尊重了孩子的学习起点。]

二、初步解读积累经验

1、解读――解读欢欢上周一分钟趣味投篮成绩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折线统计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想看吗?老师也是一个有心人,将欢欢和乐乐他们当中某一人的成绩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电脑按图的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网格线、点线等部分动态显示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

师:你知道老师画的是谁吗?给我个判断的理由。

生1:我觉得是欢欢的,因为欢欢星期五投篮的个数最多,是18个。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1:我看星期五对上去这个点,再对牢纵轴的线,正好对牢18,所以我知道星期五投篮的个数是18个。

师:找到最多的了,最少的呢?(星期一8个)星期二呢?星期三呢?星期四呢?

师小结:这位同学从一个一个点上(板书:点:)看出了这是欢欢的,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刚才我看条形统计图的时候,看到了乐乐的成绩是忽上忽下的,欢欢的成绩是不断上升的,所以我认为是欢欢的。

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

生3:欢欢的成绩是不断上升的,这幅图上的成绩也是不断上升的,所以是欢欢的。

师:这幅图上的成绩是不断上升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4:是从这条线上看出来的。

师:看来从线的变化(板书:线)也可以看出是欢欢的。无论是看点,还是看线,我们都可以判定这是欢欢的。

2、了解――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都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师生共同小结:点、线、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网格

师:这里的横轴和纵轴分别是表示什么,你看懂了吗?

生: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投篮个数。

3、绘制――绘制乐乐上周一分钟投篮成绩统计图

(1)提出问题。

师:如果我们把乐乐的投篮的成绩也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请你想象一下,这条折线是怎么变化的?能用手比划一下吗?(学生用手比划)能画下来吗?

(2)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绘制折线统计图;

(3)组织反馈

投影呈现画的正确的统计图。

师:你们是怎么画的?

生1:先描点,再连线。

师:这个点是随便乱点的吗?比如这个8这个点,你是怎么点的?

生2:我先在星期一这条线对上去的8这个地方点一个点。

师:是的,同学们,画折线统计图得先描点,这些点表示什么呀?

生3:表示每天投篮的个数。

师提炼小结并板书:数量的多少。

师:从连的这条线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4:可以看出周一至周二,周三至周四的成绩是上升的,其实是下降的。

师:有区别吗?

生5:周三至周四上升的程度要高一些,周四至周五下降的要快一些。

师:那如果说点是表示数量的多少的话,那线又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6:线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

师:如果说点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线又表示什么呢?(数量的变化),上升表示数量在――(增加)下降呢?(减少)

在师生讨论大过程中形成以下板书:

线:数量的变化上升――增加

下降――减少

(4)实物投影有问题的画法,并指出其中的错误。

有两种,一种是折线从零开始点的,一种是点点不到位的。

(5)类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从横轴、纵轴表示的意义,图形的形状、图形表示的意义几方面区比较。

4、预测――根据欢欢和乐乐的折线统计图分别进行预测和判断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记录欢欢和乐乐一分钟投篮成绩的统计图,预测一下记录欢欢和乐乐接下来的训练成绩的折线会怎么样?

生1:我觉得欢欢的成绩还是会一直好起来的,因为这条折线一直都是上升的。

师:会无止境地上升吗?

生1:可能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不会上升了,因为人是有极限的。

生2:我觉得乐乐的成绩是忽高忽低的,估计接下来的折线也会起伏不定。

师小结:看来根据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科学地进行分析,合理地进行预测。

5、辨析――怎样正确读懂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两幅图是一模一样的。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是不一样的。

师: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2:虽然这两幅图点和线看去是一样的,但是纵轴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生3:我也认为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星期一欢欢是投中了6个,明明拍球是拍了12个。

生4:欢欢星期二与星期一只相差两个,但是明明却相差了4个,所以线看去是一样陡的,其实是不一样的。

师:所以,如果要看懂折线统计图,只关注点与线行吗?

生5:不行,有时候还要关注纵轴的数据变化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通过五个情境串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不仅做到了紧扣教学目标,而且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读图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得到了提升,并逐步积累了一些可贵的“学习经验”,从而成为本课学习有效的催化剂。]

三、深入解读提升经验

1、构建

同桌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感受不同变化

师:咱们接着画这幅折线统计图。如果说,周五至周六的温度是明显上升的,(点击课件)这三条线你会选哪条?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我会选红色,因为红色的这条线最陡。

师:略有上升呢?(课件点击出现周六至周日的气温的点与两条不同的线)

生2:我会选红色,因为红色相对于绿色折线的变化更平缓一些。

师:接下来的这两条折线哪条是明显下降,哪条是略有下降呢?

生3:蓝色的线是明显下降,绿色是略有下降。

3、讨论

师:同学们,欢欢制作这样一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啊?

生1: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生2:可以预测接下来的气温变化情况。

师:你怎么预测呢?

生3:我觉得气温会下降。因为这个图整体的气温是下降的,所以我预测会下降。

生4:我也觉得是下降,因为10月份接下去的时间是冬天了,应该很冷了。

4、判断

师:这个折线统计图,除了可以表示气温之外,你觉得还可能表示什么?

生1:还可能表示降雨量的情况的;

生2:还可能表示小店的销售量变化情况。

生3:还可能表示体温变化的。

师小结:看来数学只有紧密地与生活结合起来,咱们的数学学习才会更有价值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学习经验之后,顺着学情,设计“温度”这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练习,旨在让学生在具有相应体验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比、感知、辨析明显上升与略有上升等的区别。看似不经意的辨析,却能让学生在观察中增强比较效果,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折线的起伏变化可以体现不同的数量变化,并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活动经验。]

三、拓展应用强化分析

1、根据描述绘制折线统计图

过渡语:这几天由于气温变化太快,欢欢感冒了,你能根据欢欢体温变化的情况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吗?(单数组的同学制作图1,双数组的同学制作图2)

(1)呈现乐乐生病时体温变化的情况

反馈(双数组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师:我想问问双数组的同学,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那张作业纸进行绘制?为什么呢?

生1:我会选择单数组的同学的作业纸,因为这张作业纸太麻烦,找点数太难找了。

2、感受同一内容折线变化的不一样

师:同学们,如果将这两幅折线图放在一起,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1:为什么同一个人同一时段的体温变化,折线起伏变化却不一样呢?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2:这是因为一格的间距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格子间距的变化对折线的变化有影响是吗?

生3:是的,格子间距小,折线的起伏变化要小一些的;格子间距大,折线的起伏变化要大一些。

师:这里为什么要省略一部分刻度?

生3:人的体温不可能低于36摄氏度,所以这部分刻度是多余的;

生4:只有省略一部分刻度才能使每一格表示更少的数量。

师:那如果你是医生,你会选择哪副统计图?为什么?

生:我会选择第一幅,因为第一副能更明显看出病人的情况。

生2:我也会选择第一幅,因为第一幅的折线变化要明显一些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体温”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作出解释,让数据开口说话,感受数据背后的丰富内容,教学中许多学生的分析并没有只停留在“最大”、“最小”之类的简单判断上,而是看到了数据更加丰富的内涵。学生的疑惑:为什么同一个人同一时段的体温,会出现不同的折线起伏变化呢?通过比较,得到了较好的澄清,读图效果自然会更深入些,学生也在看图比较的过程中揭示出有价值的知识点,强化了数据分析的观念。]

四、渗透文化辨析升华

1、介绍统计图的历史。

2、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课件依次呈现:公司销售情况统计图、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股票走势图、心电图等。

3、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统计师篇10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教学工作量

中图分类号:tU244.5文献标识码:a

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如绩效工资与职称评定,而且关系到高校的教务安排和各级领导的工作决策等。教学工作量的统计是教学管理部门一项繁杂而又重要的工作,统计一般涵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等诸多方面的大量数据,如果沿用传统的手工统计、核算和反馈,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借助教务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统计和分析,使教学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本文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量计算为例,结合教务管理系统阐述了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计算工作量的思路

根据济源职业学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暂行办法,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标准学时核算方法中共计五类:理论和课内实践教学类工作量;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类工作量;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教学类工作量;考试环节类工作量;调课类工作量。对2、3、4、5类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只是针对个别教师,按照学院的文件折合为标准学时即可,但对1类教学工作量涉及的教师范围广,面积大,用教务管理系统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本文重点介绍如何用教务管理系统计算1类教学工作量。

2计算工作量的准备工作

在计算工作量前,要保证课表的准确无误,尤其要审核好教学任务,保证课表中的任课教师和实际授课教师的一致性,以免出现后续的麻烦,同时要把教学进程表和停课调课等通知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体现,具体的处理办法介绍如下:

2.1对教学进程表进行处理

教学进程表就是对学院有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的班级所做的汇总表,当班级进行集中性实践时,理论性的课程要停上。以机电1007在第7-9周实习为例,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操作为:选择“课表编排子系统”,点击【附加功能】菜单中的“批量处理课表周次”,需要在处理方式中选择“按周次”,勾选“选择班级”,然后选择机电1007班。在处理时间中的周次选择“7”,然后点击“停课”按钮。以同样的方式设置第8周和9周停课。

2.2对停课调课进行处理

根据学院的各种活动或国家法定假日的安排,需要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临时停课调课处理,在计算工作量前要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例如国庆节10月1-7日放假,需要把全院的课程停上,具体的操作步骤为:选择“课表编排子系统”,点击【附加功能】菜单中的“批量处理课表周次”,在处理方式中需要选择“按日期”,在处理时间中选择“2011-10-01”,然后点击“停课”按钮。以同样的方式来设置2-7日的停课。

3实施步骤

3.1教务管理系统计算工作量的操作流程为:1)设置教学工作;2)设置教学手段;3)设置工作量计算模板;4)设置工作量计算模板计算范围;5)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6)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7)设置计算轮次;8)设置工作量计算模板计算公式;9)计算教学工作量预处理;10)调整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和系数;11)计算教学工作量;12)调整教学工作量/录入教学工作量/录入附加教学工作量。以上12个流程,在本文中重点介绍3-8、10和12的操作步骤,其他步骤操作按照菜单设置即可。

3.2重点操作步骤

3.2.1设置工作量计算模板:在设置计算模板之前,先简单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手段介绍一下,我院设置的教学工作种类有讲授课程、指导上机、指导实验、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监考与命题、调课等6类,教学手段有讲授、上机、实验、体育等4种。对1类课程虽然教学工作和教学手段不同,但在计算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个计算模板1。

3.2.2设置工作量计算模块计算范围:选择已设的计算模板和相应的教学工作,单击“检索”按钮,勾选上部窗口中的“课程上课班级”,点向下箭头按钮,即可完成设置。

3.2.3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先选择计算模块,然后分别设置各模块所使用的系数。根据学院文件的规定,只需要设置人数区段系数,根据授课人数和系数的关系,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分别对教学工作为讲授课程、指导上机、指导实验,设置人数区段系数与人数的关系(其中e为人数系数,Q为人数):

Q

3.2.4设置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和计算模板计算公式:根据设置好的计算系数,工作量Y和实际学时a的计算公式为Y=a*e,其中e为人数系数;选择已设模板1,分别对教学工作为讲授课程、指导上机、指导实验,设置计算公式为Y=a*e。

3.2.5调整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和系数:如不需要零散调整,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点击“加锁”,锁定公式。

3.2.6录入附加教学工作量:对2、3、4、5类教学工作量需要作为附加教学工作量进行录入,选择【录入附加教学工作量】菜单,按教师逐个录入集中性实践、毕业设计、监考与命题和调课的工作量。

3.3查看计算结果

进入【计算结果】菜单,点击“分院系部按教师统计教学工作量”,可显示系部教师在各类教学工作量中的数据信息,包括讲授课程、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监考与命题、调课等。

3.4注意事项

3.4.1在计算工作量之前一定要在“调整计算公式和系数”处为要计算的教师-课程加锁。修改前面的相关设置后,则必须先解锁,再点“批量设置公式”,然后再重新加锁。

3.4.2设置计算量公式时,公式名称一定不要为空,否则后面会看不到公式。

4公布教学工作量

4.1系统管理员进入“系统管理子系统”,在【控制参数】菜单下,选择“教学考评”控制模块中的教学工作量计算结果,在设置选项中选择“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4.2教师个人核对教学工作量

进入教务管理系统的weB页面,教师以个人工号登陆后,在页面左侧的“网上评价”栏上点击进入教学工作量,选择相应的学期和计算轮次,检索后即可显示该轮次计算的工作量。

5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按照计算工作量的步骤进行设置并计算后,在查看工作量的计算结果中,检索处理的数据时为空,应对的措施是:进入教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器,以winDoS身份验证进入SQLSeRVeR的查询分析器执行脚本语言,执行的数据库为jyvtc_jwgl1db,具体的脚本语言可与作者联系进行免费提供。

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普及,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也要有资深的管理经验,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计算机素养,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科学,更规范。

参考文献

[1]张洪,汤青林,尹克林.excel在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