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5:04

地质勘探篇1

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地质勘探篇2

在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之前,都要由专业人员对现场的沿途环境、水文地貌等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勘查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如果勘察工作出现失误,所测得的数据存在误差,就会给实际的建设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我们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勘察结果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一、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的概念

(一)岩土勘察

岩土勘察,指的是有专业人员按照工程项目中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具体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岩土、水文等情况进行勘察,掌握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以此来判断施工现场的地质和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特征等情况。实际上,岩土勘察是一项环境勘察与文件编制相结合的工程勘察行为。在进行实际勘察的时候,应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与测绘,然后对现成土壤进行取样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对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二)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岩土勘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对施工现场的土地特性和土质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1]。通过对施工现场实际地质的勘探结果,来评估和确定地质中的持力层。而后根据持力层的实际承载力,来设计工程项目的基础类型和施工方式。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实际的基础参数,给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充足的依据。

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分的勘察依据

在岩土勘察工作进行之前,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事先查阅大量的带有坐标和地形介绍的建筑平面图,以此来对建筑物的建设性质、功能特点、埋置深度、荷载能力等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2]。这些工作是岩土勘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能够有效的保证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是,在实际工作工程中,一些勘察单位和技术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岩土勘察工程的重要性。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勘察时,没有考虑到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性质与地形地貌的结合,也没有考虑到工程项目的设计要点与荷载能力,有时甚至存在胡乱编制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岩土勘察工作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往往还需要进行补勘。

(二)勘察报告质量较低

工程项目在进行方案和图纸设计的时候,需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作为参照,利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达到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来进行设计。这就要求勘察人员提供的勘察报告要严格符合建设施工的要求,达到全面、完整、高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勘察单位或勘察人员都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在编制勘察报告的时候,没有对岩土勘察得出的数据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同时也无法保证勘察质量的可靠性。这就使得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质量很低,有些甚至无法达到合格的标准,对于建筑施工的方案设计没有任何帮助。

(三)无法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人员在完成现场勘察工作之后,需要将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的形式,递交给施工企业,才能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帮助。但是,当前有很多勘察人员提供的勘察报告中,存在着大量的空话、套话,缺乏实际的勘察内容,也没有实际的工程施工条件[3]。同时,勘察报告中也体现不出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实际地质的分析和研究内容也较为缺乏。这样的勘察报告,无法为施工企业的建设工作提供任何的帮助和依据。

三、加强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的措施

(一)明确勘察目的,建立勘察体系

在进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之前,要先明确勘察的目的,这样才能沿着特定的方向开展工作。进而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有针对性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4]。此外,还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勘察体系,将勘察工作的目标与要求一一列举出来,包括编制工作纲要、收集基础资料、选择勘察技术、制定勘察方案等项目。同时还应当对勘察工作的指导规范进行明确,严格按照勘察工作的要求,对数据资料进行细致的处理,并且认真负责的编制勘察报告。做好这些工作,能够对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帮助。

(二)确定工程项目的勘察位置

按照岩土勘察工作的相关规定,对于较为复杂的地基详细勘察工作,各个勘探点之间的距离应当在10-15米之间,而在详勘阶段,应对工程项目的地基进行均匀性的评价。地基的均匀性主要是用来判断由于地面沉降而引起的岩表差异或倾斜等岩土的形变,是否在沿途结构的承受范围之内。如果沿途土层性质的横向分布变化范围较大,将有可能会存在着影响成桩的土层,此时应当将勘察点排布的更加紧密。在最初布置勘察点的时候,应当注意将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完整的覆盖,同时对一些特定的勘探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实现勘探点的精确布置和准确定位。

(三)采取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综合的勘察方式

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中,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方式。因此可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相应的选择最为合适的勘察方式,或者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也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工程项目所需的勘察深度不大,同时地下水的水位又较深,此时可以采用探井法[5]。如果工程项目的勘探点需要进行岩土分区界线的划分,则可以采用探槽法。如果施工地点的地下水水位较低,则可以采取开挖深井、现场取样等方式,为研究和试验提供样本。此外,勘察方式中的触探法是一种十分快捷、便利的勘察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勘察出地基土层的承载力,或其它相关的数据资料。而动力触探法和掘探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岩土勘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创新岩土勘察技术

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为岩土勘察工作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使岩土勘察的质量和效率得到稳步的提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普利用计算机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的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对岩土情况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模拟,为施工企业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帮助与支持。

地质勘探篇3

关键词:地质勘探;岩土勘察工程

abstract:the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inengineeringconstructionisoneoftheindispensableimportantconstituent.withengineeringconstructiontheriseofanewroundofconstructionupsurge,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isfacing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reportofbuildingfoundationistheimportantbasisofdesignandconstruction.inordertoensureaccurateandreliableinformationaboutfieldandexperiment,onthebasisofthereportandtherelevantcharttextshouldbeaccordingtothereasonableprogramming.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record,insitutestandexperimentmaterialinspectioncheckingsothattheymatchandbyeachother.thefoundationrockstratificationisaimportantlink,accordingtogeologicalera,soilofgeotechnicalgenetictypes,geotechnicalproperties,state,rockweatheringdegreeandphysicalandmechanicalcharacteristicrationallydivided.thegeotechnicalengineeringmechanicspropertiesareaccordingtotheinsitutestandexperimentmaterialmathematicalstatisticsvaluecomprehensivejudgement.thereportshouldmakefulluseoftheengineeringgeologicalcollectingrelevantdata,docontentiscomplete,theevidenceisenough,highlight,evaluationofconstructionsiteconditions,foundationgeotechnicalconditionsandspecialproblemsfortheengineeringdesignandconstructiontoprovidethereasonableapplicableSuggestions.

Keywords:geologicalexploration;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projec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工程地质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在我国则是在1949年以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今天,工程地质勘察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随着测量、物探、钻探、试验等在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工程地质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从外业资料收集和内业资料整理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产品成果、质量标准等等均与传统的工程地质有了较大的差异。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笔者将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多年的一些心得体会,提供给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1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全国规范GB50007-2002规定:在确定岩土地基承载力时,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现场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理论公式计算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岩土工程试验和标准、动力触探、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成果,用于计算地基承载力,在岩土工程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应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订为GB50007-2002版时,取消了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查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表格,但这并不表示不可以通过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查表确定岩土地基承载力。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各异,用查表法按GBJ7-89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在大多数基本合适或偏保守,可能在某些地区会不安全,故全国规范GBS0007-2002取消了岩土地基承载力表,但并不说明岩土地基承载力表本身有问题,它所提供的经验关系在技术上仍然是有用的,只要经过经验证明这些地基承载力表数据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就可以供工程师参考。但也要防止勘察人员利用所谓的地区经验人为降低承载力指标,造成工程浪费。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成果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不失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但传统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能充分揭示场地地质空间变化的规律,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岩土工程的空间分析要求。

2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加强岩土踏勘与资料收集通过现场踏勘与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岩土勘察人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一方面可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使岩土勘察成本合理,增强岩土勘察单位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一般就不够。

2)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岩土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岩土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合理编录与整理资料,岩土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现在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分工较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原始编录资料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就容易造成野外与室内之间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由于拟建场地的岩土特征、岩土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按部就班,报告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及建筑物工程特点,注意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加强岩土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岩土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

3岩土的分层探讨

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1)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2)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3).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4)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5)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6)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包括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三个方面。

水文地质勘察的决定因素: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也是决定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岩石的裂隙性裂隙的成因多种多样,岩石和裂隙合在一起统称为“岩体”,并将其中的裂隙概化为“结构面”。显然,结构面是岩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是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岩体中的地下水是沿着岩体中的裂隙和洞穴流动的,随着裂隙和洞穴的形态和分布的不同,有脉状裂隙水、网状裂隙水、层状裂隙水、洞穴水等不同的地下水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裂隙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勘察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顾宝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现状及发展问题述评[J]。工程勘察,1998,(4).

地质勘探篇4

1地质勘探技术概述

1.1地质勘探

作为历史悠久的七大自然学科之一的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发展史及其地势变化。在现今社会,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地震预测、矿产勘测和地势分析,等等。目的在于选出合适的持力层,从而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结果对矿产普查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确定其质量和数量,还用相应的技术条件,为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地区内的矿产、岩石、地层、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1.2地质勘探的方法

地址勘探主要分为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其中,坑、槽探是采用人工、机械的方式,开凿坑、槽、洞、井,并进行岩土层研究。通过分析研究,观察其内部构造,提取结构样本。此过程均在表层进行。钻探则是用钻机进行钻孔,对地下层取样分析。其目的是区别和划分地势的各个地表层次。它是21世纪地质勘探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勘探方法,其优势在于,通过这种方法向更深层次进行勘探,获取需要的资料。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研究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并做出科学合理的推测。

1.3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地质勘探要结合现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市场需要,对符合勘探标准的地区进行勘探。要从全局考虑,从我国的地质条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工程情况等方面入手,加大勘探工作的力度,提高其精确度。对所遇到的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忽略、无视其存在,那样,容易造成巨大隐患。要不断完善勘探过程中的方案、措施,改进实施步骤,与勘探的理论基础相结合,使其充分利用,使勘探工作更加可信。改善不足,不隐藏错误,从而不断提高勘探质量。另外,在人事安排上也不容忽视,如何合理的将各种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是勘探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同时,加大创新技术的研究,对现有的比较烦琐的勘探技术加以改进,使其变得更加简单。

2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方法

2.1地、物、化异常及其约束的方法

如今,这种方法大多使用在地势坎坷的区域,特别是对这一区域的夜间施工效果尤为显著。加快了人们在黑暗条件下勘探的进度。这种新型的勘探技术对勘探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勘探技术的一个突破,此方式可以很好地结合地理、物理和化学三门科学进行勘测。在现今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其定位预测的目标是储矿构造,只有同时掌握好地理构造、物理场的差异、以及化学场的异常,才能准确定位储矿位置,从而为勘探工作打好基础。

2.2提高地质勘探创新技术的自然扩散率

自然扩散率的测算因素在于初始采用地勘单位数、技术创新应用需求、技术创新盈利性及创新源与采用体间技术势差。地质勘探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组成研发中心,组织技术研发人员进行自主研发。为了增加技术研发者的创造能力,可以适当增加创新者的技术创新利润,使研发人员更加注重其产品的研发质量,以及创新技术的研发速度,进而提高创新技术的自然扩散率。

2.3建立以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为导向的新体制

现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找矿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方法也日新月异。找矿的思路要综合考虑其可行性,还要深入地表进行勘探。要了解地表本身情况以及矿石形成的规律,要用现代技术研究每种矿石的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更为精准的物理仪器设备,提高找矿技术的准确性,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测量数据,同时,要进行图标的制作,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形象的描述成果,为技术人员提供更为直观的数据。

2.4地质勘查单位技术装备标准的建立

地质勘探篇5

1.1地面地震勘探技术

我国地大脉搏,资源丰富,煤炭储藏量大;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相对成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高分辨地震勘查技术其使用了二维地震以及三维地震手段实现对断层的落差的查明,再明确煤层当中的分叉合并区域,并且能够获取到岩浆岩对于煤层带来的影响区域的大小,对异岩带进行划分。而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其使用了瞬变电磁法、高精度磁法以及高精度重力法以实施对煤田地质的勘查。当前,重磁电和地质雷达勘查技术已逐渐成熟并普遍应用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当中。

1.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普遍应用在航天领域当中,是一种利用卫星的微波、红外以及可见光等以实现对地面进行遥感测试,以完成对煤炭资源实施评价、煤层自燃遥感探测的目的。现今,遥感技术有着实时性、快速性与客观性的优势,利用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组合,可以在煤田矿区的环境监测当中获得相当不错的成效。

1.3测井勘查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电、气、核等的物理参数以实现对煤井实施勘查的一种技术。其能够有效地获得煤层的具体厚度以及深度。同时,还能够对非煤系的地层实施厚与深的确定、针对煤岩层力学特点与煤层的炭灰水实施分析。

2我国当前在煤田地质勘探的特点

当前国内的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尽管已经处于先进地位,然而其依然存在着各种不足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探讨的。(1)在关于煤层气的研究以及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细节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水力压裂效果不显著、钻井冲液对于煤层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完成井之后却出现坍塌问题及勘探方法较为单一等。(2)因为在煤炭开采的进程中有时会碰上不同类型的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因而,在实施地质勘探以前必须要先作好地质灾害和气候灾害的防范措施,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3)对于目前的地质勘探工作有时会对日后的煤炭开采及水质的影响的重视程度较低,并未能在勘察过程中作好矿井水的有效防治工作。

3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关于煤田地质勘探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钻探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现今进行物探的设备仪器具有先进性与精度高的特点,普遍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能够更加快速与准确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和计算。现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逐渐融合,并且逐渐地于多个地质勘探范围上得到了广泛使用。现今,针对一些落差不高于五米,长度不大于150米的小型褶曲,依然难以通过地面勘探的的手段来实施查明的。自20世纪开始,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便逐渐展开了运用水平钻技术以实现对煤层的钻进。这种技术是在受控点定向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伴随着钻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于井下沿煤层实现钻进,同时还能够在地面上根据垂直--圆弧--水平的线路完成煤层钻进工作,这种技术在国内目前已经由石油部门逐渐引入至煤田地质勘探领域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充分地利用所积累的经验和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渐加强综合勘探技术方面的应用。同时,部分西方先进的公司利用对钻孔技术中岩层显微扫描仪设备的使用,以实现对半米落差的断层、裂隙以及构造特征进行解释,然后计算出具体的应力方向。利用对多角度的现实分析结合计算技术进行模型,而获得煤田的构造。

4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煤田管理者往往将经济利益放在前,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因而常常导致出现管理不到位而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国家或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些勘探企业或科研机构提升资金投入及加强安全培训管理方面的力度,提高其人身安全、钻探安全的意识。同时,勘探企业应利用多渠道、多方法的、多投入的策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煤炭地下资源实施全面的掌握。不断地利用技术革新的方法,以完成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不断增强理论与技术改造实践的研究,构建起完善的安全评价、水资源评价以及地质资源污染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勘探团队专业技术水平与素质,推动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科技水平及可持续发展。

5结论

地质勘探篇6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前沿问题;主要技术

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是运用各种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查明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正确评价煤矿床及与含煤岩系伴生的其它有益矿产。

一、煤田地质勘探的理论基础

1、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主要是指矿藏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有关,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表明,地壳深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往往在流体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形成,这一理论为地质人员进行矿藏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2、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是指导地质勘探人员寻找矿藏的又一重要理论,它的成矿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成矿往往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相关,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种。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等几个序次,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采用成矿分析系列理论,对矿藏勘探寻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地质勘探技术手段

地质勘探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六项内容: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坑探工程、钻探工程、巷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1、遥感地质调查。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利用飞机或卫星运载的传感仪器,接收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获取目的物的图象信息和数据信息。二是主动遥感:从飞机或卫星向地面反射电磁波,接收目的物反射的信息。

2、地质填图。应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在含煤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研究,并把所获地质信息填绘在地形图上形成地形地质图。填绘内容:岩层(岩石地层单位)、断层、褶皱、煤层等。

3、坑探工程。在表土覆盖较薄地区用人工接露含煤地层,以便进一步观察、研究。具体包括:一是探槽:表土层小于3.0m,垂直地层走向挖掘的一条槽沟。二是探井:表土层厚度大于3.0m、小于20.0m,从地面垂直挖掘的探井,接露地层倾角较平缓的地层、煤层。三是探巷:勘探后期,为了研究煤层、采集煤样,开掘的各种巷道(平巷、斜井、立井)。

4、钻探工程。利用机械传动钻杆和钻头,从地面向下钻直径小而深的圆孔叫钻孔。可提取岩芯、煤样,获取地质信息。还要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最后还要封孔。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时期也可以在井下巷道中布置钻探工程,以解决相关地质问题。

5、巷探工程。在井下利用巷道直接探测地质现象。

6、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为物探,是利用岩层或矿床的物理性质(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波传播速度、放射性等)来寻找煤矿床、推断地质构造及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技术手段。如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

三、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

从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及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地质的研究。从开展动态地质研究方面来看,常见的岩煤突出、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井筒破裂等井下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一般是由于岩煤采掘,岩体应力再分配,诱发和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各种地质因素之间的平衡在原有自然条件下受到破坏。通过及时、准确地进行煤层底板深度、煤层厚度变化趋势、掘进巷道和工作面内部小断层的预测预报以及储量计算等,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地质机理,事先测定出采掘阶段岩体应力随时空的动态变化,就有可能预测上述动力地质现象是否会形成,确定并采取消除或减弱这些灾害的措施。

2、从开展动态地质研究方面来看常见的岩煤突出、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井筒破裂等井下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均与岩体应力场有关。主要起因于岩煤采掘后,原有自然条件下各种地质因素之间的平衡遭受破坏,岩体应力再分配,从而引发或诱发出这类灾害性地质现象。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地质机理,事先测定出采掘阶段岩体应力随时空的动态变化,就有可能预测上述动力地质现象是否会形成,确定并采取消除或减弱这些灾害的措施。

3、从提高勘探精度来看连续作业是煤炭工业现代化或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这要求开发前查明所采煤层的细微变化,如煤层厚度、结构和灰分的局部细小变化。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局部变化等。但是,世界各国的煤炭证实储量及我国的探明储量均只主要说明煤炭的原地埋藏数量,并未充分甚至没有提供满足现代开采技术要求的开采地质信息,为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普遍需要补充勘探。

4、加快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煤矿勘探中测量工作的环节较多,它主要包括测量、记录、计算、绘图以及现场标定,为了提高探测精度,这些环节需要互相衔接,密切配合。而且由于高新技术的引进,如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并行分布式处理、工作站、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等,一些物探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必须加快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分析、处理解释和显示地质勘探数据,能在现场作预处理,控制各项操作和质量,选择有关参数。

四、煤炭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

1、采区地面地震勘查技术

采用高分辨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等方法,在采区设计前,查明煤层赋存状况及底板起伏形态,断层发育规律,圈定煤层分叉合并区,对影响开采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查明可采煤层的影响范围及陷落柱分布情况,并提出水害防治措施,为采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与矿井物探方法相比,地面物探方法施工简单、探测效率高,但较易受到地表条件的影响,所以,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是首选方法。

2、遥感技术的应用

为了对含煤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表地质研究,调查含煤区的地层、构造、主煤层和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的情况,为以后的地质工作指出方向,地质填图也成为煤炭普查与勘探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在进行煤炭资源评价、煤层自燃遥感探测以及城市地籍信息系统建立等方面,应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测试技术。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就是相片的判读,是一种经得起实践证明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地质中包括航片(可见光航空像片)、卫片(多光谱卫星像片),并对地质填图、地质构造解释、找矿标志判别及动态分析方面的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重磁电及地质雷达勘查技术

采用瞬变电磁法勘探、高精度磁法勘探、高精度重力勘探、直流电法勘探(含高密度电法勘探)、地质雷达探测、频率域电磁法勘探等方法进行勘探。广泛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石油地质勘探和地下水勘探等资源勘探领域。进行断裂、褶曲、沉积盆地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探带等隐伏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矿山采空区和空洞等异常体的工程勘查。

4、测井勘查技术

从科技发展和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地面勘探技术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手段,为将地面勘探技术成功转移到煤矿开发井下,采用电、声、核系列物理参数测井,水文测井及煤层气测井等技术,从地面转到井下将是煤田地质勘探前沿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国外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定量研究岩体、准确确定巷道周围裂隙带以及断裂带深度特征的Rock雷达系统,可精确为煤层定厚、定深;非煤系地层定厚、定深,从而代替了一些过时的应用技术。

五、结束语

从煤炭现代化生产要求角度看,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才能满足我国高产高效采煤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阚绪岩,淮北煤田地质与勘探技术浅析[J]科技资讯,2010(04).

地质勘探篇7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钻孔

中图分类号:tU195文献标识码:a

1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煤矿的生产和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下水位上升、侵腐严重、矿区地表坍塌或土壤结构砂化严重等,这些都阻碍了煤矿的开采和生产发展。为了确保煤矿的开采和生产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对煤矿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勘探是很有必要的。对煤矿水文地质环境的勘探有很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对煤矿周围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测定、采集,水文地质环境的勘查以及矿区周边地下水的变化,根据搜集和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实验分析。

通过水文地质钻探可以很直观、全面的判断煤矿周边是否存在含水岩层,确定它所处的位置是深还是浅、岩层属性怎样、空间分布是不是合理等因素。同时也可以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搞清各含水岩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地表与含水岩层之间有什么关联。在水文地质钻探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矿井区域的地下水进行抽样检测,来判断出各个含水岩层的具体水文资料信息;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矿区周边的地下水位进行实时检测。本文通过对钻探过程中钻孔的分类和结构以及的一些具体勘测环节,展开讨论。

2钻孔的分类

在水文地质钻探过程中,根据钻孔所要承担的任务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五种类型:

2.1观测孔

观测孔一般分为取水检验观测孔和长期观测孔,这种钻孔一般都会在勘测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这两种钻孔所要承担的任务不同。其中取水检验孔主要运用于特定岩层上,借以测量该区域下地水状况;而长期观测孔则是对该区域的地下水进行一个长久有效的观察。

2.2勘探孔

勘探钻孔一般适用于范围比较小的水文地质勘探中。在使用过程中,大都是用钻头钻取一部分岩矿芯,并根据钻取上来的这些岩矿芯对地下的岩层以及地质结构进行一个简单的观测记录。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并不会进行取水检验,主要是因为在这个环节当中,重点要了解煤矿周围的土壤地质结构以及地下水的情况。

2.3试验孔

在煤矿周围的水文地质勘探过程中,常用的是单孔定流取水检测,有的情况下也会进行多孔非定流取水检测。在勘探过程中会根据不同要求,通过使用不同钻孔,来获取不同的信息资料。试验孔一般应用于取水检验中,有时也用来检测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规律。为达到某特殊目的而使用水文地质试验孔时,一般都要进行多层次检测、多层次取水或多孔取水检验,在钻孔大小的选择上,一般也会选择较大型的钻孔。

2.4开采孔

在进行疏通和降低地下水位、开采地下水作业时都会用到开采孔。开采孔的内部结构必须符合当地的地下水质和水量要求。在对开采孔施工时应该在满足取水实验和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使用较小口径钻头钻孔,然后再将钻孔口径扩大成井的施工方法。

2.5探放水孔

探放水孔在煤矿周围的地质勘探过程中一般都用于疏散和降低矿区地下水位以及在矿井下进行水文地质检测等。探放水孔的施工有时会在地面进行,有时会在地下完成。通过采用地下钻探进行地质勘探时,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大缩短了钻井长度,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勘测区域,提高了勘测效果。

3勘探过程中钻孔结构的分析

煤矿水文地质钻探过程中,钻孔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等。

3.1钻孔的直径

钻孔直径的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开孔直径、变径尺寸和终孔直径。在钻探过程中,用来观测当地水文状况的勘测孔、取水检验孔和对地下水位实时观测的探孔,一般设计口径都较小。其中观测探孔和取水孔还需要经常改变孔径的大小来控制水量。而作为供水用的开采孔或疏通孔,一般情况下则会要求使用口径较大的钻孔。另外在土壤结构比较松软的底层中,一般钻孔的孔径要求在390mm以上,而在基岩中的钻孔孔径一般要大于190mm。而井下探放水孔的孔径一般则会小于59mm。

3.2钻孔的深度

在水文地质钻探过程中,钻孔的深浅主要是由当地的地质状况、施工要求、钻探的目的以及钻探技术的好坏来决定,可以说钻孔的深度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含水层的深度决定的。在遇到含水岩层厚度过大时,钻孔过程中就很难穿透整个含水岩层;在钻探过程中碰到基岩含水层时,探孔应该从整个含水岩层的多水结构带或多水地段中穿过;在钻探过程中碰到岩溶含水层时,探孔就应该从含水岩层的薄弱地带穿过。因此在钻探过程中,必须要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矿区的地理地质条件来确定钻孔的深度。

4水文地质的勘测分析

在矿区水文地质钻探过程中,应将观察和勘测到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有效的记录和保存,重点应包含:探孔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冲洗液的损耗状况、出水的方位和出水量的大小等内容。另外必须要严格科学规范的进行勘测。

4.1地下水位勘测注意事项

在对地下水位的勘测过程中,记录要及时合理,至少保证每个班次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一次。如果遇到严重出水的岩层,必须在地下水位稳定后,再进行勘测。同时要注意,当钻孔中含有泥浆时,就不能对此钻孔中的地下水位进行勘测。

4.2冲洗液的损耗量勘测

在钻探过程中,当探孔穿透含水岩层时,会出现冲洗液大量损耗的现象。这时就要求每隔15分钟就要观测一次。当冲洗液全部损耗殆尽时,应将水泵开到最大来观测冲洗液的最大损耗值,同时要对钻孔的内岩芯进行提取、检验,看是否存在散落、裂痕、穿孔等现象。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煤矿水文地质地理的勘探工作以及钻探过程中探孔的分布结构设计工作,是提高水文地理地质勘探报告质量的重要条件。也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开采,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提高了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地质勘探篇8

临清坳陷晚古生代煤成气储层沉积学特征韩美莲吕大炜王芳贾强(7)

甘肃环县西部地质构造及控煤作用马永辉(12)

涡阳花沟西10号煤中微量元素的有机亲和性陈健刘文中陈萍(16)

煤层气

晋城成庄煤层气探明储量估算及经济评价李贵红葛维宁张培河郑玉柱(21)

开发低煤阶煤层气的新型径向水平井技术鲜保安夏柏如张义肖乾华曹立刚陈兆山(25)

基于证据理论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徐刚杜文凤冀超辉(3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Bayes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张春雷钱家忠赵卫东马雷(34)

衬垫中污染物运移的一维概率分析何俊肖衡林郭改梅(38)

鄂西恩施地区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占建琴唐辉明熊承仁顾亚娟(42)

断层端部地应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贾晓亮崔洪庆张子敏(47)

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的微结构特征试验成玉祥杜东菊(52)

煤田物探

Geoframe软件地震剖面的显示错误与测试分析程建远刘学武杨光明王屹李刚(56)

巨厚黄土地区煤田地震资料采集关键技术陈强常锁亮樊国强曾维望田伟韩雪松(59)

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层吸收补偿马见青李庆春王美丁(65)

淮南矿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效果与实例分析吕霖(69)

探矿工程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产品数据管理模型与系统张建明刘桂芹刘庆修王喜迁(72)

关于喷反装置效能评判的分析与讨论黄华元(77)

论煤岩组分的液化性能李小彦(1)

数字化矿山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王正帅顾和和(6)

综合信息

《煤田地质与勘探》被评为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梅新(5)

ZDY6000LD定向钻机使用经验现场交流会在贺西煤矿举行梅新(50)

瓦斯利用技术我国取得突破(60)

煤层气

淮南矿区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及瓦斯抽采地面井部署武杰桑树勋方良才黄华州吴国代杨欣超(10)

物理模拟技术在沁水煤层气藏水动力研究中的应用王勃李贵中马京长刘俊孙粉锦王红岩刘洪林(15)

煤层气井祼眼与套管注入/压降测试渗透率对比分析张奉东(20)

VeS-18清洁压裂液性能试验与应用王维明(24)

《煤田地质与勘探》杂志网站开通公告(1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F000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范各庄矿12煤底板突水过程模拟分析刘洪磊杨天鸿于庆磊陈仕阔魏晨慧(27)

基于斜坡变形演化的岩体强度估算方法王亮清吴琼梁烨张显书唐辉明(32)

邯邢矿区奥陶系灰岩上部注浆改造技术南生辉(37)

滇西典型膨胀土滑坡稳定性分析李向全周志超刘玲霞侯新伟(41)

基于强度折减和容重增加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曹云肖武(46)

随机地震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李元雄(51)

煤田物探

煤层气储层裂隙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与分析邓少贵李智强陈华(55)

泥质砂岩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微观机理王谦关继腾房文静(61)

粗糙集与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煤厚及小断层的方法王新崔若飞陈同俊(66)

探矿工程

电磁波随钻测量双向信号传输系统邵养涛姚爱国张萌李运升(69)

钻探用泥浆泵曲轴的模态分析白稳乐姚宁平杜小山李兵(73)

新型KL植物胶无固相环保钻井液体系王胜陈礼仪黄猛张光西(76)

利用XRD法探讨邢台隆东井田煤变质规律张路锁关英斌李海梅张国斌赵平李素郑建(1)

三维可视化地测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周智勇陈建宏汤其旺舒学军(5)

煤层气

煤层气不同开发方式的应用现状及适应条件分析张培河张明山(9)

煤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压裂液滤失的影响冯利娟郭大立曾晓慧朱卫平刘川庆(14)

采动区远程卸压煤层气抽采地面井产能影响因素黄华州桑树勋方良才李国君韩家章程志忠徐宏杰(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华北东部深部岩溶及煤矿岩溶水害特征虎维岳(23)

双层软土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冶小平万龙赵杰伟王志春周舟(28)

岩溶隧道涌水对降雨的响应特征刘建刘丹(32)

基于二次抛物线型强度包络线的管桩挤土效应分析刘伟平扶名福胡小荣(36)

非开挖铺管阻力新计算模型及减阻措施刘远亮乌效鸣王海(39)

砂性土渗流的分形特征研究杨靖汪吉林(42)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铁和锰的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刘进许光泉(46)

煤田物探

直流电阻率法的深部结构分辨——三维模型的二维反演游秀珍吴小平王威余勇鲁晶津(50)

ti介质多波叠前aVa岩性参数反演钟峙李录明史运华罗奕(54)

基于频散曲线合成面波地震记录的方法胡明顺潘冬明李娟娟陈涛夏暖(59)

含煤地层各向异性介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钱进崔若飞陈同俊(63)

探矿工程

e—link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在煤层气钻井中的应用施斌全亢武臣(68)

水平孔某型喷反装置的结构优化实验黄华元冯晓马春林丁伯成(71)

新型电磁随钻测量系统信道传输特性研究李晓姚爱国李运升(76)

综合信息

地学时间单位ma和myr及其派生单位用法的探讨李成俊骆振福邓群靳晓艳王继红(79)

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定量单因素作图法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SQ17岩相古地理研究为例李斌史晓颖程长青郭彦如(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现状及分析李希建林柏泉(7)

象山煤矿中小型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及其预测薛喜成(14)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聚煤区潮坪沉积特征司胜利(18)

综合信息

煤矿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研究项目成果煤矿坑道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21)

《煤田地质与勘探》杂志网站开通公告(40)

煤层气

水平井开采煤层气藏生产动态计算新数学模型张健汪志明李晓益王开龙(22)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侏罗系煤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许浩汤达祯唐书恒张文忠张松航陶树王烽(26)

煤层气含量快速测定方法庞湘伟(2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晋东南和豫中地区煤矸石中氮及其环境效应.刘钦甫郑丽华张金山王帅丁述理(33)

重塑上海淤泥质粘土直剪试验高彦斌王江锋叶观宝孟静(37)

测定煤矿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的火焰原子吸收法王燕李贤庆董鹏王康东杨振威许峰(41)

天津滨海吹填土结构强度增长机理成玉祥杜东菊张骏(45)

斜坡桥梁桩基础加固优化设计欧阳辉徐光黎陈国华李春鹏(50)

基于离差加权的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模型及应用潘婧钱家忠马雷(54)

平顶山八矿地热温标的选取及热储温度估算柴蕊(58)

煤田物探

matlab环境下瑞利波有限差分正演与曲线绘制杨天春朱自强周勇(62)

基于第二代Curvelet变换的地震资料随机噪声衰减包乾宗陈文超高静怀(66)

地质雷达频率补偿与校正技术苏茂鑫田钢李术才薛翊国(71)

Curvelet变换及其在地震波场分离中的应用张恒磊刘天佑(76)

深层煤矿床开采地质条件及其综合探测——现状与问题张泓夏宇靖张群晋香兰靳德武(1)

灰色聚类分析在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李林桑树勋黄华州易同生徐宏杰李军(12)

淮南矿区地应力场特征韩军张宏伟(17)

淮北煤田梁花园井田滑脱构造刘春宋传中张文永赵银木(22)

煤层气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刘金海冯涛谢东海刘辉(26)

应力对煤岩裂缝宽度及渗透率的影响李相臣康毅力罗平亚(2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沉积结构面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孟召平陆鹏庆贺小黑(33)

岩体弹粘塑性显式波动有限元分析刘红帅唐立强薄景山冯志仁(38)

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特点——以天水椒树湾滑坡为例李瑞娥徐郝明王娟娟(43)

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的可拓学评价夏玉成唐利君张海龙(48)

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正交分析李荣伟侯恩科(52)

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与CaRt树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刘再斌靳德武刘其声(56)

综合信息

《煤田地质与勘探》第五次入围中文核心期刊梅新(61)

煤田物探

成像测井数据处理中分辨率匹配及深度校正方法闫建平蔡进功郑德顺隋鲁宁(62)

煤矿采空区下组煤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张广忠张运成李长河孙永亮(66)

F-K域三层对称模型洛夫型导波频散分析任亚平李德春亢永敢(69)

影响瑞利波在矿井中探测精度的因素王小波王勇(72)

探矿工程

地质勘探篇9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勘察方法

abstract:onthequestion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exploration,havescientificperfectinvestigationmethodnotonlycansaveexplorationunderspecificworktime,atthesametimealsocantoagreatextent,improvingthequalityofmineralresourcesexploration,effectivelypreventvariousaspectsthewasteofresources.therefore,thisarticle,inviewofthegeologicalandmineralexplorationmethodsrelatedtothesameindustryhaveacertainreferencevalue.

Keywords: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explorationwork;Surveymethod

中图分类号:F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质矿产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是重要的物质根基,矿产资源对于促使社会经济向上发展及推动人类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很多的矿产资源开发起来非常困难。接下来针对同位成矿理论及地质矿产勘查方法问题着手进行有关论述:

一.地质找矿方法

在日常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想要保证矿产勘查工作在特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勘查工作的前提工作是找到合适的找矿方法。以此才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最终的勘察目的,节约各方面的资源。在地质矿产勘察方法中有以下几种勘查方法:

(一)地质填图法

在地质矿产勘察方法当中,地质填图法是最为根本性的找矿方式,地质填土法在工作运用当中,凭借其地质理论及有关论断,经过对地质矿产总体状况开展搜集之后,交给专门的技术工作人员对其加以解析,以便于开展下一步的勘查,确定勘查工作空间当中岩石、地层、构造及矿产的大体特性。在选用地质填土法的过程中,一般会有效结合成矿规律及有关信息来确定成矿的具体方位。

(二)砾石找矿法

砾石找矿法通常指的是,勘查工作者在确定了矿源之后,依据地表浅露被风侵蚀之后所形成的矿砾,在受到冰川、水流及重力的作用下,其分布的区域要比矿床的范围大很多,同时经过成矿理论进行论述,有效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顺着山坡、水系或者冰川等活动区域地带开展有关探究,同时找出最佳的矿床勘查方法。砾石找矿法在运用当中,需专门的勘查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勘查知识及工作经验。

(三)重砂找矿法

重砂找矿法指的是勘查工作者在探寻矿床工作中,通过对疏松沉积物当中的重砂砾进行探究来探寻找矿的最佳有效放噶。在运用重砂找矿法当中,需我们的勘查工作者具备超强的观察及浅析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在短时间中查出沉积物中的重砂砾,并且可以准时精准的进行判定,为接下来的矿产勘查工作指出明确的方向。

二.同位成矿理论

在众多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当中最经常被使用到的就是同位成矿理论,经过对同位成矿理论的不断探究,现在已经探求出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有效运用同位成矿理论可以清楚的指出勘察目标的确切方位及成矿带产生的原因。同位成矿理论可以鲜明的展现出成矿的客观规律,并且在矿产资源的存贮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为此,受到大多数勘查工作人员的喜爱。

在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当中,同位成矿理论的运用,需要以对应性的稳定成矿区域为中心,这样有利于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有一定的勘查参考事物,预防勘查工作出现盲目性。换句话来讲,勘查工作人员在地质矿产勘查当中运用同位矿产理论,一定要以稳定性的成矿为中心开展有关勘察作业,这样才能够明确的指定矿产的具体区域,为今后的矿产开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位成矿理论的运用,需要各方面的工作原有有效的结合该地区的具体地理因素,针对成矿地带的现实情况开展有关方面的探究。在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当中唯有有效的结合当地的客观外界因素,才能够满足当下各方面的需求,形成科学的同位成矿。

同位成矿理论跟其他的勘察方法所存在的差异性是,同位成矿具备显著的勘察特点,通常包含以下几方面:成矿岩体在不断的探发及运用当中,展现出其巨大的显著优势,依靠其演化分异特征,促使矿床局部形成一个平衡的状态,这对同位成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但同位成矿与其他矿床不同之处在于,对同种类别的矿种、矿床深部,通常会潜存很多的岩体或者岩基,它们曾经是构成地壳中的岩浆房,是成岩、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重要热源及物源。

三.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探究

在日常的地质矿产勘查作业过程当中,勘查工作人员在确定所选用的勘察方法之后,如果能科学的选用勘察方面的技能,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通常,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究成矿空间中地壳的演化运动

相信大家都知道,矿产资源的形成于地壳演化活动存在必然的联系。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如果能够对于勘查空间中的地壳演变进行精准性的浅析,那么一定能够准确的对成矿地质客观环境进行很好的掌握。为此,需要有关勘察工作人员创建地质事件表格,详细的对成矿与地质热发生的时间差别性进行有关记录,经过运用当地的具体地质状况,调查处深部地质与成矿相互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二)寻找矿区

在寻找矿区工作当中,需要勘查工作者对成矿空间加以确定,逐渐缩减矿产的勘查范围。为此就要求我们的勘查工作人员对地层断裂构造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于明确以后的勘查方向,与此同时,需要查出矿田及矿床的现实分布状况,这样才能够在客观因素允许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内精确的找出矿区的具体方位。有效节约找矿时间。此外,勘查工作者在找矿工作当中,需要明确的围绕勘查具最终目标,在特定的勘查区域内开展找矿工作,以免勘查工作中有特殊情况的发生。

(三)找矿信息

地质矿产勘查活动的进行是以找矿信息为基本性保障的,找矿信息不单单关乎着矿产资源的具体方位,并且可以有效运用找矿信息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为此,就要求我们的勘查工作人员学会有效的运用所有的信息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在对找矿信息搜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效的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效的运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对有关方面的信息进行搜集,之后交给专门的负责人员进行信息的筛选工作,找出有用的信息进行探究,这些方面的工作对今后找矿工作的进行,探寻矿产的类型,明确矿产区域的有关特点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进步与发展,我国目前所拥有的矿产资源与人类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当下矿产资源的情况再也不能够盲足人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但先进科学的矿产勘查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有效进行,推动矿产资源的研发工作以便与满足人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为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需要我们的矿产勘查工作者能够对之前的勘查成功案例进行有关总结,积极去借鉴发到国家在地质勘查工作上的成功案例,不断的探索出全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矿产勘查方法,以便于为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所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学求.当前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地质学报,2010,04(11).

[2]李崇敏,王国丽,张雪喜.简析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手段及方法[J].地学前缘,2009(11).

[3]赵海军,郑丽丽,安玉虎.浅析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地质找矿论丛,2009(12).

地质勘探篇10

【关键词】煤炭资源;地质勘查

0.前沿

煤炭地质勘查丁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对煤田从大范围的概略了解到小面积的详细研究的过程。对客观地质规律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按照这种逐步认识的过程,以及与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各阶段相适应的原则,《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规定,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可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精查)四个阶段。根据工作区的具体情况和探矿权人(勘查投资者,如国家、煤矿企业、业主、建设单位、地质勘查单位等)的要求,勘查阶段可以调整。即可按四个阶段顺序工作,也可合并或跨越某个阶段。详查、勘探阶段地质勘查工作各项要求由探矿权人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规定的标准确定。

1.预查阶段

所谓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最后对工作区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有无进一步下作的价值做出评价。预查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时,一般应继续进行普查;预查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煤炭资源,或未发现煤炭资源,都要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为普查提供必质工作可不予开展。

预查工作程度要求:

①初步确定工作地区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代。

②大致了解工作地区构造形态。

③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层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

④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

⑤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

2.普查阶段

普查是在预查阶段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经过对地层、构造、煤层、煤质、岩浆活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普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①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

②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

③初步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

④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质环境现状。

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只能提交普查(最终)报告的井田,其普查(最终)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是:

①基本查明井田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内的主要构造,详细了解井田构造复杂程度。

②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适当加密控制初期采区范围内煤层的可采边界。

③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基本确定煤类及其分布,详细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工业价值。

④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程度,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并按实际情况调整后确定。

⑤估算可采煤层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其中推断的资源量的比例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确定。

3.详查阶段

详查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详查的主要任务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对影响矿区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凡需要划分井田和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应进行详查。凡不涉及井田划分的地区、面积不大的单个井田,以及不需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均可在普查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勘探,不出现详查阶段。

详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

①基本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控制勘查区的边界和勘查区内可能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评价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

②基本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厚度和可采范围,基本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主要可采煤层露头位置,了解对破坏煤层连续性和影响煤层厚度的岩浆侵入、古河流冲刷、古隆起等,并大致查明其范围,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

③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初步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风化带界线,评价可采煤层煤质变化程度。

④基本查明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地温等开采技术条件,对可能影响矿区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初步评价勘查区环境地质条件。

4.勘探阶段

勘探的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勘探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勘探的重点地段是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区。勘探成果要满足确定井筒、水平运输大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划分初期采区,确定开采工艺的需要;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设计能力不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致因地质资料影响煤的洗选加工和既定的工业用途。

(1)对于拟建中型和中型以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井的井田,勘探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是:

①控制井田边界构造,其中与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有关的边界构造线的平面位置,应控制在150m以内。

②详细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等于和大于30m的断层,详细查明初期采区内落差等于和大于20m(地层倾角平缓、构造简单、地震地质条件好的地区为15~10m)的断层;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开采的影响做出评述。

③控制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的底板等高线,煤层倾角小于10°时,应控制初期采区内等高距为10~20m的煤层底板等高线。

(2)初期采区:达到矿井生产能力且最先开采(或最先同。时开采)的采区,为初期采区,亦称首采区。其勘查工作程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详细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和开采情况,划出其采空范围,对老窑的采空区应尽可能地控制,并评述其积水情况,详细调查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分析其充水因素。

②基本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

③估算各可采煤层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探明的和控制的比例一般要求可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确定,在初期采区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一般应全部为探明的煤层。

对于拟建小型矿井的井田,勘探的工作程度可根据矿井建设的实际需要,可加以简化和调整。

(3)现有生产矿井为了扩大井田范围,超出原已批准的地质报告范围的部分,其工作程度应视扩大区所处的井田部位,依据矿井改扩建设计对扩大(延深)范围的要求,由探矿权人与地质单位商定。

(4)对于拟建中型以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露天矿,其勘查丁作程度一般除应参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有关条款的要求外,根据露天开采的特点,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复煤层按分煤层基本对比清楚。

②严格控制先期开采地段煤层露头的顶底界面及煤层露头被剥蚀后的形态,露天开采的最下一个煤层的露头,其底板深度的误差应控制在5m以内。

③详细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大于10m的断层;控制褶曲的产状,褶曲轴部的标高应控制在10m以内。查明作为露天边界的断层,以及露天境界以外可能影响露天边坡稳定性的断层。

④详细查明各煤层的夹矸层数、厚度、岩性,对不能分层剥离的夹矸和在开采时可能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岩石,均应了解其灰分、硫分、发热量和真密度及视密度等质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