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9:20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1

这位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虽然身子骨还行,但手脚并不灵活。她有一个儿子在城里做老师,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平时,乡亲们都来她家替她做做家务,和她一起聊天,解解闷。

洗着洗着,老奶奶觉得有点晕,有点累。于是,老奶奶决定休息一下,便走进屋里坐在椅子上喝茶。

这时,小姑娘小清正高兴地在路上走着。今天,她早早地完成作业,正准备去帮乡亲们干点活儿呢!

这个叫小清的姑娘,从小就乐于助人,她虽然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里,但她每个下午几乎都去帮乡亲们做点活儿。特别是老奶奶家,从不间断。

当她走到老奶奶家门口前时,突然停住了脚步。她看着这个整洁的家,发现一堆还没洗完的衣服,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她走进屋里,喊了一声:“奶奶!”老奶奶认出是小清,便问:“有什么事吗?”小清说:“我见您家的衣服没洗完,就来帮您!”还没等老奶奶回答,小清便走到院子里,洗起衣服来。

很快,一件件衣服被小清洗得干干净净。洗完后,小清又把它们拧干,晾在院子里。这时,脸上已乐开花的老奶奶不禁紧紧地把小清搂在怀里,脸紧紧地贴在小清的脸上,说:“多亏了你,要不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呢!谢谢你,好孩子。”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2

这位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虽然身子骨还行,但手脚并不灵活。她有一个儿子在城里做老师,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平时,乡亲们都来她家替她做做家务,和她一起聊天,解解闷。

洗着洗着,老奶奶觉得有点晕,有点累。于是,老奶奶决定休息一下,便走进屋里坐在椅子上喝茶。

这时,小姑娘小清正高兴地在路上走着。今天,她早早地完成作业,正准备去帮乡亲们干点活儿呢!

这个叫小清的姑娘,从小就乐于助人,她虽然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里,但她每个下午几乎都去帮乡亲们做点活儿。特第九白云飘飘网zuowen。qc99。com原创作文别是老奶奶家,从不间断。

当她走到老奶奶家门口前时,突然停住了脚步。她看着这个整洁的家,发现一堆还没洗完的衣服,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她走进屋里,喊了一声:“奶奶!”老奶奶认出是小清,便问:“有什么事吗?”小清说:“我见您家的衣服没洗完,就来帮您!”还没等老奶奶回答,小清便走到院子里,洗起衣服来。

很快,一件件衣服被小清洗得干干净净。洗完后,小清又把它们拧干,晾在院子里。这时,脸上已乐开花的老奶奶不禁紧紧地把小清搂在怀里,脸紧紧地贴在小清的脸上,说:“多亏了你,要不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呢!谢谢你,好孩子。”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3

这位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虽然身子骨还行,但手脚并不灵活。她有一个儿子在城里做老师,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平时,乡亲们都来她家替她做做家务,和她一起聊天,解解闷。

洗着洗着,老奶奶觉得有点晕,有点累。于是,老奶奶决定休息一下,便走进屋里坐在椅子上喝茶。

这时,小姑娘小清正高兴地在路上走着。今天,她早早地完成作业,正准备去帮乡亲们干点活儿呢!

这个叫小清的姑娘,从小就乐于助人,她虽然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里,但她每个下午几乎都去帮乡亲们做点活儿。特第九作文库zuowen。qc99。com原创作文别是老奶奶家,从不间断。

当她走到老奶奶家门口前时,突然停住了脚步。她看着这个整洁的家,发现一堆还没洗完的衣服,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她走进屋里,喊了一声:“奶奶!”老奶奶认出是小清,便问:“有什么事吗?”小清说:“我见您家的衣服没洗完,就来帮您!”还没等老奶奶回答,小清便走到院子里,洗起衣服来。

很快,一件件衣服被小清洗得干干净净。洗完后,小清又把它们拧干,晾在院子里。这时,脸上已乐开花的老奶奶不禁紧紧地把小清搂在怀里,脸紧紧地贴在小清的脸上,说:“多亏了你,要不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呢!谢谢你,好孩子。”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4

1966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的项文胜,创业十几年,从无到有地构建了中国第一家植酸酶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江苏奕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动诠释了温州人是怎样独特而闪亮的存在。

坚毅给了她自由:跨越到想象之外

项文胜曾走着一条对女性来说特别传统、相当稳妥舒适的路。1987年,她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她先后供职于温州市瓯海区妇联、温州金州集团。但同为项家人的她,也希望能像楚霸王项羽那样,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于是2001年,项文胜接手了温州宏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现温州海螺挑战生物有限公司),开启创业跨越之旅。

起初,她给自己立的目标是:一、把产品弄出来;二、把机器转起来。这两个目标看似简单,可对项文胜来说,也是山一样重的压力。管理、技术、经营……这些词对她来说完全是抽象概念,完全不知该如何着手。

项文胜暗暗做了决定――首先要真诚,不掩饰不装模作样,勇于承认不懂,给自己学习的机会。再一个,舍得花精力。一件事别人用八个小时完成,自己花两倍,甚至更多时间,一定要搞定。

她事事亲力亲为,每天一大早7点就去化工市场买原料。市场9点开门,她就在门口等着。后来对方被她的勤勉打动,主动提前开门营业,而且帮她把货装得满满的,优先供货。

项文胜坚信,业精于勤。如何从一片空白起步,建立与客户的亲密联系,让客户忠诚、信赖自己?她给自己定了三个信条:敏于捷,行于善,胜于勤。即对市场的需求要敏感,行动步伐要快,在快速的行动中一定要做到有德有善心,勤勉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2006年,为了提升自我,她还在清华大学攻读了mBa硕士学位。

如此务实的项文胜,她要做的产品,是酶,一种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小得需借助显微镜方能发现行迹。在我国,酶制剂行业起步很难,因为技术水平、生产水平远远低于国外,没多少人想啃这个硬骨头。难做的事做起来才有意思,没人爬上的山才值得攀登。困难,反而成了项文胜毫不犹豫做出选择的助推力。

温州的夏天潮湿、闷热,发酵车间更是高温难耐。但酶活不管这些,它必须有适宜环境才能生长。这个环境由诸多因素组成,如酸碱度、温度、融氧、搅拌机的转速等等,如此,碳源、氢源、无机盐等等才能实现最佳配合。

为了摸准酶活的特性,项文胜几乎吃住在车间,和工人一起,送走一缕缕晚霞,又迎来一轮轮旭日。无数个不眠之夜过去,历经无数次实验,积累无数份数据,项文胜做到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事。细致筛选后,她选定了适合酶生长的配方、环境,可以使单位酶活生长超过8万个,在同行业中,无人望其项背。她的成绩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摘下了中国植酸酶饲料添加剂产业化生产第一人的称号。

实践中,她创造性地引进陶瓷膜分离技术、超滤膜浓缩技术和一次性制粒成型工艺,使植酸酶生产达到食品级标准,一下跃升至世界先进水平。

带着这股敢闯敢拼、锲而不舍的精神,项文胜步伐稳定,顺利地走过了企业发展的最初几年。

创新给了她窗口:看遍山河与百川

企业要发展壮大,环境、地域是不可忽略的要素。温州地价昂贵,劳动力成本高,部分原辅材料要从北方调进,产品又要远销到中西部和北方养殖大省。在分析市场因素以后,在生产、市场取得稳定后,项文胜意图寻找更快的发展平台。

作为项家人,她最后看中了楚霸王项羽的称雄之地――宿迁市,选择花香沭阳作为企业第二次腾飞创业之地。而当地政府领导来调研时,也为项文胜的高科技产品所惊艳,看到“宏利”的无菌车间生产过程后,更是赞不绝口,说比医院洁净度还高,通过这些点滴细节就非常信任了项文胜的实力。

双方一拍即合,2008年,项文胜投资1.5亿元,在沭阳兴建了国内最大的植酸酶生产企业――江苏奕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简单而专注,专注而专业,专业而卓越。项文胜从未忘记过自己摸索出的管理理念。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放眼更广大的未来,她并没有迷失方向,依然从最务实的每一步做起。她纵观全球酶制剂的发展方向,招募来一大批博士后、国内酶制剂研发精英,又依托江苏奕农研究院、江苏省生物酶制剂研究中心,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先后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年产5000吨中性和耐高温植酸酶产业化开发”、国家科技部项目“高活力木聚糖酶的研发及产业化”、江苏省科技厅项目“基因重组毕赤酵母生产高活力木聚糖酶研究及产业化”。

公司目前已是集酶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年产能达2万余吨。品牌在国内外知名度都很高,产品远销德国、英国、美国以及中亚等地区。公司三个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多个产品通过了省级新产品鉴定。2015年公司被沭阳县委县政府明确为上市培育企业。所有这些无不凝聚着项文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项文胜看来,致力于事业不仅为了证明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更是她触摸世界,去好奇去探究的人生路径。项文胜的企业愿景之一,是提供完美的产品服务。借助有形物质,在与客户的互动中,达成人与人之间美妙的沟通连结。

智慧给了她拓展:打造共同的价值

“奕农”的员工来自十多个不同省份,生活习惯、个性差异较大,却似乎同在公司里找到了归属感。许多员工一直跟着项文胜,从温州来到沭阳,与企业共同成长。

有个李姓员工是部队转业军人,本来应聘的是门卫一职,后来成为车间主任,如今是生产经理。还有员工16年前是做仓库保管员,现在是销售部经理。公司里的老同志,不得不退休离开时都恋恋不舍。项文胜也恋旧,舍不得一起打拼的伙伴离开,且早早为他们筹备好了退休生活。

一次年终大会,很多商都在场,竟然有四五十岁的员工当众发言,说项文胜像母亲一样关怀着所有人。对项文胜来说,这不是感情一时冲动说出的话,那背后蕴含着深深的信赖,还有沉甸甸的责任。

有了这样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企业才能良性发展,才能做到今天这个程度。这些都得益于项文胜总能采取不同方式,帮助员工解决好各种困难和问题。

发酵车间一位女员工父亲生病,急需一笔近万元的医疗费用,项文胜知道后立即给予一万元的经济救助,怕对方有负担,还声明此钱不需还。一位员工身体不好,项文胜亲自陪同到上海,请专家为其诊断。项文胜经常跟员工说:“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能办到,立即办,我自身不能办的想办法帮你办。”对员工的孩子入学、住房等方方面面琐事,她也都尽全力关心。2016年4月,公司开始股改,一方面是根据市场需要,另一方面,是让一起奋斗的员工也体会体会做企业主人的感觉。

在“奕农”的企业价值观中,有这么一条――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5

尊敬的各位使节及夫人、尊敬的刑军秘书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用佛家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我有幸向在座的各位使节、各位朋友,介绍舟山及普陀山,这是结缘。

舟山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第一大群岛,是我国唯一以群岛设立的地级市。舟山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人文景观孕育了舟山既灵气又大气的海洋文化。近年来,我市依托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优势,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以绿色生态、佛教文化和海岛特色旅游为重点,全力打造的“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海洋旅游形象在国内外日益鲜明,“佛教文化、海洋休闲、海鲜美食”三大旅游品牌已在长三角地区唱响。

普陀山作为联合国命名的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景区,是汉传佛教的发祥地,是观世音菩萨弘法道场,也是舟山文化、旅游发展的窗口。

普陀山佛教历史悠久。观音信仰始于隋唐,当时常有僧人信徒远涉重洋上山求佛。观音道场成于唐916年,日本学问僧请观音圣像回国,在莲花洋上遇风飘至普陀山,观音像第一次被供奉在紫竹林,遂建不肯去观音院,自此香火兴旺,千余年延绵不绝。鼎盛时达到3大寺,88庵,128茅篷,僧侣4000余人。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均有封赐,故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推崇第一山”之殊荣,也由此确立了普陀山“震旦第一佛国”的宗教地位。

在普陀山佛教文化中,观音灵异是最神奇、最神秘的部分。这是观音信仰普遍性和信徒广泛性的重要原因。这里略举几例:据史书记载,在公元500多年前,印度僧人上山求佛,在紫竹林一带见到观音菩萨在潮音洞现身,遂燃指礼佛,之后常有人在此处以各种方式求佛现身,甚至舍身礼佛,至今仍留有“禁止舍身燃指碑”。公元916年日本僧慧锷请观音像回国,就在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上多次出海受阻,后慧锷感悟观音不肯去日本,于是发出心愿:如果日本民众无缘供奉菩萨,那就供菩萨在普陀山,顿时风平浪静,这就有了今天的观音道场。慧锷也由此成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开山祖师。1916年初,孙中山先生率众上普陀山游览,在登上佛顶山时,眼前浮现旗幡攒动,500罗汉开锣鸣道,大开山门前来迎接,场面壮观热烈,事后孙中山留下了《游普陀奇志》。97年南海观音开光,乌云密布的天空突然洞开,一缕阳光直射开光仪式现场。2002年新方丈升座,再现97年的天象,亲见亲历者成千上万。至于《西游记》记载的孙悟空上普陀洛迦山求法,请观音菩萨出面降魔,民间传说的观音应声救难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家喻户晓。可以肯定地说,在佛教信仰中,观音信仰最为普及,同理在佛教信徒中,观音信徒最为普遍。因此观音菩萨被称为“中国第一佛”,普陀山是“中国第一佛”的正宗道场。

普陀山不仅佛灵,而且景美。众所周知,中国的风景名胜多为名山大川,而有点规模、有点历史、有点名气的寺院,多数都建在名山大川,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但唯有五台、普陀、峨嵋、九华为佛教四大菩萨弘法道场,真可谓“佛选名山”,可见佛教四大名山在华夏风景名胜中的突出地位。

佛教四大名山,或群山环抱似五台,或山峦巍峨似峨嵋,或莲台簇拥似九华,各以山之伟、山之雄、山之峻见长,唯有普陀有山有水,山在水之中,水在山之围,以山之秀,水之灵而“鹤立群山”,“傲视诸峰”。古人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佛教四大名山中,唯有普陀山能满足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见仁见智各得其所。正如一诗人所言:“以山而兼湖之胜,当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这是人间仙境,这就是普陀山。此外,普陀山也是休闲、观光、体验、科学考察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我说了这么多,还是挂一漏万,普陀山的神奇、神秘、神圣说不完,还是请大家一起去亲身体验吧,你一定会得到你所想得到的。特别是明天即将开幕的第三届南海普陀山观音文化节,更是普陀山观音文化的充分展示,是观音道场千载难逢的一大盛事。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6

在我们小区里只要一到下午四点半,一位骑着车的绿衣信使就会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巷弄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她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将今日的信息准时的传递给居民。春天的生机没有引走她的心;夏天的酷热没有烧毁她对工作的尽责;秋天的微风没有吹走她的注意力,冬天的寒冷没有覆盖她对居民的热情。一年一年的过去,她似乎从不间断。

她是一位普通的女邮递员,可是他和居民们打成一片,大家都亲昵地叫她“绿衣信使”。她一直很认真地工作,每天把报纸都送到居民手中,给予居民的不光是今日信息,还有几句看似平凡的寒暄问候。每次她来送报,总是笑盈盈的,用本地话喊一声:“晚报来啦!”每次都看到奶奶急匆匆的跑出去,只听到:“不要急的!饭吃了哇?”“还没!”“最近是黄霉天要当心啊!”“哦!谢谢!”我一直很奇怪,有信箱着,它干嘛还要天天喊着、亲手递给我们,这多麻烦呀!

有一次,我去接收晚报,问到的答案让我大吃一惊,她郑重其事地说:“我情愿累点,如果报纸往信箱里随便一塞,要是遗失了那咋办呢?”听了她的话,我突然想起一句名言,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这位不知名的绿衣信使不考虑自己的苦与乐,却一直坚持着为人民服务。她是属于我们小区永远的绿衣信使。

可就在去年八月某一天下午,我等着晚报,四点半了还迟迟不来,直到五点半,我才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往信箱里塞报纸声音,几年下来,这还是第一次。我感到奇怪,就和奶奶一起出去看个究竟,只见一个男邮递员正在往信箱里塞报纸。奶奶一打听,原来绿衣信使得了“中风”,下半身瘫痪了。听到这个噩耗,我惊呆了,绿衣信使再也不能为我们送晚报了;她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飞”起来了;我再也听不到她亲切的呼喊声了。走进家门,我和奶奶一起祈祷着,相信她还会来送报的。当我去开信箱拿晚报了时,眼前时常会浮起绿衣信使笑眯眯的脸,一想到如今躺在轮椅上的她,就会暗自哭泣。他永远在我们的小区里消失了,但我又相信她没有在我们的心中消失。

她,是断了翅的绿衣信使,她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使者了。我现在真想为她真诚的送上一份《新民晚报》,再送上一句能够减轻她痛苦的寒暄问候。人们都会送上一对隐形的翅膀给她,渴望她重新飞起来,飞过绝望。

就在今年一月,奶奶在买菜时偶然遇到了她。她康复了,我想一定是苍天有眼,好心人是不怕危难的啊!她在病魔的面前显得那样执著,她战胜了生命对她的考验。我被她的热情服务大众而感动了;我被她的顽强战胜病魔而震撼了!

愿天下好心人一生平安!!

心语: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7

渭河,一条古老宽广的河流,她源远流长,横贯秦陇,滋养了勤劳淳朴的人民,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渭河文明。

灞陵桥,一座气势恢弘的古桥,她匠心独具、古朴典雅,宛如一道彩虹横跨渭河两岸,赋予渭源大地以无限的灵气和神韵。

渭水源头,是渭河文明的发祥地。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画卷。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今天的渭源钟灵毓秀,雄姿勃发。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50多个名胜古迹、500多件馆藏文物,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奇景和人文胜迹,联袂构成了渭水源头恢宏壮观的文化旅游长廊。

渭水源头,方圆千里,胜景无限,集山水之大成,占峰崖之精髓,移步而景换,游目以骋怀,无不彰显着渭河儿女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的时代风貌。今天,县委、县政府群策群力,与时俱进,绘制出了渭源旅游新蓝图——“渭河源”一条主线,清源、会川两大旅游服务中心,首阳山、渭河源、洮河风光三大旅游功能区。让我们循着多姿多彩的旅游风景线,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做一次壮美的渭河源之旅吧!

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石门水库四大风景区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首阳山旅游区。这是一条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画廊”。

(莲峰山)出县城东南34公里,即到素有“陇上碧莲”之誉的莲峰山。这里是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景区,鸟瞰莲峰,九峰环抱、状如莲花,故称莲峰山。曾因马鹿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间,又称“马鹿山”。

此山因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古迹众多而文明遐迩。由大山、皇洞、后五台、释迦庵等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山腰苍松蔽日,丛林密布,白薇飘香;山上清泉涓涓,松涛阵阵,爽气宜人。登高揽胜,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山门便是“不二法门”。“是谁能将眼光放开,看得穿大千世界;请你先把脚跟立定,方可入不二法门。”这幅饱含哲理、意蕴深厚的对联由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字体遒劲有力,古朴典雅。

登临山顶,环顾群山,九峰对峙,宛如一朵翠色欲滴的莲花,如幻如影,如梦如诗。清代诗人吴镇赞曰:“孤鹤泪烟海,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

整个大山好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山顶的八卦楼恰似龙角,两侧的清泉犹如龙眼,名曰“龙眼双泉”。

这棵四五人才能抱得住的千年古松就是马武挂鞭树,距今已有1940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汉捕虏将军马武征西羌时,曾屯兵于此,每登大山,都要在树下挂鞭休息,后人称之为“马武挂鞭树”。

莲峰山是古丝绸之路一处佛道一家的旅游胜地。自汉代以来,山上就有石窟寺庙,元朝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游览之地。明清以来,许多名士骚客和退隐官员常年住在这里,修身养性,读书习武,每每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建国初期,这里有古建筑群落34处200余间,僧侣达700多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享誉陇中的莲峰山山会,四方游人,兴会而至,春潮弥漫,白蕨滴露,山歌四起,热闹非凡。

(首阳山)陇右古县渭源,建于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时称首阳县。县因首阳山得名。东出莲峰山,迤逦数里,便是声播陇右的名山首阳山了。这是商末周初孤竹国二子伯夷、叔齐隐居采薇直至饿死的地方。山势巍峨高峻,蜿蜒东去,主峰像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的墓冢位于山湾正中,犹如一对酣睡在母亲怀中的婴儿。两座墓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幽静肃穆。

墓前有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题写的墓碑——“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篆额“百世之师”。两边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高山仰止”。墓后是供奉伯夷、叔齐像的清圣殿,塑像由我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都要举办祭拜活动。满山薇蕨吐蕊,遍野山花烂漫,游客踏青采蕨,焚香拜谒,深深沉浸在古代先贤凄美悲壮的故事中,震撼在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里。

(天井峡)眼前这条横亘15里的史前峡谷就是天井峡。

天井峡的地质结构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前峡、后峡、上峡和下峡四大峡。从上峡顺谷底穿行,处处峰回路转,步移景换。仰望峰巅,或独成一峰,或并肩而立,似亲昵对卧的双狮,如俯冲直下的雄鹰,有的宛如高高耸立的麦垛,有的酷似奔跑不息的猛兽,让人浮想联翩,大饱眼福。仙女屏、淋仙瀑、天井泉等20多个景点卓尔不群,令人目不暇接。

眼前,万丈石崖,中开一缝,仰望天空,只有一线宽窄,顶端一处寒泉飞扬而下,垂成千尺白练,泻金渐玉,清凉沁骨,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瑶池。崖壁上欢跃的浅溪奔泻而下,汇成湍急的小河,继而旋成清澈见底的深潭,泛绿映蓝。

这道青灰色的石壁,就是仙女屏,传说是七仙女更衣之地。对面洒脱飘逸、飞珠溅玉的瀑布就是淋仙瀑,曾是七仙女沐浴浣衣的地方。当年七仙女游历此地,顿生淋浴之念,她们畅游于怡人美景,情不自禁哼起了歌谣,不巧被放养天马的牧童听见。牧童循声而来,其中一位仙女妹妹有意留下一只绣花鞋做为信物,以期再次相会。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状如鞋子,大小似三寸金莲的奇花,当地人叫它“神仙一只鞋”。这些鲜艳无比的珍贵“兜兰”无一不见证了这段神化般的爱情。

十五里峡谷,十五里画廊。踩着清澈溪水,头顶水珠飘飘,脚下流水潺潺,远离尘世污染,少了都市喧嚣,远望蓝天一线,白云似锦,令人心旷神怡。

天井峡,一处返璞归真的史前峡谷。

天井峡,一方和谐共处的世外桃园。

暖流绕画阁,柳色映湖光。你看那古朴庄重的木质拱桥,笑傲百年的老槐古柳,绿意盎然的老君山脉,流光溢彩的文化长廊,无不凸显着渭河源旅游风景区独特的魅力。

以渭水文化和源头文化为主的渭河源头主线,是一条把寻根溯源、休闲度假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旅游风景区。景区内,名胜古迹灞陵桥雄姿不减,熠熠生辉;鸟鼠山、品字泉光耀千古,闻名遐迩;“太白云海”、“南横卧佛”景色怡人,蔚为壮观;王韶古堡、寺坪遗址积淀着这方水土独特的文化记忆。

(灞陵桥)眼前这座横跨渭河两岸的拱桥,是全国唯一一座纯木质拱桥,被称为“国宝级文物”。灞陵桥已经成为陇中旅游标志,灞陵桥主题公园被认定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山)“海拔三千三,离天三尺三。不知路多远,八十一道弯。”说的就是奇绝险峻的太白山,因传说是太白金星修道的仙山而得名“太白山”。山形险绝、系云摩天,酷似华山,又称“小华山”。

仰望山峰,殿宇呈瑞,云缠雾绕,山腰茂林修竹,披红挂绿,悬崖峭壁,挂瀑飞虹。俯瞰山下,云海翻腾,众山环拱。徜徉在龙眼显圣、风摆浪声、八仙过桥、石缸探底、寺顶积雪等众多奇观美景之中,品味“夜半钟声”、“龙眼神泉”等千古传说,让人物我皆忘,如痴如醉。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绿波如烟,苍山如海,峰峦层叠,如诗如画。如遇晴天,陇西、临洮、渭源三县县城清晰可辨,尽收眼底。若逢雨天,只见云翻雾卷,烟雾荡波,群山起舞,万壑松鸣,仿佛置身蓬莱仙境。看脚下山梁,似龙凤呈祥,二龙戏珠。观山上风景,茂林修竹,美不胜收。

(鸟鼠山)出县城西北10公里,有一座名列经传的千古名山——鸟鼠山,这里就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的发源地。《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水经注》说,“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渭河以宽广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灿烂的渭河文化,把周、秦、汉、唐等8个王朝推向了历史颠峰。鸟鼠同穴山宛如巨龙,昂首起伏,蜿蜒东去。南侧密林深处,三眼清泉涌出,形成“品字泉”。泉旁建有禹王庙,以纪念这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的治水英雄。

千百年来,“鸟鼠同穴”的神奇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访古探胜,吟诗作赋。今天,这一奇观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

鸟鼠山系由南向北,将渭源分为东西两半,岭东为渭河流域,岭西为洮河流域。把洮河民俗风情与自然山水、文化体验与考古探险有机融会在一起的洮河风光旅游线,魅力无限,别有情趣。在这里,品味船崖巨舫和高崖花会的花海歌潮,领略“露骨积雪”和“双门踩浪”的诡丽景致,探寻古代将士纵马疆场、奋力搏杀的刀光剑影,一种远离尘嚣、探幽怀古的心境油然而生。

(高崖花会)“尕马儿骑上着下四川,路过着来了个渭源。身上的尘土脸上的汗,才知道你来的路远。”(《下四川》)悠悠花儿,浓浓乡音,在“花儿的故乡”高石崖袅袅不绝,令人魂牵梦绕。每年六月初六,附近数县的花儿歌手纷至沓来,即兴对唱。密林深处,马莲丛中,花伞摇动,歌声悠扬。形成了花的海洋,歌的浪潮,情的世界。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文化生活,就像这千年流淌的渭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折射出渭水源头百姓生活的淳朴风情,沉淀着这方水土神采飞扬的美好回忆。

(双石门)这就是享有“陇上香格里拉”美誉的双石门。这里青山如黛,草场似锦,万古幽寂、野趣天成,大自然的神工造化将大小石门、一线天、卧龟石、燕子崖等景点融为一体,奇诡秀绝。

历史遗迹——三国古栈道,因三国魏将邓艾从此道穿崖架木,修成栈道,通神勇,取西蜀,成就了曹魏霸业而一举闻名;宋代王韶开熙和、征叠宕,曾在此巧通奇兵。如今,古道遗迹犹存,当年穿架木料的凿孔历历在目。穿行的游客都要踩着沁人肌骨的水浪前行,因此,有了这样一个别致的名字——“双门踩浪”。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8

六年的小学生活如咖啡,苦涩却也香醇;如果汁,甘甜爽口;如烈酒,令人亢奋,充满激情;似怪味豆,五味俱全。在我6年的小学生涯里有许许多多的人令我难忘,特别有这些......

“咔哇依”的珊珊姐

"珊珊姐",是我在小学里最喜欢的老师;在课堂,她是我们的严师;在生活,她如我们的慈母,关怀无微不至;在课下,她又是我们的伙伴,身为六年一班的班主任她为了这个班级操了不少心,由于我们班的课堂纪律比较活跃,所以每节数学,英语课都要跟班,所以她的嗓音不再甜美了;在值日的最后,总有一个身影在收拾狼籍的教室,你们的班主任能这样做吗?

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你们的班主任能跟你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吗?会在课间领你们看《猫和老鼠》和《蜡笔小新》吗?

你们的班主任一定不会,我们的珊珊姐就是这样。我们之间是没有代沟的!

“文静”的“周扒皮”

“周扒皮"是六年一班的副班主任,他对我们班同学的了解甚少,批评甚多.他为什么被我们美其名曰“周扒皮”呢?是因为他每次给我们留作业都非常多.

周老师有时很羞涩,又有时很猖獗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公然"挑衅"由于周老师年轻所以革命觉悟较高,其具体表现在他两边倒的头发上,头顶正中偏右一点整齐的分开,毫不含糊。

此外还有:满脸坏笑的“超人闫”;不是亲妈胜似亲妈的倩茹姐;不是后爸胜似后爸的“帝企鹅”;学识渊博的宁老师;哥哥似的郗老师,大哲哥......

同学就更多了:天天在不停咀嚼的大博姐;假小子"铁孩";正义凛然的"铁正方";调皮捣蛋的"六人行";人"气"天王大来;大家的四妹火腿;强悍的大彤;哭笑不得的小宝;默默无闻的艺玮,明贺......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9

最不堪的寄生虫家庭:樊胜美。父亲没什么本事还瘫痪在床;母亲没有工作,没有文化,更可怕的是连人都不会做;哥哥无所事事还成天惹事;嫂子与她母亲更是沆瀣一气,年纪不大,却似上了年岁的老妇人,育有一子,当甩手掌柜丢给樊母。他们这一家人不能自力更生,好像一辈子除了压榨樊胜美不会做别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寄生虫式的家庭死死地拖住了樊胜美前进的步伐。她,榨干自己也无济于事,因为这个家庭就是一个无底洞。看看樊胜美本身,漂亮,聪明,勤劳,善良,热心,很有上进心,在学校时,全年级的男生都喜欢他,而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她亦是目光短浅,一定程度上丧失底线的人,很多时候让人觉得她钻到钱眼里了,所以不可避免的她在大城市成为了富家公子桌子床上的一道美味。然而,越往后看,她的无奈里的坚强让人心疼,最后终于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脱离了无底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让我想到了沙漠里的玫瑰,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美丽。

平民家庭;邱莹莹。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上从事着底层的工作,有微薄的收入,但是很爱面子。邱父从小教育莹莹敢拼敢闯,奋斗上进,期盼着自己的女儿以后比他们强,进入一个比他们高的阶层。相比较樊母的自私自利,榨取女儿,莹莹的父母对这仅有的一个姑娘可谓疼爱有加,邱莹莹从小过着比较幸福的女孩生活,可以说风平浪静。因为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所以莹莹也长成了一个善良的人。家庭的原因,造成小蚯蚓看上去纯纯的,实则社会经验不足,加之她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热情奔放,一个傻缺样的“二货”便跃然眼前。所以,曲筱绡明明在帮她,她也看不出来,被渣男欺骗,失了,受到了很大伤害,也导致日后应勤这种直男的嫌弃。然而,上天对于善良的人都是怜爱的,一个人内在的好最终也能让直男放弃自己的坚持。最终,小蚯蚓收获了爱情,友情,婚姻。

官二代:关雎尔。她的家庭很大,过年时便能看出来,很是热闹。她的父母都有文化,父亲当官,母亲也很有气质,明辨事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关关,举止优雅,文明有礼,一个大家闺秀出现在眼前。本可以毕业之后回到家乡,过着有房、有车、有工作、有钱的生活,但关关偏不,她要留在大城市追求自己的人生。从这里能看出来,关雎尔,骨子里并不“乖”。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影响与环境氛围的熏陶,关关有主见,肯吃苦,面对工作,踏实肯干,努力上进,面对办公室政治,也能在安迪指导下化危为安。因为觉得自己保守,就学习肚皮舞,她一直在为了更好的自己努力,改变。本来,我以为,关关该是五美中结局最好的吧,然而,因为压抑,她爆发了,没能守住自己的美好。

富二代:曲筱绡。她出生在一个复杂的家庭中,父亲与母亲是二婚,奶奶至今不认她们母女,只认孙子(他哥哥),母亲被人骂小三。好在父母对她是疼爱的,更好在小曲自身的情商真是高啊!直接碾压其它四美。家庭人际关系欠妥的情况下,财力的支持作用就不可小觑了,它直接将曲筱绡送到贵族学校,于是,外表漂亮,内心热心善良,情商超高的小曲童鞋有了姚斌等一帮哥们儿。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小曲自然不会自卑,而且相当有自信,人力资源的存在也为她日后的社会生活铺下了桥梁。自己从小不喜欢读书,(想想也知道,富二代有多少喜欢读书学习的呢),但是父母牛啊,赴美留学,镀金,回来自己开公司,开挂似地人生。不缺钱的环境,家里经商的环境,耳濡目染下小曲也是赚钱的好手!生活的好手!社会经验相当丰富,老道!几件小事便能看出她的道行之高。樊胜美父母来上海投奔她,其它人瞎着急,很无助,小曲一登场,找警察,借警车,打探消息,推敲搞定!邱莹莹第一任男友白渣男也被她设计识破坏心肠。关关相亲对象更是在与她吃过饭后被“解决”,她对这个人的分析真是入骨。樊胜美哥哥把生病父亲扔到王柏川家,王柏川一家准备逃跑避避风头的时候,小曲向包奕凡借了一队人马,“杀”到樊家,白道黑道双管齐下,拿下这一家!安迪与包奕凡恋爱受包妈妈干扰,她出谋划策,使情况往好的一面急转。……一切都让我这个30多岁的大姐姐汗颜,给我的感觉,她什么都拿捏的如此准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四年级作文胜似亲人篇10

虔诚地捧着一颗心,我一路仰望。景物变化无穷,心绪随景迁移。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2013年6月30日,正逢端午。午后的天空澄碧如洗,阳光格外耀眼,菖蒲、雄黄的气味弥漫着小城。扯着阳光的金线,我们走向凤家城。

凤家城,很早就吸引着我,但真正出行,心情却复杂无比。史实、诗歌和传说,在脑海里如跳蛙一般蹦来蹦去,搅得我心绪不宁。

罗婺大地长大的人,谁没听过凤家城的故事呢?可知之甚多者寥寥无几。一上车,大家就七嘴八舌,问这问那,话题离不开凤家城。堂妹夫去过凤家城,简单介绍了石大人的狰狞可怖、凤家城的断壁残垣。我没去过,但查过资料,听过传说,读过诗歌,正好可以卖弄,便缓缓地复述着《凤家城遗址简介》:

罗婺部凤家城遗址,位于禄劝县屏山镇克梯办事处密打拉村北侧的三台山顶,现已坍塌,但轮廓尚可辨。凤家城建于宋(大理国)时期至明代早期。明万历、天启年间剿灭凤阿歹之乱时,毁于战火。整个遗址坐西向东,地形呈三级台阶状,中轴线上依次有前院、中院和后院等房屋建筑遗址。现存的内外城遗址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内城墙周长360米,面积8000平方米。保存有雕刻精美的石鼓、柱基等建筑构件。遗址遗存较为明显的有后院五间正房,由规则的石板与条石浆砌而成的厚1.5米,高2米,长46米的残墙。遗址边缘东、西、南、北方向均有用不规则的石块垒砌的外城墙基。该遗址是研究宋(大理国)至明代彝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我想随着简介的指引,寻找祖先的辉煌,寻找一个民族伟大的灵魂。

支离破碎的史实,纷纭杂沓的传说,萦绕脑际。许多许多的话,卡得我的喉咙生痛,却出不了声。心,酸酸涩涩;眼,朦朦胧胧。我用心灵的隔音墙,隔断掌鸠河的流响和车内的聊天声,遥望凤家城方向,在心底一遍遍朗诵彝族诗人普驰达岭的诗句:“今天我以一个彝人顶天的身影,让风线装着走近这座倒塌的城堡。凤家城啊,我该以怎样的头颅靠近你?我该用怎样的眼神审视那段被烧焦的历史?”

清风丽日,群山无语。车子拐了一个“丁”字,由禄撒路进入乡村公路。静静悠悠的流水,在田边地头萦绕;郁郁葱葱的秧苗,在阳光下拔节。传说凤家的兵丁不少于一个师团,家奴有“三斗三升芝麻”之多,田地宽阔无边。在禄劝街,有凤家的一半稻田。栽秧时候,凤家的奴仆手拉手,从武定坝子他家的田边一直连接到相隔八十里的街秧田坝传递小秧。收谷子时,谷把用人排成队从武定田坝传递到凤家城。凤家的金银多得数不清,据说凤家在禄劝錾子岩藏了一岩银子,茂山打马坎也藏了一岩银子,其他不知地点的还有多处。又说,三台山顶建凤家城的材料,不是人背马驮,而是从山脚排好队递送上去。……

巍巍三台山,煌煌部落史。隋唐时期,罗婺部落逐渐兴起,以强大的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雄冠三十七部”。有明确的世系记载则从阿而为罗婺酋长起。自罗婺四世土官矣格至明嘉靖十二年(1533)的281年间,中央王朝屡封凤氏官爵名号,凤氏朝觐不绝,贡使往返不断。元朝封的有北路土官总管、罗武(罗婺)路土官总军、亚中大夫;明朝封的有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云南布政司右参政、中顺大夫、中宪大夫等。其间,赐十六世阿英(凤英)姓凤(凤土司之称由此而得)。“罗婺雄冠婺七部,势震明廷凤家城。”在西南地区辉煌近千年的凤氏家族,在最鼎盛时期,选址三台山修筑了城堡,成了罗婺部凤氏土司所辖疆域的大本营。……

车轮摇动万花筒,把秀丽婉约的景致摇进车窗。充满诗意的田野,竹林掩映的村庄,露出迷人的笑容,欢迎我们的到来。心,甜甜蜜蜜;情,痴痴迷迷。祖先的辉煌,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的脑际。

水泥路面消失在村头,车子出克梯村上坡。狭窄而坑洼的黄土路面,陡斜斜的坡度。坐在副驾驶座的我,胆战心惊,双手摁紧胸口,生怕稍不留神,心会跳出喉咙。惊悸充塞着每一个毛孔,心蜷缩成一团。

蛇样爬行了一阵,汽车绕过一个山坳,路面较为平坦,悬着的心稍稍放松。突然一堵悬崖从对面扑入眼帘,崖顶树木葱绿,平坦开阔。千仞的峭壁,壮观、霸气、有王者之风。我臆断,这就是耳闻中海拔两千多米的三台山了。我思索着,传说中被挖断的龙脉在哪里。据武定作家杨继渊《拜谒凤家城》说,罗婺部筑城三台山,是请一个风水先生看地脉,说:此山隐为龙形,会出大贵人。于是在这悬崖峭壁之上建城。嘉庆年间,罗婺部世袭土官凤思尧朝觐回来,很是窝火。他认为,彝人的膝盖骨从来不兴落地,去京城金銮殿三呼九叩上朝礼仪,步步下跪,跪来跪去跪得他心烦,不想再朝龙驾。又逢寻甸土司安铨举事,就一同举反旗。明军杀了三台山凤思尧家眷,放火烧了凤家城。再看看三台山,山势形隐藏龙,后人必发,就派部将拦腰挖断山的地脉。

禄劝民间故事说,一位高明的地理师为凤继祖的父亲选了一块坟地。地理师知道,凤家如葬了这块万盏明灯之上的坟地,自己将双目失明,就对凤土司说:“此地大有来龙去脉,你看它:左边青龙高万丈,右边白虎回头望。你家葬了这坟地,在你手上出宰相。但是,当你家老爷下葬以后,我必定双目失明,本人是光棍一个,无依无靠,如何是好?”凤家人承诺,择地之后,会将风水先生好吃好喝供养起来。开头,凤家对他不错,时间一长,逐渐冷淡。他们将先生安排在磨房没日没夜磨面,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后来,先生的徒弟云游到此。先生将凤家龙脉的秘密告诉徒弟,并说:“只要挖断龙脉,凤家必起萧墙之争。”徒弟按照师傅的吩咐,挖断凤家龙脉,毁了凤家根基。

罗婺的天空,阳光依旧灿烂,可先祖的灵魂再也无法保佑子孙,庇护不了故园家土,凤氏家族衰落了。无论传说的版本多么不同,被人挖断龙脉的说法惊人的相似。龙脉确实是被人挖断了,可挖断的龙脉在哪里?

车子又一次上山,慢得如蜗牛在爬。悬崖岿然不动,专注地望着我们围着它转了一个半圆。紫色、白色、红色的洋芋花,在山半腰灿然地绽放,壮观而凄美。密打拉村,稀稀拉拉的肆意散落。土房青瓦的农家小院,遗留着古风民情。牧羊老人几声长长的吆喝,唤起悬崖一连串的回音。那震耳欲聋的声响,似悲似切,似怒似怨,似声声含泪的倾诉……我的心,苦苦涩涩。

物换星移,沧桑巨变,昨日的兴衰已成历史。只留给多愁善感的人,无尽的遗憾和伤感。

“凤家城在岩子对面。”

堂妹夫随口一出,吓了我一跳。那样雄壮的山不是三台山。三台山该是怎样的气势?

目光移向三台山。群山环抱中的三台山,巍然屹立,高高在上,有鹤立鸡群之势。远远望去,只见树木葱葱,芳草萋萋。一个部族的辉煌,被历史的土层无情地淹没。遗憾、伤感一起袭来,我的心无比疼痛。

一棵灿然绽放的红马樱,擦车窗而过,我兴奋得眼珠都要跃出眼眶,大叫“停车”。彝族人自古喜爱马樱花、崇拜马樱花,把马樱花视为吉祥物,有些地方的彝族还把马樱花作为图腾。无论是娶亲嫁女、打柴狩猎、走亲访友、出外买卖,只要碰到马樱花,彝家人都认为是吉利的,都要祈求它保佑。马樱花在贫瘠的彝山随处可见。她不嫌贫穷,不畏严寒、迎风傲霜的顽强精神,宛然象征了彝家人。她艳而不俗,妖而不媚的品质,确实象征扎根彝山的彝家姑娘。

人们都赞美春寒料峭中,显示出旺盛生命的马樱花。可有谁知道,马樱花还有不怕酷热的精神呢。今天,我们的的确确见证了开在仲夏的马樱花。烈日烘烤,暑气蒸腾,许多树叶打着卷躲在枝子下,可几株马樱花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地和酷暑对抗,展示出她特有的风采。她像熊熊燃烧的火把树,照亮了寂寞的山野,镀亮了我的目光,镀亮了我的心情。不是神话,不是传说,一种梦幻般的美丽笼罩着我,神秘的氛围扑面而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向花树。一棵翠绿的嗑松树和一树彤红的马樱花并肩站立,枝叶交错,像极了相依相偎的夫妻。红花绿叶间,缀着成双成对菠萝样的绿色松果,红的红得绚烂,绿的绿得深沉。红艳艳的花朵,沉甸甸的果实,共处一处,把春和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灿烂辉煌的气势,那生机盎然的景致,难道想暗示我,季节可以浓缩,时空可以穿越?

如苍鹰划过阳光的蔚蓝,像飞天做穿越时空的展翅,我想遥感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商胜、萨周、商智、瞿氏、索林……罗婺历史上的女土官,像几朵艳丽的马樱花,曾经灿烂地开在罗婺大地上。商胜是最艳丽的那朵红马樱,映红了罗婺的天空,永远开放在子孙心田。在凤氏家族众多的土官中,影响较大的首推商胜和凤英,他俩是罗婺历史上除了阿而最有名的部落酋长,也是罗婺地区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商胜是弄积的妻子,1380年袭夫职,为罗婺部继阿而以后的第九任部落酋长,也是武定军民府第一任女土官知府。

这位英姿勃勃地走进《云南志》和《明实录》的罗婺女子,和其他彝家女子一样,美丽端庄、落落大方,心灵手巧、贤淑善良。她以相夫教子、侍候公婆为己任,以挑花绣朵、织布做衣为天职。丈夫弄积光彩照人、智慧超群、大有作为,世袭了土官总管之职,而且“以功升兼管八百司元帅,加升亚中大夫”。至此,凤氏势力扩展到八百司(今泰国清迈、清莱一带),官至亚中大夫(从三品)。《武定凤氏本末》这样说:“至是,凤氏且兼制全滇,势愈大。”商胜以丈夫为荣,满足于做好贤内助,幸福染红了她的双腮,她像红马樱一样美丽耀眼。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元朝末年,丈夫弄积的华丽桂冠被明军的锋镝粉碎,积劳成疾的弄积,抛下商胜和幼子,撒手人寰。

一个乳臭未干、鼻涕拖地的十岁儿童,怎能担当坐镇一方的重任?

依彝俗,遵“如酋长无嗣,则立妻女为继”的祖训,商胜众望所归,继承了其夫职位。面对突如其来的大任,商胜措手不及。但商胜就是商胜,她擦掉腮边的泪滴,抛下绣花针,毅然接过大印,用软弱的肩膀挑起千钧重担。谁也不会想到,像马樱花一样漂亮娇艳的商胜,有着男子汉无法比拟的刚强,绣口一吐,便辉煌了西南半壁江山。她的风范,让堂堂须眉汗颜。她智慧超群,深明大义,深谋远虑,为罗婺部立下了赫赫功勋。

商胜从小在兵荒马乱中长大,深知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她不愿烽火在罗婺大地燃烧,她不想看到生灵涂炭。一番审时度势后,她做出英明的决策。据《明史・土司传》、《武定府志》等记载,明洪武十四年正月,傅有德、沐英攻云南,商胜把元朝授予的金牌及土官金印交给武定千户长徐某,备粮千石,亲自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到昆明金马山接济明朝大军。传说,商胜率部迎接沐英大军时,以彝族最高礼仪,搭数里青棚,杀猪宰牛,大摆宴席,敬拦门酒,唱敬酒歌。三日三夜,灯火通明,歌舞不绝。

明军统帅沐英大喜过望,上奏朝廷请求给予商胜封赏。洪武皇帝朱元璋特赐商胜“金带一条,授中顺大夫、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商胜带着封赏,回到武定,诏谕人民归附明朝。罗婺部避免了战火摧残之苦,境内民众安居乐业,秩序井然。《镌字岩石刻・凤英自题世系碑》载曰:“洪武十五年内,奉钧旨差徐千户领军赍榜到府守御,彼时曾祖婆(商胜)令把事阿也等,将元所授金牌及本府印信,送付徐千户处缴纳,后自备米一千石,带领把通(通彝、汉语者)接济大军,开通道路。前赴金马山投拜归附。蒙总兵官钧旨,委任本府,诏谕人民。”

高瞻远瞩的商胜,进一步和朝廷搞好关系。迎接明军回府后,她于洪武十六年派遣亲叔父阿额率领通晓彝、汉语言的黑次、曲里、使迷、赵寺等贡马二十匹,赴京朝觐。《太祖洪武实录》载曰:“洪武十六年(1383)六月……武定府女知府商胜叔阿额来朝,贡马。诏赐胜锦二匹,阿额锦一批,及袭衣钞锭。”商胜没等阿额等回来,又于同年七月,自备马匹,亲自赴京朝觐。行至四川泸州纳溪,遇朝廷差官冯执中同阿额一起奉旨带印信金带到此。商胜自然欢喜,但她一不做二不休,风餐露宿,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城谢恩,九月二十五抵京,十一月初一,皇上授甲字八十一号世袭诰命一道,授商胜为中顺大夫(正四品)、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差宫廷马景先伴送回还。《太祖洪武实录》针对商胜,说了这样一段话:“洪武十六年冬月辛未朔……诏授武定军民府女知府商胜诰曰:朝廷致治,遐迩弗殊,德在安民,宜从旧俗,唯尔黔中之地,官皆世袭,间有妇承夫位者,民亦信服焉。前武定府土官法叔之妻商胜,质虽柔淑,志尚刚贞,万里来归,诚可嘉尚,是用锡之以衣冠,表之以显爵,仍抚其民,以遭声教。可特授中顺大夫、武定军民府知府。尔其小心事上,保境安民,以称朕一视同仁之意。”

朝廷一句“质虽柔淑,志尚刚贞”,让我们看到这位风华绝代,美丽善良的彝家女子的智勇和仁厚。虽然滇中、滇东北地区土官叛服无常,但商胜始终与明朝一心,致力于保境安民,发展经济,使地方夷民安居乐业,得到朝廷的嘉奖和人民的爱戴。正德《云南志》卷十九《商胜传》末尾有一句评价:“胜虽女流,然质直慈爱,夷民安之。”

有时我憨憨地想,这位一呼百应,让罗婺部族大呼大吸的商胜,美貌和风姿、谋略和智慧,肯定让无数男人倾倒,俯首听命。大概是因为闪闪发光的智慧光环,掩盖了美貌吧?我没有找到描写商胜外貌的句子。但我们不妨从她之后的第四位女土官瞿氏身上,找点影子!明代文人顾起纶来滇,曾在安宁遇到去省城的瞿氏,大加赞叹,写了一首《武定歌》:

“碧鸡关下凤君过,白头紫绶锦阑那,

毗卢冠子犀皮鞋,小蛮细马雕鞍驮。

青鹊窠、白鹊窠,毳髻半额交双娥。

前军后军齐踏歌,帐里币麻呼叵罗。

金叵罗,银叵罗,凭陵博具朱颜酡。

夜来野宿空山阿,月落吹芦渡黑水,

客子听之泪如何!”

从瞿氏威风凛凛,风华绝代的英姿,我们不难想象商胜的风采。我仿佛看到,商胜骑着装饰着金马鞍的枣红马,穿着紫色绣花锦缎衣服,脚踏昂贵的皮鞋,头戴色彩艳丽的鹦鹉帽……她轻启朱唇,指点江山。罗婺大地,一片灿烂。

一个喜欢绣花、唱调、讲故事的彝家妇女,就这样辉煌了罗婺大地。她就像路边这棵马樱花,在百花凋零的仲夏,也能红红火火地开放。这是何等的气度啊!

目光移向路那面,也有三棵开得正艳的马樱花,在微风中轻轻摇动,和这面的马樱花树打着招呼,或许是跟我们打着招呼。细看整面山坡,马樱花树不少,但花朵早已零落成泥。

这四棵反季开放的马樱花,显得神秘无比。彝家有姑娘死后变成花树的传说,我又一次想到罗婺凤氏女土司:商胜、萨周、商智、瞿氏、索林……罗婺部族《指路经》中,还有用马樱花寻亲的说法。难道冥冥中,真有神灵?

山路更加崎岖狭窄,只好下车徒步。蛇行于羊肠小道,不到一里就有石阶。拾级而上,山势越来越陡峭,怪石嶙峋,奇草异木,藤萝古树。阳光被挡在山外,酷暑被阴凉隔断,如六月里喝了凉水,周身舒泰。三步一景,五步一色。有巨石形成的关隘,有“石上生树、树上长石”的天然屏障,有苔痕斑斑、树上长树的奇观,有草丛间知名不知名的菌子……幽深、神秘的气息,迎面扑来,一行人不约而同地放低声音。是怕打破大自然的宁静,还是怕惊扰了祖先的魂灵?说不清,也不想说清。抬头仰望,丽日当空,林木苍翠,芳草鲜美。俯瞰山下,克梯坝子一片葱绿,良田千顷。不得不赞叹,当年凤氏选择在此山顶筑城的高明。传说,凤英当年选址于此,意图在于“南昆明,北成都”。凤家城正处管辖地盘的制高点上。我私下认为,凤氏建城于悬崖峭壁之上的三台山,除了听信风水先生的说法,也看中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位置,建立起他的政治中心和屯兵基地。他想凭借地理优势,防御外族入侵,也想防御上国兵马,足见当时形势严酷。

正想就着石阶歇口气,赫然看到通往山顶的石阶道旁巨石上,两尊摩崖造像刻于高十米的峭壁上。这就是把守凤家城寨门的不累将军,俗称“石大人”。左右两尊石像,一大一小,一粗一细,都凶神恶煞,一脸怪气。我自认为胆大,却还是被吓得胆战心惊,魂飞魄散。手摁胸口,闭目静心,许久许久,才敢抬头细视。

摩崖总面积约24平方米,共造像两躯,刻于峭壁上,表面施彩,已剥落。大石像高4.52米,宽有2.4米;身材魁梧,顶盔贯甲,衣褶飘扬,腹前作结;浓眉怒目,虬髯四臂,佩骷髅璎珞,露腿跣足;肩伸四臂,右前手持戟,右后手垂握佛珠,左前手屈肘于胸前,左后手托塔。其右上方刻有楷书“大圣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字样。小石雕,高3.06米,宽有1.4米;双目圆睁斜上,高鼻阔嘴,宝冠戎装;右手持戟,左手叉腰,右足踏狮头牛角怪兽,两角之间及项下各佩一骷髅。其右上方刻有楷书“大圣北方多闻天王”八字。两个造像互相关联,高浮雕和浅浮雕配合运用,构图饱满严谨,疏密有致。气势雄伟的悬崖,雕琢精湛的造像,反映了往昔罗婺部的强盛。摩崖造像的确切创作时代尚无定论,根据铭文题记、造像风格及其他史料,初步断定为南诏政权时期所刻。

石大人身旁的巨石上,还刻着密密麻麻的蝌蚪样一般人看不懂的彝文,百位毕摩可以读出百般内容。这就使石像更加神秘莫测。可惜经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剥落得看不清了。

这杀气腾腾、威风凛凛的石像,似妖非妖,似怪非怪,更非神仙。它的狰狞面目,据说来自异域。有史料载,当年印度高僧来云南,罗婺部族引为座上客,高僧留下两个异族神仙。传说,当年罗婺部是用石像来镇三台山的,石像背后还埋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凤氏土司世代把石大人敬为山神,常年祭祀,祈求保佑。香烟袅袅中,祭祀牲畜的血迹,让岩壁绚丽多彩。石大人忠心耿耿地守护着罗婺凤家城,守护着罗婺的一方山水。罗婺部在此择山筑寨,席卷半壁江山,领地夹大小凉山、金沙江长水、滇中、滇东,成就了一方霸业,谱写了一段耀眼的部落史。

如果不是凭着罗婺部强大的实力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然优势,异域的神仙能守住彝族的关隘吗?莫非祖先是想告诉后人,如果宽厚仁慈解决不了问题,最好以恶治恶,以暴治暴?还是想说,只有海纳百川,取人之长为己所用,才能立足乱世?两尊石像,杀气腾腾,骷髅项链令人恐怖,前人是要后辈记住,“雄冠三十七部”的辉煌,是用白骨成就的?还是想告诫子孙,处于乱世,必须遵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几丝金线穿进树缝,石大人眼里喷出火花。史料记载,明嘉靖四十五年,经过一个月大火的焚烧,作为凤氏统治中心的凤家城变成一片废墟。那把火将宋代大理国时期直至明末改土归流,一直“雄冠三十七部”的凤氏统治中心灰飞烟灭。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定然深深地烙进石大人的眼眸。石大人守住了这堵峭壁,或许还守住了传说中的金银,却无法化解家族内部为承袭官职的仇杀,更无法阻挡大明朝“改土归流”的脚步。

明朝末年,凤氏与周围其他土司征战不息,家族内部为承袭官职的仇杀不休,为维护领土特权,不得不七次反抗明朝将实行的“改土归流”。大明王朝以武力平息,继而实行“改土归流”,降凤思尧为武定军民府经历,以承其祠,不久也被革除,凤氏自此停袭。大明王朝在凤氏统治区实行“改土归流”,采取“剿”、“抚”结合的办法,镇压反叛的同时,从凤氏家族中寻找听命朝廷的来管理,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我认为家族内讧和明朝平叛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两只手一起用力,轻松自如地点燃了那把火。

仰望石大人,我沉默许久。心绪像奔腾的骏马,驰骋进历史的断层。凤氏土司认为,只要守住关隘,不能说高枕无忧,至少也可稍作喘息。殊不知,天衣无缝的里应外合,凤家城倒坍在无情的篝火里。

石像两面悬崖边,各有两株马樱花树。它们一律举着苍老的叶片,在风中簌簌作响。是想告诉我们它们曾经的灿烂,还是想说,绚烂过后的冷落更加难耐?马樱花啊!不管你寂寞了几个世纪,不管你埋没了多少年头,春天来了,你一定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时,石大人眼中的火,会熄灭吧?难说凶神恶煞的石大人,也会变得慈眉善目呢。

我转身望去,对面那堵霸气十足的悬崖,似乎警惕地打量着我们。峭壁间肯定隐藏着许多秘密。如果我报清家门,它会悄悄向我展开珍藏吗?也许有比金银珠宝更重要的东西。

我以一个彝人的虔诚,伫立在凤家城的断壁残垣前。满目乱石累累,树木参天,芳草萋萋;昔日的显赫和辉煌,随风而散。只有两米高的断墙上,当风劲草簌簌作响,似乎在诉说凄清哀怨的故事。应该怎么面对这段历史?我很纠结,思绪起伏不定。

凤家城遗址在三台山顶,相传建文皇帝曾三次于此避难藏身,故民间称“龙三藏”。古城堡为粗条石垒砌,城墙的石块打磨成六面状,石块与石块之间用石灰加红土加固。城墙厚1.5米,残留段最高2米,周长360米,内径南北向118米,东西向102米,为坐北向南并呈台降的四重院。正堂后墙与左右山墙,为精工细条石石灰浆砌,墙厚1米,条石长1米,厚0.2米,宽0.3米;残留山墙最高为19层石灰浆砌条石,高4米;正堂格式为5开间6架9梁无柱的彝族古式居宅建筑。城堡的四周,分别建置有晒场、粮仓、兵营、监狱、引水设施等,与主建筑一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生活体系。据史料记载,1968年在遗址内试掘,发现有大量的木炭,出土的遗物有飞龙纹、莲花纹、灵芝纹瓦当及刀剑、箭簇等。古城堡遗址,残砖碎瓦散落于荒草中,许多条石上刻有精美的浮雕花纹图案。石墙入口处,有两面直径1米、高1.5米左右的石鼓,一面保持着原来的挺拔形态,一面横躺在灌木丛中。不远处,一只石制水槽静静卧于草丛中。整个城堡结构严密,布局得当,反映了当时彝族的建筑工艺水平。

伫立废墟旁,自豪、忧伤一并涌上心头。断墙残壁间,能翻出罗婺部历史的辉煌、势力的强大、生活的富足,感受到罗婺人超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又不得不想起,凤家城金碧辉煌的千间广厦,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倒塌,化为灰烬,淹没在历史的断层里。那展示彝族精湛工艺的精雕细琢的万字不到头如意图案;雕鹰画虎的石栏,花纹精致的瓦当……都灰飞烟灭,复归于土。

阳光被树木挡住,几声清脆的鸟鸣,增添了寂静。透过树缝,环顾四周,一架连一架的山,郁郁葱葱,参差错落,与三台山遥相呼应。东有轿子山,西有狮子山,南有西山,北有火期山(彝语:洛尼白)。东西南北四座大山,像擎天四柱,撑起蓝天,把凤家城安放在正中。其意图“南昆明、北成都”,不该只是幻想。在地图上看,凤家城就像一个人的鼻尖,占领着整个地域的制高点,武定、禄劝就是呼吸的鼻孔,距离近,便于提供给养。城郭四周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到山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地势的优越,风水说的影响,让凤英决定在此建造统治中心和养兵基地凤家城。我惊叹于罗婺凤氏先祖选址的精妙。

天静静地蓝着,云白白地飘着,寂静中有神秘的肃穆。我屏住呼吸,感受着罗婺远祖低沉的呼吸,似乎感觉到他们的灵魂在树林间、芳草中注视着我,与我会心地交谈。仪表堂堂、雄才大略的凤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杨继渊在《罗婺甸那一家人》中说:弘治三年(1490),凤英进京献贡,孝宗看见跪拜在长殿里朝会时的凤英,身着翡翠羽衣,英姿飒爽,便不禁失声赞叹阿英朝拜的威仪,说:“凤朝天子,太平盛世。”精通汉语的凤英连连磕头:“谢万岁隆恩,赐草民凤姓。”于是,彝族罗婺部凤姓自此始。凤英是如此的器宇轩昂,令大明皇赞叹不已,我的心中充满骄傲和自豪。

凤英彝名普嘎阿杜,又名阿英,字时杰,别字世守,是錾子岩石刻记载的第十二位土官。世袭土官后的凤英,治理有方,举止得体,深受明朝廷赏识。他意气风发、战果累累。朱孝宗又晋升凤英为中宪大夫,赠其母索则妻索国为恭人。弘治十一年(1498),大明朝命凤英征竹子箐梁王山,以功进亚中大夫;弘治十五年(1502),命凤英征贵州普安,以功进云南布政司右参政,持授“尽忠报国”金带一条。凭着大明王朝稍微宽松的政策和凤英的韬略雄才,罗婺部族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明历史。《明实录》载:“正德二年五月甲辰(公元1507年6月11日),云南武定军民府知府土官凤英,以有军功,升布政司右参政,仍知本府事。至是请乞金带,礼部查无例,上以英累有军功,准赏级花金带一束,不为例。”

大清乾隆年间的禄劝知县檀萃所著的《农部琐录・武定凤氏本末》更有生动形象的诗文记载:英之在官也,正己爱民,勤于政务;四礼正家,一经教子;开辟四野,教民稼穑;历练武勇,弓马娴习;当道交荐,故所有功。又知人善任,麾下乐为用命。既已功高,中涓厕养,皆被爵宠。其自梁王山归也,偕宾佐泛舟掌鸠河,勒功石壁。其徒为之,歌曰:

天生世守身堂堂,文谋武略真殊常。

臂力过人善骑射,胸中筹策更无双。

帐下相随多才俊,一心一德以身殉。

侠肝义胆俱凛然,田文多土畴堪并。

左右赞襄不辟难,奋身掠敌取当前。

折馘执俘风烟熄,边疆安靖人民安。

九重圣主验功赏,升爵加官金万两。

海内争驰赫赫名,殊勋显著坚珉上。

管家义官吴者二,勤干操持有才技。

传名普得及凤仪,更有凤伦同者尼。

四子有功俱受赏,冠带带身耀里闾。

瓦禄勤干称总率,阿白阿而俱曲觉。

几度捐躯锋镐中,将斩贼兵心胆落。

把事董傅赵文衡,亦荣冠带以功升。

世守亲之如手足,勒石应垂万古名。

凤英凭着超人的智谋,在政坛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立下不朽功勋。他怀着对部族未来美好的憧憬,于明正德六年(1511),在盛名赫赫中,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站立,他是一座挺拔的大山,撑起罗婺部族蓝莹莹的天;倒下,他是一条笔直的河流、指引子孙后代的路标。

时过境迁,沧桑巨变,凤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后裔在更为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家族的权力斗争中中箭落马。一把火,一把彝人崇拜的火,连续一个月的焚烧,一切化为灰烬。我仿佛看到,殷红殷红的血,在大火中绽放成鲜艳的花朵,那是痴情的爱吗?我仿佛听到,唏嘘的泪,在大火里流淌成小溪,那是不屈的魂灵吗?树梢头眼波样时隐时现,发着亮光的,是祖先的灵魂吗?历史已远,只有废墟在风中站立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我吐一口沉郁之气,压低声音吟诵普驰达岭的诗句:

“今天,就在我站立于被历史烧焦的城池之一刻。

在我石质的呼吸里,我期望我的痛苦,在废墟里被即将到来的黎明一口吐出。从此,也让我的伤口像这座城堡,在南高原这片红土地上,一站又是一个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