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1:53

食品安全标准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国务院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给国人的震动不亚于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有企业本身管理的严重缺陷,但现行鲜乳标准及乳粉卫生标准的缺陷也是不可否认的,这一问题说明,健全食品标准体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刻不容缓。

一、标准化战略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标准化为食品质量安全把好第一关。由于工业“三废”的增加,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施用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聚集,农业生态环境正在恶化,污染已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局部向整体蔓延。据资料显示,我国因固体废弃物堆集而占用和毁坏的农田面积约14万公顷,遭受不同程度大气污染的耕地约540万公顷,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约占总灌溉面积的7%。没有安全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生产出安全的食品。因此,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2、标准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标准化战略是指企业运用标准和标准化原理,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方略,其内容包括标准与科技协调发展、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标准的制修定、实施和监督管理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组成。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企业产品标准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带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食品企业应将质量安全作为核心竞争力,加强食品生产标准化,严格食品原辅材料和产品质量检测,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食品安全检测、监察体系,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3、标准化是食品行业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接轨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日本、欧盟等主要食品进口国大幅提高农兽药残留检测标准,有些标准几十、几百倍地严于我国。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99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5万多个暂定限量标准,对涉及264种产品种类同时规定了15种不准使用的农业化学品。目前,国内仅制定137种农药的477项残留限量标准,98种兽药的658项残留限量标准。标准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我国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今年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王歧山副总理讲到一个事例,北京一家接待五国元首的装修豪华的宾馆,但是这个宾馆最终没能派上用场,原因是室内刺激性气味大,但经检测各项安全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而我们的室内装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总理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对加快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加快完善国家标准,主要指标要符合国际标准。当前,要重点抓好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二、加快标准化战略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紧迫性

从当前国际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看,标准化工作存在着“五大缺位”:一是国内外标准的差异,二是我国现行标准的落后老化,三是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普及率不高,四是企业执行标准的不到位;五是标准监管的不力。目前我国产品标准水平仍然不高,采用国际标准的不足60%,许多重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低于50%。我们缺少知名的、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我国制造业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从质量和竞争力来看,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包括一些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这正应验了“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的企业发展法则。这也是造成我国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些企业忽视质量,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有的甚至唯利势图,恶意制假售假,严重危害健康安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影响,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的合格率更低,问题很突出。企业存在自检自控体系不完善、自律意识不强、不按标准生产、不能持续满足卫生注册要求等情况。种植养殖源头问题仍然很多,疫情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问题尚未得到明显解决。

三、加快食品标准体系建设,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1、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以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

2、加快完善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农业标准化示范村”,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3、加快引导食品企业建立食品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03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了《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为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奠定了基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积极帮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为支撑、以工作标准为手段的标准体系,并督促其实施和持续改进,确保其持续有效。

4、加快构建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保障本国的食品安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要求出口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同时,随着全球食品行业第三方认证制度的兴起,急需制定一项全球统一、整合现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体系、既适用于食品链中的各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活动、又适用于审核与认证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基于上述迫切需要,2005年9月1日iSo正式了《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006年我国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满足食品安全认证认可和促进食品国际贸易、消除技术性贸易堡垒等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贯彻实施GB/t22000-2006,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作,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5、加快政府部门标准检测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标准更新、覆盖和检测指标的完善。标准化主管部门部门及时将标准更新信息发送到各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机构标准水平;二是加强装备建设。政府出资,在每个县建立一个标准化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防止检测资源浪费,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确保新标准的贯彻实施;三是出据科学报告,为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做好导向。

综上所述,食品标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国内外形势迫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必须尽快和国际接轨,努力缩短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标准的差距。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必将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研究和实用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

2、李凯年逯德山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做法及启示

食品安全标准篇2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以下简称新GB2762)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于2012年11月13日,自2013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GB2762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之一,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变化

相比GB2762—2005标准,其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可食用部分的定义;

增加了应用原则;

取消了硒、铝、氟的限量规定;

增加了锡、镍、3-氯-1,2-丙二醇及硝酸盐的限量规定;

将n-亚硝胺限量指标由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甲基乙硝胺调整为n-二甲基亚硝胺,并将n-亚硝胺限量指标名称修改为n-二甲基亚硝胺;

增加了附录a——食品类别(名称)说明;

稀土限量指标按原GB2762—2005执行。

修订原则

标准修订工作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础,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

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

三是整合现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行业标准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矛盾,确保标准的统一性;

四是坚持食品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生产过程卫生控制,降低食品终产品中相关污染物含量;

五是强调无论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使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从而最大程度维护消费者健康利益;

六是坚持标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各领域专家广泛参与。本标准由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工业等相关专业专家共同研究论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和社会各界意见,履行wto通报程序,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议通过。

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我国涉及食品污染物限量的食品标准共有608项,包括食品卫生标准86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35项、食品质量标准76项、相关行业标准411项,涵盖铅、镉、总汞和甲基汞、砷和无机砷、锡、镍、铬、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苯并[a]芘、n-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稀土元素、硒、铝、氟等16种食品污染物。

新GB2762逐项清理了以往食品标准中的所有污染物限量规定,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要。

专家访谈

记者:食品污染问题是否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一项?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食品污染问题是否也会随之加重?

王海:食品安全从广义上讲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续安全3个方面,我们通常讲的是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等问题,食品污染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中重要的一项。

高质量的食品来自高质量的原料,高质量的原料离不开高质量的环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对食品有着一定的影响,如大气、土壤和灌溉水的污染对农产品种植就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但环境污染与食品污染并没有线性关系,环境只是食品生产的一个因素,通过系统的风险分析、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因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

马文峰:食品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一项,特别是在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经济转型阶段,耕地、水源及空气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食品污染也成了我们防不胜防的问题。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水体和土壤污染导致的农产品污染问题,空气污染导致的内蒙古草原生产的奶粉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以及今年冬季的雾霾天气,都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避免食品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记者: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包括哪些?食品受污染的渠道主要有哪些?

王海: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3类。

物理污染物:如金属、砂石、木屑、玻璃、塑料、毛发等;化学污染物:农残、药残、添加剂残留、消毒剂残留、重金属污染、包材迁移物等;生物污染物:细菌及毒素、真菌及毒素、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等。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中的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能使食品受到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种植中的水土气污染,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畜禽养殖中的饲料污染,滥用兽药、抗生素,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等;水产养殖中的水污染等;加工过程:设备零件脱落、人员卫生失控、加工环境失控、加工用水污染、清洗消毒剂残留以及交叉感染等;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交叉感染、包材溶出物等。

马文峰:新国标所规定的污染物是指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污染物,包括食品中铅、镉、汞、砷、锡、镍、铬、亚硝酸盐、硝酸盐、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等的限量标准。

食品污染问题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都可能存在。

记者:新标准的建立及实施对于食品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国内外针对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有哪些异同?

王海:新标准对进出口业务的影响不大,因为本标准侧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本国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有针对性的安全要求,而一般做进出口业务的食品企业在质量管理中既要遵守我国的国家标准,也要遵守出口国国家标准。新标准根据农业生产和地理区域影响、食品污染物特点和控制状况、环境污染状况、居民膳食消费习惯的变化制定修改,是以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为宗旨的,因此不管是标准修订前和修订后,企业都需要满足双重标准的要求,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都比较高,对其业务的影响有限。

国内外针对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是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依据,因此各国标准规定的食品污染物种类、食品类别和限量值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代表孰优孰劣,与很多公众的印象相反,我国许多重点领域的有些标准是严于国际标准的。

例如,大米中的镉,国际标准是0.4mg/kg,而我国的标准是0.2,标准不一致是由于饮食结构不一样,大米是我国居民膳食镉的主要来源,控制大米镉含量几乎能控制我国居民二分之一的镉膳食暴露。因此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保护我国居民健康,才把大米的标准制定的更为严格。

再来比较欧盟的标准。硝酸盐的限量,欧盟的标准中将菠菜和生菜单列出来,并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最大限量在2000~4500mg/kg之间,而我国的新标准中列出蔬菜这一大类,对亚硝酸盐限量为20mg/kg。这可以看出,在欧盟国家中,菠菜和生菜是其关注的重点,但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日常可食用的蔬菜种类繁多,不只限于生菜和菠菜的食用,因此对其标准控制更为概括。硝酸盐一般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且低剂量的硝酸盐安全无毒,但需要说明的是,“隔夜的蔬菜不能吃”,是因为硝酸盐可以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而食入亚硝酸盐引起中毒的风险增高,因此我国的标准对亚硝酸盐进行了限量。

同样的道理,铅的限量标准,国内外也有所不同。我国标准单列了中国特色的苦丁茶、蜂产品,欧盟的标准则特别列出了葡萄酒、苹果酒、鸡尾酒等。此外,国内外的标准中,虽然都对豆类产品的铅含量做了0.2mg/kg的限定,而豆浆的限量,我国规定是0.05mg/kg,显著严于国际标准。

马文峰:食品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应该是长期食用是否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包括长期积累的潜在危害)为标准,然而各类有害物质是否会对人体有害及安全摄入量,因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同,不同国家地区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含量而不同。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居民的饮食结构千差万别,甚至主食结构就有较大差别,为避免食品污染,特别是对于作为主食的产品,有害污染物的限量要求更为严格。

国外的饮食结构及食品的加工方法同国内差距较大,我们不能完全对照国外的标准判定,但要有所参考和借鉴。

记者:食品生产企业为顺利应对新标准的实施,目前需要着手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王海:(1)了解新标准,重点关注本公司产品可能涉及到的污染物有哪些;

(2)针对涉及的污染物,了解本公司的污染物残留水平;

(3)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加强源头和过程监控。

记者:新标准更加严格全面,但同时也取消了一些元素的限量标准,例如硒、氟等元素。您认为实施新标准的目的及意义为何?

王海:新标准是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依据,突出有针对性的安全要求,因此本次修订可以看出对旧标准进行了细致梳理,根据我国各地食品污染物特点和控制状况,以及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对标准进行的修订,更能适应我国国情。

例如,对硒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CaC和多数国家、地区将硒从食品污染物中删除。我国实验室检测、全国营养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数据显示,各类地区居民硒摄入量较低,多年来未发现硒中毒现象。硒限量标准在控制硒中毒方面的作用已经有限。

氟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与摄取剂量有关,适量的氟可以在牙齿方面它有防龋作用,可以促进牙釉质再矿化,体内氟含量,按离子计算,约含2.6克。超过此量时可使机体内的氟“超负荷”。而研究表明,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饮用水源的含氟量,我国可饮用水源的标准已对此作了严格规定,因此此次修订标准,避免了同其他标准与法规管理交叉。

记者:在食品污染物控制方面,您有何好的建议及宝贵经验?

王海: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针对食品安全特别是对食品污染物控制方面而言,食品链中各过程控制尤为重要,采用两个“t&S”的模式,能够有效控制食品污染物和保证食品安全:

第一个“t&S”是指“technical&System”,即“技术+系统”的模式来预防食品链中各环节污染物的引入。在农场环节,根据风险分析来识别引入污染物的潜在风险,并采用GlobalGap/ChinaGap等系统技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如采用先进的植物保护解决方案、肥料解决方案等来减少和降低引入污染物的风险;在工厂环节,根据HaCCp的原理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用iFS/BRC等先进国际标准进行有效管控,如采用先进的清洗消毒方案、虫害控制方案和包装解决方案等来降低风险;在仓储物流环节,采用iFSLogistic标准进行有效管控等等。

第二个“t&S”是指“traceable&Sustainable”,即“可追溯+可持续”的模式,通过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实现整个食品链的追溯,结合第一个“t&S”实现整个食品链各过程的有效管控,最终实现食品链的可持续发展。

马文峰:(1)控制食品污染物,要求食品生产企业严格遵从食品质量安全关键点的控制,包括各类食品原料的生产、运输、加工、流通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2)对于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环节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公布结果,以利于生产企业原料的选择、厂址的确定等,同时对于食品成品要求必须明确其主要原料及可能出现污染物的原料的产地、加工工艺、流通方式等标示。同时,也便于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进行参考。

食品安全标准篇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做到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安全可靠。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卫生部组织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审评委员会设专业分委员会和秘书处。

第四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规划、计划、立项、起草、审查、批准、以及修改与复审等。

第五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规划、计划和立项

第六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

第七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应当明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近期发展目标、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和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认为本部门负责监管的领域需要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应当在每年编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前,向卫生部提出立项建议。立项建议应当包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立项的背景和理由、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依据、标准候选起草单位,并将立项建议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排序。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

第十条建议立项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

第十一条审评委员会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需求,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进行研究,向卫生部提出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咨询意见。

第十二条卫生部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实施计划及制(修)订计划前,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十三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以紧急增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

第三章起草

第十四条卫生部采取招标、委托等形式,择优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起草工作。

第十五条提倡由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协作组共同起草标准。

第十六条承担标准起草工作的单位应当与卫生部食品安全主管司局签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

第十七条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的需要,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第十八条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负责人在起草过程中,应当深入调查研究,保证标准起草工作的科学性、真实性。标准起草完成后,应当书面征求标准使用单位、科研院校、行业和企业、消费者、专家、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征求意见时,应当提供标准编制说明。

第十九条起草单位应当在委托协议书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并将送审材料及时报送审评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

第四章审查

第二十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按照以下程序审查:

(一)秘书处初步审查;

(二)审评委员会专业分委员会会议审查;

(三)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

第二十一条秘书处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完整性、规范性、与委托协议书的一致性。

第二十二条经秘书处初步审查通过的标准,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为两个月。

第二十三条秘书处将收集到的反馈意见送交起草单位,起草单位应当对反馈意见进行研究,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完善,对不予采纳的意见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专业分委员会负责对标准科学性、实用性审查。审查标准时,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出席。审查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在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参会委员四分之三以上(含四分之三)同意的,标准通过审查。

专业分委员会应当编写会议纪要,记录讨论过程、重大分歧意见及处理情况。

未通过审查的标准,专业分委员会应当向标准起草单位出具书面文件,说明未予通过的理由并提出修改意见。标准起草单位修改后,再次送审。

审查原则通过但需要修改的标准,由秘书处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专业分委员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修改后的标准再次进行会审或者函审。

第二十五条专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标准,由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签署审查意见后,提交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

第二十六条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的标准草案,应当经审评委员会技术总师签署审议意见。

审议未通过的标准,审评委员会应当出具书面意见,说明未予通过的理由。

审议决定修改后再审的,秘书处应当根据审评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组织标准起草单位进行修改后,再次送审。

第二十七条标准审议通过后,标准起草单位应当在秘书处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报批需要的全部材料。

第二十八条秘书处对报批材料进行复核后,报送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第二十九条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应当按照专业分委员会审查意见和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意见,对标准报批材料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反馈秘书处。

审核通过的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报送卫生部。

第三十条遇有特殊情况,卫生部可调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并可直接由专业分委员会会议、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共同审查。

第三十一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按照规定履行向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通报程序。

第五章批准和

第三十二条审查通过的标准,以卫生部公告的形式。

第三十三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自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供公众免费查阅。

第三十四条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解释工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解释以卫生部发文形式公布,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章修改和复审

第三十五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后,个别内容需作调整时,以卫生部公告的形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改单。

第三十六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后,审评委员会应当适时进行复审,提出继续有效、修订或者废止的建议。对需要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及时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立项计划。

第三十七条卫生部应当组织审评委员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以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并按照国家有关财经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管理。

第三十九条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科技成果,并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依据。

第四十条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工作应当根据卫生部、农业部有关规定执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编号工作应当根据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的协商意见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食品标准瘦身仍难改:交叉重复脱节标准一大堆,不知用哪个20xx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启动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梳理出近5000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最后整合为约1000项标准的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但《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食品标准长期存在的交叉、重复、脱节、矛盾等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

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监管办法,但在食品标准体系建设与执行中依然存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葛俊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

食品标准承载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不过,葛俊杰发现,目前一些食品安全标准本身就有一定问题。他举例,一些食品安全产品标准中仍包含各种质量指标、产品指示菌指标等与食品安全非直接关联的指标,致使监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产品标准开展监督抽查中,一旦出现质量指标不合格的情况,即被公示为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科学、正确的解读。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标准的管理和执行上。例如,各类推荐性产品标准大量出台并被绑架为强制执行标准,既弱化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作用,又造成强制执行标准清理整合越整越多。葛俊杰说。

据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我国的食品标准基本分为强制性标准和非强制性标准;而按标准种类分,则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大类,其主管部门各不相同。

葛俊杰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科学区分标准类型,强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也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纷繁复杂,很容易导致企业适用混乱,也一定会导致企业避高就低地去执行行业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篇4

【关键词】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刚性标准;柔性标准

一、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概述

1、政府食品安全信息的内容

政府信息是政府部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价值意义的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食品安全信息是政府信息的内容之一,例如:本行政区内的年度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情况、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情况、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依法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录,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最终结论以及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情况、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情况等管理信息,均属于政府食品安全信息。

2、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积极意义

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食品卫生部门将其所掌握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向公众予以公开的一种工作方式。当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因而政府向公众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具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保障公民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公民的知情权源自于宪法,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信息公开则是与公民知情权相对应的一项职能,政府对食品安全信息予以充分地公开,是对公民职权的尊重和保障。二是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防治暗箱操作。政府将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等于是将政府行为暴露在阳光下,使其在一个规范透明的制度框架下运行,真正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正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公众和舆论的直接监督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就不敢为所欲为、暗箱操作,有效地监督了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预防腐败滋生。

二、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标准

1、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刚性标准”

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刚性标准”,即政府应当依据哪些强制性的标准公开食品安全信息,换言之,政府必须公开食品安全信息的事项有哪些。“刚性标准”是与政府的职能定位息息相关的,若定位于“管理型”,政府行政的理念是“权力本位”,政府无须公开相应信息,公民只须要在政府的管理下生活即可;若定位于“服务型”,政府行政的理念是“社会本位”,政府必须向公众公开相应的信息,受公众监督。显然,现代法制社会中,政府的职能早已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在“服务型”政府理念指导下,“刚性标准”主要解决的是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肯定性范围的划定问题,即政府必须公开的食品安全信息事项范围。当然,该范围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2、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柔性标准”

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柔性标准”,即政府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的食品安全信息事项有哪些。“柔性标准”是政府行政行为自由裁量权实施的结果,因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行政行为内容非常广泛,实践中必须赋予政府机构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否则行政权力将无法运行,然而自由裁量权的过度使用会造成权力的滥用,所以需要对其加以一定的限制,该种限制的标准即是“柔性标准”。所以,“柔性标准”主要解决的是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否定性范围问题。一般情况下,依申请而公开的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则属于此类范畴。

三、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刚性标准”的意义

1、“刚性标准”的目的意义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里,“刚性标准”的目的意义是指在目的论层面“刚性标准”所具有的意义,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象目的,另一类是抽象目的。具象目的是指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刚性标准”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即哪些食品安全信息属于必须公开的信息。抽象目的则是通过制定“刚性标准”以达到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运行的目的,从而实现对食品安全的保障。

2、“刚性标准”的形式意义

形式意义即在形式上所体现的完整性。政府所持有的食品安全信息是行政机关在履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该信息是否具备完整性体现了政府行政的效率和诚信。因而,“刚性标准”的形式意义即是通过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刚性标准”,以达到从形式上约束政府行政机关制作或收集食品安全信息的目的,以保证信息的形式完整性。

3、“刚性标准”的博弈意义

博弈即是从经济学角度对某一事项所作出的决策,之所以要博弈,是因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价值之间发生了碰撞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选择,该规则自然也就成为了博弈的基础。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刚性标准”,正是为政府公开食品安全信息提供了一个博弈的基础,即当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信息时,可以依照“刚性标准”来进行价值选择作出判断,最终决定是否应当公开食品安全信息。

四、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刚性标准”的内容

1、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食品安全标准是衡量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对于该标准的内容,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范畴,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理,抽象行政行为只有在公开公布之后才会发生效力;而标准的制定过程本来就是个民主、公开、透明的过程,不应该局限在小圈子里暗箱操作,更不能由少数人哪怕是具有相当权力的领导者个人说了算。因而也须要予以公开。所以,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属于必须公开的范畴。

2、突发食品公共安全事件及应对措施

突发食品公共安全事件是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事件,《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于食品安全的事故分级、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监测预警与报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等问题均有制度性的安排。政府在处理突发食品公共安全事件时应当严格执行《应急预案》的规定,并将执行情况适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不至于陷入恐慌,因而突发食品公共安全事件及应对措施也属于必须公开的范畴。

3、对食品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测情况

食品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具有行政执法权,可以对涉及食品公共安全的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的过程即是行政执法的过程,其程序和结果都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这样才能够保证行政执法权的行使不被滥用。因而,政府对于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保健食品监督检查情况也属于必须公开的内容。

4、不安全食品召回的信息

不安全食品食品的召回由《食品召回管理规定》所规范,实践中我国食品召回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食品召回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冲突,亟需重新整合立法。二是召回主体局限于生产者,不利于召回的实施。三是召回监管部门不明确,责令召回执法力度不足,效果不明显。四是企业诚信体系不完善,企业违法成本过低.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实施不安全食品召回信息公开是必然的选择,即政府应当将食品的召回信息及时向公众予以公布,这样一方面体现了政府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使公众在第一实践掌握食品召回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有利于监督企业整改,将不安全食品逼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绝境,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因而不安全食品召回的信息也属于必须公开的内容。

5、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

实践中往往重大建设项目在审批和实施的过程中都隐藏着众多潜规则,很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因而食品安全领域内若产生圈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付出的代价必然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情况接受公众监督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故也属于政府必须公开的范畴。

6、食品监管统计信息

食品监管的统计信息是政府行政部门对于在进行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过程中产生或者获得的信息,反映了目前食品市场的安全现状,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制度监管部门的执法现状,这些内容是公众迫切想知晓的,因此,食品监管统计信息也属于政府必须公开的信息。

五、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刚性标准”的排除

“刚性标准”的排除范围即不属于食品安全信息必须公开的范围,它包含了两类,一类是“柔性标准”即相对不公开事项;另一类是绝对不公开事项:

1、“柔性标准”的内容

“柔性标准”即相对不公开事项。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按照文义理解,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食品安全信息,属于相对不公开范畴,以不公开为原则以公开为例外。只有在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即“三安全一稳定”时才予以公开。

2、绝对不公开的范围

绝对不公开的食品安全信息是指依据法律要求不必公开或者公开后会产生不良后果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以下四种:一是涉及国家秘密的食品安全信息属于绝对不能公开的内容。当然,对于国家秘密的认定,则须要依据内容要素、程序要素、时空要素加以综合判断,不能由政府机关任意主观判定。二是过程信息。即审议研讨信息或决策信息,指处于研究、讨论、审议过程中的政府信息。三是公开后会产生不良后果的执法信息。四是食品卫生行政机关的内部文件。此类例外在一些立法例中可以找到,但并不常见。如,《黑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中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只限于政府机关内部公开的事项,不在政府机关以外公开”。当今行政法的发展对行政权力制约是大趋势,因而食品安全信息绝对不公开的情形只能作为例外来考量,不能作为常态加以实施。

六、小结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信息是政府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标准可以分为“刚性标准”和“柔性标准”,一般情况下“刚性标准”是政府必须公开的食品安全信息,而柔性标准是政府可以公开或者可以不公开的食品安全信息。对于食品安全事件叠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的今天,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刚性标准”应当扩大范围并给予严格贯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消除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心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只有严格执行“刚性标准”在群众中的诚信度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潘丽霞,徐信贵.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信息公开[J].中国行政管理,2013(4)

[2]黄丽.浅议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J].法制与经济,2012(12)

[3]潘丽霞,徐信贵.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信息公开[J].中国行政管理,2013(4)

[4]肖卫兵.论便民原则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中的适用[J].河北法学,2014(4)

[5]王忠敏.标准的制定过程应不应公开[J].中国标准化,2012(12)

[6]郝琳琳,卜岩兵.我国食品召回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4)

[7]赵需要.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标准问题初探.图书情报研究,2013(4)

[8]章剑生.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国家秘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国家秘密”之解释.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9]徐国利.论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4)

食品安全标准篇5

我国的食品供应商绝大多数只具备iS0(国际标准化组织)、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相关认证,如果要将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通过iFS、BR,C、SQF等相关标准的认证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让国内的食品企业更多地了解有关iFS、BBC、SQF及GFSi的相关内容,本刊特地邀请了国际食品标准iFS专家、iFS总经理Stephantromp先生;BRc审核员、BgC认可的讲师、BR,C技术评估员徐建华先生;SQFi澳大利亚及亚洲地区代表BillmcBride先生;GFSi/消费品论坛(theConsumerGoodsForum)食品安全项目总监CatherineFpoanC01S女士及nSF-Cmi亚太区总经理peterBracher先生,就三大标准及其与GFSi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记者:目前,1FS.BRC.sQF三大标准在全球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并被GFSl所认可,请简要介绍 下这三个标准形成的历史背景。

Stephantromp:iFS是由德国零售业协会制定。多年来,对供应商的审查是食品生产及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商和贸易企业直在寻找解决方案,以降低他们由于多重审核所支出的费用。基于这种情况,在2002年,为了建立一个共同的食品安全标准德国HDe一零售业联合会的食品零售商制定了名为“lFS(国际食品标准)”的共同审核标准。iFs国际食品标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估审核基准,为所有的品牌食品供应商提供统的公式统 的审核程序以及对审核结果的相互认可,从而使整个供应链更加透明。

徐建华:BRC是由英国零售商协会制定。英国零售商为了保护他们臼有品牌的声誉、产品质量,要求其供应商根据他们制定的检查标准进行审核、评估、筛选。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零售商的供应商由于多次审核而产生的额外成本、零售商之间的不同要求,没有统 的执行规范等问题,英国零售商协会在零售商的协助下,制定BRC标准。随后英国零售商协会对BRC进行了5次修改,并在2008年把BRCU式更名为全球食品安全标准,这也显示了英国零售商协会把该标准推广到全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BillmeBride:SQF是全球食品行业安全与质量体系的最高标准,是唯一一个总部位于欧洲以外且经过GFSi认可的项目。1994年,为确保向澳大利亚零售商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农产品,澳大利亚农业委员会为食品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制定了食品安全与质量保证体系标准,这就是SQF的雏形,它很快被美国的水果包装企业所认可,并在90年代后期向制造业扩展并进入了国际市场。从2004年开始,SQF项目由SQF研究院(SQFinstitute)进行管理,而SQF研究院是食品市场研究院(Foodmarketinstitute,Fmi)的一个部门。目前,SQF2000是世界上唯将HaCCp和S09000这两套体系完全融合的标准,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企业在质量、安全体系上的双重认证成本。该标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记者: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获得iFSBRCSQF认证对于保障食品的安全及进入欧美市场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请介绍一下这三个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Stephantromp:其实,1FS不只是一个食品安全的标准,它还为产品及其供应商在质量与安全方面提供了一个评估与认证的通用工具。iFS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帮助企业建立起适合自身生产和需要的解决方案,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企业每年的宙核数量,以缩减零售商和供应商在审核方面的成本。lFS的最新审核清单包括五大部分内容,分别是最高管理者职责,质量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其中,最高管理者职责包括了对企业政策、结构,顾客服务和管理评估方面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包括了对HaCCp系统、文件管理和记录的要求;资源管理涵盖了对个人卫生、防护衣、培训和工作人员设施方面的要求,生产过程是标准的重点部分(原因是iFS食品标准与产品和流程的认证相关联),根据产品的不同,它包含了对购买、包装,企业配备内部经济、病虫防害、追踪调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测量、分析和改进部分包含了对内部审计、产品分析、产品回收和对改善措施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iFS认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iFS是食品安全与质量一体化的标准,iFs标准的建立使得食品生产商在检查食品安全和质量时,仅需面对一种标准,从而节约了参与各方时间与金钱,其次,iFS采用基于风险分析的方法,可以让企业建立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审核过程中,iFS审核员的检查仅用于确定你的解决方案是否奏效,能否保证生产出安全的产品。如果你的产品生产过程无需建立特别的安全控制措施,iFS对此将不作特别要求,再次,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这在1FS评分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评分时,审核员可以对所发现的偏离情况进行分级,你可以根据iFS审核报告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同时这也为你下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有,lFS给企业12个月时间去整改iFs报告中认定的所有偏差,这给企业足够的时间来量身定制符合自身流程的解决方案。不过,那么食品安全或法律要求相关的不符合项则除外,因为这些需要必须立刻解决;最后,iFS通过与GobalGap认证(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以及其他质量体系(如QS,KatFQU)合作,可避免企业的方重复审核。

经验表明,采用Fs标准,可使企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生产流程,找到可以进行改善的切入点,从而为企业节约了时间与成本,改善了其与客户的关系,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徐建华:BRC全球食品安全标准则分为七大部分,它们分别是管理承诺和持续改进,HaCCp体系、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工厂环境/设施标准、产品控制、加工过程的控制,人员管理。

其中,管理承诺和持续改进的基础要求是指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应证明其承诺完全实施《食品安全全球标准》的要求,包括提供足够的资源、有效的沟通、体系的评审和持续改进的措施,应将改进的机会加以识别,实施并

全部文件化。

HaCCp体系的基础要求是公司的食品安全计划应以HaCCp体系为基础,该计划应系统的、广泛的、彻底和全面的实施与维持。应采用食品法典的HaCCp原则,并参考相关的法规,实施条例或指南。

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公司应根据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客户要求,以及公司产品特性、工艺、设备等知识结合公司的管理模式,制定公司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这部分包括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针,食品安全和质量手册、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授权、合同评审和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内审、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文件和记录管理、纠正和纠正措施、追溯、产品召回、客户投诉管理。

工厂环境/设施标准是指公司应根据标准的要求,公司执行环境、异物管理和设施等Gmp要求。包括内容有:外部要求、食品防护,厂房内部的要求、设施的要求,设备要求、员工设施要求、物理和化学污染控制、清洁消毒、虫害控制、废弃物管理、储存和物流的管理。

产品控制是指公司从产品开发到产品分销,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案并对采用的检测手段、检测的数据按照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执行。包括的内容有产品设计和开发、特殊材料控制、外来物控制产品包装、产品检验和检测、不合格控制、产品放行。

加工过程的控制是指公司应展示其对加工过程的控制能力。关注的点为关键的生产工艺步骤、测量设施和设备的准确性以及现场的监控能力。

人员管理是指公司应确保人员在上岗之前和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培训,使员工能胜任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岗位。

在培训内容中,标准非常关注岗位的技能、个人Gmp(良好生产规范)的培训、培训过程以及培训后的评估。这样才能保证其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做正确的工作。

BillmcBride:SQF有两个标准,即SQF2000和SQFl000。其中,SQF2000是基于HaCCp体系的面向食品生产商及分销商的供应商保障标准,而SQFl000则是基于HaCCp体系的面向初级农产品供应商保障标准。两个标准需要一套完整的文档式的,可执行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来满足法规的需要,与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相一致。另外,还需要一套文档式的可执行的HaCCp规范。SQF审核及认证须由获得许可证的认证公司的注册食品安全审核师进行。SQF的合格证书须进行年度审核,审核成功后核发合格证书。

记者:iFS,BRC、SQF三项标准都得了GFSi的认可,那么这三个标准有什么共性特征呢?

peterBracher:它们的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三大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不只取决于采购商,零售商及食品服务公司的需要,也是出于保护消费者免遭食品安全风险及保护品牌的角度考虑,二是这三大标准都是GFS认可的标准,GFSl的特点就是“一处认证,处处认可”,这意味着在GFSl认可的标准体系下,企业得到一个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后,他们可以不用再接受其他认证机构的认证:三是这三大标准的条款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并做了具体,明确的解释。这与其它标准如S022000、HaCCp等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四是这三大标准都把些法规的要求嵌入在标准内,如保质期的研究、转基因和食品过敏原的法规要求、标签的要求、产品的追溯体系和召回要求等,五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三大个标准都要定期进行重审或更新,所以它们是‘活’的标准:六是每个标准都有个认证公司的清单或目录供客户参考,七是三大标准均要求所有的审核员必须在相关的食品领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另外,在BRC和SQF中明确提出工厂需要有防护计划,以防止破坏工厂对产品进行下毒等事件的发生,虽然lFS标准在这方面没有提及,但在其补充文件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

其实,经过GFSi认可的标准,在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方面,均可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企业在选择哪家标准进行认证,没有必要花费用太多的精力。不过,在现实情况下,企业最好核实下关键客户的偏好,并以此作为参考进行选择。

记者:刚才提到,这三个标准从制定到现在也在不断更新,请问,截至目前他们分别经过了多少次修订?

Stephantromp:2002年,由德国零售协会(HDe)拟定了一般食品安全标准,并称其为iFS国际食品标准。2003年5月,iFS国际食品标准正式施行。2004年3月,lFS国际食品标准第四版公布,并于该年7月1日起生效。2005年11月起,iFS国际食品标准第四版审查程序全面启动,涉及零售行业。2006年6月,iFs国际食品标准新物流标准施行。目前,iFS国际食品标准已经到第五版。

徐建华:BRC食品标准发展的历史从1998年10月第版以来,先后于2000年6月,2002年钥,2005年1月,2008年1月分布了其第二、三。四和五版,第五版时正式更名为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于2008年7月正式执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BillmcBride:SQF在1995年5月颁布了第一版后,历经了5次修改于2008年颁布了第六版,目前使用的就是这一版本。

记者:GFSi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并通过建立基准对现有的安全标准进行检查,那么,iFS、BRC、SQF与GFSi的关系是怎样的?

Catherine:GFS全球食品安全倡议是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于2000年1月由消费品行业的主要国际性零售商Ceo发起,目的是寻求食品安全系统的持续改进,提高供应链的成本效率,并保证消费者有更安全的食物。GFS旧常工作由消费品论坛进行管理。其战略发展计划及主要决策由GFSl董事会领导。董事会还负责指导GFSi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在近年来增加迅速,目前已超过120人。分设不同的工作组也已增加到七个,工作组代表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大型食品零售公司,这些公司的销售额占了全球食品零售额的65%以上。

目前GFS已认可您所提及的这三个标准,并且这三个标准的组织机构都是GFSi的成员,并在GFSi工作组中发挥重要作用。BRC标准由英国零售商协会在1998年引进,并于2003年1月被GFSi首次认可,iFS标准于2002年被引进,2003年1月被GFSi所认可为基准之一,SoF标准1995年引进,2004年被GFS认可。

记者:我们知道,GFS的目标旨在不同的标准间寻求对等与趋同,要得到GFSi,的认可,各标准必须按照相应的指导文件进行操作,请介绍tGFS指导文件的相关情况7据了解,@FS的指导文件已经第六版,那么,像iFS,BRC,SQF等标准,是否需要重新申请GFS的认证7

Catherine:GFSi指导文件不是个新的标准,它是一个为标准及操作规范设立的指导性文件,它代表着各利益相关方的食品安全最佳操作规范。在前五次修订的基础

上,最新第六版指导文件中,列明了就具体食品安全体系得到GFSi认可的步骤过程。也对体系如何修正完善提供了具体指导。同时,新版指导文件还对寻求接受GFSi认可的食品安全体系自身管理提出了需要实施的具体要求,还包括生产安全食品的关键要素。

建立这个指导文件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它去比较当前国际上几种不同的主要标准体系,在他们之间寻求一些对等与趋同,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旦形成标准间的对等与趋同,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对不同的标准体系进行些整合。这就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它会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切实的好处。

目前,@FSi指导文件的第六版本在GFS唁方网站上可以提供下载及相关介绍。并将在今年2月伦敦举行的全球食品安全会议上正式发行。所有通过了GFS2007年第五版本指导文件要求的标准到2011年12月31号日之前仍然有效,之后,如果仍要获得GFS认可,所有标准需基于指导文件第六版的要求重新进行申请,目前我们已经将重新申请的要求通知到各标准组织机构。我们也将在GFSi官方网站和通过邮件的方式保持信息的更新。

记者:作为世界食品安全标准,iFS,BRC、SQF这三项标准的发展趋势及在中国的推广情况是怎样的?GFs在其发展战略中对中国市场又有怎样的计划? Stephantromp:iFS在合肥设立的办事处是FS全球第五家办事处,主要负责iFS在中国及全亚洲的业务,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中国建立Fs的网络,同当地的零售商、行业企业及服务供应商保持紧密的沟通。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之前,1FS先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建立了办事处,我们的原则是每一个国家仅设立一个办事处。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在南美洲地区设立我们全球的第六家办事处。

徐建华:BRC在中国的推广情况良好,目前在中国的客户有1000多家,2010的增长率大概20%。目前全世界的大型零售商都认可BRC证书。

BillmcBride:SQF从1994年创立于西澳大利亚开始已经成长为全球认可的主要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之一。在北美、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及南美地区有数以千计的食品企业通过了SQF的认证。自2009年初开始,SQF在北美的的客户增长超过了500%。

食品安全标准篇6

实际上,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几乎没有一个食品领域没有添加剂,现代社会也已离不开添加剂这玩意儿。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可复制性。所谓工业,就是流水线生产。只要做一套模具,就能够原样生产出东西来。在食品领域怎样进行标准化生产?主要就是靠添加剂。有了食品添加剂,生产商就可以像变魔术一样,调制出人们所需要的美味。而且,食品生产不仅需要稳定的品质,还要求食品具有一定保质期,这也需要大量地用到添加剂。

简单讲,食品添加剂就是现代社会的炼金术。它首先出自于现代社会生产的需求,其次来自于人们对食品的偏好选择。大家都知道,家里自己养的鸡味道最好,可这需要人工和时间以及其他生产成本。这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随时都能够吃到这样的美味。可这东西又具有庞大市场需求。怎么办呢?如今,只要手中有一瓶浓缩鸡汁,几秒钟就可以让饲料鸡变成美味的本鸡煲。这也意味着,食品添加剂的大量存在,还和人们的口腹之欲有密切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自己鼓励和纵容了各种各样食品添加剂的流行。

既然整个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能没有添加剂的存在,那么对添加剂也没有必要过于妖魔化。但话说回来,无论哪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至少必须符合两个原则,一个是必要性,另一个是无害性。也就是说,除非有必要,否则不应当胡乱往食品里添加这种东西。例如面粉增白剂,本身就没有什么存在价值,相关政策却允许它存在那么多年,这是不对的。保证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这更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个中道理,用不着多说了。应该指出的是,不管这种添加剂用在哪个用途上是无害的,只要它的使用可能对人体有害,都必须禁止在该领域使用。例如,塑化剂在工业使用中虽然具有一定必要性,却不能进入食品生产领域。

有报道称,由于技术限制,目前我国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这也就是说,食品添加剂中有六成无法检测。从技术上讲,这可能没错。但如果从上述角度讲,这么说却是错的。因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具有必要性另说,食品安全只有而且必须遵循一个标准,这就是食品添加剂不能对人体有害。不管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有多复杂,也不管生产商在工艺上如何进行保证,这一点都不允许打折退让。对于老百姓来讲,问题就是这么简单。老百姓不可能自己去了解每种食品的工艺流程,更不可能知悉所有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分,但这东西不能对人体有害,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食品安全标准篇7

由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领衔的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猪肉中喹烯酮残留检测国际标准,从而实现了我国兽药食品安全性标准制订零的突破。该项成果被农业部科教司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据介绍,喹烯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兽药,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可控制动物消化道疾病。但相关研究表明,该药存在遗传毒性(致畸、死胎率增高)或蓄积性毒性,对环境生物也存在潜在危害作用。

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加大动保企业迎来销售旺季

从历年数据分析,动物疫苗板块的市场表现与疫情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在疫情频发的时期,该类股市场表现明显强于大盘,每一次疫情的发生都成为股价上涨的推动力。兽药行业受益养殖规模化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今明两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将加速提升。规模养殖对兽药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均会大幅提高,有利于兽药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政策方面,有关建立强制免疫退出机制的措施,今年有望获突破。2012年农业部在海南和山东地区试点取消疫苗招标,养殖场自主采购,政府按照标准给予养殖户适当补贴。强制免疫疫苗占整个动物疫苗市场份额70%,政府招标采购一旦取消,动保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被彻底激活和放大,动保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因此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过期原料换包装面粉制作假兽药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兽药罪对郑丽丽依法提起公诉。今年40出头的郑丽丽是一名个体商贩,和丈夫以销售兽药为生。2011年,郑丽丽和丈夫分居,丈夫不再管理店里的事务。为了维持生计,郑丽丽便想到了生产、销售假冒兽药谋利。她从当地一家兽药公司买来一些过期原料,装在铝箔纸包装袋内,然后贴上专门“定制”的假冒商标,封口销售。其中,她销售的“肥猪王”兽药,其主要成分竟然是玉米面和香精。经查,从2011年至今,郑丽丽生产、经营的兽药总销售额约60万元。

泰森食品放慢在中国建设家禽养殖场的步伐

2014年1月31日,泰森食品公司CeoDonnieSmith称,由于中国家禽市场恢复缓慢,使得公司放慢了在中国建造家禽养殖场的步伐,等中国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后再恢复。中国的家禽业目前并没有公司之前设想的那样快速恢复,Smith称其最初以为泰森中国将会在2013财年底达到收支平衡,不过现在看到要达到这一目标,将要花费更长时间。Smith说:“过去一年中,中国家禽市场变化很大,年初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和禽流感,以及总体经济放缓。最初,我告诉你们,禽流感结束后3个月,需求就会恢复,但是我错了,需求并没有恢复,并出现了大量过剩。现在又出现了新的禽流感疫情,因为所有这些因素,我们决定放慢在中国建造更多家禽养殖场的决定,直到市场条件改善之后再恢复。”不过,Smith强调他将仍然致力于在中国建造更多的养殖场。

德国超市25%生鲜猪肉含耐药性细菌

继超含量抗生素残留物“抗生鸡”事件发生后,德国食品领域近日又爆发了“抗生猪”丑闻。最新一项抽查结果表明,在德国,超市中有四分之一的生鲜猪肉含有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食品安全标准篇8

关键词:生产标准化食品安全重要性对策

一、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的大生产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特征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表现为生产过程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节奏性等要求增强;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表现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没有科学管理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标准化也是不可想象的。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求扩大企业间的横向联系。现代化的大生产必定要以技术上的高度统一与广泛的协调为前提,而标准恰是实现这种统一与协调的手段。

二、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科学发展到今天,尽管它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乃至管理的对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它同标准化的关系却始终不可分。标准化在现代化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表现在:标准为管理提供目标和依据;在企业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生产技术上的统一性,以保证企业整个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不仅有利于解决原材料、配套产品、外购件等的供应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创造了横向联系。

三、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

质量标准既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又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依据,也是食品安全的有力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素质,在企业里贯彻标准化的设计思想,通过简化消除多余的和低功能的产品品种,通过系列化以最佳的品种构成满足较广泛的需要,在基型产品的基础上机动灵活地发展变型产品,根据组合化原则用最少的要素组合成较多的新品种等。

四、标准化是消除浪费、节约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手段

标准化对象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复性。在生产过程中,劳动的重复支出,有的必要,有的则不必要,后者属于浪费。标准化的重要功能就是对重复发生的事务尽量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劳动耗费,并且促使以往的劳动成果的重复利用。标准化的任何一种形式,都会产生这种类型的节约。

五、对食品企业如何开展质量安全与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提高企业安全生存意识,积极采用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企业能不能生存发展下去,成为“百年老店”是企业家十分忧虑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已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生产产品的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如: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生产加工企业,尤其是名牌企业,一定要学会运用国际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如绿色食品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mp良好操作管理体系的认证等,以构成产品链的全过程处于有序控制中。截止目前,我县已建立覆盖面最广、信息最为详实的食品生产加工(含小作坊)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278份,建立了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县生产加工领域中的食品安全。

六、食品安全危机的管理对策

(一)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机构

第一,需要成立一个政府性质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构。当食品危机事件发生时,有一个专门的政府机构对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反映,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而不是临时组织而成的部门。第二,以权威专家为中心,建立一个社会性组织。可以有效地解读关于食品安全的各种信息,进而避免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食品安全危机预警系统

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将历史上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及评估,及时对食品危机事件做出预警报告。

(三)加强对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方案的建设

根据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过程的关键点,预先建立各种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方案,避免事件发生后再盲目做出紧急处理,不利于做好事件的善后工作。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企业,通过专项整治活动,提高食品安全整体保障水平。

为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并运用好这些规则,在管理体系国际认证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咨询服务工作,帮助12家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还有大量的企业先天后天的条件严重不足,生产无法实现标准化,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标准化,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学标准、执行标准,真正地把标准化工作做到实处,为食品质量的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标准篇9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涉食品犯罪定罪量刑法律责任

一、食品安全事故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近几年来,国际上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食品污染事件,对食品安全问题形成一次次的冲击波。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食品安全应该包括“食物量的安全”与“食物质的安全”两个方面,“食物量的安全”解决的是能否吃饱问题,”食物质的安全”是指确保食品消费对人类健康有没有直接或者潜在的不良影响。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上海的毒馒头,浙江地区以变质的动物内脏提炼地沟油,“皮鞋酸奶果冻”事件,杭州的“毒蜜饯”事件,使人们现在都有谈食品色变的感觉。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的人数至少为20万-4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非常不乐观。

二、食品安全事故的构成要件

根据现代汉语解释,食品安全事故为相对于受害者而言发生的自然的或认为的意外损失或灾祸。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食品安全事故是相对于食品受害者而言,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而引发的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所造成的意外损失与灾祸。根据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食品安全事故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而客观要件是判断是否构成食品安全事故的标准。具体来讲,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构成要件有:违法行为;行为的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一)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作为和不作为。在《食品安全法》中,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动实施了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例如行为人生产法律禁止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不作为是指行为人以消极的态度,不积极履行食品卫生法律规定的应尽义务的行为。例如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这一义务,即是违法行为。

(二)行为的损害结果

行为的损害结果是指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有损害人体健康,死亡的后果。损害结果是确定食品安全犯罪的显著的外部特征。涉食品安全犯罪与其他的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受害者的广泛性。由于现在社会生产具有规模大,销售具有网络化的特点,导致食品安全犯罪领域的受害者分布极为广泛

2.受害者的不特定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由于食品食用者的广泛性,导致受害者人数众多,而且人数是不特定的。

3.损害结果出现的突发性。大规模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相对于传统的犯罪行为,大规模食品安全犯罪不是由具体明确的行为人直接对受害人实施危害行为,而是首先作用于食品,以食品作为中介来对受害人的生命或者财产产生损害。相对于传统的犯罪行为,现在的大规模食品安全犯罪行为需要动用现代科技手段才能鉴定。因此,食品安全事故往往会不以受害者所意料的方式突然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即使采取各种控制或消除事故的诱因的措施,也很难使事故损害停止或者消除其影响。

4.损害结果的严重性。食品安全犯罪的损害结果是涉及消费者人身和财产两个方面,损害结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更加明显。据统计,在“大头娃娃”事件中,根据相关调查的数据,截止到2004年5月,仅安徽省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就有229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因此,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损坏结果,而且程度深。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我国的刑法理论,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食品安全犯罪领域中,即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必然的前因后果的关系。

三、食品安全事故的认定

食品安全事故的认定是指依照特定标准对某一食品安全事件是否构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食品安全事故是何种性质进行判断和确定的法律行为。通过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认定,分清事故责任,以便维护当事人正确的合法权益及切身利益。由于食品安全犯罪的特殊性,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存在形态,我们把其分为显性形态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性形态的食品安全事故。显性形态的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危害结果,损害事实均以外在形态表现出来而为人们直接认识和判断的食品安全事故。比如食品中毒和食品食品污染事故大多为显性的食品安全事故;隐性的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危害结果,损害事实不是以直接的外在的形态表现出来,而是必须借助特定的科学手段才能别人们所认识或者在现今状态下无法被人们所认识的食品安全事故。比如转基因食品安全事故。

鉴于食品安全事故犯罪的特殊性,为了能够准确,客观,公正的认定食品安全犯罪,在实际的操作中,务必要遵循一下的原则:(1)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此原则是认定食品安全事故犯罪的立脚点和根本前提,食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造成的后果,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是确定食品安全事故犯罪的基本事实。然而,在确定事实的过程中,也应该是建立在证据确凿充分的基础之上的。(2)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确定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我们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规范,依法认定食品安全事故。(3)依靠科学技术的原则。因为食品安全事故的特殊性,准确的认定食品安全事故需要依靠现代医学技术上的判断。

四、食品安全事故责任的承担

食品安全事故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种。如何确定食品安全年事故责任承担者的法律责任,取决于如何定罪与量刑。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分析了如何认定食品安全事故犯罪。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法律责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纯粹法学派的创始人凯尔森认为:“法律责任的概念是与法律义务相关联的概念,一个人在法律上对一定的行为负责任,或者他在此承担法律责任,意思就是,如果作相反的行为,他应受制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违法行为或者因为法律上的规定,应当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因为食品安全事故威胁到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对社会公共安全也有极大的破坏性影响,所以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中的行为人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43条规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第144条规定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等,都属于对食品安全事故刑事责任的追究。201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犯罪立法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加大了处罚的力度。比如将食品安全监管的渎职从渎职罪中单独的剥离出来,增加了食品监管渎职罪。但是,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领域仍然存在缺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定罪与量刑的不对称。根据刑法上的有关理论,食品安全犯罪大多为故意犯罪,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因为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应该有必要将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观罪过扩展到过失,或者增加过失犯罪的罪名,而不是间接的适用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罪。

食品安全标准篇10

近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工作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北京市卫生计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工作,认真履职。

《通知》分为6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包括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实施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食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和其他重要工作。

其中,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方面,除加快地方标准制定外,还将探索京津冀食品安全标准协同管理机制,主动与天津、河北等地对接,积极探索三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互认工作和协同编制机制,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服务社会。

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方面,要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社会监督员制度;升级完善北京市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系统;研发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比对甄别智能系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事后监管;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动态管理以及开展区域合作,与天津、河北等地进行协商,探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的协调认同机制,方便企业、促进流通。

在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实施方面,要加强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开展食品企业人员宣传教育;食品安全标准及时传达到企业;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加快推进北京市食品安全标准实施制度建设;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

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要建立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工作机制;稳步推进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完成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探索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鼓励医疗机构扩展食源性疾病监测。

在食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尽快完善食品安全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培训;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制度;鼓励开展食品安全基础研究;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基础设施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