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9:42

自主教学论文篇1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可采用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激趣,要找好导向的作用,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那么,就要把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知目标(学习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目标的设置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程度。

二、自读质疑

首先,教师要指导好“自读”这个环节。要求:(1)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遇到困难看注释、看图或自己思考或查资料、问同桌、问老师。(2)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3)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自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求学生提问题不要重复),然后师生共同疏理问题,浅显的问题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由老师作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就作为学习课文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要点上,教师要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讨论训练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这个环节分为两个阶段: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首先,要组合好学习小组。应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使小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合理组合,以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围绕“自读”中“读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教师要巡回各组,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参与讨论,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更深入,使讨论有实效,不走过场。

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重点段学习,通过再读,再思,再议,切切实实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四、导评拓展

自主教学论文篇2

一、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的教材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理解,除了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和感受外,还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只有乐于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如上《我要的是葫芦》,用幻灯片来演示细长的葫芦藤、可爱的小葫芦、雪白的小花,以及和葫芦有关系的根、藤、葫芦。我们给葫芦施肥浇水后,养料被根吸收,通过藤,送到叶子,叶子被阳光照射后,把养料加工成葫芦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这样葫芦就慢慢地长大了。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再加上生动的动画效果,自然兴趣就来了。这是教师把叶子葫芦的中间加上了蚜虫(用动画来显示)一只只的蚜虫是那么开心的啃吃叶子,聪明的学生一定想到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没长大了就落了呢相信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叶子生了蚜虫,蚜虫吃掉了能制造葫芦生长所需用的营养,没有了养料,葫芦就慢慢地“饿死”了!

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

2.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一位老师教完《草船借箭》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请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显然,这一问题闪现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这位老师立即将它提升为:在筹划备箭上,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即他们在考虑问题上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哪种思路好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的,以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即利用天时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课题上的一个“借”就说明诸葛亮的谋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担心学生提的问题会破坏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多余的。

改变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应答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教《丰碑》,在学生了解军需处长可歌可泣的事迹后,设计三个读的环节:(1)自由朗读,想想哪些地方读不懂等下可以提出来。(2)检查朗读,每人自由读一个自然段,而且是大家主动站起来朗读。(3)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进行朗读。这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思、问、议、写的时间,才能拓宽学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

二、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二者是统一的。下面就谈谈以培养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1.丰富表象与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思维。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积累表象。比如让学生观察春天,当学生看到柳绿了,花开了,自然就会说出有关春天的语句: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开了,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芽……

2.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虽然说的有些大了,但是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对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能浮想联翩,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怎样培养呢方法很多。

(1)揭示关键词语、句子。如《黄河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进去。”老象是怎样陷进淤泥中的阅读时就可以抓住“椭圆”“陷”“来不及”“一下子”“踏进”“踩”等词语展开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我们从中可以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墙角下,饥寒交迫地缩成一团的样子,多可怜啊!

(2)抓标点符号。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还嘱咐三个小战士:“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老班长痛苦却又坚毅的神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高大形象。

另外还可以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等等。

自主教学论文篇3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 发展 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①。而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 自然 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转变学习方式就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②。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 教育 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和“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 总结 出了如下方法: 

         一、学会预习方法,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朱作仁教授曾在《语文教学研究文集》里指出: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是预习新课,巩固旧课,复习旧课,形式不一,要把自学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③。这就充分说明了预习与自主学习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预习自身固有的任务。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至十二册每篇课例都包括“预习、课文和思考练习”三部分。 “预习”这一内容主要是为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自学能力而精心设计的,编者围绕学法指导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具体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预习”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预习”来组织预习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纵观教材中的“预习”,其一大特性是具有可操作性,有划重点句、划疑难句、做笔记、圈词语、想内容等多种形式的操作。这些可操作的要求都渗透着学法的指导,但学生不易独立地概括发现和自觉习得,需要教师在强化的改进操作的过程中将学法凸现并完善之后才能让学生获得。操作的强化和改进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操作有具体的步骤;二是操作要可以检测。 

         二、注重情境创设,激发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启迪智慧、以及陶冶情感、增进审美力等多种功能,小学语文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只有当教学走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④。”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充分发展。 

         首先,要根据教材重点、难点、特点去设计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其次,创设的情境应是整体的、连续的、有效的,从而强化学习动机。再次,充分利用情境,凭借所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调动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⑤。”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也即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那么,从何思起?怎样思呢? 

         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维训练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布疑置难、询疑问难,释疑解难,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字词的音、形、义方面存疑;从课题之处存疑;从重点之处存疑;从句子的表达形式存疑;从文章的内容存疑;从矛盾之中存疑;从联系之处存疑;结合课后思考题存疑;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点符号、写作手法,甚至是作者的写作观点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提倡多读感语,进行自主阅读获取。 

         叶老指出:“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⑥。”由此可见,读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⑦。”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主地进行阅读。 

         1、注意以情激情 

         好的朗读导入语犹如表演的“序幕”,应具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教师动之以情,以情动人,通过语言描述,渲染描摹,引起学生或兴奋、激动,或悲伤、哀愁等情绪。 

         2、注重情境模拟 

         教学中,恰当地借助视听媒介,创设场效应,如利用挂图、投影、录像等辅助设备,化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生动直观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 音乐 和声情并茂的解说,模拟当时当地的情境,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尽可能地与作者达到“心情相契合”。 

         另外,还要注意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加强诵读的指导。如齐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师范读、生打擂读、分角色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积累语言。 

         五、组织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⑧。”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1、讨论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课堂讨论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譬如,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常常会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得其他程度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再如,若课堂讨论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会渐渐地对讨论产生厌烦情绪……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办法:①协商法。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②补充法。在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推荐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③提问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互相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考大家。实践证明,学生总期望能提出难住对方的问题,他们阅读得比以往更认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已知的,有的是大家都不懂的,有的问题甚至可延伸到课外,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讨论的兴趣。④动态法。在课堂讨论中,小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采用流动的办法下位自由组合。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断地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2、合作方式要注意及时调整 

         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时又会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适当地给予指导,灵活调整学生的合作方式。一次,我在让学生分组表演《陶罐与铁罐》时,发现有两组同学始终在那儿互相埋怨,合作得不愉快。经了解,一组同学中有两名同学都想演铁罐,都互不相让;而另一组同学中又埋怨那个扮演铁罐的同学不能表现铁罐的傲慢无礼。于是,我迅速将两组同学进行了重组合,结果,两组同学都表现得非常投入、认真,合作得非常成功。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等待、观望,而是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合理的指导,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 

         3、灵活组织分层学习 

         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可以采用分层学习法。如教学“鲸有多大”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2号同学另举两例分别用上“数字说明法”和“对比说明法”,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情况,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收获。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而且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重视激励评价,树立坚定学习信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 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⑨。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充满温情,但决不是越俎代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及时地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如何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呢? 

         1、要真实表达,不夸大其辞。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 科学 、客观、真实,不能言过其实。对学生的评价,只有三四分好的,不能说成七八分好,更不能说成十全十美,不然被评价者会认为老师是在讽刺他。如,学生字写得不好,老师可以这样说:“字写得完全正确,如果再写工整、美观一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语言,既起到了点拨引导的作用,又在真实评价的基础上尊重了学生。 

         2、要真心欣赏,不应付了事。当学生得到老师的欣赏与肯定后,他会充满自信,自我激励,平稳地成长,健康地发展。如学生读书读得好时,教师真心地说:“读得真美,老师简直都被陶醉了。”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说:“你努力了,这是最大的进步,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当学生回答问题出色时说:“你回答得真精彩!真是一个才思敏捷的孩子,老师真佩服你。”这样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励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创新,对学生的影响会很深刻,甚至终身难忘。 

         3、要真诚宽容,不能急功近利。不苛求孩子完美,能包容学生的不完美,给他们反省自新的机会。当学生回答出错时,老师会说:“没关系,再好好想想,你一定会行的。”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离题万里时,老师可以这样说:“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这样思考……”或说“其实,你很能干,比老师小时候聪明多了,只不过这道题的思路应该是这样……”当学生感受到这份真挚的爱心时,这份爱 自然 会化作内驱力,督促学生向着 教育 目标努力。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看作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以此激起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措施和方法,自觉地上好每一堂课,就一定会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 文献 : 

         ①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叶圣陶著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教育部出版社   

         ③朱作仁著  朱作仁语文教学研究文集[m] 广西人民出版社     

         ④杨金萍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J]   

         ⑤谭云清  小语“自主学习”研究[J]  

         ⑥乔华  周光旋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     

         ⑦程琼  注重语感训练 提高语文素质[C]   

自主教学论文篇4

(一)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程序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法。例如,宏观经济学中投资这个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造成困惑,而投资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十分重要。对投资的正确理解,是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关键。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还是难以把握投资这一概念。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用尝试教学法,先一开始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一旦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发现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的含义不同,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便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然后教师导入新课,在新授课过程中使学生把握投资与资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的含义不同,懂得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厂商购买资本或对资本的需求,是厂商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明确要从资本的角度来理解投资。最后,教师再次进行课堂作业并给予课堂小结,以此巩固对投资的理解。采用尝试教学的关键是两次尝试题的设计,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尝试题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与课本或学习材料的例题相似,便于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或学习材料,共同讨论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可配合课本的题目来进行,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自学辅导教学

自学辅导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内容,自己练习、检查并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辅导教学的具体步骤包括:启发引导、阅读课本、自做练习、知道练习结果、教师小结。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把教学从着重灌输知识、技能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例如,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这章内容,理论性强,没有什么数学模型,同时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全新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必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自学辅导教学法,先从旧知识引发新问题,提出问题:你们在上章中了解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那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让学生阅读课本,该做练习时做练习,并核对答案。最后,教师小结,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再比如,GDp的问题也难以把握,在教师讲授GDp的概念之后,为使学生全面把握和增强理解GDp,以及有关GDp的评价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搜集资料,制作成ppt,来讲授相关内容。在学生讲述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学习心得。采用自学辅导教学的关键是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只需巡视课堂,不打断学生的思维,只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发现共性的问题。小结时,做到有的放矢,纠错解疑,规范学生做题,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

(三)专题讨论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是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锻炼的一种教学模式。专题讨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挖掘学科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综合知识的能力。对于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专题讨论教学法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专题讨论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设计好多个专题,让每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专题,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然后给学生1~2周的时间收集资料,并利用本章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接下来将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用ppt的形式展示,派1~2代表做演讲。同时,课堂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做评委,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点评打分。最后由老师做总结发言,分析讨论的结果,并对该专题进行更深入的陈述。同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课堂讨论对专题报告进行修改,每个组员提交1份个人研究报告,小组提交1份总报告。例如,在讲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讨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我国劳动者、企业主等阶层的影响。在讲消费理论时,要求学生查阅中国储蓄资料,分析中国老百姓为什么喜欢储蓄?在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时,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以我国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为时代背景,讨论政策组合的实际应用情况等。采用专题讨论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应该精选专题,控制好学生陈述的时间,把握课堂节奏,带动气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优势明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教学难度增大、教学结构松散、教师的指导地位难以保证等等。笔者认为,要扬长避短,在宏观经济学自主学习教学安排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足够的授课学时

自主学习教学不否定理论讲授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课程的难度和复杂性,使得宏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应当以理论讲授为主。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的授课时数约51学时,这只能保证讲授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为顺利实施教学范式改革,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教学内容,必须在原有授课学时的基础上至少增加16课时,即每学期至少达到68学时。

(二)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实证分析是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分析方法,要想做好实证分析,学生必须具备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这也是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改革顺利实施的保证。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等公共资源收集数据,并传授一些基本的处理原始数据的方法等。例如,在讲“国民收入核算”、“失业与通货膨胀”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搜集中国名义GDp、GDp平减指数、GDp增长率、失业率、Cpi、ppi等数据,让学生对中国经济的运行有总体的认识。在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其中涉及货币政策问题时,则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搜集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大体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机制

实施教学范式改革,应当纠正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偏差,扩大评价的内涵和范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因此,《宏观经济学》课程科学考核的标准应是多重的,丰富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应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研讨与辩论的表现、自主查文献讲课的表现、课程作业的表现等。着重评价学生掌握方法和能力的程度,考察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自主教学论文篇5

研究表明,课堂环境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直接的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师生间的心理氛围,其中师生间的心理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具体来说,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身心进入最佳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需要打破传统师生观念,建立融洽、平等的课堂人际关系,给予学生安全感。

二、语文自主学习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问题的呈现、分析与解决伴随着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为基础,分“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五步引导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需遵循几个原则,比如难易适中、个体差异性等。

(二)师生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监控技能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师生间互相沟通基础上的自主阅读方法,通常以学生阅读、教师构建问题框架的模式进行,讲究四种策略,即小节、提问、澄清、预测。运用此教学方式可以实现信息的互动,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可由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对文章获得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收获的信息、存在的疑问等,这有利于师生进行下一步的沟通;第二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认识,提出疑问和问题,然后教师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将学生的问题根据相似性大体分为几类;第三步,将分类的问题进行解读,反馈给学生,然后和学生共同去文中查找答案,共同探讨,对于大众性的问题,可先由学生合作讨论,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其自主寻求问题答案,之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点评;第四步,在解决表象问题之后,借助这个契机,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深层次问题。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学习既结合了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又与之有不同之处。一方面,它是一种建立在问题基础上,存在师生交互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它不同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其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才是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这种自主探究式阅读学习方法可由以下几个步骤实现:第一步,在字典的辅助下,通读全文,获得对文章的整体认识;第二步,让学生结合文章自主提取信息,查找资料,获得对文章和作者的初步了解,这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第三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描述对文章的理解,总结疑问,并提出来共同讨论,查找资料,进行分析和解决;第四步,对阅读文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对于没有探讨结果的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第五步,大家相互交流理解和解决问题之后,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比如文章写作的目的、表达的思想、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不足之处等。

三、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性学习的评估

自主教学论文篇6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建构,未有效地激发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学会如何搜索资料,如何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当前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活,明确自己基本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因此,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课程开展的核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例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基本能够了解其中的内涵,但是要达到内化吸收,需要教师在重点处予以点拨。因此,教师采用自主学习法展开教学。首先,教师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指引,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本内容的初步自学。其次,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具体说,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教学任务,采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的小组展示为基本方式,展开对课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在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内容的总结,并对难点进行解释和补充,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班级的评价小能手(班级学生投票选出,采用轮流参与的方式)对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度,小组学习有没有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在小组展示中,学生展示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是否恰当,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板书是否简洁并突出重难点,班级学生是否激励参与课堂问题等,评价有本节课表现好的地方和表现好的同学,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改变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中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2.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创设情境是中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情景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情景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触发学生联系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例如,《多变的价格》中教学重点是价值、价格、供需矛盾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与经济理论密切相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化的内容“水果多变的价格”,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水果价格,包括同一种水果在不同季节的价格变化,同一季节不同水果的价格变化,以及同一水果在不同超市的价格。教师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促进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为学生的理解奠定基础。但是,要使生活化的内容成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现象和内容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上面的内容中,教师引导学生转化为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不同季节水果的价格不同,秋季的苹果为什么比冬季的苹果价格低?第二,为什么有的水果价格一年四季都很高,如樱桃总是比苹果贵?第三,为什么同一季节各超市间同一水果的价格会有不同?而价格却相差不多?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学生又可以借助经验进行自主学习,也就是说问题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价格和价值、价格和供需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促进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这也促进了知识的应用,提高了中治的教学效率。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中治课堂以教师中心的讲授制为主,教学内容的呈现总是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学生通过机械地背诵教师讲解的重难点掌握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全靠教师语言的幽默,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幽默课堂效果通常较低。中专学生是年轻的一代,他们喜欢不断变化的、学生参与的课堂,因此中治教学要不但丰富教学形式,辩论、演讲、表演等形式,只要能够服务教学内容都可以引入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在班级模拟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班级组织为期一周的“二手书籍出售”活动,学生把自己已经看过的图书拿到学校,投资图书者可以收到原价20%的投资费。在出售图书的过程中,设计三种工作人员,第一种是选择图书地点,设计图书出售宣传和价格制定;第二种是负责出售书籍;第三种是收入统计和发配人员,三种工作人员的薪资由班级学生共同商定,同时班主任作为举办方,要获得收入的20%,这个收入作为班费。班级学生分成三大组开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按劳分配的内涵以及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必要性,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平衡了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矛盾。

4.通过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新的学习内容,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不断解决在新内容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的不断思考,而宽松的课堂气氛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学生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所想说给同伴听,通过这样交换思想的方式,刺激了学生进一步的自主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头脑风暴法来陈述自己认为的正确消费观是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己的陈述,在相近或者观点对立的消费观的陈述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间的辩论,例如一组学生说勤俭节约是一个正确的消费观,而另一组学生认为勤俭节约不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两个小组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展开自己的观点陈述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逐渐明确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并论社会生活中的“奢侈婚礼”、“农民伯伯的攒钱观”进评析,促进了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

二、结语

自主教学论文篇7

1.1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身作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分析、解决、实践以及创造进而达到学习的目标。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研究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伴随着语言教学的一种模式,在通过了教师的指导与分析之后,学生们自主的通过网络环境进一步的学习各种知识,主动的调控自身的认知、动机、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进而解决疑问,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1.2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极其逼真的学习环境,而且在网络中,除了必要的语言文字外,还存在更多的鲜艳的图片,为学习增加了多样性以及生动性。在这样的网络环境进行学习,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以及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2.1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若想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那么就必须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可以为教学提供一个生动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随意的与其他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轻松的探讨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有问题就可以及时的得到反馈,而不是在课堂上被动的吸取知识。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宝藏里寻求知识时,他们有的更多的学习的欲望与兴趣,而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中大量的信息以及快速的传递速度大大满足了学生们充满好奇的心理以及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性学习,学生们所有的疑问都会及时的得到反馈,这样一来就消除了学生在生活中与教师、与同学存在的交流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们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很容易就可以让他们形成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的品格,教师应当大力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增加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们在这个环境中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熏陶,感染和启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与此同时教师的地位也发生的转变,由原来的主角变成了活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构建者。学生在网络上获得以往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不但不用再局限于课堂之内,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在网上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其他人求助,使学习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另外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可以自行浏览教师制作的各种图片与教学资料,在初步形成学习框架之后,在通过教师的讲解对知识做进一步了解。网络实现了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叉互动的学习模式,在多方互动过程中,既有师生的共同参与,又有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为互相学习之间创造了沟通的桥梁。

2.3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当进入了网络时代之后,合作的精神就尤为重要。是否有合作精神以及合作精神的强弱都是衡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标准。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可以多多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们在组内进行讨论,开散思维,勇于探讨,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进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评议的模式,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小组学习的合作交流方法,首先必须要选好主题,而且环节要清楚,同时还要选择好的时机与方式,让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时,可以有步骤的进行,在经过多次的研究与讨论后,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自主教学论文篇8

1.让学生学会质疑。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我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来提出问题,有的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有的问:“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这些问题正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并解答疑问。在小结课文的时候让学生质疑也是必要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让你始料不及。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学生提出“:龙王的女儿怎么会是小白蛇?“”海力布如果先把宝石吐出来,再说出发洪水的消息,他不就不用牺牲了吗?”“龙王神通广大,可他的女儿有难,为什么不去救呢?”学生的这些问题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对这些问题不能粗暴地否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说“:同学们提出这些问题真是好极了!这说明同学们能认真地去读课文,而且敢于挑战课本的权威。可是民间传说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是因为传说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故事如此安排正是为了用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分清是非,学习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学生能多读多想,正是得益于让学生质疑。

2.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成为一个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小结课文时,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和收获,正是让学生发表意见的好平台。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有的说“:圆明园体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的说“: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侵略者强盗的行径。”有的说“:作者强调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和它的毁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爱憎之情。”有的说:“作者从圆明园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收藏珍贵文物三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过去,用词优美,是我们习作的典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

3.让学生自选作业。无论在什么样的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理解能力都不可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让学生自选作业正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自由选择方式理解课文。学生选择的方式有的是用彩色画面、用剪贴形式来表达;有的将课文中精彩的句子进行浓缩、添加情感体验等动态处理;有的是用本课中的成语进行造句;有的从家里找来在桂林拍摄的影集领略“甲天下”的内容;有的则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有的想充当小记者用对课文提出问题向同学们采访……从他们如何完成作业中可以看出自主作业带来的乐趣和学生得到的发展。

自主教学论文篇9

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创新,知识爆炸,呼唤学校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由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课堂教学的革新为突破口,抛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

而考察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束缚,课堂教学仍然徘徊在偏知识传授,偏分数评价,课业负担过重的误区,徘徊在“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困境之中,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造和革新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就难以开展。

针对现行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校意识到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在借鉴当前流行的“主体性教学”“交往性教学”“创新性教学”等教学模式的理论和方向。构建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构通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级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验的基本思路

要进行本实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应搞清师生的关系应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讲者与听者的关系;应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部,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构建“自主、合作、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上活语文课。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变革传统的教师职能观和教育行为模式,正确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变革传统的学生观和学习行为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作用。

3、改革教学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和合作的师生关系,调控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验的基本方法

“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构用图式表示:

教师学习指导

学生个体自主学习

学生群体交往学习

本模式为三大板块整合又各有侧重的“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程式。在教学中,我们在模式的基础上熟悉该程序教学,并善于选用就变式,做到整体设计,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反馈与调控,让“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促进“素质教育”的效能。实验主要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创设“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自主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发展个性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即使没有老师指导,也能独立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合作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

1、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中,建立科学的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讨论,交换意见及集体评价,以及学会寻求帮助与帮助,相互的沟通与合作。

2、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促进个性社会化。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从而体会合作的成功。

(三)创设“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创新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操作能力,形成创新性个性品持。

1、启发联想和想象,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

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发展创新性操作能力。

四、实验实施策略

(一)建立学习小组。

建立学习小组,是实施“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首要问题。课堂上我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按性别、知识基础、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作有机调配。在新授课时分成四人小组,在练习(如背诵、默写)时分成两人小组,在表演时灵活分组,但在课外辅导时则采用同质分组的方法,以利于分层辅导。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模式是最根本的基础和前提。它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被动心理状态——“要我学”引导为主动探索求知识的“我要学”,学生的自我意识被充分调动,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使学生能自主性学习,我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实施。

1、引发学习动机,寻找心灵交流点。

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是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需要的。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往往始于对教师的喜爱,在于师生间的充分情感交流。因此,我每步入课堂,总以和蔼的微笑,情境唤醒,游戏诱趣,表演添趣,竞赛激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2、创设参与情景,培养自主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指导只是手段,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自主参与选择,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向测评的作用。我在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时,时常是通过“导思”来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将目标问题化。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主要是抓好课堂预习,思考本课学什么?课后练习解决了没有?个人还有什么学习收获?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型,从课题或课文中心句入手,结合课后思考练习或参考语文学习辅导,提出问题化的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学习策略,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会学习首先是学会选择学习的策略,这是教师学习指导的重点。如为了教学生理解词语,在平时的教学,我加强了对重点词语的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字义理解词语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还有另外一种常见的方法:举一反三。许多课文中,各段的结构基本相同,教学其中一段渗透学法指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其他段落。如《林海》一课,我首先重点学了“岭”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这一段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林、花”这两部份的内容。

因而,在教学中学法指导不仅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还帮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及自身的条件选择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鼓励思考质疑,广泛交流评议。

课堂上,学生不应是“听众”“观众”,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围绕问题化目标进行教学结构设计,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使其学生在学习中悟到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我的战友》一课第八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带着“为什么我的心会绷得紧紧的?”这个中心问题自己阅读思考,然后有意识地安排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接着让同学们对三种不同的回答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在评评议议中,学生体会“我”的“担心—不忍心—期望—痛心”这段痛苦、焦急、矛盾的心情,领会的处境及内心感受到他顽强的忍受力及其崇高的思想,使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并受到美育教育。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理论特点之一就是吸收了合作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师生、生生、小组间的交往、合作进行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性品质的目标,合作教学理论有其独特的价值。下面是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1、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首要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其操作程序为:提示学习目标;学生个性独立思考,完成基础作业;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大组思维撞击和集体性评价。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培养学习掌握合作学习、集体思维的方法、技能、态度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这方面我的主要做法是:

(1)引导学习学会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进行尝试学习,培养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反馈学习效果和进行作业的矫正。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中完成探索性的集体作业。

2、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1)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个学生创设开发潜能和表现才能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我不仅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更注重对后进学生的帮助,尤其重视运用集体的力量,发掘每个学生个性中潜在积极力量,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如在复习旧课的练习中,多让后进的学生发言。在课本内较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也尽可能让他们先在组内汇报自己的看法。在全班集体教学时,也为他们多创设这样的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2)组织组内和组际的竞赛,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现代人意识。我采用“小组长轮换制”,为每个人提供参与组织管理同学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同时组织组际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公平竞争,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小组集体的凝聚力,又的利于难改学习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进行创新性教学,培养创新性才能,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学理论与实践改革的必然趋势。下面是我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1、在自主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思维品质。

创新性思维品质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它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这种特征是有个性的特点,表现为能自觉而独立地把握条件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交结点;能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平中见奇,能够从不易察觉的地方看出问题。创新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独立性,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就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敢于与善于质疑,从而主动地解决问题。

(1)预习,课前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a、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对文章题目内容、写作等方面质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B、让学习对如何学好这篇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C、让学生找出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的问题自己设疑、自己解题。

(2)课间、课后让学生学会质疑。

在课堂上,我喜欢首先让学习质疑,然后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教课文,这样学生学起来特别用心、主动性特别高。

2、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深刻性、新颖性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常通过创设合作学习情,让学生在相互间交流、碰撞、相互启发,加上老师的引导,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深刻性、新颖性的思维品质。

(1)引导学生吃透问题,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如《鸟的天堂》一课,要理解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我首先让学生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的乐园,然后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有些同学从榕树之大和茂盛说明;有的同学发现那里不许人捕鸟,说明大榕树是鸟儿的安乐窝;还有的同学从鸟儿的欢、多来说明。

(2)教学生通过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方法开拓思路。

如《跳水》一课,我提出:船长要救儿子,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纷纷提出许多意见,非常活跃。

有时,我还让学生通过画画、续写等形式进行训练。如让学生画草塘、画林海的岭、林、花,让学生续写《穷人》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自主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性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语文自主性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及其特点编制的,其对社会环境等因素等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所制定的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时同步实现读写听说的进步,还能使身心发展的更加协调。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按部就班的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策略时也不能守旧,需要具有较强的弹性,同时,也需要给予充足的空间,以便于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水平。

一、如何实现课堂合作从而达到自主性教学的效果

1.1利用“生活”,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把教师的思想束缚在课本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失去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教师便会“江郎才尽”,语文也就越教越死。教师只有深入生活,开拓视野,才能在学习指导中内引外联,挥洒自如。正是从“生活”这个基点出发,语文自主性学习倡导教师“下水”,独立选择、承担自己的学习课题,全过程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这样,在学生眼中,教师就不再是一个学习的“局外人”。这是教师的“学习者”角色获得认同的基本前提。作为教师,也在切身的学习中加深了对自主性学习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1“洗脑式”激趣法

这里的洗脑并不是要强制学生接受一种观点,而是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课的重要性,也就是强调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1.2.2举例激趣法

一味的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还不足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实践证明,通过现实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明显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举一些学习成功的例子,比如在作文课的学习中,可以拿一些优秀学生的作文来进行展示,通过当场阅读展示的形式激发其他学生向这些优秀学生看齐的念头,从而做到主动学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人认为写作没有前途,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举一些成功作家的案例,比如一些畅销书作家。告诉他们如果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有前途的作家,学好初中语文是关键的一步。

1.2.3竞争激趣法

所谓竞争激趣法,指的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入竞争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比如上面提到的阅读优秀作文的方法就是一种竞争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奖励,使学生们感受到被当做范文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并努力学习,争取下一次自己的文章也被当做范文阅读。还可以组成学习的兴趣小组,每个小组之间可以展开竞争,比如有些课文是需要学生们背诵的,那么这些小组成员就要一起努力学习,而对于一些字词等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这个集体中完成。最后小组之间要进行一次学习成果的比赛,通过这种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3指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会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鱼”。

1.3.1规划法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进行短期规划,使其知道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做什么、怎样做,如何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逐一去实现。

1.3.2质疑法

鼓励学生从无字句处读书,从课题、重点词句、课文的矛盾处、语言表达、布局谋篇、中心思想、标点符号等处质疑,教师带着疑问走向学生,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1.3.3查阅法

就是教给学生在发现疑问后,能根据工具书、资料、文献、网络等提供的信息解决疑难的方法。

1.3.4探究法

鼓励学生勇敢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新的思维、新的表达,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其具体做法有:下放争论焦点,提供探究机会;自主筛选目标,营造探究氛围;关注生活现象,拓展探究渠道等。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1重视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习的最佳时间,短短的四十分钟,如果学生不重视听课效率,并不能学到什么东西。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讲究合理的听课方法。其中的一点就是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最直接的办法,对第二天要讲授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对于一些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等到课堂上重点听讲。课堂上要记好笔记,以待课下进行复习。作为老师也要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以最清晰的脉络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有些老师没有备课的习惯,或者备课不充分,这样到了课堂上,难免会造成讲课思路不清晰,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学效率肯定不高。

2.2重视课堂的互动性

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般的形象描写都会选择面部表情,通过表情的变化来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但是为什么朱自清非要选择父亲的背影来进行描述呢?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可以请同学们回答,也可以是自由的发言,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答案可以是多样的,最后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父亲的背影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和辛酸。通过描写父亲颓唐的背影,使作者联想到父亲操劳的一生,父亲的背影正是他人生的写照。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父亲的背影,比如翻过月台去买橘子时候的背影,临走时的背影等等,这些都是打动读者的地方。

三、总结

语文的学习遵循科学的规律,相信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习惯,一定可以学好初中语文。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