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教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1:09

财会教师篇1

关键词:财会老师师德教育与时俱进

一、财会老师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011年4月24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财会老师作为广大教师中的一个群体,所教育的学生大部分会从事会计及会计管理工作,会计部门是经常与财物打交道的部门,因此对财会老师的师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有利于培养高级财会人才。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财会人才的需要量也就越大,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要也就越迫切,要培养造就高级会计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是师德建设,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一个老师没有良好的师德,学术水平再高,也是不适合做老师的。因此倡导师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财会老师的保证。

2.有利于会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会计行业是有一定风险的行业,贪污、挪用、弄虚作假时有出现,会计行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财会老师的师德教育,财会老师以身作则,在授业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师德教育,将来学生在各行各业从事会计或其他工作,能成为推动会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3.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点明了其立法宗旨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条也点明了其立法宗旨是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倡导对财会老师进行师德教育正是为了实现立法目的,使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

4.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近段时间扶起跌倒、摔倒老人的好心人被屡屡诬陷为肇事者的事件不时出现,我们不禁要问:社会公德在哪里?道德底线在哪里?在这样一个社会道德引起广泛关注的时期,大力提倡对财会老师进行师德教育,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目前财会老师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财会老师的师德教育不系统。在财经类院校,绝大部分财会老师都是从财经类院校毕业的,而非师范类院校毕业,一般的财经院校基本不专门开设师德教育课程,导致财会老师特别是年轻的财会老师在认识教育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运用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欠缺,虽然有教师资格认证,有上岗前的培训,但是毕竟时间短,内容太少,专门针对师德教育的内容就更少了。

2.财会老师自身安于现状,未及时更新知识。部分财会老师长期只上一到两门课,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外,其他的事情能推则推,缺乏工作热情,对新的会计准则、财经法规不及时、主动学习,导致有的新内容学生已经知道,而老师讲的还是旧的,这是一种消极、懈怠的职业态度,必须要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

3.财会老师只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部分财会老师认为,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对待工作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学生的到课情况,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是否理解,有什么建议等不怎么关心,更别说结合财会专业知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了,下了课学生很难联系到老师,同事也很难联系到他(她),这部分老师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作贡献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财会老师师德教育的建议

1.对财会老师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凡是从其他单位调入和毕业后直接做财会老师的,在做老师的前五年,每年必须安排至少一周时间系统地培训教育学、师德方面的知识,五年以后每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专题讲座、师德标兵的典型事迹、学生对教师道德的建议等对老师进行师德教育。

2.财会老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会计行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关注会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并且把这些变化及时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会计知识、政策法规,弥补教材之后的弊病。

3.财会老师既要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财会老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财会老师应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学会计的学生大部分都将进入会计行业从业,会计行业有它自身的特点,经常与钱打交道,经常审核、签字、报销,很容易引起占有金钱的欲望,如果是其他行业这种金钱诱惑要低一些,作为一名财会老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

参考文献:

[1]魏彦,芳李勃等.重构新时期高校师德规范[J].甘肃高师学报,2011,(03):99

[2]王小翠.对高校教师师德教育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6):159-160

财会教师篇2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长期以来,在财经院校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许多教师只热衷于提高理论水平,轻视甚至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实上,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已经成为阻碍推进财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想障碍。所以,财经院校及其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起强烈的实践意识,把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放到重要位置。首先,强化教师社会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财经院校承担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经世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是专门培养学术型人才。脱离自身实际情况,盲目将高校定位为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只会造成“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包括财经院校在内占高校绝大多数的普通院校,应当立足地方、服务社会,主动担当起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素质先行,教师要首先具备相应领域的社会实践能力。其次,强化教师社会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需要。高校教师个体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使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主动适应时展的需要,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广大财经院校教师要对提高个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使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成为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和长期行动。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同呼声。其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财经院校同等重要,财经院校也应当重视双师型教师建设,将其作为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财经院校应当鼓励与引导广大教师向双师型方向靠拢。要鼓励教师努力获取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物业管理师、理财规划师、企业培训师、职业经理人、物流师、房地产评估师、国际商务师等专业从业资格。当然,双师型教师也不仅仅等同于“双证型”教师。一般来讲,财经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能够教书育人,又具备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技能。第二,要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具备扎实而广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第三,要具备良好的经济素养,能够将经济常识、经济理论熟练应用于社会实践。第四,要具备娴熟的社会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要能够在校园内交往与协调,又能够和企业与行业进行交流和沟通。第五,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既要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还要拥有一定的企业与行业管理能力,熟悉企业与行业管理规律,能够指导学生参与企业与行业管理。第六,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富有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

3实施财经院校与实务部门的良性互动

实施财经院校与实务部门的良性互动,也是提高财经院校教师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所谓“走出去”是指财经院校委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去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实务部门挂职或实习,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最新的实务信息,把实务部门的最新成果带入教学课堂。实施走出去战略,能够在实践中锻炼教师,在帮助实务部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教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这不失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请进来”是指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实务部门引进或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实施“请进来”战略,可以不断优化财经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当然,这需要进一步扩大财经院校的用人自,打破学历与身份限制,开辟优秀实务人才进入财经院校的绿色通道。“双千计划”就是实施财经院校与实务部门良性互动的成功案例。双千计划,是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双千计划的主要任务是,2013年至2017年,选聘1000名左右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法学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承担课程教学任务;选聘1000名左右高校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兼职或挂职,参与法律实务工作。实践证明,实施双千计划已经成为解决法学教育界与法律实务界相脱节弊端的重要措施,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师本身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4完善教师社会实践能力考核体系

财会教师篇3

关键词:职责引导教而不教

韩愈的师说诠释了教师作为“师者”的责任——“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尽管“师”有不同层次,其基本职责还是大同小异的。如果没有担当,“传道受业解惑”的差异可能就大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因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传道者的导向作用

我们面对着的现实是中国文化在遭遇有序化的、变质的儒教社会结构的构造后,又在遭遇物化、异化、机械化、全球化、快餐化、娱乐化、弱智化、零件化等资本化的暴虐,作为教师应承担还本归原的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靠课堂是不够的,但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目标应该是不可或缺的。

授业者的导向作用

作为授业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重要的是要找到现实的逻辑支点。因此,教师在传授财务会计课程知识时,应该引导学生寻找财务会计的现实逻辑支点。

财务会计的任务是对交易或事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核心在“确认、计量、记录”。学生要完全掌握,首先应熟悉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对象是什么,否则学习的结果一定会由于“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而“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学习有感性认识——感悟——知识三个阶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启发学生对交易与事件的认知与感悟。比如在对交易的认知上,要引导学生了解与交易相关的历史,从中获得“商人”的含义及“中国人重交换”的历史,感悟交易的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交换与易经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参悟人生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交易的现象,感悟交易的本质,再传授交易的相关财务知识,教学自然而然达到了温总理所要求的“不教而教”的目标。

解惑者的导向作用

诸葛亮的“才干需要学习”、“学习需要静心”精辟地阐述了学习的作用与状态。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逐渐被物化为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要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一定会面临学习动力等困惑。作为解惑者,面对学生的诸多困惑,应巧妙运用“大国烹小鲜”的中医原理,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先“庶”、后“富”,从而达到不教而“教之”的目标。

我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始终处于填鸭式的状态中,习惯了依赖教师。在继续更高层次的学习时,学生不仅保留了将教师当拐杖的习惯,还认为终于摆脱了教师、家长的束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将最该抓紧学习的时间荒废掉。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采用启发式、通过图像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捕捉关键信息,将关键问题留给学生去争论,让学生从争论中获取答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查找资料,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不能忽视的是,财务会计的教学一定要与税法的教学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理解、分析,提升学生的业务判断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为了促使学生不放松学习,在考核方式上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一定不能将学生的考评放在学期末。考核要循序渐进,每堂课都要保证他们有讨论发言的机会,并且将他们的发言情况记录在课堂发言成绩中,该成绩应占到总成绩的40%以上。

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时,还应注意扩大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利用在校的时间,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过程中,不应该简单传授课本知识,应“传道受业解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缠中说禅.《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四)。

blog.sina.com.cn/s/blog_486e105c010006ol.html

[2]缠中说禅./blog.sina.com.cn/s/blog_486e105c01009nd4.html。

[3]李志义.对大学教学的“三思”.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7期。

财会教师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课程建设;外贸跟单操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188-02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普遍不足

本文所指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除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外,利用自身优势直接参与社会发展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重在探讨如何为社会、为经济发展,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的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而高职院校定位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理应突出社会服务功能。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提供应有的服务,比如不能很好地为地方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和帮助,也不能为行业企业的发展很好地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从目前的社会服务现状来看,工科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由于其专业或科研活动直接面向生产,成果是有形的产品,因此能很好地彰显其社会服务功能。而财经类专业由于提供或生产的不是有形产品,社会服务效应相比工科专业不甚明显。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体现财经类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一直是困扰各高职院校的难题。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不足的原因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行业企业运作不熟悉,研究能力薄弱

许多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对行业企业业务运作不熟悉,同时专业知识的研究能力不足,这是造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不足的一大原因。许多高职院校教师从本科院校研究生毕业直接参加工作,对社会、对行业企业不熟悉。

2.教师热情不高,缺乏社会服务意识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社会服务热情不高,认识不够,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外可能就是在家休息。部分教师们认为社会服务与自己无关,同时,由于学校内部考核机制的滞后,更滋长了这种观念。

3.社会对高职院校认识不足导致其对高职院校的服务需求不足

一方面,中国高职院校总体实力的薄弱限制了其社会服务功能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因素也制约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展。由于对高职教育的怀疑和不信任,企业在需要智力支持时往往倾向于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寻求合作,或者有的大企业自己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不需要与高校合作。因此,企业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社会服务需求的不足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展。

关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问题研究已有诸多文献问世,国内的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议和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大多偏于理论和宏观层面,缺少从某一具体角度入手的案例介绍。本文以《外贸跟单操作》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这一具体途径为例探讨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三、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之一——专业课程建设

本部分将以笔者所在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外贸跟单操作》课程建设为案例,介绍高职院校提升和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做法和经验。

(一)借力行业企业开展双元双优模式的课程建设

在建设《外贸跟单操作》课程之初,我们首先通过对外贸跟单员岗位的广泛调研和分析确定了本课程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根据外贸跟单员工作流程确定课程的各个学习情境,根据外贸跟单员的实际工作内容、工作任务选择和设计了课程学习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外贸跟单的工作流程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学场所选择校内外实训室或实验场所,以实现教、学、练的一体化。我们将《外贸跟单操作》课程内容按流程分为7个学习情境,包括:选择供应商操作,样品跟单操作,订单理解操作,生产前跟单操作,生产过程跟单操作,包装跟单操作和运输跟单操作。每一项目设计明确的工作任务,教学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授课的效果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效果来评价。课程教学紧紧围绕外贸跟单员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展开,而不再向传统教学方法中以知识的理论体系来搭建授课的知识体系。

为了有效达成提升学生外贸跟单职业能力目标,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具备是先决条件,假如教师缺乏应有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那么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必将成为空中楼阁。为此,我们建立了“优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优秀的校外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即我们所谓的“双元双优”师资队伍。

在建立优秀的校内专任教师队伍方面,我们重点强调专任教师要懂实际业务,熟悉外贸行情。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提升了校内专任教师的实务业务能力:(1)派遣校内专任教师(缺少行业工作经验)脱产赴外贸企业挂职锻炼,锻炼期为6个月。(2)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将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放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结成“朋友式”合作关系。

在建立优秀的行业兼职教师队伍方面,我们挑选具有丰富实际业务经验且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的企业人员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针对个别行业人员教学技能缺乏的问题,通过结对专任教师帮助其设计制作课件和准备教学资料等方式加以弥补。

在建立了双元双优师资队伍后,“外贸跟单操作”课程开展了校内外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制作ppt课件、共同准备教学实训资料、共同授课以及共同命题等形式的合作建设,本课程的建设充分整合了学校和社会力量。

(二)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课程建设的成果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许多毕业生学生反应凭着学校所学知识和能力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此外,校内专任老师还取得了如下成果:(1)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去企业挂职锻炼以及与行业兼职教师的朋友式结对交流,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企业人员而言更丰富,具备比较优势。(2)与几十家外贸企业以及商检,货代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专任教师的接触面不再局限在与学生打交道,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得到很大提高,扩大了社会关系网络。(3)借助课程建设的经费支持以及自身的努力研究,《外贸跟单操作》课程组教师的职称得到了晋升,目前课程组校内专任教师都已取得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研究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这些成果为教师提供社会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课程建设成果为行业企业提供社会服务

通过几年的建设,校内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得到很大提升,目前已经能为社会提供以下几种专业服务。

1.帮助行业企业开展新员工上岗培训

从笔者调查看来,许多外贸企业新招聘员工的外贸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为此,《外贸跟单操作》课程组专任教师为多家浙江省内外贸企业提供了新进人员的岗前外贸基础知识培训服务。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定位于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在提供非学历的职业培训方面大有作为。

2.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浙江省内许多地方中小企业迫切想直接从事外贸业务,但由于人才缺乏往往通过方式在做出口贸易,这不利于企业的盈利的发展。为此《外贸跟单操作》课程组专任教师担任了几家外贸企业的专业顾问,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包括:外贸英语的翻译,业务流程的解释,外贸政策的讲解等等。

3.通过课题研究,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企业解决业务难题

最近4年来,《外贸跟单操作》课题组教师通过潜心专研和努力已经成功申请到多项省部级应用对策类课题,以及为企业提供专项技术服务的横向课题多项,相关研究报告提交给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并得到意见采纳,同时有10多篇学术论文在北大核心期刊以及CSSCi来源期刊发表。

4.正在思考尝试的深度校企合作

许多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都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内容,很难实现深度合作。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以利益为导向,有的企业认为与高职院校合作不能给其带来利益。因此,与企业建立利益互动机制才能真正突破目前的校企合作瓶颈,这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要想方设法让企业体会到合作能带来利益。笔者认为以下合作模式值得尝试:行业属性决定了成立财经类服务企业不需要太多设备、人员和办公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划出专门区域,以免房租的形式邀请企业入驻校园,同时通过协议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情况下让企业接受学生进行实训、实习。这种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以直接帮助企业节约运行成本,教师的很多信息成果可以与其分享,服务其发展;另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学习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四、总结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是项系统工程,本文从课程建设角度探讨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服务,除了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配套的支持措施,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是关键。而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一个很好抓手,也是促进高校和行业企业合作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善于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地方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设置对口专业,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不断打造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特色、科研特色,一方面使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运用自身能力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提供社会服务,与之结成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最终达成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2]周慧霞.中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现状与对策[J].阴山学刊,2008,(2).

[3]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财会教师篇5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财税法课程师资队伍之所以满足不了社会需要,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课程设置以专业为限,造成财税法教师多元化知识结构构建障碍

《财税法》课程在经济学专业和法学专业都有开设,经济学专业的《财税法》课程主攻财政学和税收学的教学,法学专业的《财税法》课程主攻财税法和税法的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以专业为限,割裂“卓越财税法律人才”培养所需的复合型知识体系,直接导致接受此种模式培养的财税法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当他们担任财税法教学工作后,又再重复此种单一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周而复始。因此财税法课程设置不合理,对财税法教师多元化知识结构的构建造成较大障碍。这属于财税法师资建设“先天不足”的部分。其实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精英教育,在知识体系上要侧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能固守专业方向,僵化培养目标。黄进老师指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培养与类型化、特色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1]。因此,财税法课程设置上应打破专业局限,补充相关学科知识教学。

(二)财税法课程的专任教师人数普遍不足,且缺乏教学团队建设基础

我国高校财税法课程教学,囿于师资缺口,专任教师人数普遍不足。首先,财税法专业方向的专任教师人数不足。表现在一是大多数财税法课程教师虽是法学科班出身,但其专业方向多为经济法或民商法;二是部分任课教师甚至是从其他学科或学院借调过来,如从经管、会计学院借调,这些都导致财税法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教学知识基础。其次,财税法课程的教学团队数量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法学院校的财税法专任教师人数较少,有的学校甚至仅有一名专任教师(因为课程为选修课,课时较少),有的学校是由经济法教师兼任财税法教学,从而导致财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较少,缺乏教学团队建设基础。

(三)财税法课程性质转变导致

财税法教学未得到足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发展动力传统法学教育体制普遍重视核心课程教学,忽视选修课及其他法学相关课程教育。1999年前财税法还是经济法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财税法课程性质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甚至有的学校已经取消单独设课,仅在其他法学课程中略微简述。第一,课程属性的转变直接导致课时的缩减。一般来说,《财税法》课时在36左右(只有极个别财经类院校课时达到54),但仅税法而言,我国就有近20个税种。课时的缩减,使得任课教师只能着重于主体税的讲解,其他辅助税甚至税收征管等都较少涉及,学生财税法律知识不全面;第二,课程属性的转变,也影响了财税法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为选修课考核一般以考查为主,相比必修课的考核严格度要低很多,所以任课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教学考核压力,教学缺乏积极性,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发展动力。

(四)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实践技能培

养重视度不够“卓越财税法律人才”培养要求从事财税法律教育的教师,不仅要能向学生解释“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讲授“怎么做”,即财税法律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财税职业技能。但目前财税法律教育中对财税法律实践技能的教学重视度不够,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多,理论创新的少;课堂讲授的多,实践训练的少;简单灌输教学法用的多,其他教学方法用的少。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教学课时明显少于理论教学课时,一般只占到总课时的十分之一;第二,财税类实验设施、设备较少;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财税法律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很多财税法任课教师甚至从未填写过纳税申报表,更不用说知道税款如何入账等实际财税工作技能,特别是财税法教师中拥有注册税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寥寥无几,这样导致课程教学中仍以法条讲解为主,学生对于财税实际问题知之甚少,难以满足财税法律职业需要。实际上就卓越财税法律人才培养而言,财税法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要求,较之其他法学课程,不是更低,而是更高。为实现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宜将“通识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统一。”

二、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的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以上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兼具理论研究基础和实践技能的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包括:

(一)建立并健全财税法教师理论教学技能培养机制

第一,在财税法专任教师的聘用标准上要更新观念,成立由学校行政部门负责人、资深教师、学生代表和财税专家等组成的教师聘用委员会。具体分工如下:由学校行政部门负责人核对待聘人员的基本信息,考察其教育背景;由资深教师考察待聘人员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由资深教师和学生代表联合考察待聘人员的教学效果;由财税专家具体考核待聘人员的实践技能水平。第二,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专门的财税法课程教学培训平台。在财税法教师的理论教学培养上,可充分利用教研室平台,以财税课程教学改革为方向,以提高财税法教学质量为目标,针对财税法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包括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反馈教学评价,实施教学改革等。通过这个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财税法教师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的常态化发展,而且可以为各法学课程之间开展教学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提供场所和途径。第三,加强财税法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财税法师资建设的关键,也是衡量师资队伍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所以一方面要“内扶”,即要积极鼓励财税法专任教师提升自身学历,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对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多的教师,学校要重点培养,优先业务及学术进修;配套相关的奖励措施,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的财税法教师给予奖励。另一方面要“外引”,即把引进高层次财税法律人才作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突破口,确保师资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是严格财税法教师任职标准,还是建立教学技能培训平台,最终目标都是提高财税法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还须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能力评估机制,从单纯课堂教学评价转变为“教学工作状态评价”[3]。

(二)建立并健全财税法教师实践技能培养机制

财税法学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改变高校法学专业教师严重专业分化的取向,法学专业教师要树立融合法学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法学内部各学科知识的理念,并尽量付诸实践”。第一,建立财税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实践教学是形成法律职业习惯和建立法律职业认同的重要工具。只有提高财税法教师自身实践技能,并借助实践教学中师生间的学术探讨与体验交流,才能更好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可与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建立稳定联系,建立财税法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基地,实现财税法教师从上岗培训,到在岗培训的不间断培训平台,一方面为财税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为开展财税法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案例资源。第二,聘请财税实务专家,完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在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要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财税法律人才培养和财税法律专业变化的需要。通过聘请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甚至是法官、检察官为兼职教师,采取到学校做报告,开座谈会,参与实践教学或编写实践教学材料等多种形式,创新高校兼职教师管理模式。一方面成立专门的兼职教师管理部门,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兼职教师培训,让兼职教师尽快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三)在财税法师资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中,增加对实践技能和实践业绩的综合考核

第一,将财税法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学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财税法律实践教学对于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复杂、更专业的要求,因此也应将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和实践业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如指导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办理的诉讼案件量、为群众提供的法律咨询次数,发表的实践性教学研究文章数量,以及在实务部分进行的在岗/顶岗学习和培训等,都可以按照一定参数,具体量化为财税法教师的工作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合理分配财税法教师的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全面评价财税法教师的教学工作。第二,将财税法教师的实践业绩纳入职务晋升考核范围。以往高校的职务晋升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主,这样的工作考核机制不利于高校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建立财税法律实践教学业绩的职务晋升考核指标体系,将财税法教师的实践业绩与职务晋升挂钩,如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获奖、从事财税法律服务等兼职工作时间以及发表的高质量学术文章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财税法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成立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

财会教师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0.引言

就当前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来看,依然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忽略学生的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所培养出来的财务会计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课程是一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现行社会形势下,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需要,而要想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人才,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对高校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而财务会计课程作为高校一门专业课程,就目前来看,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依然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教导出来的人才空有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却比较差,从而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及时、顺利就业。因此,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只有不断改革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1]。

2.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吃透财务会计知识,在强化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实践。但是就现阶段来看,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依然是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忽略实践,没有做好理论与实践结构,而在理论知识教育下,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不相符。

2.2教学方法传统、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传统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以本为本,照本宣科,几乎没有应用到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由于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

2.3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在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现阶段来看,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专业的教师还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传统,没有做好与时俱进,从而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比较传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只顾教,不顾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从而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3.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加强财务会计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想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在强化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3.2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行社会形势下,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十分必要。教学方法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对于高校财务会计课程而言,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方便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3]。如,在财务报告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财务报告相关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借助多媒体,下载许多案例,让学生在边看案例的过程中总结案例中财务报告工作。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推行校企合作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联盟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而学生在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在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想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高校应当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模式,要根据本校财务会计课程专业来寻找那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然后安排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从而让学生在企业实行中提升自己的实务能力[4]。

3.4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

在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专业的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要想提高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聘用专业的教师来负责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首先,高校必须加强现有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促使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要安排教师深入到企业去学习,从而为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培养出“双师”型教师[5];其次,要对外引进专业的教师,在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另外,高校必须强化教师的责任,将教学相关责任落实下去,从而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促进财务会计教学的更好发展。

4.结语

综上,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但是就现阶段来看,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比^传统,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专业教师比较匮乏,从而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要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加大专业教师的培养,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模式,从而促进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更好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丹,刘沙.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217.

[2]范晓娥.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5,08:110-111.

[3]胡晓萍.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5,25:110-111.

财会教师篇7

关键词:交互式实践教学财务管理

一、“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交互式教学(1982年由palincsar最早提出),是指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w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保密性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众多等原因,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存在先天瓶颈,受到诸多限制。随着信息技术和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口。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是指:从“师生交互”“人机交互”“校企交互”三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三个维度形成良性循环。整个循环交互过程中,三个维度互有渗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优质师资的指导作用同样重要。

图1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图

(一)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都已进入云端实验室授课,使用金蝶“云之家”软件辅助教学,师生实时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强调基于“师生交互”的“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理念,并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成果。

(二)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的作业与考试,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效果。从2015年开始,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均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无纸化作业及考试的推行,表明财务管理专业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提升了学生应对网络考试的能力,提高了考试与考卷批改的效率。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先后出版了《财务报告编制实训》《财务会计软件应用》《财务信息分析与处理》等自编教材,表明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从手工发展到上机,并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人机交互”的特点。

(三)校企交互

校企交互的“双师型”师资,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财务管理专业通过“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术专家来领路”等措施来优化师资,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聘用企业及事务所的资深财会人员;引进中科集团、友邦保险等企业的财会专家;引进教授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双师型”师资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也促使原有师资更好更快地成长。

2015年,财务管理专业被学校遴选为首批校级“品牌专业”。这是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与肯定,是对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的鼓励与支持;“品牌专业”建设的契机,将使得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二、“交互式”实践教学的优点

(一)“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在“云端实验室”进行“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人机交互”的作业与考试,提高了作业与考试效率。

(二)“校企交互”的“双师型”师资,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的“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术专家来领路”等措施,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准,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会计师事务所、中科集团等企业的财会专家,教授级学科带头人,都受到财务管理专业师生的热烈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快了原有师资的成长。

(三)“交互式”实践教学,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

在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财务管理专业持续火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众多;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强,企业财务资料的保密性高。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有着较大瓶颈,众多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实践途径较少,实践机会不足。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提出并强调了“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了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三、“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应用

(一)“云端实验室”“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下的良好“交互”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进入“云端实验室”授课,使用金蝶“云之家”软件辅助日常课堂教学。云端实验室使得师生实现实时互动,实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学生普遍反响“高大上”,教师普遍感觉上课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与提升,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均已应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该平台使得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可在线做作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及教师批改作业(考卷)的效率,使得教师能将更多精力用于教学改革。作业和考试的无纸化,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师生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大创项目以及学科竞赛,检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效果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使得学生有机会将财会理论运用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历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团队“师生交互”、“校企交互”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与证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19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项目学生公开发表了17篇论文。详见图2和表1。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能力的良好机会,也检验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云管理创新杯大赛”“‘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决赛”“校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多项学科竞都获得奖项。

(三)专业证书通过率高,“交互式”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基数大,面临较大的培养与指导压力,全系师生变压力为动力,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职称等专业证书的比率位于全院前列。详见表2和图3。

(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是“交互式”实践教学效果的体现

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与升华,是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展示与证明,是“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应用与体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连续三年指导多篇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这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关注以下方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非盈余基础信息与价值相关性”“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成本”“蒙牛乳业三项费用”“‘三资管理’为核心的‘村财乡(镇)管’财务管理模式”等。

(五)教改项目及教改论文,是“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成果

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主持完成多个校级教改项目,发表多篇教改论文,进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这些教改项目和教改论文涵盖:优秀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方面,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心得。

综上,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尚有很多有待继续努力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需要改进:“云端实验室”使用中还需加大“微课”或“慕课”方面的投入;“云端实验室”及“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需要进一步推广至更多专业课程;“校企交互”中的企业需要从几个增加到多个;“校企交互”中的企业专家授课频率也需提升等。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的更为深入、更为广泛,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珍芳.交互式教学研究评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06):49-51.

[2]蒋甲樱.财务管理学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之探索[J].时代金融,2016,(26):163-165.

[3]唐慧.侵权法学双平台交互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6,(05):140-144.

[4]张崎静.于微课程的高职高专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0):168-169.

[5]柴斌锋,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2,(23):120-122.

作者简介:

财会教师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财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近些年,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蓬勃发展,成为了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领域。财会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财会实践教师更是财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财会专业教育都是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加强高等职业院校财会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切实加强高等职业院校财会实践教学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多年的高等职业财会专业教学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解析,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解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现状

自我国于二零零三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得到发展和进步,这使得我国的财会培养行业迅速兴起,在各大高校、高等职业院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财会管理专业。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各个专业的教学都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中的重要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财会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然而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财会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都严重阻碍了财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师对财会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老师只是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索与研究。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特殊性,财会教育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财会管理工作,使学生接受真正的专业技能培训。目前有很多高等职业财会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对财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有一个客观、正确、全面的认识。

(二)对教学后的审核与考察重视程度不够

课堂考核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学生则可以通过课堂考察了解自己哪方面的知识不扎实,便于总结。然而,在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财会教育中老师只是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教学,而忽略了课堂考核这一关键步骤。没有课堂考核,老师就很难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有可能的浪费时间在一个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处,而在学生都感到疑惑的地方一嘴带过。学生则不能深入了解和使用实践能力,这对高等职业财会教育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二、加强高职财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一直是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灵魂。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更是成为了标志性的信念。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灵活处理现代职业教育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接受新信息,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以创新意识来迎接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发展需求的考验。

(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财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的高校在教育目标上有所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以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为主,兼顾还具备较强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财会技能,此外,教师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财会市场的发展方及财会企业的发展需求,熟练掌握财会工作的各项实物操作,能够独立处理财会事项,并且还有具备综合、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高等职业财会教育需求。

(三)适当增加财会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由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教育目标,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不能像普通高校学生那样接受完整的、系统性的财会专业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性较强、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一定要重点讲解,而对于纯理论知识则可以适当的删减,这样能够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会更好,但是具体如何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比例就要根据具体的岗位要求进行划分了。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的比例要达到财会教学课时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才可以保证实践教学能够发挥作用,实践教学内容一定要与岗位需求紧密联系,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巧妙的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毕业后更快的适应岗位,能够更轻松的胜任工作。

三、小结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高等职业财会专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加强高职财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的人才都在我国的各项事业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财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与我国财会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等职业财会专业的特点及岗位需求就决定着实践教学在财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想培养出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财会人才就一定要快速加强高等职业院校财会实践教学,适当的增加财会实践教学在财会教育中的课时比例,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奋斗在高等职业财会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断对加强高等职业财会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和探究,就一定能够促进我国高等职业财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穆红华.财会专业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2]陈海丹.谈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3(27)

财会教师篇9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许多教育教学方法,都是照搬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但是高职教育应该找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找到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向,以及高职教育的教育指导理念。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进入社会就可以迅速融入社会的职业技术人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是工作上手要快,素养较为全面。笔者将从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入手,对高职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改革方法。

一、财会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时代不断前行,经济发展愈加迅速,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方向,地球已经被人们称为地球村。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财会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方能在社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更高的要求。财会人员面对的知识量庞大,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多种多样,这就要求财会专业人员要终身学习,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财会专业人才需求单位的范围极为广泛,任何一家单位都需要具备专业的财会管理人员。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级学校,社会企业,行政机关单位,这些都需要自身设立财会部门,将财会工作梳理好。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一般位工商企业,大部分学生从事的是财会实际工作。这就需要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培养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充分面向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财会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存在着部分矛盾,职业技能强的高素质人才较少,而具备基本素质而无法拿起全部工作的初级人才供给过剩。介于高人才和初级人才中间的综合素质较强的财会人才也比较少。高职财会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会计实际事务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1]。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一)对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的改革

高职财会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根据定位进行培养理念的改革。高职财会专业培养人才与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财会专业要基于就业导向,培养实务型的财会人员。培养理念也与其他级别的院校有较大差别。高职财会专业应该将专业技能部分的提升作为重点目标,毕业生进入社会能够迅速融入,迅速将工作拿起来。与此同时,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生也应该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在思想品德方面,用户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与社会的总体发展思想保持一致。在职业道德方面,财会人员面临的诱惑较多,高职学校财会专业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拒绝不良诱惑,做好本职工作。

从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以适宜社会对于财会人才的需求[2]。

(二)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

严师才能出高徒。对于财会专业人员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质量极大影响了高职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的学历主要为本科学历,教师具备教授会计专业的理论水平,但是在实践方面缺乏经验,难以将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需求反馈给学生。如果教师本身都无法了解就业需求,就很难根据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培养财会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师资方面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与各企事业单位合作,鼓励财会专业的教师们深入生产生活工作实际,走上工作一线,通过旁听旁观、直接顶岗等方式,去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于财会人才工作能力的详细需求,将实践技能提升上来,将会计理论联合实际,加深对企事业财会专业人才需求的理解。教师再回到校园之时,带着对财会专业技能的新认识,必定会对当前高职财会专业设置的问题提出改良意见,并且在教学实践当中进行改革。

(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高职财会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除了本身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培养,还要注重实际演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其他方式补充教学资料。学生学习财会知识不应仅仅学习教材知识,要讲知识延伸到实际应用当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取财会教学资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资源也极大地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汲取大量的营养,对自身专业技能进行提升。

教师可以登录政府网站,让学生实际操作如何纳税申报。学生在学校即接触过的基本知识,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可以迅速拿起工作,完成纳税申报工作。各个高职院校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研讨,将彼此之间教学优势和教学心得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进行财会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时,教师也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各工作单位的工作实景,根据真实企事业单位对财会人员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让学生亲自体会进入社会后的工作需求。

拥有了现代化的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做好主导作用,对巨量的网络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合适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资料,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添砖加瓦。

三、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于财会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职财会专业就业环境愈加复杂,工作环境也多有变化。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财会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要从实践出发,已培养毕业生工作能力、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坚持创新,基于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让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能够熟悉社会,根据社会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知识迅速应用于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财会教师篇10

关键词: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高校教育的重要性也在逐渐的显出它的重要性,高校的教育水平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高校中,尤其是财会专业的教育,财务会计为我国培养了会计人才,因此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对学生未来的会计职业水平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的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将面临挑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要系统的进行改革,从而适应当前的财务会计教学理念。

一、高校创新财务会计教学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陈旧的因素

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会发现这种现象,在课程的设置中存在缺陷问题。这种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之间的衔接存在缺陷。很多课程存在着交叉或者内容重复,亦或者课程之间的内容有遗漏,衔接性差。比如说在成本会计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中,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方面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很难把各个课程区分清楚。其次,目前的财会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着重在与会计制度接轨。近些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在不断变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偏重于会计制度中增加的知识点来传授财会知识,相反忽视了财会知识的理论讲授,这种教学方法会对学生未来深造会计研究生造成阻碍和影响。最后,教材的课程滞后性和陈旧性会被时代摒弃,比如《财务管理》等教材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和变动,在教学过程中已经与当前的许多标准有变化,所以,更要对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进行创新。

(二)时代因素

高校的财会教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复杂教学系统。在当前时代来看,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高校的财会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重新组织合理的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增强财会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拥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在高校中培养出一批为社会服务的财会人才。时代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由此而带来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求,也就是说新的一轮财会教育改革也会提上日程,因此高校的财会教学需要改革。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将会改变会计主体的组织结构,因此,它也要求财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更新。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建立,要将财务会计融入到社会中去,就要在教学中添加有关于证券公司会计、保险会计、环境会计等教学内容,更加要求教师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上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的财务会计教育教学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整改。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日后在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难题,使学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的进步和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之前的财务会计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只是留于表面,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问题有欠缺,对于该问题的改进成为了高校的重点课题。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除了从学生的思想层面让学生转变对财务会计的认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财务会计人才。教师要做的就是,保证教学方法的创新,保证财会课程要思想和行动并行,理论和实践并用,从而提高学生独自的财务会计工作操作能力。

三、高校财务会计的教学创新方法

(一)改变财务会计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思想层面改变,只有教师从自身做起,由内而外的改变以往的财务会计教学思路,才能够让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财务会计的教学创新,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跟得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贴近市场,满足时代的要求,在教师自身转变思想后,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内容要迎合学生的需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有充分的活跃性。其次,教师要巧妙的利用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比如设置情景问题,财务会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因此,在工作岗位上会遇到许多操作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巧妙的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会计操作的问题和能力,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逐步的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主体。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高校教学中,就要多鼓励学生,勤思考,敢提问。最后,在课堂中营造互相合作的氛围,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相互竞争的伙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发挥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优化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二)做好财务会计的考核工作内容

在当今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大,临近毕业季,学生除了要应对学校的毕业准备工作,还需要准备考研或者面试找工作等各种事情,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的会计实践课程也安排在了毕业季。在这期间,可以说是对学生是在面临就业前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学生如果练就了熟悉的会计工作流程,将会对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帮助,如果在这期间缺乏了锻炼,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所以,高校在面临学生毕业季期间要组号财务会计考核的工作,至少要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会计的实践和实习中来,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扎实的掌握会计的基础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锻炼,达到学校预期的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创新财务会计的教学,高校要建立并且提高现有的教师队伍质量。要想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改革,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就要对教师的队伍施加教学压力,让教师从自身感受到财务会计改革的很重要性,感受到改革的紧张感和急迫感,激发教师对财务会计改革额创新和主动性。第二,要建立良好的奖励制度,对教学改革创新表现良好的教师可以实行奖励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鼓励。最后,可以借助外援,学校可以聘请财务会计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教师培训或者讲座,提高本校教师的财务会计职业教学技能,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我国高校中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和对财务会计专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如果高校的财务会计专业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必将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高校要对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在日后的教学和岗位上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颖.基于大数据导向的高校财会教学改革路径[J].商业会计,2016(05).

[2]高静.高校财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方略[J].科教导刊,2016(05).

[3]马媛,陈景彬.互动式教学在高校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4(03).

[4]付亮.如何对高校财会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J].理论观察,2015(04).

[5]张道功,李春.地方高校财会法律课教学与会计法治理念培养[J].会计之友,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