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的成语故事


席地而坐

拼音xí dì ér zuò

基本解释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

出处《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的典故

唐朝时期,李茂贞因战功卓著,官运亨通。他恃功自傲,拥重兵干涉朝政,昭宗皇帝即位后,就出兵讨伐他而失败。后来李茂贞几次造反未成功,元气大伤。他的军士自由散漫惯了,经常是席地而坐,开怀畅饮,大呼小叫,只好自生自灭。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席地而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用心竭力 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一轨同风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忧喜交集
付之一炬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繁文缛节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没里没外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暴取豪夺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描写四季的成语

十二生肖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