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授民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敬授人时”。
出处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例子《梁书·元帝纪》:“食乃民天,农为治本,垂之千载,贻诸百王,莫不敬授民时,躬耕帝籍。”
基础信息
拼音jìng shòu mín shí
注音ㄐ一ㄥˋ ㄕㄡˋ ㄇ一ㄣˊ ㄕˊ
繁体敬授民時
感情敬授民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敬授人时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意思解释)
- 绳之以法(意思解释)
- 辙鲋之急(意思解释)
- 杯蛇幻影(意思解释)
- 莫衷一是(意思解释)
- 翩翩起舞(意思解释)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释)
- 大惑不解(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暮史朝经(意思解释)
- 反老还童(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释)
- 倦鸟知还(意思解释)
- 花言巧语(意思解释)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风虎云龙(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饥不择食(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意料之外(意思解释)
- 老牛舐犊(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敬授民时的意思解释、敬授民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普天同庆 |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
长命富贵 |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
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肝胆欲碎 |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
叫化子 | 乞丐。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极重不反 | 同“极重难返”。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