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失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例子季羡林《那提心吊胆的一年》:“有的就神色仓皇,举止失措。”
基础信息
拼音jǔ zhǐ shī cuò
注音ㄐㄨˇ ㄓˇ ㄕ ㄘㄨㄛˋ
繁体舉止失措
感情举止失措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人慌乱。
近义词手足无措
反义词举止大方
英语step out of lin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浇风薄俗(意思解释)
- 乘风破浪(意思解释)
- 反哺之私(意思解释)
- 望风扑影(意思解释)
- 以小见大(意思解释)
- 翩翩起舞(意思解释)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解释)
- 七搭八扯(意思解释)
- 绰有余裕(意思解释)
- 四书五经(意思解释)
- 损人不利己(意思解释)
- 销声匿迹(意思解释)
- 春风风人(意思解释)
-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解释)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释)
- 玉卮无当(意思解释)
- 庖丁解牛(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欺善怕恶(意思解释)
- 风急浪高(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心旷神怡(意思解释)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释)
※ 举止失措的意思解释、举止失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连绵不绝 | 连续而不中断。 |
书通二酉 |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
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嘘寒问暖 |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
旦夕之间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
草菅人命 |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活蹦乱跳 | 欢蹦乱跳。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进进出出 |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