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沫相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沫:唾沫;口水;濡:沾湿;润泽。用唾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例子在困难中,赤诚相见,以沫相濡,在事业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基础信息
拼音yǐ mò xiāng rú
注音一ˇ ㄇㄛˋ ㄒ一ㄤ ㄖㄨˊ
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g”。
感情以沫相濡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辨形“濡”,不能写作“孺”。
近义词相濡以沫、濡沫涸辙、丹舟共济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革风易俗(意思解释)
- 月明千里(意思解释)
- 难以置信(意思解释)
- 存而不议(意思解释)
- 今来古往(意思解释)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释)
- 亲上成亲(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巧上加巧(意思解释)
- 时至运来(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贤母良妻(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耳聪目明(意思解释)
- 东道主(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解释)
- 饿殍满道(意思解释)
- 辞喻横生(意思解释)
- 踵趾相接(意思解释)
※ 以沫相濡的意思解释、以沫相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悬而未决 |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
敬业乐群 |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
吸血鬼 |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 |
快马加鞭 |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一时一刻 |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
令人神往 |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 |
打肿脸充胖子 |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
暮史朝经 | 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
鬼瞰其室 |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将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
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出师不利 |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