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澄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正本清源。
出处《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例子观《春秋》之所书,然后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明·刘基《春秋明经·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
基础信息
拼音zhèng běn chéng yuán
注音ㄓㄥˋ ㄅㄣˇ ㄔㄥˊ ㄩㄢˊ
繁体正本澂源
感情正本澄源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正本清源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解释)
- 一轨同风(意思解释)
- 彬彬有礼(意思解释)
- 青山绿水(意思解释)
- 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释)
- 前瞻后顾(意思解释)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意思解释)
- 争先恐后(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学而不厌(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路无拾遗(意思解释)
- 供不应求(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美人迟暮(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绵里藏针(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双柑斗酒(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骄傲自满(意思解释)
- 半新不旧(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正本澄源的意思解释、正本澄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动天地,感鬼神 | 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
安身之处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章甫荐履 |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说雨谈云 | 雨、云:男女欢合。谈论男女欢合之事。 |
杨柳依依 |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铁面无私 |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叽叽喳喳 | 语音杂乱。 |
便还就孤 | 就撤回到我这里.。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牛骥同槽 | 见“牛骥同皁”。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意料之外 | 没有想到的。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