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阻节


拼音zǔ jié
注音ㄗㄨˇ ㄐ一ㄝˊ

繁体阻節

阻节

词语解释

阻节[ zǔ jié ]

⒈  阻塞不通。

引证解释

⒈  阻塞不通。

《朱子语类》卷七三:“《易九·节》:‘説以行险’, 伊川 之説是也。説则欲进,而有险在前,进去不得,故有止节之义。又曰:‘节,便是阻节之意。’”
《文献通考·国用三》:“一则以备中都缓急,二则以防漕渠阻节。”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粮道阻节,现开路摺运,乞朝廷指挥,讨除后患。”

分字解释


※ "阻节"的意思解释、阻节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阻节”的意思:

“阻节”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阻碍或破坏节律、节奏。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受到阻碍,或者形容人的行为不按常理出牌,造成混乱或破坏。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阻节”的解释为:“阻,难也;节,节制也。阻节,谓阻碍节制也。”

出处:

“阻节”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古代文学或哲学著作中,用以描述事物发展受到阻碍的情况。

同义词:

阻碍

阻挠

妨碍

破坏

反义词:

促进

推动

帮助

支持

相关词语:

节奏

节律

阻力

阻碍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阻节”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举一个与“阻节”意思相近的典故,即“断章取义”。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讲述的是晋文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故意断章取义,曲解别人的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的“断章取义”可以理解为“阻节”,即故意破坏原本的节律或意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阻节”的情节。例如:

“这场战争,由于敌军的阻节,使得我国军队的进攻节奏被打乱,陷入了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