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兵力


拼音bīng lì
注音ㄅ一ㄥ ㄌ一ˋ
词性名词


兵力

词语解释

兵力[ bīng lì ]

⒈  某一军队花名册上的人员或部队数。

每一方都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

military strength;

⒉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装备。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

将挟兵力以行大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一个营的兵力,一千人的兵力。

引证解释

⒈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

《战国策·秦策一》:“内者量吾谋臣,外者极吾兵力。”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其城寨内兵力单弱,必不敢出城,不过自守而已。”
老舍 《四世同堂》九:“他们有极大的侵略野心,而没有整个的用兵计划与庞大得足以一鼓而攻下华北的兵力。”

国语辞典

兵力[ bīng lì ]

⒈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

《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
《儒林外史·第一回》:「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辱。」

英语military strength, armed forces, troops

法语force militaire, forces armées, troupes

分字解释


※ "兵力"的意思解释、兵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担当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不够是不言而喻的。

2.城里兵力薄弱,危在旦夕。

3.别里古台随铁木真、哈萨尔二兄前往土刺河的黑林去拜见王罕,又同哈萨尔去见昔日哥哥的安达札木合,借助他们的兵力,大败了蔑儿乞部。

4.我解放大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包围了这座城市。

5.防御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固定防御是要在保住后撤和补给线的同时,筑起一条敌人进攻时无法突破的环形防线,运动防御是要将入侵者诱进来,尽可能地拉长他的战线,分散其进攻的兵力。这样就迫使敌人翼侧暴露并为给其以打击创造条件。

6.日军在自己所占领的后方地区,出乎意料地遭到抵抗,大为震惊,于是立即掉过头来,以三十六个师的兵力杀回华北,决心拔除自己后方的心腹之患。

7.侦察的作用应该更大些,它应该迫使敌人在面前展开全部兵力,不仅比较清楚地暴露他的兵力,而且暴露他的计划。

8.虽说曹阿瞒曾经称赞过张辽无坚不陷,可是那也要分情况啊!如果兵力少还要强行攻城,那可就不是勇气不勇气的问题了,完全是智商问题。

9.日军在自己所占领的后方地区,出乎意料地遭到抵抗,大为震惊,于是立即掉过头来,以三十六个师的兵力杀回华北,决心拔除自己后方的心腹之患。

10.这条路上何来关隘可守?凭我军这点兵力,想要阻击敌军至少五万以上的大军……这是螳臂当车!


AI解释


词语“兵力”的意思:

兵力是指用于军事作战的人力资源,包括士兵的数量和素质。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军队或组织在军事上的实力。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兵力”一词,但根据康熙字典中“兵”和“力”的解释,可以推断“兵力”的意思。“兵”指军队、士兵,“力”指力量、能力。因此,“兵力”可以理解为军队的力量或能力。

出处:

“兵力”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孙子兵法》中有“兵者,诡道也”的说法,这里的“兵”即指兵力。

同义词:

军力、战斗力、战力、实力

反义词:

无力、脆弱、弱小

相关词语:

兵力部署、兵力调动、兵力优势、兵力劣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兵力”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为少见,但可以举一个与兵力相关的成语故事:《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的兵力远远超过孙刘联军,但由于火攻和孙刘联军的智谋,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在近几年的军事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升兵力素质,增强国防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