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ùn

盾橹


拼音dùn lǔ
注音ㄉㄨㄣˋ ㄌㄨˇ

繁体盾櫓

盾橹

词语解释

盾橹[ dùn lǔ ]

⒈  亦作“盾卤”。

⒉  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橹,大盾。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盾卤”。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櫓,大盾。

《管子·禁藏》:“被蓑以当鎧襦,沮笠以当盾櫓。”
《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茂贞 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 朱公 力争不足,守境有餘。 韩生 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分字解释


※ "盾橹"的意思解释、盾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盾橹”是古代汉语中用于描述防御装备的复合词。

意思:盾指古代士兵用于抵挡敌人兵器的防护盾牌;橹指古代的一种船桨。合起来“盾橹”通常指战船上的防御设施,或泛指防御用的武器装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盾,古者以皮为之,后以木,以铁。橹,摇舟者也。今所谓长柄桨。”

结合“盾橹”,意指用于防御的盾牌和船桨。

出处:

“盾橹”一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装备。

同义词:

盾牌、盾牌手、护甲

船桨、桨手、篙

反义词:

弓箭、刀剑、兵器

空船、裸舟

相关词语:

战船、艨艟、甲胄、铠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虽然“盾橹”本身不是网络故事,但与之相关的典故可能出现在古代战争故事、神话故事中,如《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中提到蜀国的诸葛亮智用盾橹。

造句:

面对敌军的猛烈进攻,士兵们紧握盾橹,坚守阵地,抵挡住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