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shì

常式


拼音cháng shì
注音ㄔㄤˊ ㄕˋ

常式

词语解释

常式[ cháng shì ]

⒈  固定的制度。

⒉  法式;常规。

引证解释

⒈  固定的制度。

《管子·君臣下》:“国有常式,故法不隐,则下无怨心。”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按《唐会要》, 武德 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詔自今已后,每年正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钓,永为常式。”

⒉  法式;常规。

《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
《魏书·乐浪王万寿传》:“朝廷衣冠,应有常式,何为著百戏衣?”
《魏书·孙惠蔚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

国语辞典

常式[ cháng shì ]

⒈  通常的法式或一定的规则。

《管子·君臣下》:「国有常式,故法不隐,则下无怨心。」
《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

分字解释


※ "常式"的意思解释、常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家常式阅读把生活引进语文阅读写作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态度,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


AI解释


词语“常式”的意思:

“常式”指的是通常的、常规的方式或方法。它强调的是一种普遍遵循的、不经常变动的模式或习惯。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常式”的解释为:“常规,常法。常,常也;式,法也。”

出处:

“常式”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一个汉语词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同义词:

常规、惯例、通例、常法、常轨、常规化

反义词:

非常规、例外、特例、非常法、非常轨

相关词语:

常规操作、常备、常备不懈、常备不懈、常备不懈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中,“常式”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按照常式进行会议”,这里就体现了一种常规化的工作方式。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在这个公司,按照常式,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是员工例会时间。

2. 考试时,他总是按照常式,先做选择题,再做填空题,最后写作文。

3.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得按照常式,先分析原因,再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