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shì

常侍


拼音cháng shì
注音ㄔㄤˊ ㄕˋ

常侍

词语解释

常侍[ cháng shì ]

⒈  官名。皇帝的侍从近臣。秦汉有中常侍,魏晋以来有散骑常侍,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皇帝的侍从近臣。 秦 汉 有中常侍, 魏 晋 以来有散骑常侍, 隋 唐 内侍省有内常侍,均简称常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貲为郎,事 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 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国语辞典

常侍[ cháng shì ]

⒈  中常侍的简称。参见「中常侍」条。

⒉  散骑常侍的简称。参见「散骑常侍」条。

分字解释


※ "常侍"的意思解释、常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那陈蕃大人我是知道的,他欲诛除十常侍,壮烈身死,叔父说到每每叹息,愚姐虽是小女子,心中却也佩服得紧。

2.而此时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

3.十常侍众人人藏匿区星等人作乱奏章,我前往谏之,不料陛下不听吾之忠言,却听信十常侍之言。

4.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AI解释


词语“常侍”的意思:

“常侍”是古代官职名,指皇帝左右的亲信官员,负责在皇帝身边随时侍奉,参与机密,有时也参与朝政。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常侍”的解释为:“常,常在也;侍,侍奉也。常侍,谓常在皇帝左右侍奉者。”

出处:

“常侍”这个词语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尤其是在汉代以后,成为皇帝身边重要官职的名称。

同义词:

亲信

侍从

近臣

反义词:

外臣

外官

相关词语:

内侍

侍卫

内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常侍”的典故,可以提及的是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会设立一些亲近的官员,称为“常侍”。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设立“五常侍”的故事,这些常侍在曹操身边,参与决策,是曹操的得力助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皇帝身边的常侍们,常常能第一时间得知国家的机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