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shí

民时


拼音mín shí
注音ㄇ一ㄣˊ ㄕˊ

繁体民時

民时

词语解释

民时[ mín shí ]

⒈  犹农时。

引证解释

⒈  犹农时。

《管子·臣乘马》:“彼王者,不夺民时,故五穀兴丰。”
《史记·五帝本纪》:“乃命 羲 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能无祭而福乎?曰:不夺民时,而顺物宜。”

国语辞典

民时[ mín shí ]

⒈  农时。

《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分字解释


※ "民时"的意思解释、民时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赋歛无度,以夺民财,多发繇役,以夺民时,作事无极,以夺民力,百姓愁苦,叛去其国,楚灵王是也;作干溪之台,三年不成,百姓罢弊而叛,及其身弒。

2.因此,富民时装网,以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上古时期,唐尧以卓著功绩,为万民拥戴,手持帝杖,亲九族,协和万邦,上通天灵,制定历法,敬授民时,为万世敬仰。

4.作为后殖民时代的体面辩护士,文化帝国主义虚虚实实,难以为人把握。


AI解释


词语“民时”的意思:

“民时”指的是民众的时节、时机,或者是指民众的劳动时间。它强调的是民众在特定时节或时机中的活动或工作状态。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民时”并没有直接的解释条目,但根据“民”和“时”的解释,可以推测“民时”可能是指“民众的时节”或“民众的时机”。

出处:

“民时”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文献,但它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表达,多用于描述民众的劳作或活动时间。

同义词:

民间时节

劳动时间

民众时机

反义词:

闲暇时间

休息时间

悠闲时光

相关词语:

民力

民生

民众

时节

时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民时”这个词语本身并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它可能与古代的农业生产、民间习俗或社会活动有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到了农忙时节,农民们都会充分利用民时,努力完成收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