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没


拼音jí mò
注音ㄐ一ˊ ㄇㄛˋ

繁体籍沒

籍没

词语解释

籍没[ jí mò ]

⒈  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

register and confiscate;

引证解释

⒈  谓登记所有的财产,加以没收。

《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太祖 破 鄴,籍没 审配 等家财物貲以万数。”
《北史·乐运传》:“运 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 江陵 灭,随例迁 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 运 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于是 麻 氏或死或流,子孙有官者皆贬夺,籍没家财,不可胜纪。”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尔萨》:“然居官清介,籍没时,其家惟黄连数十斤,当票数纸而已。”

国语辞典

籍没[ jí mò ]

⒈  旧时指登录财产或家口,以没收充公。

《三国志·卷三〇·魏书·东夷传》:「季父牛加有二心,位居杀季父父子,籍没财物,遣使簿敛送官。」
唐·薛调《无双传》:「无双遭乱世籍没,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夺。」

分字解释


※ "籍没"的意思解释、籍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籍没”的意思:

“籍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原意是指籍贯的登记和没收。在古代,人们需要登记籍贯,以便于政府进行管理和征兵等事宜。而“籍没”则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如战争、灾害等,政府对某些人的财产或土地进行没收。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籍”字有多种解释,包括登记、登记簿、籍贯等;“没”字有消失、没收、淹没等含义。结合两者,“籍没”可能解释为登记的消失或没收登记。

出处:

“籍没”作为一个成语或词汇,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籍”和“没”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含义。

同义词:

没收

没籍

没收登记

反义词:

归还

恢复

相关词语:

籍贯

登记

征兵

土地没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籍没”这个词语较为古老,并没有与之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战争或灾害中的故事,比如“籍没家产”、“籍没土地”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战乱年代,村民们担心自己的土地会被籍没,因此纷纷迁移他乡,以求生存。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例子:

在战乱年代,村民们担心自己的土地会被籍没,因此纷纷迁移他乡,以求生存。那段时间,家家户户都笼罩在恐惧和不安之中,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愿意放过这些无辜的百姓,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再次降临,使得原本籍没的家园变得更加破败不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村民们只能抱头痛哭,期盼着战争早日结束,让生活恢复往日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