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藜

词语解释
蒸藜[ zhēng lí ]
⒈ 煮野菜。
⒉ 古传孔子弟子曾参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引证解释
⒈ 煮野菜。
引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餉东菑。”
⒉ 古传 孔子 弟子 曾参 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引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妾方待岁,不止周星。弄管持觴,既免蒸梨之过;称《诗》守《礼》,何来唾井之嫌。”
国语辞典
蒸藜[ zhēng lí ]
⒈ 蒸煮藜菜。
引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⒉ 百姓、民众。也作「烝黎」。
引《晋书·卷六·元帝纪》:「知蒸黎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
《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唐纪四十七·德宗兴元元年》:「劳问将士,抚慰蒸藜。」
分字解释
※ "蒸藜"的意思解释、蒸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蒸藜”的意思:
“蒸藜”指的是用蒸的方法煮的藜,藜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嫩叶可以食用,具有营养价值。在古代,人们常用蒸藜来制作食物,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方式。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收录“蒸藜”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断出“蒸”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用蒸汽使食物熟”,而“藜”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一种草本植物,嫩叶可食用”。
出处:
“蒸藜”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的烹饪文化。
同义词:
同义词有“蒸藜菜”、“蒸藜叶”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煮藜”、“炒藜”等。
相关词语:
相关词语有“藜麦”、“藜子”、“蒸菜”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蒸藜”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从前,有一个叫做小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尝试各种美食。有一天,他在书中看到了关于“蒸藜”的介绍,于是决定亲自尝试制作。小明按照书中的方法,将新鲜的藜叶洗净后,用蒸的方法煮熟,然后加入适量的调料。蒸熟后的藜叶清香可口,小明品尝后赞不绝口。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在厨房里蒸了一锅美味的蒸藜,香气四溢,引得全家人都围过来品尝。
相关词语
- zhēng zuò pù蒸作铺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蒸蒸日上
- zhēng lí蒸藜
- zhēng lí蒸藜
- zhēng shā chéng fàn蒸沙成饭
- xiāng zhēng相蒸
- lí huò藜藿
- jí lí蒺藜
- bào zhēng报蒸
- hē lí bàng诃藜棒
- zhēng cháng蒸尝
- zhēng zhēng rì jìn蒸蒸日进
- zhēng guō蒸锅
- qīng zhēng清蒸
- zhēng téng蒸腾
- yán zhēng炎蒸
- zhēng shí蒸食
- fán zhēng烦蒸
- zhēng jì蒸祭
- zhàng lí杖藜
- lí shū藜菽
- xiào lí校藜
- gēng lí羹藜
- méi zhēng梅蒸
- zhēng yán蒸炎
- zhēng zhēng蒸蒸
- làn zhēng烂蒸
- zhēng shā wéi fàn蒸沙为饭
- qīng lí青藜
- xī zhēng熙蒸
- fú zhēng浮蒸
- lí yǒu藜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