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ī lì
注音ㄓ ㄌ一ˋ
繁体隻立
⒈ 孤立;单独存在。
⒈ 孤立;单独存在。
引《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少以父死母嫁,单煢隻立,而安贫好学,博览坟籍。”
晋 陶潜 《命子》诗:“嗟余寡陋,瞻望靡及。顾惭华鬢,负影隻立。”
南朝 宋 鲍照 《字谜》之二:“乾之一九,隻立无偶。”
清 周亮工 《冠五将别五鼓放笔》诗:“隻立心谁许,旁观目共存。”
⒈ 孤立。
引《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少以父死母嫁,单茕只立。」
《宋书·卷九三·隐逸传·陶潜传》:「嗟余寡陋,瞻望靡及。顾惭华鬓,负景只立。」
词语“只立”的意思:
“只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为仅仅立在那里,没有具体动作或变化,也可以指仅仅成立或存在。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只”字有多个意思,其中一个意思是“仅,独”,而“立”字的意思是“站立,建立”。因此,“只立”可以理解为“仅站立”或“仅仅建立”。
出处:
“只立”这个词并没有特定的出处文献,它是一个较为少见的组合,可能在古典文学或诗词中偶尔出现。
同义词:
独立
孤立
单立
反义词:
一起
合立
并立
相关词语:
立足
站立
建立立
设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只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在街头只立着,仿佛在等待某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