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zhōng

暝钟


拼音míng zhōng
注音ㄇ一ㄥˊ ㄓㄨㄥ

繁体暝鐘

暝钟

词语解释

暝钟[ míng zhōng ]

⒈  见“暝钟”。

引证解释

⒈  见“暝鐘”。亦作“暝钟”。傍晚的钟声。

唐 贾岛 《送朱可久归越中》诗:“石头城 下泊, 北固 暝钟初。”
前蜀 韦庄 《题袁州谢秀才所居》诗:“若有前山好烟雨,与君吟到暝鐘归。”

分字解释


※ "暝钟"的意思解释、暝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暝钟”的意思:

“暝钟”是指黄昏时分敲响的钟声,通常用来指代黄昏时刻。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暝”字有“日暮,黄昏”之意,而“钟”字则指古代的铜钟,用于报时或祭祀。因此,“暝钟”合起来即指黄昏时分的钟声。

出处:

“暝钟”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古代的文献或诗词,用以描绘黄昏时刻的钟声。

同义词:

黄昏钟声

暮钟

日暮钟声

反义词:

早晨钟声

朝钟

相关词语:

暝色(黄昏时的颜色)

暝暮(黄昏和夜晚)

暝晦(黄昏和夜晚,指时间)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暝钟”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并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古典诗词中,它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其中“白日依山尽”即描绘了日暮时分,暝色渐浓的景象。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夜幕低垂,暝钟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