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牍

词语解释
文牍[ wén dú ]
⒈ 指公文书信等。
英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
⒉ 旧时也指官府中经管文牍的人。
英secretary;
引证解释
⒈ 公文案牍。
引宋 苏轼 《上初即位论治道》之二:“而尚书诸曹,文牘繁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
元 迺贤 《赠张直言南归》诗:“文牘日冗繁,民力愈疲竭。”
清 唐甄 《潜书·权实》:“令不行者,文牘牓諭,充实衢宇,民若罔闻,吏委如遗。”
沙汀 《医生》:“面色白净,胡髭浓黑,外表活像一个办理文牍的师爷。”
⒉ 指在官府或其他团体草拟文稿的人。
引郭沫若 《黑猫》:“我们一些在省城或府城里读书的人便做了文牍。”
骆宾基 《一九四四年的事件》:“袁大德 的老家是 河北省 的 保定府 ……从前在原籍那个县份的某个乡村小学里作文牍。”
国语辞典
文牍[ wén dú ]
⒈ 公文书札的总称。
引《宋史·卷三五七·梅执礼传》:「比部职勾稽财货,文牍山委率不暇经目。」
近尺书 文书
⒉ 俗称担任文书工作的人。
分字解释
※ "文牍"的意思解释、文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切繁文缛节、枝枝蔓蔓,都是战斗力的大敌;一切繁琐哲学、文牍主义,都是高效益的障碍。
2.于式枚原是兵部主事,才华出众,李鸿章亲自条陈为北洋差遣,有关奉章文牍多出其手,他生性耿介,宽和待人,在总督府人缘极好,李经方不好驳他的面子。
AI解释
词语“文牍”的意思:
文牍,指文书、公文,泛指一切书面文件或文字材料。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文牍”条目解释为:“文书,公文也。牍,木简也。”
出处:
“文牍”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在《汉书·艺文志》中有“文牍之书,百有二十九篇”的记载,可见“文牍”在汉代已经是一个常见的词汇。
同义词:
文书、公文、文件、信函、奏章等。
反义词:
口语、口语化、口头等。
相关词语:
公文处理、文书工作、档案管理、信件往来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文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官员因处理文牍过多而疲惫不堪的故事,如《水浒传》中的宋江因处理公文而劳累过度。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在古代,官员们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文牍,工作十分繁重。
2. 这份文牍详细记录了项目的进展情况,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
3. 在那个时代,文牍是传递信息、沟通意见的重要工具。
相关词语
- zhōng wén中文
- wén tóng文同
- yú fēng yí wén余风遗文
- wén xuǎn文选
- wén dú文牍
- wén dú文牍
- wén lǐ文理
- wén wù文物
- wén yuán文员
- wén yì文义
- wén tǐ文体
- pián tǐ wén骈体文
- lùn wén论文
- shēn wén身文
- wén huà shān文化衫
- wén cí文词
- shī wén诗文
- wén huà文化
- shuō lǐ wén说理文
- wén míng文明
- wén guāng guǒ文光果
- wén běn文本
- wén jiàn文件
- xiū wén修文
- wén huà yí chǎn文化遗产
- shěn cóng wén沈从文
- wén xué zuò pǐn文学作品
- zuò wén作文
- lǐ guó wén李国文
- quán wén全文
- wén huà rén文化人
- wén jiào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