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不识


拼音bù shí
注音ㄅㄨˋ ㄕˊ

繁体不識

不识

词语解释

不识[ bù shí ]

⒈  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引证解释

⒈  不知道,不认识。

《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⒉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国语辞典

不识[ bù shì ]

⒈  不认识。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⒉  不懂得、不明晓。

《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
《文选·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分字解释


※ "不识"的意思解释、不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有些话在这种场合不能说,说了就是不识时务了。

2.还有就是,把诸多的优待政策的受惠者都设计成有钱人,实在是很不识时务的做法。

3.周倩瑶也不是不识大体之人,当下便点头答应了下来,虽然如此,但是心中难免还有一丝的怒气。

4.风这么大,力量这么强,你偏要和他作对,你也太不识时务,真是个十足的傻帽。

5.袁绍很不爽,以前可没发现孙坚如此不识时务,端的是不当人子。

6.在一个四亿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7.甚至连研究赵树理的人也被嗤之以鼻,看低三分,被目为不识时务!

8.症见善忘,甚则不识家人,表情迟钝,寡言少动,精神恍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甚至语言不清,语无伦次,饮食起居不能自理,或兼有失语,半身不遂,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细或涩。

9.狗屠子昂首阔步走在街上,不论是开店摆摊的商贾还是走街串巷的小贩,都亲热地跟他打着招呼,当真是无人不识。

10.读了那么多书,怎能说出这般不识大体的话来。


AI解释


词语“不识”的意思:

“不识”是一个汉语词汇,有两个基本意思:

1. 不认识,不了解。

2. 不识字。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不识”的解释是:“不识,不认得也。”

出处:

“不识”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广泛出现,具体出处较多,无法一一列举。例如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不识其名”的用法。

同义词:

不认识

不了解

不明白

不认得

反义词:

认识

了解

明白

认得

相关词语:

不识字

文盲

汉字

阅读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不识”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可能不会作为一个核心词汇,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关于教育、认知的笑话或故事,例如一个人问别人一个简单的问题,对方却答不出来,说“不识”,暗示对方缺乏基本的知识或认知。

造句:

1. 小明从小就很少上学,所以他有很多字都不识。

2. 那个老先生走遍天下,但他对自己的家乡,许多年轻的事物却不识。

3. 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我对城市里的新鲜事物不识,所以感到非常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