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é

和协


拼音hé xié
注音ㄏㄜˊ ㄒ一ㄝˊ

繁体和協

和协

词语解释

和协[ hé xié ]

⒈  亦作“和叶”。

⒉  和睦相处。

⒊  谓使之和睦相处。

⒋  同心协力。

⒌  使和谐;协调。

⒍  犹和合。谓男女欢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和叶”。

⒉  和睦相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於四方。”
唐 康骈 《剧谈录·含元殿》:“君臣和叶,四表靖謐。”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民报·烈士吴樾君意见书》:“民族间之利害衝突,势所不免。惟势力平均者,始有和协提携之希望。”

⒊  谓使之和睦相处。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 综 有力焉。”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张安道 ﹞奉勅撰《许公神道碑》,其家欲言和协二宫事……上不喜。”

⒋  同心协力。

《逸周书·允文》:“人知不弃,爱守正户,上下和协,靡敌不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从古权贵在朝,未有能和协者。”

⒌  使和谐;协调。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謁荐郊庙,和协律吕。”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其间时时夹着蛇鸣‘嘶嘶’!可是也与虫声相和协。”

⒍  犹和合。谓男女欢聚。

元 曾瑞 《山坡羊·妓怨》曲:“恰和协,又离别。被娘间阻郎心趄,离恨满怀何处説。”
明 梁辰鱼 《好事近·寄妓》套曲:“初相见甚干涉,料姻缘前生未定,难道就和叶。”
和合协调。 《国语·周语中》:“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将龢协典礼,以示民训则。”
韦昭 注:“协,合也。”

国语辞典

和协[ hé xié ]

⒈  和睦无间、同心协力。《书经·召诰》「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句下汉·孔安国·传:「言当先服治殷家御事之臣,使比近于我有周治事之臣,必和协,乃可一。」

《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

分字解释


※ "和协"的意思解释、和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通过有氧搏击操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们肌肉的力量、爆发力,增强身体的柔韧和协调性。

2.巡逻向导员会在路线沿线就定位提供咨询和协助,从您的上方和下方给予支援。

3.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

4.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

5.管理和协调员工,使其出色完成摆设和服务的各项工作.

6.为了配合我对政治领导工作的专注,提高制度运作的效率,我授权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在政策统筹和协调上担当重要角色,确保政府各项政策能够密切配合,公共资源能够更有效运用,避免政出多门或政策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更好地兑现政府服务市民的承诺,和提升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7.为了配合我对政治领导工作的专注,提高制度运作的效率,我授权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在政策统筹和协调上担当重要角色,确保政府各项政策能够密切配合,公共资源能够更有效运用,避免政出多门或政策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更好地兑现政府服务市民的承诺,和提升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AI解释


词语“和协”的意思:

“和协”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和谐、协调,没有矛盾或冲突。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搭配。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和”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谐调”,而“协”字则有“协同”、“和谐”之意。因此,“和协”在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和谐、协同。

出处:

“和协”一词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和”和“协”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分别代表了和谐和协同的意思。

同义词:

和谐、协调、和睦、融洽、协同、一致等。

反义词:

矛盾、冲突、不和、纷争、不一致等。

相关词语:

和谐共处、协同作战、和衷共济、协调一致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和协”一词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可以联想一些与和谐、协同相关的故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体现了不同个体协同合作,达到和谐共处的意境。

用“和协”造句:

在这次团队项目中,每个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专长,使得整个项目进行得非常和协,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