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zòu

剡奏


拼音yǎn zòu
注音一ㄢˇ ㄗㄡˋ

剡奏

词语解释

剡奏[ yǎn zòu ]

⒈  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扬雄 《法言·先知》“奏不剡” 晋 李轨 注:“不剡奏也。”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列陈剡奏,尚闕嗣音。”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文规》:“文规 雪冤狱,活十人,当得京秩。郡守 方希觉 以其老生无援,不为剡奏。”

分字解释


※ "剡奏"的意思解释、剡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剡奏”的意思:

“剡奏”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古代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或表文,特别是用简牍写成的奏章。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剡”字的解释是:“削竹木以为简牍也。”而“奏”字则是:“进言于上曰奏。”所以“剡奏”合起来理解为用削好的竹简书写进言于皇帝。

出处:

“剡奏”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在具体出处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文献记载。

同义词:

上书

进言

表章

反义词:

静默

沉默

相关词语:

奏折

上疏

上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剡奏”在网络上可能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类似的行为可能会被记载在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中,如《史记》中的许多皇帝与臣子的对话和交往中就有使用类似词语的描述。

用这个词语造句: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剡奏谁先达,骑驴欲断魂。”的诗句,这里的“剡奏”指的是杜甫向韦左丞上奏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现代造句:

他在政见不合时,选择以剡奏的方式向领导表达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