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

四友


拼音sì yǒu
注音ㄙˋ 一ㄡˇ

四友

词语解释

四友[ sì yǒu ]

⒈  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一说太颠作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诗·大雅·文王序》孔颖达疏引《殷传》云:“西伯得四友献宝,免于虎口而克耆。”

⒉  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孔丛子·论书》:“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颜渊)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辏乎?自吾得师(子张)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恶言不至于门,是非御侮乎?'”一说四友中或有子夏。

⒊  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以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为太子孙登四友;《晋书·王澄传》以王敦、谢鲲、庾敳、阮修为王衍四友;《南齐书·褚炫传》以褚炫、刘俣、谢朏、江斅为四友;《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以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为“文章四友”。

⒋  借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引证解释

⒈  指 周文王 四个亲信大臣 南宫括、散宜生、閎夭、太颠。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文王 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閎天、太颠。”
一说 太颠 作 太公望。见《圣贤群辅录》卷上。 《诗·大雅·文王序》 孔颖达 疏引《殷传》云:“西伯 得四友献宝,免於虎口而克 耆。”

⒉  指 孔子 四个学生 颜渊、子贡、子张、子路。

《孔丛子·论书》:“孔子 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 回 ( 颜渊 )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乎?自吾得 赐 ( 子贡 )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乎?自吾得 师 ( 子张 )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乎?自吾得 仲由 ( 子路 )也,恶言不至於门,是非御侮乎?’”
一说四友中或有 子夏。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子夏 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⒊  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以 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 为太子 孙登 四友;《晋书·王澄传》以 王敦、谢鲲、庾敳、阮修 为 王衍 四友;《南齐书·褚炫传》以 褚炫、刘俣、谢朏、江斅 为四友;《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以 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为“文章四友”。

⒋  借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宋 谢翱 《文房四友叹》:“兵后四友流落,有访而得之者,则顶秃足折,笏碎幅裂。”

分字解释


※ "四友"的意思解释、四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七一行动指南:养一身正气,遣两袖清风,邀三朋四友,逛五湖四海,逢六六大顺,话七嘴八舌,花九牛一毛,得十分高兴!建党节快乐。

2.养一身正气,遣两袖清风,邀三朋四友,逛五湖四海,逢六六大顺,话七嘴八舌,得九牛一毛,仍十分高兴!建党节快乐!

3., 另外,展览序厅内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一个宝座间,紫檀嵌珐琅山水图宝座以及高近3米的紫檀嵌珐琅四友图屏风,让观众足以领略恢弘大气的皇家风范。

4.我省居民历来对人情礼数看得很重,人情往来不局限在亲戚圈,还涉及左邻右舍、三朋四友等。

5.众人也不多问,谁没有三朋四友?一番嘱咐之后,大家赶往上丹庄,而偌大的宝沌城,现在只有江乔羽孤身一人了。

6.今年七一行动指南:养一身正气,遣两袖清风,邀三朋四友,逛五湖四海,逢六六大顺,话七嘴八舌,得九牛一毛,仍十分高兴!建党节快乐!

7.七一行动指南:养一身正气,遣两袖清风,邀三朋四友,逛五湖四海,逢六六大顺,话七嘴八舌,得九牛一毛,仍十分高兴!建党节快乐!


AI解释


词语“四友”通常指的是四种有益于修身养性的东西,具体指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谦逊和清雅的品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解释“四友”,但可以推测,“四友”这一概念源于对梅、兰、竹、菊的赞誉,这些植物在字典中都有各自的条目,描述了它们的特性。

出处:

“四友”这一称谓最早见于宋代,当时文人墨客常以梅、兰、竹、菊自喻,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

同义词:

四君子

四贤

反义词:

无友

相关词语:

梅兰竹菊

四时佳友

四季常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四友”在网络文化中常被提及,尤其在讨论文人墨客的品味和生活方式时。例如,一些文学爱好者会以“梅兰竹菊四友”来比喻自己的四位好友,各具特色,相互扶持。

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人以“梅兰竹菊四友”为题,讲述了一个关于四位性格迥异的好友共同成长的故事,他们各自代表了梅的高洁、兰的谦逊、竹的坚韧和菊的清雅,共同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造句:

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他选择了梅兰竹菊四友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