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jiào

冠醮


拼音guān jiào
注音ㄍㄨㄢ ㄐ一ㄠˋ

冠醮

词语解释

冠醮[ guān jiào ]

⒈  古代行冠礼的一种仪节。行冠礼时,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酒),谓之“冠醴”。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行冠礼的一种仪节。行冠礼时,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宾位酌一次酒,谓之“冠醮”;每三加而总向宾位敬一次醴(甜酒),谓之“冠醴”。

《礼记·曾子问》:“於斯乎,有冠醮,无冠醴。”
郑玄 注:“酒为醮。冠礼,醴重而醮轻。”
孔颖达 疏:“醮之所以异於醴者,醴则三加之后揔一醴之,醮则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

分字解释


※ "冠醮"的意思解释、冠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冠醮”:

意思:古代指举行冠礼和婚礼的仪式。冠礼是指男子成年时举行的成年礼,醮礼是指成婚的仪式。

康熙字典解释:见《礼记·冠义》。

出处:《礼记·冠义》:“男子二十,冠而字之,三十而娶。”

同义词:冠礼、婚礼、成婚、大婚、婚典。

反义词:丧礼、葬礼。

相关词语:冠礼、婚礼、婚姻、婚配、婚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在古代,冠醮是人生的重要仪式,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品中提及。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姻就是一场盛大的冠醮。

造句:在那个时代,冠醮是每个家族都十分重视的大事,人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