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

词语解释
四史[ sì shǐ ]
⒈ 相传为黄帝的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
⒉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引证解释
⒈ 相传为 黄帝 的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
引晋 王嘉 《拾遗记·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四史》:“沮诵、苍頡、隶首、孔甲,黄帝 四史官。”
⒉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引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三国志四·三史》:“直至 唐 宋 以来,学者恆言,乃皆曰‘五经’‘三史’,则专指 马 班 范 矣。愚窃以为宜更益以 陈寿,称‘四史’,以配‘五经’,良可无愧。其餘各史,皆出其下。”
国语辞典
四史[ sì shǐ ]
⒈ 传说中黄帝的四个史官,指沮诵、苍颉、隶首、孔甲四人。
引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四史,沮诵、苍颉、隶首、孔甲,黄帝四史官。」
⒉ 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分字解释
※ "四史"的意思解释、四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 sī shì私事
- sǐ shī死尸
- sì shí四时
- sì shì嗣适
- sì shí泗石
- sì shì嗣事
- sì shī肆师
- sì shì嗣世
- sī shì私谥
- sī shì思士
- sì shí饲食
- sì shí俟时
- sī shì斯世
- sì shì四世
- sì shī四诗
- sī shì私试
- sì shī四施
- sì shì四试
- sī shì思事
- sī shì私誓
- sì shì四士
- sì shí四实
- sì shǐ四始
- sī shì私嗜
- sī shì私侍
- sī shǐ司史
- sī shì私室
- sì shì肆螫
- sì shī四失
- sī shì私市
- sī shì私视
- sì shí四食
- sī shì司事
- sī shì私士
- sī shì司市
- sī shǐ私史
- sī shì丝事
- sǐ shì死事
- sǐ shì死市
- sǐ shì死士
- sì shí巳时
- sì shì食士
词语组词
造句
1.说二十四史是帝王家谱的论断虽不失有偏激之处,但要求历史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却是至理名言,然而这又是中国史学最为薄弱之处。
AI解释
词语“四史”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四部重要的正史,具体包括:
1.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2. 《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3.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所著,是继《汉书》之后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东汉的历史。
4. 《三国志》:西晋陈寿所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
康熙字典解释:
四史:四部历史书籍的合称。
出处:
四史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代。
同义词:
《二十四史》中的四部主要史书。
反义词:
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可以指代其他非正史的历史文献。
相关词语:
史书、正史、断代史、纪传体、司马迁、班固、陈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四史”是历史文献,本身并不是网络故事或典故的载体,但与之相关的故事可能包括:
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撰写《史记》的典故。
班固撰写《汉书》期间,其妹班昭帮助修订的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四史》作为中国史学的重要基石,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深厚底蕴。
相关词语
- sì jiāo四郊
- sì fāng guǎn四方馆
- biān nián shǐ编年史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dà shǐ大史
- lì shǐ历史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nán shǐ南史
- sì hé yuàn四合院
- sì fāng四方
- sì píng shì四平市
- wài shǐ外史
- mín shǐ民史
- sì hé fáng四合房
- sì fāng zhì四方志
- sì shēng四声
- sì hé tóu四合头
- dūn shǐ惇史
- sì fāng bù四方步
- shǐ kē史科
- sì xiāng gé四香阁
- sì huà四化
- sì lù四路
- sì bǎi sì bìng四百四病
- sì shí shí四食时
- shǐ kè史课
- sì tóng四同
- shǐ liào史料
- yǒng shǐ shī咏史诗
- sì zhōu四周
- shǐ dōng shān史东山
- sì zhì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