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


拼音sì sī
注音ㄙˋ ㄙ

四司

词语解释

四司[ sì sī ]

⒈  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见“四司六局”。道教谓天帝的禁宫。明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引证解释

⒈  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

《礼记·月令》“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唐 孔颖达 疏:“熊 氏引《石氏星经》云:‘司命二星在虚北,司禄二星在司命北,司危二星在司禄北,司中二星在司危北。’ 史迁 云:‘四司,鬼官之长。’”

⒉  见“四司六局”。

⒊  道教谓天帝的禁宫。

《云笈七籤》卷八:“九皇上真者,玉虚之元君也;四司者,天帝之禁宫也。”

⒋  明 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分字解释


※ "四司"的意思解释、四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四司”:

意思:

“四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署中的四个重要部门,具体指的是太府寺的太府司、太仓司、太仆司和太医司。这些部门分别负责财政、仓储、车马和医药等事务。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四司”并未作为独立词条收录,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断其与官职、官署相关。

出处:

“四司”作为官职名称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具体的历史出处需要根据具体文献或历史事件来确定。

同义词:

四部

官署四司

反义词:

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官职无关的普通职位或民间职业。

相关词语:

官署

官职

太府寺

太府司

太仓司

太仆司

太医司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四司”是古代官职的统称,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但在历史题材的小说、电视剧中,可能会提及或描述“四司”的职能和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四司的官员不仅要处理日常政务,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