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国子


拼音guó zǐ
注音ㄍㄨㄛˊ ㄗˇ

繁体國子

国子

词语解释

国子[ guó zǐ ]

⒈  公卿大夫的子弟。指国子学。

引证解释

⒈  公卿大夫的子弟。

《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

⒉  指国子学。

《北史·儒林传论》:“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隋书·韦艺传》:“艺 字 世文,少受业国子。”
《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国子监之讹》:“汉 以前,统名太学…… 晋 咸寧 间,始专名国子, 隋 又改学为监。”

国语辞典

国子[ guó zǐ ]

⒈  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

《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汉·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分字解释


※ "国子"的意思解释、国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杜立德将军和部下一起去轰炸东京,回程时有些美国子弟兵不得不在中国内地跳伞。

2.我们知道,国子学最高领导国子祭酒,通常由在学术界德高望重的著名文士担任,作为管理者,这些文士大儒会否直接参与教学呢?答案是肯定的。


AI解释


词语“国子”:

意思:古代指国家的教育机构,也指国子监,是古代官学之一,主要负责培养官员和贵族子弟。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国子”条目解释为:“国子,官名。汉以后置国子监,以教官学。”这里的“国子”作为官名,指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出处:国子监制度起源于西周,后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发展,至清代达到顶峰。

同义词:国子监、太学、博士院等。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民间私塾”、“私学”等非官方教育机构。

相关词语:国子监、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生、博士、科举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国子监作为古代官学的重要机构,在网络上有关国子监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有一些关于国子监生或科举制度的故事流传。

造句:在国子监里,学子们勤奋好学,以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