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ì jié
注音ㄌ一ˋ ㄐ一ㄝˊ
繁体吏節
词语“吏节”的意思:
“吏节”指的是官吏的节操、品德或行为准则。在古代,官吏应当严于律己,保持清廉,不贪污受贿,不滥用职权,这样的品质和行为就被称为“吏节”。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吏节”条目解释为:官吏之节操,指官吏的品德和操守。
出处:
“吏节”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源自古代对官吏品德的要求和评价。
同义词:
廉洁
廉节
廉正
廉直
反义词:
贪污
奸诈
腐败
滥用职权
相关词语:
廉政
官德
官风
廉洁自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吏节”的故事和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提及一个古代的典故:东汉时期,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杨震不取一钱”的典故,体现了官吏应当保持的“吏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那位官员一生坚守吏节,清正廉洁,深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