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

跗注


拼音fū zhù
注音ㄈㄨ ㄓㄨˋ

跗注

词语解释

跗注[ fū zhù ]

⒈  古代的一种军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军服。

《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 使 工尹襄 问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韦之跗注,君子也。’”
杜预 注:“跗注,戎服。若袴而属於跗,与袴连。”
《国语·晋语六》:“鄢 之战, 郤至 以韎韦之跗注,三逐 楚平王 卒。”
韦昭 注:“跗注,兵服。自要以下,注於跗。”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二:“华不注,‘不’音‘跗’。跗注,戎服,山形似之,故以为名也。”

国语辞典

跗注[ fū zhù ]

⒈  古代一种军服。

《左传·成公十六年》「有韎韦之跗注」句下晋·杜预·注:「跗注,戎服,若裤而属跗,与裤连。」

分字解释


※ "跗注"的意思解释、跗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跗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意思主要有两个:

1. 跗:脚背;注:附着。指附着在脚背上的东西,如鞋、袜等。

2. 贴心的人,指亲密无间、关系密切的人。

以下是关于“跗注”的详细信息: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跗,音扶,附也。注,音注,附着也。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文公曰:‘吾其与子跗注矣。’”此句中的“跗注”即指亲密无间的关系。

同义词:

亲密、亲近、相依、相伴

反义词:

疏远、疏离、分离、疏远

相关词语:

跗骨、跗节、跗肤、跗膜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跗注”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参考以下例子: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苏武的忠臣,他在匈奴被囚禁了19年。在这期间,他与匈奴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如同跗注一般亲密无间。后来,苏武成功逃脱,回到汉朝,成为千古佳话。

用“跗注”造句:

1. 他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如同跗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相互扶持。

2.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岁月里,我们成为了彼此的跗注,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