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字


拼音lì zì
注音ㄌ一ˋ ㄗˋ

繁体隸字

隶字

词语解释

隶字[ lì zì ]

⒈  即隶书。指楷书。

引证解释

⒈  即隶书。 《晋书·卫恒传》:“秦 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参见“隶书”。

汉 因行之,独符、印璽、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临淄 人发古塚,得铜棺,前和外隐起为隶字。”
《宣和书谱·隶书叙论》:“又以赴急速官府刑狱间用之,餘尚用篆,此天下始用隶字之初也。”

⒉  指楷书。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

分字解释


※ "隶字"的意思解释、隶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三个泥金隶字,一笔一划,犹如斧劈刀削,雄奇峻拔,寒意森森,似是利剑刺空一般。


AI解释


词语“隶字”的意思:

“隶字”指的是汉字中的一种书写形式,即隶书。隶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代,是楷书和行书的前身。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简洁、结构规整,是古代官府文书和日常书写中常用的字体。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隶字”条目的解释可能涉及隶书的起源、特点、历史地位等,但具体内容需要查阅《康熙字典》原文。

出处:

隶书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秦朝,但具体到“隶字”这个词语,其出处可能较早,但具体文献记载需要进一步查证。

同义词:

隶书

隶体

反义词:

篆书

隶定

相关词语:

隶书体

隶书碑

隶定碑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隶书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包括隶书的起源、著名隶书家的故事等。例如,东汉的张芝被誉为“草圣”,他的隶书技艺高超,流传下来的故事和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隶字作为官方文书的主要书写形式,其规范性和简洁性对于提高文书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隶书已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众多书法爱好者研究和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