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

吏方


拼音lì fāng
注音ㄌ一ˋ ㄈㄤ

吏方

词语解释

吏方[ lì fāng ]

⒈  为政的方略。

引证解释

⒈  为政的方略。

宋 曾巩 《韩晋卿莫君陈刑部郎中制》:“尔晓达吏方,宜在兹任。”
宋 秦观 《人材策》:“经术艺文,吏方将畧,有一卓然过人数等而不能饰小行、矜小廉以自託於閭里,此奇材者也。”

分字解释


※ "吏方"的意思解释、吏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吏方”的意思:

“吏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官府的公文、法令或者指官府的官员。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场或者文献中有关官府公事的内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吏方”的解释为:“吏,官也;方,法也。吏方,谓官法也。”即指官府的法令或官员。

出处:

“吏方”的出处较广,常见于古代文献、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如《史记》、《汉书》等。

同义词:

官府

官僚

公文书

法令

反义词:

无为

不法

混乱

无序

相关词语:

官场

官僚主义

公文

法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吏方”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官场故事,如《包拯断案》、《狄仁杰断案》等,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处理案件时,往往需要借助“吏方”来了解案情、执行法律。

造句:

当时,皇帝为了整顿朝纲,下令全国各州县重新颁布吏方,确保各级官员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