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韩卢


拼音hán lú
注音ㄏㄢˊ ㄌㄨˊ

繁体韓盧

韩卢

词语解释

韩卢[ hán lú ]

⒈  亦作“韩子卢”。亦作“韩獹”。

⒉  战国时韩国良犬,色黑。

⒊  泛指良犬。

⒋  喻军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韩子卢”。亦作“韩獹”。

⒉  战国 时 韩国 良犬,色墨。

《战国策·秦策三》:“以 秦 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蹇兔也。”
鲍彪 注:“韩卢,俊犬名。 《博物志》:‘ 韩 有黑犬,名卢。’”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
《广雅·释兽》:“韩獹。”
王念孙 疏证:“《初学记》引《字林》云:‘獹, 韩 良犬也……獹,通作卢。’”

⒊  泛指良犬。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 东郭。”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怜你依林 越 鸟,走险韩卢,喘月 吴 牛。”

⒋  喻军士。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两下里分头逐鹿,各仗韩卢,并倚 昆吾。”

国语辞典

韩卢[ hán lú ]

⒈  战国时代矫健善驰的黑毛猎犬。

《战国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也。」

分字解释


※ "韩卢"的意思解释、韩卢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韩卢”的意思:

“韩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原指战国时期韩国的猛犬,后比喻勇猛的人或事物。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比喻勇猛、有力的动作或事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韩卢”的解释为:“韩卢,犬名,韩之猛犬也。见《战国策》。”

出处:

“韩卢”一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四》。

同义词:

猛犬

狼犬

猛狗

反义词:

软弱

脆弱

软弱无力

相关词语:

韩信(与韩国有关的历史人物)

韩信点兵(与韩信有关的历史故事)

韩信将兵(与韩信有关的成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韩卢”的故事,最著名的是《战国策》中的“韩卢逐兔”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韩卢的猛犬,追逐一只兔子,最终将兔子逼得无路可逃,最终成功捕获。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勇猛、有力的追逐和胜利。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如同韩卢般勇猛,一击即中,让对手无法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