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ng

讽议


拼音fěng yì
注音ㄈㄥˇ 一ˋ

繁体諷議

讽议

词语解释

讽议[ fěng yì ]

⒈  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

引证解释

⒈  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

《后汉书·张衡传》:“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絶讽议。”
王闿运 《陈景雍传》:“知督抚不和,数数讽议,列县羣传其迂,诚不知时变。”

分字解释


※ "讽议"的意思解释、讽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讽议”的意思:

讽议,指用含蓄或委婉的方式提出批评或建议。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讽议”这个词语,但根据其构成词义,可以推测其解释可能与“讽”和“议”的结合有关。“讽”有讽刺、讽喻之意,“议”有议论、讨论之意,因此“讽议”可能指以讽刺或讽喻的方式进行议论。

出处:

“讽议”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由“讽”和“议”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讽刺、讽喻、讽谏、议论、讨论

反义词:

赞扬、称赞、肯定、表扬

相关词语:

讽谏、讽嘲、讽刺、议论、评论、讨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讽议”这个词语较为书面化,它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使用讽议手法来批评时政或表达不满的例子。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许多文人学士喜欢以讽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以期引起当权者的注意和改革。例如,他在诗中巧妙地讽议了朝政的腐败,以期唤醒世人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