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

陷击


拼音xiàn jī
注音ㄒ一ㄢˋ ㄐ一

繁体陷擊

陷击

词语解释

陷击[ xiàn jī ]

⒈  犹攻击。

引证解释

⒈  犹攻击。

《后汉书·西羌传论》:“若乃陷击之所歼伤,追走之所崩籍,头颅断落於万丈之山,支革判解於重崖之上,不可校计。”

分字解释


※ "陷击"的意思解释、陷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陷击”的意思:

“陷击”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设下埋伏,乘敌不备突然袭击。在军事上,是指一种战术,即利用地形或其他条件,设置陷阱或伏击点,待敌人进入时突然发动攻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陷击”一词,但可以参考相近的词语“陷伏”进行解释。“陷伏”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设伏兵于险阻之地,以待敌至而击之”。

出处:

“陷击”这个词语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文献。例如《孙子兵法》中就有相关记载。

同义词:

围击、伏击、诱击、设伏

反义词:

迎击、直击、正面交锋

相关词语:

陷阱、埋伏、伏兵、奇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陷击”的典故,可以联想到古代战争中的伏击战术。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就是通过设下埋伏,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大军。

用这个词语造句:

敌军毫无防备,我军趁机发动了陷击,一举击溃了敌军。